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料敌

作者: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战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他以军事才能闻名,著有《吴子》。

年代: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

内容简要:共6篇,论述了治军、作战、谋略等方面的军事思想。吴起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是研究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料敌-原文

武侯谓吴起曰:“今秦胁吾西,楚带吾南,赵冲吾北,齐临吾东,燕绝吾后,韩居吾前,六国兵四守,势甚不便,忧此奈何?”

起对曰:“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臣请论六国之俗:夫齐陈重而不坚,秦陈散而自斗,楚陈整而不久,燕陈守而不走,三晋陈治而不用。”

“夫齐性刚,其国富,君臣骄奢而简于细民,其政宽而禄不均,一陈两心,前重后轻,故重而不坚。击此之道,必三分之,猎其左右,胁而从之,其陈可坏。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击此之道,必先示之以利而引去之,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乘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楚性弱,其地广,其政骚,其民疲,故整而不久。击此之道,袭乱其屯,先夺其气,轻进速退,弊而劳之,勿与战争,其军可败。燕性悫,其民慎,好勇义,寡诈谋,故守而不走。击此之道,触而迫之,陵而远之,驰而后之,则上疑而下惧,谨我车骑必避之路,其将可虏。三晋者,中国也,其性和,其政平,其民疲于战,习于兵,轻其将,薄其禄,士无死志,故治而不用。击此之道,阻陈而压之,众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倦其师。此其势也。”

“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武侯曰:“善!”

吴子曰:“凡料敌有不卜而与之战者八。一曰:”疾风大寒,早兴寐迁,刊木济水,不惮艰难。二曰:盛夏炎热,晏兴无间,行驱饥渴,务于取远。三曰:师既淹久,粮食无有,百姓怨怒,妖祥数起,上不能止。四曰:军资既竭,薪刍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五曰:徒众不多,水地不利,人马疾疫,四邻不至。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七曰:将薄吏轻,士卒不固,三军数惊,师徒无助。八曰:陈而未定,舍而未毕,行坂涉险,半隐半出。诸如此者,击之无疑。”

“有不占而避之者六。一曰:土地广大,人民富众。二曰:上爱其下。惠施流布。三曰:赏信刑察,发必得时。四曰:陈功居列,任贤使能。五曰:师徒之众,兵甲之精。六曰:四邻之助,大国之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武侯问曰:“吾欲观敌之外以知其内,察其进以知其止,以定胜负,可得闻乎?”

起对曰:“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旌旗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诸侯(大)[未]会,君臣未和,沟垒未成,禁令未施,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必可击之道。

起对曰:“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敌人远来新至,行列未定,可击;既食未设备,可击;奔走,可击;勤劳,可击;未得地利,可击;失时不从,可击;旌旗乱动,可击;涉长道后行未息,可击;涉水半渡,可击;险道狭路,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将离士卒,可击;心怖,可击。凡若此者,选锐冲之,分兵继之,急击勿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料敌-译文

武侯对吴起说:“现在秦国威胁我们的西边,楚国环绕我们的南边,赵国冲击我们的北边,齐国临近我们的东边,燕国断绝我们的后路,韩国驻扎在我们的前方,六国的军队四面防守,形势非常不利,我为此感到忧虑,该怎么办呢?”

吴起回答说:“安定国家的方法,以预先戒备最为重要。现在您已经有所戒备,灾祸就会远离了。请让我分析一下六国的风俗:齐国的军队阵势厚重但不坚固,秦国的军队阵势分散但各自为战,楚国的军队阵势整齐但不能持久,燕国的军队阵势防守但不轻易撤退,三晋的军队阵势治理但不善于运用。”

“齐国的性格刚强,国家富裕,君臣骄奢而轻视平民,政治宽松但俸禄分配不均,军队内部意见不一,前重后轻,所以阵势厚重但不坚固。对付他们的方法,必须将他们的军队分成三部分,攻击他们的左右两翼,胁迫他们跟随,这样他们的阵势就会被破坏。秦国的性格强悍,地势险要,政治严厉,赏罚分明,人民不谦让,都有战斗的决心,所以阵势分散但各自为战。对付他们的方法,必须先以利益引诱他们离开,士兵贪图利益而离开将领,乘机攻击分散的部队,设下埋伏,抓住机会,这样他们的将领就可以被俘获。楚国的性格软弱,地域广阔,政治混乱,人民疲惫,所以阵势整齐但不能持久。对付他们的方法,袭击他们的营地,先夺取他们的士气,快速进攻然后迅速撤退,使他们疲惫不堪,不要与他们正面交战,这样他们的军队就会被击败。燕国的性格谨慎,人民慎重,喜欢勇义,缺乏诡计,所以阵势防守但不轻易撤退。对付他们的方法,接触并逼迫他们,越过他们并远离他们,快速追击他们,这样他们的上层会怀疑而下层会恐惧,谨慎地选择我们车骑必须避开的道路,这样他们的将领就可以被俘虏。三晋是中原国家,性格温和,政治平稳,人民疲惫于战争,熟悉军事,轻视将领,俸禄微薄,士兵没有必死的决心,所以阵势治理但不善于运用。对付他们的方法,阻挡他们的阵势并压制他们,他们来进攻就抵抗,他们撤退就追击,以使他们疲惫。这就是他们的形势。”

“然而在一支军队中,必定有像虎贲一样的勇士,力量足以扛起大鼎,脚步轻快如战马,能够夺取旗帜斩杀将领,必定有这样的人。像这样的人,要选拔并区分他们,爱护并重视他们,这就是军队的命运。那些擅长使用五种兵器、身体强壮敏捷、志在吞并敌人的人,一定要提升他们的爵位,这样可以决定胜利。厚待他们的父母妻子,鼓励奖赏,畏惧惩罚,这些是坚固阵势的士兵,可以与他们持久作战,能够审慎地分析这些,可以击败数倍的敌人。”

武侯说:“好!”

吴起说:“凡是判断敌人有八种情况可以不占卜就与他们交战。第一种是:疾风大寒,早起晚睡,砍伐树木渡水,不畏惧艰难。第二种是:盛夏炎热,早起晚睡,行军驱赶饥渴,致力于远行。第三种是:军队长期滞留,粮食耗尽,百姓怨怒,妖祥频发,上层无法制止。第四种是:军资耗尽,柴草稀少,天气多阴雨,无处掠夺。第五种是:士兵不多,地形不利,人马患病,四邻不来援助。第六种是:道路遥远,天色已晚,士兵疲惫恐惧,疲倦而未进食,解甲休息。第七种是:将领薄弱,官吏轻视,士兵不稳固,三军多次惊慌,军队没有援助。第八种是:阵势未定,营地未完成,行军经过险峻,半隐半现。像这些情况,攻击他们无疑。”

“有六种情况可以不占卜就避开敌人。第一种是:土地广阔,人民富裕。第二种是:上层爱护下层,恩惠广泛。第三种是:赏罚分明,执行及时。第四种是:阵势有功,任用贤能。第五种是:军队众多,兵器精良。第六种是:四邻援助,大国支持。凡是这些不如敌人的情况,避开他们不要犹豫。这就是所谓的见机行事,知难而退。”

武侯问道:“我想通过观察敌人的外部来了解他们的内部,通过观察他们的行动来了解他们的意图,以决定胜负,可以听听你的意见吗?”

吴起回答说:“敌人来进攻时,浩浩荡荡毫无顾虑,旌旗纷乱,人马多次回头,一个可以攻击十个,必定使他们措手不及。诸侯未会合,君臣未和谐,沟垒未建成,禁令未实施,三军混乱,想前进不能,想撤退不敢,以一半的兵力攻击数倍的敌人,百战不殆。”

武侯问敌人必定可以攻击的方法。

吴起回答说:“用兵必须审察敌人的虚实并攻击他们的弱点。敌人远道而来,阵势未定,可以攻击;刚吃完饭未设防备,可以攻击;奔走,可以攻击;勤劳,可以攻击;未得地利,可以攻击;失时不从,可以攻击;旌旗乱动,可以攻击;长途行军后未休息,可以攻击;渡水一半,可以攻击;险道狭路,可以攻击;阵势多次移动,可以攻击;将领离开士兵,可以攻击;心慌,可以攻击。凡是这些情况,选择精锐冲击,分兵继续,迅速攻击不要犹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料敌-注解

武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魏武侯,名魏击,是魏文侯之子,魏国的第二代君主。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任魏国、楚国的重要职位,以改革和军事才能著称。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主要国家。

虎贲之士:指勇猛的士兵,虎贲是古代对勇士的称呼。

五兵:古代指五种兵器,通常包括戈、矛、戟、殳、弓矢。

爵列:指官职和爵位,古代用来奖励有功之人。

陈:古代指军队的布阵或阵型。

沟垒:指防御工事,如壕沟和壁垒。

旌旗:古代军队中用来指挥和标识的旗帜。

匈匈:形容混乱不安的样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料敌-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吴子兵法》,是吴起与魏武侯的对话,主要讨论了如何应对六国的威胁以及如何用兵。吴起以其深厚的军事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为魏武侯提供了详细的战略分析和战术建议。

首先,吴起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认为‘先戒为宝’,即提前做好准备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这一观点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

接着,吴起详细分析了六国的特点和弱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战略。例如,他指出齐国虽然国力强盛,但内部存在矛盾,可以通过分化瓦解其军队;秦国虽然战斗力强,但可以通过引诱其士兵贪图私利而削弱其战斗力。这些分析不仅展示了吴起对各国情况的深入了解,也反映了他灵活多变的战术思维。

吴起还强调了军队中勇猛士兵的重要性,认为应该选拔和重用这些‘虎贲之士’,并通过厚待他们的家人来激励他们的忠诚和勇敢。这种重视人才和激励机制的策略,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吴起提出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用兵原则,强调在战争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既要抓住战机,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一原则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中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吴起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军事策略。通过对各国特点和弱点的深入分析,吴起为魏武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略建议,这些建议至今仍对现代军事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吴子-料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8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