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原文

灵芝寺,钱武肃王之故苑也。地产灵芝,舍以为寺。

至宋而规制浸宏,高、孝两朝四临幸焉。

内有浮碧轩、依光堂,为新进士题名之所。

元末毁,明永乐初僧竺源再造,万历二十二年重修。

余幼时至其中看牡丹,干高丈余,而花蕊烂熳,开至数千余朵,湖中夸为盛事。

寺畔有显应观,高宗以祀崔府君也。

崔名子玉,唐贞观间为磁州鉴阳令,有异政,民生祠之,既卒,为神。

高宗为康王时,避金兵,走钜鹿,马毙,冒雨独行,路值三岐,莫知所往。

忽有白马在道,?驭乘之,驰至崔祠,马忽不见。

但见祠马赭汗如雨,遂避宿祠中。

梦神以杖击地,促其行。

趋出门,马复在户,乘至斜桥,会耿仲南来迎,策马过涧,见水即化。

视之,乃崔府君祠中泥马也。

及即位,立祠报德,累朝崇奉异常。

六月六日是其生辰,游人阗塞。

张岱《灵芝寺》诗:

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

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

一堆龙骨蜕?前,迢递芒砀迷云路。

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

建炎尚是小朝廷,百灵亦复加呵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译文

灵芝寺,是钱武肃王的旧苑。这里出产灵芝,于是将苑舍改为寺庙。

到了宋代,寺庙的规模逐渐宏大,高宗和孝宗两朝曾四次亲临此地。

寺内有浮碧轩和依光堂,是新科进士题名的地方。

元朝末年寺庙被毁,明朝永乐初年由僧人竺源重建,万历二十二年再次重修。

我小时候曾到这里看牡丹,牡丹的枝干高达一丈多,花蕊繁茂,开出了数千朵花,湖中的人们都夸赞这是一件盛事。

寺庙旁边有显应观,是高宗用来祭祀崔府君的地方。

崔府君名叫子玉,唐贞观年间担任磁州鉴阳县令,有卓越的政绩,百姓为他立祠,他去世后成为神灵。

高宗还是康王时,为躲避金兵,逃到钜鹿,马匹累死,他冒雨独自行走,路上遇到三条岔路,不知该往哪里去。

忽然有一匹白马出现在路上,他驾驭这匹马,疾驰到崔府君的祠堂,马突然不见了。

只见祠堂里的马浑身是汗,于是他就在祠堂中避宿。

梦中,神灵用杖击地,催促他赶快离开。

他急忙出门,马又出现在门口,他骑马到斜桥,遇到耿仲南来迎接,策马过涧时,马一碰到水就化掉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崔府君祠堂中的泥马。

等到高宗即位后,他立祠报答崔府君的恩德,历代朝廷都异常崇奉。

六月六日是崔府君的生辰,游人挤满了寺庙。

张岱的《灵芝寺》诗写道:

项羽曾为骓马不逝而悲伤,活马尚且像泥塑一样。

哪有泥马能飞驰如风,轻易就能渡过黄河。

一堆龙骨蜕化在眼前,遥远的芒砀山云雾迷蒙。

孤独的逃亡者,身陷困境却安然逃脱。

建炎年间朝廷尚小,百灵也多加庇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注解

灵芝寺:位于中国的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原为钱武肃王的故苑,因地产灵芝而得名。

钱武肃王: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谥号武肃王。

浮碧轩、依光堂:灵芝寺内的建筑,为新进士题名之所,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显应观:位于灵芝寺旁的道教宫观,主要用于祭祀崔府君。

崔府君:即崔子玉,唐代磁州鉴阳令,因有异政而被民间神化,成为地方信仰的对象。

高宗:南宋皇帝赵构,其在位期间曾多次临幸灵芝寺。

泥马渡康王:传说中高宗赵构在逃亡途中得到崔府君祠中泥马的帮助,后立祠报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评注

《灵芝寺》一文不仅记录了灵芝寺的历史沿革,还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意义。文章从灵芝寺的建立讲起,提及了其作为钱武肃王故苑的历史背景,以及因地产灵芝而得名的情况。随后,文章详细描述了灵芝寺在宋代的发展,特别是高、孝两朝皇帝的多次临幸,显示了其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文中提到的浮碧轩、依光堂等建筑,不仅是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进士题名的地方,反映了灵芝寺在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贡献。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灵芝寺在元末的毁坏和明代的修复,展现了其历史的沧桑和重建的艰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对灵芝寺内牡丹的描述,不仅描绘了牡丹的美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这种花卉的喜爱和推崇。这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章最后部分讲述了显应观和崔府君的故事,通过高宗赵构的传说,展现了崔府君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地位。这个故事不仅富有传奇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和神祇的崇拜。

总的来说,《灵芝寺》一文通过对灵芝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宗教场所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其在历史、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多重价值。这篇文章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灵芝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1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