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七-德宗顺宗宪宗

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七-德宗顺宗宪宗-原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

初,沈氏以开元末选入代宗宫。安禄山之乱,玄宗避贼于蜀,诸王妃妾不及从者,皆为贼所得,拘之东都之掖廷。代宗克东都,得沈氏,留之宫中;史思明再陷东都,遂失所在。

肃宗元年建丑月,封德宗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史朝义据东都,乃以德宗为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

宝应元年十月,屯于陕州,诸将进击史朝义,败之,朝义走河北,遂克东都。十一月史朝义死幽州,守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河北平。以功兼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皆赐铁券,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闰月甲戌,贬常衮为河南少尹,以河南少尹崔祐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子,罢诸州府及新罗、渤海贡鹰鹞。戊寅,罢山南贡枇杷江南甘橘非供宗庙者。辛巳,罢邕府岁贡奴婢。癸未,罢梨园乐工三百人、剑南贡生春酒。甲申,郭子仪为尚父,兼太尉、中书令。丙戌,罢献祥瑞,贡器以金银饰者还之。丁亥,出宫人,放舞象三十有二于荆山之阳。六月己亥,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为户者古爵一级。减乘舆服御。士庶田宅、车服逾制者,有司为立法度。禁百官置邸贩鬻。武德、至德将相有功者子孙予官。庚子,进封子宣城郡王诵为宣王,封子谟为舒王,谌通王,谅虔王,详肃王,谦资王。乙己,封弟乃为益王,迅隋王,遂蜀王。丙午,诏六品以上清望官,日二人待制。癸丑,命皇族五等以上居四方者,家一人赴山陵。己未,罢扬州贡镜、幽州贡麝。癸亥,举可刺史、京令者。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庚午,弛邕州金坑禁。辛卯,罢榷酤。八月甲辰,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巳,还吐蕃俘。十月丁酉,吐蕃、云南蛮寇黎、茂、文、扶四州,凤翔节度使硃泚、金吾卫大将军曲环败之于七盘城。己酉,葬睿文孝武皇帝于元陵。戊午,罢九成宫贡立兽炭、主襄州蔗蒻工。辛酉,以沙苑豢豕三千给贫民。十一月壬午,乔琳罢。十二月乙卯,立宣王诵为皇太子。丙寅晦,日有食之。

建中元年正月丁卯,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己巳,朝献于太清宫。庚午,朝享于太庙。辛未,有事于南郊,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遣黜陟使于天下,赐子为父后者勋两转。二月丙申,初定两税。四月乙未,四镇、北庭行军别驾刘文喜反于泾州,伏诛。己亥,地震。六月甲午,崔祐甫薨。七月丙寅,王国良降。己丑,杀忠州刺史刘晏。八月丁巳,遥尊母沈氏为皇太后。九月己卯,雷。庚寅,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是冬,无雪。黄河、滹沱、易水溢。

二年正月戊辰,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卒,其子惟岳自称留后,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硃滔讨之。魏博节度使田悦反,神策都战候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副使李芃讨之。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为汴、滑、陈、怀、郑、汝、陕、河阳三城、宋、亳、颍节度都统。二月乙巳,御史大夫卢杞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卯,振武军乱,杀其使彭令芳及监军刘惠光。丁巳,发兵屯关东,誓师于望春楼。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五月,京师雨雹。庚申。置待诏官三十人。六月,荧惑、太白斗于东井。癸巳,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为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以讨梁崇义。辛丑,郭子仪薨。七月庚申,杨炎罢。检校尚书右仆射侯希逸为司空,前永平军节度使张镒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侯希逸薨。癸未,马燧、李抱真及田悦战于临洺,败之。八月,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东川节度使王叔邕、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刑南节度使李昌巙、陈少游讨梁崇义,以李希烈为诸军都统。辛卯,平卢军节度使李正己卒,其子纳自称留后。壬子,梁崇义伏诛。九月,李纳陷宋州。李惟岳将张孝忠以易、定二州降。壬戌,赐立功士卒帛,禀死事家三岁。十月戊申,李纳将李洧以徐州降。十一月辛酉,纳寇徐州,宣武军节度使刘洽败之于七里沟。丁丑,马燧及田悦战于双冈,败之。甲申,李纳将王涉以海州降。十二月丁酉,马万通以密州降。马燧为魏博招讨使。是岁,杀崖州司马杨炎。

三年正月丙寅,硃滔、成德军节度使张孝忠及李惟岳战于束鹿,败之。辛未,减常膳及太子诸王食物。复榷酤。癸未,李纳陷海、密二州。闰月乙未,李惟岳将康日知以赵州降。甲辰,惟岳伏诛,其将杨荣国以深州降。庚戌,马燧及田悦战于洹水,败之。是月,悦将李再春以博州降,田昂以洺州降。二月戊午,李惟岳将杨政义以定州降。甲戌,给复易、定、深、赵、恒、冀六州三年,赦吏民为李惟岳迫胁者。己卯,震通化门。四月戊午,李纳将李士真以德、棣二州降。甲子,借商钱。甲戌,昭义军节度副使卢玄卿为魏博、澶相招讨使。戊寅,张镒罢。壬午,杀殿中侍御史郑詹。是月,硃滔反,陷德、棣二州。五月辛卯,朔方军节度使李怀光讨田悦。六月甲子,京师地震。恒冀观察使王武俊反。辛巳,李怀光、马燧、李芃、李抱真及硃滔、王武俊、田悦战于连箧山,败绩。七月壬辰,殿中丞李云端谋反,伏诛。癸巳,

停借商钱令。

八月癸丑,演州司马李孟秋、峰州刺史皮岸反,伏诛。

九月丁亥,初税商钱、茶、漆、竹、木。

十月丙辰,吏部侍郎关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希烈反。

丙子,肃王详薨。

四年正月丁亥,凤翔节度使张镒及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

庚寅,李希烈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

戊戌,东都、汝行营节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

二月丁卯,克汝州。

三月辛卯,李希烈寇鄂州,刺史李兼败之。

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及李希烈战于安州,败绩。

四月庚申,李勉为淮西招讨处置使,哥舒曜副之;张伯仪为淮西应援招讨使,贾耽,江南西道节度使嗣曹王皋副之。

甲子,京师地震,生毛。

丙子,哥舒曜及李希烈战于颍桥,败之。

五月辛巳,京师地震。

乙酉,颍王璬薨。

乙未,刘洽为淄青、衮郓招讨制置使。

六月庚戌,税屋间架,算除陌钱。

丁卯,徒封逾为丹王,遘简王。

七月,马燧为魏博、澶相节度招讨使。

壬辰,卢杞、关播、李忠臣及吐蕃区颊赞盟于京师。

八月丁未,李希烈寇襄城。

乙卯,希烈将曹季昌以隋州降。

庚申,有星陨于京师。

九月丙戌,神策军行营兵马使刘德信及李希烈战于扈涧,败绩。

庚子,舒王谟为荆襄、江西、沔鄂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徙封普王。

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

戊申,如奉天。

硃泚反。

庚戌,泚杀司农卿段秀实及左骁卫将军刘海宾。

凤翔后营将李楚琳杀其节度使张镒,自称留后。

癸丑,李希烈陷襄城,宣武军兵马使高翼死之。

甲寅,硃泚杀泾原节度都虞候何明礼。

乙卯,杀尚书右仆射崔宁。

丁巳,户部尚书萧复为吏部尚书,吏部郎中刘从一为刑部侍郎,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硃泚犯奉天,禁军败绩于城东。

辛酉,灵盐节度留后杜希全、鄜坊节度使李建徽及硃泚战于漠谷,败绩。

癸亥,刘德信及泚战于思子陵,败之。

甲子,行在都虞候浑瑊及泚战于城下,败之,左龙武军大将军吕希倩死之。

乙丑,将军高重杰死之。

是月,商州军乱,杀其刺史谢良辅。

十一月,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逐其节度使张延赏,朏伏诛。

癸巳,李怀光及硃泚战于鲁店,败之。

怀光为中书令、朔方邠宁同华陕虢河中晋绛慈隰行营兵马副元帅。

十二月,硃泚陷华州。

壬戌,贬卢杞为新州司马。

庚午,李希烈陷汴、郑二州。

兴元元年正月癸酉,大赦,改元。

去“圣神文武”号。

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官爵。

赴奉天收京城将士有罪减三等,子孙减二等,在行营者赐勋五转。

赐文武官阶、勋、爵。

罢间架、竹木茶漆税及除陌钱。

给复奉天五年,城中十年。

关播罢。

丙戌,吏部侍郎卢翰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子,萧复为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宣慰安抚使。

戊戌,刘洽为汴滑宋毫都统副使。

二月甲子,李怀光为太尉,怀光反。

丁卯,如梁州。

怀光将孟庭保以兵来追,左卫大将军侯仲庄取之于驿店。

三月,李怀光夺鄜坊京畿金商节度使李建徽、神策军兵马使阳惠元兵,惠元死之。

癸酉,魏博兵马使田绪杀其节度使田悦。

自称留后。

甲戌,李怀光杀左厢兵马使张名振、右武锋兵马使石演芬。

丁亥,李晟为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神策行营兵马使尚可孤为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招讨使。

壬辰,次梁州。

丁酉,刘洽权知汴滑宋毫都统兵马事。

己亥,浑瑊为朔方、邠宁、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

四月,李怀光陷坊州。

甲辰,李晟为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

甲寅,姜公辅罢。

泾原兵马使田希盐杀其节度使冯河清,自称留后。

乙丑,浑瑊及硃泚战于武亭川,败之。

丁卯,义王此薨。

是月,坊州刺史窦觎克坊州。

五月癸酉,泾王侹薨。

丙子,李抱真、王武俊及硃滔战于经城,败之。

壬辰,尚可孤及硃泚战于蓝田之西,败之。

乙未,李晟又败之于苑北。

戊戌,又败之于白华,复京师。

六月癸卯,姚令言伏诛。

甲辰,硃泚伏诛。

己酉,李晟为司徒、中书令。

癸丑,以梁州为兴元府,给复一年,耆老加版授。

甲寅,浑瑊为侍中。

己巳,给复洋州一年,加给兴元一年,免凤州今岁税,父老加版授。

七月丙子,次凤翔,免今岁秋税,八十以上版授刺史,馀授上佐。

丁丑,葬宗室遇害者。

壬午,至自兴元。

丁亥,李怀光杀宣慰使孔巢父。

辛卯,大赦。

赐百官将士阶、勋、爵,收京城者升八资。

给复京兆府一年。

是月,嗣曹王皋及李希烈战于应山,败之。

八月癸卯,李晟为凤翔陇右诸军、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马燧为晋、慈、隰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浑瑊为河中、同绛、陕虢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

丙午,浑碱兼朔方行营兵马副元帅。

己酉,延王玢、隋王迅薨。

十月辛丑,李勉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闰月戊子,李希烈将李澄以滑州降。

十一月癸卯,刘洽、邠陇行营节度使曲环及李希烈战于陈州,败之。

戊午,克汴州。

乙丑,萧复罢。

十二月乙酉,浑瑊及李怀光战于乾坑,败绩。

是岁,陈王珪薨。

贞元元年正月丁酉,大赦,改元。

罢榷税。

三月,李怀光杀步军兵马使田仙浩、都战候吕呜岳。

丁未,李希烈陷邓州,杀唐邓隋招讨使黄金岳。

是春,旱。

四月乙丑,徙封谊为舒王。

壬午,浑瑊及李怀光战于长春宫,败之。

丙戌

马燧、浑瑊为河中招抚使。

六月己丑,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硃滔卒,涿州刺史刘怦自称留后。

辛卯,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子,马燧及李怀光战于陶城,败之。

七月,灞、浐竭。

庚子,大风拔木。

八月,袭封配飨功臣子孙。

甲子,以旱避正殿,减膳。

甲戌,李怀光伏诛。

己卯,给复河中、同绛二州一年。

马燧为侍中,张延赏罢。

丙戌,李希烈杀宣慰使颜真卿。

九月辛亥,刘从一罢。

庚申,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怦卒,其子济自称留后。

是秋,雨木冰。

十一月癸卯,有事于南郊,大赦,赐奉天兴元扈从百官、收京将士阶、勋、爵。

二年正月丙申,诏减御膳之半,赒贫乏者授以官。

壬寅,卢翰罢。

吏部侍郎刘滋为左散骑常侍,给事中崔造,中书舍人齐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癸亥,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及李希烈战于泌河,败之。

四月丙寅,希烈伏诛。

甲戌,雨土。

甲申,给复淮西二年。

五月,李希烈将李惠登以隋州降。

己酉,地震。

六月癸未,沧州刺史程日华卒,其子怀直自称观察留后。

是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其节度使陈仙奇,自称留后。

七月,李希烈将薛翼以唐州降,侯召以光州降。

八月丙子,大雨雹。

丙戌,吐蕃寇邠、宁、泾、陇四州。

九月乙巳,寇好畤,李晟败之于汧阳。

十月癸酉,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又败之于平川。

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皇后。

丁酉,皇后崩。

辛丑,吐蕃陷盐州。

十二月丁巳,隐夏州。

马燧为绥、银、麟、胜招讨使。

庚申,崔造罢。

甲戌,以吐蕃寇边,避正殿。

三年正月壬寅,尚书左仆射张延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壬子,刘滋罢。

贬齐映为夔州刺史。

兵部侍郎柳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己卯,华州潼关节度使骆元光克盐、夏二州。

甲申,葬昭德皇后于靖陵。

三月丁未,李晟为太尉。

辛亥,马燧罢副元帅。

五月,扬州江溢。

吴少诚杀申州刺史张伯元、殿中侍御史郑常。

闰月辛未,浑瑊及吐蕃盟于平凉,吐蕃执会盟副使、兵部尚书崔汉衡,杀判官、殿中侍御史韩弇。

戊寅,太白昼见。

六月,吐蕃寇盐、夏二州。

丙戌,马燧为司徒,前陕虢观察使李泌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甲子,朔方节度使杜希全为朔方、灵盐、丰夏绥银节度都统。

壬申,张延赏薨。

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己丑,柳浑罢。

戊申,吐蕃寇青石岭,陇州刺史苏清沔败之。

庚戌,禁大马出蒲、潼、武关。

九月丁巳,吐蕃寇汧阳。

丙寅,陷华亭及连云堡。

十月甲申,寇丰义,韩游瑰败之。

乙酉,寇长武城,城使韩全义败之。

壬辰,射生将韩钦绪谋反,伏诛。

十一月己卯,京师、东都、河中地震。

十二月庚辰,猎于新店。

四年正月庚戌朔,京师地震。

大赦,刺史予一子官,增户垦田者加阶,县令减选,九品以上官言事。

壬申,刘玄佐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副元帅。

是月,金、房二州地震,江溢山裂。

雨木冰于陈留。

四月,河南、淮海地生毛。

己亥,福建军乱,逐其观察使吴诜,大将郝诫溢自称留后。

五月,吐蕃寇泾、邠、宁、庆、鄜五州。

六月己亥,封子原为邕王。

七月庚戌,浑瑊为邠、宁庆副元帅。

癸丑,宁州军乱,邠宁都虞候杨朝晟败之。

己未,奚、室韦寇振武。

是月,河水黑。

八月,灞水溢。

九月庚申,吐蕃寇宁州,邠宁节度使张献甫败之。

冬,筑夹城。

是岁,京师城震二十。

五年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二月庚子,大理卿董晋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窦参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甲辰,李泌薨。

夏,吐蕃寇长武城,韩全义败之于佛堂原。

九月丙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败吐蕃于台登北谷,克巂州。

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克琼州。

六年春,旱。

闰四月乙卯,诏常参官、畿县令言事。

免京光府夏税。

八月辛丑,杀皇太子妃萧氏。

十一月戊辰,朝献于太清宫。

己巳,朝享于太庙。

庚午,有事于南郊。

赐文武官阶、爵。

降囚罪,徒以下原之。

葬战亡暴骨者。

是岁,吐蕃陷北庭都护府,节度使杨袭古奔于西州。

七年正月己巳,襄王僙薨。

四月,安南首领杜英翰反,伏诛。

五月甲申,端王遇薨。

九月,回鹘杀杨袭古。

十二月戊戌,睦王述薨。

是冬,无雪。

八年二月庚子,雨土。

三月甲申,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卒,其子士宁自称留后。

四月,吐蕃寇灵州。

丁亥,杀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

乙未,贬窦参为郴州别驾。

尚书左丞赵憬、兵部侍郎陆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五月己未,大风发太庙屋瓦。

癸酉,平卢军节度使李纳卒,其子师古自称留后。

六月,淮水溢。

吐蕃寇连云堡,大将王进用死之。

九月丁巳,韦皋及吐蕃战于维州,败之。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庚午,山南西道节度使岩震及吐蕃战于黑水堡,败之。

是月,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及其弟瀛州刺史澭战于瀛州,澭败奔于京师。

十二月甲辰,猎于城东。

九年正月癸卯,复税茶。

四月辛酉,关辅、河中地震。

五月甲辰,义成军节度使贾耽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丞卢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丙午,董晋罢。

八月庚戌,李晟薨。

十一月癸未,朝献于太清宫。

甲申,朝享于太庙。

乙酉,有事于南郊,大赦。

十二月丙辰,宣武军将李万荣逐其节度使刘士宁,自称留后。

十年正月壬辰,南诏蛮败吐蕃于神川,来献捷。

四月癸卯朔

赦京城。

戊申,地震。

癸丑,又震。

是月,太白昼见。

六月丙寅,韦皋败吐蕃,克峨和城。

自春不雨至于是月。

辛未,雨,大风拔木。

七月,西原蛮叛。

八月,陷钦、横、浔、贵四州。

十月,昭义军节度留后王虔休及摄洺州刺史元谊战于鸡泽,败之。

十二月丙辰,猎于城南。

壬戌,贬陆贽为太子宾客。

十一年四月丙寅,奚寇平州,刘济败之于青都山。

五月庚午,中书门下虑囚。

八月辛亥,马燧薨。

九月,横海军兵马使程怀信逐其兄节度使怀直,自称留后。

十月,朗、蜀二州江溢。

十二月戊辰,猎于苑中。

十二年二月己卯,吐蕃寇巂州,刺史曹高仕败之。

三月丙辰,韶王暹薨。

四月庚午,魏博节度使田绪卒,其子季安自称留后。

六月己丑,宣武军节度使李万荣卒,其子乃自称兵马使,伏诛。

七月戊戌,韩王迥薨。

八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丙戌,赵憬薨。

九月,吐蕃寇庆州。

十月甲戌,右谏议大夫崔损、给事中赵宗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三年正月壬寅,吐蕃请和。

四月辛酉,以旱虑囚。

壬戌,雩于兴庆宫。

五月壬寅,吐蕃寇巂州,曹高仕败之。

庚戌,义宁军乱,杀其将常楚客。

七月乙未,京师地震。

九月己丑,卢迈罢。

十四年三月丙申,凤翔监军使西门去奢杀其将夏侯衍。

五月己酉,始雷。

闰月辛亥,有星陨于西北。

辛酉,长武城军乱,逐其使韩全义。

六月丙申,归化堡军乱,逐其将张国诚,泾原节度使刘昌败之。

七月壬申,赵宗儒罢。

工部侍郎郑馀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九月丁卯,杞王倕薨。

十二月壬寅,明州将栗锽杀其刺史卢云以反。

是冬,无雪,京师饥。

十五年正月甲寅,雅王逸薨。

壬戌,郴州蓝山崩。

二月乙酉,宣武军乱,杀节度行军司马陆长源,宋州刺史刘逸准自称留后。

三月甲寅,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反,陷唐州,守将张嘉瑜死之。

四月乙未,栗锽伏诛。

九月乙巳,陈许节度留后上官涚及吴少诚战于临颍,败绩。

丙午,少诚寇许州。

庚戌,宣武军节度使刘全谅卒,都知兵马使韩弘自称留后。

丙辰,宣武、河阳、郑滑、东都汝、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河东、淮南、徐泗、山南东西、鄂岳军讨吴少诚。

十月己丑,邕王原薨。

十一月丁未,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及吴少诚战于吴房,败之。

陈许节度使上官涚又败之于柴篱。

辛亥,安黄节度使伊慎又败之于钟山。

十二月庚午,寿州刺史王宗又败之于秋栅。

辛未,浑瑊薨。

乙未,诸道兵溃于小溵河。

十六年正月乙巳,易定兵及吴少诚战,败绩。

二月乙酉,盐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为蔡州行营招讨处置使,上官涚副之。

四月丁亥,黔中宴设将傅近逐其观察使吴士宗。

五月庚戌,韩全义及吴少诚战于广利城,败绩。

壬子,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卒,其子愔自称知军事。

七月丁巳,伊慎及吴少诚战于申州,败之。

己未,韦皋克吐蕃末恭城。

丙寅,韩全义及吴少诚战于五楼,败绩。

八月,刘济及其弟涿州刺史源战于涿州,源败,执之。

己丑,杀遂州别驾崔位。

韦皋克吐蕃颙城。

九月庚戌,贬郑馀庆为郴州司马。

庚申,太常卿齐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月辛未,杀通州别驾崔河图。

是岁,京师饥。

十七年二月丁酉,大雨雹。

己亥,霜。

乙巳,韦皋及吐蕃战于鹿危山,败之。

戊申,大雨雹,震电。

庚戌,大雪,雨雹。

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六月丙申,宁州军乱,杀其刺史刘南金。

己亥,浙西观察使李锜杀上封事人崔善贞。

丁巳,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卒,其子士真自称留后。

七月,陨霜杀菽。

戊寅,吐蕃寇盐州。

己丑,陷麟州,刺史郭锋死之。

九月乙亥,韦鋋败吐蕃于雅州,克木波城。

是岁,嘉王运薨。

十八年七月乙亥,罢正衙奏事。

十二月,环王陷欢、爱二州。

十九年二月己亥,安南将王季元逐其经略使裴泰,兵马使赵均败之。

三月壬子,淮南节度使杜佑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己未,齐抗罢。

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

甲戌,雨。

闰十月庚戌,盐州将李庭俊反,伏诛。

丁巳,崔损薨。

十二月庚申,太常卿高郢为中书侍郎,吏部侍郎郑珣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年二月庚戌,大雨雹。

七月癸酉,大雨雹。

冬,雨木冰。

二十一年正月癸巳,皇帝崩于会宁殿,年六十四。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宗长子也。

母曰昭德皇后王氏。

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宣王。

十二月乙卯,立为皇太子。

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礼重师傅,见辄先拜。

从德宗幸奉天,常执弓矢居左右。

郜国公主以蛊事得罪,太子妃,其女也,德宗疑之,几废者屡矣,赖李泌保护,乃免。

后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艦,宫人为棹歌,众乐间发,德宗欢甚,顾太子曰:“今日何如?”

太子诵《诗》“好乐无荒”以为对。

及裴延龄、韦渠牟用事,世皆畏其为相,太子每候颜色,陈其不可。

故二人者卒不得用。

贞元二十年,太子病风且瘖。

二十一年正月,不能朝。

是时,德宗不豫,诸王皆侍左右,惟太子卧病,不能见,德宗悲伤涕泣,疾有加。

癸巳,德宗崩。

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二月癸卯,朝群臣于紫宸门。

辛亥,吏部侍郎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子,大赦。

罢宫市。

民百岁版授下州刺史,妇人郡君;九十以上上佐

妇人县君。

乙丑,罢盐铁使月进。

三月庚午,放后宫三百人。

癸酉,放后宫及教坊女妓六百人。

癸巳,立广陵郡王纯为皇太子。

四月壬寅,封弟谔为钦王,諴珍王;进封子建康郡王经郯王,洋川郡王纬均王,临淮郡王纵溆王,弘农郡王纾莒王,汉东郡王纲密王,晋陵郡王枿郇王,郡王约邵王,云安郡王结宋王,宣城郡王缃集王,德阳郡王絿冀王,河东郡王绮和王;封子绚为衡王,纁会王,绾福王,绂抚王,绲岳王,绅袁王,纶桂王,繟翼王。

戊申,以册皇太子,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

七月辛卯,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卒,其子执恭自称留后。

乙未,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

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郑珣瑜、高郢罢。

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曰太上皇。

辛丑,改元。

降死罪以下。

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正月,皇帝率群臣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是月,崩于咸宁殿,年四十六,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大中三年,增谥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也。

母曰庄宪皇太后王氏。

贞元四年六月己亥,封广陵郡王。

二十一年三月,立为皇太子。

永贞元年八月,顺宗诏立为皇帝。

乙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

丁未,始听政。

庚戌,罢献祥瑞。

癸丑,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卒,行军司马刘辟自称留后。

戊午,天有声于西北。

己未,袁滋为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癸亥,尚书左丞郑馀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九月己巳,罢教坊乐工正员官。

十月丁酉,为曾太皇太后举哀。

贾耽薨。

戊戌,舒王谊薨。

袁滋罢。

己酉,葬神武圣文皇帝于崇陵。

十一月己巳,祔睿真皇后于元陵寝宫。

壬申,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夏绥银节度留后杨惠琳反。

十二月壬戌,中书舍人郑絪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元年正月丁卯,大赦,改元。

赐文武官阶、勋、爵,民高年者米帛羊酒。

癸未,长武城使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左右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以讨刘辟。

甲申,太上皇崩。

刘辟陷梓州,执李康。

三月丙子,高宗文克梓州。

辛巳,杨惠琳伏诛。

四月丁未,杜佑为司徒。

壬戌,邵王约薨。

初令尚书省六品、诸司四品以上职事官,太子师傅、宾客、詹事,王府傅,日二人待制。

五月辛卯,尊母为皇太后。

六月癸巳,降死罪以下。

赐百姓有父母祖父母八十以上者粟二斛、物二段,九十以上粟三斛、物三段。

丙申,大风拔木。

丁酉,高崇文及刘辟战于鹿头栅,败之。

癸卯,严砺又败之于石碑谷。

闰月壬戌,平卢军节度使李师古卒,其弟师道自称留后。

七月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

癸丑,高崇文及刘辟战于玄武,败之。

八月丁卯,进封子平原郡王宁为邓王,同安郡王宽澧王,延安郡王宥遂王,彭城郡王察深王,高密郡王寰洋王,文安郡王寮绛王;封子审为建王。

九月丙午,严砺及刘辟战于神泉,败之。

辛亥,高崇文克成都。

十月甲子,减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今岁赋,释胁从将吏。

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

戊子,刘辟伏诛。

十一月庚戌,郑馀庆罢。

是岁,召王偲薨。

二年正月己丑,朝献于太清宫。

庚寅,朝享于太庙。

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

赐文武官勋、爵,文宣公、二王后、三恪、公主、诸王一子官,高年米帛羊酒加版授。

乙巳,杜黄裳罢。

己酉,御史中丞武元衡为门下侍郎,中书舍人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己巳,罢两省官次对。

癸酉,邕管经略使路恕败黄洞蛮,执其首领黄承庆。

九月乙酉,密王绸薨。

十月,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反,杀留后王澹。

乙丑,淮南节度使王锷为诸道行营兵马招讨使以讨之。

丁卯,武元衡罢。

癸酉,镇海军兵马使张子良执李锜。

己卯,免润州今岁税。

十一月甲申,李锜伏诛。

十二月丙寅,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为邠宁节度、京西诸军都统。

三年正月癸巳,群臣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大赦。

罢诸道受代进奉钱。

三月癸巳,郇王枿薨。

四月壬申,大风坏含元殿西阙槛。

六月,西原蛮首领黄少卿降。

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九月庚寅,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丙申,户部侍郎裴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戌,李吉甫罢。

四年正月壬午,免山南东道、淮南、江西、浙东、湖南、荆南今岁税。

戊子,简王遘薨。

二月丁卯,郑絪罢。

给事中李籓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乙酉,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卒,其子承宗自称留后。

闰月己酉,以旱降京师死罪非杀人者,禁刺史境内榷率、诸道旨条外进献、岭南黔中福建掠良民为奴婢者,省飞龙厩马。

己未,雨。

丁卯,立邓王宁为皇太子。

七月癸亥,吐蕃请和。

八月丙申,环王寇安南,都护张舟败之。

十月辛巳,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反,执保信军节度使薛昌朝。

癸未,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阳、浙西、宣歙、镇州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以讨之。

戊子,承璀为镇州招讨宣慰使。

癸巳,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

十一月己巳,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卒,其弟少阳自称留后。

五年正月己巳,左神策军大将军

郦定进及王承宗战,死之。

三月甲子,大风拔木。

四月丁亥,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及王承宗战于木刀沟,败之。

七月丁未,赦王承宗。

乙卯,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卒,其子总自称留后。

九月丙寅,太常卿权德舆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月,张茂昭以易、定二州归于有司。

辛巳,义武军都虞候杨伯玉反,伏诛。

是月,义武军兵马使张佐元反,伏诛。

十一月甲辰,会王纁薨。

庚申,裴垍罢。

六年正月庚申,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壬申,李籓罢。

己丑,忻王造薨。

三月戊戌,有星陨于郓州。

十二月己丑,户部侍郎李绛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闰月辛卯,辰、溆州首领张伯靖反,寇播、费二州。

辛亥,皇太子薨。

七年正月癸酉,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

四月癸巳,诏民田畮树桑二。

六月癸巳,杜佑罢。

七月乙亥,立遂王宥为皇太子。

八月戊戌,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怀谏自称知军府事。

九月,京师地震。

十月乙未,魏博军以田季安之将田兴知军事。

庚戌,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

是月,魏博节度使田兴以六州归于有司。

十一月辛酉,赦魏、博、贝、卫、澶、相六州,给复一年,赐高年、孤独、废疾粟帛,赏军士。

八年正月辛未,权德舆罢。

二月丁酉,贬于頔为恩王傅。

三月甲子,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己亥,黔中经略使崔能讨张伯靖。

五月癸亥,荆南节度使严绶讨伯靖。

丁丑,大隗山崩。

六月辛卯,渭水溢。

辛丑,出宫人。

七月己巳,剑南东川节度使潘孟阳讨张伯靖。

八月辛巳,湖南观察使柳公绰讨伯靖。

丁未,伯靖降。

十二月庚寅,振武将杨遵宪反,逐其节度使李进贤。

九年二月癸卯,李绛罢。

三月丙辰巂州地震。

丁卯,陨霜杀桑。

五月乙丑,桂王纶薨。

癸酉,以旱免京畿夏税。

六月壬寅,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闰八月丙辰,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元济自称知军事。

九月丁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忠武军都知兵马使李光颜、寿州团练使李文通、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讨之。

十月,太白昼见。

丙午,李吉甫薨。

甲子,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

十一月戊子,罢京兆府猎献狐兔。

十二月,诏刑部、大理官朔望入对。

戊辰,尚书右丞韦贯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年正月乙酉,宣武军节度使韩弘为司徒。

二月甲辰,严绶及吴元济战于磁丘,败绩。

自冬不雨至于是月。

丙午,雪。

壬戌,河东戍将刘辅杀丰州刺史燕重旰,伏诛。

三月庚子,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

四月甲辰,又败之于南顿。

五月丙申,又败之于时曲。

六月癸卯,盗杀武元衡。

戊申,京师大索。

乙丑,御史中丞裴度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甲戌,王承宗有罪,绝其朝贡。

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丁未,李师道将訾嘉珍反于东都,留守吕元膺败之。

乙丑,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时曲,败绩。

九月癸酉,韩弘为淮酉行营兵马都统。

十月,地震。

十一月壬申,李光颜、乌重胤及吴元济战于小溵河,败之。

丁丑,李文通又败之于固始。

戊寅,盗焚献陵寝宫。

十二月甲辰,武宁军都押衙王智兴及李师道战于平阴,败之。

是岁,丹王逾薨。

十一年正月己巳,张弘靖罢。

乙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总及王承宗战于武强,败之。

癸未,免邻贼州二岁税。

甲申,盗断建陵门戟。

二月庚子,王承宗焚蔚州。

乙巳,中书舍人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乙丑,地震。

三月庚午,皇太后崩。

四月庚子,李光颜、乌重胤及吴元济战于凌云栅,败之。

乙卯,刘总及王承宗战于深州,败之。

己未,免京畿二岁逋税。

五月丁卯,宥州军乱,逐其刺史骆怡,夏绥银节度使田缙败之。

丁亥,云南蛮寇安南。

六月,蜜州海溢。

甲辰,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及吴元济战于铁城,败绩。

七月壬午,韩弘及元济战于郾城。败之。

丙戌,免淮西领贼州夏税。

八月甲午,渭水溢。

壬寅,韦贯之罢。

戊申,西原蛮陷宾、峦二州。

己未,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及王承宗战于柏乡,败之。

庚申,葬庄宪皇太后于丰陵。

十一月乙丑,邕管经略使韦悦克宾、峦二州。

甲戌,元陵火。

十二月丁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王涯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己未,西原蛮陷岩州。

是冬,桃李华。

十二年正月丁丑,地震。

戊子,有彗星出于毕。

四月辛卯,唐邓隋节度使李愬及吴元济战于嵖岈山,败之。

乙未,李光颜又败之于郾城。

五月酉,李愬又败之于张柴。

七月丙辰,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癸亥,乌重胤及吴元济战于贾店,败绩。

九月丁未,李逢吉罢。

甲寅,李愬及吴元济战于吴房,败之。

十月癸酉,克蔡州。

甲戌,淮南节度使李庸阝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申,给复准西二年,免旁州来岁夏税。

葬战士,禀其家五年。

十一月丙戌,吴元济伏诛。

甲午,恩王连薨。

是岁,容管经略使阳旻克钦、横、浔、贵四州。

十三年正月乙酉,大赦,免元和二年以前逋负,赐高年米帛羊酒。

三月戊戌,御史大夫李夷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庸阝罢。

己酉,横海军节度使程权以沧、景二州归

于有司,权朝于京师。

四月甲寅,王承宗献德、棣二州。

庚辰,赦承宗。

六月癸丑朔,日有食之。

癸亥,给复德、棣、沧、景四州一年。

辛未,淮水溢。

七月乙酉,宣武、魏博、义成、横海军讨李师道。

辛丑李夷简罢。

八月壬子,王涯罢。

九月甲辰,户部侍郎皇甫镈,诸道盐铁转运使程异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月壬戌,吐蕃寇宥州,灵武节度使杜叔良败之于定远城。

十一月丁亥,命山人柳泌为台州刺史以求药。

十二月,庚戌,迎佛骨于凤翔。

十四年正月丙午,田弘正及李师道战于阳谷,败之。

二月戊午,师道伏诛。

四月辛未,程异薨。

丙子,裴度罢。

七月戊寅,韩弘以汴、宋、毫、颍四州归于有司,弘朝于京师。

己丑,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

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

遣黜陟使于天下。

辛卯,沂海将王弁杀其观察使王遂,处称留后。

丁酉,河阳节度使令狐楚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己酉,韩弘为中书令。

九月戊寅,王弁伏诛。

十月壬戌,安南将杨清杀其都护李象古以反。

癸酉,吐蕃寇盐州。

十一月辛卯,朔方将史敬奉及吐蕃战于瓠芦河,败之。

十二月乙卯,崔群罢。

十五年正月,宦者陈弘志等反。

庚子,皇帝崩,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

大中三年,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赞曰: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

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

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

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

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

自吴元济诛,强籓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

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

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

鸣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

昔韩愈言,顺宗在东宫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

然享国日浅,不幸疾病,莫克有为,亦可以悲夫!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七-德宗顺宗宪宗-译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名叫适,是代宗的长子。母亲是睿真皇太后沈氏。

起初,沈氏在开元末年入选进入代宗的宫中。安禄山之乱时,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那些未能随行的王妃和妾室都被叛军俘虏,拘禁在东都的掖廷。代宗收复东都后,找到了沈氏,将她留在宫中;史思明再次攻陷东都后,沈氏便不知所踪。

肃宗元年建丑月,德宗被封为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后,史朝义占据东都,于是任命德宗为天下兵马元帅,并进封为鲁王。八月,改封为雍王。

宝应元年十月,德宗率军驻扎在陕州,诸将进攻史朝义,击败了他,史朝义逃往河北,于是收复了东都。十一月,史朝义在幽州被杀,守将李怀仙斩下他的首级献上,河北平定。德宗因功兼任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都被赐予铁券,画像被挂在凌烟阁。广德二年二月,德宗被立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驾崩。癸亥,德宗在太极殿即位为皇帝。闰月甲戌,贬常衮为河南少尹,任命河南少尹崔祐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子,停止各州府及新罗、渤海进贡鹰鹞。戊寅,停止山南进贡枇杷和江南的甘橘,除非是供宗庙使用。辛巳,停止邕府每年进贡奴婢。癸未,裁撤梨园乐工三百人,停止剑南进贡生春酒。甲申,郭子仪被封为尚父,兼任太尉、中书令。丙戌,停止进献祥瑞,将用金银装饰的贡器归还。丁亥,释放宫人,将三十二头舞象放养在荆山的南面。六月己亥,大赦天下。赐予文武官员官阶和爵位,百姓中有户口的赐予古爵一级。减少皇帝的乘舆和服饰。士庶的田宅、车服超过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制定法规加以限制。禁止百官设立邸店进行买卖。武德、至德年间有功的将相子孙授予官职。庚子,进封儿子宣城郡王诵为宣王,封儿子谟为舒王,谌为通王,谅为虔王,详为肃王,谦为资王。乙己,封弟弟乃为益王,迅为隋王,遂为蜀王。丙午,诏令六品以上的清望官,每天两人待制。癸丑,命令皇族五等以上居住在四方的人,每家派一人前往山陵。己未,停止扬州进贡镜子和幽州进贡麝香。癸亥,举荐可以担任刺史、京令的人选。七月戊辰朔,发生日食。庚午,解除邕州金坑的禁令。辛卯,停止酒类专卖。八月甲辰,任命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巳,归还吐蕃俘虏。十月丁酉,吐蕃、云南蛮寇侵犯黎、茂、文、扶四州,凤翔节度使硃泚、金吾卫大将军曲环在七盘城击败他们。己酉,将睿文孝武皇帝安葬于元陵。戊午,停止九成宫进贡立兽炭和主襄州的蔗蒻工。辛酉,将沙苑的三千头猪分给贫民。十一月壬午,乔琳被罢免。十二月乙卯,立宣王诵为皇太子。丙寅晦,发生日食。

建中元年正月丁卯,改元。群臣上尊号为圣神文武皇帝。己巳,在太清宫举行朝献仪式。庚午,在太庙举行朝享仪式。辛未,在南郊举行祭祀,大赦天下。赐予文武官员官阶、勋位、爵位,派遣黜陟使到全国各地,赐予子为父后者勋位两转。二月丙申,初次制定两税法。四月乙未,四镇、北庭行军别驾刘文喜在泾州反叛,被处死。己亥,发生地震。六月甲午,崔祐甫去世。七月丙寅,王国良投降。己丑,处死忠州刺史刘晏。八月丁巳,遥尊母亲沈氏为皇太后。九月己卯,打雷。庚寅,睦王述被任命为奉迎皇太后使。这年冬天,没有下雪。黄河、滹沱河、易水泛滥。

二年正月戊辰,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去世,他的儿子李惟岳自称留后,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硃滔讨伐他。魏博节度使田悦反叛,神策都战候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副使李芃讨伐他。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被任命为汴、滑、陈、怀、郑、汝、陕、河阳三城、宋、亳、颍节度都统。二月乙巳,御史大夫卢杞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卯,振武军发生叛乱,杀死其使彭令芳及监军刘惠光。丁巳,发兵驻扎在关东,在望春楼誓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反叛。五月,京师下冰雹。庚申,设置待诏官三十人。六月,荧惑星与太白星在东井相斗。癸巳,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被任命为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讨伐梁崇义。辛丑,郭子仪去世。七月庚申,杨炎被罢免。检校尚书右仆射侯希逸被任命为司空,前永平军节度使张镒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侯希逸去世。癸未,马燧、李抱真与田悦在临洺交战,击败了他。八月,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东川节度使王叔邕、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刑南节度使李昌巙、陈少游讨伐梁崇义,任命李希烈为诸军都统。辛卯,平卢军节度使李正己去世,他的儿子李纳自称留后。壬子,梁崇义被处死。九月,李纳攻陷宋州。李惟岳的部将张孝忠献出易、定二州投降。壬戌,赐予立功的士兵帛,给战死者的家属发放三年的粮食。十月戊申,李纳的部将李洧献出徐州投降。十一月辛酉,李纳侵犯徐州,宣武军节度使刘洽在七里沟击败他。丁丑,马燧与田悦在双冈交战,击败了他。甲申,李纳的部将王涉献出海州投降。十二月丁酉,马万通献出密州投降。马燧被任命为魏博招讨使。这一年,处死崖州司马杨炎。

三年正月丙寅,硃滔、成德军节度使张孝忠与李惟岳在束鹿交战,击败了他。辛未,减少皇帝和太子、诸王的膳食。恢复酒类专卖。癸未,李纳攻陷海、密二州。闰月乙未,李惟岳的部将康日知献出赵州投降。甲辰,李惟岳被处死,他的部将杨荣国献出深州投降。庚戌,马燧与田悦在洹水交战,击败了他。这个月,田悦的部将李再春献出博州投降,田昂献出洺州投降。二月戊午,李惟岳的部将杨政义献出定州投降。甲戌,免除易、定、深、赵、恒、冀六州三年的赋税,赦免被李惟岳胁迫的官吏和百姓。己卯,通化门发生地震。四月戊午,李纳的部将李士真献出德、棣二州投降。甲子,向商人借钱。甲戌,昭义军节度副使卢玄卿被任命为魏博、澶相招讨使。戊寅,张镒被罢免。壬午,处死殿中侍御史郑詹。这个月,硃滔反叛,攻陷德、棣二州。五月辛卯,朔方军节度使李怀光讨伐田悦。六月甲子,京师发生地震。恒冀观察使王武俊反叛。辛巳,李怀光、马燧、李芃、李抱真与硃滔、王武俊、田悦在连箧山交战,战败。七月壬辰,殿中丞李云端谋反,被处死。癸巳,

停止向商人借钱的命令。

八月癸丑日,演州司马李孟秋、峰州刺史皮岸反叛,被处死。

九月丁亥日,开始对商人征收钱、茶、漆、竹、木的税。

十月丙辰日,吏部侍郎关播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希烈反叛。

丙子日,肃王详去世。

四年正月丁亥日,凤翔节度使张镒与吐蕃尚结赞在清水结盟。

庚寅日,李希烈攻陷汝州,俘虏了刺史李元平。

戊戌日,东都、汝行营节度使哥舒曜讨伐李希烈。

二月丁卯日,收复汝州。

三月辛卯日,李希烈侵犯鄂州,刺史李兼击败了他。

丁酉日,荆南节度使张伯仪与李希烈在安州交战,战败。

四月庚申日,李勉被任命为淮西招讨处置使,哥舒曜为副使;张伯仪被任命为淮西应援招讨使,贾耽、江南西道节度使嗣曹王皋为副使。

甲子日,京城发生地震,地上长出了毛。

丙子日,哥舒曜与李希烈在颍桥交战,击败了他。

五月辛巳日,京城发生地震。

乙酉日,颍王璬去世。

乙未日,刘洽被任命为淄青、衮郓招讨制置使。

六月庚戌日,对房屋征收间架税,计算除陌钱。

丁卯日,封逾为丹王,遘为简王。

七月,马燧被任命为魏博、澶相节度招讨使。

壬辰日,卢杞、关播、李忠臣与吐蕃区颊赞在京城结盟。

八月丁未日,李希烈侵犯襄城。

乙卯日,李希烈的将领曹季昌以隋州投降。

庚申日,有陨石落在京城。

九月丙戌日,神策军行营兵马使刘德信与李希烈在扈涧交战,战败。

庚子日,舒王谟被任命为荆襄、江西、沔鄂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改封为普王。

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叛,侵犯京城。

戊申日,皇帝前往奉天。

硃泚反叛。

庚戌日,硃泚杀害了司农卿段秀实和左骁卫将军刘海宾。

凤翔后营将李楚琳杀害了节度使张镒,自称留后。

癸丑日,李希烈攻陷襄城,宣武军兵马使高翼战死。

甲寅日,硃泚杀害了泾原节度都虞候何明礼。

乙卯日,杀害了尚书右仆射崔宁。

丁巳日,户部尚书萧复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吏部郎中刘从一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姜公辅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硃泚侵犯奉天,禁军在城东战败。

辛酉日,灵盐节度留后杜希全、鄜坊节度使李建徽与硃泚在漠谷交战,战败。

癸亥日,刘德信与硃泚在思子陵交战,击败了他。

甲子日,行在都虞候浑瑊与硃泚在城下交战,击败了他,左龙武军大将军吕希倩战死。

乙丑日,将军高重杰战死。

这个月,商州发生兵变,杀害了刺史谢良辅。

十一月,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驱逐了节度使张延赏,张朏被处死。

癸巳日,李怀光与硃泚在鲁店交战,击败了他。

李怀光被任命为中书令、朔方邠宁同华陕虢河中晋绛慈隰行营兵马副元帅。

十二月,硃泚攻陷华州。

壬戌日,贬卢杞为新州司马。

庚午日,李希烈攻陷汴州、郑州。

兴元元年正月癸酉日,大赦天下,改年号。

去掉“圣神文武”的称号。

恢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的官爵。

前往奉天收京城的将士,有罪的减三等,子孙减二等,在行营的赐勋五转。

赐予文武官员阶、勋、爵。

废除间架税、竹木茶漆税及除陌钱。

免除奉天五年的赋税,城中十年的赋税。

关播被罢免。

丙戌日,吏部侍郎卢翰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子日,萧复被任命为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宣慰安抚使。

戊戌日,刘洽被任命为汴滑宋毫都统副使。

二月甲子日,李怀光被任命为太尉,李怀光反叛。

丁卯日,皇帝前往梁州。

李怀光的将领孟庭保带兵追击,左卫大将军侯仲庄在驿店将其擒获。

三月,李怀光夺取了鄜坊京畿金商节度使李建徽、神策军兵马使阳惠元的兵权,阳惠元战死。

癸酉日,魏博兵马使田绪杀害了节度使田悦。

自称留后。

甲戌日,李怀光杀害了左厢兵马使张名振、右武锋兵马使石演芬。

丁亥日,李晟被任命为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神策行营兵马使尚可孤被任命为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招讨使。

壬辰日,皇帝到达梁州。

丁酉日,刘洽暂时掌管汴滑宋毫都统兵马事务。

己亥日,浑瑊被任命为朔方、邠宁、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

四月,李怀光攻陷坊州。

甲辰日,李晟被任命为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

甲寅日,姜公辅被罢免。

泾原兵马使田希盐杀害了节度使冯河清,自称留后。

乙丑日,浑瑊与硃泚在武亭川交战,击败了他。

丁卯日,义王此去世。

这个月,坊州刺史窦觎收复坊州。

五月癸酉日,泾王侹去世。

丙子日,李抱真、王武俊与硃滔在经城交战,击败了他。

壬辰日,尚可孤与硃泚在蓝田之西交战,击败了他。

乙未日,李晟在苑北再次击败了他。

戊戌日,又在白华击败了他,收复京城。

六月癸卯日,姚令言被处死。

甲辰日,硃泚被处死。

己酉日,李晟被任命为司徒、中书令。

癸丑日,将梁州改为兴元府,免除一年的赋税,年长者加授版授。

甲寅日,浑瑊被任命为侍中。

己巳日,免除洋州一年的赋税,加免兴元一年的赋税,免除凤州今年的税,年长者加授版授。

七月丙子日,皇帝到达凤翔,免除今年的秋税,八十岁以上的人加授刺史,其余人加授上佐。

丁丑日,安葬遇害的宗室成员。

壬午日,皇帝从兴元返回。

丁亥日,李怀光杀害了宣慰使孔巢父。

辛卯日,大赦天下。

赐予百官将士阶、勋、爵,收复京城的人升八级。

免除京兆府一年的赋税。

这个月,嗣曹王皋与李希烈在应山交战,击败了他。

八月癸卯日,李晟被任命为凤翔陇右诸军、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马燧被任命为晋、慈、隰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浑瑊被任命为河中、同绛、陕虢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

丙午日,浑瑊兼任朔方行营兵马副元帅。

己酉日,延王玢、隋王迅去世。

十月辛丑日,李勉被任命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闰月戊子日,李希烈的将领李澄以滑州投降。

十一月癸卯日,刘洽、邠陇行营节度使曲环与李希烈在陈州交战,击败了他。

戊午日,收复汴州。

乙丑日,萧复被罢免。

十二月乙酉日,浑瑊与李怀光在乾坑交战,战败。

这一年,陈王珪去世。

贞元元年正月丁酉日,大赦天下,改年号。

废除榷税。

三月,李怀光杀害了步军兵马使田仙浩、都战候吕呜岳。

丁未日,李希烈攻陷邓州,杀害了唐邓隋招讨使黄金岳。

这个春天,发生了旱灾。

四月乙丑日,改封谊为舒王。

壬午日,浑瑊与李怀光在长春宫交战,击败了他。

丙戌日

马燧和浑瑊被任命为河中招抚使。

六月己丑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硃滔去世,涿州刺史刘怦自称留后。

辛卯日,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子日,马燧与李怀光在陶城交战,击败了李怀光。

七月,灞水和浐水干涸。

庚子日,大风拔起了树木。

八月,封赏功臣的子孙。

甲子日,因旱灾避居偏殿,减少膳食。

甲戌日,李怀光被处死。

己卯日,免除河中、同绛二州一年的赋税。

马燧被任命为侍中,张延赏被罢免。

丙戌日,李希烈杀害了宣慰使颜真卿。

九月辛亥日,刘从一被罢免。

庚申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怦去世,其子刘济自称留后。

这年秋天,树木上结冰。

十一月癸卯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大赦天下,赐予奉天兴元扈从百官、收京将士官阶、勋爵。

二年正月丙申日,下诏减少御膳的一半,救济贫困者并授予官职。

壬寅日,卢翰被罢免。

吏部侍郎刘滋被任命为左散骑常侍,给事中崔造,中书舍人齐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癸亥日,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与李希烈在泌河交战,击败了李希烈。

四月丙寅日,李希烈被处死。

甲戌日,天空下土。

甲申日,免除淮西二年的赋税。

五月,李希烈的部将李惠登投降隋州。

己酉日,发生地震。

六月癸未日,沧州刺史程日华去世,其子程怀直自称观察留后。

这个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害了节度使陈仙奇,自称留后。

七月,李希烈的部将薛翼投降唐州,侯召投降光州。

八月丙子日,下大冰雹。

丙戌日,吐蕃侵犯邠、宁、泾、陇四州。

九月乙巳日,吐蕃侵犯好畤,李晟在汧阳击败了他们。

十月癸酉日,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在平川再次击败吐蕃。

十一月甲午日,立淑妃王氏为皇后。

丁酉日,皇后去世。

辛丑日,吐蕃攻陷盐州。

十二月丁巳日,隐居于夏州。

马燧被任命为绥、银、麟、胜招讨使。

庚申日,崔造被罢免。

甲戌日,因吐蕃侵犯边境,避居偏殿。

三年正月壬寅日,尚书左仆射张延赏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壬子日,刘滋被罢免。

贬齐映为夔州刺史。

兵部侍郎柳浑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己卯日,华州潼关节度使骆元光攻克盐、夏二州。

甲申日,昭德皇后被安葬于靖陵。

三月丁未日,李晟被任命为太尉。

辛亥日,马燧被罢免副元帅职务。

五月,扬州江水泛滥。

吴少诚杀害了申州刺史张伯元、殿中侍御史郑常。

闰月辛未日,浑瑊与吐蕃在平凉会盟,吐蕃扣押了会盟副使、兵部尚书崔汉衡,杀害了判官、殿中侍御史韩弇。

戊寅日,白天出现太白星。

六月,吐蕃侵犯盐、夏二州。

丙戌日,马燧被任命为司徒,前陕虢观察使李泌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甲子日,朔方节度使杜希全被任命为朔方、灵盐、丰夏绥银节度都统。

壬申日,张延赏去世。

八月辛巳日,发生日食。

己丑日,柳浑被罢免。

戊申日,吐蕃侵犯青石岭,陇州刺史苏清沔击败了他们。

庚戌日,禁止大马出蒲、潼、武关。

九月丁巳日,吐蕃侵犯汧阳。

丙寅日,攻陷华亭及连云堡。

十月甲申日,吐蕃侵犯丰义,韩游瑰击败了他们。

乙酉日,吐蕃侵犯长武城,城使韩全义击败了他们。

壬辰日,射生将韩钦绪谋反,被处死。

十一月己卯日,京师、东都、河中发生地震。

十二月庚辰日,在新店狩猎。

四年正月庚戌日,京师发生地震。

大赦天下,刺史赐予一子官职,增加户口和垦田者晋升官阶,县令减少选拔,九品以上官员可以进言。

壬申日,刘玄佐被任命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副元帅。

这个月,金、房二州发生地震,江水泛滥,山体裂开。

陈留地区树木结冰。

四月,河南、淮海地区地上长毛。

己亥日,福建发生军乱,驱逐了观察使吴诜,大将郝诫溢自称留后。

五月,吐蕃侵犯泾、邠、宁、庆、鄜五州。

六月己亥日,封皇子原为邕王。

七月庚戌日,浑瑊被任命为邠、宁庆副元帅。

癸丑日,宁州发生军乱,邠宁都虞候杨朝晟击败了他们。

己未日,奚、室韦侵犯振武。

这个月,河水变黑。

八月,灞水泛滥。

九月庚申日,吐蕃侵犯宁州,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击败了他们。

冬天,修筑夹城。

这一年,京师发生二十次地震。

五年正月甲辰日,发生日食。

二月庚子日,大理卿董晋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窦参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甲辰日,李泌去世。

夏天,吐蕃侵犯长武城,韩全义在佛堂原击败了他们。

九月丙午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台登北谷击败吐蕃,攻克巂州。

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攻克琼州。

六年春天,发生旱灾。

闰四月乙卯日,下诏常参官、畿县令进言。

免除京光府的夏税。

八月辛丑日,杀害皇太子妃萧氏。

十一月戊辰日,在太清宫举行朝献。

己巳日,在太庙举行朝享。

庚午日,在南郊举行祭祀。

赐予文武官员官阶、爵位。

减轻囚犯罪行,徒刑以下者赦免。

安葬战死的士兵。

这一年,吐蕃攻陷北庭都护府,节度使杨袭古逃往西州。

七年正月己巳日,襄王僙去世。

四月,安南首领杜英翰反叛,被处死。

五月甲申日,端王遇去世。

九月,回鹘杀害了杨袭古。

十二月戊戌日,睦王述去世。

这个冬天,没有下雪。

八年二月庚子日,天空下土。

三月甲申日,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去世,其子刘士宁自称留后。

四月,吐蕃侵犯灵州。

丁亥日,杀害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

乙未日,贬窦参为郴州别驾。

尚书左丞赵憬、兵部侍郎陆贽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五月己未日,大风掀翻了太庙的屋瓦。

癸酉日,平卢军节度使李纳去世,其子李师古自称留后。

六月,淮水泛滥。

吐蕃侵犯连云堡,大将王进用战死。

九月丁巳日,韦皋与吐蕃在维州交战,击败了他们。

十一月壬子日,发生日食。

庚午日,山南西道节度使岩震与吐蕃在黑水堡交战,击败了他们。

这个月,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与其弟瀛州刺史澭在瀛州交战,澭战败逃往京师。

十二月甲辰日,在城东狩猎。

九年正月癸卯日,恢复茶税。

四月辛酉日,关辅、河中发生地震。

五月甲辰日,义成军节度使贾耽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丞卢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丙午日,董晋被罢免。

八月庚戌日,李晟去世。

十一月癸未日,在太清宫举行朝献。

甲申日,在太庙举行朝享。

乙酉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大赦天下。

十二月丙辰日,宣武军将李万荣驱逐了节度使刘士宁,自称留后。

十年正月壬辰日,南诏蛮在神川击败吐蕃,前来献捷。

四月癸卯日

赦免京城的罪犯。

戊申日,发生地震。

癸丑日,再次发生地震。

这个月,太白星在白天出现。

六月丙寅日,韦皋击败吐蕃,攻占峨和城。

从春天到本月一直没有下雨。

辛未日,下雨,大风拔起树木。

七月,西原蛮族叛乱。

八月,攻陷钦州、横州、浔州、贵州四州。

十月,昭义军节度留后王虔休与摄洺州刺史元谊在鸡泽交战,击败了元谊。

十二月丙辰日,在城南狩猎。

壬戌日,贬陆贽为太子宾客。

十一年四月丙寅日,奚族入侵平州,刘济在青都山击败了他们。

五月庚午日,中书门下审理囚犯。

八月辛亥日,马燧去世。

九月,横海军兵马使程怀信驱逐了他的兄长节度使程怀直,自称留后。

十月,朗州和蜀州的江水泛滥。

十二月戊辰日,在苑中狩猎。

十二年二月己卯日,吐蕃入侵巂州,刺史曹高仕击败了他们。

三月丙辰日,韶王李暹去世。

四月庚午日,魏博节度使田绪去世,他的儿子田季安自称留后。

六月己丑日,宣武军节度使李万荣去世,他的儿子自称兵马使,被处死。

七月戊戌日,韩王李迥去世。

八月己未日,发生日食。

丙戌日,赵憬去世。

九月,吐蕃入侵庆州。

十月甲戌日,右谏议大夫崔损、给事中赵宗儒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三年正月壬寅日,吐蕃请求和谈。

四月辛酉日,因旱灾审理囚犯。

壬戌日,在兴庆宫举行祈雨仪式。

五月壬寅日,吐蕃入侵巂州,曹高仕击败了他们。

庚戌日,义宁军发生叛乱,杀死了他们的将领常楚客。

七月乙未日,京师发生地震。

九月己丑日,卢迈被罢免。

十四年三月丙申日,凤翔监军使西门去奢杀死了他的将领夏侯衍。

五月己酉日,开始打雷。

闰月辛亥日,有星星在西北方向坠落。

辛酉日,长武城发生军乱,驱逐了他们的使臣韩全义。

六月丙申日,归化堡发生军乱,驱逐了他们的将领张国诚,泾原节度使刘昌击败了他们。

七月壬申日,赵宗儒被罢免。

工部侍郎郑馀庆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九月丁卯日,杞王李倕去世。

十二月壬寅日,明州将领栗锽杀死刺史卢云并反叛。

这个冬天,没有下雪,京师发生饥荒。

十五年正月甲寅日,雅王李逸去世。

壬戌日,郴州蓝山发生山崩。

二月乙酉日,宣武军发生叛乱,杀死了节度行军司马陆长源,宋州刺史刘逸准自称留后。

三月甲寅日,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反叛,攻陷唐州,守将张嘉瑜战死。

四月乙未日,栗锽被处死。

九月乙巳日,陈许节度留后上官涚与吴少诚在临颍交战,战败。

丙午日,吴少诚入侵许州。

庚戌日,宣武军节度使刘全谅去世,都知兵马使韩弘自称留后。

丙辰日,宣武、河阳、郑滑、东都汝、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河东、淮南、徐泗、山南东西、鄂岳军讨伐吴少诚。

十月己丑日,邕王李原去世。

十一月丁未日,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与吴少诚在吴房交战,击败了吴少诚。

陈许节度使上官涚在柴篱再次击败了吴少诚。

辛亥日,安黄节度使伊慎在钟山再次击败了吴少诚。

十二月庚午日,寿州刺史王宗在秋栅再次击败了吴少诚。

辛未日,浑瑊去世。

乙未日,各道军队在小溵河溃败。

十六年正月乙巳日,易定军队与吴少诚交战,战败。

二月乙酉日,盐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被任命为蔡州行营招讨处置使,上官涚为副使。

四月丁亥日,黔中宴设将傅近驱逐了观察使吴士宗。

五月庚戌日,韩全义与吴少诚在广利城交战,战败。

壬子日,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去世,他的儿子张愔自称知军事。

七月丁巳日,伊慎与吴少诚在申州交战,击败了吴少诚。

己未日,韦皋攻占吐蕃的末恭城。

丙寅日,韩全义与吴少诚在五楼交战,战败。

八月,刘济与他的弟弟涿州刺史刘源在涿州交战,刘源战败,被俘。

己丑日,杀死了遂州别驾崔位。

韦皋攻占吐蕃的颙城。

九月庚戌日,贬郑馀庆为郴州司马。

庚申日,太常卿齐抗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月辛未日,杀死了通州别驾崔河图。

这一年,京师发生饥荒。

十七年二月丁酉日,下大雨和冰雹。

己亥日,下霜。

乙巳日,韦皋与吐蕃在鹿危山交战,击败了吐蕃。

戊申日,下大雨和冰雹,伴有雷电。

庚戌日,下大雪和冰雹。

五月壬戌日,发生日食。

六月丙申日,宁州发生军乱,杀死了刺史刘南金。

己亥日,浙西观察使李锜杀死了上封事人崔善贞。

丁巳日,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去世,他的儿子王士真自称留后。

七月,霜冻杀死了豆类作物。

戊寅日,吐蕃入侵盐州。

己丑日,攻陷麟州,刺史郭锋战死。

九月乙亥日,韦鋋在雅州击败吐蕃,攻占木波城。

这一年,嘉王李运去世。

十八年七月乙亥日,停止正衙奏事。

十二月,环王攻陷欢州和爱州。

十九年二月己亥日,安南将领王季元驱逐了经略使裴泰,兵马使赵均击败了他。

三月壬子日,淮南节度使杜佑被任命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己未日,齐抗被罢免。

从正月到本月一直没有下雨。

甲戌日,下雨。

闰十月庚戌日,盐州将领李庭俊反叛,被处死。

丁巳日,崔损去世。

十二月庚申日,太常卿高郢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吏部侍郎郑珣瑜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年二月庚戌日,下大雨和冰雹。

七月癸酉日,下大雨和冰雹。

冬天,下雨时树木结冰。

二十一年正月癸巳日,皇帝在会宁殿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名诵,是德宗的长子。

母亲是昭德皇后王氏。

最初被封为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为宣王。

十二月乙卯日,被立为皇太子。

他为人宽厚仁爱,喜欢学习技艺,擅长隶书,尊重师傅,见到师傅总是先行礼。

跟随德宗到奉天,经常手持弓箭在德宗左右。

郜国公主因巫蛊之事获罪,太子妃是她的女儿,德宗对此产生怀疑,多次差点废掉太子,幸亏李泌的保护,才得以幸免。

后来在鱼藻宫侍宴,张设水嬉彩艦,宫人唱棹歌,众乐齐奏,德宗非常高兴,看着太子说:“今天怎么样?”

太子背诵《诗经》中的“好乐无荒”作为回答。

等到裴延龄、韦渠牟掌权时,世人都害怕他们成为宰相,太子每次观察他们的脸色,陈述他们的不可用。

因此,这两人最终没有被任用。

贞元二十年,太子患了风疾并且失声。

二十一年正月,无法上朝。

当时,德宗身体不适,诸王都在他身边侍奉,只有太子卧病在床,无法见到德宗,德宗悲伤流泪,病情加重。

癸巳日,德宗去世。

丙申日,太子在太极殿即皇帝位。

二月癸卯日,在紫宸门朝见群臣。

辛亥日,吏部侍郎韦执谊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子日,大赦天下。

废除宫市。

百岁老人授予下州刺史的职位,妇女授予郡君的称号;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授予上佐的职位。

妇人被封为县君。

乙丑日,取消了盐铁使每月的进贡。

三月庚午日,释放了后宫的三百人。

癸酉日,释放了后宫及教坊的六百名女妓。

癸巳日,立广陵郡王纯为皇太子。

四月壬寅日,封弟弟谔为钦王,諴为珍王;进封儿子建康郡王经为郯王,洋川郡王纬为均王,临淮郡王纵为溆王,弘农郡王纾为莒王,汉东郡王纲为密王,晋陵郡王枿为郇王,郡王约为邵王,云安郡王结为宋王,宣城郡王缃为集王,德阳郡王絿为冀王,河东郡王绮为和王;封儿子绚为衡王,纁为会王,绾为福王,绂为抚王,绲为岳王,绅为袁王,纶为桂王,繟为翼王。

戊申日,因为册立皇太子,减轻了死罪以下的刑罚,赐给文武官员的儿子继承父亲爵位的勋位两转。

七月辛卯日,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去世,他的儿子执恭自称留后。

乙未日,皇太子暂时处理军国政事。

太常卿杜黄裳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郑珣瑜、高郢被罢免。

永贞元年八月庚子日,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太上皇。

辛丑日,改元。

减轻了死罪以下的刑罚。

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正月,皇帝率领群臣上尊号为应乾圣寿太上皇。

这个月,太上皇在咸宁殿去世,享年四十六岁,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大中三年,增谥为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名叫纯,是顺宗的长子。

母亲是庄宪皇太后王氏。

贞元四年六月己亥日,被封为广陵郡王。

二十一年三月,被立为皇太子。

永贞元年八月,顺宗下诏立他为皇帝。

乙巳日,在太极殿即皇帝位。

丁未日,开始听政。

庚戌日,停止献祥瑞。

癸丑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去世,行军司马刘辟自称留后。

戊午日,天上有声音从西北传来。

己未日,袁滋被任命为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癸亥日,尚书左丞郑馀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九月己巳日,罢免了教坊乐工的正员官。

十月丁酉日,为曾太皇太后举行哀悼。

贾耽去世。

戊戌日,舒王谊去世。

袁滋被罢免。

己酉日,将神武圣文皇帝葬于崇陵。

十一月己巳日,将睿真皇后祔于元陵寝宫。

壬申日,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夏绥银节度留后杨惠琳反叛。

十二月壬戌日,中书舍人郑絪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元年正月丁卯日,大赦天下,改元。

赐给文武官员阶、勋、爵,赐给高龄百姓米帛羊酒。

癸未日,长武城使高崇文被任命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领左右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讨伐刘辟。

甲申日,太上皇去世。

刘辟攻陷梓州,抓住了李康。

三月丙子日,高宗文攻克梓州。

辛巳日,杨惠琳被处死。

四月丁未日,杜佑被任命为司徒。

壬戌日,邵王约去世。

初次命令尚书省六品、诸司四品以上的职事官,太子师傅、宾客、詹事,王府傅,每天两人待制。

五月辛卯日,尊母亲为皇太后。

六月癸巳日,减轻了死罪以下的刑罚。

赐给百姓有父母祖父母八十岁以上的粟二斛、物二段,九十岁以上的粟三斛、物三段。

丙申日,大风吹倒树木。

丁酉日,高崇文与刘辟在鹿头栅交战,击败了他。

癸卯日,严砺又在石碑谷击败了他。

闰月壬戌日,平卢军节度使李师古去世,他的弟弟师道自称留后。

七月壬寅日,将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

癸丑日,高崇文与刘辟在玄武交战,击败了他。

八月丁卯日,进封儿子平原郡王宁为邓王,同安郡王宽为澧王,延安郡王宥为遂王,彭城郡王察为深王,高密郡王寰为洋王,文安郡王寮为绛王;封儿子审为建王。

九月丙午日,严砺与刘辟在神泉交战,击败了他。

辛亥日,高崇文攻克成都。

十月甲子日,减免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今年的赋税,释放胁从的将吏。

安葬阵亡者,供养其家属五年。

戊子日,刘辟被处死。

十一月庚戌日,郑馀庆被罢免。

这一年,召王偲去世。

二年正月己丑日,朝献于太清宫。

庚寅日,朝享于太庙。

辛卯日,在南郊举行祭祀,大赦天下。

赐给文武官员勋、爵,赐给文宣公、二王后、三恪、公主、诸王一子官,赐给高龄百姓米帛羊酒加版授。

乙巳日,杜黄裳被罢免。

己酉日,御史中丞武元衡被任命为门下侍郎,中书舍人李吉甫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己巳日,取消了两省官的次对。

癸酉日,邕管经略使路恕击败黄洞蛮,抓住了他们的首领黄承庆。

九月乙酉日,密王绸去世。

十月,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反叛,杀了留后王澹。

乙丑日,淮南节度使王锷被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招讨使讨伐他。

丁卯日,武元衡被罢免。

癸酉日,镇海军兵马使张子良抓住了李锜。

己卯日,免除润州今年的税收。

十一月甲申日,李锜被处死。

十二月丙寅日,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被任命为邠宁节度、京西诸军都统。

三年正月癸巳日,群臣上尊号为睿圣文武皇帝,大赦天下。

取消诸道受代进奉钱。

三月癸巳日,郇王枿去世。

四月壬申日,大风吹坏了含元殿西阙的栏杆。

六月,西原蛮首领黄少卿投降。

七月辛巳朔日,日食。

九月庚寅日,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被任命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丙申日,户部侍郎裴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戌日,李吉甫被罢免。

四年正月壬午日,免除山南东道、淮南、江西、浙东、湖南、荆南今年的税收。

戊子日,简王遘去世。

二月丁卯日,郑絪被罢免。

给事中李籓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乙酉日,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去世,他的儿子承宗自称留后。

闰月己酉日,因为旱灾减轻了京师死罪非杀人者的刑罚,禁止刺史境内榷率、诸道旨条外进献、岭南黔中福建掠夺良民为奴婢,减少飞龙厩的马匹。

己未日,下雨。

丁卯日,立邓王宁为皇太子。

七月癸亥日,吐蕃请求和谈。

八月丙申日,环王侵犯安南,都护张舟击败了他们。

十月辛巳日,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反叛,抓住了保信军节度使薛昌朝。

癸未日,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被任命为左右神策、河阳、浙西、宣歙、镇州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讨伐他。

戊子日,承璀被任命为镇州招讨宣慰使。

癸巳日,减轻了死罪以下的刑罚,赐给文武官员的儿子继承父亲爵位的勋位两转。

十一月己巳日,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去世,他的弟弟少阳自称留后。

五年正月己巳日,左神策军大将军

郦定进与王承宗交战,郦定进战死。

三月甲子日,大风将树木连根拔起。

四月丁亥日,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与王承宗在木刀沟交战,击败了王承宗。

七月丁未日,赦免了王承宗。

乙卯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去世,他的儿子刘总自称留后。

九月丙寅日,太常卿权德舆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月,张茂昭将易州和定州归还给朝廷。

辛巳日,义武军都虞候杨伯玉反叛,被处死。

同月,义武军兵马使张佐元反叛,被处死。

十一月甲辰日,会王纁去世。

庚申日,裴垍被罢免。

六年正月庚申日,淮南节度使李吉甫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月壬申日,李籓被罢免。

己丑日,忻王造去世。

三月戊戌日,有陨星坠落在郓州。

十二月己丑日,户部侍郎李绛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闰月辛卯日,辰州和溆州的首领张伯靖反叛,侵犯播州和费州。

辛亥日,皇太子去世。

七年正月癸酉日,振武河泛滥,冲毁了东受降城。

四月癸巳日,朝廷下诏,要求百姓在田边种植两棵桑树。

六月癸巳日,杜佑被罢免。

七月乙亥日,立遂王宥为皇太子。

八月戊戌日,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他的儿子田怀谏自称知军府事。

九月,京城发生地震。

十月乙未日,魏博军任命田季安的部将田兴为知军事。

庚戌日,朝廷下令减轻死罪以下的刑罚,赐予文武官员的儿子继承父亲爵位的勋位两转。

同月,魏博节度使田兴将六州归还给朝廷。

十一月辛酉日,赦免魏、博、贝、卫、澶、相六州,免除一年的赋税,赐予年长者、孤独者、残疾者粮食和布帛,赏赐军士。

八年正月辛未日,权德舆被罢免。

二月丁酉日,于頔被贬为恩王傅。

三月甲子日,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四月己亥日,黔中经略使崔能讨伐张伯靖。

五月癸亥日,荆南节度使严绶讨伐张伯靖。

丁丑日,大隗山发生山崩。

六月辛卯日,渭水泛滥。

辛丑日,朝廷释放了部分宫女。

七月己巳日,剑南东川节度使潘孟阳讨伐张伯靖。

八月辛巳日,湖南观察使柳公绰讨伐张伯靖。

丁未日,张伯靖投降。

十二月庚寅日,振武将杨遵宪反叛,驱逐了节度使李进贤。

九年二月癸卯日,李绛被罢免。

三月丙辰日,巂州发生地震。

丁卯日,霜冻杀死了桑树。

五月乙丑日,桂王纶去世。

癸酉日,因旱灾免除了京畿地区的夏税。

六月壬寅日,河中节度使张弘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闰八月丙辰日,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称知军事。

九月丁亥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忠武军都知兵马使李光颜、寿州团练使李文通、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讨伐吴元济。

十月,白天出现了太白星。

丙午日,李吉甫去世。

甲子日,严绶被任命为申、光、蔡招抚使。

十一月戊子日,朝廷停止了京兆府向皇帝进献狐兔的狩猎活动。

十二月,朝廷下诏,要求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在每月的朔望日入朝奏对。

戊辰日,尚书右丞韦贯之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年正月乙酉日,宣武军节度使韩弘被任命为司徒。

二月甲辰日,严绶与吴元济在磁丘交战,严绶战败。

从冬天到本月一直没有下雨。

丙午日,下雪了。

壬戌日,河东戍将刘辅杀死了丰州刺史燕重旰,刘辅被处死。

三月庚子日,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与吴元济在临颍交战,击败了吴元济。

四月甲辰日,李光颜又在南顿击败了吴元济。

五月丙申日,李光颜又在时曲击败了吴元济。

六月癸卯日,盗贼杀死了武元衡。

戊申日,京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

乙丑日,御史中丞裴度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月甲戌日,王承宗因有罪,朝廷断绝了与他的朝贡关系。

八月己亥日,发生了日食。

丁未日,李师道的部将訾嘉珍在东都反叛,留守吕元膺击败了他。

乙丑日,李光颜与吴元济在时曲交战,李光颜战败。

九月癸酉日,韩弘被任命为淮酉行营兵马都统。

十月,发生了地震。

十一月壬申日,李光颜、乌重胤与吴元济在小溵河交战,击败了吴元济。

丁丑日,李文通又在固始击败了吴元济。

戊寅日,盗贼焚烧了献陵的寝宫。

十二月甲辰日,武宁军都押衙王智兴与李师道在平阴交战,击败了李师道。

这一年,丹王逾去世。

十一年正月己巳日,张弘靖被罢免。

乙亥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总与王承宗在武强交战,击败了王承宗。

癸未日,朝廷免除了邻近叛贼州两年的赋税。

甲申日,盗贼砍断了建陵的门戟。

二月庚子日,王承宗焚烧了蔚州。

乙巳日,中书舍人李逢吉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乙丑日,发生了地震。

三月庚午日,皇太后去世。

四月庚子日,李光颜、乌重胤与吴元济在凌云栅交战,击败了吴元济。

乙卯日,刘总与王承宗在深州交战,击败了王承宗。

己未日,朝廷免除了京畿地区两年的欠税。

五月丁卯日,宥州发生军乱,驱逐了刺史骆怡,夏绥银节度使田缙击败了叛军。

丁亥日,云南蛮族侵犯安南。

六月,蜜州发生海溢。

甲辰日,唐邓节度使高霞寓与吴元济在铁城交战,高霞寓战败。

七月壬午日,韩弘与吴元济在郾城交战,击败了吴元济。

丙戌日,朝廷免除了淮西领贼州的夏税。

八月甲午日,渭水泛滥。

壬寅日,韦贯之被罢免。

戊申日,西原蛮族攻陷了宾州和峦州。

己未日,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与王承宗在柏乡交战,击败了王承宗。

庚申日,庄宪皇太后被安葬在丰陵。

十一月乙丑日,邕管经略使韦悦收复了宾州和峦州。

甲戌日,元陵发生火灾。

十二月丁未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王涯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己未日,西原蛮族攻陷了岩州。

这个冬天,桃树和李树开花。

十二年正月丁丑日,发生了地震。

戊子日,有彗星出现在毕宿。

四月辛卯日,唐邓隋节度使李愬与吴元济在嵖岈山交战,击败了吴元济。

乙未日,李光颜又在郾城击败了吴元济。

五月酉日,李愬又在张柴击败了吴元济。

七月丙辰日,裴度被任命为淮西宣慰处置使,户部侍郎崔群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癸亥日,乌重胤与吴元济在贾店交战,乌重胤战败。

九月丁未日,李逢吉被罢免。

甲寅日,李愬与吴元济在吴房交战,击败了吴元济。

十月癸酉日,攻克了蔡州。

甲戌日,淮南节度使李庸阝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申日,朝廷免除了淮西地区两年的赋税,并免除了邻近州郡来年的夏税。

朝廷安葬了战死的士兵,并供养他们的家属五年。

十一月丙戌日,吴元济被处死。

甲午日,恩王连去世。

这一年,容管经略使阳旻收复了钦州、横州、浔州和贵州。

十三年正月乙酉日,朝廷大赦天下,免除了元和二年以前的欠税,赐予年长者米、帛、羊和酒。

三月戊戌日,御史大夫李夷简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庸阝被罢免。

己酉日,横海军节度使程权将沧州和景州归还给朝廷。

朝廷的官员们,权力集中在京师。

四月甲寅日,王承宗献上了德、棣二州。

庚辰日,赦免了王承宗。

六月癸丑日初一,发生了日食。

癸亥日,免除德、棣、沧、景四州一年的赋税。

辛未日,淮水泛滥。

七月乙酉日,宣武、魏博、义成、横海军讨伐李师道。

辛丑日,李夷简被罢免。

八月壬子日,王涯被罢免。

九月甲辰日,户部侍郎皇甫镈和诸道盐铁转运使程异被任命为工部侍郎,同时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月壬戌日,吐蕃入侵宥州,灵武节度使杜叔良在定远城击败了他们。

十一月丁亥日,任命山人柳泌为台州刺史,以寻求仙药。

十二月庚戌日,在凤翔迎接佛骨。

十四年正月丙午日,田弘正与李师道在阳谷交战,击败了李师道。

二月戊午日,李师道被处死。

四月辛未日,程异去世。

丙子日,裴度被罢免。

七月戊寅日,韩弘将汴、宋、毫、颍四州归还给朝廷,韩弘前往京师朝见。

己丑日,群臣上尊号为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

大赦天下,赐予文武官员阶、勋、爵。

派遣黜陟使到全国各地。

辛卯日,沂海将王弁杀死了其观察使王遂,自称留后。

丁酉日,河阳节度使令狐楚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八月己酉日,韩弘被任命为中书令。

九月戊寅日,王弁被处死。

十月壬戌日,安南将杨清杀死了其都护李象古并反叛。

癸酉日,吐蕃入侵盐州。

十一月辛卯日,朔方将史敬奉与吐蕃在瓠芦河交战,击败了他们。

十二月乙卯日,崔群被罢免。

十五年正月,宦官陈弘志等人反叛。

庚子日,皇帝驾崩,享年四十三岁,谥号为圣神章武孝皇帝。

大中三年,加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评论说: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于被正论所屈,却忘记了被奸谀所欺骗。

因此他怀疑萧复轻视自己,认为姜公辅是卖直,而不能容忍;任用卢杞、赵赞,结果导致败乱,却始终不悔改。

等到奉天之难,他深自反省,于是实行姑息之政。

由此朝廷更加衰弱,而方镇势力更加强大,直到唐朝灭亡,其祸患由此而来。

宪宗刚明果断,自即位之初,就慨然发奋,立志平定僭叛,能够采纳忠谋,不被群议所迷惑,最终取得成功。

自从吴元济被诛杀后,强藩悍将都想要悔过而效忠。

在这个时候,唐朝的威令几乎重新振作,其优劣不需比较即可知晓。

然而到了晚年,他信用了不合适的人,未能完成其事业,反而身遭不测之祸,这比德宗更为严重。

唉!小人能够败坏国家,不一定需要愚君暗主,即使是聪明圣智的君主,一旦被迷惑,也难免成为祸患。

从前韩愈说,顺宗在东宫二十年,天下暗中受其恩惠。

然而他享国时间短暂,不幸患病,未能有所作为,也令人感到悲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七-德宗顺宗宪宗-注解

德宗:唐德宗,唐代的皇帝,以猜忌刻薄著称。

顺宗: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李诵,庙号顺宗,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在位时间极短,因病禅位于其子宪宗。

宪宗:唐宪宗,唐代的皇帝,以刚明果断著称。

安禄山之乱:755年至763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凌烟阁:唐朝为表彰功臣而设立的阁楼,内绘有功臣画像,是唐朝重要的政治文化象征。

铁券:古代皇帝赐予功臣的一种特权凭证,持有者可免死罪,是极高的荣誉。

两税:唐朝中期实行的税收制度,分夏税和秋税两次征收,是唐朝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演州司马:演州,唐代州名,位于今越南境内。司马,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峰州刺史:峰州,唐代州名,位于今越南境内。刺史,官职名,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伏诛:指叛乱者被处死。

初税商钱:首次对商人征收税款。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宰相的官职,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李希烈: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重要人物,曾杀害颜真卿,后被诛杀。

肃王详:唐代宗室,封号为肃王。

凤翔节度使:凤翔,唐代府名,位于今陕西。节度使,官职名,负责一地的军政事务。

吐蕃尚结赞:吐蕃,唐代西藏地区的政权。尚结赞,吐蕃的将领。

清水:地名,位于今甘肃。

汝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

刺史:官职名,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东都:唐代的东都洛阳。

汝行营节度使:汝州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鄂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北。

荆南节度使:荆南,唐代地区名,位于今湖北。节度使,官职名,负责一地的军政事务。

安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北。

淮西招讨处置使:淮西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负责讨伐叛乱。

淮西应援招讨使:淮西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负责支援讨伐叛乱。

江南西道节度使:江南西道,唐代地区名,位于今江西。节度使,官职名,负责一地的军政事务。

嗣曹王皋:唐代宗室,封号为曹王。

京师地震:京师指唐朝的首都长安,地震是自然灾害,反映了唐朝时期自然灾害的频发。

生毛:指地震后出现的异常现象。

颍桥:地名,位于今河南。

淄青、衮郓招讨制置使:淄青、衮郓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负责讨伐叛乱。

税屋间架:对房屋征收税款。

算除陌钱:对商业交易征收税款。

徒封逾:改变封号。

丹王:唐代宗室,封号为丹王。

遘简王:唐代宗室,封号为简王。

魏博、澶相节度招讨使:魏博、澶相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负责讨伐叛乱。

卢杞:唐代官员,曾任宰相。

李忠臣:唐代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

吐蕃区颊赞:吐蕃的将领。

襄城:地名,位于今河南。

隋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湖北。

星陨:流星坠落。

神策军:唐代的禁军,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师。

行营兵马使:军事指挥官,负责行营的军事事务。

扈涧:地名,位于今河南。

舒王谟:唐代宗室,封号为舒王。

荆襄、江西、沔鄂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荆襄、江西、沔鄂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普王:唐代宗室,封号为普王。

泾原节度使:泾原,唐代地区名,位于今甘肃。节度使,官职名,负责一地的军政事务。

奉天:地名,位于今陕西。

硃泚:唐代叛将,曾自立为帝,后被平定。

司农卿:官职名,负责农业事务。

左骁卫将军:官职名,负责禁军的军事事务。

凤翔后营将:凤翔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留后:唐代藩镇的临时负责人,通常由将领担任。

宣武军兵马使:宣武军的军事指挥官。

高翼:唐代将领。

泾原节度都虞候:泾原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何明礼:唐代将领。

尚书右仆射:官职名,相当于副宰相。

崔宁:唐代官员,曾任尚书右仆射。

户部尚书:官职名,负责财政事务。

萧复:唐代官员,曾任户部尚书。

吏部郎中:官职名,负责官员的任免事务。

刘从一:唐朝官员,曾任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后罢职。

刑部侍郎:官职名,负责司法事务。

京兆府户曹参军:京兆府的官员,负责户籍事务。

翰林学士:官职名,负责起草诏书和参与决策。

姜公辅:唐代官员,曾任翰林学士。

谏议大夫:官职名,负责进谏和监察事务。

禁军:唐代的禁军,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师。

灵盐节度留后:灵盐地区的代理节度使。

杜希全:唐代将领。

鄜坊节度使:鄜坊,唐代地区名,位于今陕西。节度使,官职名,负责一地的军政事务。

李建徽:唐代将领。

漠谷:地名,位于今陕西。

思子陵:地名,位于今陕西。

浑瑊:唐朝将领,与马燧同为河中招抚使,参与平定藩镇割据。

左龙武军大将军:官职名,负责禁军的军事事务。

吕希倩:唐代将领。

高重杰:唐代将领。

商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

谢良辅:唐代官员,曾任商州刺史。

剑南西山兵马使:剑南西山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张朏:唐代将领。

张延赏:剑南西川节度使,后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朝末年重要政治人物。

李怀光:唐朝将领,曾与马燧交战,后伏诛。

鲁店:地名,位于今陕西。

中书令:官职名,相当于宰相,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朔方邠宁同华陕虢河中晋绛慈隰行营兵马副元帅:朔方、邠宁、同华、陕虢、河中、晋绛、慈隰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华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

新州司马:新州,唐代州名,位于今广东。司马,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汴、郑二州:汴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郑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

兴元元年:唐代年号,公元784年。

大赦:皇帝颁布的赦免令,通常在全国范围内赦免罪犯或减轻刑罚。

改元:皇帝即位或重大事件后,更改年号的行为。

圣神文武:唐代皇帝的尊号。

田悦:唐代叛将,曾自立为帝,后被平定。

王武俊:唐代叛将,曾自立为帝,后被平定。

李纳:平卢军节度使,死后其子李师古自称留后。

官爵:官职和爵位。

收京城:收复京师长安。

减三等:减轻罪行的等级。

子孙减二等:对罪犯的子孙减轻罪行的等级。

行营:古代军队在行军或作战时的临时驻扎地。

赐勋五转:授予勋位,提升五级。

文武官阶:文武官员的等级。

勋:勋位,授予有功之人的荣誉。

爵:爵位,授予有功之人的荣誉。

罢间架:停止对房屋征收税款。

竹木茶漆税:对竹、木、茶、漆征收的税款。

除陌钱:对商业交易征收的税款。

给复奉天五年:免除奉天地区五年的赋税。

城中十年:免除城中地区十年的赋税。

关播罢:关播被罢免官职。

吏部侍郎:官职名,负责官员的任免事务。

卢翰:唐代官员,曾任吏部侍郎。

兵部侍郎: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宣慰安抚使: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刘洽:唐代将领。

汴滑宋毫都统副使:汴滑宋毫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太尉: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梁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

孟庭保:唐代将领。

左卫大将军:官职名,负责禁军的军事事务。

侯仲庄:唐代将领。

驿店:地名,位于今陕西。

鄜坊京畿金商节度使:鄜坊、京畿、金商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神策军兵马使:神策军的军事指挥官。

阳惠元:唐代将领。

魏博兵马使:魏博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田绪:唐代将领。

左厢兵马使:左厢军的军事指挥官。

张名振:唐代将领。

右武锋兵马使:右武锋军的军事指挥官。

石演芬:唐代将领。

李晟:唐朝著名将领,曾任太尉,参与平定藩镇割据。

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京畿、渭北、鄜坊、丹延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神策行营兵马使:神策军的军事指挥官。

尚可孤:唐代将领。

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招讨使:神策、京畿、渭南、商州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权知汴滑宋毫都统兵马事:代理汴滑宋毫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朔方、邠宁、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朔方、邠宁、振武、永平、奉天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坊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

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京畿、渭北、商华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泾原兵马使:泾原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田希盐:唐代将领。

冯河清:唐代将领。

武亭川:地名,位于今陕西。

义王:唐代宗室,封号为义王。

坊州刺史:坊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刺史,官职名,负责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窦觎:唐代官员,曾任坊州刺史。

泾王:唐代宗室,封号为泾王。

李抱真:唐代将领。

硃滔: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重要人物。

经城:地名,位于今河北。

蓝田:地名,位于今陕西。

苑北:地名,位于今陕西。

白华:地名,位于今陕西。

京师:指唐代的首都长安。

姚令言:唐代叛将,曾自立为帝,后被平定。

司徒:官职名,负责礼仪事务。

兴元府:唐代府名,位于今陕西。

给复一年:免除一年的赋税。

耆老:年长者。

版授:授予官职。

侍中:官职名,相当于宰相,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洋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

凤州:唐代州名,位于今陕西。

父老:年长者。

凤翔:唐代府名,位于今陕西。

秋税:秋季征收的赋税。

八十以上: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人。

版授刺史:授予刺史的官职。

上佐:高级官员。

宗室:皇帝的亲属。

兴元:唐代年号,公元784年。

宣慰使:官职名,负责安抚和慰问事务。

孔巢父:唐代官员,曾任宣慰使。

赐百官将士阶、勋、爵:授予百官和将士官职、勋位和爵位。

收京城者升八资:收复京师长安的人提升八级官职。

京兆府:唐代府名,位于今陕西。

应山:地名,位于今湖北。

凤翔陇右诸军、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凤翔、陇右、泾原、四镇、北庭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马燧:唐朝著名将领,曾任河中招抚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

晋、慈、隰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晋、慈、隰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河中、同绛、陕虢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河中、同绛、陕虢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浑碱:唐代将领。

朔方行营兵马副元帅:朔方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延王玢:唐代宗室,封号为延王。

隋王迅:唐代宗室,封号为隋王。

李勉:唐代官员,曾任检校司徒。

检校司徒:官职名,负责礼仪事务。

闰月:农历中的闰月。

李澄:唐代将领。

滑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

邠陇行营节度使:邠陇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曲环:唐代将领。

陈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

汴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

乾坑:地名,位于今陕西。

陈王珪:唐代宗室,封号为陈王。

贞元元年:唐代年号,公元785年。

罢榷税:停止对商品征收税款。

步军兵马使:步军的军事指挥官。

田仙浩:唐代将领。

都战候:官职名,负责军事事务。

吕呜岳:唐代将领。

邓州:唐代州名,位于今河南。

唐邓隋招讨使:唐、邓、隋地区的军事指挥官,负责讨伐叛乱。

黄金岳:唐代将领。

旱:干旱,自然灾害。

徙封谊:改变封号。

舒王:唐代宗室,封号为舒王。

长春宫:地名,位于今陕西。

刘怦:涿州刺史,硃滔死后自称留后,继续控制幽州地区。

颜真卿:唐朝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曾任宣慰使,后被李希烈杀害。

刘济:唐代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死后其子刘总自称留后。

吴少诚:淮西兵马使,杀节度使陈仙奇后自称留后。

吐蕃:唐朝时期的西部少数民族政权,多次与唐朝发生冲突。

韩游瑰:邠宁节度使,曾多次击败吐蕃入侵。

张献甫:邠宁节度使,曾击败吐蕃入侵。

韦皋:剑南西川节度使,曾击败吐蕃。

杨袭古:北庭都护府节度使,吐蕃陷北庭后奔于西州。

杜英翰:安南首领,曾反叛唐朝,后被诛杀。

刘玄佐:宣武军节度使,死后其子刘士宁自称留后。

窦参:唐朝官员,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被贬为郴州别驾。

陆贽:唐朝官员,曾任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贾耽:义成军节度使,后任尚书右仆射。

卢迈:尚书右丞,后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万荣:宣武军将,逐节度使刘士宁后自称留后。

南诏蛮:唐朝时期的西南少数民族政权,曾击败吐蕃。

太白昼见:太白即金星,古代认为太白昼见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或变故。

韦皋败吐蕃:韦皋是唐朝名将,吐蕃是唐朝西部的一个强大政权,此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长期军事冲突。

西原蛮叛:西原蛮指的是唐朝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反映了唐朝边疆地区的不稳定。

昭义军节度留后:昭义军是唐朝的一个藩镇,节度留后是节度使的副手,负责在节度使不在时代理军务。

奚寇平州:奚是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寇指入侵,平州是唐朝的一个州,此事件反映了唐朝东北边疆的军事压力。

中书门下虑囚:中书门下是唐朝的中央行政机构,虑囚指审查囚犯,反映了唐朝对司法公正的重视。

马燧薨:马燧是唐朝的名将,薨指去世,此事件标志着唐朝一位重要军事将领的离世。

吐蕃请和:吐蕃请求和平,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关系的复杂性,既有冲突也有和解。

雩于兴庆宫:雩是古代求雨的祭祀仪式,兴庆宫是唐朝的皇宫之一,此事件反映了唐朝对农业和民生的重视。

县君:古代对贵族妇女的封号,通常用于皇帝的女儿或妃嫔。

盐铁使: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教坊:古代宫廷音乐机构,负责培养和管理乐工、女妓等。

皇太子:皇帝的儿子中被立为继承人的长子,通常称为太子。

郡王:古代封爵的一种,地位次于亲王,通常封给皇帝的兄弟或儿子。

太上皇:皇帝退位后,由其子继位,退位的皇帝称为太上皇。

谥号:古代对已故皇帝、皇后、贵族等给予的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前的功绩或品德而定。

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军事和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个地区的军政事务。

尊号:皇帝或皇后在世时或去世后,群臣为其上的尊称。

崩:古代对皇帝去世的尊称。

祔:古代祭祀仪式,将已故的皇后或皇帝的灵位安放在宗庙中。

贬:古代对官员的降职或流放处罚。

反:指叛乱或造反行为。

招讨使:古代官职,负责平定叛乱或镇压起义。

都统:古代军队中的高级指挥官,负责统领多个部队。

郦定进:唐代将领,参与对抗王承宗的战斗,最终战死。

王承宗:唐代藩镇割据时期的军阀,多次与中央政府军队交战。

木刀沟: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是唐代重要的战场之一。

范希朝:唐代河东节度使,曾参与对抗王承宗的战斗。

张茂昭:唐代义武军节度使,曾参与对抗王承宗的战斗。

权德舆:唐代官员,曾任太常卿、礼部尚书等职。

李吉甫:唐代官员,曾任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等职。

李绛:唐代官员,曾任户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

张伯靖:唐代辰、溆州首领,曾发动叛乱。

田季安:唐代魏博节度使,死后其子田怀谏自称知军府事。

田兴:唐代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的将领,后以六州归于有司。

武元衡: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曾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元济:唐代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之子,自称知军事,后与中央政府军队交战。

李光颜:唐代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多次参与对抗吴元济的战斗。

裴度:唐代官员,曾任御史中丞、中书侍郎等职。

李愬:唐代唐邓隋节度使,多次参与对抗吴元济的战斗。

李逢吉:唐代官员,曾任中书舍人、门下侍郎等职。

李庸阝:唐代淮南节度使,曾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程权:唐代横海军节度使,以沧、景二州归于中央政府。

德、棣二州:德州和棣州,唐代的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境内。

日有食之:指日食现象,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

给复:免除赋税或劳役。

淮水溢:淮河泛滥,古代常因洪水引发灾害。

宣武、魏博、义成、横海军:唐代的藩镇名称,分别位于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吐蕃寇宥州:吐蕃是唐代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宥州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山人柳泌:山人指隐士,柳泌是唐代著名的道士和医药学家。

迎佛骨于凤翔:凤翔是唐代的州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迎佛骨是唐代佛教的重要仪式。

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唐宪宗的尊号,元和是他的年号。

黜陟使:唐代的官职,负责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的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谥号是古代对皇帝死后的尊称,圣神章武孝是唐宪宗的谥号。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多次上书谏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七-德宗顺宗宪宗-评注

本文详细记载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位皇帝的即位背景、政治举措及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德宗作为代宗的长子,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恢复国家秩序,如罢免不必要的贡品、释放宫人、大赦天下等,显示出其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社会稳定的决心。

德宗在位期间,还通过赐铁券、图形凌烟阁等方式表彰功臣,如郭子仪、李光弼等,这不仅是对功臣的褒奖,也是巩固皇权、增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此外,德宗还推行了两税制,这一财政改革对唐朝后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顺宗和宪宗的即位则标志着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顺宗因病禅位,宪宗继位后致力于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宪宗的政治举措,如平定藩镇叛乱、整顿吏治等,为唐朝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不仅记录了三位皇帝的政治生涯,还反映了唐朝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以及统治者在这一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

艺术特色方面,本文采用了编年体的叙述方式,按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各个事件,使得历史脉络清晰可见。同时,文中对重要人物的描写简洁而生动,如德宗的果断、宪宗的英明,都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得以体现。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唐朝中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史书的编纂艺术,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这段古文记载了唐代中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局势。文中提到的李希烈、硃泚等叛将的叛乱,以及朝廷对这些叛乱的平定,展示了唐代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

文中多次提到‘伏诛’、‘败绩’等词汇,揭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频繁。同时,文中还记载了多次地震等自然灾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苦难。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唐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之间的矛盾,以及朝廷在应对叛乱和自然灾害时的应对策略。文中提到的‘大赦’、‘改元’等措施,反映了朝廷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来稳定社会秩序。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古文以简洁的语言记录了复杂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史书的严谨和客观。文中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虽然简略,但通过关键词的运用,能够清晰地传达出历史事件的脉络和背景。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为研究唐代中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中央政权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

这段文本记载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与地方藩镇之间的复杂关系。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中央政权逐渐衰弱,地方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文本中提到的马燧、浑瑊、李怀光、李希烈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行动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政治格局。

文本中还多次提到吐蕃的入侵,反映了唐朝在西北边疆面临的严峻挑战。吐蕃作为唐朝的主要外患之一,多次入侵唐朝边境,给唐朝的边防带来了巨大压力。韩游瑰、张献甫、韦皋等将领的胜利,显示了唐朝在抵御外患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此外,文本中还记载了多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大风等,这些灾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反映了唐朝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唐朝的政治危机。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记载一系列政治、军事和自然灾害事件,生动地展现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外患频仍、社会动荡的历史画卷。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唐朝政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从而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这段古文记录了唐朝德宗时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军事冲突、政治变动等,反映了唐朝中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复杂性。

文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旱灾、大雨雹等,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天命的信仰。

军事冲突方面,唐朝与吐蕃、西原蛮、奚等少数民族的战争频繁,显示了唐朝边疆的不稳定和对外政策的挑战。

政治变动如节度使的更替、官员的罢免和任命,揭示了唐朝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以及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

文中还提到了德宗对太子的关怀和太子的病情,反映了皇室内部的亲情和权力继承的紧张关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唐朝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状况的反映,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顺宗、宪宗时期的政治事件和宫廷变动,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皇权更迭。文中提到的‘罢盐铁使月进’、‘放后宫及教坊女妓’等举措,显示了顺宗在位期间试图通过减轻赋税和释放宫廷人员来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其对民生的关注。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唐代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文中还详细记载了皇太子李纯(即后来的宪宗)的即位过程,以及他在位初期的政治举措。宪宗即位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罢献祥瑞’、‘罢教坊乐工正员官’等,显示了他对节俭和务实政治的追求。此外,宪宗还通过‘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等手段来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文中提到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卒,行军司马刘辟自称留后’、‘夏绥银节度留后杨惠琳反’等事件,反映了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的严重问题。宪宗在位期间,虽然通过军事手段平定了部分叛乱,但藩镇割据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唐代后期政治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宪宗对母亲的尊崇,如‘尊母为皇太后’、‘为曾太皇太后举哀’等,体现了唐代皇室对孝道的重视。宪宗在位期间,还通过‘赐百姓有父母祖父母八十以上者粟二斛、物二段’等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其对孝道的推崇。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中后期的政治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皇权更迭。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窥见唐代中后期政治的复杂性和动荡性,以及皇帝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所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

这段古文记载了唐代元和年间的一系列政治、军事事件,反映了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与地方势力斗争的复杂局面。文中提到的王承宗、吴元济等人是唐代藩镇割据的代表人物,他们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战争频繁,显示了唐代中后期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崛起。

文中多次提到‘败之’、‘伏诛’等词语,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频繁。例如,郦定进在与王承宗的战斗中战死,显示了战争的激烈和将领的牺牲精神。范希朝、张茂昭等节度使的参与,也显示了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统一而进行的努力。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自然灾害,如‘大风拔木’、‘地震’、‘渭水溢’等,这些自然灾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影响,也可能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在政治方面,文中提到的权德舆、李吉甫、李绛等人都是唐代重要的官员,他们的任免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变动。例如,李吉甫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元和年间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复杂局面。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中后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以及中央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斗争。

这段古文记载了唐代宪宗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宗教事件,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首先,文中提到的德、棣二州的献纳和赦免,显示了唐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地方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宪宗通过赦免和免除赋税等手段,试图缓和与地方势力的矛盾,但效果有限。

其次,文中提到的日食、淮水泛滥等自然现象,反映了古代人对天象和自然灾害的重视。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而洪水则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这些自然现象在当时的政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往往被视为天意的警示。

再次,文中提到的迎佛骨事件,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兴盛和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迎佛骨是唐代佛教的重要仪式,显示了皇帝对佛教的尊崇,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在唐代社会中的广泛影响。

此外,文中提到的宪宗的尊号“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显示了宪宗对自己统治的自信和对天命的信仰。宪宗通过大赦和赐官阶、勋爵等手段,试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晚年的信用非人和身罹不测之祸,显示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最后,文中对德宗和宪宗的评价,反映了唐代史家对两位皇帝的不同看法。德宗以猜忌刻薄著称,导致了朝廷的衰弱和藩镇的强大;而宪宗则以刚明果断著称,一度恢复了唐代的威令,但晚年的失误导致了身罹不测之祸。这段文字通过对两位皇帝的对比,揭示了唐代政治的兴衰和皇帝的治国之道。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宪宗时期的重要事件,还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揭示了唐代政治的复杂性和皇帝治国之道的优劣。通过对自然现象、宗教仪式和政治决策的描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历史的深刻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本纪-卷七-德宗顺宗宪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971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