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体性

作者: 刘勰(约465年—约532年),南朝文学理论家。他以《文心雕龙》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年代:南朝(5世纪末至6世纪初)。

内容简要:共50篇,系统论述了文学创作的理论和方法。书中提出了“风骨”“神思”等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体性-原文

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

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

繁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

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

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

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

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

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

孟坚雅懿,故裁密而思靡;

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

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

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

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

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

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

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相成。

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

才性异区,文体繁诡。

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

习亦凝真,功沿渐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体性-译文

情感激动时,言语就会形成;理性发挥时,文章就会显现。这是因为从隐微到显明,内在的东西会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然而,才能有平庸与卓越之分,气质有刚强与柔和之别,学问有浅薄与深厚之异,习惯有高雅与低俗之差。这些都是由性情所塑造,环境所影响的,因此文章的风格千变万化,文坛的景象也变幻莫测。

所以,言辞的平庸与卓越,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才能;风格的刚强与柔和,也难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事理的浅薄与深厚,未曾听说会违背一个人的学问;文体的高雅与低俗,很少会违背一个人的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就像每个人的面孔都不同一样。

如果总结其归宿,可以归纳为八种文体:一是典雅,二是远奥,三是精约,四是显附,五是繁缛,六是壮丽,七是新奇,八是轻靡。

典雅,是指遵循经典,遵循儒家思想的文体;

远奥,是指文采斐然,深奥玄妙的文体;

精约,是指字句精炼,剖析入微的文体;

显附,是指言辞直白,意义畅达,切中事理的文体;

繁缛,是指比喻丰富,文采华丽,枝繁叶茂的文体;

壮丽,是指议论高远,文辞宏大的文体;

新奇,是指摒弃古旧,竞逐新颖,风格奇特的文体;

轻靡,是指文辞浮华,根基薄弱,迎合世俗的文体。

因此,典雅与新奇相反,远奥与显附不同,繁缛与精约相悖,壮丽与轻靡相违,文辞的根与叶,都在这些文体中体现。

至于这八种文体的变化,是通过学习而成就的,才能和力量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源自于人的气质;气质充实了志向,志向决定了言辞,吐露出的精华,无不是性情的体现。

因此,贾谊才华横溢,所以文章简洁而风格清新;

司马相如傲慢放诞,所以文理夸张而辞藻华丽;

扬雄深沉静默,所以志向隐晦而意味深远;

刘向简朴平易,所以趣味明显而事理广博;

班固雅正美好,所以文辞严密而思想细腻;

张衡博学通达,所以思虑周全而文采密集;

王粲急躁锐利,所以才华出众而果断;

陈琳气质偏狭,所以言辞雄壮而情感激烈;

阮籍豪放不羁,所以音调高远而风格飘逸;

嵇康英俊豪侠,所以兴致高昂而文采热烈;

潘岳轻捷敏锐,所以锋芒毕露而韵味流畅;

陆机矜持稳重,所以情感丰富而文辞隐晦。

由此类推,外表与内在必然相符,这难道不是天赋的自然表现,才能和气质的总体特征吗?

才能来自天赋,学习要慎重开始,就像雕刻木头和染色丝绸,功夫在于最初的塑造,一旦器物成形,色彩确定,就难以改变了。

所以,儿童在学习时,必须先学习雅正的文体,沿着根本去探索枝叶,思想自然会圆融贯通。

八种文体虽然不同,但可以融会贯通,掌握其中的核心,就能使各种文体相辅相成。

因此,应该模仿文体来确定习惯,根据性情来锻炼才能,文章的指南针,就是遵循这个道理。

赞曰:

才能和性情各不相同,文体也千变万化。

言辞是外在的肌肤,志向是内在的骨髓。

雅正华丽如同礼服上的花纹,淫巧艳丽如同朱紫之色。

习惯也能凝结真实,功夫在于逐渐积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体性-注解

情动而言形:情感激动时,言语就会形成。

理发而文见:道理明晰时,文章就会显现。

沿隐以至显:从隐秘到明显。

因内而符外:内在的因素决定了外在的表现。

庸俊:平庸与杰出。

刚柔:刚强与柔和。

浅深:浅薄与深厚。

雅郑:雅正与俗陋。

笔区云谲:写作领域变化多端。

文苑波诡:文学领域波澜诡谲。

典雅:庄重而不失文雅。

远奥:深远而玄妙。

精约:精炼而简约。

显附:明显而贴切。

繁缛:繁复而华丽。

壮丽:雄壮而美丽。

新奇:新颖而奇特。

轻靡:轻浮而靡丽。

贾生:指贾谊,西汉文学家。

长卿:指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子政:指刘向,西汉文学家。

孟坚:指班固,东汉文学家。

平子:指张衡,东汉文学家。

仲宣:指王粲,东汉文学家。

公干:指刘桢,东汉文学家。

嗣宗:指阮籍,三国时期文学家。

叔夜:指嵇康,三国时期文学家。

安仁:指潘岳,西晋文学家。

士衡:指陆机,西晋文学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体性-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文心雕龙·体性》,是刘勰对文学创作中作者个性与文体风格关系的深刻论述。刘勰认为,文学创作是作者内在情感和思想的自然流露,不同的作者因其才性、气质、学识和习惯的不同,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风格各异。

刘勰提出了八种文体风格: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这八种风格各有特点,相互对立,如雅与奇、奥与显、繁与约、壮与轻等,构成了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刘勰通过对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如贾谊、司马相如、扬雄等的分析,说明了作者的个性如何影响其文学风格。

刘勰强调,文学创作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作者的天赋,更在于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他认为,文学创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作者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文体风格,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修养,使自己的文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这段文字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理论的深刻阐述,也是对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精辟分析。刘勰通过对作者个性与文体风格关系的探讨,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文心雕龙-体性》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9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