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四

作者: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持编撰了《武经总要》。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4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兵器、阵法、战术等内容,是研究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四-原文

将贵轻财

汉李广历七郡太守,前后四十余年,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卒共之,家无余财,终不言生产事。将兵乏绝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不近水;士卒不尽餐,不尝食。士卒以此爱乐为用也。

窦婴为大将军,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得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量其用,金无入家者。

后汉祭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光武以为刺奸将军,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魏曹真累迁大司马,每征行,与将士同甘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魏田豫为护乌丸鲜卑校尉,后为护贼寇中郎将、并州刺史。豫清约俭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

西魏将梁椿性果毅,善于抚纳,所获赏物,分赐麾下。故每践敌境,咸得其力。

唐李为行军总管,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

萧出为河池郡守,即日遣之。既至郡,有山贼万余人寇暴纵横。潜募敢勇之士,设奇而击之,当阵而降。其众所获财畜,咸赏有功,由是人竭其力。

马燧讨田悦,先战,燧誓军中曰:“战胜,请以家财行赏。”既胜,尽出其私财,以颁将士。德宗嘉之,诏度支出钱五万贯行赏,还燧家财。

石雄为丰州刺史,雄临财甚廉,每破贼立功,朝廷时有赐予,皆不入私室,置于军门首,取一分,馀并分给。以此,军士感义思奋发。

将贪必败

晋张燕为巴西太守,时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城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之。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燕亦弃官而遁。

前秦苻坚遣王猛伐前燕慕容,师次潞州。燕将慕容评率兵十万御之,以时久制之。猛乃遣其将郭度率骑五千,夜从间道,起火于高山,因烧评辎重,火见邺中。评性贪鄙,固山川,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三军莫有斗志,因而大败。

王玄谟为宁朔将军北征,将士多离恐。元谟又营货利,一疋布责人入百钱,以此倍失人心。及魏太武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

唐独孤怀恩武德中为工部尚书,率兵讨贼,素无筹略,贪冒货财,频为贼所败,高祖屡下诏责之。

王亻必为灵盐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Й先贮材木。朔方节度使每遣人潜载之,委于急流,终莫能成。蕃人知亻必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城桥,仍筑月城围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由亻必赎货,边上至今患焉。

李象古为安南都护,为土贼杨清所杀。象古贪纵,人心不附。安南数日城陷,古反被害。

李泳为河阳节度,泳本以市人发迹禁军,以贿赂交通,遂至方镇。初任镇武节度,转为河阳。所至,以贪残为务,恃所交结,不畏宪章。犒宴所陈果实,以木刻彩绘之。聚敛无已,人不堪命,遂至于乱,数月方止。文宗贬泳丰州长史。

临敌易将

战国燕昭王使将乐毅下齐七十余城,惟莒、即墨二城未下。惠王嗣立,听齐间,以骑劫代毅,遂为齐将田单所败。

晋镇南将军杜元凯都督荆州诸军事,袭吴西陵督张政,大破之。政,吴之名将,据要害之地,耻以无备取败,不以实闻于孙皓。元凯欲间吴边将,乃请还其所获之众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监刘宪代之,放晋军将,至使其将帅移易,以成倾荡之势,竟殄灭焉。皓不悟,致败。

后周杨坚为相,尉迟迥据相州举兵。坚命上柱国韦孝宽为东道元帅,师次永桥,军于沁东。会沁水涨,未得渡。长史李询密启坚云: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忄蚤忄蚤,人情大异。坚深以为忧,谋代此三人。李德林独进计云:“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从,前所遣者疑其乖异,后所遣者安知其能尽复心耶?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奢之子所以致败。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来所信伏者,速至军所,观其情伪。纵以异志,必不敢动。”坚大悟,即令高颖驰驿往所为诸将节度,进成大功。

将骄必败

春秋,楚大饥,庸人率群蛮以叛楚(庸人,楚之小国也)。楚使卢戢利侵庸,庸人逐之,囚于杨窗(窗,戢梨官属也)。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且起王卒,合而后进。”楚将潘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又与之遇,七遇皆北,惟裨、、鱼人实逐之(裨、、鱼,庸三邑也。轻楚,故但三邑人逐之)。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

楚子乘ㄞ,会师于临品(ㄞ,传车也。临品,地名),分为二队(队,部也,两道攻),楚将子越自石溪,子具自仞,伐庸,遂灭之。

秦末,项梁起兵吴中,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秦三川守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必败。今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不听,乃使宋义于济。路逢高陵君,曰:“公将见项梁乎?”曰:“然。”义曰:“臣谕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则免。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其将。章邯夜衔枚击梁,大破之定陶,梁败而死。

后魏崔延伯既破秦贼,乃于萧宝寅率众会于安定,甲卒十二万,铁马八千疋,军威甚盛。时万俟丑奴置

营泾州西北七里当原城,时或轻骑暂来挑战,大兵未交,便尔奔北。

延伯有功负胜,遂唱议先驱。伐木别造大排,内为锁柱,教习强兵,负而趋走,号为排城,战士在外,辎重居中,自泾州缘原北上。

众军将出,未战之间,有贼数百骑诈持文书,云是降簿,乞缓师。

宝寅、延伯谓其事实,逡巡未斗。

俄而宿勒明达率众自东北而至,乞降之贼从西竞下,诸军前后受敌。

延伯上马突阵,贼势摧挫,便尔逐北,迳造其营。

贼本轻骑,延伯军兼步卒,兵力疲怠,贼乃乘间得入排城。

延伯军大败。

后周末,丞相坚辅,故周大将尉迟迥在河北,举兵拒命,遣将略地,河南州县多下之。

丞相坚遣将于仲文率兵讨之。

仲文军至氵乍州之东倪坞(乌古反),与迥将刘子昂、刘德裕等相遇,进击破之。

军次蓼堤,迥将擅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排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伯,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

隋末,翟让、李密起兵于河南荥阳郡,通守张须陀以兵攻让,让数为须陀所败,闻其来,大惧,将远避之。

密曰:“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骄狠,可一战而擒之。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败之。”

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于林木间,诈与战不利,军稍却,密发伏自后掩之,让合击须陀,众大败,遂斩须陀。

矜伐致败春秋时,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

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若不镇抚,其不设备乎!”

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

莫敖使徇于师曰:“犯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

及罗,罗与卢盗两军之,大败之。

莫敖缢于荒谷。

前秦苻坚议伐吴,石越曰:“吴人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二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

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遂兴师。

苻融攻陷寿春,乃驰使白坚曰:“贼少易俘,但惧其越逸,宜速进。众军掎角,禽贼帅必矣。”

坚大悦,恐谢石等遁去,乃舍大军于顿城,以轻骑八千兼道赴之,遂为谢玄所败。

不矜伐后汉冯异为偏将军,从光武破王郎,封应侯。

异为人谦退,不伐行。

与诸将相逢,辄引军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晋朱伺为陶侃骑督将,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守杨珉每请督将议拒贼之计,伺独不言。

珉曰:“诸将军何以不言?”

伺答曰:“诸人以口击贼,伺以力耳。”

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耶?”

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是以胜矣。”

将帅自表异致败春秋时,狄人伐卫师荥泽,卫师败绩。

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

遂灭卫。

东晋末,桓玄篡晋,刘裕起义师讨之。

玄败,溯流奔荆州,留其将何澹之、郭铨、郭杲之守湓口。

刘裕将何无忌等次桑落洲,澹之等率军来战。

澹之常所乘舫旌旗甚盛,无忌谓诸将曰:“贼帅必不居此,欲诈我耳,宜亟攻之。”

众曰:“澹之不在其中,纵得无益。”

无忌曰:“今众寡不敌,战无全胜。澹之虽不居此舫,取之则获。但纵兵攻之,可一鼓而败也。”

遂进攻,获舫。

因传呼曰:“得何澹之矣!”

贼中惊扰,无忌之众亦溃。

然因乘胜势继进,无忌鼓噪赴之,澹之遂溃。

宋晋安公子勋举兵浔阳,宋将殷孝祖讨之。

时贼据赭圻,孝祖将进,与贼合战,常以鼓盖自随。

军中相谓曰:“殷统军可谓死矣!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异,若善射者,十人共射,欲不毙,得乎?”

是日,于阵为矢所中,而死。

东魏大将高欢与西魏大将宇文泰战邙山,其时,泰见欢出旗鼓,识之,乃募敢勇三千人,令贺技胜总之,以犯其军。

适与欢相遇,时募士皆用短兵接战,乘胜逐欢数十里。

刃垂及之,会胜马为流矢所中死,比副骑至,欢已逸去矣。

高敖曹与侯景等攻魏将独孤信于金墉城,大将宇文泰率众救之,战于邙山。

敖曹心轻敌,建旗盖以凌阵。

国人尽锐击之,一军皆没。

敖曹轻骑走河阳城,仰呼求绳不得,拔刃剜门,未彻,而追至,敖曹奋头诟曰:“来!吾与汝斗!”

国人追者斩之。

将帅自表异以夺敌心唐朱Г之乱,李怀光自河北赴难。

李晟每将合战,必自异衣锦裘绣帽前行,亲自指导。

怀光望见,恶之,乃谓晟曰:“将帅当持重,岂宜自表饰以蹈贼也?”

晟曰:“晟久在泾原,军士颇相畏服,故欲令先识以夺其心耳。”

怀光益不悦。

均服后周河桥之战,王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扩击,一击踣数人。

时陷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

会日暮,敌亦收军。

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著破衣弊甲,敌人疑非将师,故得免。

有帐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已苏,遂相得。

乃割衣裹创,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军。

隐语(军中急难不可使众知,因假物号隐语以喻之)

春秋时,楚师傅于萧,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还无社,萧大夫。司马卯、申叔展,皆楚大夫也。无社素识叔展,故因以卯呼之)。

叔展曰:“有麦曲乎?”曰:“无。”“有山曲穷乎?”曰:“无(麦曲,曲穷,所以御湿,欲使无社逃

泥水中。无社不解,故曰无。军中不敢正言,故谬语)。”

“河鱼腹疾奈何(叔展言无社御湿药将无疾也)?”

曰:“目于眢井而拯之(无社意解,欲入井,故使叔展视虚废井而求也。出溺为拯也)。”

“若为茅经,哭井则已矣(叔展又教结茅以表,并须哭,应以为信)。”

明日,萧溃,申叔视其井,则茅经存焉,号而出之。

申叔仪乞粮于公孙有山氏(申叔仪,吴大夫,公孙有山氏,鲁大夫,旧相识),

曰:“佩玉蕊兮,余无所系之(蕊,服饰备也。己独无以系佩,言吴王不恤下者矣)。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一盛,一器也。睨,视也。凡寒贱之人,言但得视,不得饮)。”

对曰:“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唐许钦明尝出按部,突厥默啜率众数万奄至城下。钦明拒战久之,力屈被执。

贼将钦明至灵州城下,令说城中早降。钦明大呼曰:“贼中都无饮食,城内有美酱乞二升,梁米乞二斗,墨乞一梃。”

是时贼营处四面阻泥河,惟路得入。钦明乞此物,以喻城中,冀其简兵练将,侯夜掩袭。城中无悟其旨者。

先锋后殿魏于禁、张辽、乐进、张、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进为军锋,还为后拒,故军严整。

晋大将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强盛,元多募劲勇。刘宇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恪、孙元忠等以骁猛应募,领骁锐为前锋,百战百胜,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所向必先。

隋大将杨素驭戎整严,每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陷阵而还者,斩之。又令三五百人复进,复如向法。将士恐悚,有必死之心,战无不胜。

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虽严忍,士亦愿从。

梁韦为辅国将军,魏军败,讨合肥。既平,高祖诏班师。去贼既近,惧为所蹑,悉遣辎重居前,乘小舆殿后。魏人服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

后周齐王宪从文帝与齐人相拒,帝已去晋州,留宪后拒。宪阻水为阵。齐领军段畅至桥,宪隔水问畅姓名,畅曰:“领军段畅也。公复为谁?”宪曰:“我虞侯大都督耳。”畅曰:“观公言语,不是凡人,何用隐名位?”宪乃曰:“我齐王也。”遍指陈王纯已下,并以告之。畅鞭马去,宪即命旋军。齐人遽追之,戈甲甚锐。宪与开府宇文忻为殿拒之,斩其骁将贺兰豹三人,齐众乃退。

禄山反,诏关内节度使李嗣业与郭子仪、仆固怀恩等掎角。广平王ㄈ收长安,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嗣业以北庭军为前锋,王思礼为后军,戈鼓な,震曜山野,列长阵待之。贼将李归仁初以锐师数来挑战,因攒矢逐之。贼军大至,我师嚣乱,嗣业曰:“今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冀一生,我军无孓遗矣。”乃脱衣执长刀,立阵前大呼,当者人马死碎,阵复整。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而进,所向摧靡。

苏定方正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石。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去贼一里许。忽然雾歇,望见其牙帐,撩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王狼狈散走,余众傍伏。靖军既至,遂悉降。

代宗幸陕,避吐蕃,雍王为中军先锋,以仆固怀恩为副,领河东朔方节度行营,及镇西、回纥兵马赴陕州,并令诸道节度一时齐进。怀恩与回纥左杀为先锋,观军容使鱼朝恩、陕州节度郭英又为后殿,自渑池入。怀恩等师至广水,贼徒数万,坚栅自固。怀恩阵于西原上,广张旗帜以当之,命骁骑及回纥之众傍南山,出于东北,两军举旗内应,表里击之,一鼓而进,贼死者数万。

五代梁牛存节大举以伐淮南,至濠州东,闻前军失利于清口,诸军退至淠河,无复队伍。存节遏其后,与诸将释骑步斗。诸军稍得齐,收拾所部兵并败兵共八千余人,至于淮。时不食已四五日矣,存节训励部分,以御追寇,遂得旋师。

王景仁伐寿州,至霍丘接战,擒贼将袁丛、王彦威、王蕃等,送京师。俄而朱瑾以大军至,景仁力战不屈,常以数骑身先奋击。寇不敢逼,乃引兵还。及济淮,复后殿,军故不甚衄,谨亦不敢北渡。

击其后春秋时,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略,行也。行吴界,将侵之),沈尹戍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民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速,召也),吴踵楚(蹑楚踵迹),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越大夫胥奸劳王于豫章之(,水西曲),越公子仓归王乘舟(归,遗也),仓及寿梦帅师从王(寿梦,越大夫也),王及圉阳而还(楚地),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

后汉,赤眉青犊十余万众并在射犬(汉野王县有射犬聚),光武引兵将击之,耿纯军在前,去营数里。贼忽夜攻,绝两军,营中士多伤。纯勒部曲,坚立不动。

选敢死士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纯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

宋柳元景为随郡太守,既至,而蛮反断驿道,欲攻郡。郡虚粮,仗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乃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遗重戍,岂悟城内兵少?且退,表里合势,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郧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南齐末,萧衍举兵发雍州东下(雍州,今襄阳郡),大军已次

江宁,衍使吕僧珍与王茂率精兵先登,移顿于越城。

僧珍守白板,齐王东昏将李居士知城中兵少,率锐兵千人直来薄城。

僧珍谓将士曰:“今既力不敌,不可与战,亦勿遥射,须至堑里,当并力破之。”

俄而,皆越堑拔栅。

僧珍分人上城,矢石俱发,自率马步三百人出后,守阵者复逾城而下,内外齐击,居士等应时奔散。

陈将周炅镇安靳等州,北齐遣将陆骞,以众二万,出自巴靳,与炅相遇。

炅留羸弱辎重,鼓疑兵以当之,身率精骑,由间道邀其后,大败之。

后魏于谨,邙山之战,大军不利,谨率麾下伪降,立于路左。

神武乘胜逐北,不以为虞,谨自后击之,敌人大骇,独孤信又收兵于后奋击,神武军乱,以此大军得全。

唐吐谷浑寇边,诏右仆射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道宗与吏部尚书侯君集副之。

贼闻兵至,走入嶂山。

已行数千里,诸将议息兵,道宗固请讨,李靖然之,君集不从。

道宗遂帅偏师,兼行倍道,去大军十日,追及之。

贼据险苦战,道宗潜遣千余骑,逾山,袭其后,表里受敌,一时奔溃。

吐谷浑、党项俱来寇边,诏霍国公柴绍讨之。

贼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

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

贼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

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贼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王君为陇右节度使,吐蕃大将悉诺逻率众入寇大斗谷,又移攻邯州,焚烧市里而去。

君以其兵疲,遂整士马,以掩其后。

君先令人潜入贼境,于归路烧草。

悉诺逻还至大非川,将悉甲牧马,而野草皆尽,马死过半。

君袭其后,至青海,时海水冰合,君率将士并乘冰而渡。

悉诺逻已渡大非川,辎重及疲兵尚在青海之侧,君纵兵尽俘获之,及羊马万数。

梁师都作乱,高祖遣延州总管段德操讨之。

师都与突厥之众数千骑来寇延安,营于野猪岭。

德操以众寡不敌,按甲以挫其锐。

后伺师都稍怠,遣副总管梁礼率众击之,德操以轻骑出其不意。

师都与礼酣战久之,德操多张旗帜,奄至其后,师都惊溃,虏男女二百余人。

元和中,西戎频岁犯边。

史奉敬白节度杜叔良,请兵三千,备一月粮,深入蕃界。

叔良以二千五百人授之。

敬奉既行十余日,人莫知其所向,皆谓吐蕃尽杀之矣。

乃由他道深入,突出蕃众之后。

戎人惊溃,敬奉率众大破之,杀戮不可胜纪。

唐元帅广平王率蕃汉之师十五万,进收长安,回纥遣叶护太子领四千骑助国讨贼,郭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相与誓平国难。

子仪奉元帅为中军,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战于京西香积寺之北。

王师结阵且三十里,贼众十万余,陈于北。

归仁先薄我,军乱。

李嗣业奋命驰突,禽贼十余骑,乃定。

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夹攻之,贼军大溃,斩首六万级。

贼将张通余守长安,闻败奔陕。

翌日,广平王入京师。

宋太平兴国中,北虏至定州,夺唐河桥,李重进召李继宣洎田绍ど赴援。

绍ど为贼所败,继宣独按部,转间入定州。

贼北去,重进命将五千骑蹑其后,抵拒马河。

及贼据杨疃,继宣径掩击之,贼焚庐舍而遁。

刘延翰四年从征太原,刘继元降。

车驾北伐,俄班师,命延翰、李汉琼率兵屯真定,崔彦进屯关南,崔翰屯定州。

上谓延翰等曰:“戎人必来寇边,当会兵设伏夹击之,必大捷。”

是冬,贼果纵兵南牧。

延翰先阵于徐河,彦进率师出黑芦堤北,缘长城西行,南下长城口,衔枚蹑贼后,摧翰、李汉琼兵亦至,合击之,大败贼众于蒲城。

端拱中,威贼军粮馈不继,贼欲窥取之,上遂遣大将李继隆发真定屯兵万余人,护送辎重数千乘。

贼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王师。

边将尹继伦领步骑千余,缴巡塞上,正当贼所入道。

贼不击而过,径袭大军。

继伦谓麾下曰:“贼视我犹鱼肉,南出而捷,回日乘胜驱我北去;不捷,亦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今可卷甲衔枚,袭其后。贼锐气前去,其心轻我,不虞我之至。力战而死,犹不失忠义,岂能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

继伦因令军中秣马,侯夜,遣人持短兵,潜发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

天未明,贼去大军四五里,方会饮食讫,将战,继隆列阵以待之,继伦出其不意,从其后急击,杀贼将一人号皮室(皮室者,贼相也)。

众遂惊乱。

于越方食,失匕箸,为短兵中其臂,创伤,乘善马先遁。

贼望见大将奔北,因大溃,自相蹂践死者无数,馀党皆引去。

自是贼兵不敢窥边。

以继伦面黧,相戒曰:当避黑大王。

景德元年,契丹南牧,真宗与之继好,戎人请盟。

北归,所过犹侵劫未已。

遂以张疑为缘边安抚使,提兵蹑其后,贼乃出境不敢略夺。

退师前汉高帝,匈奴围于平城七日,高帝使使间厚遗阏氏,乃开围一角。

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向,从解角直出,得与大军合。

冒顿引兵去。

后周大将晋公护伐齐,遣将尉迟迥围洛阳,为敌所败。

周将达奚武与齐王宪于部山御之,至夜收军。

宪欲待明更战,武欲还,固争未决。

武曰:“洛阳军散,人情骇动,若不因夜速还,明目欲归不得。武在军旅久矣,备见形势。大王少年,未经军事,岂可将数营士众一朝弃之乎?”

宪遂从之,全军而返。

齐人弗悟,而不追,若追之,必克也。

五代黄文靖佐葛从周送朱崇节入潞,会晋军十余万俯外垣寨。

文靖虑孤军难守,乃与葛从

周启出师,文靖为殿后,命矢刃皆外向,持重而还。

晋人不敢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四-译文

将领应以轻视财物为贵

汉朝的李广历任七个郡的太守,前后四十多年,所得的赏赐都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共享,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从不谈论生产的事情。在军队缺水缺粮的地方,看到水源,士兵没有全部喝到水,他就不靠近水源;士兵没有全部吃到饭,他就不尝食物。因此,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窦婴担任大将军时,推荐袁盎、栾布等名将贤士在家中的,所得的赏金都陈列在廊庑下,军吏经过时都让他们根据需要取用,赏金从不进入他的家中。

后汉的祭遵为人廉洁谨慎,克己奉公,光武帝任命他为刺奸将军,所得的赏赐都分给士兵,家中没有私财。

魏国的曹真多次升迁至大司马,每次出征,都与将士同甘共苦。军中的赏赐不足时,他就用自己的家财来赏赐士兵,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魏国的田豫担任护乌丸鲜卑校尉,后来担任护贼寇中郎将、并州刺史。田豫清廉节俭,所得的赏赐都分给将士。每次胡狄私下赠送的礼物,他都登记在官府的账簿上,不拿回家,家中常常贫困。即使是异族,也都敬重他的节操。

西魏的将领梁椿性格果断坚毅,善于安抚部下,所得的赏赐都分给部下。因此,每次进入敌境,都能得到部下的全力支持。

唐朝的李担任行军总管,前后战胜所得的金钱和布帛,都分给将士。

萧出任河池郡守,当天就出发。到达郡中后,有山贼万余人横行霸道。萧暗中招募勇敢的士兵,设下奇计攻击他们,山贼在阵前投降。他们所获得的财物和牲畜,都赏赐给有功的士兵,因此人们都竭尽全力。

马燧讨伐田悦,战前,马燧在军中发誓说:“如果战胜,我将用家财来赏赐大家。”胜利后,他拿出所有的私财,分给将士。德宗嘉奖他,下诏从国库中拨出五万贯钱来赏赐,并归还马燧的家财。

石雄担任丰州刺史,石雄对待财物非常廉洁,每次破敌立功,朝廷有时会赐予财物,他都不拿回家,而是放在军门前,自己只取一份,其余的全都分给士兵。因此,士兵们都感激他的义气,愿意为他效力。

将领贪婪必败

晋朝的张燕担任巴西太守,当时秦州的邓定等二千多户人家因饥饿流亡到汉中,驻扎在城固,逐渐成为盗贼。梁州刺史张殷派张燕去讨伐他们,邓定处境危急,假装向张燕投降,并送给张燕金银,张燕高兴地放慢了进攻。邓定暗中勾结李雄,李雄派兵救援。张燕撤退,邓定于是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向东逃到魏国,张燕也弃官逃跑。

前秦的苻坚派王猛讨伐前燕的慕容,军队驻扎在潞州。燕将慕容评率兵十万抵御,拖延时间。王猛于是派将领郭度率骑兵五千,夜间从小路出发,在高山上放火,烧毁了慕容评的辎重,火光在邺城都能看到。慕容评性格贪婪卑鄙,固守山川,卖柴卖水,积攒的钱财和布帛像山一样高,三军没有斗志,因此大败。

王玄谟担任宁朔将军北征,将士们大多心怀恐惧。王玄谟又贪图财利,一匹布要士兵交一百钱,因此失去了人心。等到魏太武帝的军队到来,他率领部下逃跑,部下几乎全部散失。

唐朝的独孤怀恩在武德年间担任工部尚书,率兵讨伐贼寇,但他没有谋略,贪图财物,屡次被贼寇打败,高祖多次下诏责备他。

王亻必担任灵盐节度使,之前,吐蕃想建造乌兰桥,每次在河边先储存木材。朔方节度使派人暗中将木材运走,扔进急流,桥始终没有建成。吐蕃人知道王亻必贪婪且无谋略,先送给他厚礼,然后一起建造桥梁,并筑起月城围守。从此,朔方忙于防御,无法抵御外敌,因为王亻必贪财,边境至今仍有隐患。

李象古担任安南都护,被土贼杨清杀害。李象古贪婪放纵,人心不附。安南城几天内陷落,李象古反而被害。

李泳担任河阳节度使,李泳原本是市井之人,通过贿赂进入禁军,最终成为方镇节度使。他初任镇武节度使,后转为河阳节度使。所到之处,都以贪婪残暴为务,依仗结交的权贵,不畏惧法律。犒赏宴会上的水果,都是用木头雕刻并彩绘的。他不断聚敛财物,百姓不堪忍受,最终导致叛乱,几个月后才平息。文宗将他贬为丰州长史。

临敌换将

战国时,燕昭王派将领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下。燕惠王继位后,听信齐国的离间,用骑劫代替乐毅,结果被齐将田单打败。

晋朝的镇南将军杜元凯都督荆州诸军事,袭击吴国的西陵督张政,大败张政。张政是吴国的名将,占据要害之地,因无备而败,感到羞耻,没有如实报告孙皓。杜元凯想离间吴国的边将,于是请求将所俘获的士兵归还孙皓。孙皓果然召回了张政,派武昌监刘宪代替他,放走了晋军的将领,导致吴国将帅更替,形成倾覆之势,最终被晋军歼灭。孙皓没有醒悟,导致失败。

后周的杨坚担任丞相时,尉迟迥占据相州举兵反叛。杨坚任命上柱国韦孝宽为东道元帅,军队驻扎在永桥,驻扎在沁水东岸。恰逢沁水上涨,无法渡河。长史李询秘密报告杨坚说: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人都接受了尉迟迥的贿赂,军中人心惶惶,情况非常不妙。杨坚深感忧虑,打算撤换这三人。李德林独自献计说:“您与诸将都是国家的重臣,之前派遣的人怀疑他们有二心,后来派遣的人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完全忠心呢?况且接受贿赂的事情,虚实难辨,临敌换将,自古以来都是难事,乐毅因此辞去燕国的职务,赵奢的儿子也因此失败。依我之见,只需派遣一位您的心腹,智谋过人,且为诸将所信服的人,迅速到军中,观察他们的真实情况。即使他们有异心,也不敢轻举妄动。”杨坚恍然大悟,立即命令高颖快马加鞭前往军中,指挥诸将,最终取得了大功。

将领骄傲必败

春秋时期,楚国发生大饥荒,庸国率领群蛮反叛楚国(庸国是楚国的小国)。楚国派卢戢利进攻庸国,庸国人驱逐了他,将他囚禁在杨窗(杨窗是卢戢利的官属)。三天后,卢戢利逃脱,说:“庸国的军队众多,群蛮聚集在一起,不如先召集王师,合兵后再进攻。”楚将潘说:“不行。姑且再与他们相遇,让他们骄傲。他们骄傲,我们愤怒,然后才能战胜他们。”于是楚军再次与庸军相遇,七次交战都败北,只有裨、、鱼三邑的人追击他们(裨、、鱼是庸国的三个邑。他们轻视楚国,所以只有三邑的人追击)。庸国人说:“楚国不足以与我们作战。”于是不再设防。

楚王乘坐传车,在临品会师(临品是地名),将军队分为两队(队是部队的意思,分两路进攻),楚将子越从石溪出发,子具从仞出发,进攻庸国,最终灭掉了庸国。

秦朝末年,项梁在吴中起兵,北进至定陶,两次击败秦军,项羽等人又斩杀了秦国的三川守李由,更加轻视秦军,表现出骄傲的态度。宋义劝谏说:“战胜后将领骄傲、士兵懈怠的,必定失败。现在士兵已经有些懈怠了,秦军的力量日益增强,我为您感到担忧。”项梁不听,于是派宋义去济水。路上遇到高陵君,宋义说:“您要去见项梁吗?”高陵君说:“是的。”宋义说:“我预言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您慢慢走,可以免祸。如果快走,就会遭殃。”秦军果然全军出动,增派将领。章邯夜间衔枚袭击项梁,在定陶大败项梁,项梁战败而死。

后魏的崔延伯击败秦贼后,与萧宝寅在安定会师,军队有十二万甲士,八千匹铁马,军威非常强盛。当时万俟丑奴设下埋伏

在泾州西北七里的当原城驻扎,有时敌人的轻骑兵会突然来挑战,但大部队还未交战,便已经败退。

延伯因为有功而自负,于是提议先行进攻。他砍伐树木,建造了一种大型的防御工事,内部有锁柱,训练强壮的士兵,背负着这些工事快速移动,称之为“排城”,战士在外,辎重在中间,从泾州沿着原野北上。

大军即将出发,还未交战之前,有数百名敌骑假装拿着投降的文书,请求延缓进攻。

宝寅和延伯认为这是事实,犹豫不决,没有立即交战。

不久,宿勒明达率领部队从东北方向而来,假装投降的敌骑从西边冲下来,我军前后受敌。

延伯上马冲锋,敌军气势受挫,便向北撤退,直奔敌营。

敌军原本是轻骑兵,延伯的部队则主要是步兵,兵力疲惫,敌军趁机攻入排城。

延伯的军队大败。

后周末年,丞相坚辅佐朝政,原周大将尉迟迥在河北起兵反抗,派遣将领攻占土地,河南的州县大多被攻下。

丞相坚派遣于仲文率兵讨伐。

于仲文的军队到达氵乍州东部的倪坞(乌古反),与尉迟迥的将领刘子昂、刘德裕等相遇,进攻并击败了他们。

军队驻扎在蓼堤,尉迟迥的将领擅让率领数万军队,于仲文用疲惫的军队排成战阵,擅让全军来抵抗,于仲文假装败退,擅让的军队变得骄傲,于是于仲文派遣精兵从左右两翼进攻,大败擅让的军队,俘虏了五千多人。

隋朝末年,翟让和李密在河南荥阳郡起兵,通守张须陀率兵攻打翟让,翟让多次被张须陀击败,听说张须陀要来,非常害怕,打算远避。

李密说:“张须陀勇猛但没有谋略,军队又刚刚获胜,骄傲凶狠,可以一战而擒获他。您只需列阵等待,我保证为您击败他。”

翟让不得已,整顿军队准备战斗,李密分兵千余人埋伏在树林中,假装战斗不利,军队稍退,李密发动伏兵从后面袭击,翟让合击张须陀,敌军大败,最终斩杀了张须陀。

春秋时期,楚国的屈瑕攻打罗国,斗伯比送他,回来后对他的车夫说:“莫敖(屈瑕)一定会失败。他走路趾高气扬,心思不坚定。”于是去见楚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王拒绝了。

斗伯比进去告诉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的意思不是说要增加军队,而是说您应该以信义安抚百姓,以德行教导官员,而以刑罚威慑莫敖。莫敖因为蒲骚之役的胜利而自满,将会自作主张,轻视罗国。如果您不加以安抚,他会不会不设防备呢!”

楚王派人追赶屈瑕,但没有追上。

屈瑕在军中宣布:“违反命令的人将受刑罚!”到了鄢地,军队混乱渡河,没有秩序,也没有设防。

到了罗国,罗国和卢国的军队联合进攻,大败楚军。

屈瑕在荒谷自缢。

前秦的苻坚计划攻打吴国,石越说:“吴国有长江天险,朝廷没有昏庸的臣子。我认为应该修德,不宜动兵。”

苻坚说:“以我的大军,投鞭于江,足以断流。”于是出兵。

苻融攻陷寿春后,迅速派人报告苻坚说:“敌人少,容易俘虏,但担心他们逃跑,应该迅速进军。各军形成掎角之势,一定能擒获敌帅。”

苻坚非常高兴,担心谢石等人逃跑,于是将大军留在顿城,率领八千轻骑兼程前进,结果被谢玄击败。

后汉的冯异担任偏将军,跟随光武帝击败王郎,被封为应侯。

冯异为人谦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与诸将相遇时,总是让军队避让道路。

他的进退都有明确的标志,军队纪律严明。

每次驻扎,诸将坐在一起讨论功劳,冯异总是独自坐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晋朝的朱伺担任陶侃的骑督将,当时西阳的夷贼在江夏抢掠,守将杨珉经常请督将们商议抵御贼寇的计策,朱伺总是沉默不语。

杨珉问:“各位将军为什么不说话?”

朱伺回答:“其他人用嘴攻击敌人,我用力量。”

杨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为什么每次都能获胜?”

朱伺说:“两军对峙时,只有忍耐。敌人不能忍耐,所以我才能获胜。”

春秋时期,狄人攻打卫国的荥泽,卫军大败。

卫侯没有撤下旗帜,因此败得更惨。

最终卫国被灭。

东晋末年,桓玄篡夺晋朝,刘裕起义讨伐他。

桓玄失败后,沿江逃往荆州,留下将领何澹之、郭铨、郭杲之守卫湓口。

刘裕的将领何无忌等人驻扎在桑落洲,何澹之等人率军来战。

何澹之经常乘坐的船旗帜非常华丽,何无忌对诸将说:“敌帅一定不在这艘船上,想欺骗我们,应该立即进攻。”

众人说:“何澹之不在船上,即使攻下也没有用。”

何无忌说:“现在敌众我寡,战斗没有全胜的把握。何澹之虽然不在这艘船上,但攻下它就能获得胜利。只要全力进攻,可以一举击败敌人。”

于是进攻,夺取了船只。

并大声呼喊:“抓住了何澹之!”

敌军惊慌失措,何无忌的军队也溃散了。

但何无忌乘胜追击,鼓噪前进,何澹之最终溃败。

宋晋安公子勋在浔阳起兵,宋将殷孝祖讨伐他。

当时贼军占据赭圻,殷孝祖准备进攻,与贼军交战,常常带着鼓盖随行。

军中有人说:“殷统军这是找死啊!现在与贼军交锋,却用羽仪标榜自己,如果善射的人,十个人一起射箭,想不死都难。”

当天,殷孝祖在阵中被箭射中而死。

东魏大将高欢与西魏大将宇文泰在邙山交战,当时宇文泰看到高欢的旗鼓,认出了他,于是招募了三千名勇士,命令贺技胜率领,进攻高欢的军队。

正好与高欢相遇,当时招募的勇士都用短兵器交战,乘胜追击高欢数十里。

刀刃几乎要砍到高欢时,贺技胜的马被流箭射中而死,等到副将赶到时,高欢已经逃走了。

高敖曹与侯景等人攻打魏将独孤信于金墉城,大将宇文泰率军救援,双方在邙山交战。

高敖曹轻视敌人,树立旗帜以凌驾于阵前。

敌军全力进攻,全军覆没。

高敖曹轻骑逃到河阳城,仰头呼喊求绳子不得,拔刀砍门,还未砍穿,追兵已到,高敖曹愤怒地喊道:“来吧!我和你决斗!”

追兵将他斩杀。

唐朝朱Г之乱时,李怀光从河北赶来救援。

李晟每次合战时,总是穿着华丽的锦裘绣帽,亲自指挥。

李怀光看到后,非常厌恶,对李晟说:“将帅应该持重,怎么能用华丽的服饰来吸引敌人呢?”

李晟说:“我长期在泾原,军士们对我敬畏,所以想让他们先认出我,以震慑敌人。”

李怀光更加不高兴。

后周河桥之战时,王思政下马用长槊左右横扫,一击打倒数人。

当时他深入敌阵,随从全部战死,王思政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正好天色已晚,敌军也收兵了。

王思政久经沙场,每次战斗都穿着破旧的衣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领,因此得以幸免。

他的帐下督雷五安在战场上哭泣寻找王思政,正好王思政苏醒,两人相遇。

于是割下衣服包扎伤口,扶着王思政上马,深夜才回到军营。

隐语(军中急难不可让众人知道,因此用假物代号来暗示)

春秋时期,楚国的军队驻扎在萧地,还无社与司马卯交谈,代号为申叔展(还无社是萧地的大夫,司马卯和申叔展都是楚国的大夫。还无社与申叔展相识,因此用卯来称呼他)。

申叔展问:“有麦曲吗?”还无社回答:“没有。”“有山曲穷吗?”还无社回答:“没有(麦曲和曲穷是用来防湿的,申叔展想让还无社逃跑)

在泥水中。无社不明白,所以说无。军中不敢直言,所以说谎话。”

“河鱼腹疾怎么办(叔展说无社用御湿药将无疾)?”

说:“看着枯井去救他(无社明白了,想进井,所以让叔展看虚废井去求。出溺为救)。”

“如果用茅草结绳,哭井就可以了(叔展又教结茅草以表信,并须哭,应以为信)。”

第二天,萧溃败,申叔看那井,茅草结绳还在,号令而出。

申叔仪向公孙有山氏乞粮(申叔仪,吴大夫,公孙有山氏,鲁大夫,旧相识),

说:“佩玉蕊兮,我无所系之(蕊,服饰备也。己独无以系佩,言吴王不恤下者矣)。

旨酒一盛兮,我与褐之父睨之(一盛,一器也。睨,视也。凡寒贱之人,言但得视,不得饮)。”

回答说:“梁则无矣,粗则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唐许钦明曾出按部,突厥默啜率众数万突然到城下。钦明拒战很久,力屈被执。

贼将钦明到灵州城下,令说城中早降。钦明大呼曰:“贼中都无饮食,城内有美酱乞二升,梁米乞二斗,墨乞一梃。”

这时贼营处四面阻泥河,惟路得入。钦明乞此物,以喻城中,希望他们简兵练将,侯夜掩袭。城中无人明白他的意思。

先锋后殿魏于禁、张辽、乐进、张、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进为军锋,还为后拒,故军严整。

晋大将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强盛,元多募劲勇。刘宇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恪、孙元忠等以骁猛应募,领骁锐为前锋,百战百胜,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所向必先。

隋大将杨素驭戎整严,每对阵,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阵则已,如不陷阵而还者,斩之。又令三五百人复进,复如向法。将士恐悚,有必死之心,战无不胜。

从素征伐者,微功必录,虽严忍,士亦愿从。

梁韦为辅国将军,魏军败,讨合肥。既平,高祖诏班师。去贼既近,惧为所蹑,悉遣辎重居前,乘小舆殿后。魏人服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

后周齐王宪从文帝与齐人相拒,帝已去晋州,留宪后拒。宪阻水为阵。齐领军段畅至桥,宪隔水问畅姓名,畅曰:“领军段畅也。公复为谁?”宪曰:“我虞侯大都督耳。”畅曰:“观公言语,不是凡人,何用隐名位?”宪乃曰:“我齐王也。”遍指陈王纯已下,并以告之。畅鞭马去,宪即命旋军。齐人遽追之,戈甲甚锐。宪与开府宇文忻为殿拒之,斩其骁将贺兰豹三人,齐众乃退。

禄山反,诏关内节度使李嗣业与郭子仪、仆固怀恩等掎角。广平王ㄈ收长安,陈于香积寺北,澧水之东,嗣业以北庭军为前锋,王思礼为后军,戈鼓な,震曜山野,列长阵待之。贼将李归仁初以锐师数来挑战,因攒矢逐之。贼军大至,我师嚣乱,嗣业曰:“今若不以身啖寇,决战于阵,万死冀一生,我军无孓遗矣。”乃脱衣执长刀,立阵前大呼,当者人马死碎,阵复整。嗣业帅前军,各执长刀而进,所向摧靡。

苏定方正观初为匡道府折冲,随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碛石。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去贼一里许。忽然雾歇,望见其牙帐,撩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王狼狈散走,余众傍伏。靖军既至,遂悉降。

代宗幸陕,避吐蕃,雍王为中军先锋,以仆固怀恩为副,领河东朔方节度行营,及镇西、回纥兵马赴陕州,并令诸道节度一时齐进。怀恩与回纥左杀为先锋,观军容使鱼朝恩、陕州节度郭英又为后殿,自渑池入。怀恩等师至广水,贼徒数万,坚栅自固。怀恩阵于西原上,广张旗帜以当之,命骁骑及回纥之众傍南山,出于东北,两军举旗内应,表里击之,一鼓而进,贼死者数万。

五代梁牛存节大举以伐淮南,至濠州东,闻前军失利于清口,诸军退至淠河,无复队伍。存节遏其后,与诸将释骑步斗。诸军稍得齐,收拾所部兵并败兵共八千余人,至于淮。时不食已四五日矣,存节训励部分,以御追寇,遂得旋师。

王景仁伐寿州,至霍丘接战,擒贼将袁丛、王彦威、王蕃等,送京师。俄而朱瑾以大军至,景仁力战不屈,常以数骑身先奋击。寇不敢逼,乃引兵还。及济淮,复后殿,军故不甚衄,谨亦不敢北渡。

击其后春秋时,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略,行也。行吴界,将侵之),沈尹戍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民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速,召也),吴踵楚(蹑楚踵迹),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

越大夫胥奸劳王于豫章之(,水西曲),越公子仓归王乘舟(归,遗也),仓及寿梦帅师从王(寿梦,越大夫也),王及圉阳而还(楚地),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

后汉,赤眉青犊十余万众并在射犬(汉野王县有射犬聚),光武引兵将击之,耿纯军在前,去营数里。贼忽夜攻,绝两军,营中士多伤。纯勒部曲,坚立不动。

选敢死士二千人,俱持强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纯出贼后,齐声呼噪,强弩并发,贼众惊走,追击遂破之。

宋柳元景为随郡太守,既至,而蛮反断驿道,欲攻郡。郡虚粮,仗又乏,元景设方略,得六七百人,乃分五百人屯驿道。或曰:“蛮将逼城,不宜分众。”元景曰:“蛮闻郡遗重戍,岂悟城内兵少?且退,表里合势,于计为长。”会蛮垂至,乃使驿道潜出其后,戒曰:“火举驰进。”前后俱发,蛮众惊扰,投郧水死者千余人,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南齐末,萧衍举兵发雍州东下(雍州,今襄阳郡),大军已次

在江宁,衍派遣吕僧珍和王茂率领精锐部队先行登城,转移到越城驻扎。

吕僧珍守卫白板,齐王东昏的将领李居士知道城中兵力不足,率领精锐部队一千人直接逼近城池。

吕僧珍对将士们说:“现在我们力量不足,不能与他们交战,也不要远距离射击,必须等到他们进入壕沟,然后全力击败他们。”

不久,敌军越过壕沟,拔掉栅栏。

吕僧珍分派人员上城,箭石齐发,自己率领三百名骑兵和步兵从后面出击,守城的人也从城上下来,内外夹击,李居士等人随即溃散。

陈朝将领周炅镇守安靳等州,北齐派遣将领陆骞率领两万军队从巴靳出发,与周炅相遇。

周炅留下老弱和辎重,鼓动疑兵来抵挡敌军,自己率领精锐骑兵,从小路绕到敌军后方,大败敌军。

后魏的于谨在邙山之战中,大军不利,于谨率领部下假装投降,站在路旁。

神武乘胜追击,没有防备,于谨从后面袭击,敌人大惊,独孤信又收兵从后面奋力攻击,神武军队大乱,因此大军得以保全。

唐朝时,吐谷浑侵犯边境,皇帝诏令右仆射李靖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道宗和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副手。

敌军听说大军到来,逃入嶂山。

已经行军数千里,将领们商议停战,道宗坚持请求讨伐,李靖同意,但侯君集不同意。

道宗于是率领偏师,兼程前进,离开大军十天,追上了敌军。

敌军占据险要地形苦战,道宗暗中派遣一千多名骑兵,翻山越岭,袭击敌军后方,敌军内外受敌,一时溃散。

吐谷浑和党项一起侵犯边境,皇帝诏令霍国公柴绍讨伐他们。

敌军占据高处,向下射箭,箭如雨下。

柴绍于是派人弹奏胡琵琶,两名女子对舞。

敌军感到奇怪,停下弓箭,聚在一起观看。

柴绍看到敌军阵型不整,秘密派遣精锐骑兵从后面袭击,敌军大溃,斩首五百多人。

王君担任陇右节度使,吐蕃大将悉诺逻率领军队侵犯大斗谷,又转而攻打邯州,焚烧市集后离去。

王君认为敌军疲惫,于是整顿兵马,准备袭击敌军后方。

王君先派人潜入敌境,在敌军归路上烧毁草料。

悉诺逻回到大非川,准备放牧马匹,但野草已被烧尽,马匹死亡过半。

王君袭击敌军后方,到达青海,当时海水结冰,王君率领将士们乘冰渡河。

悉诺逻已经渡过大非川,辎重和疲惫的士兵还在青海旁边,王君纵兵全部俘获,以及数万羊马。

梁师都作乱,高祖派遣延州总管段德操讨伐他。

梁师都和突厥的数千骑兵侵犯延安,驻扎在野猪岭。

段德操因为兵力不足,按兵不动以挫败敌军的锐气。

后来等到梁师都稍有懈怠,派遣副总管梁礼率领部队攻击,段德操率领轻骑兵出其不意。

梁师都和梁礼激战许久,段德操多张旗帜,突然出现在敌军后方,梁师都惊慌溃散,俘虏男女二百多人。

元和年间,西戎频繁侵犯边境。

史奉敬向节度使杜叔良请求三千兵力,准备一个月的粮草,深入敌境。

杜叔良给了他两千五百人。

史奉敬出发十多天后,人们不知道他的去向,都以为被吐蕃全部杀死了。

史奉敬却从另一条路深入敌境,突然出现在敌军后方。

敌军惊慌溃散,史奉敬率领部队大败敌军,杀戮无数。

唐朝元帅广平王率领十五万蕃汉军队,进军收复长安,回纥派遣叶护太子率领四千骑兵协助讨伐叛贼,郭子仪与叶护太子宴饮修好,共同发誓平定国难。

郭子仪奉元帅为中军,与叛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北交战。

王师结阵长达三十里,敌军十余万,列阵于北。

李归仁先逼近我军,我军大乱。

李嗣业奋勇冲锋,擒获敌军十余骑,才稳住阵脚。

回纥以奇兵从敌军后方出击,夹击敌军,敌军大溃,斩首六万级。

叛将张通余守卫长安,听说战败后逃奔陕州。

第二天,广平王进入京师。

宋太平兴国年间,北虏到达定州,夺取唐河桥,李重进召李继宣和田绍ど前来支援。

田绍ど被敌军击败,李继宣独自按兵不动,转道进入定州。

敌军北去,李重进命令五千骑兵追击,到达拒马河。

敌军占据杨疃,李继宣直接袭击,敌军焚烧房屋后逃走。

刘延翰四年随军征讨太原,刘继元投降。

皇帝北伐,不久班师,命令刘延翰、李汉琼率兵驻扎真定,崔彦进驻扎关南,崔翰驻扎定州。

皇帝对刘延翰等人说:“戎人必定会来侵犯边境,应当会合兵力设伏夹击,必定大胜。”

这年冬天,敌军果然纵兵南下。

刘延翰先在徐河列阵,崔彦进率军从黑芦堤北出发,沿长城西行,南下长城口,衔枚追击敌军后方,崔翰、李汉琼的部队也赶到,合击敌军,大败敌军于蒲城。

端拱年间,威贼军粮供应不足,敌军企图夺取,皇帝于是派遣大将李继隆从真定调集一万多兵力,护送数千辆辎重。

敌军将领于越得知消息,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准备拦截王师。

边将尹继伦率领一千多步兵和骑兵,巡逻塞上,正好在敌军必经之路上。

敌军没有攻击他们,直接袭击大军。

尹继伦对部下说:“敌军视我们如鱼肉,如果南下胜利,回来时会乘胜驱赶我们北上;如果不胜,也会泄愤于我们,我们将会无一幸免。现在我们可以卷甲衔枚,袭击敌军后方。敌军锐气正盛,轻视我们,不会料到我们会来。即使力战而死,也不失忠义,难道要做胡地的鬼吗?”众人都愤激听从命令。

尹继伦于是命令军中喂马,等到夜晚,派人持短兵器,悄悄出发,追击敌军后方,行军数十里,到达唐河、徐河。

天未亮,敌军距离大军四五里,刚刚吃完早饭,准备战斗,李继隆列阵等待,尹继伦出其不意,从敌军后方急袭,杀死敌军将领一人,号称皮室(皮室是敌军的宰相)。

敌军大乱。

于越正在吃饭,失手掉落筷子,被短兵器击中手臂,受伤后,乘良马先逃。

敌军看到大将逃跑,因此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数,余党都逃走。

从此敌军不敢再窥视边境。

因为尹继伦面色黝黑,敌军互相告诫:要避开黑大王。

景德元年,契丹南下,真宗与他们修好,戎人请求结盟。

北归时,所过之处仍然侵掠不止。

于是任命张疑为缘边安抚使,率兵追击敌军后方,敌军才出境不敢再掠夺。

退师前汉高帝时,匈奴围困平城七日,高帝派使者暗中厚赠阏氏,才打开包围一角。

于是高帝命令士兵都拉满弓,箭向外,从解开的角落直出,得以与大军会合。

冒顿引兵离去。

后周大将晋公护讨伐齐国,派遣将领尉迟迥围攻洛阳,被敌军击败。

周将达奚武与齐王宪在部山抵御敌军,到夜晚收兵。

齐王宪想等到天亮再战,达奚武想撤退,争执不下。

达奚武说:“洛阳军队溃散,人心惶惶,如果不趁夜迅速撤退,天亮后想撤退也来不及了。我在军旅多年,深知形势。大王年轻,未经战事,怎么能将数营将士一朝抛弃呢?”

齐王宪于是听从,全军撤退。

齐人没有察觉,没有追击,如果追击,必定能取胜。

五代时,黄文靖辅佐葛从周送朱崇节进入潞州,遇到晋军十余万驻扎在外垣寨。

黄文靖担心孤军难以防守,于是与葛从

周启率领军队出征,文靖负责殿后,命令士兵将弓箭和刀剑都朝外,保持警惕并安全返回。

晋国的人不敢逼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四-注解

李广:西汉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历任七郡太守,四十余年间赏赐皆分与部下,与士卒同甘共苦,家无余财。

窦婴:西汉时期的大将军,以廉洁著称,所得赏赐皆用于军务,家无私财。

祭遵:东汉时期的将领,以廉洁奉公闻名,光武帝任命其为刺奸将军,赏赐皆分与士卒。

曹真: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历任大司马,与将士同甘共苦,军赏不足时以家财补充。

田豫: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历任护乌丸鲜卑校尉、并州刺史,以清廉俭朴著称,赏赐皆分与将士。

梁椿:西魏时期的将领,以果毅善抚纳著称,所得赏物皆分赐麾下。

李:唐朝时期的行军总管,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

萧:唐朝时期的河池郡守,以智勇击败山贼,所得财畜皆赏有功。

马燧:唐朝时期的将领,讨伐田悦时以家财行赏,德宗嘉奖其行为。

石雄:唐朝时期的丰州刺史,以廉洁著称,朝廷赐予皆分给军士。

张燕:晋朝时期的巴西太守,因贪财而败于邓定。

慕容评:前秦时期的前燕将领,因贪鄙而败于王猛。

王玄谟:南朝宋时期的宁朔将军,因贪财而失人心,败于北魏。

独孤怀恩:唐朝时期的工部尚书,因贪冒货财而屡败于贼。

王亻必:唐朝时期的灵盐节度使,因贪而无谋,导致朔方御寇不暇。

李象古:唐朝时期的安南都护,因贪纵而被土贼所杀。

李泳:唐朝时期的河阳节度使,因贪残而致乱。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因燕惠王听信谗言而被骑劫取代,导致燕军败于齐将田单。

杜元凯:晋朝时期的镇南将军,因吴国将帅移易而成功袭吴。

韦孝宽:北周时期的上柱国,因李德林建议而成功平定尉迟迥之乱。

潘:春秋时期楚国将领,以骄敌之计成功灭庸。

项梁:秦末起义军领袖,因骄而败于秦将章邯。

崔延伯:北魏时期的将领,因骄而败于万俟丑奴。

排城:一种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由大排(大型木排)构成,内部有锁柱固定,士兵在外防御,辎重居中,便于移动和防御。

逡巡: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羸师:指疲惫或弱小的军队。

诈持文书:假装持有投降的文书,以欺骗对方。

轻骑:轻装的骑兵,行动迅速。

辎重:军队的物资和装备,通常由车辆或牲畜运输。

逐北:追击败退的敌人。

骄狠:骄傲自大,凶狠残暴。

矜伐:自夸功劳,炫耀战绩。

隐语:军中使用的暗语或代号,用于传递秘密信息。

无社:古代军队中的一种隐语,用于在军中不敢直言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河鱼腹疾:比喻内部的问题或隐患,源自古代对鱼腹疾病的描述。

眢井:干涸的井,这里指无社想要进入的井。

茅经:用茅草编织的绳索,用于标记或信号传递。

申叔仪:吴国的大夫,此处描述他向鲁国的公孙有山氏乞求粮食的情景。

佩玉蕊:古代贵族的服饰,蕊指装饰品,此处表达吴王不关心下属的困境。

旨酒一盛:一盛指一器酒,此处描述申叔仪与贫寒之人只能看着酒而不能饮用的情景。

庚癸:古代隐语,指粮食,此处用于乞求粮食的暗号。

唐许钦明:唐代将领,此处描述他在突厥围攻下的英勇抵抗。

灵州:古代地名,今宁夏灵武一带,此处为战场。

魏于禁、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均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此处描述他们在曹操征伐中的重要作用。

谢玄:东晋名将,此处描述他在对抗前秦苻坚时的军事才能。

北府兵:谢玄招募的精锐部队,以骁勇善战著称。

杨素:隋朝名将,以严格的军纪和战术著称。

韦叡:南朝梁的将领,此处描述他在合肥之战中的智谋。

齐王宪:北周将领,此处描述他在与北齐对峙中的机智应对。

李嗣业:唐朝将领,此处描述他在安史之乱中的英勇表现。

苏定方:唐朝将领,此处描述他在李靖指挥下对突厥的突袭。

仆固怀恩:唐朝将领,此处描述他在对抗吐蕃时的军事行动。

牛存节:五代时期后梁将领,此处描述他在淮南之战中的坚韧不拔。

王景仁:五代时期后梁将领,此处描述他在寿州之战中的英勇表现。

沈尹戍:春秋时期楚国将领,此处描述他对楚国军事行动的担忧。

耿纯:东汉将领,此处描述他在对抗赤眉军时的智勇。

柳元景:南朝宋将领,此处描述他在对抗蛮族时的战略智慧。

江宁: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一带。

吕僧珍:南朝梁将领,以智勇著称。

王茂:南朝梁将领,与吕僧珍共同作战。

越城:古代城池名,具体位置不详。

李居士:南朝齐将领,东昏侯的将领。

堑:壕沟,古代城池防御工事的一部分。

周炅:南朝陈将领,镇守安靳等州。

陆骞:北齐将领,率军与周炅作战。

于谨:后魏将领,邙山之战中表现出色。

独孤信:后魏将领,与于谨共同作战。

李靖:唐朝著名将领,曾任昆丘道行军大总管。

江夏王道宗:唐朝宗室,与李靖共同讨伐吐谷浑。

侯君集:唐朝将领,曾任吏部尚书。

柴绍:唐朝将领,霍国公,讨伐吐谷浑和党项。

王君:唐朝将领,陇右节度使,对抗吐蕃。

悉诺逻:吐蕃大将,率众入侵唐朝边境。

段德操:唐朝将领,延州总管,讨伐梁师都。

史奉敬:唐朝将领,深入蕃界作战。

郭子仪:唐朝著名将领,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人物。

李重进:宋朝将领,抵御北虏入侵。

李继宣:宋朝将领,与李重进共同作战。

刘延翰:宋朝将领,参与北伐。

李继隆:宋朝将领,护送辎重,抵御贼军。

尹继伦:宋朝将领,率军袭击贼军后路。

张疑:宋朝将领,缘边安抚使,护送契丹使节。

晋公护:后周大将,伐齐的重要将领。

尉迟迥:后周将领,围洛阳失败。

达奚武:后周将领,与齐王宪共同作战。

黄文靖:五代时期将领,与葛从周共同作战。

周启:周启,古代将领名,具体生平不详,此处指其在军事行动中的表现。

出师:指出征,开始军事行动。

文靖:文靖,古代将领名,具体生平不详,此处指其在军事行动中的表现。

殿后:指在军队行进中负责后卫,保护主力部队的安全。

矢刃皆外向:指士兵的箭矢和刀刃都朝外,准备迎战敌人,显示出高度的戒备状态。

持重而还:指在军事行动中保持稳重,不轻易冒险,最终安全返回。

晋人:指晋国的人,此处特指晋国的军队。

不敢逼:指晋国的军队不敢逼近或挑战周启和文靖的军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四-评注

本文通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将领在军事行动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后果。首先,李广、窦婴、祭遵、曹真、田豫、梁椿、李、萧、马燧、石雄等将领以廉洁奉公、与士卒同甘共苦著称,他们的行为赢得了士卒的爱戴和忠诚,从而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这些将领的共同特点是轻财重义,赏赐皆分与部下,家无私财,体现了古代将领的高尚品德和军事智慧。

然而,张燕、慕容评、王玄谟、独孤怀恩、王亻必、李象古、李泳等将领则因贪财、贪冒货财、贪纵、贪残而导致了失败甚至丧命。他们的行为不仅失去了士卒的信任和支持,还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甚至引发了内乱。这些将领的失败教训深刻,反映了贪财对军事行动的负面影响。

此外,乐毅、杜元凯、韦孝宽、潘、项梁、崔延伯等将领的故事则展示了临敌易将、将骄必败的历史教训。乐毅因燕惠王的猜忌而被取代,导致燕军败于齐将田单;杜元凯因吴国将帅移易而成功袭吴;韦孝宽因李德林的建议而成功平定尉迟迥之乱;潘以骄敌之计成功灭庸;项梁因骄而败于秦将章邯;崔延伯因骄而败于万俟丑奴。这些故事揭示了将领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以及临敌易将、将骄必败的历史规律。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将领在军事行动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后果,强调了廉洁奉公、与士卒同甘共苦的重要性,揭示了贪财、临敌易将、将骄必败的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战役和将领的行为,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心理战和将领的性格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首先,文中提到的‘排城’是一种创新的军事防御工事,显示了古代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将领的智慧。延伯利用排城进行防御和进攻,虽然最终因兵力疲惫而失败,但这种战术的创新性值得肯定。

其次,文中多次提到将领的‘骄狠’和‘矜伐’,如屈瑕、苻坚等,这些性格缺陷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失败。这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将领个人品质对战争结果的重要影响。

再次,文中还提到了‘隐语’的使用,显示了古代战争中信息传递的隐秘性和策略性。这种隐语的使用不仅保护了军事机密,也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成功的战术,如李密的伏击战术和朱伺的忍耐战术,这些战术的成功应用显示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战争艺术的精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战争的具体情况,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心理战和将领性格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智慧与勇气,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将领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对士兵的严格管理。

首先,文中提到的‘无社’和‘庚癸’等隐语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军队在特定环境下的沟通方式,这种隐晦的表达不仅保护了信息的安全,也展示了古人的智慧。

其次,申叔仪乞粮的情景,通过对比贵族的奢华与平民的贫寒,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等级的重视。

再者,唐许钦明在突厥围攻下的坚持和李嗣业在安史之乱中的英勇,都展示了古代将领在绝境中的坚韧和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

此外,谢玄的北府兵和杨素的严格军纪,都体现了古代军事组织的高效和纪律性,这种严格的军事管理对于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至关重要。

最后,柳元景在对抗蛮族时的战略布局,展示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深谋远虑和灵活应变,这种智慧在战争中往往能决定胜负。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战争的历史,也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传递了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财富。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场景,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谋和勇气。通过这些战役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中策略的重要性。例如,吕僧珍在面对敌军优势兵力时,选择了避其锋芒,待敌军进入堑壕后再进行反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战术体现了古代将领对战场形势的精准判断和对士兵生命的珍视。

另外,文中还多次提到将领们利用地形和天气条件进行作战。例如,王君在青海冰合时率军渡冰追击敌军,展现了古代将领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这种战术不仅需要将领具备丰富的军事知识,还需要士兵们有极高的执行力和勇气。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将领通过心理战术取得胜利的例子。例如,柴绍在敌军射箭如雨的情况下,派遣人弹奏胡琵琶并让女子对舞,成功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从而趁机发动突袭。这种心理战术在古代战争中并不常见,但一旦成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场景,还通过具体战役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勇气。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研究古代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宝贵资料。通过这些战役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将领们在战争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这段古文描述了一次军事行动中的策略和结果,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军队的纪律性。周启和文靖的军事行动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谨慎和稳重,他们通过严密的防御和有序的撤退,成功地避免了与晋国军队的直接冲突,保护了自身的安全。

文中提到的“矢刃皆外向”不仅是一种战术布置,也反映了古代军队在战场上的高度戒备状态。这种布置不仅能够有效地防御敌人的突然袭击,还能够对敌人形成心理上的威慑,使其不敢轻易逼近。

“持重而还”则体现了古代将领在军事行动中的稳重和谨慎。在战争中,轻率的行动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而周启和文靖通过保持稳重,成功地避免了这种风险,最终安全返回。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战争中的一个具体事件,也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和策略。通过对这段古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以及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