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

作者: 李渔(1611年—1680年),字笠翁,清代文学家、戏剧家。他以戏曲创作和生活艺术研究闻名,著有《笠翁十种曲》等。

年代:清代(17世纪)。

内容简要:一部生活艺术随笔,内容涵盖园林、饮食、服饰、养生等方面。李渔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幽默的语言,探讨了生活中的美学与艺术,是研究清代生活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原文

器玩未得,则讲购求;及其既得,则讲位置。

位置器玩与位置人才同一理也。

设官授职者,期于人地相宜;安器置物者,务在纵横得当。

设以刻刻需用者,而置之高阁,时时防坏者,而列于案头,是犹理繁治剧之材,处清静无为之地,黼黻皇猷之品,作驱驰孔道之官。

有才不善用,与空国无人等也。

他如方圆曲直,齐整参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时制宜之法。

能于此等处展其才略,使人入其户、登其堂,见物物皆非苟设,事事具有深情,非特泉石勋猷,于此足征全豹,即论庙堂经济,亦可微见一斑。

未闻有颠倒其家,而能整齐其国者也。

○忌排偶

“胪列古玩,切忌排偶。”此陈说也。

予生平耻拾唾余,何必更蹈其辙。

但排偶之中,亦有分别。

有似排非排,非偶是偶;又有排偶其名,而不排偶其实者。

皆当疏明其说,以备讲求。

如天生一日,复生一月,似乎排矣,然二曜出不同时,且有极明微明之别,是同中有异,不得竟以排比目之矣。

所忌乎排偶者,谓其有意使然,如左置一物,右无一物以配之,必求一色相俱同者与之相并,是则非偶而是偶,所当急忌者矣。

若夫天生一对,地生一双,如雌雄二剑,鸳鸯二壶,本来原在一处者,而我必欲分之,以避排偶之迹,则亦矫揉执滞,大失物理人情之正矣。

即避排偶之迹,亦不必强使分开,或比肩其形,或连环其势,使二物合成一物,即排偶其名,而不排偶其实矣。

大约摆列之法,忌作八字形,二物并列,不分前后、不爽分寸者是也;忌作四方形,每角一物,势如小菜碟者是也;忌作梅花体,中置一大物,周遭以小物是也;余可类推。

当行之法,则有时变化,就地权宜,视形体为纵横曲直,非可预设规模者也。

如必欲强拈一二,若三物相俱,宜作品字格,或一前二后,或一后二前,或左一右二,或右一左二,皆谓错综;若以三者并列,则犯排矣。

四物相共,宜作心字及火字格,择一或高或长者为主,余前后左右列之,但宜疏密断连,不得均匀配合,是谓参差;若左右各二,不使单行,则犯偶矣。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雅人君子。

○贵活变

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

若使古董生根,终年匏系一处,则因物多腐象,遂使人少生机,非善用古玩者也。

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变。

何也?眼界关乎心境,人欲活泼其心,先宜活泼其眼。

即房舍不可动移,亦有起死回生之法。

譬如造屋数进,取其高卑广隘之尺寸不甚相悬者,授意匠工,凡作窗棂门扇,皆同其宽窄而异其体裁,以便交相更替。

同一房也,以彼处门窗挪入此处,便觉耳目一新,有如房舍皆迁者;再入彼屋,又换一番境界,是不特迁其一,且迁其二矣。

房舍犹然,况器物乎?

或卑者使高,或远者使近,或一物别之既久,而使一旦相亲,或数物混处多时,而使忽然隔绝,是无情之物变为有情,若有悲观离合于其间者。

但须左之右之,无不宜之,则造物在手,而臻化境矣。

人谓朝东夕西,往来仆仆,何许子之不惮烦乎?

予曰:陶士行之运甓,视此犹烦,未有笑其多事多;况古玩之可亲,犹胜于甓,乐此者不觉其疲,但不可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道。

古玩中香炉一物,其体极静,其用又妙在极动,是当一日数迁其位,片刻不容胶柱者也。

人问其故,予以风帆喻之。

舟行所挂之帆,视风之斜正为斜正,风从左而帆向右,则舟不进而且退矣。

位置香炉之法亦然。

当由风力起见,如一室之中有南北二牖,风从南来,则宜位置于正南,风从北入,则宜位置于正北;若风从东南或从西北,则又当位置稍偏,总以不离乎风者近是。

若反风所向,则风去香随,而我不沾其味矣。

又须启风来路,塞风去路,如风从南来而洞开北牖,风从北至而大辟南轩,皆以风为过客,而香亦传舍视我矣。

须知器玩之中,物物皆可使静,独香炉一物,势有不能。

“爱之能勿劳乎?”待人之法也,吾于香炉亦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译文

如果还没有得到器物玩物,就讨论如何购买和寻求;一旦得到了,就讨论如何摆放。

摆放器物玩物和安排人才是同一个道理。

设立官职、授予职位的人,希望人与职位相适合;安放器物、放置物品的人,务必要做到纵横得当。

如果把时刻需要使用的物品放在高阁上,把需要时时防备损坏的物品放在案头,这就好比让擅长处理繁重事务的人才处于清静无为的地方,让能够辅佐皇上的贤才去做奔波于道路的官员。

有才能却不善于使用,和没有人才是一样的。

其他如方与圆、曲与直、整齐与参差,都有因地制宜的方法,因时制宜的策略。

能在这些地方施展才能,让人进入他的家门、登上他的厅堂,看到每件物品都不是随意摆设,每件事都蕴含深情,不仅可以从这些细节中看出他的全面才能,即使是谈论朝廷的治理,也能略见一斑。

从未听说过有人家里乱七八糟,却能治理好国家的。

○忌排偶

“陈列古玩,切忌排偶。”这是陈词滥调。

我一生以拾人牙慧为耻,何必再重复别人的话。

但排偶之中也有区别。

有看似排偶实则不是,有看似不是排偶实则是;还有名义上是排偶,实际上并不是的。

这些都应当详细说明,以便研究。

比如天生一个太阳,又生一个月亮,看似是排偶,但太阳和月亮出现的时间不同,而且有极亮和微亮的区别,这是同中有异,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排偶。

所忌讳的排偶,是指有意为之,比如左边放一件物品,右边没有与之相配的物品,非要找一个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物品与之并列,这就是名义上不是排偶,实际上是排偶,这是最需要忌讳的。

如果是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的物品,比如雌雄二剑、鸳鸯二壶,本来就在一起的,而我非要分开,以避开排偶的痕迹,那就是矫揉造作,违背了物理和人情的常理。

即使要避开排偶的痕迹,也不必强行分开,可以让它们肩并肩,或者连环成势,使两件物品合成一件,这样名义上是排偶,实际上并不是。

大致来说,摆放的方法忌讳做成八字形,两件物品并列,不分前后、不差分寸;忌讳做成四方形,每个角放一件物品,像小菜碟一样;忌讳做成梅花形,中间放一件大物品,周围放小物品;其他的可以类推。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情况变化,因地制宜,根据物品的形状来决定纵横曲直,不能预先设定固定的模式。

如果一定要勉强举几个例子,比如三件物品放在一起,应该做成“品”字形,或者一前二后,或者一后二前,或者左一右二,或者右一左二,这叫做错综;如果三件物品并列,那就犯了排偶的忌讳。

四件物品放在一起,应该做成“心”字形或“火”字形,选择一件或高或长的物品为主,其余的放在前后左右,但要疏密有致,不能均匀配合,这叫做参差;如果左右各两件,不让它们单行,那就犯了偶的忌讳。

这是大致的原则,至于如何润色,就要看雅人君子的品味了。

○贵活变

幽静的书房陈设,妙在日新月异。

如果让古董固定在一个地方,终年不动,那么物品会显得陈旧,人也少了生机,这不是善于使用古玩的人。

居家所需的物品,只有房屋不能移动,其他的都应该灵活变化。

为什么呢?眼界关乎心境,人想要心情活泼,首先要让眼睛活泼。

即使是房屋不能移动,也有起死回生的方法。

比如建造几进房屋,选择高低宽窄尺寸相差不大的,告诉工匠,所有的窗棂门扇都做成相同的宽度,但形状不同,以便互相替换。

同一间房屋,把那里的门窗挪到这里,就会觉得耳目一新,好像房屋都搬了家;再进入那间屋子,又换了一番景象,这不仅是搬了一处,而是搬了两处。

房屋尚且如此,何况器物呢?

或者把低的东西放高,或者把远的东西放近,或者一件物品分开很久,突然让它们相聚,或者几件物品混在一起很久,突然让它们分开,这样无情的物品就变得有情,仿佛有悲欢离合在其中。

只要左右摆弄,没有不合适的,那么造物就在手中,达到了化境。

有人说,朝东夕西,来回奔波,为什么许子不嫌麻烦呢?

我说:陶士行运砖,比这还麻烦,但没有人笑他多事;何况古玩比砖更可亲,喜欢它的人不会觉得累,只是不能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说。

古玩中的香炉,它的形体极静,但它的使用又妙在极动,应该一天多次改变它的位置,片刻不能固定。

有人问为什么,我用风帆来比喻。

船行时挂的帆,要根据风的斜正来调整,如果风从左来而帆向右,船不仅不会前进,反而会后退。

摆放香炉的方法也是如此。

应该根据风力来调整,比如一间屋子有南北两扇窗户,风从南来,香炉应该放在正南,风从北来,香炉应该放在正北;如果风从东南或西北来,香炉应该稍微偏一点,总之要靠近风的方向。

如果逆风摆放,风会把香味带走,我就闻不到香味了。

还要打开风的来路,堵住风的去路,比如风从南来而打开北窗,风从北来而大开南窗,这样风就成了过客,香味也成了传舍。

要知道器物玩物中,每件物品都可以保持静止,唯独香炉不行。

“爱它怎能不劳心?”这是待人的方法,我对香炉也是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注解

器玩:指古代文人雅士收藏的器物和玩物,如古董、文房四宝等。

位置:指器物或人才的安置和安排,强调合理性和适宜性。

排偶:指在陈列器物时避免对称排列,强调自然和谐。

活变:指在陈设器物时注重变化和灵活性,避免一成不变。

香炉:古代用于焚香的器具,常作为文人雅士的收藏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讨论了器物和人才的安置与使用,强调了合理性和适宜性的重要性。作者通过比喻,将器物的安置与人才的任用相提并论,指出无论是器物还是人才,都需要根据其特性和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思想。

在讨论器物的陈列时,作者特别提到了‘排偶’的概念,强调在陈列器物时应避免刻意的对称排列,而应追求自然和谐。这种观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反对人为的刻意和做作。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活变’的概念,强调在陈设器物时应注重变化和灵活性,避免一成不变。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变化和流动性的重视,认为只有不断变化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在讨论香炉的使用时,作者特别强调了其动静结合的特性,指出香炉的使用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种观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动静结合、阴阳调和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器物和人才的安置与使用的讨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合理性、自然美、变化和动静结合的重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闲情偶寄-器玩部-位置第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8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