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昌孝经-辨孝章

作者: 相传为文昌帝君所著,实为道教徒托名编撰。

年代:成书时间不详,流传于明清时期。

内容简要:道教经典,论述孝道的重要性及其在修道中的作用。书中强调“孝为百行之先”,是研究道教伦理思想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昌孝经-辨孝章-原文

真君曰:吾今阐教,以示大众,亲存不养,亲殁不葬,亲祚不延,无故溺女,无故杀儿,父母客亡,骸骨不收,为大不孝。

养亲口体,未足为孝,养亲心志,方为至孝;生不能养,殁虽尽孝,未足为孝,生既能养,殁亦尽孝,方为至孝。

生我之母,我固当孝,后母庶母,我亦当孝。母或过黜,母或载嫁,生我劳苦,亦不可负。生而孤苦,恩育父母,且不可忘,何况生我。

同母兄弟,我固当爱,前母兄弟,我亦当爱;同气姐妹,我固当和,连枝妯娌,我亦当和。我生之子,我固当恃,前室遗子,我亦当恃。

众善家修,无不孝推,如是尽孝,始克为孝,始知百行,惟孝为源。

我孝父母,不敬叔伯,不敬祖曾,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和姻娅,不睦乡党,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忠君上,不信师友,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爱人民,不恤物命,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敬天地,不敬三光,不敬神只,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敬圣贤,不远邪佞,于孝有亏;我孝父母,财色妄贪,不顾性命,知过不改,见善不为,于孝有亏;淫毒妇女,破人名节,于孝有亏;力全名节,于孝更大。

奉行诸善,不孝吾亲,终为小善;奉行诸善,能孝我亲,是为至善。

孝之为道,本乎自然,无俟勉强,不学而能,随行而达,读书明理,因心率爱,因心率敬,于孝自全。

愚氓愚俗,不雕不琢,无乖无戾,孝理自在,苟具灵根,知爱率爱,知敬率敬,于孝可推。

孝庭子容,孝妇壶仪,孝男端方,孝女静贞;孝男温恭,孝女柔顺;孝子诚恳,孝妇明洁,孝子开先,孝孙录后;孝治一身,一身斯立;孝治一家,一家斯顺;孝治一国,一国斯仁;孝治天下,天下斯升;孝事天地,天地斯成。通于上下,无分贵贱。

偈曰:世上伤恩总为财,诚比诸多尤为急。相通相让兄和弟,父母心欢家道吉。财生民命如哺儿,禄奉君享如养亲。本之慈孝为源流,国阜人安景物熙。

又说偈曰:子赖亲安享,不思尽孝易。若或罹困苦,方知尽孝难。难易虽不同,承顺是一般。

又说偈曰:今为辨孝者,辨自夫妇始。孝子赖贤助,相厥内以始;后惟尽其孝,君得成其绪;妇惟尽其孝,夫得成其家,同气因之协,安亲无他意。自古贤淑妻,动即为夫规,上克承姑顺,下克抚媳慈,从来嫉悍妇,动即为所惑,承姑必不顺,抚媳必不顺,惟尽为妻道,方可为人媳,惟尽为媳职,方可为人姑,身有为媳时,亦有为姑日,人用身为法,后人无不格。嫔妃与媵妾,致孝以安命,妇德成夫行,化从阃中式,所系重且大,淑训安可越。

又说偈曰:辨之以其心,毋使有不安;辨之以其行,毋使有或偏;辨之以其时,毋使有或迁;辨之以其伦,毋使有或闻。大小各自尽,亲外罔所愆,诚伪在微茫,省惕当所先。

又说偈曰:亲怀为己怀,至性实绵绵,即是佛菩萨,即是大罗仙。

纯孝阐微咒:万般切己应为事,俱从一孝参观到,胸中认得真分晓,孝上行来总是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昌孝经-辨孝章-译文

真君说:我现在阐述教义,向大众展示,父母在世时不赡养,去世后不埋葬,不延续家族血脉,无故溺死女婴,无故杀害儿子,父母客死他乡,遗骨不收,这些都是极大的不孝。

仅仅满足父母的口腹之欲,不足以称为孝,只有满足父母的心愿和志向,才是真正的孝;生前不能赡养,死后即使尽孝,也不足以称为孝,生前既能赡养,死后也能尽孝,才是真正的孝。

生我的母亲,我当然应该孝顺,继母和庶母,我也应该孝顺。母亲可能被贬黜,可能再嫁,生我时辛苦劳累,也不可辜负。生来孤苦,养育我的父母,尚且不可忘记,何况生我的父母。

同母的兄弟,我当然应该爱护,前母的兄弟,我也应该爱护;同父的姐妹,我当然应该和睦相处,连枝的妯娌,我也应该和睦相处。我生的孩子,我当然应该依靠,前妻留下的孩子,我也应该依靠。

所有的善行都从家庭中开始,没有不孝的推辞,只有这样尽孝,才能称为孝,才能明白所有的行为,孝是根本。

我孝顺父母,但不尊敬叔伯,不尊敬祖辈,这是孝的缺失;我孝顺父母,但不和睦姻亲,不和睦乡邻,这是孝的缺失;我孝顺父母,但不忠于君主,不信任师友,这是孝的缺失;我孝顺父母,但不爱护人民,不怜悯生命,这是孝的缺失;我孝顺父母,但不尊敬天地,不尊敬日月星辰,不尊敬神灵,这是孝的缺失;我孝顺父母,但不尊敬圣贤,不远离邪恶,这是孝的缺失;我孝顺父母,但贪财好色,不顾性命,知错不改,见善不为,这是孝的缺失;淫乱毒害妇女,破坏他人名节,这是孝的缺失;全力保全名节,这是更大的孝。

奉行各种善行,但不孝顺父母,终究是小善;奉行各种善行,能孝顺父母,才是至善。

孝道是自然的,不需要勉强,不学也能做到,随行而达,读书明理,因心而爱,因心而敬,孝道自然完备。

愚昧的民众,不雕琢,不乖戾,孝道自然存在,如果有灵根,知道爱就爱,知道敬就敬,孝道可以推广。

孝道的家庭,子女容貌端庄,媳妇仪态大方,男子端正,女子贞静;男子温顺恭敬,女子柔顺;子女诚恳,媳妇明洁,子女开先,孙子录后;孝道治理一身,一身就能立;孝道治理一家,一家就能顺;孝道治理一国,一国就能仁;孝道治理天下,天下就能升;孝道侍奉天地,天地就能成。通于上下,不分贵贱。

偈语说:世上伤害恩情的总是钱财,真诚比许多东西都重要。兄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谦让,父母心情愉快,家庭就会吉祥。钱财养育生命如同哺育婴儿,俸禄侍奉君主如同赡养父母。慈孝是根本,国家富足,人民安宁,景物繁荣。

又说偈语:子女依赖父母的安逸享受,不思考尽孝容易。如果遭遇困苦,才知道尽孝难。难易虽然不同,但顺从是一样的。

又说偈语:现在辨别孝道的人,从夫妇开始辨别。孝子依赖贤妻的帮助,从内部开始;后来只有尽孝,君主才能完成他的事业;妻子只有尽孝,丈夫才能成就他的家庭,同气因此和谐,安亲没有其他意图。自古贤淑的妻子,行动就是丈夫的规范,上能顺从婆婆,下能慈爱媳妇,从来嫉妒凶悍的妻子,行动就是被迷惑,顺从婆婆必定不顺,慈爱媳妇必定不顺,只有尽妻子的责任,才能成为媳妇,只有尽媳妇的职责,才能成为婆婆,自己有为媳妇的时候,也有为婆婆的日子,人们以身为法,后人无不效仿。嫔妃和媵妾,以孝道安命,妇德成就夫行,教化从家庭中开始,所关系重大,贤淑的训诫不可逾越。

又说偈语:从心辨别,不要有不安;从行为辨别,不要有偏颇;从时间辨别,不要有迁移;从伦理辨别,不要有听闻。大小各自尽力,亲外没有过失,真诚与虚伪在细微处,反省警惕应当先行。

又说偈语:亲人的心情就是自己的心情,至性实在绵长,这就是佛菩萨,这就是大罗仙。

纯孝阐微咒:万般切己应为事,俱从一孝参观到,胸中认得真分晓,孝上行来总是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昌孝经-辨孝章-注解

真君:道教中对得道高人的尊称,此处指代一位道教圣人或神灵。

亲存不养:指父母在世时不尽赡养之责。

亲殁不葬:指父母去世后不进行安葬。

亲祚不延:指不延续家族血脉,不生育后代。

无故溺女:指无正当理由杀害女婴。

无故杀儿:指无正当理由杀害男婴。

父母客亡:指父母在外地去世。

骸骨不收:指不收拾父母的遗骨。

大不孝:指严重违背孝道的行为。

养亲口体:指仅仅满足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

养亲心志:指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和情感状态。

至孝:指最高境界的孝道。

后母庶母:指继母和父亲的妾室。

过黜:指被贬低或冷落。

载嫁:指再嫁。

恩育父母:指养育自己的养父母。

同气姐妹:指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姐妹。

连枝妯娌:指兄弟的妻子们。

前室遗子:指前妻所生的子女。

众善家修:指在家中修行各种善行。

百行:指各种行为。

姻娅:指姻亲关系。

乡党:指同乡或邻里。

三光:指日、月、星。

神只:指神灵。

邪佞:指邪恶和奸诈之人。

财色妄贪:指贪恋财富和美色。

淫毒妇女:指淫乱和毒害妇女。

力全名节:指尽力保全自己的名誉和节操。

孝庭子容:指孝顺的子女在家庭中的表现。

孝妇壶仪:指孝顺的媳妇在家庭中的礼仪。

孝男端方:指孝顺的男子品行端正。

孝女静贞:指孝顺的女子安静贞洁。

孝男温恭:指孝顺的男子温和恭敬。

孝女柔顺:指孝顺的女子温柔顺从。

孝子诚恳:指孝顺的子女诚实恳切。

孝妇明洁:指孝顺的媳妇明白洁净。

孝子开先:指孝顺的子女开创先例。

孝孙录后:指孝顺的孙辈继承家风。

孝治一身:指通过孝道来修身养性。

孝治一家:指通过孝道来治理家庭。

孝治一国:指通过孝道来治理国家。

孝治天下:指通过孝道来治理天下。

孝事天地:指通过孝道来侍奉天地。

偈曰:指佛教或道教中的颂词或诗句。

伤恩:指伤害恩情。

诚比诸多尤为急:指诚信比许多事情更为重要。

相通相让兄和弟:指兄弟之间相互理解和谦让。

父母心欢家道吉:指父母心情愉快,家庭和睦。

财生民命如哺儿:指财富如同哺育婴儿一样重要。

禄奉君享如养亲:指俸禄如同赡养父母一样重要。

本之慈孝为源流:指慈孝是根本和源头。

国阜人安景物熙:指国家富足,人民安乐,景象繁荣。

子赖亲安享:指子女依赖父母的安乐享受。

不思尽孝易:指不思考尽孝的容易。

若或罹困苦:指如果遭遇困苦。

方知尽孝难:指才知道尽孝的困难。

难易虽不同:指难易虽然不同。

承顺是一般:指顺从是一样的。

辨孝者:指辨别孝道的人。

辨自夫妇始:指辨别孝道从夫妇开始。

孝子赖贤助:指孝顺的子女依赖贤惠的配偶。

相厥内以始:指相互帮助从内部开始。

后惟尽其孝:指后来只有尽孝。

君得成其绪:指君主能够完成其事业。

妇惟尽其孝:指妻子只有尽孝。

夫得成其家:指丈夫能够成就其家庭。

同气因之协:指同气相求因此和谐。

安亲无他意:指安顿父母没有其他意图。

自古贤淑妻:指自古以来贤惠的妻子。

动即为夫规:指行动即为丈夫的规范。

上克承姑顺:指对上能够顺从婆婆。

下克抚媳慈:指对下能够慈爱媳妇。

从来嫉悍妇:指自古以来嫉妒和凶悍的妇女。

动即为所惑:指行动即为所迷惑。

承姑必不顺:指顺从婆婆必定不顺。

抚媳必不顺:指慈爱媳妇必定不顺。

惟尽为妻道:指只有尽妻子的职责。

方可为人媳:指才可以成为媳妇。

惟尽为媳职:指只有尽媳妇的职责。

方可为人姑:指才可以成为婆婆。

身有为媳时:指自己作为媳妇的时候。

亦有为姑日:指也有成为婆婆的日子。

人用身为法:指人们以身作则。

后人无不格:指后人无不效仿。

嫔妃与媵妾:指嫔妃和妾室。

致孝以安命:指通过尽孝来安顿命运。

妇德成夫行:指妇女的德行成就丈夫的行为。

化从阃中式:指教化从家庭中开始。

所系重且大:指所关系重大。

淑训安可越:指贤淑的训诫不可逾越。

辨之以其心:指通过心来辨别。

毋使有不安:指不要使其不安。

辨之以其行:指通过行为来辨别。

毋使有或偏:指不要使其有偏差。

辨之以其时:指通过时机来辨别。

毋使有或迁:指不要使其有变迁。

辨之以其伦:指通过伦理来辨别。

毋使有或闻:指不要使其有听闻。

大小各自尽:指大小各自尽力。

亲外罔所愆:指亲外没有过失。

诚伪在微茫:指真诚和虚伪在细微之处。

省惕当所先:指反省和警惕应当先行。

亲怀为己怀:指将父母的心怀当作自己的心怀。

至性实绵绵:指至诚的性情绵延不绝。

即是佛菩萨:指就是佛和菩萨。

即是大罗仙:指就是大罗神仙。

纯孝阐微咒:指纯粹孝道的微妙咒语。

万般切己应为事:指万般事情都应当切己而为。

俱从一孝参观到:指都从孝道中参悟到。

胸中认得真分晓:指心中真正明白。

孝上行来总是道:指在孝道上行来总是正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昌孝经-辨孝章-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道教经典,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及其在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中的广泛影响。文本通过列举各种不孝行为,如不赡养父母、不葬父母、不延续家族血脉等,指出这些行为都是大不孝的表现。同时,文本也提出了孝道的最高境界,即不仅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更要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和情感状态。

文本进一步指出,孝道不仅仅是对生身父母的孝顺,还包括对继母、庶母、养父母等的孝顺。这种广泛的孝道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此外,文本还强调了孝道在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孝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在艺术特色方面,文本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仗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例如,“养亲口体,未足为孝,养亲心志,方为至孝;生不能养,殁虽尽孝,未足为孝,生既能养,殁亦尽孝,方为至孝。”这种句式不仅使文本朗朗上口,还强化了孝道的层次感和递进关系。

此外,文本还通过偈语的形式,进一步阐明了孝道的内涵和实践方法。偈语简洁明了,易于传诵,便于在民间传播和普及孝道思想。例如,“世上伤恩总为财,诚比诸多尤为急。相通相让兄和弟,父母心欢家道吉。”这段偈语通过对比财富和诚信的重要性,强调了孝道在家庭和谐中的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孝道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昌孝经-辨孝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3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