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陆宣公祠-原文
孤山何以祠陆宣公也?
盖自陆少保炳为世宗乳母之子,揽权怙宠,自谓系出宣公,创祠祀之。
规制宏厂,吞吐湖山。
台榭之盛,概湖无比。
炳以势焰,孰有美产,即思攫夺。
旁有故锦衣王佐别墅壮丽,其孽子不肖,炳乃罗织其罪,勒以献产。
捕及其母,故佐妾也。
对簿时,子强辩。
母膝行前,道其子罪甚详。
子泣,谓母忍陷其死也。
母叱之曰:“死即死,尚何说!”
指炳座顾曰:“而父坐此非一日,作此等事亦非一日,而生汝不肖子,天道也,汝死犹晚!”
炳颊发赤,趣遣之出,弗终夺。
炳物故,祠没入官,以名贤得不废。
隆庆间,御史谢廷杰以其祠后增祀两浙名贤,益以严光、林逋、赵忭、王十朋、吕祖谦、张九成、杨简、宋濂、王琦、章懋、陈选。
会稽进士陶允宜以其父陶大临自制牌版,令人匿之怀中,窃置其旁。
时人笑其痴孝。
祁彪佳《陆宣公祠》诗:
东坡佩服宣公疏,俎豆西冷?藻香。
泉石苍凉存意气,山川开涤见文章。
画工界画增金碧,庙貌巍峨见?皇。
陆炳湖头夸势焰,崇韬乃敢认汾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陆宣公祠-译文
孤山为什么会有陆宣公的祠堂呢?
原来是因为陆少保陆炳是世宗皇帝的乳母之子,他依仗权势和宠爱,自称是陆宣公的后代,于是建立了这座祠堂来祭祀他。
祠堂的规模宏大,仿佛能吞吐湖山。
台榭的壮丽,整个湖中无与伦比。
陆炳凭借权势,看到谁有好的产业,就想夺取。
旁边有原锦衣卫王佐的别墅非常壮丽,他的儿子不肖,陆炳就编造罪名,逼迫他献出产业。
还抓了他的母亲,她是王佐的妾。
在法庭上,儿子极力辩解。
母亲跪着前行,详细陈述儿子的罪行。
儿子哭泣,说母亲忍心陷害他至死。
母亲呵斥他说:“死就死,还有什么好说的!”
指着陆炳的座位说:“你父亲坐在这里不是一天两天了,做这种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却生了你这个不肖子,这是天意,你死得还晚了呢!”
陆炳脸红了,赶紧把他们赶出去,最终没有夺取产业。
陆炳去世后,祠堂被没收归官府,但因为陆宣公的名声,祠堂得以保留。
隆庆年间,御史谢廷杰在祠堂后增祀了两浙的名贤,增加了严光、林逋、赵忭、王十朋、吕祖谦、张九成、杨简、宋濂、王琦、章懋、陈选等人。
会稽进士陶允宜用他父亲陶大临自制的牌版,让人藏在怀里,偷偷放在祠堂旁边。
当时的人笑他痴孝。
祁彪佳的《陆宣公祠》诗:
东坡佩服宣公的疏文,祭祀用的俎豆在西冷散发着香气。
泉石苍凉中存留着意气,山川的洗涤中显现出文章。
画工的界画增添了金碧辉煌,庙宇的巍峨显现出皇家的气派。
陆炳在湖头夸耀权势,崇韬竟敢认汾阳为祖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陆宣公祠-注解
陆宣公:指陆炳,明朝世宗时期的权臣,因其乳母之子身份而获得世宗宠信,自称为陆宣公的后裔,创建了陆宣公祠。
陆少保炳:即陆炳,少保是明朝的一种官职,陆炳因世宗乳母之子的身份而获得此职。
世宗:指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锦衣王佐: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王佐是锦衣卫中的一位官员,拥有壮丽的别墅。
隆庆:明朝穆宗朱载垕的年号,时间为1567年至1572年。
严光、林逋、赵忭、王十朋、吕祖谦、张九成、杨简、宋濂、王琦、章懋、陈选:这些人物都是两浙地区的名贤,被增祀于陆宣公祠中。
陶允宜:会稽地区的进士,因其父陶大临自制牌版而闻名。
祁彪佳:明朝文人,著有《陆宣公祠》诗。
东坡:指苏轼,北宋文学家,对陆宣公的疏文表示佩服。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这里指祭祀活动。
西冷:指西湖的冷泉,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泉石苍凉:形容自然景色的苍凉之美。
山川开涤:形容山川景色的开阔与清新。
画工界画:指画家在画作中划分界限,增加金碧辉煌的效果。
庙貌巍峨:形容庙宇的宏伟壮观。
崇韬:指唐朝名将郭崇韬,这里用来比喻陆炳的权势。
汾阳:指郭子仪,唐朝名将,被封为汾阳王,这里用来比喻陆炳的权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陆宣公祠-评注
《陆宣公祠》一文通过对陆炳创建陆宣公祠的描述,展现了明朝中期权臣的权势与奢侈生活。陆炳因世宗乳母之子的身份而获得宠信,利用权势强夺他人财产,甚至不惜罗织罪名,逼迫他人献产。这种行为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也反映了权臣对权力的滥用。
文中对陆炳的描写充满了讽刺意味,尤其是对陆炳强夺锦衣王佐别墅的情节,通过王佐妾的控诉,揭示了陆炳的贪婪与不义。王佐妾的言辞激烈,直指陆炳的罪行,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儿子,这种母爱的伟大与无奈令人动容。
陆炳死后,陆宣公祠被没收,但因名贤的增祀而得以保留。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贤的尊重与对权臣的唾弃。隆庆年间,御史谢廷杰增祀两浙名贤,进一步提升了陆宣公祠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纪念名贤的场所。
祁彪佳的《陆宣公祠》诗则通过对陆宣公祠的描写,表达了对陆炳权势的讽刺与对名贤的敬仰。诗中提到苏轼对陆宣公疏文的佩服,暗示了陆宣公在文化上的影响力。诗中还描绘了陆宣公祠的宏伟景象,通过对比陆炳的权势与名贤的德行,进一步突出了陆炳的贪婪与不义。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陆炳创建陆宣公祠的描述,揭示了明朝中期权臣的腐败与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表达了对名贤的敬仰与对正义的追求。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讽刺,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