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柳洲亭-原文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
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郡,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
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
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
朝则解维,暮则收缆。
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
堤之东尽为三义庙。
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
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鳞集于此。
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园,比闾皆是。
今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蓬蒿满目。
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
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
张杰《柳洲亭》诗:
谁为鸿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
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
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王思任《问水亭》诗:
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
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赵汝愚《丰乐楼柳梢青》词: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柳洲亭-译文
柳洲亭,在宋朝初年被称为丰乐楼。
宋高宗将汴京的居民迁移到杭州的嘉、湖等郡,当时年景丰收,于是建造了这座楼与百姓同乐,因此得名。
在门的左侧,孙东瀛建造了问水亭。
高大的柳树和长长的堤岸,楼船和画舫在亭前汇聚,像雁群一样排列。
早晨解开船缆,傍晚收起船缆。
车马喧嚣,随从嘈杂,人声鼎沸,喧闹不已。
堤岸的东端是三义庙。
过了小桥向北转,就是我祖父的寄园和铨部戴斐君的别墅。
向南转,则是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等人的家园和亭子,鳞次栉比地聚集在这里。
过了这里,就是孝廉黄元辰的池上轩和富春周中翰的芙蓉园,比比皆是。
如今在战乱之后,连半根椽子都不剩,瓦砾堆积到肩膀,蓬蒿满目。
李文叔在《洛阳名园记》中说,以名园的兴废来预测洛阳的盛衰;以洛阳的盛衰来预测天下的治乱。这话说得真对啊!
我在甲午年偶然来到这里,看到故宫荒废,荆棘丛生,感慨悲伤,几乎效仿桑苎翁游苕溪,每晚必定痛哭而返。
张杰的《柳洲亭》诗:
是谁开凿了这个池塘,涌金门外就是瑶池。
平沙和水月绵延三千顷,画舫和笙歌持续十二个时辰。
古今有诗难以超越,天地间没有地方可以争奇。
水波荡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王思任的《问水亭》诗:
我来这里散步,还未拾起寒烟。灯光和星光之外,沙边和栏杆边。
孤山提供美好的月光,高雁在空旷的天空中鸣叫。
辛苦的西湖水,人们回来后便熟睡。
赵汝愚的《丰乐楼柳梢青》词:
在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中传来笙箫声,云间传来笑语声,仿佛人在蓬莱仙境。
天香随着风飘回,正是十里荷花盛开的时候。
买个小舟,游遍山南,再从山北归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柳洲亭-注解
柳洲亭:位于杭州,宋初名为丰乐楼,后因宋高宗迁移汴京居民至杭州等地,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改名柳洲亭。
丰乐楼:宋初的楼名,后因宋高宗的迁移政策而改名柳洲亭。
问水亭:由孙东瀛所建,位于柳洲亭左侧,是观赏水景的亭子。
三义庙:位于堤东尽头的庙宇,供奉三位义士。
寄园:作者大父的私人园林。
铨部戴斐君之别墅:铨部官员戴斐君的私人别墅。
钱麟武阁学:钱麟武的学府。
商等轩冢宰:商等轩的官邸。
祁世培柱史:祁世培的官邸。
余武贞殿撰:余武贞的官邸。
陈襄范掌科:陈襄范的官邸。
池上轩:黄元辰的私人园林。
芙蓉园:富春周中翰的私人园林。
李文叔:宋代文人,著有《洛阳名园记》。
洛阳名园记:李文叔所著,记述洛阳名园的兴衰,以此推测洛阳乃至天下的盛衰治乱。
桑苎翁: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因其晚年隐居洛阳,自号桑苎翁。
苕溪:位于浙江,白居易曾游历并写下《苕溪渔隐丛话》。
张杰:宋代诗人,著有《柳洲亭》诗。
王思任:宋代诗人,著有《问水亭》诗。
赵汝愚:宋代词人,著有《丰乐楼柳梢青》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四-西湖南路-柳洲亭-评注
《柳洲亭》一文通过对柳洲亭及其周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杭州的繁华景象。文章开篇即点明柳洲亭的历史渊源,宋高宗迁移汴京居民至杭州,建此楼以与民同乐,体现了宋代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随后,作者详细描述了柳洲亭周边的园林、庙宇、别墅等建筑,展现了当时杭州的繁荣景象。然而,文章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描述了兵燹之后的荒凉景象,半椽不剩,瓦砾齐肩,蓬蒿满目,与前半部分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文中引用李文叔的《洛阳名园记》,以名园的兴废来推测洛阳乃至天下的盛衰治乱,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历史内涵。作者在甲午年偶涉此地,看到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张杰的《柳洲亭》诗以鸿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的意象,描绘了柳洲亭的壮丽景色。诗中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的描写,展现了柳洲亭的繁华景象。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的感慨,表达了对柳洲亭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的结尾,则表达了对繁华易逝的感慨。
王思任的《问水亭》诗以清步、寒烟、灯外、星外、沙边、槛边的意象,描绘了问水亭的清幽景色。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的描写,展现了问水亭的宁静与美丽。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的结尾,则表达了对西湖水的深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赵汝愚的《丰乐楼柳梢青》词以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的意象,描绘了丰乐楼的壮丽景色。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的描写,展现了丰乐楼的繁华景象。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的描写,则进一步展现了丰乐楼的美景。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的结尾,表达了对丰乐楼美景的留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