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论将

作者: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战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他以军事才能闻名,著有《吴子》。

年代: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内容简要:共6篇,论述了治军、作战、谋略等方面的军事思想。吴起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是研究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论将-原文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吴子曰:“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善行间谍,轻兵往来,分散其众,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为事机。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士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知此四者,乃可为将。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

吴子曰:“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于声,不可不清;目威于色,不可不明;心威于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虽有其国,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吴子曰:“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其将愚而信人,可诈而诱。贪而忽名,可货而赂。轻变无谋,可劳而困。上富而骄,下贫而怨,可离而间。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士轻其将而有归志,塞易开险,可邀而取。进道易,退道难,可来而前。进道险,退道易,可薄而击。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飚数至,可焚而灭。停久不移,将士懈怠,其军不备,可潜而袭。”

武侯问曰:“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起对曰:“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若其众[灌字“氵”旁换“讠”旁]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论将-译文

吴子说:“能够统御文武的人,是军队的将领;能够兼顾刚柔的人,是军事的关键。一般人谈论将领,常常只看他的勇敢,但勇敢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勇敢的人往往轻易交战,轻易交战而不懂得权衡利弊,这是不行的。所以将领需要谨慎对待五个方面:一是治理,二是准备,三是果断,四是警惕,五是简约。治理,就是管理众多士兵如同管理少数人一样;准备,就是出门如同见到敌人一样;果断,就是面对敌人时不贪生怕死;警惕,就是即使胜利了也要像刚开始战斗一样;简约,就是法令简明而不繁琐。接受命令而不推辞,敌人被击败后才谈返回,这是将领的礼仪。所以军队出征之日,有死的荣耀,没有生的耻辱。”

吴子说:“军事有四个关键:一是气势,二是地形,三是谋略,四是力量。三军之众,百万之师,部署轻重,关键在于一个人,这就是气势。道路狭窄险峻,名山大塞,十个人防守,一千个人也无法通过,这就是地形。善于使用间谍,轻兵往来,分散敌人的兵力,使他们的君臣互相怨恨,上下互相指责,这就是谋略。战车坚固,舟船便利,士兵熟悉战阵,马匹熟练驰骋,这就是力量。懂得这四个方面,才能成为将领。然而他的威严、德行、仁爱、勇敢,必须足以率领部下、安抚众人、震慑敌人、决断疑难。发布命令而部下不敢违抗,所在之处敌人不敢对抗。得到这样的将领,国家强盛;失去这样的将领,国家灭亡。这就是优秀的将领。”

吴子说:“战鼓和铜铎,是用来震慑耳朵的;旌旗和旗帜,是用来震慑眼睛的;禁令和刑罚,是用来震慑心灵的。耳朵被声音震慑,声音必须清晰;眼睛被颜色震慑,颜色必须鲜明;心灵被刑罚震慑,刑罚必须严厉。这三者不确立,即使拥有国家,也必定会被敌人击败。所以说:将领所指挥的,没有人不服从;将领所指出的,没有人不奋勇向前。”

吴子说:“凡是作战的关键,必须先了解对方的将领并考察他的才能,根据形势运用权谋,这样就能不费力气而取得成功。如果对方的将领愚笨而轻信他人,可以用诈术引诱他。如果对方将领贪婪而不顾名声,可以用财物贿赂他。如果对方将领轻率变化而没有谋略,可以用疲劳战术困住他。如果对方上层富裕而骄傲,下层贫穷而怨恨,可以离间他们。如果对方进退多疑,士兵没有依靠,可以用震慑战术使他们溃散。如果对方士兵轻视将领而有归乡的念头,可以封锁易行的道路,开放险要的道路,引诱他们前来。如果对方前进的道路容易,后退的道路困难,可以引诱他们前进。如果对方前进的道路险要,后退的道路容易,可以逼近他们攻击。如果对方军队驻扎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水源不通,连续下雨,可以灌水淹没他们。如果对方军队驻扎在荒凉的沼泽地,草木丛生,风沙频繁,可以用火攻消灭他们。如果对方军队长时间不移动,将士懈怠,军队没有防备,可以暗中袭击他们。”

武侯问道:“两军对峙,不知道对方的将领,我想了解他,有什么方法吗?”

吴起回答说:“命令地位低但勇敢的人,率领轻装精锐部队去试探对方,务必假装败退,不要贪图胜利。观察敌人的行动,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的指挥有条不紊,追击时假装追不上,见到利益假装不知道,这样的将领,是智将,不要与他们交战。如果他们的士兵喧哗,旌旗混乱,士兵自行其是,军队行动杂乱无章,追击时害怕追不上,见到利益害怕得不到,这样的将领,是愚将,即使人数众多也可以击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论将-注解

总文武者:指兼具文才和武艺的人,文指文化、智慧,武指军事才能。

兼刚柔者:指在军事行动中既能强硬又能灵活应对的人。

理:治理,指将领治理军队的能力。

备:准备,指将领在军事行动前的准备工作。

果:果断,指将领在战场上的决断力。

戒:警戒,指将领在胜利后仍保持警惕。

约:约束,指将领对军队的纪律要求。

气机:指军队的士气和精神状态。

地机:指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事机:指通过间谍活动和心理战术影响敌人。

力机:指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

鼙鼓金铎:古代军队中的乐器,用于指挥和鼓舞士气。

旌旗麾帜:古代军队中的旗帜,用于指挥和标识。

禁令刑罚:指军队中的纪律和惩罚制度。

智将:指有智慧和谋略的将领。

愚将:指缺乏智慧和谋略的将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论将-评注

《吴子》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吴起所著。本文通过吴起与武侯的对话,深入探讨了将领的素质、军事策略和战术运用。吴起强调,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准备、决断、警惕和纪律。这些素质是军队胜利的关键。

吴起提出了‘四机’理论,即气机、地机、事机和力机,这四者是军事行动成功的基础。气机指的是军队的士气和精神状态,地机指的是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事机指的是通过间谍活动和心理战术影响敌人,力机指的是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这四者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将领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吴起还强调了将领在战场上的指挥艺术。他提到,通过观察敌人的行动和反应,可以判断敌人的将领是智将还是愚将。智将善于运用策略,愚将则容易陷入混乱。通过对敌人的准确判断,可以制定出有效的战术,从而取得胜利。

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理论价值,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深刻内涵。吴起的军事思想强调将领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与现代军事理论中的‘全频谱作战’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吴起对将领心理素质和战术运用的重视,也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总的来说,《吴子》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更是一部关于领导力和战略思维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将领素质、军事策略和战术运用的深入探讨,吴起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军事智慧的精髓,这些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论将》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