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悟真篇-续添西江月一首

作者: 张伯端(984年—1082年),字平叔,北宋道教内丹派代表人物。他以内丹修炼理论闻名,被尊为“紫阳真人”。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1卷,是道教内丹修炼的经典著作。书中通过诗词的形式,阐述了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性命双修”,对后世道教修炼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悟真篇-续添西江月一首-原文

续添西江月一首(以象润月)

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

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

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

自从龙女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悟真篇-续添西江月一首-译文

继续添加一首《西江月》(以象征润月)

丹药是身体中的至宝,炼成后能变化无穷。

更进一步在性灵上探究真正的宗旨,领悟了无生的妙用。

不需要等到来世,眼前就能获得佛的神通。

自从龙女成就了这样的功德,之后谁能继承她的脚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悟真篇-续添西江月一首-注解

丹:在道教文化中,丹通常指炼丹术中的丹药,象征着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追求。

色身:佛教术语,指由四大(地、水、火、风)构成的物质身体,与法身相对。

真宗:指佛教中的真如、实相,即事物的真实本质。

无生:佛教术语,指涅槃,即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龙女:佛教故事中的角色,常用来象征智慧和悟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悟真篇-续添西江月一首-评注

这首《西江月》以道教炼丹术和佛教哲理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探索。首句“丹是色身至宝,炼成变化无穷”直接引用了道教的炼丹理念,将丹视为超越物质色身的至宝,通过修炼可以达到无穷的变化,这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物质束缚的理想。

接下来的“更于性上究真宗,决了无生妙用”则转向佛教的哲学思考,探讨性(即心性、佛性)与真宗(即真如、实相)的关系,强调通过觉悟达到无生(涅槃)的境界,这是佛教修行的终极目标。

“不待他身后世,眼前获佛神通”进一步强调即身成佛的理念,认为不必等待来世,今生即可通过修行获得佛的神通,这体现了佛教中“即身成佛”的修行观念。

最后两句“自从龙女著斯功,尔后谁能继踵?”通过引用龙女的故事,象征智慧和悟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挑战:在龙女之后,谁能继续这样的修行和成就?这不仅是对读者的激励,也是对修行道路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词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元素,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宇宙和修行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悟真篇-续添西江月一首》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19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