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玉泉寺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玉泉寺-原文

玉泉寺为故净空院。

南齐建元中,僧昙起说法于此,龙王来听,为之抚掌出泉,遂建龙王祠。

晋天福三年,始建净空院于泉左。

宋理宗书“玉泉净空院”额。

祠前有池亩许,泉白如玉,水望澄明,渊无潜甲。

中有五色鱼百余尾,投以饼饵,则奋?鼓鬣,攫夺盘旋,大有情致。

泉底有孔,出气如橐?,是即神龙泉穴。

又有细雨泉,晴天水面如雨点,不解其故。

泉出可溉田四千亩。

近者曰鲍家田,吴越王相鲍庆臣采地也。

万历二十八年,司礼孙东瀛于池畔改建大士楼居。

春时,游人甚众,各携果饵到寺观鱼,喂饲之多,鱼皆餍饫,较之放生池,则侏儒饱欲死矣。

道隐《玉泉寺》诗:

在昔南齐时,说法有昙起。天花堕碧空,神龙听法语。

抚掌一赞叹,出泉成白乳。澄洁更空明,寒凉却酷暑。

石破起冬雷,天惊逗秋雨。如何烈日中,水纹如碎羽。

言有橐?声,气孔在泉底。内多海大鱼,狰狞数百尾。

饼饵骤然投,要遮全振旅。见食即忘生,无怪盗贼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玉泉寺-译文

玉泉寺原本是净空院。

在南齐建元年间,僧人昙起在这里讲经说法,龙王前来听讲,为之鼓掌,泉水因此涌出,于是建立了龙王祠。

晋天福三年,开始在泉水的左侧建造净空院。

宋理宗亲笔题写了“玉泉净空院”的匾额。

祠前有一个大约一亩的池塘,泉水洁白如玉,水面清澈透明,深不见底。

池塘中有百余尾五色鱼,投喂饼饵时,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游动,抢夺食物,盘旋游动,十分有趣。

泉底有一个孔洞,喷出的气体像风箱一样,这就是神龙的泉穴。

还有一处细雨泉,晴天时水面像雨点一样,原因不明。

泉水可以灌溉四千亩田地。

附近的鲍家田是吴越王相鲍庆臣的采地。

万历二十八年,司礼孙东瀛在池塘边改建了大士楼。

春天时,游人众多,大家带着果饵到寺庙观鱼,喂食过多,鱼儿们都吃得饱饱的,与放生池相比,这里的鱼儿简直要撑死了。

道隐的《玉泉寺》诗:

在南齐时期,昙起讲经说法。天花从碧空飘落,神龙聆听佛法。

龙王鼓掌赞叹,泉水涌出如白乳。清澈透明,凉爽驱散酷暑。

石破天惊,冬雷震起,秋雨飘洒。烈日当空,水面波纹如碎羽。

泉底有孔洞,发出风箱般的声音。池中有许多海大鱼,狰狞数百尾。

投下饼饵,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抢夺。见到食物就忘了生死,难怪盗贼聚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玉泉寺-注解

玉泉寺:位于中国的一处著名佛教寺庙,历史悠久,与南齐时期的僧昙起有关,因龙王听法出泉的传说而闻名。

净空院:玉泉寺的旧称,晋天福三年始建,宋理宗曾书额“玉泉净空院”。

昙起:南齐时期的僧人,以说法闻名,传说龙王听其说法而出泉。

龙王祠:为纪念龙王听法出泉的传说而建的祠堂。

神龙泉穴:玉泉寺中的一处泉眼,传说为龙王所出,泉底有孔出气如橐。

细雨泉:玉泉寺中的另一处泉眼,晴天水面如雨点,原因不明。

鲍家田:吴越王相鲍庆臣的采地,位于玉泉寺附近。

大士楼:万历二十八年由司礼孙东瀛在池畔改建的楼阁,用于供奉观音大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玉泉寺-评注

《玉泉寺》一文,不仅是对一处佛教圣地的描述,更是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深刻反映。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泉寺的自然美景与宗教氛围,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和人物故事,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首先,文章通过对玉泉寺的历史沿革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所寺庙不仅是一处宗教活动的场所,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从南齐时期的僧昙起说法,到晋天福三年建净空院,再到宋理宗书额,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意义。

其次,文章中对玉泉寺自然景观的描写,如“泉白如玉,水望澄明,渊无潜甲”,不仅展示了玉泉寺的自然美,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特别是对神龙泉穴和细雨泉的描述,更是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再者,文章通过对玉泉寺周边环境和活动的描述,如“春时,游人甚众,各携果饵到寺观鱼”,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最后,道隐的《玉泉寺》诗,通过对玉泉寺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研究古代诗歌艺术和宗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综上所述,《玉泉寺》一文,不仅是对一处佛教圣地的描述,更是对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深刻反映,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玉泉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1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