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原文

末上云]害杀小生也。自那夜听琴后,再不能够见俺那小姐。我着长老说将去,道张生好生病重,却怎生不见人来看我?却思量上来,我睡些儿咱。

[红上云]奉小姐言语,着我看张生,须索走一遭。我想咱每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

[仙吕][点绛唇]相国行祠,寄居萧寺。因丧事,幼女弧儿,将欲从军死。

[混江龙]谢张生伸志,一封书到便兴师。显得文章有用,足见天地无私。若不是剪草除根半万贼,险些儿灭门绝户俺一家儿。莺莺君瑞,许配雄雌;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如今都废却成亲事,一个价愁糊突了胸中锦绣,一个价泪搵了脸上胭脂。

[油葫芦]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线;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

[天下乐]方信道才子佳人信有之,红娘看时,有些乖性儿,则怕有情人不遂心也似此。他害的有些抹媚,我遭着没三思,一纳头安排着憔悴死。

却早来到书院里,我把唾津儿润破窗纸,看他在书房里做甚么。

[村里迓鼓]我将这纸窗儿润破,悄声儿窥视。多管是和衣儿睡起,罗衫上前襟褶祬。孤眠况味,凄凉情绪,无人伏侍。觑了他涩滞气色,听了他微弱场息,看了他黄瘦脸儿。张生呵,你若不闷死多应是害死。

[元和令]金钗敲门扇儿。[末云]是谁?[红唱]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俺小姐想着风清月朗夜深时,使红娘来探尔。[末云]既然小娘子来,小姐必有言语。[红唱]俺小姐至今脂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末云]小姐既有见怜之心,小生有一简,敢烦小娘子达知肺腑咱。[红云]只恐他翻了面皮。

[上马娇]他若是见了这诗,看了这词,他敢颠倒费神思。他拽起面皮来:“查得谁的言语你将来,这妮子怎敢胡行事?”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纸条儿。

[末云]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红唱]

[胜葫芦]哎,你个馋穷酸倈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的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

[幺篇]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则说道:“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恁的呵,颠倒有个寻思。

[末云]依着姐姐,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红云]兀的不是也,你写来,咱与你将去。[末写科][红云]写得好呵,读与我听咱。[末读云]珙百拜奉书芳卿可人妆次: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孰料夫人以恩成怨,变易前姻,岂得不为失信乎?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汝台左右;患成思渴,垂命有日。因红娘至,聊奉数字,以表寸心。万一有见怜之意,书以掷下,庶几尚可保养。造次不谨,伏乞情恕!后成五言诗一首,就书录呈: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红唱]

[后庭花]我则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题着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同心方胜儿。忒聪明,忒敬思,忒风流,忒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

[青歌儿]颠倒写鸳鸯两字,方信道“在心为志”。[末云]姐姐将去,是必在意者![红唱]看喜怒其间觑个意儿。放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词。则说道:“昨夜弹琴的那人儿,教传示。”

这简帖儿我与你将去,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休堕了志气者!

[寄生草]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休教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鵾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休为这悴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

[末云]姐姐在意者![红云]放心,放心!

[煞尾]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样子。则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中心日夜藏之。怎敢因而,“有美玉于斯”,我须教有发落归着这张纸。凭着我舌尖上说词,更和这简帖儿里心事,管教那人来探你一遭儿。[下]

[末云]小娘子将简帖儿去了,不是小生说口,则是一道会亲的符篆。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且放下心,须索好音来也。“且将宋玉风流策,寄与蒲东窈窕娘。”[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译文

末上云:真是害死我了。自从那晚听琴之后,就再也没能见到我的小姐。我让长老去传话,说张生病得很重,怎么没有人来看我呢?想着想着,我还是睡一会儿吧。

红上云:奉小姐的命令,让我去看望张生,我得走一趟。我想,如果不是张生,我们一家人的性命可能就保不住了。

仙吕点绛唇:相国的行祠,寄居在萧寺。因为丧事,幼女孤苦伶仃,差点要去从军而死。

混江龙:感谢张生伸张正义,一封信就调动了军队。显示了文章的力量,也证明了天地无私。如果不是张生剪草除根,消灭了半万贼寇,我们一家差点就灭门绝户了。莺莺和君瑞,本应许配为夫妻;夫人却失信,推托其他理由,将婚姻打灭,以兄妹相称。如今婚事全废,一个愁得胸中锦绣都乱了,一个泪湿了脸上的胭脂。

油葫芦:憔悴的潘郎鬓角有了白发;杜韦娘也不像从前,腰带宽松,瘦腰肢更显清减。一个昏昏欲睡,不再看经史;一个心不在焉,懒得拿针线;一个在琴上调弄出离恨的曲谱,一个在花笺上删抹成断肠的诗句;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人都害了相思病。

天下乐:这才相信才子佳人真的存在,红娘看时,有些古怪的性子,只怕有情人不遂心也像这样。他害得有些妩媚,我遭遇了没三思,一头扎进了憔悴的死亡。

却早来到书院里,我用唾沫润湿窗纸,看他在书房里做什么。

村里迓鼓:我将这纸窗润破,悄悄窥视。多半是和衣而睡,罗衫上前襟皱褶。孤眠的滋味,凄凉的情绪,无人服侍。看他那涩滞的气色,听他那微弱的呼吸,看他那黄瘦的脸。张生啊,你若不是闷死,多半是害死了。

元和令:金钗敲门扇儿。末云:是谁?红唱:我是个散相思的五瘟使。我家小姐想着风清月朗的深夜,派红娘来探望你。末云:既然小娘子来了,小姐一定有话要说。红唱:我家小姐至今脂粉未施,念到有一千番张殿试。

末云:小姐既然有怜悯之心,我有一封信,敢烦小娘子传达我的心意。红云:只怕她翻脸不认人。

上马娇:她若是见了这诗,看了这词,她一定会费神思。她拽起脸皮来:“查得谁的言语你带来,这妮子怎敢胡来?”她可能会嗤嗤地扯成纸条。

末云:我以后一定用金银财宝酬谢小娘子。红唱:

胜葫芦:哎,你这个馋穷酸倈没意思,卖弄你有家私,难道不是图谋你的东西才来的?先生的钱物,给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资?

幺篇:你看人像桃李春风墙外的枝条,卖俏倚门儿。我虽是个婆娘有志气。就说:“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这样啊,反而有个寻思。

末云:依着姐姐,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红云:这不是吗,你写来,我帮你带去。末写科红云:写得好啊,读给我听。末读云:珙百拜奉书芳卿可人妆次:自从分别,音信全无,悲怆不已。没想到夫人以恩成怨,变易前姻,岂能不失信?让我目视东墙,恨不得飞到你的身边;患成思渴,命悬一线。因红娘来,聊奉数字,以表心意。万一有怜悯之意,书以掷下,或许还能保养。匆忙不谨,请原谅!后成五言诗一首,就书录呈: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芳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红唱:

后庭花:我以为他在花笺上打草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先写下几句寒暄,后题着五言八句诗。不一会儿,把花笺锦字,叠成同心方胜儿。太聪明,太敬思,太风流,太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

青歌儿:颠倒写鸳鸯两字,这才相信“在心为志”。末云:姐姐带去,一定要在意!红唱:看喜怒之间找个意思。放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词。就说:“昨夜弹琴的那人儿,教传示。”

这简帖儿我帮你带去,先生当以功名为念,不要堕了志气!

寄生草:你将那偷香手,准备着折桂枝。不要让那淫词儿污了龙蛇字,藕丝儿缚定鵾鹏翅,黄莺儿夺了鸿鹄志;不要为这悴帏锦帐一佳人,误了你“玉堂金马三学士”。

末云:姐姐一定要在意!红云:放心,放心!

煞尾:沈约病多般,宋玉愁无二,清减了相思的样子。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心中日夜藏着。怎敢因而,“有美玉于斯”,我须教有发落归着这张纸。凭着我舌尖上的说词,更和这简帖儿里的心事,管教那人来探你一遭儿。下

末云:小娘子将简帖儿带去了,不是我夸口,这是一道会亲的符篆。他明天回话,一定有个结果。且放下心,等着好消息吧。“且将宋玉风流策,寄与蒲东窈窕娘。”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注解

末上云:指张生,即张君瑞,是《西厢记》中的男主角。

红上云:指红娘,是《西厢记》中的女主角崔莺莺的侍女,也是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重要媒介。

仙吕:古代音乐中的一种调式,常用于表现悲凉、哀怨的情感。

点绛唇:词牌名,常用于表现爱情、离别等主题。

混江龙:词牌名,常用于表现豪放、激昂的情感。

油葫芦:词牌名,常用于表现忧愁、思念的情感。

天下乐:词牌名,常用于表现欢乐、喜庆的情感。

村里迓鼓:词牌名,常用于表现乡村生活、田园风光。

元和令:词牌名,常用于表现爱情、离别等主题。

上马娇:词牌名,常用于表现爱情、离别等主题。

胜葫芦:词牌名,常用于表现忧愁、思念的情感。

幺篇:词牌名,常用于表现忧愁、思念的情感。

后庭花:词牌名,常用于表现爱情、离别等主题。

青歌儿:词牌名,常用于表现爱情、离别等主题。

寄生草:词牌名,常用于表现忧愁、思念的情感。

煞尾:词牌名,常用于表现忧愁、思念的情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评注

《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由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该剧以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的爱情与礼教的冲突。本文选自《西厢记》中的一段,主要描写了张生因思念崔莺莺而病重,红娘前来探望并传递书信的情节。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和礼教束缚。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虽然真挚,但却受到封建礼教的压制,尤其是崔莺莺的母亲夫人失信,推托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这种爱情与礼教的冲突,正是《西厢记》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词牌名,如“仙吕”、“点绛唇”、“混江龙”等,这些词牌名不仅丰富了文本的音乐性,还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例如,“油葫芦”表现了张生的忧愁与思念,“天下乐”则表现了红娘的欢乐与喜庆。此外,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不似旧时”等,生动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礼教束缚,还展现了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西厢记》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段文字通过对张生与崔莺莺爱情的描写,展现了元代戏曲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张生与崔莺莺爱情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爱情观念和礼教束缚,展现了元代戏曲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001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