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楔子-原文
[旦上云]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着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
[叫红科][红上云]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
[旦云]这般身子不快呵,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云]你想张——
[旦云]张甚么?
[红云]我“张”着姐姐哩。
[旦云]我有一件事央及你咱。
[红云]甚么事?
[旦云]你与我望张生走一遭,看他说甚么,你来回我话者。
[红云]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
[旦云]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便与我走一遭!
[红云]侍长请起,我去则便了。说道:“张生,你好生病重,则俺姐姐也不弱。”只因午夜调琴手,引起春闺爱月心。
[仙吕][赏花时]俺姐姐针线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春恨压眉尖,若得灵犀一点,敢医可了病恹恹。[下]
[旦云]红娘去了,看他回来说甚话,我自有主意。[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楔子-译文
自从那晚听琴之后,听说张生生病了,我现在让红娘去书院里,看看他说些什么。
红娘被叫来,不知道有什么事,必须走一趟。
你这样身体不舒服,怎么不来看我?
你在想张——
张什么?
我“张”着姐姐呢。
我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
什么事?
你替我去看看张生,看看他说些什么,回来告诉我。
我不去,夫人知道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就替我去一趟吧!
侍长请起,我去就是了。说道:“张生,你病得这么重,我姐姐也不弱。”只因为午夜调琴的手,引起了春闺爱月的心。
我姐姐无心做针线,脂粉香消懒得添。春恨压在眉尖,如果能得到一点灵犀,敢说能治好这病恹恹的样子。
红娘去了,看她回来说些什么,我自有主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楔子-注解
张生:指《西厢记》中的男主角张君瑞,是一位才子,与女主角崔莺莺相爱。
红娘:崔莺莺的侍女,聪明机智,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重要牵线人。
旦:戏曲中的女主角,此处指崔莺莺。
仙吕:古代戏曲中的一种曲牌名,常用于表达抒情或哀怨的情感。
赏花时:曲牌名,常用于描写春日景色或表达女子的情感。
灵犀:比喻心意相通,源自《庄子·秋水》中的典故,指犀牛角中的一线白纹,象征心灵相通。
病恹恹:形容病态,虚弱无力的样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三本-楔子-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文本通过崔莺莺与红娘的对话,展现了崔莺莺对张生的思念与关切,同时也揭示了红娘在两人之间的重要作用。崔莺莺因听闻张生病重,心中焦虑,便让红娘前去探望,这一情节不仅表现了崔莺莺的深情,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与无奈。
从文化背景来看,这段对话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男女交往的严格限制。崔莺莺作为大家闺秀,不能直接与张生见面,只能通过红娘传递心意。红娘的角色在此处显得尤为重要,她不仅是崔莺莺的侍女,更是两人情感的桥梁。红娘的机智与幽默也在对话中得以体现,她巧妙地回避了崔莺莺的追问,展现了她的聪明与机敏。
在艺术特色上,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崔莺莺的焦虑与红娘的机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同时,曲牌“仙吕”和“赏花时”的运用,也为文本增添了抒情色彩,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从历史价值来看,《西厢记》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段文字通过对崔莺莺与红娘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情感的压抑与束缚,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坚韧与智慧。这种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崔莺莺与红娘的对话描写,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爱情中的复杂心理与情感纠葛。红娘的机智与崔莺莺的深情相得益彰,使得这段对话充满了戏剧性与情感张力。同时,曲牌的运用也为文本增添了抒情色彩,使得情感表达更加丰富。这段文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也在文化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