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四

作者: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持编撰了《武经总要》。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4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兵器、阵法、战术等内容,是研究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四-原文

水战

晋武帝谋伐吴,诏王修舟舰。乃作大船,连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

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造船于蜀,其木柿蔽江而下。建平太守吴彦取柿以呈孙皓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皓不从。

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阳,克之,擒其丹阳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其锥辄着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车万人御,象军望旗而降。

东晋末,卢循率众数万,塞江而下。刘裕率兵拒之,出轻利斗舰,躬提幡鼓,命众军齐力击之。又分步骑屯于西岸,右军参军庾乐生乘舰不进,斩而徇之。于是众军腾勇争先。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推陷。裕自于中流蹙之,因风水之势,贼舰悉泊西岸,岸上军先备火(具乃投火焚之烟焰)翳天,贼众大败。追奔,至夜乃归。循等单舸走。

晋刘裕讨关中王镇恶,请率水军,自河入渭,直至渭桥。镇恶所乘,皆蒙冲大舰。行船者悉在舰内,溯渭而进,舰外不见有行船人。北土素无舟楫,莫不惊以为神。

顺帝初,四方反叛。张兴世为龙骧将军,领水军拒战。南贼屯在鹊尾。既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张地胜。今以奇兵潜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进退疑阻、粮运艰碍,乃制胜之术。”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分战士七千配之。兴世轻舸溯流而旋复回还。一二日中辄复如此,使贼不为之防。贼帅刘胡闻兴世欲上,笑之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兴世何人,欲据我上?”兴世谓攸之等曰:“上流唯有钱溪可据。”乃往据之。及刘胡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曰:“贼来尚远,而气骤盛矣。夫骤盛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所以破齐也。将士不得妄动!”贼来转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大率壮士击走之。

宋桓护之为钟离太守,随王玄谟攻滑台。护之以百舸为前锋,进据石济。及魏救将至,驰书劝玄谟急攻之,不见从。玄谟败退,不暇报护之。而魏军悉牵去玄谟水军大艚,连以铁锁三重断河,以绝护之还路。河水迅急,护之中流而下,每至铁锁,以长柯斧断之,魏人不能禁。唯失一舸,馀舸并在。

梁天监初,魏围司州。时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乃作大车载土,四面俱前,欲以填堑。剌史蔡道恭于堑内作蒙冲斗舰以待之。

魏人不得进,又潜作大道以决堑水。道恭载土堙塞之。相持百余日,前后斩获不可胜计。魏大造冲梯,攻围日急。道恭用乌漆四石大弓射,所中皆洞甲饮羽,一发或贯两人,敌人望弓皆靡。又于城内作土山,多作大槊,长二丈五尺,施长刃,使壮士执以剌魏人。魏军甚惮之。

魏中山王英与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攻梁钟离城。于邵阳洲南岸为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英据南岸攻城,大眼据北岸立城以通粮运。梁高祖令将兵救钟离,命豫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大攻之计,令景宗与攻二桥,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会淮水暴涨六七尺,使马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泰郡太守李文钊(止遥反)乘斗舰,竞发击魏洲上军尽殆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烟尘晦暝,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剽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军大败。英见桥绝,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梁末,谯、秦二州剌史徐嗣徽以州入于齐,引齐人渡江,据芜湖。陈霸先召周文育还都。嗣徽等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断周文育归路。文育鼓噪而发,嗣徽等不能制。至旦反攻,嗣徽将鲍砰独以小舰殿军,文育乘单舴舰与战,跳入舰中,斩砰,乃牵其舰而还。嗣徽众大骇。

后梁王琳欲攻陈,文帝命侯督诸军出屯芜湖。琳引合肥巢湖之众,舳舻相次而下,军势甚盛。进军虎槛州,琳亦出船列于江西,隔州而泊。明日,合战,琳军少却,退保西岸。及夕,东北风大起,吹其舟舰,并坏没于沙中,浪大不得还浦。及旦,风静,琳入浦治船,等亦引军退入芜湖。周人闻琳东下,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剌史史宁将兵数万,乘虚袭郢州,孙婴城自守。琳闻之,恐其众溃,乃帅舟师东下,去芜湖十里而泊,击折闻于陈军,齐仪同三司刘伯球将兵万余人且助琳水战。令军中,晨炊蓐食以待之。时西南风急,琳自谓得天助,引兵直趣建康。等徐出芜湖,蹑其后。西南风反为用。琳掷火炬以烧陈船,皆反烧其船。发拍以击琳舰,又以牛皮冒蒙冲小船以触其舰,并铁洒之。琳军大败,军士溺死者什二三,馀皆弃船登岸走,为陈军所杀殆尽。

闽中守陈宝应举兵反,据建安、晋江二郡,界水陆为栅。陈将章昭达讨之,据其上流,命军士伐木带枝叶为筏,施拍其上,继以大索相次连营夹两岸。宝应挑战,

昭达乃按甲不动。俄而天暴雨,江水大涨,昭达放筏冲突,水栅尽破。又出兵攻其步营,宝应大溃,遂克定闽中。

欧阳统据岭南反,陈将章昭达督众军讨之。统闻昭达奄至,出顿淮口,多聚沙石,盛以竹笼置于木栅之外,用遏船舰。昭达居其上流,装舰造拍以临贼栅,又令人衔刀潜行水中以斫竹笼,笼、筏皆解。因纵大舰随流突之,贼众大败,因而擒统。

刘异据东阳叛,陈将侯安都奉诏讨。异本谓台军自钱塘江上,安都乃步由会稽之诸暨,出永康。异大恐,奔桃枝岭,处岩谷间,坚栅以拒守。安都躬自接战,为流矢所中,血流至踝,安都乘舆麾军,容止不变,因其山陇为堰,属夏,潦水涨,安都引船入堰,楼舰与异城等,发拍碎其楼堞,异与其子脱身奔晋安。

唐李靖随河间王孝恭讨萧锐,属江水泛涨,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谓孝恭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君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铣必成擒也。”孝恭从之。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屯清江,靖与之决战,大破贼军。

五代梁贞明中,诏吴越王钱Α大举伐吴。Α以其子元为水战诸军都指挥使,帅战舰五百艘,自东州击吴。吴遣舒州剌史彭彦章及神将陈汾拒之。元与彦章遇,元令每船皆载灰沙。及斗战于狼山江,吴船乘风而进,元引舟避之,既过,自后随之。吴回船与战,元使顺风扬灰,吴人不得开目。及船舷相傍,元使撒沙于己船,而撒豆于吴船。豆为战血所渍,吴人践之皆僵仆。元因纵火焚吴船,吴兵大败。彦章战甚力,兵尽继之以木,身被数十创。陈汾按兵不救,彦章知不免,舰杀。元俘吴裨将七十人,斩首千余级,焚战舰四百艘。

梁贺瑰攻晋得胜南城,百道俱进,以竹笮联艨艟十余艘,蒙以牛革,设陴睨战格如城状,横于河流,以断晋之救兵,使不得度。王自引兵驰往救之,陈于北岸,不能进。遣善游者马破龙入南城,见守将氏延赏,延赏言矢石将尽,陷在顷刻。晋王积金帛于军门,募能破艨艟者,众莫知为计,亲将李建及曰:“贺瑰悉众而来,冀此一举。若我军不据,则彼为得计。今日之事,建及请之死战。”乃选效节敢死之士三百余人,披铠操斧,帅之乘舟而进。将至艨艟,流矢雨集,建及使操斧者入艨艟间,斧其竹笮,又以水罂载薪沃油,然火于上流纵之,随以巨舰,实甲士鼓噪攻之。艨艟既断,随流而下,梁兵焚溺殆半。晋兵乃得度,瑰解围走。

周师攻吴寿州,吴人大发楼船蔽川而下,泊于濠泗,周师颇不利。吴将林仁肇以水陆军齐进,又以船载薪蒸,乘风纵火,焚周所为浮梁。周将张永德使习水者没其船下,系以铁锁,急引轻舫击,吴人船不得进退,溺者甚众,夺巨舰数十。

永德解金带赏习水者。

济水魏正光五年,莫折念生兄天生下陇东寇,征西将军元志为天生所擒,贼众甚盛,进屯黑水。诏崔延伯为西道都督,行台萧宝寅与延伯结垒马嵬南北,相去百余步。延伯选精骑数千,下渡黑水,列阵而进,以向贼营。宝寅率骑于水东,寻原西北,以示后继。于时贼众大盛,水西一里营营相接。延伯径至贼垒,扬威胁之,徐而还退。贼以延伯众少,开营竞追。众过十倍,临水逼蹙,宝寅亲视之,恐有亏损。延伯不与之战,身自殿后,抽众东渡,转运如神,须臾济尽徐乃自济。

贼徒夺气,相率还营。

唐马燧讨田悦,悦求救于淄青、恒冀。淄青军东,恒冀军西,首尾相应。马燧率诸军进屯于邺,奏请益河阳兵,诏河阳节度李艽将兵会之,军次于漳。悦遣将王光进以兵守长桥,筑月城以为固。军不得渡,燧乃于下流,以车数百乘维以铁锁绝中流,实以土囊,水稍浅,诸军渡。乃造三桥,道逾洹水,与悦挑战。悦率骑四万人逾桥,鼓噪而进,燧纵兵击之,悦军大败。

梁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以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笑。

彦章出,两日驰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扬村,夜命甲士六百皆持巨斧,载治者皆具鞲火,乘流而下。会饮尚未散,彦章阳起入更衣,引精兵数千,循河南岸趋德胜。天微雨,朱守殷不为备。舟中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斩首数千级。时受命适三日。守殷以小舟载甲士济河救之,不及。彦章进攻景店诸寨,皆拔之,声势大震。帝遣宦者焦彦宾急趋杨刘,与镇使李周固守,命守殷弃德胜北城。撤屋材为筏,载兵械浮河东下助杨刘守备,徙其刍粮薪炭于澶州,所耗失殆半。彦章亦撤南城屋材,浮河而下。各行一岸,每遇湾回,辄于中流交斗,矢石雨集,或全舟覆没,一日百战,互有胜负。比及杨刘,殆亡士卒之半。彦章、段凝以十万之众攻杨刘,百道俱进,昼夜不息,连巨舰九艘,横亘河津以绝援兵。城垂陷者数四,赖李周悉力拒之,与士卒同甘苦。彦章不能克,退屯城南为连营以守之。会晋王大军来援,彦章乃退。

周世宗亲征淮南,至濠州城西。濠州东北十八里有滩,唐人栅于上,环水自固,谓周兵必不能涉。帝自攻之,命内殿直康保裔帅甲士数百乘橐驼涉水,太祖皇帝帅骑兵继之,遂拔之。李重进破濠州南关城,帝自攻濠州,王审琦拔其水寨。

唐人屯战船数百于城北,植巨木于淮水,以限周兵。帝命水军攻之,拔其木,焚战船七

十余艘,斩首二千余级,又收其羊马,城中震恐。

断船路梁将赵祖悦率水军偷据峡石,后魏将崔延伯率兵讨之。

延伯夹淮为营,遂取车轮,去辋削锐,其辐两两接对,揉竹为ㄌ,贯联相属,并十余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辘轳,出没任情,不可烧斫。

既断祖悦走路,又令舟舸不通。

梁武援兵不能赴救,祖悦全军咸见俘虏。

陈将吴明彻军至吕梁州,徐州总管王士彦频战不利,婴城自守。

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于城下以图攻取。

诏以王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

轨引兵轻行据淮口,令违奚长儒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系以大石沉之清水,横断陈船归路。

方欲密决其堰以毙之,明彻知之,乃破堰遽退,异乘决水以得入淮。

比至清口,川流已阔,水势亦衰,船并碍于车轮,不得复过。

轨因率兵围而蹙之,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

引水灌城汉末,曹公进军攻袁尚将审配于邺,先为地道,配亦于内作堑以当之。

配将冯礼开突门内太祖兵三万余人,配觉之,从城上以大石击突中栅门,栅门开,入者皆没。

太祖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公一夜掘之,广深二丈,决漳水以灌之。

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

尚将兵还救,公逆击之,败还。

尚惧,遣阴夔陈琳乞降。

后魏将刘昶攻宋寿春,宋将垣崇祖乃于城西北立堰塞肥水,堰北起小城,遣数十人守之。

谓长史封延伯曰:“虏必悉力攻小城,若破此堰,放水一激,急逾三峡,自然沉溺,岂非小劳而大制耶!”

及魏军由西道集堰南,分军东路内薄攻小城,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巡视。

日晡时,决小埭水势奔下,魏攻城之众溺水千数,众退走。

梁韦讨合肥,案行山川,曰:“吾闻汾水可以灌平阳,即此是也。”

乃堰肥水,顷之堰成水通,舟舰继至。

魏初筑东西小城,夹肥水。

先攻二城,既而魏援将杨灵胤帅师五万奄至,众恐不敌,表请益兵,曰:“贼已至城下,方复求军,且吾求济师,彼亦征众。师克在和,古人之义也。”

因战破之,军人少安。

陈将吴明彻进逼寿阳,齐遣王琳拒守。

明彻乘夜攻之。

中宵而溃,齐兵退据相国城。

明彻令军中益修攻具,又遏肥水灌城,城中苦湿多腹疾,手足皆肿,死者十六七。

会齐遣将皮景和率兵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

诸将咸曰:“计将安出?”

明撤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擒王琳等。

大顺二年,朱全忠遣丁会攻宿州,剌史张筠坚守。

会乃率众于州东筑堰,壅汴水以浸城。

筠乃降,宿州平。

帝大举南伐,命庞师古以徐、宿、宋、滑之师直趋清口,葛从周以兖、郓、曹、濮之众往赴安丰。

淮人遣朱瑾领兵以拒师古,因决水以浸军,梁兵败,师古没焉。

宋太祖北征,王师薄太原,命筑长堤壅汾水灌其城,决晋祠水注城下,置寨于城四面。

李继勋军于南,赵普军于西,曹彬军于北,党进军于东以逼之。

太祖幸城北,引汾水入堤灌城内,又幸城东南,命水军乘小舟载强弩进攻其城。

时殿前指挥使赵廷翰上白,以城垒未下诸班卫咸愿登城死力以图攻取。

太祖曰:“汝等皆吾躬自训练,一以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一旦以小寇未平,欲先登陷敌,吾宁不得太原城,不欲汝辈蹈必死之地。”

左右皆感激,再拜呼万岁。

其后北汉主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水已落而城多摧汜。

契丹使者韩知犹在太原,叹曰:“王师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拥水误敌汉高祖遣韩信定齐临淄,遂东追齐王田广至高密。

请兵项羽,使龙沮将二十万人救广,与信夹淮水阵。

信乃令人用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沮。

信佯不胜,退走,龙沮喜曰:“固知信怯也。”

乃自逐信渡水。

信使决壅囊,水大至,沮军大半不得渡,击杀沮水东,军遂败,广走。

后汉董卓将兵万人讨先零羌,为羌胡所图,粮食乏绝,进退逼急。

乃于所渡水中,伪立鄢以为捕鱼,而潜鄢(音堰)下渡过。

比贼追之,决水已深,贼不得渡。

时军众退败,惟卓全师而还。

唐初刘黑闼据氵名州,太宗统兵进讨,阻氵名水列营以遇之,分遣奇兵断其粮道。

黑闼数挑战,太宗坚壁不应,以挫其锋。

黑闼城中粮尽,太宗度其必来决战,预壅氵名水上流,谓守堤吏曰:“我击贼之日,候贼半渡而决水堰。”

黑闼果率步骑二万渡氵名水而阵,与官军大战,贼众大溃,水又大至,黑闼众不得渡,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数千人。

火攻李陵与贼兵战,斩首三千余级。

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

贼兵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

后汉班超使西域,到鄯善。

初夜,将吏士奔贼营。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贼舍后,约曰:“见火燃,皆当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贼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馀众悉烧死。

皇甫嵩率兵讨黄巾贼张角,嵩保长社,贼引大众围城。

嵩兵少,军中皆恐,召军吏谓曰:“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火,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其功可成。”

其夕大风,嵩乃敕兵士,皆束苣乘城,

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火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大破之。

嵩进兵与角弟张梁大战于广中,梁众精勇,嵩不能克。

明日,乃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知贼意稍懈,乃潜夜勒兵,鸡鸣驰赴其阵,战至晡时,大破之,焚烧车三万余辆。

曹公克荆州,得刘琮水军,沿流东下。吴王孙权遣将周瑜领兵逆曹公,遇于赤壁。

曹公在江北,瑜等在江南,周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曹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

先书以报曹公欲降,又先备走舸,各系于大船之后。因风相次前,曹公军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风盛狂,悉烧岸上营垒。顷之烟焰涨天,人马被烧溺死者甚众,操军遂败退。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许攸曰:“曹操兵少而悉师拒我,弱兵馀守,势必空虚。

若分遣轻军星夜掩袭,而许可拔也,乘以讨操,操成擒也。如其未溃,可令首尾奔命,破之必矣。”绍不从,曰:“吾要当先取操。”

会攸家犯法,审配收击之,攸怒,遂奔操。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

既入坐,谓操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馀有几粮乎?”操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

操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

袁氏辎重万余,来在故市为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营,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

所历道有问者,语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

操兵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尽燔其粮谷。杀士卒千余人,皆取其耳鼻,牛马割唇舌,以示绍军,绍军皆大溃。

先主兵自巫峡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自正月与吴相拒,至六月不决。

陆逊将攻,诸将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

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之一营,遂乘势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诃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殷浩北伐,请江为咨议参军。姚襄结营以逼浩,浩令击之。

进军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堑栅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

乃取鸡数百,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火发,因其乱随而击之,襄遂败。

侯景反,举兵趋建康,彭文粲以石头城降,景列兵攻台城,于城东西起土山,城中亦筑土山以应之。

会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羊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内筑城,贼不能进。

陈章昭达为都督江州剌史,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

秦王坚遣王猛伐燕,屯于潞州,与慕容评相持。猛笑曰:“评真奴才,虽亿兆之众,不足畏,况数十万乎?吾今破之必矣。”

乃遣游击将军郭庆帅骑五千,夜从间道出评营后烧评辎重,火见邺中,燕王趋评使战,猛众踊跃,燕败。

隋文帝尝问高取陈之策,高曰:“江南土薄舍多竹茅,所有储积皆非地窖,密遣行人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复更烧之。不出数年,自可财力俱尽。”

上行其策,自是陈人益弊。

乾宁中,朱全忠亲领大军自郓州东路北次于鱼山,攻朱。方整军出塞,与弟瑾已阵于前,须臾东南风大起,汴军旌旗失次,甚有惧色。

全忠即令骑士扬鞭呼啸,俄而西北风骤发,时两军皆在草莽中,全忠因令纵火,烟焰亘天,乘势以攻贼阵。、瑾大败,杀万余人,余众壅入清河,因筑京观于鱼山下。

唐兵平蜀,康延孝自剑州拥兵西还,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使,诏谕蜀人,三日间众至五万。

董璋将兵会任圜讨之,追及延孝于汉州。延孝出兵逆战,圜使璋以羸兵先战而却,伏精兵于后击破之。

延孝入汉州闭城不出,汉州无城堑,树竹木为栅。圜帅诸军鼓噪而进,四面纵火,风焰亘空。延孝急引骑出阵,又败,与十余骑奔绵竹,追擒之。

开宝八年,王师征江南,军次秦淮。江南人水陆十万,阵于城下。时舟楫未具,潘美下令曰:“美提骁果数万人,战必胜,攻必取,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渡乎!”

遂率所部先渡,王师随之。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率所部渡淮南,取巨舰,实以葭苇,顺风纵火,攻其水寨,拔之,斩首数千级。

用车元狩四年春,大将军卫青等军数十万出定襄。翕侯赵信者,故贼人,后与单于战,兵尽奔降单于,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困,而可坐收虏耳。”

乃悉远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贼兵,贼兵亦纵万骑会战。

时大风起,沙砾击面,两

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皆强战,而匈奴不利。薄暮,单于遂乘六羸,壮骑数百,直冲汉围西北而去。

后汉光武尝造战军,可驾数牛,上施楼橹。置于塞上,以拒贼兵。寇皆遁去,却北狄,拓地千里。

魏邬陵侯彰征代郡,以弋阳太守田豫为左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短兵塞其隙,胡不敢进,散去。追击,大破之。

魏将杨大眼将万余骑来攻钟离,勇冠三军,所向皆靡。梁帝诏韦会曹景宗拒之。结车为阵,大眼聚骑围之。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穿甲胸,杀伤者众,矢贯大眼右臂而走。明旦,魏中山王元英自率众来战。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元英甚惮其强。

宋景德初,契丹寇河朔,车驾亲征,大将李继隆为驾前排阵使,赴澶州,陈兵城北。澶州城壁不足守,无敌栅战格之具。继隆计度州之三面距大河,毁车为营,(去车之一轮也),先命士卒掘重濠堑,埋鹿角数十里(今谓之硬寨),以大车数千乘重叠环之,步骑处其中。戎马数万来犯,急攻其营,御之,遁去。

用骑后汉安帝时,以任尚为中郎将,代班雄屯三辅。怀令虞诩说尚曰:“兵法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自然之势也。今虏皆马骑,日行数百里,来如风雨,去似绝弦。以步追之,势不相及。所以虽屯兵三十余万,旷日无功。为使君计者,莫如罢诸郡兵,各令出钱数千,二十人共市一马,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贼,追尾掩截(追尾如字,尾犹寻也),其道自穷,便民利事,大功立矣。”尚即上言,用其计,遣轻骑击杜季贡于丁奚城,破之。

魏武泰初,以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时葛荣向京师,众号百万,相州剌史李神售闭门自守。荣率精骑七千,马皆有副,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而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乃令其众办长绳,至使缚取,自邺以北列阵数十里,旗张而进。荣军山谷为奇兵,分督将已上三人为一处,处有数百骑,令所在扬尘鼓噪,使贼不测多少。又以人马逼战,刀不如棒,密勒军士马上各赍袖棒一枝,至战时驰逐不限斩级,使以棒之而已。乃分命壮勇所当冲突,号令严明,将士同奋,荣身自陷阵,出于贼后,表里合击,大破之,于阵擒葛荣,馀众悉降。

隋开皇中,突厥达可突犯塞。以杨素为灵州行军总管,出塞讨之。先是,诸将与贼战,每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素谓人曰:“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于是悉除旧法,令诸军为骑阵。达头闻之,大喜曰:“此天赐我也。”因下马仰天而拜,率精骑十余万而至。素奋击,大破之,达头被重创而遁,杀伤不可胜计,群贼号哭而灭。

五代符彦卿遇贼寇于阳城,彦卿以拒马为行寨,因大风出其不意,开拒马出骑兵以掩贼,乃大败。

游骑后汉光武击铜马贼于枭阝,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贼数挑战,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粮道。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走,追至馆陶,大破之。

晋末,刘道规都督荆州。卢循党徐道覆掩至破冢,道规使刘遵而为游军拒之,前军失利。道规壮气愈厉,刘遵自外横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方,众乃服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四-译文

水战

晋武帝计划攻打吴国,命令王修建造战船。于是建造了大船,船队连在一起长达一百二十步,能容纳两千多人。

用木头建造城墙,搭建楼橹,开设四个出口,上面可以骑马往来。又在船头画上怪兽,以吓唬江神。船队的规模之大,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在蜀地造船,木材顺江而下。建平太守吴彦取木材呈给孙皓说:“晋国一定有攻打吴国的计划,应该增加建平的兵力。建平不攻下,他们终究不敢渡江。”孙皓不听。

从成都出发,率领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打吴国的丹阳,攻克后,擒获了丹阳监盛纪。吴国人在江险要处用铁锁横截江面,又制作了一丈多长的铁锥,暗藏在江中,以阻挡船只。

之前,羊祜抓获了吴国的间谍,了解了情况。于是制作了数十个大筏子,每筏长百余步,绑上草人,披甲持杖,让擅长水性的士兵先乘筏子前行。筏子遇到铁锥,铁锥就被筏子带走。又制作了十余丈长的火炬,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燃火炬烧断它,片刻间铁锁融化断裂。于是船只畅通无阻,顺流而下,直抵三山。孙皓派游击将军张象率领一万水军抵御,张象的军队看到旗帜就投降了。

东晋末年,卢循率领数万人顺江而下。刘裕率兵抵抗,派出轻便的战船,亲自击鼓指挥,命令全军合力攻击。又分派步兵和骑兵驻扎在西岸,右军参军庾乐生乘船不前进,被斩首示众。于是全军奋勇争先。军中装备了万钧神弩,所到之处无不攻陷。刘裕亲自在中流指挥,利用风水的力量,敌船全部停泊在西岸,岸上的军队先准备好火具,投火焚烧,烟焰遮天,敌军大败。追击到夜晚才返回。卢循等人乘小船逃走。

晋朝刘裕讨伐关中的王镇恶,请求率领水军,从黄河进入渭水,直抵渭桥。王镇恶所乘的船都是蒙冲大舰。行船的人都在舰内,逆渭水而上,舰外看不到行船的人。北方人素来没有船只,无不惊讶以为神。

顺帝初年,四方反叛。张兴世担任龙骧将军,率领水军抵抗。南方的叛军驻扎在鹊尾。双方对峙,久未决出胜负,张兴世建议说:“叛军占据上游,兵力强大。现在用奇兵悄悄绕到他们上游,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进退困难、粮运受阻,这是制胜的策略。”沈攸之、吴喜都赞同他的计策,分派七千战士配合他。张兴世乘轻舟逆流而上,反复来回。一两天内多次如此,使叛军不防备。叛军首领刘胡听说张兴世要上,笑着说:“我尚且不敢越过他们下游去取扬州,张兴世是什么人,竟想占据我的上游?”张兴世对沈攸之等人说:“上游只有钱溪可以占据。”于是前往占据。等到刘胡来攻,将士们想迎击,张兴世说:“叛军还远,气势正盛。气势盛则力尽,盛极必衰,这是曹刿破齐的道理。将士们不得轻举妄动!”叛军靠近时,张兴世命令寿寂之、任农大率领壮士击退他们。

宋朝桓护之担任钟离太守,随王玄谟攻打滑台。桓护之以百艘小船为前锋,进占石济。等到魏国援军将至,写信劝王玄谟急攻,王玄谟不听。王玄谟败退,来不及通知桓护之。魏军将王玄谟的水军大船全部拖走,用三重铁锁截断河流,以断绝桓护之的退路。河水湍急,桓护之顺流而下,每到铁锁处,用长斧砍断,魏军无法阻止。只损失了一艘船,其余船只全部保全。

梁朝天监初年,魏国围攻司州。当时城中不到五千人,粮食只够半年。魏军日夜不停地进攻,制作大车装载土石,四面推进,企图填平壕沟。刺史蔡道恭在壕沟内建造蒙冲斗舰等待。

魏军无法前进,又暗中挖掘大路以决壕沟的水。蔡道恭用土石堵塞。双方对峙百余日,前后斩获无数。魏军大造冲梯,攻城日益紧迫。蔡道恭用乌漆四石大弓射击,箭矢穿透铠甲,一箭有时能射穿两人,敌人望弓而逃。又在城内建造土山,制作大量长矛,长二丈五尺,装上长刃,让壮士执矛刺杀魏军。魏军非常畏惧。

魏国中山王英与将军杨大眼等人,率领数十万大军,攻打梁国的钟离城。在邵阳洲南岸建造桥梁和栅栏数百步,跨过淮河通道,英据南岸攻城,大眼据北岸建城以通粮运。梁高祖命令率兵救援钟离,命令豫装高舰与魏桥等高,作为大攻的计策,命令景宗与攻打两座桥,攻南桥,景宗攻北桥。恰逢淮水暴涨六七尺,派马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泰郡太守李文钊乘斗舰,竞相攻击魏洲上的军队,用小船载草灌油焚烧桥梁,风大火猛,烟尘遮天,敢死之士拔栅砍桥,水流湍急,瞬间桥栅俱毁,道根等人亲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震天,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败。英见桥梁断绝,脱身弃城逃走,大眼也烧营撤退。各垒相继崩溃,纷纷弃甲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此。

梁朝末年,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将州献给齐国,引齐军渡江,占据芜湖。陈霸先召周文育回都。徐嗣徽等人列舰于青墩至七矶,以断周文育归路。周文育鼓噪而发,徐嗣徽等人无法阻止。到天亮时反攻,徐嗣徽的将领鲍砰独自乘小船殿后,周文育乘单舴舰与战,跳入舰中,斩杀鲍砰,然后牵其舰而还。徐嗣徽的军队大为惊恐。

后梁王琳欲攻陈国,文帝命侯督诸军出屯芜湖。王琳率领合肥巢湖的军队,船队连绵而下,军势甚盛。侯进军虎槛州,王琳也出船列于江西,隔州而泊。次日,双方交战,王琳军稍退,退守西岸。到了晚上,东北风大起,吹翻舟舰,全部沉没于沙中,浪大无法回港。到天亮时,风平浪静,王琳入港修船,侯等人也引军退回芜湖。周人听说王琳东下,派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刺史史宁率兵数万,乘虚袭击郢州,孙婴城自守。王琳听说后,担心军队溃散,于是率领水军东下,在离芜湖十里处停泊,击鼓传令于陈军,齐仪同三司刘伯球率兵万余人助王琳水战。侯命令军中,早晨做饭准备战斗。当时西南风急,王琳自认为得天助,率兵直趋建康。侯等人慢慢出芜湖,紧随其后。西南风反而为侯所用。王琳投掷火炬烧陈船,结果反烧自己的船。侯发射拍击王琳的舰船,又用牛皮蒙冲小船撞击敌舰,并洒铁屑。王琳军大败,军士溺死者十之二三,其余弃船登岸逃走,被陈军几乎杀尽。

闽中守将陈宝应举兵反叛,占据建安、晋江二郡,在水陆交界处设栅栏。陈将章昭达讨伐他,占据上游,命令军士伐木带枝叶为筏,装上拍击装置,用大索相连,夹两岸连营。陈宝应挑战,

昭达于是按兵不动。不久天降暴雨,江水大涨,昭达放出木筏冲击,水栅全部被破坏。又出兵攻打敌人的步兵营地,宝应大败,于是平定了闽中。

欧阳统占据岭南反叛,陈将章昭达率领众军讨伐他。欧阳统听说昭达突然到来,出城驻扎在淮口,大量聚集沙石,装在竹笼里放在木栅外面,用来阻挡船舰。昭达占据上游,装备战舰制造拍竿以面对敌人的栅栏,又派人衔着刀潜入水中砍断竹笼,笼、筏都解体了。于是放出大舰随流冲击,敌人军队大败,因此擒获了欧阳统。

刘异占据东阳反叛,陈将侯安都奉命讨伐。刘异原本以为台军会从钱塘江上来,安都却从会稽的诸暨步行,出永康。刘异非常害怕,逃到桃枝岭,躲在岩谷之间,建立坚固的栅栏来防守。安都亲自接战,被流箭射中,血流到脚踝,安都乘车指挥军队,神态不变,利用山陇筑堰,正值夏天,雨水涨满,安都引船进入堰中,楼舰与刘异的城墙等高,发射拍竿击碎其楼堞,刘异和他的儿子脱身逃奔晋安。

唐李靖随河间王孝恭讨伐萧锐,正值江水泛滥,诸将都请求停兵等待水退。李靖对孝恭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现在您乘水涨之势,迅速到达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萧锐必定被擒。”孝恭听从了他的建议。进兵到夷陵,萧锐的将领文士弘驻扎在清江,李靖与他决战,大破敌军。

五代梁贞明年间,诏令吴越王钱Α大举伐吴。钱Α任命他的儿子元为水战诸军都指挥使,率领战舰五百艘,从东州攻击吴。吴派遣舒州剌史彭彦章及神将陈汾抵抗。元与彦章相遇,元命令每艘船都装载灰沙。在狼山江战斗时,吴船乘风而进,元引船避开,等吴船过去后,从后面跟随。吴船回船与元战斗,元顺风扬灰,吴人无法睁眼。等到船舷相傍,元在己船撒沙,而在吴船撒豆。豆被战血浸湿,吴人踩上去都摔倒。元于是纵火焚烧吴船,吴兵大败。彦章战斗非常勇猛,兵尽后继以木,身受数十处伤。陈汾按兵不救,彦章知道无法幸免,舰杀。元俘虏吴裨将七十人,斩首千余级,焚战舰四百艘。

梁贺瑰攻打晋得胜南城,百道俱进,用竹笮连接艨艟十余艘,蒙上牛皮,设置陴睨战格如城墙状,横在河流中,以阻断晋的救兵,使其无法渡河。晋王亲自引兵驰往救援,陈兵于北岸,无法前进。派遣善游者马破龙进入南城,见到守将氏延赏,延赏说矢石将尽,城陷在顷刻之间。晋王在军门堆积金帛,招募能破艨艟的人,众人不知如何是好,亲将李建及说:“贺瑰倾巢而出,希望一举成功。如果我军不据守,则他们得计。今日之事,建及请死战。”于是选拔效节敢死之士三百余人,披铠操斧,率领他们乘舟前进。快到艨艟时,流箭如雨,建及让操斧者进入艨艟之间,砍断竹笮,又用水罂装载柴草浇油,在上流放火,随后用巨舰,装满甲士鼓噪进攻。艨艟被砍断,随流而下,梁兵被烧死淹死近半。晋兵得以渡河,贺瑰解围逃走。

周师攻打吴寿州,吴人大发楼船蔽江而下,停泊在濠泗,周师颇为不利。吴将林仁肇率领水陆军齐进,又用船装载柴草,乘风纵火,焚烧周所建的浮梁。周将张永德让熟习水性的人潜入船下,系上铁锁,急引轻舫攻击,吴人船无法进退,溺死者甚众,夺取巨舰数十艘。

永德解下金带赏赐给熟习水性的人。

济水魏正光五年,莫折念生的兄长天生下陇东寇,征西将军元志被天生擒获,贼众甚盛,进屯黑水。诏令崔延伯为西道都督,行台萧宝寅与延伯在马嵬南北结垒,相距百余步。延伯选拔精骑数千,下渡黑水,列阵前进,向贼营进发。宝寅率领骑兵在水东,寻找西北方向,以示后继。当时贼众甚盛,水西一里营营相连。延伯径直到达贼垒,扬威胁之,缓缓撤退。贼以为延伯兵少,开营竞相追击。众过十倍,临水逼迫,宝寅亲自观察,恐有损失。延伯不与贼战,亲自殿后,抽兵东渡,转运如神,须臾间全部渡过,徐乃自渡。

贼徒士气大挫,相继回营。

唐马燧讨伐田悦,田悦向淄青、恒冀求救。淄青军在东,恒冀军在西,首尾相应。马燧率领诸军进屯于邺,奏请增派河阳兵,诏令河阳节度李艽率兵会合,军队驻扎在漳。田悦派遣将领王光进率兵守长桥,筑月城以固守。军队无法渡河,燧于是在下流,用数百辆车用铁锁连接,中间填满土囊,水稍浅,诸军得以渡河。于是建造三座桥,越过洹水,与田悦挑战。田悦率领四万骑兵过桥,鼓噪而进,燧纵兵攻击,田悦军大败。

梁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他破敌的期限。彦章回答说:“三日。”左右的人都笑了。

彦章出发,两天内驰至滑州,设酒大会,暗中派人准备船只于扬村,夜里命令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治者皆备火具,乘流而下。会饮尚未结束,彦章假装起身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南岸急趋德胜。天微雨,朱守殷未作防备。舟中兵士举锁烧断之,用巨斧斩断浮桥,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斩首数千级。时受命正好三日。守殷用小舟载甲士渡河救援,来不及。彦章进攻景店诸寨,皆攻下,声势大震。帝派遣宦官焦彦宾急趋杨刘,与镇使李周固守,命令守殷放弃德胜北城。撤屋材为筏,载兵械浮河东下助杨刘守备,将其粮草薪炭迁至澶州,所耗失近半。彦章也撤南城屋材,浮河而下。各行一岸,每遇湾回,就在中流交战,矢石如雨,有时全船覆没,一日百战,互有胜负。等到杨刘,几乎损失了一半的士兵。彦章、段凝以十万之众攻杨刘,百道俱进,昼夜不息,连接巨舰九艘,横亘河津以阻断援兵。城几乎陷落数次,全靠李周全力抵抗,与士兵同甘共苦。彦章无法攻克,退屯城南为连营以守之。会晋王大军来援,彦章乃退。

周世宗亲征淮南,至濠州城西。濠州东北十八里有滩,唐人在上建栅,环水自固,认为周兵必不能涉水。帝亲自攻打,命令内殿直康保裔率领甲士数百乘橐驼涉水,太祖皇帝率领骑兵继之,遂攻下。李重进攻破濠州南关城,帝亲自攻打濠州,王审琦攻下其水寨。

唐人在城北屯战船数百艘,在淮水中植巨木,以限制周兵。帝命令水军攻打,拔除巨木,焚烧战船七艘。

十余艘船,斩首二千余人,又缴获了他们的羊马,城中的人感到非常恐惧。

梁将赵祖悦率领水军偷偷占据了峡石,后魏的将领崔延伯率兵讨伐他。

崔延伯在淮河两岸扎营,于是取下车轮,去掉轮辋,削尖轮辐,将两两相对的轮辐用竹条连接起来,共十余道,横跨水面作为桥梁,两端安装大辘轳,可以随意升降,无法烧毁或砍断。

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退路,又使船只无法通行。

梁武帝的援兵无法前来救援,赵祖悦的军队全部被俘虏。

陈将吴明彻率军到达吕梁州,徐州总管王士彦屡战不利,只能固守城池。

吴明彻于是筑堰拦截清水,准备用水灌城,并在城下排列船舰,准备攻城。

朝廷下诏任命王轨为行军总管,率领各军前来救援。

王轨率兵轻装前进,占据淮河口,命令违奚长儒竖起许多大木桩,用铁链将车轮系在大石上,沉入清水,横断陈军的归路。

正打算秘密决开堤堰以淹死敌军,吴明彻得知后,立即破堰撤退,乘着决堤的水势进入淮河。

等到到达清口时,河面已经变宽,水势也减弱了,船只被车轮阻挡,无法再通过。

王轨于是率兵包围并逼迫他们,只有骑将萧摩诃带着二十名骑兵先行逃脱,吴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以及器械辎重全部被俘获。

汉末,曹操率军攻打袁尚的将领审配于邺城,先挖地道,审配也在城内挖壕沟来应对。

审配的将领冯礼打开突门,放曹操的三万余人进入城内,审配发觉后,从城上用大石击中突门内的栅门,栅门打开,进入的人全部被消灭。

曹操于是包围了邺城,挖了四十里长的壕沟,起初挖得很浅,装作可以越过。

审配看到后嘲笑他,不出去争夺利益。

曹操一夜之间将壕沟挖宽挖深,达到二丈,决开漳水灌入城中。

从五月到八月,城中饿死的人超过一半。

袁尚率兵回来救援,曹操迎击,袁尚败退。

袁尚害怕,派遣阴夔和陈琳前来乞降。

后魏的将领刘昶攻打宋的寿春,宋将垣崇祖在城西北筑堰拦截肥水,堰北建起一座小城,派遣数十人守卫。

他对长史封延伯说:“敌人必定全力攻打小城,如果攻破此堰,放水冲击,水流急如三峡,敌军自然会被淹没,这不是小劳而大制吗!”

等到魏军从西道集结在堰南,分兵从东路逼近小城,垣崇祖戴着白纱帽,乘肩舆上城巡视。

傍晚时分,决开小堤,水势奔涌而下,魏军攻城的士兵溺水数千人,敌军退走。

梁将韦讨伐合肥,巡视山川地形,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这里也是如此。”

于是筑堰拦截肥水,不久堰成水通,船舰相继到达。

魏军起初在肥水两岸筑起东西两座小城。

韦先攻打这两座小城,不久魏援将杨灵胤率五万大军突然到来,众人担心无法抵挡,上表请求增兵,韦说:“敌军已经到了城下,才请求增兵,况且我们请求增兵,敌军也会增兵。军队的胜利在于团结,这是古人的道理。”

于是战斗并击败了敌军,军心稍微安定。

陈将吴明彻进逼寿阳,齐派遣王琳拒守。

吴明彻乘夜进攻。

半夜时分,齐军溃败,退守相国城。

吴明彻命令军中加紧修造攻城器械,又拦截肥水灌城,城中因潮湿而多腹疾,手足肿胀,死者十之六七。

这时齐派遣将领皮景和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距离寿春三十里,停军不前。

众将都说:“我们该怎么办?”

吴明彻说:“兵贵神速,而敌军结营不前,自挫其锋。我知道他们不敢出战是明摆着的。”

于是亲自披甲上阵,四面猛攻,城中震恐,一举擒获王琳等人。

大顺二年,朱全忠派遣丁会攻打宿州,刺史张筠坚守。

丁会于是率众在州东筑堰,拦截汴水灌城。

张筠于是投降,宿州平定。

皇帝大举南伐,命令庞师古率领徐、宿、宋、滑的军队直趋清口,葛从周率领兖、郓、曹、濮的军队前往安丰。

淮人派遣朱瑾领兵抵抗庞师古,决水淹灌梁军,梁军败退,庞师古阵亡。

宋太祖北征,大军逼近太原,命令修筑长堤拦截汾水灌城,决开晋祠水注入城下,在城四面设置营寨。

李继勋驻扎在南面,赵普驻扎在西面,曹彬驻扎在北面,党进驻扎在东面,逼迫太原。

宋太祖亲临城北,引汾水入堤灌城,又亲临城东南,命令水军乘小舟载强弩进攻城池。

当时殿前指挥使赵廷翰上奏,说城垒未下,诸班卫都愿意登城死战以图攻取。

宋太祖说:“你们都是我亲自训练的,以一当百,用来防备肘腋之患,同甘共苦。现在因为小寇未平,就想先登陷敌,我宁愿得不到太原城,也不愿你们蹈必死之地。”

左右的人都感激涕零,再拜高呼万岁。

后来北汉主决开城下水注入堤内,台骀泽的水已经退去,城墙多处坍塌。

契丹使者韩知还在太原,感叹道:“宋军引水灌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知道先灌水再放干,那么并州人就无一生还了。”

汉高祖派遣韩信平定齐国的临淄,于是向东追击齐王田广至高密。

韩信请求项羽派兵,项羽派龙沮率领二十万人救援田广,与韩信在淮水两岸对峙。

韩信于是命令人用沙袋堵住上游,率军半渡攻击龙沮。

韩信假装不胜,退走,龙沮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韩信胆怯。”

于是亲自追击韩信渡水。

韩信命令决开沙袋,水势大涨,龙沮的军队大半无法渡河,韩信在河东击杀龙沮,军队溃败,田广逃走。

后汉董卓率兵万人讨伐先零羌,被羌胡围困,粮食断绝,进退两难。

于是在渡口处假装设立渔网捕鱼,暗中从堰下渡过。

等到敌军追击时,决开的水已经很深,敌军无法渡河。

当时军队败退,只有董卓全军而还。

唐初刘黑闼占据氵名州,太宗率兵讨伐,在氵名水两岸列营阻挡,分派奇兵切断其粮道。

刘黑闼多次挑战,太宗坚守不出,以挫其锐气。

刘黑闼城中粮尽,太宗料定他必定会来决战,预先在氵名水上游筑堰,对守堤的官吏说:“我攻击敌军时,等敌军半渡时决开堤堰。”

刘黑闼果然率步骑二万渡氵名水列阵,与官军大战,敌军大溃,水势又大涨,刘黑闼的军队无法渡河,斩首万余级,溺死者数千人。

李陵与贼兵交战,斩首三千余级。

率兵向东南行进,沿着故龙城道走了四五天,到达大泽的芦苇丛中。

贼兵在上风处放火,李陵也命令军中放火以自救。

后汉班超出使西域,到达鄯善。

初夜时分,率领吏士奔袭贼营。

恰逢天刮大风,班超命令十人持鼓藏在贼舍后,约定说:“看到火起,就鸣鼓大喊。”

其余人都持兵弩,埋伏在门两侧。

班超于是顺风放火,前后鼓噪,贼众惊乱,班超亲手格杀三人,其余贼众全部被烧死。

皇甫嵩率兵讨伐黄巾贼张角,皇甫嵩驻守长社,贼军率大军围城。

皇甫嵩兵少,军中都很恐惧,他召集军吏说:“兵有奇变,不在众寡。现在贼军依草结营,容易被风火所破。如果趁夜放火,必定大乱。我们出兵攻击,必定成功。”

当晚大风,皇甫嵩于是命令士兵,都手持火把登上城墙,

派遣精锐士兵悄悄出城,放火并大声呼喊,城上的士兵也举火响应。嵩趁机击鼓冲向敌阵,敌人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大败敌军。

嵩继续进军,与角弟张梁在广中大战,张梁的军队精锐勇猛,嵩无法取胜。

第二天,嵩关闭营门,让士兵休息,观察敌情。发现敌人稍有松懈,便在夜间悄悄调动军队,黎明时分冲向敌阵,战斗持续到下午,大败敌军,烧毁了三万多辆战车。

曹操攻下荆州,获得了刘琮的水军,顺流东下。吴王孙权派遣将领周瑜率军迎击曹操,两军在赤壁相遇。

曹操在江北,周瑜等在江南,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持久作战。

但观察曹军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攻来击退他们。”于是准备了数十艘蒙艟斗舰,装满柴草,浇上油脂,用帷幕包裹,上面插上牙旗。

先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投降,又准备了小船,系在大船后面。趁着风势前进,曹军士兵都伸长脖子观望,指着说黄盖投降了。

黄盖放出所有船只,同时点火,风势猛烈,烧毁了岸上的营垒。瞬间烟雾冲天,人马被烧死或溺死的很多,曹操的军队因此败退。

曹操出兵与袁绍作战,许攸说:“曹操兵少,却全力抵抗我们,剩余的兵力薄弱,必然空虚。

如果派遣轻装部队连夜突袭,可以轻易攻破,乘机讨伐曹操,曹操必定被擒。如果他没有溃败,也可以让他首尾不能相顾,必定能击败他。”袁绍不听,说:“我要先抓住曹操。”

恰逢许攸家犯法,审配逮捕了他,许攸愤怒,于是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赤脚出迎,拍手笑着说:“你远道而来,我的事情成功了。”

坐下后,许攸对曹操说:“袁绍的军队强大,你打算怎么应对?还有多少粮食?”曹操说:“还可以支撑一年。”许攸说:“不可能。”曹操又说:“可以支撑半年。”许攸说:“你不想击败袁绍吗?为什么不说实话?”

曹操说:“刚才是在开玩笑,其实只能支撑一个月,该怎么办?”许攸说:“你孤军独守,外无援兵,粮食已经耗尽,这是危急的时刻。

袁绍的辎重有一万多,驻扎在故市,军队没有严密的防备。如果派遣轻装部队突袭,出其不意,烧毁他们的粮草,不出三天,袁绍就会自败。”

曹操大喜,留下曹洪、荀攸守营,亲自率领五千步骑兵,打着袁军的旗帜,衔枚缚马口,夜间从小路出发,每人抱一捆柴草。

路上有人问,就说:“袁公担心曹操偷袭后军,派兵加强防备。”听到的人都信以为真。

曹操的军队到达袁绍的营地,放火焚烧,营中大乱,粮草全部被烧毁。杀死了一千多名士兵,割下他们的耳朵和鼻子,割下牛马的唇舌,展示给袁绍的军队看,袁绍的军队因此大溃败。

刘备的军队从巫峡到夷陵界,建立了数十个营地,从正月开始与吴军对峙,直到六月仍未决出胜负。

陆逊准备进攻,将领们说:“进攻刘备应该在初期。现在他们已经深入五六百里,相持了七八个月,所有的要害都已经固守,进攻必定不利。”

陆逊说:“刘备狡猾,经验丰富。他的军队刚集结时,思虑周密,不可轻举妄动。现在他们已经驻扎很久,没有得到好处,士兵疲惫,士气低落,计谋不再产生,正是击败他们的好时机。”

于是先攻一个营地,没有成功,将领们说:“白白损失兵力。”陆逊说:“我已经知道击败他们的方法。命令每人拿一把茅草,用火攻一个营地,然后乘势率领全军同时进攻,斩杀了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诃等人,攻破了四十多个营地。

殷浩北伐,请求江担任咨议参军。姚襄在营地逼近殷浩,殷浩命令江进攻。

江进军到姚襄的营地,对将领们说:“现在我们的兵力并不差,但人数少于羌人,而且他们的防御工事坚固,难以硬拼。我要用计谋击败他们。”

于是取了几百只鸡,用长绳连在一起,在鸡脚上系上火,鸡群受惊四散,飞向姚襄的营地,火势蔓延,趁乱进攻,姚襄因此败退。

侯景反叛,率军进攻建康,彭文粲献出石头城投降,侯景列兵攻打台城,在城东西两侧筑起土山,城内也筑土山应对。

恰逢大雨,城内的土山崩塌,敌军趁机进攻,苦战无法阻止。羊侃命令大量投掷火把,形成火墙阻断敌军道路,同时在城内筑城,敌军无法前进。

陈章昭达担任都督江州剌史,征讨江陵。当时梁明帝与周军在青泥中大量储备舟舰,昭达派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烧了这些舟舰。

秦王坚派遣王猛讨伐燕国,驻扎在潞州,与慕容评对峙。王猛笑着说:“慕容评真是个奴才,即使有亿兆之众,也不足为惧,何况只有几十万?我今天必定击败他。”

于是派遣游击将军郭庆率领五千骑兵,夜间从小路绕到慕容评的营地后方,烧毁了他的辎重,火光映照到邺城,燕王催促慕容评出战,王猛的军队士气高涨,燕军因此败退。

隋文帝曾问高攻取陈国的策略,高说:“江南土地贫瘠,房屋多用竹茅建造,所有的储积都不在地窖中,可以秘密派遣人员趁风放火。等他们修复后,再放火烧毁。不出几年,他们的财力就会耗尽。”

隋文帝采纳了这个策略,从此陈国日益衰弱。

乾宁年间,朱全忠亲自率领大军从郓州东路北上,驻扎在鱼山,攻打朱。正在整顿军队出塞时,朱与弟弟朱瑾已经在前方列阵,突然东南风大作,汴军的旌旗混乱,士兵们非常恐惧。

朱全忠立即命令骑兵扬鞭呼啸,不久西北风骤起,当时两军都在草丛中,朱全忠命令放火,烟雾冲天,乘势进攻敌军阵地。朱、朱瑾大败,被杀一万多人,余众逃入清河,朱全忠在鱼山下筑起了京观。

唐军平定蜀地,康延孝从剑州率军西还,自称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诏谕蜀人,三天内聚集了五万人。

董璋率军与任圜会合讨伐康延孝,追到汉州。康延孝出兵迎战,任圜让董璋率领弱兵先战然后撤退,埋伏的精兵随后出击,击败了康延孝。

康延孝退入汉州闭城不出,汉州没有城墙,只用竹木做栅栏。任圜率领全军鼓噪前进,四面放火,风势猛烈,火焰冲天。康延孝急忙率领骑兵出战,又败,与十几名骑兵逃往绵竹,被追擒。

开宝八年,宋军征讨江南,驻扎在秦淮。江南人水陆十万,列阵于城下。当时舟楫尚未准备好,潘美下令说:“我率领数万精锐,战必胜,攻必取,岂能因为这一衣带水而不敢渡河!”

于是率领部队先渡河,宋军随后跟进。行营马军都指挥使李汉琼率领部队渡过淮河,取来巨舰,装满芦苇,顺风放火,攻破了江南的水寨,斩首数千级。

元狩四年春,大将军卫青等率领数十万大军出定襄。翕侯赵信原是贼人,后来与单于作战,兵败投降单于,为单于出谋划策说:“汉军一旦渡过沙漠,人马疲惫,可以坐收俘虏。”

于是单于将辎重全部远撤,只留下精兵在沙漠北面等待。恰好卫青的军队出塞千余里,看到单于的军队列阵以待,于是卫青命令武刚车自环为营,派出五千骑兵迎战敌军,敌军也派出万骑会战。

当时大风骤起,沙砾扑面,两

军队没有相遇。汉军进一步展开左右两翼包围单于,单于看到汉军众多且士兵和马匹都很强壮,匈奴处于不利地位。傍晚时分,单于于是乘坐六匹瘦弱的马,带领数百名精锐骑兵,直冲汉军的西北方向突围而去。

后汉光武帝曾经制造战车,可以用几头牛拉动,车上设有楼橹。将战车布置在边塞上,用来抵御敌兵。敌寇都逃走了,击退了北狄,开拓了千里的疆土。

魏国的邬陵侯曹彰征讨代郡,任命弋阳太守田豫为左军,驻扎在易北。敌军埋伏的骑兵袭击了他们,军队陷入混乱,不知道该怎么办。田豫根据地形,调转车头结成圆阵,弓弩手在内持满弓,短兵器手堵住空隙,胡人不敢前进,最终散去。汉军追击,大败敌军。

魏国将领杨大眼率领一万多骑兵来攻打钟离,他勇冠三军,所向披靡。梁帝命令韦与曹景宗一起抵御他。韦用战车结成阵势,杨大眼聚集骑兵包围了他们。韦用两千强弩,同时发射,穿透了敌军的铠甲和胸膛,杀伤众多,箭矢射穿了杨大眼的右臂,他逃走了。第二天早上,魏国的中山王元英亲自率领军队来战。韦乘坐素木车,手持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天之内多次交战,元英非常忌惮他的强大。

宋景德初年,契丹侵犯河朔地区,皇帝亲自出征,大将李继隆担任驾前排阵使,前往澶州,在城北布阵。澶州城墙不足以防守,没有敌栅战格等防御工具。李继隆考虑到州城三面靠近大河,于是毁掉战车作为营垒(去掉战车的一个轮子),先命令士兵挖掘深沟,埋设鹿角数十里(现在称为硬寨),用数千辆大车重叠环绕,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其中。敌军数万骑兵来犯,猛烈攻击营垒,李继隆抵御了他们,敌军最终逃走。

后汉安帝时期,任命任尚为中郎将,代替班雄驻守三辅地区。怀县县令虞诩对任尚说:“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自然的道理。现在敌人都骑马,一天能跑几百里,来如风雨,去似断弦。用步兵追赶他们,根本追不上。所以虽然我们屯兵三十多万,却长时间没有战功。为您考虑,不如解散各郡的士兵,让他们每人出几千钱,二十人合买一匹马,用一万骑兵去追赶几千敌人,追尾掩截(追尾如字,尾犹寻也),敌人自然会陷入困境,既方便百姓又利于战事,大功就能立下了。”任尚立即上奏,采用了这个计策,派遣轻骑兵在丁奚城攻击杜季贡,大败敌军。

魏武泰初年,任命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当时葛荣向京师进发,号称有百万大军,相州刺史李神售闭门自守。尔朱荣率领七千精锐骑兵,每匹马都有备用马,日夜兼程,东出滏口,与葛荣的兵力相差悬殊。葛荣听说后,喜形于色,命令部下准备长绳,打算用来捆绑俘虏,从邺城以北列阵数十里,旗帜招展地前进。尔朱荣将军队埋伏在山谷中作为奇兵,分派三位督将各带数百骑兵,命令他们在各处扬尘鼓噪,让敌人无法判断兵力多少。又认为在马上作战时,刀不如棒,于是秘密命令士兵每人携带一根袖棒,战斗时驰骋追击,不限斩首,只用棒击打敌人。然后命令壮勇的士兵冲击敌阵,号令严明,将士们奋勇作战,尔朱荣亲自冲入敌阵,从敌军后方杀出,内外夹击,大败敌军,在阵中生擒葛荣,其余敌军全部投降。

隋朝开皇年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任命杨素为灵州行军总管,出塞讨伐他。在此之前,诸将与敌军作战时,每当胡人骑兵冲锋,都用战车、步兵和骑兵混合,用鹿角结成方阵,骑兵在内。杨素对人说:“这是自保的方法,不是取胜的策略。”于是废除了旧法,命令各军结成骑兵阵型。达头听说后,大喜道:“这是天赐良机。”于是下马仰天跪拜,率领十多万精锐骑兵前来。杨素奋勇出击,大败敌军,达头身受重伤逃走,杀伤敌军无数,敌军哭喊着溃散。

五代时期,符彦卿在阳城遇到贼寇,符彦卿用拒马作为行寨,趁着大风出其不意,打开拒马派出骑兵袭击贼寇,大败敌军。

后汉光武帝在枭阝攻打铜马贼,吴汉率领突骑前来会合。清阳的贼寇多次挑战,光武帝坚守营垒,有出来抢掠的贼寇就立即攻击,断绝了他们的粮道。过了一个多月,贼寇粮食耗尽,夜里逃走,汉军追到馆陶,大败敌军。

晋朝末年,刘道规都督荆州。卢循的党羽徐道覆突然袭击破冢,刘道规派刘遵率领游军抵御,前军失利。刘道规的士气更加高昂,刘遵从外围横击敌军,大败敌军。起初,刘道规派刘遵率领游军时,大家都说不应该分散兵力放在无用的地方。等到击败徐道覆后,果然证明了游军的用处,大家这才信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四-注解

楼橹:古代战车上的一种防御设施,用于观察敌情和射击。

首怪兽:古代船首常见的装饰,通常雕刻成怪兽形状,用以驱邪避凶,震慑敌人和水神。

铁锁横截:古代水战中常用的防御手段,用铁链横截江面,阻止敌船通过。

铁锥:古代水战中的一种防御工具,通常长丈余,暗置江中,用以刺穿敌船底部。

蒙冲大舰:古代战船的一种,船体较大,通常用于冲锋陷阵,具有较强的攻击力。

乌漆四石大弓:古代一种重型弓箭,弓身涂有乌漆,拉力极大,射程远,威力强。

斗舰:古代战船的一种,船体较小,机动性强,常用于快速突击和近战。

舳舻:古代战船的统称,泛指大型战船,通常用于水战中的主力舰队。

拍:古代战船上的一种攻击武器,通常为长杆,前端装有重物,用以击打敌船。

昭达:陈朝名将,以智勇著称,多次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宝应:指陈宝应,陈朝宗室,曾据闽中反叛。

欧阳统:岭南地区的反叛首领,后被陈朝将领章昭达击败。

章昭达:陈朝将领,以智谋和勇敢著称,多次平定叛乱。

刘异:东阳地区的反叛首领,后被陈朝将领侯安都击败。

侯安都:陈朝将领,以勇猛著称,曾在战斗中负伤仍坚持指挥。

李靖:唐朝著名将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曾参与平定萧铣的叛乱。

萧铣:隋末唐初的割据势力首领,后被唐朝将领李靖击败。

钱Α:吴越王,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君主,曾率军伐吴。

彭彦章:吴国将领,曾在与吴越的战争中战死。

陈汾:吴国将领,曾在与吴越的战争中按兵不救,导致彭彦章战死。

贺瑰:梁朝将领,曾在与晋的战争中使用竹笮联艨艟战术,后被晋将李建及击败。

李建及:晋朝将领,以勇敢著称,曾在与梁的战争中率敢死之士破敌。

林仁肇:吴国将领,曾在与周的战争中使用火攻战术,后被周将张永德击败。

张永德:周朝将领,以智谋著称,曾在与吴的战争中使用铁锁战术击败吴军。

莫折念生:北魏时期的反叛首领,曾占据陇东地区。

崔延伯:北魏将领,曾率军平定莫折念生的叛乱。

马燧:唐朝将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著称,曾平定田悦的叛乱。

田悦:唐朝时期的反叛首领,曾占据淄青、恒冀地区。

王彦章:梁朝将领,以勇猛著称,曾在与晋的战争中迅速攻破德胜南城。

朱守殷:晋朝将领,曾在与梁的战争中因疏忽被王彦章击败。

周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的皇帝,曾亲征淮南,攻破濠州。

李重进:后周将领,曾参与攻破濠州的战役。

王审琦:后周将领,曾参与攻破濠州的战役。

斩首二千余级:指在战斗中斩杀了敌方两千多名士兵,’级’在这里指的是首级,即人头。

羊马:在古代战争中,羊马常被用作军需物资,这里指的是缴获的敌方牲畜。

断船路梁:指破坏桥梁以阻止敌方船只通行。

夹淮为营:在淮河两岸设立军营,形成夹击之势。

车轮:这里指的是用战车的车轮作为浮桥的组成部分。

辋削锐:将车轮的外缘削尖,以增加浮桥的稳定性。

揉竹为ㄌ:将竹子弯曲成弧形,用于连接车轮。

大辘轳:一种用于提升或移动重物的机械装置,这里用于控制浮桥的升降。

堰清水:在河流上筑坝以蓄水,用于灌城或阻断敌方水路。

铁锁贯车轮:用铁链将车轮连接起来,沉入水中以阻断敌方船只。

决其堰:破坏水坝,释放蓄水。

邺: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是后燕的都城。

漳水:古代河流名,今河北境内,是黄河的支流。

寿春:古代城市名,今安徽寿县,曾是南朝宋的都城。

肥水:古代河流名,今安徽境内,是淮河的支流。

汾水:古代河流名,今山西境内,是黄河的支流。

晋祠水:指晋祠附近的河流,晋祠是山西太原的一处著名古迹。

氵名水:古代河流名,今河北境内,是黄河的支流。

龙城:古代城市名,今辽宁朝阳,曾是鲜卑族的都城。

鄯善: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若羌县一带。

长社:古代地名,今河南长葛市,曾是东汉末年的战场。

锐士:精锐的士兵,通常指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士兵。

间出:秘密派出,指在不被敌人察觉的情况下派出部队。

纵火:放火,指在战争中用火攻战术。

鼓而奔其阵:击鼓冲锋,指在战场上通过击鼓激励士兵冲锋陷阵。

贼:古代对敌人的称呼,通常指叛乱者或敌军。

广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战场。

闭营休士:关闭军营,让士兵休息,指在战斗间隙让士兵恢复体力。

潜夜勒兵:在夜晚秘密调动军队,指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进行军事行动。

鸡鸣:指黎明时分,古代以鸡鸣作为时间的标志。

晡时:古代时间单位,指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

焚烧车:指烧毁敌人的战车或辎重车辆。

曹公: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者。

荆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湖南一带。

刘琮:刘表的儿子,继承荆州牧。

周瑜: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赤壁: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是赤壁之战的战场。

黄盖: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以火攻战术闻名。

蒙艟斗舰:古代战船的一种,通常用于水上作战。

薪草:柴草,用于火攻战术的燃料。

帷幕:指船上的帆布或遮盖物。

牙旗:古代军队中的旗帜,通常用于指挥作战。

走舸:小型战船,通常用于快速移动或撤退。

许攸:三国时期袁绍的谋士,后投奔曹操。

袁绍:三国时期河北的割据势力首领。

审配:袁绍的部下,负责执法。

曹洪:曹操的堂弟,曹魏的重要将领。

荀攸:曹操的重要谋士。

衔枚缚马口:古代行军时为了防止马匹发出声音,用布条绑住马嘴。

束薪:捆扎好的柴草,用于火攻战术。

袁氏辎重:指袁绍军队的粮草和物资。

故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袁绍军队的物资存放地。

先主: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

夷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是夷陵之战的战场。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以火攻战术闻名。

猾虏:狡猾的敌人,指刘备。

掎角:指从两侧夹击敌人。

殷浩:东晋时期的将领。

姚襄: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将领。

江:殷浩的部下,具体身份不详。

羌: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姚襄的军队。

堑栅:指防御工事,如壕沟和栅栏。

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叛将。

建康:今南京市,东晋和南朝的都城。

彭文粲:侯景的部下。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是建康的防御要塞。

台城:指建康的皇宫。

土山:指在城墙上堆土筑成的防御工事。

羊侃:东晋时期的将领。

火城:指用火攻战术形成的防御屏障。

陈章昭达:南朝陈的将领。

江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

梁明帝:南朝梁的皇帝。

青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水域。

钱道戢:陈章昭达的部下。

程文季:陈章昭达的部下。

秦王坚:指前秦的皇帝苻坚。

王猛:前秦的重要将领和谋士。

慕容评: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将领。

郭庆:王猛的部下。

燕王:指后燕的皇帝慕容垂。

隋文帝: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

高:隋朝的将领。

陈:指南朝陈。

乾宁:唐昭宗的年号。

朱全忠:五代时期后梁的开国皇帝朱温。

朱:朱全忠的弟弟。

鱼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战场。

汴军:指朱全忠的军队。

京观:古代战争中用敌人尸体堆成的土丘,用于震慑敌人。

康延孝:唐朝末年的叛将。

剑州: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

西川节度:唐朝在四川地区的军事长官。

董璋:唐朝末年的将领。

任圜:唐朝末年的将领。

汉州: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

绵竹:地名,位于今四川省绵竹市。

开宝: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秦淮:河流名,位于今南京市。

潘美:宋朝的将领。

李汉琼:宋朝的将领。

葭苇:芦苇,用于火攻战术的燃料。

车元狩:汉武帝的年号。

卫青:西汉时期的名将。

定襄: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定襄县。

翕侯赵信:西汉时期的匈奴将领。

单于:匈奴的最高统治者,相当于汉族的皇帝。

武刚车:古代战车的一种,用于防御和冲锋。

六羸:指六匹瘦弱的马,象征单于的困境。

圜阵:一种圆形的防御阵型,常用于抵御骑兵冲击。

鹿角:古代防御工事中的一种障碍物,形似鹿角,用于阻挡敌军骑兵。

拒马:一种防御骑兵的障碍物,通常由木桩或铁桩组成。

游军:指机动灵活的军队,常用于游击战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四-评注

本文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古代水战的丰富战术和战略智慧。从晋武帝时期的王修舟舰,到东晋末年的刘裕水战,再到梁代的蔡道恭守城战,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

首先,晋武帝时期的王修舟舰,展示了古代造船技术的高超。大船连船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这种规模的战船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晋朝对水战的重视和强大的国力。

其次,东晋末年的刘裕水战,展示了水战中的灵活战术。刘裕利用轻利斗舰和万钧神弩,结合风水之势,成功击败了卢循的舰队。这种战术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刘裕的军事才能,也展示了古代水战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再次,梁代的蔡道恭守城战,展示了守城战中的坚韧与智慧。蔡道恭在城中众不满五千人,食裁半岁的情况下,通过制作蒙冲斗舰、乌漆四石大弓等手段,成功抵御了魏军的进攻。这种守城战的智慧,不仅体现了蔡道恭的军事才能,也展示了古代守城战中的坚韧精神。

最后,梁末的徐嗣徽水战,展示了水战中的心理战术。徐嗣徽通过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断周文育归路,试图通过心理战术来压制敌人。然而,周文育通过鼓噪而发,成功突破了徐嗣徽的防线,展示了水战中的心理战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古代水战的丰富战术和战略智慧。这些战术和智慧,不仅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才能,也展示了古代水战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场景,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谋和勇敢。通过这些战役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中水战、火攻、铁锁战术等多种战术的运用,以及将领们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指挥才能。

首先,陈朝将领章昭达在平定欧阳统的叛乱中,利用暴雨和江水上涨的时机,巧妙地使用木筏和水栅战术,最终击败了敌军。这体现了古代将领善于利用自然条件,灵活应变的智慧。

其次,唐朝将领李靖在平定萧铣的叛乱中,提出了“兵贵神速”的战略思想,迅速推进至敌城下,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中强调速度和时机的重要性。

再次,五代时期吴越王钱Α在与吴国的战争中,巧妙地使用灰沙和豆子等物品,制造混乱,最终击败了吴军。这展示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和非常规手段的能力。

此外,梁朝将领贺瑰在与晋的战争中,使用竹笮联艨艟战术,试图切断晋军的救援路线,但最终被晋将李建及率敢死之士击败。这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敢死队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最后,后周世宗亲征淮南,攻破濠州的战役中,展现了皇帝亲自指挥作战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将领们在战场上的协同作战能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战役,还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谋、勇敢和应变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军事研究意义。

这段古文详细描述了古代战争中的多种战术和策略,包括水战、火攻、筑坝灌城等。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战争的残酷。

首先,文中提到的’断船路梁’和’夹淮为营’展示了古代战争中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的重要性。通过破坏桥梁和在河流两岸设立军营,可以有效地阻断敌方的交通和补给线,从而在战略上占据优势。

其次,’堰清水以灌之’和’决其堰’展示了古代战争中利用水利工程的战术。通过筑坝蓄水和破坏水坝,可以控制水流,既可以用于灌城,也可以用于阻断敌方的水路,这种战术在古代战争中非常常见。

再次,文中提到的’火攻’展示了古代战争中利用自然力量的智慧。通过纵火,可以在敌方阵营中制造混乱,从而为己方创造有利的战斗条件。这种战术在历史上多次被成功运用,如班超在鄯善的战斗中就是通过火攻取得了胜利。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引水灌城’的战术,如曹公攻邺时决漳水灌城,以及宋太祖北征时筑长堤壅汾水灌太原城。这种战术不仅可以通过水攻削弱敌方的防御,还可以通过水淹造成敌方的恐慌和混乱。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拥水误敌’的战术,如韩信在淮水之战中通过壅水上流和决壅囊,成功地误导了敌方,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战术展示了古代军事家在战场上的灵活应变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古代战争中的多种战术和策略,还展示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战争的残酷。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特点和军事家的智慧。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战争中的火攻战术,展示了火攻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火攻作为一种战术手段,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屡见不鲜,而且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火攻,军队可以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打乱敌人的阵脚,从而取得战斗的胜利。

文中多次提到火攻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黄盖在赤壁之战中用蒙艟斗舰装载薪草,借助风力放火,成功烧毁了曹操的船队;陆逊在夷陵之战中用火攻战术,烧毁了刘备的四十余座营寨;王猛在攻打后燕时,派遣郭庆烧毁了慕容评的辎重,导致燕军大败。这些战例都充分展示了火攻战术的威力和灵活性。

火攻战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火源和燃料的准备,还需要天时地利的配合。例如,黄盖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南风放火,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利用风向和地形,王猛在攻打后燕时选择夜间行动,这些都是火攻战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此外,火攻战术还体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谋略。黄盖、陆逊、王猛等将领不仅在战术上运用火攻,还在战略上通过火攻打乱敌人的部署,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这种战术不仅需要将领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还需要他们对战场形势有敏锐的洞察力。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战例展示了火攻战术在古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火攻不仅是一种战术手段,更是一种战略思维,体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谋略。通过对这些战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火攻战术在战争中的独特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古代战争中骑兵的运用及其战术变化。从汉朝到五代,骑兵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使其成为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

文中提到的‘单于乘六羸’和‘壮骑数百’反映了匈奴在汉军强大压力下的困境,单于不得不依靠少数精锐骑兵突围。而汉军的‘左右翼绕单于’则展示了汉军的战术灵活性和对骑兵的巧妙运用。

后汉光武造战军,以牛车和楼橹防御塞上,显示了汉朝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时的创新。这种战车不仅增强了防御能力,还通过楼橹提高了观察和射击的效率,使得敌军难以接近。

魏将田豫在易北之战中,利用地形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短兵塞其隙,成功抵御了匈奴的骑兵冲击。这种战术体现了古代将领对地形和阵型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利用有限的兵力最大化防御效果。

魏将杨大眼和梁将韦的对抗,展示了骑兵与弩兵的对抗。韦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穿甲胸,杀伤者众,显示了弩兵在对抗骑兵时的强大威力。而杨大眼的勇冠三军,则体现了骑兵将领的个人勇武和指挥才能。

宋景德初,李继隆在澶州之战中,利用地形和大车重叠环之,步骑处其中,成功抵御了契丹的数万骑兵。这种战术不仅增强了防御能力,还通过重濠堑和鹿角等障碍物,进一步限制了敌军的机动性。

任尚和虞诩的对话,反映了古代将领对骑兵战术的深刻认识。虞诩提出的‘以步追之,势不相及’和‘以万骑之众逐数千之贼’,体现了对骑兵机动性和追击战术的深刻理解。

尔朱荣在对抗葛荣时,利用山谷为奇兵,分督将已上三人为一处,处有数百骑,令所在扬尘鼓噪,使贼不测多少。这种战术不仅迷惑了敌军,还通过严明的号令和将士的同奋,最终大破敌军。

杨素在对抗突厥时,摒弃了传统的戎车步骑相参的战术,改为全骑兵阵型,最终大破突厥。这种战术变革体现了古代将领对骑兵战术的不断创新和适应。

符彦卿在阳城之战中,利用拒马和大风出其不意,开拒马出骑兵以掩贼,成功击败了敌军。这种战术展示了古代将领对天气和地形的巧妙利用,以及如何在不利条件下反败为胜。

刘道规在对抗卢循党时,利用游军横击敌军,最终大破之。这种战术体现了古代将领对机动兵力的重视,以及如何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各种兵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后集-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