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勰(约465年—约532年),南朝文学理论家。他以《文心雕龙》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年代:南朝(5世纪末至6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50篇,系统论述了文学创作的理论和方法。书中提出了“风骨”“神思”等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程器-原文
《周书》论士,方之梓材,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
是以朴斫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而近代词人,务华弃实。
故魏文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
韦诞所评,又历诋群才。
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
略观文士之疵∶相如窃妻而受金,扬雄嗜酒而少算,敬通之不修廉隅,杜笃之请求无厌,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文举傲诞以速诛,正平狂憨以致戮,仲宣轻锐以躁竞,孔璋傯恫以粗疏,丁仪贪婪以乞货,路粹餔啜而无耻,潘岳诡祷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傅玄刚隘而詈台,孙楚狠愎而讼府。
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
古之将相,疵咎实多。
至如管仲之盗窃,吴起之贪淫,陈平之污点,绛灌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
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
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磬悬,丁路之贫薄哉?
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
若夫屈贾之忠贞,邹枚之机觉,黄香之淳孝,徐干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欤?
盖人禀五材,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
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
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
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
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
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
文武之术,左右惟宜。
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
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
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赞曰∶
瞻彼前修,有懿文德。
声昭楚南,采动梁北。
雕而不器,贞干谁则。
岂无华身,亦有光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程器-译文
《周书》在讨论士人时,将他们比作梓材,强调既要有实用价值,又要有文采。
因此,木材经过砍削后要涂上红色,墙壁建好后要加以雕刻装饰。
然而,近代的文人却只追求华丽而忽视实质。
所以魏文帝认为:“古今的文人,大多不注意小节。”
韦诞的评价更是逐一批评了许多才子。
后人对此不加分辨,一概而论,真是可悲啊!
略观文人的缺点:司马相如偷娶妻子并接受贿赂,扬雄嗜酒且缺乏谋略,敬通不修边幅,杜笃贪得无厌,班固谄媚窦氏以作威作福,马融依附梁氏而贪污,文举傲慢狂妄以致被杀,正平狂妄愚笨而遭杀戮,仲宣轻浮急躁,孔璋粗心大意,丁仪贪婪乞讨,路粹无耻地吃喝,潘岳在愍怀太子面前诡辩祈祷,陆机在贾郭面前倾轧,傅玄刚愎自用而辱骂朝廷,孙楚凶狠固执而与官府争讼。
所有这些,都是文人的瑕疵和负担。
文人如此,武将也不例外。
古代的将相,缺点确实很多。
比如管仲曾偷盗,吴起贪淫,陈平有污点,绛灌谗言嫉妒,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孔光身居高位却谄媚董贤,何况班固、马融这样的低级职位,潘岳这样的下位呢?
王戎作为开国功臣却卖官鬻爵,何况马杜、丁路这样的贫寒之士呢?
然而子夏不失为名儒,浚冲在竹林七贤中也不失清誉,名声高则批评少。
至于屈原、贾谊的忠贞,邹阳、枚乘的机智,黄香的淳孝,徐干的沉默,难道说文人就一定有瑕疵吗?
人天生具备五种才能,长短不一,除非是圣人,否则难以求全责备。
然而将相因为地位显赫而特别通达,文人因为职位卑微而多受讥讽,这就是江河奔腾、涓流折断的原因。
名声的升降,固然如此,职位的通达与阻塞,也有其原因。
士人的晋升,以成就事业为用。
鲁国的敬姜,只是一个聪明的妇人。
然而她推究机要,用以治理国家,难道有男子学文而不通政事的吗?
那些扬雄、马融之流,有文采而无实质,所以最终只能居于下位。
昔日庾元规才华出众,功勋卓著,所以文艺不显;如果不是台岳,他正是以文才著称。
文武之术,左右皆宜。
郤縠因为敦厚读书,所以被举为元帅,难道因为喜欢文学就不练武了吗?
孙武的《兵经》,文辞如珠玉,难道因为习武就不懂文学了吗?
因此,君子应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发挥事业,应当内蓄素质以充实内心,外散文采以显扬外在,像楩楠那样坚实,像豫章那样挺拔;撰文必须关乎军国大事,负重必须担当栋梁之责,穷困时独善其身以留下文章,显达时顺应时势以建功立业。
这样的文人,才符合《梓材》中所说的士人。
赞曰:
看那些前贤,有美好的文德。
声名显赫于楚南,文采震动于梁北。
雕刻而不实用,贞干谁能效仿?
岂止是自身华丽,也能光耀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程器-注解
梓材:梓木,古代用于制作乐器和重要器物的优质木材,比喻有才能的人。
丹雘:丹砂和雘石,古代用于装饰和绘画的颜料,比喻文采。
垣墉:墙垣,比喻基础或根本。
雕杇:雕刻和涂饰,比喻修饰和装饰。
魏文:指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
韦诞: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批评文人著称。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以辞赋闻名。
扬雄:西汉末年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以辞赋和哲学著作闻名。
敬通:指敬通,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杜笃: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班固:东汉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汉书》。
马融: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
文举:指孔融,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正平:指祢衡,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仲宣:指王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孔璋:指陈琳,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丁仪: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路粹: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潘岳:西晋时期的文学家。
陆机: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傅玄: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孙楚:西晋时期的文学家。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陈平:西汉初年的政治家,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绛灌:指绛侯灌婴,西汉初年的政治家。
孔光:西汉末年的政治家。
董贤:西汉末年的宠臣。
王戎: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子夏:孔子的弟子,以文学和礼仪著称。
浚冲:指王戎,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屈贾:指屈原和贾谊,战国和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邹枚:指邹阳和枚乘,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黄香: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徐干:东汉末年的文学家。
庾元规:指庾亮,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郤縠: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家。
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程器-评注
《周书》论士,方之梓材,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
这段文字通过对古代文人和将相的批评,揭示了文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瑕疵,以及将相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过失。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文人应具备的品德和才能的期望。
首先,作者以梓材为喻,强调文人应具备实用性和文采。梓木是古代制作乐器和重要器物的优质木材,象征着文人的才能和价值。作者认为,文人不仅要有文采,还要有实际的才能和品德。
接着,作者列举了历史上一些文人的瑕疵,如司马相如的窃妻受金、扬雄的嗜酒少算、班固的谄媚窦宪等。这些例子揭示了文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不足,批评了文人只注重文采而忽视品德的现象。
然后,作者将批评的矛头转向将相,指出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过失。如管仲的盗窃、吴起的贪淫、陈平的污点等。这些例子表明,将相虽然位高权重,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最后,作者强调文人应具备全面的才能和品德,不应只注重文采而忽视实际才能。他引用子夏、王戎等人的例子,说明文人应具备名儒的品德和才能,才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表达了对文人应具备的品德和才能的期望。作者认为,文人不仅要有文采,还要有实际的才能和品德,才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这种观点对后世文人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