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凤凰山-原文
唐宋以来,州治皆在凤凰山麓。
南渡驻辇,遂为行宫。
东坡云:“龙飞凤舞入钱塘”,兹盖其右翅也。
自吴越以逮南宋,俱于此建都,佳气扶舆,萃于一脉。
元时惑于杨髡之说,即故宫建立五寺,筑镇南塔以厌之,而兹山到今落寞。
今之州治,即宋之开元故宫,乃凤凰之左翅也。
明朝因之,而官司藩臬皆列左方,为东南雄会。
岂非王气移易,发泄有时也。
故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皆在凤凰山之左右焉。
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
余去此十七年,复与彭城张圣途、丹阳陈辅之同来。
院僧梵英,葺治堂宇,比旧加严洁。
茗饮芳烈,问:“此新茶耶?”
英曰:“茶性,新旧交则香味复。”
余尝见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则桐之生意不尽,缓急清浊,常与雨?寒暑相应。
此理与茶相近,故并记之。
徐渭《八仙台》诗:
南山佳处有仙台,台畔风光绝素埃。
嬴女只教迎凤入,桃花莫去引人来。
能令大药飞鸡犬,欲傍中央剪草莱。
旧伴自应寻不见,湖中无此最深隈。
袁宏道《天真书院》诗:
百尺颓墙在,三千旧事闻。
野花粘壁粉,山鸟煽炉温。
江亦学之字,田犹画卦文。
儿孙空满眼,谁与荐荒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凤凰山-译文
从唐宋时期开始,州治(州政府所在地)都设在凤凰山的山脚下。
南宋时期,皇帝南渡后在此驻跸,这里便成为了行宫。
苏东坡曾说:“龙飞凤舞入钱塘”,这里就是凤凰的右翅。
从吴越国到南宋,都在这里建都,吉祥的气息汇聚于此。
元朝时,受到杨髡的影响,在故宫旧址上建了五座寺庙,并筑了镇南塔来镇压,导致这座山至今仍然冷落。
现在的州治,就是宋朝的开元故宫,是凤凰的左翅。
明朝沿用了这里,官府和藩臬(地方官员)都设在左边,成为东南地区的雄会。
这难道不是王气的转移,时机到了自然显现吗?
因此,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都位于凤凰山的左右。
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
我离开这里已经十七年了,这次又与彭城的张圣途、丹阳的陈辅之一起来。
院里的僧人梵英,修整了堂宇,比以前更加整洁。
茶香浓郁,我问:“这是新茶吗?”
梵英说:“茶的特性是新旧交替时香味更浓。”
我曾经听懂琴的人说,琴不到百年,桐木的生机就不会完全发挥,琴声的缓急清浊,常常与雨、寒暑相应。
这个道理与茶相似,所以一并记下。
徐渭《八仙台》诗:
南山的好地方有座仙台,台边的风光非常清净。
嬴女只让凤凰进来,桃花不要引来外人。
能让大药飞鸡犬,想要靠近中央剪草莱。
旧时的伙伴自然找不到,湖中没有这么深的角落。
袁宏道《天真书院》诗:
百尺高的颓墙还在,三千件旧事听说过。
野花粘在墙上的粉,山鸟煽动炉子的温度。
江水也学着写字,田地还画着卦文。
儿孙们满眼都是,谁来推荐荒凉的芹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凤凰山-注解
凤凰山麓: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唐宋时期州治所在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南渡驻辇:指南宋时期皇帝南迁至杭州,将此地作为行宫。
东坡:即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
龙飞凤舞入钱塘:苏轼的诗句,形容杭州的繁荣景象。
吴越:指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建都杭州。
南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都杭州。
杨髡:元朝时期的官员,主张在故宫建立五寺和镇南塔。
开元故宫:南宋时期的皇宫,位于凤凰山左翅。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继承南宋的州治。
官司藩臬:指明朝时期的官府和藩镇。
山川坛:古代祭祀山川的场所。
八卦田:古代用于占卜和祭祀的田地。
御教场:古代皇帝训练军队的场所。
万松书院:古代著名的书院,位于凤凰山附近。
天真书院:古代著名的书院,位于凤凰山附近。
苏轼《题万松岭惠明院壁》:苏轼的一首诗,描述了他与友人重游惠明院的情景。
徐渭《八仙台》诗:徐渭的一首诗,描绘了南山仙台的美景。
袁宏道《天真书院》诗:袁宏道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天真书院历史遗迹的感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五-西湖外景-凤凰山-评注
这段文字描绘了杭州凤凰山麓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从唐宋时期的州治到南宋的行宫,再到元朝的五寺和镇南塔,凤凰山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苏轼的诗句’龙飞凤舞入钱塘’生动地描绘了杭州的繁荣景象,而凤凰山作为其右翅,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元朝时期,杨髡的主张使得故宫被改建为五寺,并筑镇南塔以镇压王气,导致凤凰山的落寞。然而,明朝继承南宋的州治,使得凤凰山再次成为东南雄会,展现了王气移易、发泄有时的历史规律。山川坛、八卦田、御教场、万松书院、天真书院等文化遗迹,都在凤凰山的左右,见证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苏轼的《题万松岭惠明院壁》不仅描绘了他与友人重游惠明院的情景,还通过茶与琴的比喻,表达了对新旧交替、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徐渭的《八仙台》诗则通过描绘南山仙台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与仙境的向往。袁宏道的《天真书院》诗则通过对书院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凤凰山的历史变迁,还通过诗词的引用,展现了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凤凰山作为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