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

作者: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持编撰了《武经总要》。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4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兵器、阵法、战术等内容,是研究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原文

攻城法(但贼躲避于城用此法攻之附器具图)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此谓用谋以降敌,必不得已,始修车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踊土距,又三月而后已。

恐伤人之甚也,故曰攻城为下。

然攻亦有道,必在乎审彼之强弱,量我之众寡,或攻而不围,或围而不攻。

知此之道,则能胜矣。

攻之者,大要攻其所必守与其所必救,故城有宜急而取之者,有宜缓而克之者。

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虑腹背之患者,须急攻之,以速其利。

如我强彼弱,外无寇援,力足以制者,当羁縻守之,以待其弊。

是谓不以兵攻,以计困之,令其自拔,令其自毁。

若城坚兵众,欲留我师,外援且至,则表里受敌,援之未足为利,不拔足以挫威,若是而将有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士卒被伤,城终不拔者,乃攻之灾。

此所谓不审彼之强弱者也。

法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兵少则不可久围,环而斗之,离而合之,此所谓量我之众寡者也。

又城有所必攻者、有所不攻者,故兵向城,必先使谍者求知城中之粮数,计人为费,粮多而人少,则攻而勿围;粮少而人多,则围而勿攻也。

此所谓或攻或围者。

凡欲攻城,备攻具,然后行之;得主地,然后临之。

趋其所邑,谓攻其军主之所在;绝其所恃,谓断其粮道而守其归路,使外交不得相救也。

围兵必去城三百步外,则弓矢不及,奸伪不通,贼出突围,势力已困;欲攻其一面,则四面挠之,使敌不知所备。

此兵谋也。

不发撅坟墓,不杀老幼妇女,不焚庐舍,不污井灶,不毁神祠佛像,恐怒敌也。

破城鼓声未绝,不许散俘虏,□俘虏须限以时。

及时,击鼓三通,军人便须归营。

若捉获妇女者,三日外不许留置在营,此军礼也。

得贼城堡,非有要害可恃者,不分兵镇守。

得贼城近境者,则固守以积粮储薪刍中备之物,此所以免转输之劳也。

今采历代攻城之器,可施设者,图形于左,以备用。

(图A)(缺)右地道,约高七尺五寸,广八尺。

凡攻城者,使头车抵城,凿城为地道。

每开至尺余,便施横地伏,立排沙柱,架罨梁,防城土下摧。

凿之渐深,则随益设之。

役夫运木,皆自头车绪棚内外来往冗城。

欲透,量留三五尺以来,则积薪于内,纵火焚之,柱折则城摧。

(图A)(缺)右距堙,即土山也。

凡头车冗城,则取其土为堆阜;非冗城者,亦可凿土为之。

使人乘城而上,世亦谓之叠道。

仍用生牛皮作小屋,并四面蒙之,屋中容运土人以避矢。

(图A)(缺)右绪棚,接绪头车,架木为棚,故曰绪棚。

其高下如头车,棚上及两旁皆设皮笆,以御矢石。

若头车进,则益设之,随其远近。

若敌人以火焚车及棚,则施设泥浆、麻搭、浑脱水袋以救之。

锋刃、鸦嘴、铧锹、方锹、铁、铲子。

右地道内撅土用之,并设人常用,更不图形。

(图A)(缺)右头车,攻城器也。

身长九尺,阔七尺,前高七尺,后高八尺。

以两巨木为地伏,前后梯桄各一,前桄尤要壮大。

上植四柱,柱头设涎衣梁,上铺散子木为盖,中留方窍,广二尺,容人上下。

盖上铺皮笆一重(皮笆以竹片编成,以生牛皮漫),笆上铺穰藁,厚尺馀,穰藁上又施皮笆,所以御炮石也。

车三面皆设约竿(如今坐槛上栏干)。

头牌木每牌长九尺,阔五寸,厚六寸,首有小窍,以皮绳系著车盖,垂在约竿外,木无定数,但取遮密三面。

牌外又垂皮笆,亦以御炮。

方窍下置梯,以升。

盖上前施屏风笆一,笆中开箭窗,倚以木马,令人于笆内射外。

凡攻城凿地道,以车蔽人。

先于百步内,以矢石击当面守城人,使不能立,乃自壕外进车。

用大木二条,各长一丈八尺,谓之揭竿,首插前桄下,稍压后桄,出,以土囊压竿,稍令揭车首昂起。

车每进,便设绪棚续车后。

遇壕,则运土杂刍藁填之,运者皆自车中及绪棚下往来,矢石不能及。

又以千斤大麻绳系车前桄,引向后出,以绞车自后急绞,以助竿力,令车首常去地尺余。

两面约竿牌木下分用三十人摧扌克梯,桄下又以木橛铁挺斡跳,使进抵城下。

头车旧本无轮,又无头牌。

今添入两旁十轮及前面屏风牌,并两掩手,庶可适用。

(图A)(缺)右壕桥,长短以壕为准。

下施两巨轮,首贯两小轮。

推进入壕,轮陷则桥平可渡。

若壕阔,则用折叠桥,其制以两壕桥相接,中施转轴,用法亦如之。

右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大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

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故曰云梯。

飞梯长二三丈首贯双轮。

欲蚁附,则以轮著城推进。

竹飞梯,用独竿大竹,两旁施脚涩以登。

蹑头飞梯,如飞梯之制,为两层,上层用独竿竹,中施转轴,以起梯。

竿首贯双轮,取其附城易起。

(图A)(缺)右火车,以车轮车中为炉,上施镬,满盛以油,炽炭火爨,令沸,仍四面积薪,推至城门楼下,纵火而去。

敌必下水沃之,油得水,则焰益高,则楼可燔也。

(图A)(缺)右贲せ车,下虚上盖,如斧刃(其车梯盘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车),载以四车轮,其盖以独绳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

中可蔽十人,坟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尖头木驴,形如贲せ车,惟增二轮,上横大木为脊,长一丈五尺,上锐下方,高八尺,以生牛革裹之。

内蔽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木牛,以坚木厚板为平屋,裹以生牛革,下施四车轮,自内推进,以蔽攻城人,亦木驴之类也。

木幔,以版为之,制如屏,裹以生牛革,上施桔槔,载以四车轮,低昂,以绳挽之。凡攻城,欲蚁附者,则以幔御当面矢石也。

(图A)(缺)右凡望楼,与城中望楼为一(制具守城门),所以下望城中事。攻城,欲利推徒,故以车载。其制,以坚木为车坐,并辕长一丈五尺。下施四轮,轮高三尺五寸。上建望竿(凡建竿,皆用鹿颊木),长四十五尺,上径八寸,下径一尺二寸(如乏长木,亦可接用),上安望楼,竿下施转轴,两傍施叉手木。系麻绳三棚,上棚二条,各长七十尺;中棚二条,各长五十尺;下棚二条,各长四十尺。

带环、铁撅十条,皆下锐。凡立竿,如舟上建樯法,钉撅系绳,六面维之,令固。

馀制及候望法,皆约城中望楼也。

右铁猫,以铁索系三须。

火钩,以双钩刀为刃。

火镰,以钩刀为刃。

火叉,以铁为两歧。凡攻城将透,积薪草、松明、麻迅(音诜)于地道中,加以膏油,纵火焚城,续之令不灭,则施四物以备用。烧之三日,其城自摧。

(图A)(缺)右短刃枪并,长二尺,杆长六尺。

短锥枪并,长一尺二寸,杆长六尺。

抓枪,刃长一尺五寸,刃后有四逆须。杆长六尺,前二尺施铁,刺如鸡距。

蒺梨枪,刃并长一尺三寸,杆长六尺,前二尺施铁蒺梨。皆头车、绪棚中所用战器。

拐枪刃连裤,长二尺五寸,杆长四尺,有拐。攻城将透,敌来迎我,则与前四枪通用捍敌也。

(图A)(缺)右烈钻,刃连长一尺五寸,上锐下方,阔八寸,柄长三尺,有拐。

耳刀,刃连长一尺,上锐下狭,柄长三尺。凡冗城,先用刀钻土,后施锹锸。

钅霍锥,刃连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冗城深者,以锥探透否。

蛾眉鑺,长九寸,刃阔五寸,柄长三尺。

凰头斧,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并地道内撅土用之。

(图A)(缺)古注盘,方四尺,深七寸,中开一窍。

木槛,方四尺,深二尺,以储人清臭药。

皮透槽,长四尺,阔三尺,以生牛皮为之。

皮漫,方六尺五寸,亦生牛皮为之。四角各施铁连环,环贯火绳。凡攻城,为地道,敌人返冗地以迎我,我则煮人清臭药,自翻身窟中,以注盘透槽下灌敌人(翻身,谓城中凿地道迎我,以瓮听审知所自,我则傍穿暗道,层级渐高,直至敌人所凿地道上为冗,冗口施注盘,以透槽注药以灌之)。皮漫,凡我凿地道,敌人作翻身窟注药害我,我则张皮漫,系绳于排沙柱端以盛之,则无害。

(图A)(缺)尘车,约行烟置三二十具,如飞梯板屋之类(或即以飞梯板屋移用之,亦通)。其车与烟同纵,待烟气盛,即推车逼城,其尘灰,守城人不能存立,必回避,聚向一边,则攻城人可缘上(用石灰最佳)。

(图A)(缺)右巢车,其制以八轮车当中建高竿,竿首施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其屋方四尺,高五尺,以生牛皮裹之,以御矢石。竿之高下,以城为准。使人藏屋中,下窥城中事。远望如鸟巢,故谓之巢车也。

右其说不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译文

攻城法(当敌人躲避在城内时使用此方法进行攻击,并附有相关器具图)

用兵的原则是,保全国家为上策,摧毁国家次之;保全军队为上策,摧毁军队次之。

这意味着使用谋略来降服敌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始制造战车和盾牌,准备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挖掘地道和土山,又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

因为担心会伤害太多人,所以说攻城是下策。

然而,攻城也有其方法,关键在于审察敌人的强弱,衡量我方的兵力,有时进攻但不包围,有时包围但不进攻。

了解这些方法,就能取得胜利。

攻城的关键在于攻击敌人必须防守的地方和必须救援的地方,因此有些城池适合迅速攻取,有些则适合缓慢攻克。

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且敌人有强大的外援,担心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必须迅速进攻,以尽快取得利益。

如果我方强大而敌人弱小,且敌人没有外援,我方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局势,则应采取牵制防守的策略,等待敌人自行崩溃。

这就是所谓的不用武力进攻,而是用计谋困住敌人,让他们自行瓦解,自行毁灭。

如果城池坚固,敌人兵力众多,想要拖住我军,且外援即将到来,那么我军将面临内外夹击,外援的到来并不能带来利益,不攻下城池则会挫伤我军的威势,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将领因愤怒而让士兵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导致士兵受伤,城池最终无法攻下,这就是攻城的灾难。

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审察敌人的强弱。

兵法上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则包围,五倍于敌人则进攻。

兵力不足时不能长时间包围,应环绕敌人进行战斗,分散后再集结,这就是所谓的衡量我方的兵力。

此外,有些城池必须进攻,有些则不必进攻,因此在向城池进军之前,必须先派间谍了解城中的粮食储备,计算每人所需的粮食,如果粮食多而人少,则进攻但不包围;如果粮食少而人多,则包围但不进攻。

这就是所谓的有时进攻有时包围。

凡是想要攻城,必须先准备好攻城器具,然后才能行动;占领有利地形,然后才能接近城池。

攻击敌人的主要据点,意味着攻击敌军主力的所在地;切断敌人的依赖,意味着切断敌人的粮道并守住他们的退路,使敌人无法得到外援。

包围的军队必须距离城池三百步以外,这样弓箭无法射到,奸细无法通行,敌人突围时力量已经耗尽;如果想攻击城池的一面,则从四面进行骚扰,使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备。

这就是兵法的谋略。

不挖掘坟墓,不杀害老人、儿童和妇女,不焚烧房屋,不污染水井和灶台,不毁坏神祠和佛像,以免激怒敌人。

攻破城池的鼓声未停,不允许释放俘虏,俘虏必须限制在一定时间内。

到了规定时间,击鼓三通,士兵必须返回军营。

如果抓获了妇女,三天后不允许留在军营中,这是军中的礼仪。

占领敌人的城堡,如果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派兵驻守。

占领敌人靠近边境的城池,则要固守以积累粮食、储备柴草等物资,这样可以避免运输的劳苦。

现在收集了历代攻城器具,可以使用的,绘制在左边,以备使用。

(图A)(缺)右边是地道,大约高七尺五寸,宽八尺。

凡是攻城的人,使用头车靠近城墙,挖掘地道。

每挖到一尺多深,就设置横木支撑,立起排沙柱,架设罨梁,防止城墙土方坍塌。

挖掘得越深,就不断增加支撑。

工人们运送木材,都是从头车的绪棚内外来往于城墙。

想要穿透城墙,估计留下三五尺的距离,然后在内部堆积柴草,点火焚烧,柱子折断后城墙就会坍塌。

(图A)(缺)右边是距堙,也就是土山。

凡是头车靠近城墙,就取土堆成土山;如果不靠近城墙,也可以挖土堆成土山。

让人从土山上登上城墙,这也被称为叠道。

仍然用生牛皮制作小屋,四面蒙上,屋内可以容纳运土的人以躲避箭矢。

(图A)(缺)右边是绪棚,连接头车,用木头搭建棚子,所以叫绪棚。

它的高度与头车相同,棚子上和两侧都设有皮笆,以防御箭矢和石块。

如果头车前进,就不断增加绪棚,随其远近。

如果敌人用火烧车和棚子,就使用泥浆、麻搭、浑脱水袋来灭火。

锋刃、鸦嘴、铧锹、方锹、铁、铲子。

这些工具用于地道内挖土,并且是常用的工具,不再绘制图形。

(图A)(缺)右边是头车,是攻城器具。

车身长九尺,宽七尺,前高七尺,后高八尺。

用两根大木头作为地伏,前后各有一根梯桄,前面的梯桄尤其要粗大。

上面立有四根柱子,柱头设有涎衣梁,上面铺有散子木作为盖子,中间留有方孔,宽二尺,可以让人上下。

盖子上铺有一层皮笆(皮笆用竹片编织,用生牛皮覆盖),皮笆上铺有穰藁,厚一尺多,穰藁上又铺有皮笆,用来防御炮石。

车的三面都设有约竿(像现在的坐槛上的栏杆)。

头牌木每块长九尺,宽五寸,厚六寸,头部有小孔,用皮绳系在车盖上,垂在约竿外,木牌数量不定,只要能遮住三面即可。

木牌外又垂有皮笆,也是用来防御炮石的。

方孔下设有梯子,可以上下。

盖子上前部设有屏风笆,笆中开有箭窗,倚靠木马,让人在笆内向外射箭。

凡是攻城时挖掘地道,用车掩护人。

先在百步内用箭石攻击守城的人,使他们无法站立,然后从壕沟外推进头车。

用两根大木头,各长一丈八尺,称为揭竿,头部插入前梯桄下,稍微压住后梯桄,用土袋压住揭竿,使车头稍微抬起。

车每前进一次,就设置绪棚连接车后。

遇到壕沟,就用土和草填平,运送的人都在车中和绪棚下往来,箭石无法射到。

又用千斤大麻绳系在车前梯桄上,向后拉出,用绞车从后面快速绞动,以增加揭竿的力量,使车头始终离地一尺多。

两面约竿的木牌下分别用三十人推动梯子,梯桄下又用木橛和铁挺支撑,使车前进到城下。

头车原本没有轮子,也没有头牌。

现在在两侧增加了十个轮子,前面增加了屏风牌,并加了两侧掩手,以便更好地使用。

(图A)(缺)右边是壕桥,长度根据壕沟的宽度而定。

下面安装两个大轮子,前面安装两个小轮子。

推进到壕沟中,轮子陷入后桥面平铺,可以渡过去。

如果壕沟很宽,则使用折叠桥,其结构是用两座壕桥连接,中间设有转轴,使用方法相同。

右边是云梯,用大木头作为底座,下面安装大轮子,上面立有两根梯子,各长两丈多,中间设有转轴。

车四面用生牛皮作为屏蔽,内部由人推进到城墙下,然后在云梯上起飞梯,以窥探城中,所以叫云梯。

飞梯长二三丈,头部装有双轮。

想要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就用轮子贴在城墙上推进。

竹飞梯,用一根大竹竿,两侧设有脚涩以便攀登。

蹑头飞梯,像飞梯的结构,分为两层,上层用一根竹竿,中间设有转轴,以升起梯子。

竹竿头部装有双轮,以便更容易贴在城墙上。

(图A)(缺)右边是火车,车轮中间设有炉子,上面放有锅,装满油,用炽热的炭火烧沸,四周堆满柴草,推到城门楼下,点火后离开。

敌人必定会用水浇灭,油遇到水后火焰会更高,城门楼就会被烧毁。

(图A)(缺)右边是贲せ车,下面空虚,上面有盖子,像斧刃(车梯盘不设梯板,中间可以容纳人推车),装有四个轮子,盖子用一根绳子作为脊梁,用生牛皮蒙上。

中间可以遮蔽十个人,推着它直抵城下攻击。

尖头木驴,形状像贲せ车,只是增加了两个轮子,上面横着一根大木头作为脊梁,长一丈五尺,上部尖锐,下部方形,高八尺,用生牛皮包裹。

内部遮蔽十人,推至城下,用来攻城并挖掘地道。

木牛,用坚硬的厚木板做成平顶屋,外面包裹生牛皮,下面安装四个车轮,从内部推进,用来保护攻城的人,类似于木驴。

木幔,用木板制成,形状像屏风,外面包裹生牛皮,上面安装桔槔,下面安装四个车轮,可以上下移动,用绳子拉动。攻城时,如果想要像蚂蚁一样攀附城墙,就用木幔来抵挡箭矢和石块。

(图A)(缺)右边的望楼,与城中的望楼是一样的(用于守城门),用来从高处观察城中的情况。攻城时,为了方便推动,所以用车载。其结构是用坚硬的木头做车座,车辕长一丈五尺。下面安装四个车轮,轮子高三尺五寸。上面建有望竿(建竿时都用鹿颊木),长四十五尺,上端直径八寸,下端直径一尺二寸(如果缺少长木,也可以接用),上面安装望楼,竿子下面安装转轴,两旁安装叉手木。系上三根麻绳,上棚两条,各长七十尺;中棚两条,各长五十尺;下棚两条,各长四十尺。

带环、铁撅十条,都是下端尖锐。立竿时,像船上立桅杆一样,钉上铁撅,系上绳子,六面固定,使其稳固。

其余的结构和观察方法,都与城中的望楼相似。

右边的铁猫,用铁索系着三个须。

火钩,用双钩刀做刃。

火镰,用钩刀做刃。

火叉,用铁做成两叉。攻城即将突破时,在地道中堆积柴草、松明、麻迅(音诜),加上油脂,点火焚烧城墙,持续燃烧不让火熄灭,然后使用这四种工具备用。烧三天后,城墙自然崩塌。

(图A)(缺)右边的短刃枪并,长二尺,杆长六尺。

短锥枪并,长一尺二寸,杆长六尺。

抓枪,刃长一尺五寸,刃后有四根逆须。杆长六尺,前二尺用铁包裹,刺像鸡距。

蒺梨枪,刃并长一尺三寸,杆长六尺,前二尺用铁蒺梨包裹。这些都是头车、绪棚中使用的武器。

拐枪刃连裤,长二尺五寸,杆长四尺,有拐。攻城即将突破时,敌人来迎击,就与前四种枪一起使用来抵御敌人。

(图A)(缺)右边的烈钻,刃连长一尺五寸,上端尖锐,下端方形,宽八寸,柄长三尺,有拐。

耳刀,刃连长一尺,上端尖锐,下端狭窄,柄长三尺。挖城墙时,先用刀钻土,然后用锹锸。

钅霍锥,刃连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挖城墙深时,用锥子探测是否穿透。

蛾眉鑺,长九寸,刃宽五寸,柄长三尺。

凰头斧,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都是在地道内挖土时使用的。

(图A)(缺)古注盘,方形四尺,深七寸,中间开一个孔。

木槛,方形四尺,深二尺,用来储存人清臭药。

皮透槽,长四尺,宽三尺,用生牛皮制成。

皮漫,方形六尺五寸,也是用生牛皮制成。四角各安装铁连环,环上穿火绳。攻城时,挖地道,敌人反挖地道来迎击,我们就煮人清臭药,从翻身窟中,用注盘和透槽灌入敌人地道(翻身,指城中挖地道迎击我们,用瓮听声确定位置,我们则从旁边挖暗道,逐渐升高,直到敌人挖的地道上方,用注盘和透槽灌药)。皮漫,当我们挖地道时,敌人挖翻身窟灌药害我们,我们就张开皮漫,系在排沙柱端来承接,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

(图A)(缺)尘车,大约准备三二十具,像飞梯板屋之类(或者直接用飞梯板屋代替也行)。车子与烟一起放出,等烟浓时,就推车逼近城墙,扬起尘土,守城的人无法站立,必须躲避,聚集到一边,攻城的人就可以趁机攀上城墙(用石灰效果最好)。

(图A)(缺)右边的巢车,其结构是用八轮车中间建高竿,竿顶安装辘轳,用绳子拉动板屋到竿顶。板屋方形四尺,高五尺,外面包裹生牛皮,用来抵挡箭矢和石块。竿的高低根据城墙来调整。人藏在屋中,向下观察城中的情况。远远望去像鸟巢,所以叫巢车。

右边的说法没有记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注解

车橹:古代攻城战车,用于保护士兵免受敌方箭矢和石块的攻击。

踊土距:古代攻城战术,指在城墙下挖掘地道,以土堆高接近城墙。

羁縻:古代军事策略,指通过控制或牵制敌方,使其无法自由行动。

蚁附:古代攻城战术,指士兵像蚂蚁一样密集地攀爬城墙。

头车:古代攻城器械,用于掩护士兵挖掘地道或接近城墙。

绪棚:古代攻城器械,用于连接和扩展头车的防护范围。

壕桥:古代攻城器械,用于跨越护城河,使士兵能够接近城墙。

云梯:古代攻城器械,用于攀爬城墙,通常由大木制成,带有轮子以便移动。

火车:古代攻城器械,用于焚烧城门或城墙,通常装有易燃物质如油和炭。

贲せ车:古代攻城器械,形似斧刃,用于直接攻击城墙。

尖头木驴:古代攻城器械,形似木驴,用于撞击城墙或城门。

木牛:一种古代攻城器械,用坚硬的木材和厚板制成,外形类似平顶屋,外面包裹生牛皮,下面装有四轮,可以从内部推进,用于保护攻城士兵。

木幔:一种攻城防御工具,用木板制成,形状像屏风,外面包裹生牛皮,上面装有桔槔(一种杠杆装置),下面有四轮,可以通过绳索调节高低,用于抵御敌方的箭矢和石块。

望楼:一种用于观察敌情的建筑,通常建在城墙上或攻城车上,用于俯瞰城内的动态。攻城时,为了方便移动,望楼会安装在车上。

铁猫:一种攻城工具,用铁索连接三个钩子,用于破坏城墙或城门。

火钩:一种攻城工具,带有双钩的刀刃,用于破坏城墙或城门。

火镰:一种攻城工具,带有钩刀的刀刃,用于破坏城墙或城门。

火叉:一种攻城工具,铁制的双叉,用于破坏城墙或城门。

蒺梨枪:一种攻城武器,枪头带有铁蒺梨,用于刺击敌人。

巢车:一种攻城器械,装有八轮,中间建有一根高竿,竿顶装有辘轳,可以通过绳索将板屋升到竿顶,用于观察敌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评注

《攻城法》一文详细描述了古代攻城战术和器械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军事策略的高度发展和复杂性。文章首先强调了用兵的最高境界是‘全国为上’,即通过智谋和策略使敌国屈服,而非通过武力破坏。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

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攻城器械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头车、绪棚、壕桥、云梯、火车等,这些器械的设计和使用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例如,头车用于掩护士兵挖掘地道,绪棚则用于扩展防护范围,壕桥用于跨越护城河,云梯用于攀爬城墙,火车用于焚烧城门。这些器械的使用不仅需要精确的战术安排,还需要士兵的高度协作和勇气。

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攻城战术中的道德规范,如不挖掘坟墓、不杀害老幼妇女、不焚烧房屋等,这些规定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中对人道的尊重和对战争的节制。这种道德规范不仅有助于维护军队的纪律和士气,也有助于减少战争对平民的伤害。

总的来说,《攻城法》不仅是一部军事战术手册,更是一部反映古代军事文化和智慧的文献。通过对攻城战术和器械的详细描述,文章展示了古代军事策略的高度发展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中对人道的尊重和对战争的节制。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军事文化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攻城战中的各种器械和工具,展现了古代军事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

首先,文中提到的木牛和木幔是典型的攻城防御工具。木牛的设计类似于现代的装甲车,能够保护士兵在攻城时免受敌方攻击。木幔则通过其可调节的高低和坚固的结构,有效地抵御了敌方的箭矢和石块。这些工具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望楼和巢车是用于观察敌情的重要工具。望楼建在攻城车上,方便移动和观察,而巢车则通过高竿和辘轳系统,将观察者提升到高处,以便更好地俯瞰敌情。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得攻城方能够更好地掌握战场动态,制定更有效的战术。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多种攻城武器,如铁猫、火钩、火镰、火叉和蒺梨枪等。这些武器各具特色,有的用于破坏城墙,有的用于刺击敌人,展示了古代战争中武器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最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攻城战术,如使用烟雾和石灰来迷惑守城士兵,或通过地道和翻身窟来实施突袭。这些战术的运用,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详细记录了古代攻城战中的各种器械和工具,还展示了古代军事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智慧,以及古代工匠和军事家的创造力和策略思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