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痘证禁表药论-原文
表药者,为寒水之气郁于人之皮肤经络,与人身寒水之气相结,不能自出而设者也。
痘证由君火温气而发,要表药何用?
以寒水应用之药,而用之君火之证,是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木求鱼,无后灾;以表药治痘疮,后必有大灾。
盖痘以筋骨为根本,以肌肉为战场,以皮肤结痂为成功之地。
用表药虚表先坏其立功之地,故八、九朝灰白塌陷,切牙寒战,例靥黑陷之证,蜂起矣。
古方精妙不可胜数,惟用表药之方,吾不敢信。
今人且恣用羌、防、柴、葛、升麻、紫苏矣。
更有愚之愚者,用表药以发闷证是也。
痘发内由肝肾,外由血络,闷证有紫白之分∶
紫闷者,枭毒把持太过,法宜清凉败毒,古用枣变百祥丸,从肝肾之阴内透,用紫雪芳凉,从心包之阳外透;
白闷则本身虚寒,气血不支之证,峻用温补气血,托之外出,按理立方,以尽人力,
病在里而责之表,不亦愚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痘证禁表药论-译文
表药是用来治疗寒水之气郁积在人的皮肤和经络中,与人体内的寒水之气相结合,无法自行排出的病症。
痘证是由君火的温气引发的,为什么要用表药呢?
使用针对寒水的药物来治疗君火引发的病症,就像是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荒谬。
爬到树上找鱼,虽然不会有后续的灾难;但用表药治疗痘疮,之后必定会有大灾难。
因为痘疮的根本在于筋骨,战场在肌肉,成功的地方在于皮肤结痂。
使用表药会先破坏皮肤这个成功的地方,所以在第八、九天时会出现灰白塌陷、咬牙寒战、痘疮黑陷等症状,这些症状会迅速出现。
古代的药方精妙无比,数不胜数,但我对那些使用表药的方子不敢轻信。
现在的人还随意使用羌活、防风、柴胡、葛根、升麻、紫苏等药物。
更有甚者,有些极其愚蠢的人,竟然用表药来治疗闷证。
痘疮的发作内在原因在于肝肾,外在原因在于血络,闷证有紫色和白色之分:
紫色闷证是由于毒气太过强烈,应该用清凉解毒的方法,古代使用枣变百祥丸,从肝肾的阴气内部透出,用紫雪芳凉,从心包的阳气外部透出;
白色闷证则是由于身体本身虚寒,气血不足,应该大力使用温补气血的药物,将病邪托出体外,按照这个原则来开方,尽力而为,
病在内部却责怪外部,这不是很愚蠢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痘证禁表药论-注解
表药:指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证的药物,通常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痘证:指天花,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高热、皮疹等症状。
君火:中医术语,指心火,即心脏的功能活动,具有温煦和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
寒水:中医术语,指肾水,即肾脏的功能活动,具有滋养和润泽的作用。
筋骨:中医术语,指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重要结构。
肌肉:中医术语,指人体的肌肉组织,是运动和支撑身体的重要部分。
皮肤结痂: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痂皮,是疾病恢复的标志。
灰白塌陷: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灰白色痂皮,且痂皮下陷,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切牙寒战: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痂皮,且伴有牙齿打颤和寒战,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例靥黑陷: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黑色痂皮,且痂皮下陷,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羌、防、柴、葛、升麻、紫苏:均为中药名,具有发汗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
闷证: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痂皮,且伴有高热、烦躁等症状,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紫闷: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紫色痂皮,且伴有高热、烦躁等症状,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白闷:指天花等疾病在皮肤上形成的白色痂皮,且伴有高热、烦躁等症状,是病情严重的表现。
枣变百祥丸:中药方剂名,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作用。
紫雪芳凉:中药方剂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六-解儿难-痘证禁表药论-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讨论了中医治疗天花(痘证)的理论和方法。作者首先指出,表药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等表证,而天花是由君火温气引发的,因此使用表药治疗天花是不合适的。作者通过比喻“缘木求鱼”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治疗方法的无效性,并进一步指出,使用表药治疗天花会导致皮肤结痂失败,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症状,如灰白塌陷、切牙寒战、例靥黑陷等。
作者接着批评了当时人们滥用羌、防、柴、葛、升麻、紫苏等表药的现象,并特别指出,用表药治疗闷证(天花的一种严重表现)是极其愚蠢的。作者认为,天花的发病机制与肝肾和血络有关,闷证有紫闷和白闷之分。紫闷是由于枭毒(即邪毒)过盛,应采用清凉败毒的方法治疗,如使用枣变百祥丸和紫雪芳凉等方剂;白闷则是由于本身虚寒、气血不足,应采用温补气血的方法治疗,以托毒外出。
这段古文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医对天花治疗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作者通过对表药和天花治疗方法的分析,强调了治疗疾病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不是盲目使用药物。这种思想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这段古文还展示了古代中医对药物和方剂的精细分类和应用。作者提到的枣变百祥丸和紫雪芳凉等方剂,都是古代中医治疗天花的经典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凉血止血等作用。这些方剂的应用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医对药物功效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古代中医在治疗复杂疾病时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对这段古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从而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和发展这些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