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戏曲家。他以创作杂剧闻名,《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年代: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
内容简要:全剧共5本21折,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作品以优美的语言和曲折的情节,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原文
[夫人上白]前日长老将钱去与老相公做好事,不见来回话。道与红娘,传着我的言语去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就着他办下东西的当了,来回我话者。[下]
[净扮洁上]老僧法本,在这普救寺里做长老。此寺是则天皇后盖造的,后来崩损,又是崔相国重修的。现今崔老夫人领着家眷扶柩回博陵。因路阻暂寓本寺西厢之下,待路通回博陵迁葬。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人莫敢犯。夜来老僧赴斋,不知曾有人来望老僧否?[唤聪问科][聪云]夜来有一秀才自西洛而来,特谒我师,不遇而返。[洁云]山门外觑着,若再来时,报我知道。
[末上]昨日见了那小姐,倒有顾盼小生之意。今日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倘遇那小姐出来,必当饱看一会。
[中吕][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你个法聪和尚!借与我半间客舍僧房,与我那可憎才居止处门儿相向。虽不能窃玉偷香,且将这盻云眼睛儿打当。
[醉春风]往常时见傅粉的委实羞,画眉的敢是谎;今日多情人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早痒痒。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末见聪科][聪云]师父正望先生来哩,只此少待,小僧通报去。[洁出见末科][末云]是好一个和尚呵!
[迎仙客]我则见他头似雪,鬓如霜,面如童,少年得内养;貌堂堂,声朗朗,头直上只少个圆光。却便是捏塑来的僧伽像。
[洁云]请先生方丈内相见。夜来老僧不在,有失迎迓,望先生恕罪![末云]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洁云]先生世家何郡?敢问上姓大名,因甚至此?[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
[石榴花]大师一一问行藏,小生仔细诉衷肠,自来西洛是吾乡,宦游在四方。寄居咸阳。先人拜礼部尚书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洁云]老相公弃世,必有所遗。[末唱]平生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
[斗鹌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衠一味风清月朗。[洁云]先生此一行必上朝取应去。[末唱]小生无意求官,有心待听进。小生特谒长老,奈路途奔驰,无以相馈。量着穷秀才人情则是纸半张,以没甚七青八黄,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径禀:有白银一两,与常往公用,略表寸心,望笑留是幸![洁云]先生客中,何故如此?[末云]物鲜不足辞,但充讲下一茶耳。
[上小楼]小生特来见访,大师何须谦让。[洁云]老僧决不敢受。[末唱]这钱也难买柴薪,不够斋粮,且备茶汤。[觑聪云]这一两未为厚礼。你若有主张,对艳妆,将言词说上,我将你众和尚死生难忘。
[洁云]先生必有所请。[末云]小生不揣有恳,因恶旅冗杂,早晚难以温习经史,欲假一室,晨昏听讲。房金按月任意多少。[洁云]敝寺颇有数间,任先生拣选。[末唱]
[幺篇]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远有南轩,离着东墙,靠着西厢。近主廊,过耳房,都皆停当。[洁云]便不呵,就与老僧同处何如?[末笑云]要恁怎么。你是必休提着长老方丈。
[红上云]老夫人着俺问长老: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看得停当回话。须索走一遭去来。[见洁科]长老万福!夫人使侍妾来问:几时好与老相公做好事?着看得停当了回话。[末背云]好个女子也呵!
[脱布衫]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大师行深深拜了,启朱唇语言得当。
[小梁州]可喜的庞儿浅淡妆,穿一套缟素衣裳;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
[幺篇]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洁云]二月十五日,可与老相公做好事。[红云]妾与长老同去佛殿看了,却回夫人话。[洁云]先生请少坐,老僧同小娘子看一遭便来。[末云]着小娘子先行,俺近后些。[洁云]一个有道理的秀才。[末云]小生有一句话敢道么?[洁云]便道不妨。[末唱]
[快活三]崔家女艳妆,莫不是演撒你个老洁郎?[洁云]俺出家人那有此事?[末唱]既不沙,却怎睃趁着你头上放毫光,打扮的特来晃。
[洁云]先生是何言语!早是那小娘子不听得哩,若知呵,是甚意思![红上佛殿科][末唱]
[朝天子]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我与你看着门儿,你进去。[洁怒云]先生,此非先王之法言,岂不得罪於圣人之门乎?老僧偌大年纪,焉肯作此等之态?[末唱]好模好样太莽撞,没则罗便罢,烦恼怎么那唐三藏?怪不得小生疑你,偌大一个宅堂,可怎生别没个儿郎,使得梅香来说勾当。[洁云]老夫人治家严肃,内外并无一个男子出入。[末背云]这秃厮巧说。你在我行、口强,硬抵着头皮撞。
[洁对红云]这斋供道场都完备了,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拈香。[末问云]何故?[洁云]这是崔相国小姐至孝,为报父母之恩。又是老相国禫日,就脱孝服,所以做好事。[末哭科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小姐是一女子,尚然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望和尚慈悲为本,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追荐俺父母咱!便夫人知也不妨,以尽人
子之心。[洁云]法聪与这先生带一分者。[末背问聪云]那小姐明日来么?[聪云]他父母的勾当,如何不来。[末背云]这五千钱使得有些下落者。
[四边静]人间天上,看莺莺强如做道场。软玉温香,休道是相亲傍;若能够汤他一汤,倒与人消灾障。
[洁云]都到方丈吃茶。[做到科][末云]小生更衣咱。[末出科云]那小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只在这里等待问他咱。[红辞洁云]我不吃茶了,恐夫人怪来迟,去回话也。[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红云]谁问你来?[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向日莺莺潜出闺房,夫人窥之,召立莺莺於庭下,责之曰:“汝为女子,告而出闺门,倘遇游客小僧私视,岂不自耻。”莺莺立谢而言曰:“今当改过从新,毋敢再犯。”是他亲女,尚然如此,可况以下侍妾乎?先生习先王之道,尊周公之礼,不干已事,何故用心?早是妾身,可以容恕,若夫人知其事,决无干休。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下][末云]这相思索是害也!
[哨遍]听说罢心怀悒悒,把一天愁都撮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凛冰霜,不召乎,谁敢辄入中堂?”自思想,比及你心儿思畏老母亲威严,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头望。待扬下教人怎扬?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若今生难得有情人,是前世烧了断头香。我得时节手掌儿里奇擎,心坎儿里温存,眼皮儿上供养。
[耍孩儿]当初那巫山远隔如天样,听说罢又在巫山那厢。业身躯虽是立在回廊,魂灵儿已在他行。本待要安排心事传幽客,我只怕漏泄春光与乃堂。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五煞]小姐年纪小,性气刚。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才到得风流况,成就了会温存的娇婿,怕甚么能拘束的亲娘。
[四煞]夫人忒虑过,小生空妄想,郎才女貌合相仿。休直待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三煞]想着他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不想呵其实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却忘了辞长老。[见洁科]小生敢问长老,房舍如何?[洁云]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甚是潇洒,正可先生安下。现收拾下了,随先生早晚来。[末云]小生便回店中搬去。[洁云]吃斋了去。[末云]老僧收拾下斋,小生取行李便来。[洁云]既然如此,老僧准备下斋,先生是必便来。[下][末云]若在店中人闹,倒好消遣;搬在寺中静处,怎么捱这凄凉也呵。
[二煞]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此夜长。睡不着如翻掌,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尾]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他乍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则索手抵着牙儿慢慢的想。[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译文
[夫人上白]前几天长老拿了钱去为老相公做功德,到现在还没有回话。告诉红娘,传我的话去问长老:什么时候可以为老相公做功德?让他准备好东西,然后回来告诉我。[下]
[净扮洁上]我是法本长老,在这普救寺里做长老。这座寺庙是则天皇后建造的,后来损坏了,又是崔相国重修的。现在崔老夫人带着家眷护送灵柩回博陵。因为路不通,暂时住在寺里的西厢房,等路通了再回博陵安葬。夫人处事温和节俭,治家有方,是非分明,没人敢冒犯。昨晚我去赴斋,不知道有没有人来找我?[唤聪问科][聪云]昨晚有个秀才从西洛来,特意来拜访师父,没见到您就回去了。[洁云]你去山门外看着,如果他再来,就告诉我。
[末上]昨天见了那位小姐,她似乎对我有些意思。今天我去问长老借一间僧房,早晚温习经史;如果遇到那位小姐出来,一定要好好看看她。
[中吕][粉蝶儿]不做周全的安排,真是气死你这个法聪和尚!借给我半间客房僧房,和我那讨厌的人住的地方门对门。虽然不能偷香窃玉,但至少可以用这双眼睛好好看看她。
[醉春风]以前看到那些涂脂抹粉的实在让人害羞,画眉的恐怕是骗人的;今天我这个多情的人一见到那位有情的小姐,心里早就痒痒的。逗得我心慌意乱,眼睛都看花了,心里也乱了。
[末见聪科][聪云]师父正等着先生来呢,您稍等,我去通报。[洁出见末科][末云]真是个不错的和尚啊!
[迎仙客]我看到他头发像雪一样白,鬓角像霜一样白,脸却像孩童一样年轻,保养得很好;相貌堂堂,声音洪亮,头上只差一个光环。简直就像捏塑出来的僧伽像。
[洁云]请先生到方丈里相见。昨晚我不在,没能迎接您,希望先生原谅![末云]我早就听说老和尚的清誉,想来听您讲经,可惜昨天没遇到。今天能见到您,真是我三生有幸。[洁云]先生家在哪里?敢问您的姓名,为什么到这里来?[末云]我姓张,名珙,字君瑞:
[石榴花]大师一一问我的经历,我仔细向您倾诉,我来自西洛,四处游历。现在寄居在咸阳。我父亲曾是礼部尚书,名声很大,五十岁时因病去世。[洁云]老相公去世,一定留下了什么。[末唱]他一生正直,没有偏向,只留下一个空空的袋子。
[斗鹌鹑]我父亲是个随和的人,只追求风清月朗的生活。[洁云]先生这次来一定是去朝廷应试吧?[末唱]我无意求官,只是想来听讲经。我特意来拜访长老,但因为路途奔波,没什么可以送的。穷秀才的人情只有半张纸,没什么贵重的东西,您尽管说短论长,随便掂量。
我这里有白银一两,给寺里公用,略表心意,希望您笑纳![洁云]先生是客人,何必如此?[末云]东西不多,只是用来充作讲经时的一杯茶。
[上小楼]我特意来拜访,大师何必谦让。[洁云]老僧决不敢收。[末唱]这点钱也买不了柴火,不够斋饭,只是用来备茶汤。[觑聪云]这一两银子不算厚礼。您如果有主意,对着那位小姐说几句好话,我会永远记得您们这些和尚的恩情。
[洁云]先生一定有什么请求。[末云]我有个不情之请,因为旅店太杂乱,早晚难以温习经史,想借一间房,早晚听讲。房钱按月随便给多少。[洁云]寺里有很多房间,先生随便选。[末唱]
[幺篇]我也不要香积厨,枯木堂。远的有南轩,离东墙近,靠着西厢。近主廊,过耳房,都挺合适。[洁云]要不,就和我住一起怎么样?[末笑云]您就别提长老的方丈了。
[红上云]老夫人让我来问长老:什么时候可以为老相公做功德?准备好了就回话。我得赶紧去一趟。[见洁科]长老万福!夫人让我来问:什么时候可以为老相公做功德?准备好了就回话。[末背云]真是个不错的女子啊!
[脱布衫]大户人家的举止端庄,一点轻狂都没有。大师深深拜了一拜,开口说话也很得体。
[小梁州]她的容貌淡雅,穿着一身素白的衣裳;眼睛灵动,偷偷看了我一眼,眼里带着几分情意。
[幺篇]如果能和这位多情的小姐同床共枕,怎么舍得让她叠被铺床。我会求小姐,求夫人,如果她们不答应,我就亲自写一封从良的信。
[洁云]二月十五日,可以为老相公做功德。[红云]我和长老一起去佛殿看看,然后回夫人话。[洁云]先生请稍坐,我和小娘子去看一眼就回来。[末云]让小娘子先走,我稍后跟上。[洁云]真是个有道理的秀才。[末云]我有句话敢说吗?[洁云]说吧,没关系。[末唱]
[快活三]崔家小姐打扮得这么漂亮,难道是在勾引你这个老和尚?[洁云]我们出家人哪有这种事?[末唱]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你头上放光,打扮得这么显眼?
[洁云]先生这是什么话!幸好那小娘子没听见,要是听见了,成何体统![红上佛殿科][末唱]
[朝天子]走过主廊,进了洞房,好事从天而降。我帮你看着门,你进去。[洁怒云]先生,这不是先王的话,岂不是冒犯了圣人的门庭吗?老僧这么大年纪,怎么会做这种事?[末唱]你装模作样太莽撞了,没这事就算了,何必烦恼得像唐三藏?怪不得我怀疑你,这么大的宅子,怎么连个男人都没有,只让丫鬟来说事。[洁云]老夫人治家严格,内外没有一个男人出入。[末背云]这秃驴真会说话。你在我面前嘴硬,硬着头皮顶撞。
[洁对红云]这斋供道场都准备好了,十五日请夫人小姐来拈香。[末问云]为什么?[洁云]这是崔相国小姐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又是老相国的忌日,脱去孝服,所以做功德。[末哭科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小姐是个女子,尚且知道报答父母;我漂泊江湖多年,自从父母去世后,连一张纸钱都没烧过。希望和尚慈悲为怀,我也准备了五千钱,能不能带一份斋,追荐我的父母!就算夫人知道了也没关系,以尽人
你的心意。[洁云]法聪和这位先生带一分。[末背问聪云]那位小姐明天来吗?[聪云]她父母的事情,怎么能不来。[末背云]这五千钱用得有些着落。
[四边静]人间天上,看莺莺比做道场还强。软玉温香,不要说只是亲近;如果能和她亲近一下,倒能为人消灾解难。
[洁云]都到方丈喝茶。[做到科][末云]我去换衣服。[末出科云]那位小娘子一定出来了,我就在这里等她问她。[红辞洁云]我不喝茶了,怕夫人责怪来迟,去回话。[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是莺莺小姐的侍妾吗?[红云]我就是,何必劳烦先生问?[末云]我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今年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出生,还没有娶妻——[红云]谁问你了?[末云]敢问小姐常出来吗?[红怒云]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这是礼。”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不能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家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般的操守。家里没有五尺高的童仆,年纪到十二三岁的,没有召唤不敢随便进入中堂。以前莺莺偷偷出闺房,夫人发现后,叫莺莺站在庭下,责备她说:“你作为女子,私自出闺门,如果遇到游客或小僧私看,岂不自己感到羞耻。”莺莺立刻道歉说:“今后一定改过自新,不敢再犯。”她是夫人的亲生女儿,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侍妾呢?先生学习先王之道,尊崇周公之礼,不关你的事,何必费心?幸好是我,可以原谅,如果夫人知道这件事,绝不会善罢甘休。今后该问的问,不该问的别胡说![下][末云]这相思真是害人啊!
[哨遍]听完后心里郁闷,把一天的愁都聚在眉尖上。说:“夫人节操如冰霜,没有召唤,谁敢随便进入中堂?”自己想着,比起你心里害怕母亲的威严,小姐啊,你不该临走时还回头看。要放下教人怎么放下?这情感紧紧沾在肺腑,心意惹动了肝肠。如果今生难得有情人,那是前世烧了断头香。我得到的时候,手掌里捧着,心坎里温存,眼皮上供养。
[耍孩儿]当初那巫山远隔如天,听完后又在巫山那边。身体虽然站在回廊,魂灵已经在他那里。本想安排心事传给幽客,只怕泄露春光给夫人。夫人怕女孩儿春心荡漾,怪黄莺儿成对,怨粉蝶儿成双。
[五煞]小姐年纪小,性格刚强。张郎如果能亲近,初次见面讨厌何郎的粉,看邂逅偷了韩寿的香。才到得风流境,成就了会温存的娇婿,怕什么能拘束的亲娘。
[四煞]夫人太过虑,我空妄想,郎才女貌正相配。不要等到眉儿浅淡时想张敞,春色飘零时忆阮郎。不是我自己夸:他有德言工貌,我有恭俭温良。
[三煞]想着她眉儿浅浅描,脸儿淡淡妆,粉香腻玉搓咽项。翠裙鸳绣金莲小,红袖鸾销玉笋长。不想其实更强:你撇下半天风韵,我拾得万种思量。
却忘了辞别长老。[见洁科]我敢问长老,房舍如何?[洁云]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很是潇洒,正好先生安顿。已经收拾好了,随先生早晚来。[末云]我这就回店里搬东西。[洁云]吃了斋再去。[末云]老僧收拾下斋,我去取行李就来。[洁云]既然如此,老僧准备下斋,先生一定要来。[下][末云]如果在店里人多,倒好消遣;搬到寺里静处,怎么熬这凄凉呢。
[二煞]院子深,枕席凉,一灯孤影摇书幌。纵然能实现今生的志向,怎么度过这长夜。睡不着如翻掌,少说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尾]娇羞如花解语,温柔如玉有香,我和她初次相逢记不清她的娇模样,我只能手托着腮慢慢回想。[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注解
法聪:佛教用语,指智慧超凡的僧人,此处指代一位僧人。
方丈:佛教寺院中住持的居所,也指住持本人。
西洛:古代地名,指洛阳以西的地区。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主张性善论和仁政。
周公: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儒家推崇的礼制创始人。
巫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常用来比喻遥远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张敞:汉代官员,以画眉著称,此处借指风流才子。
阮郎:指阮籍,魏晋时期名士,以风流倜傥著称。
韩寿:晋代美男子,以偷香窃玉闻名。
塔院: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塔的院落。
西厢:寺院中位于西侧的厢房,常用来指代幽静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评注
这段文本出自元代杂剧《西厢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文本通过对话和唱词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张生对莺莺的倾慕之情,以及红娘作为侍妾的机智与谨慎。
从文化内涵来看,文本体现了儒家礼教对男女交往的严格规范,尤其是红娘引用孟子的话,强调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同时,张生的自我介绍和对莺莺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们在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
艺术特色方面,文本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例如,’软玉温香’、’赤紧的情沾了肺腑’等词句,形象地表达了张生内心的炽热情感。唱词部分则通过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巫山远隔如天样’、’魂灵儿已在他行’,进一步渲染了张生的相思之苦。
历史价值方面,《西厢记》作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还通过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个人情感的压抑,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此外,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也极具生活气息,如张生与红娘的对话、寺院环境的描写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写手法,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元代社会的文化风貌,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