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序-总记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序-总记-原文

自马臻开鉴湖,而由汉及唐,得名最早。

后至北宋,西湖起而夺之,人皆奔走西湖,而鉴湖之淡远,自不及西湖之冶艳矣。

至于湘湖则僻处萧然,舟车罕至,故韵士高人无有齿及之者。

余弟毅孺常比西湖为美人,湘湖为隐士,鉴湖为神仙。

余不谓然。

余以湘湖为处子,眠娫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

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

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故余尝谓:

“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濛,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

即湖上四贤,余亦谓:“乐天之旷达,固不若和靖之静深;邺侯之荒诞,自不若东坡之灵敏也。”

其余如贾似道之豪奢,孙东瀛之华赡,虽在西湖数十年,用钱数十万,其于西湖之性情、西湖之风味,实有未曾梦见者在也。

世间措大,何得易言游湖。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

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

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李奎《西湖》诗:

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

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周立勋《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夏炜《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竟日只溟濛,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杨花装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赵子昂《西湖》诗:

春阴柳絮不能飞,两足蒲芽绿更肥。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袁宏道《西湖总评》诗: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码。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北高见月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诗:

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凡人着眼看青山。

张岱《西湖》诗: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又《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柳耆卿《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金主阅此词,慕西湖胜景,遂起投鞭渡江之思。)

于国宝《风入松》

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序-总记-译文

自从马臻开凿鉴湖以来,从汉朝到唐朝,鉴湖的名声最早。

到了北宋,西湖兴起并取代了鉴湖的地位,人们都涌向西湖,而鉴湖的淡雅深远自然比不上西湖的艳丽。

至于湘湖,则地处偏僻,人迹罕至,所以文人雅士很少提及。

我的弟弟毅孺常把西湖比作美人,湘湖比作隐士,鉴湖比作神仙。

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湘湖像未出嫁的少女,羞涩腼腆,还能看到她未嫁时的样子;而鉴湖像名门闺秀,值得尊敬但不可亲近;至于西湖,则像曲中的名妓,声色俱佳,但倚门卖笑,人人都可以轻慢她。

人人都可以轻慢她,所以人人都羡慕她;人人都羡慕她,所以人人都轻视她。

在春夏时节,西湖热闹非凡,到了秋冬则冷清;在花朝节时,西湖喧闹,到了月夕则人烟稀少;在晴天时,西湖游人如织,到了雨雪天则寂寥无人。

所以我常说:

“善于读书的人,莫过于董遇的三余时间,而善于游湖的人,也莫过于董遇的三余时间。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余暇,夜晚是一天的余暇,雨天是一月的余暇。’雪中的古梅,何逊于烟堤上的高柳;夜月的空明,何逊于朝花的绰约;雨色的朦胧,何逊于晴光的灿烂。深刻体会这些,在于理解的人。”

即使是湖上的四位贤人,我也认为:“乐天的豁达,固然比不上和靖的深沉;邺侯的荒诞,自然比不上东坡的灵敏。”

其他如贾似道的奢侈,孙东瀛的华丽,虽然在西湖住了几十年,花费了数十万,但他们对于西湖的性情、西湖的风味,其实从未真正理解。

世间的普通人,怎能轻易谈论游湖呢。

苏轼的《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面茫茫,荷花在夜晚开放,风露中散发着香气。

渐渐看到远处的寺庙亮起灯光,等到月亮落下时再看湖光。

苏轼的《湖上夜归》诗:

我喝酒喝不尽,半醉时味道更长。

坐着轿子从湖上归来,春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走到孤山西边,夜色已经苍茫。

清吟夹杂着梦寐,刚想到的诗句转眼就忘了。

还记得梨花村,依依不舍地闻到暗香。

苏轼的《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是天下美景,游者不分愚贤。深浅随各人所得,谁能完全理解它的全貌。

唉,我本是个狂直之人,早已被世人抛弃。独自享受山水之乐,难道不是天意吗?

三百六十座寺庙,我一年到头都在幽寻。每到一处都能得其妙处,心里明白却难以言传。

至今在清夜梦中,耳目间还留有芳鲜。你持着使者的节杖,风采如云烟般闪耀。

清流与碧巘,怎肯为你而美丽。何不屏退随从,暂借僧榻安眠。

读我壁间的诗,清凉洗去烦忧。拄着杖无路可走,直走到心意所向之处。

应该会遇到古时的渔父,在芦苇间自得其乐。问道若有收获,买鱼不必计较价钱。

李奎的《西湖》诗:

锦帐开在桃岸,兰舟系在柳津。鸟儿的歌声像劝酒,花的笑容想留住人。

钟磬声在千山中回荡,楼台在十里春光中矗立。回头看香雾中,罗绮装饰的六桥焕然一新。

苏轼的《开西湖》诗:

伟人的谋议不求多,事情定了纷争自然平息。

尽放龟鱼回到绿净的水中,肯让萧苇挡住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承,百尺苍崖尚可磨砺。

天上的列星也会欢喜,月明时沐浴在金波中。

周立勋的《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得像天,荒草无情,不记年月。

还有当时的歌舞之地,西泠烟雨中丽人的船。

夏炜的《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船夫不知该往何处游,只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整日只有溟濛,不信韶光只在此中。

笑着拾起杨花装半臂,怕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欧阳修的《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在水面,使君还会记得扬州吗?

都将二十四桥的月光,换得西湖十顷秋色。

赵子昂的《西湖》诗:

春阴柳絮不能飞,两足蒲芽绿更肥。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袁宏道的《西湖总评》诗:

龙井多甘泉,飞来峰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码。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北高见月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的《西湖》诗:

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凡人着眼看青山。

张岱的《西湖》诗:

追想西湖的起源,何缘得此名。恍然遇见西子的面容,深深佩服古人的评价。

冶艳的山川合为一体,风姿在烟雨中生长。奈何呼声不断,一往情深。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我的家乡争着说道,这里就是湖心。

泼墨如米颠的画,移情如伯牙的琴。南华秋水的意境,千古有人钦佩。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张岱的《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柳耆卿的《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金主阅此词,慕西湖胜景,遂起投鞭渡江之思。)

于国宝的《风入松》

整个春天常常花费在买花上,每天都醉倒在湖边。

我的骏马已经熟悉了西湖的路,骄傲地嘶鸣着经过卖酒的楼前。

在红杏的香气中传来箫鼓的声音,绿杨树的影子里有秋千在摇摆。

暖风拂过十里,是美丽女子的天地,花朵压低了她们的发髻。

画船载着春天离去,剩下的情感都寄托给了湖水和湖上的烟雾。

明天我将再次带着残留的醉意,去寻找那条小路上的花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序-总记-注解

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人工湖之一,由东汉时期的马臻主持开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湖光山色和古典园林著称。

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是一个较为幽静的湖泊,历史上较少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

董遇三余:董遇是东汉末年的学者,他提出了‘三余’理论,即‘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强调在闲暇时间中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湖上四贤:指历史上四位与西湖有深厚渊源的文人,包括白居易(乐天)、林和靖、邺侯和苏轼(东坡)。

贾似道:南宋时期的权臣,以奢侈生活闻名,曾在西湖畔建造豪华园林。

孙东瀛: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华丽的文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李奎: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描写西湖的诗作闻名。

周立勋: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描写西湖的诗作闻名。

夏炜: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描写西湖的诗作闻名。

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赵子昂:元代的书画家、文学家,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袁宏道:明代的文学家,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范景文:明代的文学家,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张岱: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感情,创作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词。

柳耆卿: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描写西湖的词作闻名。

于国宝: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描写西湖的词作闻名。

玉骢:指白色的骏马,常用来形容高贵的坐骑。

红杏:指春天开花的杏树,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杨:指柳树,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和生机。

秋千:一种传统的游乐设施,常用来象征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

丽人: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景和生机。

鬓云:指女子鬓发如云,形容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画船:指装饰华丽的船只,常用来形容西湖上的游船。

春归:指春天的结束,常用来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短暂。

湖水湖烟:指西湖的湖水和湖面上的雾气,常用来形容西湖的美丽和神秘。

花钿:指女子头上的花饰,常用来象征女子的美丽和优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序-总记-评注

这段文字通过对鉴湖、西湖和湘湖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湖泊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鉴湖作为古代著名的人工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象征着名门闺淑的高贵与庄重。西湖则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闻名于世,象征着曲中名妓的艳丽与风情。湘湖则较为幽静,象征着处子的羞涩与纯真。

作者通过对不同湖泊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认为,西湖虽然美丽,但过于艳丽,容易被人轻慢;而湘湖和鉴湖则因其淡远和庄重,更值得人们尊敬和欣赏。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外,作者还引用了董遇的‘三余’理论,强调了在闲暇时间中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他认为,善读书和善游湖都需要在闲暇时间中深入思考和体会,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妙。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学习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最后,作者通过对历史上与西湖有深厚渊源的文人的评价,进一步展现了他对西湖的深厚感情和独特见解。他认为,乐天的旷达、和靖的静深、邺侯的荒诞和东坡的灵敏,都是西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评价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西湖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不同湖泊的对比和对历史文化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西湖边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词中通过‘玉骢惯识西湖路’、‘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词中的‘玉骢’象征着高贵和优雅,‘红杏’和‘绿杨’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词中的‘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等句,描绘了春天西湖边的美丽女子和她们优雅的姿态。‘丽人’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鬓云’则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优雅。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春天西湖边的美丽画卷。

词中的‘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等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画船’象征着西湖上的游船,‘春归’则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这些意象共同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词中的‘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钿’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优雅,也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意象共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西湖边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序-总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18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