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火德庙-原文
火德祠在城隍庙右,内为道士精庐。
北眺西冷,湖中胜概,尽作盆池小景。
南北两峰如研山在案,明圣二湖如水盂在几。
窗棂门槔凡见湖者,皆为一幅图画。
小则斗方,长则单条,阔则横披,纵则手卷,移步换影。
若遇韵人,自当解衣盘礴。
画家所谓水墨丹青,淡描浓抹,无所不有。
昔人言“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盖谓此也。
火居道士能为阳羡书生,则六桥三竺,皆是其鹅笼中物矣。
张岱《火德祠》诗:
中郎评看湖,登高不如下。
千顷一湖光,缩为杯子大。
余爱眼界宽,大地收隙罅。
瓮牖与窗棂,到眼皆图画。
渐入亦渐佳,长康食甘蔗。
数笔倪云林,居然胜荆、夏。
刻画非不工,淡远长声价。
余爱道士庐,宁受中郎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火德庙-译文
火德祠位于城隍庙的右侧,里面是道士的精致住所。
向北眺望西冷,湖中的美景都变成了小盆池中的景致。
南北两座山峰就像研山放在案头,明圣两湖就像水盂放在几上。
窗棂和门框凡是能看到湖的地方,都是一幅图画。
小的像斗方,长的像单条,宽的像横披,纵的像手卷,每走一步景色都在变化。
如果遇到有情趣的人,自然会解开衣服,尽情欣赏。
画家所说的水墨丹青,淡描浓抹,这里应有尽有。
古人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大概就是形容这里的。
火居道士如果能成为阳羡书生,那么六桥三竺,都是他鹅笼中的东西了。
张岱《火德祠》诗:
中郎评价看湖,登高不如下来。
千顷湖光,缩小到杯子大小。
我喜欢眼界宽广,大地收进缝隙中。
瓮窗和窗棂,看到的都是图画。
逐渐进入也逐渐美好,像长康吃甘蔗一样。
几笔倪云林,居然胜过荆、夏。
刻画并非不精细,淡远长久有声誉。
我喜欢道士的庐舍,宁愿受中郎的责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火德庙-注解
火德祠:火德祠是供奉火神的地方,火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光明和温暖,是古代人们崇拜的重要神祇之一。
城隍庙:城隍庙是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是城市的守护神,负责保护城市和居民的安全。
道士精庐:道士精庐是指道士修炼和居住的地方,通常环境幽静,适合修行。
西冷:西冷指的是西湖的冷泉,是西湖十景之一,以其清冷的水质和美丽的景色著称。
明圣二湖:明圣二湖指的是西湖和钱塘江,两者都是杭州著名的自然景观。
盆池小景:盆池小景是指将自然景观缩小到盆池之中,形成一种微缩的自然景观,常见于园林艺术中。
研山:研山是指山石经过人工雕琢后形成的景观,常用于园林中的假山。
水墨丹青:水墨丹青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两种主要技法,水墨画以黑白为主,丹青则指彩色绘画。
阳羡书生:阳羡书生指的是有才华的文人,阳羡是古代地名,以出产才子著称。
六桥三竺:六桥三竺是杭州西湖的著名景点,六桥指的是苏堤六桥,三竺指的是灵隐寺、天竺寺和下天竺寺。
鹅笼中物:鹅笼中物比喻事物虽小却包含丰富的内容,源自《庄子》中的典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火德庙-评注
《火德祠》一文通过对火德祠及其周围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文章开篇即点明火德祠的位置和环境,通过北眺西冷、湖中胜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南北两峰比作研山,明圣二湖比作水盂,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色的美丽和独特。
文章进一步通过窗棂门槔的描写,将湖景比作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斗方、单条、横披还是手卷,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艺术再现能力。这种移步换影的描写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视觉效果,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作者在文中引用“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的古语,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文章最后通过火居道士的比喻,将六桥三竺比作鹅笼中物,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种比喻手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张岱的《火德祠》诗则通过对湖光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诗中“千顷一湖光,缩为杯子大”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湖光的美丽和独特。作者通过对眼界宽、大地收隙罅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总的来说,《火德祠》一文通过对火德祠及其周围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现力。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