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原文
[洁引聪上云]今日二月十五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姐拈香。比及夫人未来,先请张生拈香。怕夫人问呵,则说是贫僧亲者。
[末上云]今日二月十五日,和尚请拈香,须索走一遭。
[双调][新水令]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香烟云盖结,讽咒海波潮。幡影飘颻,诸檀越尽来到。
[驻马听]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候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害相思的馋眼脑,见他时须看个十分饱。
[末见洁科][洁云]先生先拈香,恐夫人问呵,则说是老僧的亲。[末拈香科]
[沈醉东风]惟愿存有的人间寿高,亡化的天上逍遣。为曾、祖、父先灵,礼佛、法、僧三宝。焚名香暗中祷告:则愿得红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儿休恶!佛啰,早成就了幽期密约。
[夫人引旦上云]长老请拈香,小姐,咱走一遭,[末做见科][觑聪云]为你志诚呵,神仙下降也。[聪云]这生却早两遭儿也。[末唱]
[雁儿落]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原来是可意中来请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得胜令]恰便似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着俏;苗条,一团儿衠是娇。
[洁云]贫僧一句话,夫人行敢道么?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父母亡后,无可相报。对我说:“央及带一分斋,追荐父母。”贫僧一时应允了,恐夫人见责。[夫人云]长老的亲便是我的亲,请来厮见咱。[末拜夫人科][众僧见旦发科][末唱]
[乔牌儿]大师年纪老,法座上也凝眺;举名的班首真呆僗,觑着法聪头作金磬敲。
[甜水令]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稔色人儿,可意冤家,怕人知道,看时节泪眼偷瞧。
[折桂令]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哭声儿似莺啭乔林,泪珠儿似露滴花梢。大师也难学,把一个发慈悲的脸儿来朦着。击磬的头陀懊恼,添香的行者心焦。烛影风摇,香霭云飘;贪看莺莺,烛灭香消。
[洁云]风灭灯也。[末云]小生点灯烧香。[旦与红云]那生忙了一夜。
[锦上花]外像儿风流,青春年少;内性儿聪明,冠世才学,扭捏着身子儿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红云]我猜那生——
[幺篇]黄昏这一回,白日那一觉,窗儿外那会镬铎。到晚一向书帏里比及睡着,千万声长吁怎捱到晓。[末云]那小姐好生顾盼小子。
[碧玉箫]情引眉梢,心绪你知道:愁种心苗,情思我猜着。畅懊恼!响铛铛云板敲。行者又嚎,沙弥又哨。您须不夺人之好。
[洁与众僧发科][动法器了,洁摇铃杵宣疏了,烧纸科][洁云]天明了也,请夫人小姐回宅。[末云]再做一会也好,那里发付小生也呵!
[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劳攘了一宵,月儿沈,钟儿响,鸡儿叫。畅道是玉人归去得疾,好事收拾得早,道场毕诸人散了。酩子里各归家,葫芦提闹到晓。[并下]
[络丝娘煞尾]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题目老夫人闭春院崔莺莺烧夜香正名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译文
[洁引聪上云]今天是二月十五,寺庙开始举办法事,众僧开始使用法器。请夫人和小姐来上香。在夫人到来之前,先请张生上香。如果夫人问起,就说是贫僧的亲戚。
[末上云]今天是二月十五,和尚请我来上香,我得去一趟。
[双调][新水令]梵王的宫殿上月亮高挂,碧琉璃般的瑞烟笼罩着。香烟像云盖一样凝结,诵经声像海潮一样涌动。幡影飘动,所有的信徒都来了。
[驻马听]法鼓和金铎的声音,像二月的春雷在殿角响起;钟声和佛号,像半天的风雨洒在松梢上。候门不让老僧敲,纱窗外一定有红娘来报。害相思的眼睛,见到他时一定要看个够。
[末见洁科][洁云]先生先上香,如果夫人问起,就说是老僧的亲戚。[末上香科]
[沈醉东风]只愿活着的人长寿,逝去的人在天上逍遥。为了曾祖、祖父、父亲的灵魂,礼拜佛、法、僧三宝。焚香暗中祷告:只愿红娘不要捣乱,夫人不要焦躁,狗儿不要凶恶!佛啊,早日成就我们的幽会密约。
[夫人引旦上云]长老请上香,小姐,我们走一趟,[末做见科][觑聪云]因为你诚心,神仙都下凡了。[聪云]这生已经来过两次了。[末唱]
[雁儿落]我以为这位玉天仙离开了天宫,原来是她特意来请我参加法事。我这多愁多病的身子,怎么抵挡得住她那倾国倾城的容貌。
[得胜令]她的嘴唇像樱桃一样红,鼻子像琼瑶一样美,脸像淡白的梨花,腰像轻盈的杨柳。妖娆,满脸都是俏丽;苗条,整个人都是娇美。
[洁云]贫僧有一句话,夫人敢听吗?老僧有个亲戚,是个饱学的秀才,父母去世后,无法报答。他对我说:“请帮忙带一份斋饭,追荐父母。”贫僧一时答应了,怕夫人责怪。[夫人云]长老的亲戚就是我的亲戚,请来相见吧。[末拜夫人科][众僧见旦发科][末唱]
[乔牌儿]大师年纪大了,法座上也在凝望;举名的班首真是呆傻,看着法聪的头像敲金磬一样。
[甜水令]老的少的,村的俏的,乱成一团,比闹元宵还热闹。漂亮的人儿,可意的冤家,怕人知道,偷偷看时眼泪直流。
[折桂令]让我迷乱不已,心痒难耐。哭声像莺鸟在林中鸣叫,泪珠像露水滴在花梢上。大师也难学,装出一副慈悲的脸来遮掩。击磬的头陀懊恼,添香的行者心焦。烛影随风摇曳,香烟像云一样飘散;贪看莺莺,烛灭香消。
[洁云]风把灯吹灭了。[末云]我来点灯烧香。[旦与红云]那生忙了一夜。
[锦上花]外表风流,青春年少;内心聪明,才华冠世,扭捏着身子百般做作,在人前卖弄俊俏。
[红云]我猜那生——
[幺篇]黄昏这一回,白天那一觉,窗外那会儿吵闹。到了晚上在书帏里等到睡着,千万声长叹怎么熬到天亮。[末云]那小姐对我很是顾盼。
[碧玉箫]情意从眉梢流露,心绪你知道:愁绪在心中生根,情思我猜得到。真是懊恼!云板敲得响铛铛。行者又嚎,沙弥又哨。你们不要夺人所好。
[洁与众僧发科][动法器了,洁摇铃杵宣疏了,烧纸科][洁云]天亮了,请夫人小姐回府。[末云]再待一会儿也好,我该怎么办呢!
[鸳鸯煞]有心不如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忙了一夜,月亮落下,钟声响起,鸡儿叫了。真是玉人回去得快,好事结束得早,法事结束众人散了。大家各自回家,闹到天亮。[并下]
[络丝娘煞尾]只为你那闭月羞花的相貌,少不得要剪草除根。
题目老夫人闭春院崔莺莺烧夜香正名小红娘传好事张君瑞闹道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注解
拈香:佛教仪式中的一种,信徒在佛前点燃香火,以示虔诚和祈祷。
梵王宫殿:指佛教中的天宫,梵王是佛教中的天神之一,宫殿象征神圣和庄严。
碧琉璃:一种珍贵的宝石,常用来形容佛教圣地的庄严和神圣。
讽咒:佛教中的一种诵经方式,通过念诵咒语来祈求佛的保佑。
檀越:佛教中对施主的尊称,指那些供养僧侣、寺庙的信徒。
法鼓金铎:佛教法器,法鼓用于召集僧众,金铎用于诵经时的节奏。
钟声佛号:佛教中的钟声和佛号,用于提醒信徒修行和祈祷。
红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娘是媒人的代称,常出现在爱情故事中。
幽期密约:指秘密的约会或约定,常用于形容恋人之间的私密相会。
倾国倾城: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足以使国家和城市为之倾倒。
玉天仙:形容女子如仙女般美丽,常用于文学作品中。
法聪:佛教中的一位僧人,常出现在佛教故事中。
班首:佛教寺院中的职位,负责管理僧众和寺院事务。
头陀: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头陀行者通常过着简朴的生活。
行者:佛教中的修行者,通常指那些尚未正式出家的修行人。
沙弥:佛教中的初级僧人,通常指那些刚出家的年轻僧人。
云板:佛教法器,用于诵经时的节奏和信号。
铃杵:佛教法器,用于诵经和仪式中的节奏。
酩子里:指在醉酒或迷糊状态中,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情境下的状态。
葫芦提:指在混乱或喧闹中,常用于形容某种热闹的场面。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极其美丽,足以使月亮和花朵感到羞愧。
剪草除根:比喻彻底解决问题,常用于形容某种决断或行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剧之一。文本通过描绘佛教道场的场景,展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文本中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如拈香、梵王宫殿、法鼓金铎等,这些元素不仅增添了文本的宗教氛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
文本中的语言风格典雅华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通过描绘佛教圣地的庄严景象,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神秘的氛围。’倾国倾城貌’、’玉天仙离了碧霄’等词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崔莺莺的绝世美貌。
在情节安排上,文本巧妙地通过佛教道场的仪式,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张生借拈香之机,暗中表达对崔莺莺的爱慕之情,而崔莺莺则在红娘的帮助下,与张生秘密相会。这种情节安排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压抑和束缚。
文本中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纠葛。张生作为一个多愁多病的书生,面对崔莺莺的倾国倾城之貌,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而崔莺莺则通过红娘的帮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人物的形象,也深化了故事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情节安排,展现了张生与崔莺莺之间的爱情故事。文本中融入了大量的佛教元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同时,文本通过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使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