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关王庙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他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共5卷,记录了西湖及其周边的风景名胜和历史典故。张岱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叙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与怀念,是研究明代文化和地理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关王庙-原文

北山两关王庙。

其近岳坟者,万历十五年为杭民施如忠所建。

如忠客燕,涉潞河,飓风作,舟将覆,恍惚见王率诸河神拯救获免,归即造庙祝之,并祀诸河神。

冢宰张瀚记之。

其近孤山者,旧祠卑隘。

万历四十二年,金中丞为导首鼎新之。

太史董其昌手书碑石记之,其词曰:“西湖列刹相望,梵宫之外,其合于祭法者,岳鄂王、于少保与关神而三尔。

甲寅秋,神宗皇帝梦感圣母中夜传诏,封神为伏魔帝君,易兜鍪而衮冕,易大纛而九ヵ。

五帝同尊,万灵受职。

视操、懿、莽、温偶奸大物,生称贼臣,死堕下鬼,何啻天渊。

顾旧祠湫隘,不称诏书播告之意。

金中丞父子爰议鼎新,时维导首,得孤山寺旧址,度材垒土,勒墙墉,庄像设,先后三载而落成。

中丞以余实倡议,属余记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关王庙-译文

北山有两座关王庙。

靠近岳坟的那座,是万历十五年由杭州百姓施如忠所建。

施如忠曾在燕地作客,经过潞河时,遭遇飓风,船即将翻覆,恍惚中见到关王率领众河神前来救援,得以幸免,回来后便建造了这座庙宇以祭祀关王,并同时祭祀众河神。

冢宰张瀚记录了这件事。

靠近孤山的那座庙,旧时祠堂低矮狭窄。

万历四十二年,金中丞作为主导者,对其进行了翻新。

太史董其昌亲自书写碑文记录此事,碑文中说:“西湖边寺庙众多,除了佛教寺庙外,符合祭祀规范的只有岳鄂王、于少保和关神这三座。

甲寅年秋天,神宗皇帝在梦中受到圣母的启示,半夜传下诏书,封关神为伏魔帝君,将其头盔换成帝王的冠冕,将大旗换成九ヵ。

五帝共同尊崇,万灵接受职位。

与曹操、司马懿、王莽、温峤这些奸臣相比,他们生前被称为贼臣,死后堕入地狱,简直是天壤之别。

考虑到旧庙低矮狭窄,不符合诏书传达的意图。

金中丞父子商议翻新,当时作为主导者,选择了孤山寺的旧址,准备材料,垒土筑墙,雕刻墙垣,庄严地设立神像,前后历时三年才完工。

中丞认为我实际上是倡议者,便委托我记录此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关王庙-注解

北山两关王庙:位于北山的两座关王庙,分别靠近岳坟和孤山。

岳坟:岳飞墓,位于杭州西湖畔,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地。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

施如忠:杭州居民,因在燕地(今北京一带)经历飓风而获救,归乡后建庙以谢关王。

燕:古代指今北京一带。

潞河:今北京通州区的河流,古时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

关王: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后世尊为关圣帝君,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河神:掌管河流的神灵,古代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冢宰张瀚:张瀚,明朝官员,曾任吏部尚书(冢宰),负责记录关王庙的建造。

孤山: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小山,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明朝万历皇帝在位期间。

金中丞:明朝官员,曾任中丞(御史中丞),负责主持关王庙的扩建。

董其昌:明朝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为关王庙题写碑文。

伏魔帝君:关羽的封号之一,象征其驱邪伏魔的神力。

兜鍪:古代战士的头盔,象征武勇。

衮冕:古代帝王的礼服,象征尊贵。

大纛:古代军队的大旗,象征军威。

九ヵ:古代帝王的仪仗,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五帝: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帝王,象征天地间的最高神灵。

操、懿、莽、温:指曹操、司马懿、王莽、温峤,均为历史上的权臣或篡位者。

湫隘:形容地方狭小、简陋。

孤山寺:位于孤山的寺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关王庙-评注

本文记载了北山两座关王庙的建造与扩建过程,反映了明代民间信仰与官方祭祀的结合。关王庙的建造源于施如忠的个人经历,他在燕地经历飓风时,恍惚间见到关王率领河神拯救其性命,归乡后即建庙以谢神恩。这一情节不仅体现了关羽在民间信仰中的崇高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神灵庇佑的依赖与感恩。

文中提到的关王庙扩建,由金中丞父子主持,董其昌题写碑文,显示了官方对关羽信仰的重视。关羽作为忠义的象征,不仅在民间广受崇拜,也被官方纳入祭祀体系,成为与岳飞、于谦并列的三大祭祀对象之一。这种官民共祀的现象,反映了关羽信仰在明代社会的广泛影响。

董其昌的碑文详细描述了关王庙扩建的背景与过程,特别提到神宗皇帝梦感圣母,封关羽为伏魔帝君,并赐予衮冕、九ヵ等帝王仪仗。这一情节不仅彰显了关羽在明代官方祭祀中的地位,也反映了明代皇帝通过封神来强化自身权威的政治策略。关羽的封号从武将升格为帝君,象征其从民间英雄到国家神祇的转变。

文中还通过对比关羽与曹操、司马懿等历史人物的命运,强调了忠义与奸邪的天渊之别。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死后被封为帝君,而曹操等人则被视为贼臣,死后堕入下鬼。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关羽的神圣地位,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忠义价值观的推崇。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既有历史事件的记载,也有神话传说的渲染,体现了明代碑记文的典型风格。董其昌的碑文更是文采斐然,既有对关羽功德的赞颂,也有对扩建工程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其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底。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记录了北山关王庙的建造与扩建过程,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关羽信仰的广泛认同与推崇。通过官民共祀、神话渲染与历史对比,本文深刻揭示了关羽信仰在明代社会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关王庙》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0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