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

作者: 曾公亮(999年—1078年),北宋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持编撰了《武经总要》。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40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军事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兵器、阵法、战术等内容,是研究宋代军事技术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原文

内蔽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木牛,以坚木厚板为平屋,裹以生牛革,下施四车轮,自内推进,以蔽攻城人,亦木驴之类也。

木幔,以版为之,制如屏,裹以生牛革,上施桔槔,载以四车轮,低昂,以绳挽之。凡攻城,欲蚁附者,则以幔御当面矢石也。

(图A)(缺)右凡望楼,与城中望楼为一(制具守城门),所以下望城中事。攻城,欲利推徒,故以车载。其制,以坚木为车坐,并辕长一丈五尺。下施四轮,轮高三尺五寸。上建望竿(凡建竿,皆用鹿颊木),长四十五尺,上径八寸,下径一尺二寸(如乏长木,亦可接用),上安望楼,竿下施转轴,两傍施叉手木。系麻绳三棚,上棚二条,各长七十尺;中棚二条,各长五十尺;下棚二条,各长四十尺。

带环、铁撅十条,皆下锐。凡立竿,如舟上建樯法,钉撅系绳,六面维之,令固。

馀制及候望法,皆约城中望楼也。

右铁猫,以铁索系三须。

火钩,以双钩刀为刃。

火镰,以钩刀为刃。

火叉,以铁为两歧。凡攻城将透,积薪草、松明、麻迅(音诜)于地道中,加以膏油,纵火焚城,续之令不灭,则施四物以备用。烧之三日,其城自摧。

(图A)(缺)右短刃枪并,长二尺,杆长六尺。

短锥枪并,长一尺二寸,杆长六尺。

抓枪,刃长一尺五寸,刃后有四逆须。杆长六尺,前二尺施铁,刺如鸡距。

蒺梨枪,刃并长一尺三寸,杆长六尺,前二尺施铁蒺梨。皆头车、绪棚中所用战器。

拐枪刃连裤,长二尺五寸,杆长四尺,有拐。攻城将透,敌来迎我,则与前四枪通用捍敌也。

(图A)(缺)右烈钻,刃连长一尺五寸,上锐下方,阔八寸,柄长三尺,有拐。

耳刀,刃连长一尺,上锐下狭,柄长三尺。凡冗城,先用刀钻土,后施锹锸。

钅霍锥,刃连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冗城深者,以锥探透否。

蛾眉鑺,长九寸,刃阔五寸,柄长三尺。

凰头斧,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并地道内撅土用之。

(图A)(缺)古注盘,方四尺,深七寸,中开一窍。

木槛,方四尺,深二尺,以储人清臭药。

皮透槽,长四尺,阔三尺,以生牛皮为之。

皮漫,方六尺五寸,亦生牛皮为之。四角各施铁连环,环贯火绳。凡攻城,为地道,敌人返冗地以迎我,我则煮人清臭药,自翻身窟中,以注盘透槽下灌敌人(翻身,谓城中凿地道迎我,以瓮听审知所自,我则傍穿暗道,层级渐高,直至敌人所凿地道上为冗,冗口施注盘,以透槽注药以灌之)。皮漫,凡我凿地道,敌人作翻身窟注药害我,我则张皮漫,系绳于排沙柱端以盛之,则无害。

(图A)(缺)尘车,约行烟置三二十具,如飞梯板屋之类(或即以飞梯板屋移用之,亦通)。其车与烟同纵,待烟气盛,即推车逼城,其尘灰,守城人不能存立,必回避,聚向一边,则攻城人可缘上(用石灰最佳)。

(图A)(缺)右巢车,其制以八轮车当中建高竿,竿首施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其屋方四尺,高五尺,以生牛皮裹之,以御矢石。竿之高下,以城为准。使人藏屋中,下窥城中事。远望如鸟巢,故谓之巢车也。

右其说不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译文

内部遮蔽十人,推至城下,用以攻城时挖掘地道。

木牛,用坚硬的厚木板做成平顶屋,外面包裹生牛皮,下面安装四个车轮,从内部推进,用以保护攻城的人,类似于木驴。

木幔,用木板制成,形状像屏风,外面包裹生牛皮,上面安装桔槔,下面安装四个车轮,可以上下移动,用绳子拉动。攻城时,如果想要像蚂蚁一样密集进攻,就用木幔来抵挡正面的箭矢和石块。

(图A)(缺)右边的望楼,与城中的望楼是一体的(设计用于守城门),用来从高处观察城中的情况。攻城时,为了方便推动,所以用车载。其结构是用坚硬的木头做车座,车辕长一丈五尺。下面安装四个车轮,轮子高三尺五寸。上面竖立望竿(竖立竿子时,都用鹿颊木),长四十五尺,上端直径八寸,下端直径一尺二寸(如果缺少长木,也可以接用),上面安装望楼,竿子下面安装转轴,两边安装叉手木。系上三棚麻绳,上棚两条,每条长七十尺;中棚两条,每条长五十尺;下棚两条,每条长四十尺。

带环、铁撅十条,都是下端尖锐。竖立竿子时,像船上竖立桅杆的方法一样,钉上铁撅,系上绳子,六面固定,使其稳固。

其余的设计和观察方法,都与城中的望楼相同。

右边的铁猫,用铁索系着三个须。

火钩,用双钩刀作为刃。

火镰,用钩刀作为刃。

火叉,用铁做成两叉。攻城时,如果即将突破,就在地道中堆积柴草、松明、麻迅(音诜),加上油脂,放火烧城,持续燃烧不让其熄灭,然后使用这四种工具备用。烧三天后,城墙自然崩塌。

(图A)(缺)右边的短刃枪和,长二尺,杆长六尺。

短锥枪和,长一尺二寸,杆长六尺。

抓枪,刃长一尺五寸,刃后有四个倒钩。杆长六尺,前二尺用铁包裹,刺像鸡距。

蒺梨枪,刃和长一尺三寸,杆长六尺,前二尺安装铁蒺梨。这些都是头车、绪棚中使用的武器。

拐枪刃连着裤,长二尺五寸,杆长四尺,有拐。攻城时,如果即将突破,敌人来迎战,就与前四种枪一起使用来抵御敌人。

(图A)(缺)右边的烈钻,刃连着长一尺五寸,上端尖锐下端方形,宽八寸,柄长三尺,有拐。

耳刀,刃连着长一尺,上端尖锐下端狭窄,柄长三尺。挖掘城墙时,先用刀钻土,然后用锹锸。

钅霍锥,刃连着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挖掘城墙深处时,用锥子探测是否穿透。

蛾眉鑺,长九寸,刃宽五寸,柄长三尺。

凰头斧,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都是在地道内挖掘泥土时使用的。

(图A)(缺)古注盘,方形四尺,深七寸,中间开一个孔。

木槛,方形四尺,深二尺,用来储存人清臭药。

皮透槽,长四尺,宽三尺,用生牛皮制成。

皮漫,方形六尺五寸,也是用生牛皮制成。四个角各安装一个铁连环,环上贯穿火绳。攻城时,如果挖掘地道,敌人反过来挖掘地道迎战,我们就煮人清臭药,从翻身窟中,用注盘和透槽向下灌敌人(翻身,指城中挖掘地道迎战,用瓮听审知所自,我们则旁边挖掘暗道,逐渐升高,直到敌人挖掘的地道上方为冗,冗口安装注盘,用透槽灌药)。皮漫,如果我们挖掘地道,敌人制作翻身窟灌药害我们,我们就张开皮漫,系上绳子在排沙柱端以盛接,就不会受到伤害。

(图A)(缺)尘车,大约放置三二十具,像飞梯板屋之类(或者直接用飞梯板屋代替,也可以)。车与烟同时放出,等到烟气浓烈时,就推车逼近城墙,扬起尘灰,守城的人无法站立,必然回避,聚集到一边,攻城的人就可以趁机攀爬上去(用石灰效果最好)。

(图A)(缺)右边的巢车,其结构是用八轮车中间竖立高竿,竿顶安装辘轳,用绳子拉动板屋到竿顶。板屋方形四尺,高五尺,外面包裹生牛皮,用来抵挡箭矢和石块。竿的高度,根据城墙的高度来调整。让人藏在屋中,从下面窥视城中的情况。远远望去像鸟巢,所以称为巢车。

右边的说法没有记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注解

车橹:古代攻城时使用的木制防护车,用于保护士兵免受敌方箭矢和石块的攻击。

踊土距堙:古代攻城时堆土成山,以便士兵攀登城墙。

头车:古代攻城时使用的一种大型木制车辆,用于掩护士兵接近城墙。

绪棚:连接头车的木制棚架,用于进一步保护士兵。

壕桥:用于跨越护城河的桥梁,通常带有轮子以便移动。

云梯:古代攻城时使用的高梯,用于攀登城墙。

火车:古代攻城时使用的火攻车辆,用于焚烧城门或城墙。

贲せ车:古代攻城时使用的一种特殊车辆,用于直接攻击城墙。

尖头木驴:古代攻城时使用的一种特殊车辆,形状如驴,用于撞击城墙。

木牛:一种古代攻城器械,用坚硬的木材和厚板制成,外形像牛,覆盖生牛皮,下面装有四轮,用于保护攻城士兵。

木幔:一种古代攻城器械,用木板制成,形状像屏风,覆盖生牛皮,上面装有桔槔,下面有四轮,用于防御敌方的箭矢和石块。

望楼:古代城防设施,用于观察敌情,通常建在城墙上,攻城时也可用车载望楼进行移动观察。

铁猫:一种攻城工具,用铁索连接三个钩子,用于破坏城墙或城门。

火钩:一种攻城工具,带有双钩刀,用于纵火焚烧敌方设施。

火镰:一种攻城工具,带有钩刀,用于纵火焚烧敌方设施。

火叉:一种攻城工具,铁制,两叉,用于纵火焚烧敌方设施。

短刃枪:一种短兵器,刃长二尺,杆长六尺,用于近战。

短锥枪:一种短兵器,刃长一尺二寸,杆长六尺,用于近战。

抓枪:一种短兵器,刃长一尺五寸,刃后有四个逆须,杆长六尺,前二尺施铁,用于近战。

蒺梨枪:一种短兵器,刃长一尺三寸,杆长六尺,前二尺施铁蒺梨,用于近战。

拐枪:一种短兵器,刃长二尺五寸,杆长四尺,有拐,用于近战。

烈钻:一种攻城工具,刃长一尺五寸,上锐下方,阔八寸,柄长三尺,有拐,用于钻土。

耳刀:一种攻城工具,刃长一尺,上锐下狭,柄长三尺,用于挖土。

钅霍锥:一种攻城工具,刃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用于探测城墙深度。

蛾眉鑺:一种攻城工具,长九寸,刃阔五寸,柄长三尺,用于挖土。

凰头斧:一种攻城工具,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用于挖土。

古注盘:一种攻城工具,方四尺,深七寸,中开一窍,用于注药。

木槛:一种攻城工具,方四尺,深二尺,用于储存人清臭药。

皮透槽:一种攻城工具,长四尺,阔三尺,用生牛皮制成,用于注药。

皮漫:一种攻城工具,方六尺五寸,用生牛皮制成,四角各施铁连环,用于防御敌方注药。

尘车:一种攻城工具,用于制造烟尘,使守城人无法站立,攻城人可趁机攀爬城墙。

巢车:一种攻城工具,用八轮车建高竿,竿首施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用于观察敌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评注

《攻城法》一文详细描述了古代攻城战的策略和器具,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的高度发展。文章首先强调了‘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战略思想,表明古代军事家重视以智取胜,尽量减少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亡。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仁者无敌’的军事伦理观念。

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攻城器具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如头车、绪棚、壕桥、云梯、火车等,这些器具的设计和使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军事家的智慧。例如,头车的设计不仅考虑了防护功能,还考虑了移动和操作的便利性,显示了古代军事工程的高度发展。

文章还强调了攻城时的策略和战术,如‘攻其所必守与其所必救’,‘或攻而不围,或围而不攻’,这些策略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敌我双方力量的精确评估和对战场形势的敏锐判断。这种策略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战争,也对现代军事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攻城时的军纪和礼仪,如‘不发撅坟墓,不杀老幼妇女,不焚庐舍,不污井灶,不毁神祠佛像’,这些规定体现了古代军事家对战争伦理的重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仁’和‘礼’的核心价值观。

总的来说,《攻城法》不仅是一篇军事技术文献,更是一篇反映古代军事思想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文献。通过对攻城器具和策略的详细描述,文章展示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技艺,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仁’和‘礼’的重视。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古代攻城战中使用的各种器械和工具,反映了古代军事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器械和工具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

首先,木牛和木幔是两种重要的攻城器械,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攻城士兵免受敌方箭矢和石块的攻击。木牛的外形像牛,覆盖生牛皮,下面装有四轮,可以自内推进,为攻城士兵提供移动的防护。木幔则用木板制成,形状像屏风,覆盖生牛皮,上面装有桔槔,下面有四轮,可以通过绳子的拉动来调整高度,以防御敌方的攻击。

其次,望楼是古代城防的重要设施,用于观察敌情。攻城时,望楼也可以用车载进行移动观察,以便更好地掌握敌方的动向。望楼的结构复杂,包括坚木制成的车座、四轮、望竿、转轴、叉手木等部件,显示了古代工匠在建筑和机械设计方面的高超技艺。

此外,铁猫、火钩、火镰、火叉等工具是攻城战中用于破坏城墙或纵火焚烧敌方设施的重要工具。这些工具的设计精巧,功能多样,能够在不同的战斗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铁猫用铁索连接三个钩子,可以用于破坏城墙或城门;火钩、火镰、火叉则用于纵火焚烧敌方设施,以削弱敌方的防御能力。

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梨枪、拐枪等短兵器是攻城战中用于近战的重要武器。这些兵器的设计各有特点,如抓枪的刃后有四个逆须,可以增加杀伤力;蒺梨枪的前二尺施铁蒺梨,可以增加攻击范围。这些兵器的使用,使得攻城士兵在近战中能够更加灵活和有效地攻击敌方。

烈钻、耳刀、钅霍锥、蛾眉鑺、凰头斧等工具是攻城战中用于挖土和探测城墙深度的重要工具。这些工具的设计精巧,功能多样,能够在不同的战斗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烈钻的上锐下方,阔八寸,柄长三尺,有拐,可以用于钻土;耳刀的上锐下狭,柄长三尺,可以用于挖土;钅霍锥的刃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可以用于探测城墙深度。

古注盘、木槛、皮透槽、皮漫等工具是攻城战中用于注药和防御敌方注药的重要工具。这些工具的设计精巧,功能多样,能够在不同的战斗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古注盘的方四尺,深七寸,中开一窍,可以用于注药;木槛的方四尺,深二尺,可以用于储存人清臭药;皮透槽的长四尺,阔三尺,用生牛皮制成,可以用于注药;皮漫的方六尺五寸,用生牛皮制成,四角各施铁连环,可以用于防御敌方注药。

尘车和巢车是攻城战中用于制造烟尘和观察敌情的重要工具。尘车的设计类似于飞梯板屋,可以制造烟尘,使守城人无法站立,攻城人可趁机攀爬城墙;巢车的设计则用八轮车建高竿,竿首施辘轳,以绳挽板屋上竿首,可以用于观察敌情。这些工具的使用,使得攻城士兵能够更好地掌握敌方的动向,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战术。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详细描述了古代攻城战中使用的各种器械和工具,还展示了古代军事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器械和工具的设计精巧,功能多样,能够在不同的战斗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策略和战术。通过对这些器械和工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古代工匠在军事技术方面的高超技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22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