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原文
[红上云]今日小姐着我寄书与张生,当面偌多般假意儿,原来诗内暗约着他来。小姐也不对我说,我也不瞧破他,则请他烧香。今夜晚妆处比每日较别,我看他到其间怎的瞒我?[红唤科]姐姐,咱烧香去来。[旦上云]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红云]今夜月明风清,好一派景致也呵!
[双调][新水令]晚风寒峭透窗纱,控金钩绣帘不挂。门阑凝暮霭,楼角敛残霞。恰对菱花,楼上晚妆罢。
[驻马听]不近喧哗,嫩绿池溏藏睡鸭;自然幽雅,淡黄杨柳带栖鸦。金莲蹴损牡丹芽,玉簪抓住荼蘼架。夜凉苔径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我看那生和俺小姐巴不得到晚。
[乔牌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见柳梢斜日迟迟下,早道“好教贤圣打”。
[搅筝琶]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只为这燕侣莺俦,锁不住心猿意马。不则俺那姐姐害,那生呵!二三日来水米不粘牙。因姐姐闭月羞花,真假、这其间性儿难按纳,一地里胡拿。
姐姐这湖山下立地,我开了寺里角门儿。怕有人听俺说话,我且看一看。[做意了]偌早晚傻角却不来,赫赫赤赤,来。[末云]这其间正好去也,赫赫赤赤。[红云]那鸟来了。
[沉醉东风]我则道槐影风摇暮鸦,原来是玉人帽侧乌纱。一个潜身在曲槛边,一个背立在湖山下;那里叙寒温,并不曾打话。[红云]赫赫赤赤,那鸟来了。[末云]小姐,你来也。[搂住红科][红云]禽兽,是我,你看得好仔细着,若是夫人怎了。[末云]小生害得眼花,搂得慌了些儿,不知是谁,望乞恕罪![红唱]便做道搂得慌呵,你好索觑咱,多管是饿得你个穷神眼花。
[末云]小姐在那里?[红云]在湖山下,我问你咱。真个着你来哩?[末云]小生猜诗谜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准定扢扎帮便倒地。[红云]你休从门里去,则道我使你来。你跳过这墙去,今夜这一弄助你两个成亲。我说与你,依着我者。
[乔牌儿]你看那淡云笼月华,似红纸护银蜡;柳丝花朵垂帘下,绿莎茵铺着绣榻。
[甜水令]良夜迢迢,闲庭寂静,花枝低亚。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话儿摩弄,意儿谦洽;休猜做败柳残花。
[折桂令]他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恁的般受怕担惊,又不图甚浪酒闲茶。则你那夹被儿时当奋发,指头儿告了消乏;打叠起嗟呀,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准备着撑达。
[末做跳墙搂旦科][旦云]是谁?[末云]是小生。[旦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末云]呀,变了卦也![红唱]
[锦上花]为甚媒人,心无惊怕;赤紧的夫妻每,意不争差。我这里蹑足潜踪,悄地听咱:一个羞惭,一个怒发。
[幺篇]张生无一言,呀,莺莺变了卦。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张生背地里嘴那里去了?向前搂住丢翻,告到官司,怕羞了你!
[清江引]没人处则会闲嗑牙,就里空奸诈。怎想湖山边,不记“西厢下”。香美娘处分破花木瓜。
[旦]红娘,有贼。[红云]是谁?[末云]是小生。[红云]张生,你来这里有甚么勾当?[旦云]扯到夫人那里去![红云]到夫人那里,怕坏了他行止。我与姐姐处分他一场。张生,你过来跪着!你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夤夜来此何干?
[雁儿落]不是俺一家儿乔作衙,说几句衷肠话。我则道你文学海样深,谁知你色胆有天来大?
[红云]你知罪么?[末云]小生不知罪。[红唱]
[得胜令]谁着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贼拿。你本是个折桂客,做了偷花汉;不想去跳龙门,学骗马。姐姐,且看红娘面饶过这生者![旦云]若不看红娘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起来![红唱]谢小姐贤达,看我面遂情罢。若到官司详察,“你既是秀才,只合苦志于寒窗之下,谁教你夤夜辄入人家花园,做得个非奸即盗。”先生呵,准备精皮肤吃顿打。
[旦云]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万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下][末朝鬼门道云]你着我来,却怎么有偌多说话![红扳过末云]羞也,羞也,却不“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末云]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则死心塌地。[红唱]
[离亭宴带歇指煞]再休题“春宵一刻千金阶”,准备着“寒窗更守十年寡”。猜诗谜的社家,拍了“迎风户半开”,山障了“隔墙花影动”,绿惨了“待月西厢下”。你将何郎粉面搽,他自把张敞眉儿画。强风情措大,晴干了尤云滞雨心,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末云]小生再写一简,烦小娘子将去,以尽衷情如何?[红唱]淫词儿早则休,简帖儿从今罢。犹古自参不透风流调法。从今后悔罪也卓文君,你与我游学去波汉司马。[下]
[末云]你这小姐送了人也!此一念小生再不敢举,奈有病体日笃,将如之奈何?夜来得简方喜,今日强扶至此,又值这一场怨气,眼见得休也。只索回书房中纳闷去。桂子闲中落,槐花病里看。[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译文
红娘说:今天小姐让我给张生送信,表面上装作很多假意,原来诗里暗地里约他过来。小姐也没告诉我,我也没揭穿她,只是请她去烧香。今晚她的妆容比平时更特别,我看她到时候怎么瞒我?红娘叫唤道:姐姐,我们去烧香吧。小姐说:花影重叠,香风细细,庭院深沉,月色淡淡。红娘说:今晚月明风清,真是好一派景致啊!
晚风寒冷,透过窗纱,金钩挂着绣帘没有放下。门栏上凝结着暮霭,楼角收敛着残霞。正好对着镜子,楼上的晚妆已经完成。
远离喧嚣,嫩绿的池塘里藏着睡鸭;自然幽雅,淡黄的杨柳上栖息着乌鸦。金莲踩坏了牡丹的嫩芽,玉簪抓住了荼蘼的花架。夜晚的苔径很滑,露珠儿湿透了凌波袜。
我看那生和小姐巴不得天快点黑。
自从那天开始想月亮,每一刻都像一年那么长;看到柳梢上的斜阳迟迟不下,早就说“好让贤圣打”。
打扮得身体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只为了这燕侣莺俦,锁不住心猿意马。不只是我那姐姐害,那生啊!两三天来水米不沾牙。因为姐姐闭月羞花,真假、这其间性儿难按纳,一地里胡拿。
姐姐在这湖山下站着,我开了寺里的角门。怕有人听到我们说话,我先看看。这么晚了傻角还不来,赫赫赤赤,来。张生说:这正好去,赫赫赤赤。红娘说:那鸟来了。
我以为槐影风摇暮鸦,原来是玉人帽侧的乌纱。一个潜身在曲槛边,一个背立在湖山下;那里叙寒温,并不曾打话。红娘说:赫赫赤赤,那鸟来了。张生说:小姐,你来了。搂住红娘。红娘说:禽兽,是我,你看得仔细点,要是夫人怎么办。张生说:小生害得眼花,搂得慌了些儿,不知是谁,望乞恕罪!红娘唱:就算搂得慌,你也该看清楚,多半是饿得你个穷神眼花。
张生说:小姐在哪里?红娘说:在湖山下,我问你。真的让你来吗?张生说:小生猜诗谜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准定扢扎帮便倒地。红娘说:你别从门里进去,就说是我让你来的。你跳过这墙去,今晚这一弄助你两个成亲。我说给你,依着我。
你看那淡云笼月华,像红纸护银蜡;柳丝花朵垂帘下,绿莎茵铺着绣榻。
良夜迢迢,闲庭寂静,花枝低垂。她是个女孩儿家,你该温柔些,话儿摩弄,意儿谦洽;别猜做败柳残花。
她是个娇滴滴美玉无瑕,粉脸生春,云鬓堆鸦。这样的受怕担惊,又不图什么浪酒闲茶。你那夹被儿时当奋发,指头儿告了消乏;打叠起嗟呀,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准备着撑达。
张生跳墙搂住小姐。小姐说:是谁?张生说:是小生。小姐怒道: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张生说:呀,变了卦也!红娘唱:
为什么媒人,心无惊怕;赤紧的夫妻每,意不争差。我这里蹑足潜踪,悄地听:一个羞惭,一个怒发。
张生无一言,呀,莺莺变了卦。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张生背地里嘴哪里去了?向前搂住丢翻,告到官司,怕羞了你!
没人处只会闲嗑牙,就里空奸诈。怎想湖山边,不记“西厢下”。香美娘处分破花木瓜。
小姐说:红娘,有贼。红娘说:是谁?张生说:是小生。红娘说:张生,你来这里有什么勾当?小姐说:扯到夫人那里去!红娘说:到夫人那里,怕坏了他行止。我与姐姐处分他一场。张生,你过来跪着!你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夤夜来此何干?
不是我们一家儿乔作衙,说几句衷肠话。我则道你文学海样深,谁知你色胆有天来大?
红娘说:你知罪么?张生说:小生不知罪。红娘唱:
谁让你夤夜入人家,非奸做贼拿。你本是个折桂客,做了偷花汉;不想去跳龙门,学骗马。姐姐,且看红娘面饶过这生者!小姐说:若不看红娘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起来!红娘唱:谢小姐贤达,看我面遂情罢。若到官司详察,“你既是秀才,只合苦志于寒窗之下,谁教你夤夜辄入人家花园,做得个非奸即盗。”先生呵,准备精皮肤吃顿打。
小姐说: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何生此心?万一夫人知之,先生何以自安?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张生朝鬼门道说:你让我来,却怎么有这么多说话!红娘扳过张生说:羞也,羞也,却不“风流隋何,浪子陆贾”?张生说:得罪波“社家”,今日便早则死心塌地。红娘唱:
再别提“春宵一刻千金阶”,准备着“寒窗更守十年寡”。猜诗谜的社家,拍了“迎风户半开”,山障了“隔墙花影动”,绿惨了“待月西厢下”。你将何郎粉面搽,他自把张敞眉儿画。强风情措大,晴干了尤云滞雨心,悔过了窃玉偷香胆,删抹了倚翠偎红话。张生说:小生再写一简,烦小娘子将去,以尽衷情如何?红娘唱:淫词儿早则休,简帖儿从今罢。犹古自参不透风流调法。从今后悔罪也卓文君,你与我游学去波汉司马。
张生说:你这小姐送了人也!此一念小生再不敢举,奈有病体日笃,将如之奈何?夜来得简方喜,今日强扶至此,又值这一场怨气,眼见得休也。只索回书房中纳闷去。桂子闲中落,槐花病里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注解
红上云: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丫鬟角色,聪明伶俐,善于周旋。
张生:张君瑞,是《西厢记》中的男主角,书生,与崔莺莺相爱。
旦:崔莺莺,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张生的恋人。
双调:元曲的一种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抒情或叙事。
新水令:元曲曲牌名,常用于描写景物或抒情。
驻马听:元曲曲牌名,常用于描写景物或抒情。
乔牌儿: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搅筝琶: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沉醉东风:元曲曲牌名,常用于描写景物或抒情。
甜水令: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折桂令: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锦上花: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清江引: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雁儿落: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得胜令: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离亭宴带歇指煞:元曲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情感或叙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评注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这段文本选自《西厢记》中的一幕,主要描写了红娘、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互动。红娘作为崔莺莺的丫鬟,既是两人爱情的见证者,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她聪明机智,善于周旋,既帮助张生与崔莺莺相会,又在关键时刻化解了尴尬局面。
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红娘的机智与幽默、张生的痴情与尴尬、崔莺莺的羞涩与愤怒,都在对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红娘的角色,她既是崔莺莺的贴身丫鬟,又是张生的“媒人”,在两人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她的语言幽默风趣,既调侃了张生的冒失行为,又巧妙地化解了崔莺莺的怒气,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本运用了大量的元曲曲牌,如《双调》《新水令》《驻马听》等,通过曲牌的变换,增强了文本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文本中的景物描写也十分细腻,如“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等句,既烘托了夜晚的静谧氛围,又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本反映了元代社会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虽然充满了波折,但最终得到了红娘的支持和帮助,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由恋爱的某种宽容。同时,红娘的角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丫鬟的地位和作用,她们不仅是主人的贴身侍从,还在关键时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生动的对话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西厢记》中人物的复杂情感和丰富心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元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