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不可用白芍辨

作者: 吴鞠通(1758年—1836年),清代医学家。他以研究温病学闻名,著有《温病条辨》。

年代:清代(19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6卷,系统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书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的理论,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不可用白芍辨-原文

朱丹溪谓产后不可用白芍,恐伐生生之气,则大谬不然,但视其为虚寒虚热耳。

若系虚寒,虽非产后,亦不可用;如仲景有桂枝汤去芍药法,小青龙去芍药法。

若系虚热,必宜用之收阴。

后世不善读书者,古人良法不知守,此等偏谬处,偏牢记在心,误尽大事,可发一叹。

按白芍花开春末夏初,禀厥阴风木之全体,得少阴君火之气化,炎上作苦,故气味苦平(《本经》芍药并无酸字,但云苦平无毒,酸字后世妄加者也)。

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岂伐生生之气者乎?

使伐生气,仲景小建中汤,补诸虚不足而以之为君乎?

张隐庵《本草崇原》中论之最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不可用白芍辨-译文

朱丹溪说产后不能使用白芍,担心它会削弱生命力,这是非常错误的,应该根据是虚寒还是虚热来决定。

如果是虚寒体质,即使不是产后,也不应该使用;比如仲景有桂枝汤去芍药的方法,小青龙汤去芍药的方法。

如果是虚热体质,就必须使用白芍来收敛阴气。

后世不善于读书的人,不知道遵循古人的好方法,反而把这些偏颇和错误的地方牢记在心,误了大事,真是令人叹息。

白芍花在春末夏初开放,继承了厥阴风木的全部特性,得到了少阴君火的气化,因为火性上升而产生苦味,所以它的气味是苦平的(《本经》中芍药并没有酸字,只说苦平无毒,酸字是后世妄加的)。

它主要治疗邪气引起的腹痛,消除血痹,破除坚积,治疗寒热疝瘕,止痛,利尿,益气,怎么会削弱生命力呢?

如果它会削弱生命力,仲景的小建中汤,用来补充各种虚损不足,怎么会以它为主药呢?

张隐庵在《本草崇原》中对此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不可用白芍辨-注解

朱丹溪:元代著名医学家,名震亨,字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以温补派著称。

白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功效。

生生之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和生长发展的能力。

虚寒:中医术语,指阳气不足,体内寒邪偏盛的状态。

虚热:中医术语,指阴液不足,虚火上炎的状态。

仲景: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被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桂枝汤: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小青龙汤: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水饮的证候。

小建中汤: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中气不足的证候。

张隐庵:清代医学家,著有《本草崇原》,对中药学有深入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不可用白芍辨-评注

本文通过对朱丹溪关于产后不可用白芍的观点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独立思考。作者指出,朱丹溪的观点存在偏颇,白芍的使用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而非一概而论。这种批判性思维在中医理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纠正错误观念,推动医学进步。

作者进一步引用张仲景的方剂,如桂枝汤去芍药法、小青龙去芍药法,以及小建中汤中使用白芍的例子,来论证白芍并非伐生生之气,而是具有多种治疗功效。这种通过经典文献来支持自己观点的做法,体现了作者对中医经典的熟悉和尊重,同时也展示了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文章还提到白芍的药性,指出其味苦平,具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小便、益气等功效。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白芍的药理知识,也反映了作者对中药学的深入研究。通过对白芍药性的详细分析,作者进一步驳斥了朱丹溪的观点,强调了白芍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作者引用张隐庵的《本草崇原》中对白芍的详细论述,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引用权威文献的做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展示了作者对中医文献的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朱丹溪观点的批判,结合经典文献和中药学知识,全面分析了白芍的药性和应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文章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温病条辨-卷五-解产难-产后不可用白芍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4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