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文

[旦上云]红娘伏侍老夫人不得空便,偌早晚敢待来也。起得早了些儿,困思上来,我再睡些儿咱。[睡科][红上云]奉小姐言语去看张生,因伏侍老夫人,未曾回小姐话去。不听得声音,敢以睡哩,我入去看一遭。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釭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醉春风]则见他钗躭玉斜横,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旦做起身长叹科][红唱]半晌抬身,几回搔耳,一声长叹。

我待便将简帖儿与他,恐俺小姐有许多假处哩。我则将这简帖儿放在妆盒儿上,看他见了说甚么。[旦做照镜科,见帖看科][红唱]

[普天乐]晚妆残,乌云躭,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厌的早杚皱了黛眉。[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云]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

[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云]我则不说。[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红唱]

[朝天子]张生近间、面颜,瘦得来实难看。不思量茶饭,怕待动弹;晓夜将佳期盼,废寝忘餐。黄昏清旦,望东墙淹泪眼。[旦云]请个好太医看他症候咱。[红云]他证候吃药不济。病患、要安,则除是出几点风流汗。

[旦云]红娘,不看你面时,我将与老夫人看,看他有何面目见夫人?虽然我家亏他,只是兄妹之情,焉有外事。红娘,早是你口稳哩;若别人知呵,甚么模样。[红云]你哄着谁哩,你把这个饿鬼弄得他七死八活,却要怎么?

[四边静]怕人家调犯,“早共晚夫人见些破绽,你我何安。”问甚么他遭危难?撺断得上竿,掇了梯儿看。

[旦云]将描笔儿过来,我写将去回他,着他下次休是这般。[旦做写科][起身科云]红娘,你将去说:“小姐看望先生,相待兄妹之礼如此,非有他意。再一遭儿是这般呵,必告夫人知道。”和你个小贱人都有话说。[旦掷书下][红唱]

[脱布衫]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味的将言语摧残。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做多少好人家风范。[红做拾书科]

[小梁州]他为你梦里成双觉后单,废寝忘餐。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幺篇]似这等辰勾空把佳期盼,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则愿你做夫妻无危难。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个缝了口的撮合山。

[红云]我若不去来,道我违拗他,那生又等我回报,我须索走一遭。[下][末上云]那书倩红娘将去,未见回话。我这封书去,必定成事,这早晚敢侍来也。[红上云]须索回张生话去。小姐你性儿忒惯得娇了;有前日的心,那得今日的心来?

[石榴花]当日个晚妆楼上杏花残,犹自怯衣单,那一片听琴心清露月明间。昨日个向晚,不怕春寒,几乎险被“先生馔”,那其间岂不胡颜。为一个不酸不醋风魔汉,隔墙儿险化做了望夫山。

[斗鹌鹑]你用心儿拨雨撩云,我好意儿传书寄简。不肯搜自己狂为,则待要觅别人破绽。受艾焙权时忍这番。畅好是奸。“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

[红见末科][末云]小娘子来了。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红云]不济事了,先生休傻。[末云]小生简帖儿是一道会亲的符篆,则是小娘子不用心,故意如此。[红云]我不用心?有天理,你那简帖儿好听!

[上小楼]这的是先生命悭,须不是红娘违慢。那简帖儿倒做了你的招状,他的勾头,我的公案。若不是觑面颜,厮顾盼,担饶轻慢,先生受罪,礼之当然。贱妾何辜?争些儿把你娘拖犯。

[幺篇]从今后相会少,见面难。月暗西厢,凤去秦楼,云敛巫山。你也赸,我也赸;请先生休讪,早寻个酒阑人散。

[红云]只此再不必申诉足下肺腑,怕夫人寻,我回去也。[末云]小娘子此一遭去,再着谁与小生分剖;必索做一个道理,方可救小生一命。[末跪下揪住红科][红云]张先生是读书人,岂不知此意,其事可知矣。

[满庭芳]你休要呆里撒奸;你待要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老夫人手执着棍儿摩娑看,粗麻线得针关。直待我拄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消息儿踏着泛;待不去呵,[末跪哭云]小生这一个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红唱]禁不得你甜话儿热趱:好教我两下里做人难。

我没来由分说;小姐回与你的书,你自看者。[末接科,开读科]呀,有这场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小娘子,和你也欢喜。[红云]怎么?[末云]小姐骂我都是假,书中之意

着我今夜花园里来,和他“哩也波哩也罗”哩。

[红云]你读书我听。

[末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红云]怎见得他着你来?你解与我听咱。

[末云]“待月西厢下”,着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着我跳过墙来。

[红笑云]他着你跳过墙来,你做下来。端的有此说么?

[末云]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

[红云]你看我姐姐,在我行也使这般道儿。

[耍孩儿]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写着西厢待月等得更阑,着你跳东墙“女”字边“干”。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埋伏着九里山。他着紧处将人慢,您会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四煞]纸光明玉板,字香喷麝兰,行儿边湮透非春汗?一缄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从今后休疑难,放心波玉堂学士,稳情取金雀鸦鬟。

[三煞]他人行别样的亲,俺跟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跟前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为头儿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末云]小生读书人,怎跳得那花园过也?

[红唱]

[二煞]隔墙花又低,迎风户半拴,偷香手段今番按。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休辞惮;你若不去呵,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末云]小生曾到那花园里,已经两遭,不见那好处;这一遭知他又怎么?

[红云]如今不比往常。

[煞尾]你虽是去了两遭,我敢道不如这番。你那隔墙酬和都胡侃,证果的是今番这一简。

[红下]

[末云]万事自有分定,谁想小姐有此一场好处。小生是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到那里搿扎帮便倒地。今日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天,你有万物于人,何故争此一日?疾下去波!读书继晷怕黄昏,不觉西沉强掩门;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苦又生根?

[看天云]呀,才晌午也,再等等。

[又看科]今日万般的难得下去也呵。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恨杀鲁阳贪战,不教红日西沉!呀,却早倒西也,再等一等咱。无端的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谢天地!却早日下去也!呀,却早发擂也!呀,却早撞钟也!拽上书房门,到得那里,手挽着垂杨滴流扑跳过墙去。

[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译文

红娘因为要服侍老夫人,没有空闲时间,所以这么晚了才敢来。我起得有点早,现在感到困倦,再睡一会儿吧。[睡下][红娘上]奉小姐的命令去看望张生,但因为要服侍老夫人,还没有回小姐的话。听不到声音,可能还在睡觉,我进去看看。

风停了,帘子静静地挂着,透过纱窗传来麝兰的香气,推开朱红色的门,双环发出响声。绛色的烛台高高立着,金色的荷叶灯盏小巧玲珑,银色的灯盏依然明亮。在轻轻弹动暖帐之前,先揭开这梅红色的罗纱软帘偷看。

只见她的发钗斜斜地横在头上,发髻歪斜,云鬓散乱。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她还没有睁开眼睛,真是懒散、懒散。[小姐起身长叹][红娘唱]她半天才抬起身体,几次挠耳朵,最后发出一声长叹。

我本想直接把简帖给她,但担心小姐有许多假意。于是我把简帖放在妆盒上,看她见了会说什么。[小姐照镜子,看到简帖][红娘唱]

晚妆已经残了,乌云般的头发散乱,轻轻抹了粉脸,随意挽起云鬓。她拿起简帖,按住妆盒,拆开信封仔细看,颠来倒去也不觉得心烦。[小姐怒叫]红娘![红娘假装惊讶]哎呀,事情败露了!她厌恶地皱起了眉头。[小姐说]小贱人,你怎么不来![红娘唱]她突然低下头,脸色变得通红。

[小姐说]小贱人,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用这种简帖来戏弄我?我什么时候看过这种东西?我要告诉夫人,打断你的腿![红娘说]小姐让我去,他让我带来的。我不识字,不知道他写了什么。

明明是你的过错,无缘无故地折磨我;让别人心烦意乱,你不习惯,谁又习惯过?

姐姐别闹了,如果你去告诉夫人,我就把这简帖拿去夫人那里告发。[小姐抓住红娘]我只是逗你玩的。[红娘说]放手,小心打断你的腿。[小姐说]张生最近怎么样?[红娘说]我不说。[小姐说]好姐姐,你告诉我吧![红娘唱]

张生最近脸色憔悴,瘦得很难看。他不思茶饭,懒得动弹;日夜盼望着好消息,废寝忘食。从黄昏到清晨,他望着东墙流泪。[小姐说]请个好太医看看他的病情吧。[红娘说]他的病吃药也没用。要想病好,除非出点风流汗。

[小姐说]红娘,如果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把这简帖给老夫人看,看他还有什么脸面见夫人?虽然我家亏欠他,但只是兄妹之情,怎么会有别的事。红娘,幸亏你口风紧;如果别人知道了,会是什么样子。[红娘说]你骗谁呢?你把这个饿鬼弄得半死不活,还想怎么样?

怕别人挑拨离间,“早晚夫人看出破绽,我们怎么安心?”何必问他遭遇了什么危险?推他上高竿,然后抽掉梯子看热闹。

[小姐说]把描笔拿来,我写封信回他,告诉他下次不要再这样了。[小姐写信][起身说]红娘,你拿去说:“小姐看望先生,只是以兄妹之礼相待,没有别的意思。如果再有一次这样,一定要告诉夫人。”和你这个小贱人都有话说。[小姐扔下信][红娘唱]

小孩子口无遮拦,一味地用言语折磨人。像你这样任性,别想着秀才了,做点好人家的风范吧。[红娘捡起信]

他为你梦里成双,醒来却孤单,废寝忘食。罗衣抵挡不住五更的寒冷,愁绪无限,寂寞的泪水流个不停。

像这样空等佳期,我把这角门从不曾关紧,只愿你们做夫妻没有危险。我在这筵席上打扮整齐,做一个闭口不言的媒人。

[红娘说]如果我不去,他会说我违抗他,那书生又等我回报,我必须走一趟。[下][张生上]那封信让红娘带去了,还没有回话。我这封信去,一定会成功,这么晚了,她应该快来了。[红娘上]必须回张生的话。小姐你性子太娇惯了;有前日的心,怎么会有今日的心?

那天晚上在楼上晚妆,杏花凋零,还觉得衣服单薄,那一片听琴的心在清露和明月之间。昨天傍晚,不怕春寒,差点被“先生吃掉”,那时候岂不是丢脸。为了一个不酸不醋的风魔汉,隔墙差点变成了望夫山。

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传书寄简。不肯反省自己的狂为,却要挑别人的破绽。受点苦头暂时忍忍吧。真是奸诈。“张生是兄妹之礼,怎么敢这样!”在人前巧言令色;没人时就想张生,背地里愁眉苦脸。

[红娘见张生][张生说]小娘子来了。擎天柱,事情怎么样了?[红娘说]没成功,先生别傻了。[张生说]我的简帖是一道会亲的符篆,只是小娘子不用心,故意这样。[红娘说]我不用心?天理何在,你那简帖好听!

这是先生命不好,不是红娘怠慢。那简帖成了你的罪证,他的勾头,我的公案。如果不是看在面子上,互相顾盼,宽容轻慢,先生受罪是理所当然的。贱妾何罪?差点连累你娘。

从今以后见面少,见面难。月亮暗了西厢,凤凰离开了秦楼,云彩收敛了巫山。你也躲,我也躲;请先生别笑,早点找个酒阑人散的地方。

[红娘说]这次再不必申诉你的肺腑之言了,怕夫人找,我回去了。[张生说]小娘子这次去,再找谁为我分辩;必须想个办法,才能救我一命。[张生跪下抓住红娘][红娘说]张先生是读书人,难道不明白这个意思,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你别装傻充愣;你想恩情美满,却让我骨肉受摧残。老夫人手里拿着棍子摩挲着看,粗麻线穿过针眼。直到我拄着拐杖帮闲偷懒,缝合嘴唇送暖偷寒。如果去的话,小姐的性子像撮盐入火,消息像踩着浮萍;如果不去的话,[张生跪下哭]我的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红娘唱]受不了你的甜言蜜语:真让我左右为难。

我没必要解释;小姐回给你的信,你自己看吧。[张生接过信,打开读]哎呀,有这场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道小姐的简帖来了,理当远接,接待不及,请不要见怪!小娘子,你也高兴吧。[红娘说]怎么?[张生说]小姐骂我都是假的,信中的意思

让我今晚到花园里来,和他一起“哩也波哩也罗”。

[红云]你读书我听。

[末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红云]怎么见得他让你来?你解释给我听。

[末云]“待月西厢下”,让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开门等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让我跳过墙来。

[红笑云]他让你跳过墙来,你做下来。真的有这种说法吗?

[末云]我是个猜诗谜的行家,风流如隋何,浪子如陆贾,我哪里会做错事。

[红云]你看我姐姐,在我这里也用这种手段。

[耍孩儿]几曾见过寄信的人颠倒瞒着鱼雁,小心肠儿转关。写着西厢待月等得更晚,让你跳东墙“女”字边“干”。原来那诗句里包藏着三更枣,简帖里埋伏着九里山。他在紧要处将人慢,你会在云雨闹中取静,我寄音书忙里偷闲。

[四煞]纸光明如玉板,字香喷如麝兰,行儿边湮透非春汗?一封信情泪红犹湿,满纸春愁墨未干。从今后不要再疑虑,放心波玉堂学士,稳情取金雀鸦鬟。

[三煞]别人行别样的亲,俺跟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跟前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为头儿看: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末云]小生是个读书人,怎么跳得过那花园呢?

[红唱]

[二煞]隔墙花又低,迎风户半拴,偷香手段今番按。怕墙高怎把龙门跳,嫌花密难将仙桂攀。放心去,不要怕;你若不去呵,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末云]小生曾到那花园里,已经两次,不见那好处;这一次知他又怎么?

[红云]如今不比往常。

[煞尾]你虽是去了两次,我敢说不如这次。你那隔墙酬和都胡侃,证果的是这次这一简。

[红下]

[末云]万事自有分定,谁想小姐有此一场好处。小生是猜诗谜的行家,风流如隋何,浪子如陆贾,到那里搿扎帮便倒地。今天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天,你有万物于人,何故争此一日?快下去吧!读书继晷怕黄昏,不觉西沉强掩门;欲赴海棠花下约,太阳何苦又生根?

[看天云]呀,才晌午也,再等等。

[又看科]今天万般的难得下去也呵。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恨杀鲁阳贪战,不教红日西沉!呀,却早倒西也,再等一等咱。无端的三足乌,团团光烁烁;安得后羿弓,射此一轮落?谢天地!却早日下去也!呀,却早发擂也!呀,却早撞钟也!拽上书房门,到得那里,手挽着垂杨滴流扑跳过墙去。

[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注解

红娘:《西厢记》中的重要角色,崔莺莺的侍女,聪明机智,善于调解矛盾,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重要桥梁。

张生:《西厢记》中的男主角,名张珙,是一位才子,与崔莺莺相爱,但因身份差异和社会礼教而面临重重阻碍。

崔莺莺:《西厢记》中的女主角,相国小姐,美丽聪慧,与张生相爱,但因封建礼教的束缚而无法自由表达感情。

简帖儿:古代的书信或便条,常用于传递私密信息。在《西厢记》中,简帖儿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传递感情的重要媒介。

老夫人:崔莺莺的母亲,封建礼教的代表,严格约束崔莺莺的行为,反对她与张生的自由恋爱。

中吕:古代音乐调式之一,常用于表现婉转、哀怨的情感。

粉蝶儿:曲牌名,常用于表现细腻、柔美的情感。

醉春风:曲牌名,常用于表现轻松、愉悦的情感。

普天乐:曲牌名,常用于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快活三:曲牌名,常用于表现轻松、幽默的情感。

朝天子:曲牌名,常用于表现庄重、严肃的情感。

四边静:曲牌名,常用于表现静谧、沉思的情感。

脱布衫:曲牌名,常用于表现轻松、幽默的情感。

小梁州:曲牌名,常用于表现哀怨、忧伤的情感。

幺篇:曲牌名,常用于表现细腻、婉转的情感。

石榴花:曲牌名,常用于表现热烈、激情的情感。

斗鹌鹑:曲牌名,常用于表现紧张、激烈的场面。

上小楼:曲牌名,常用于表现细腻、婉转的情感。

满庭芳:曲牌名,常用于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待月西厢下: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意指在西厢房下等待月亮升起,常用来形容男女幽会的情景。

迎风户半开:指门半开,迎接风吹进来,常用来形容等待某人到来的情景。

隔墙花影动:形容花影在墙的另一侧摇曳,暗示有人在墙的另一侧活动。

疑是玉人来:玉人,指美丽的女子。这句话表达了期待心上人到来的心情。

风流隋何:隋何,指隋朝的何晏,以风流才子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自己风流倜傥。

浪子陆贾:陆贾,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放荡不羁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放浪形骸。

孟光接了梁鸿案:孟光和梁鸿是东汉时期的夫妻,以相敬如宾著称。这里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离魂倩女: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和魅力。

掷果潘安:潘安,西晋时期的美男子,以美貌著称。这里用来形容男子的英俊。

鲁阳贪战:鲁阳,指鲁阳公,战国时期的楚国将领,以好战著称。这里用来形容太阳迟迟不落。

三足乌: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鸟,常用来指代太阳。

后羿弓:后羿,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以射日著称。这里用来表达希望太阳快点落下的愿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评注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作者王实甫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崔莺莺与张生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这段选文展现了崔莺莺与红娘之间的互动,以及红娘在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调解作用。

首先,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选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在爱情与礼教之间的挣扎。崔莺莺作为相国小姐,身份高贵,但她对张生的感情却无法自由表达,只能通过红娘传递简帖儿来传达心意。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也展现了崔莺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其次,从艺术特色上看,王实甫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刻画了崔莺莺与红娘的性格特点。崔莺莺虽然内心深爱张生,但在表面上却要保持矜持,甚至对红娘发怒,表现出她对封建礼教的屈服与反抗。而红娘则机智灵活,善于在崔莺莺与张生之间周旋,既维护了崔莺莺的尊严,又促成了两人的感情发展。

此外,这段选文还通过曲牌的运用,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中吕]粉蝶儿、[醉春风]等曲牌的运用,既表现了崔莺莺内心的柔情与哀怨,又展现了红娘的机智与幽默。这些曲牌的运用,使得文本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更强。

从历史价值上看,《西厢记》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通过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在爱情与礼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这段选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对话和曲牌的运用,展现了崔莺莺与红娘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崔莺莺在爱情与礼教之间的挣扎。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段文本出自元代杂剧《西厢记》,是张生与红娘的对话。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张生对崔莺莺的深情厚意,以及红娘在其中的巧妙周旋。

首先,文本通过引用元稹的《莺莺传》中的诗句,巧妙地表达了张生对崔莺莺的期待和思念。’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幽会的情景,还暗示了张生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其次,文本通过红娘与张生的对话,展现了红娘的机智和幽默。红娘不仅解读了张生的诗句,还调侃张生,使得整个对话充满了轻松愉快的氛围。红娘的机智和幽默,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还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

再次,文本通过张生的独白,展现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张生一方面渴望与崔莺莺相会,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后果。这种内心的矛盾,使得张生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真实。

最后,文本通过描写张生等待太阳落下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时间的焦虑和对爱情的渴望。’恨杀鲁阳贪战,不教红日西沉’,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张生对太阳迟迟不落的不满,还暗示了他对爱情的急切心情。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张生对崔莺莺的深情厚意,以及红娘在其中的巧妙周旋。文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风俗和人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02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