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修、宋祁等,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是北宋文学领袖,宋祁则以文采著称。
年代:北宋(11世纪)。
内容简要:共225卷,记载了唐代的历史。该书是对《旧唐书》的修订和补充,注重文笔的简洁和史实的准确性,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二十四-原文
五行一
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而其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于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为生,而阙其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
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于天也为五星,分位于地也为五方,行于四时也为五德,禀于人也为五常,播于音律为五声,发于文章为五色,而总其精气之用谓之五行。
自三代之后,数术之士兴,而为灾异之学者务极其说,至举天地万物动植,无大小,皆推其类而附之于五物,曰五行之属。以谓人禀五行之全气以生。故于物为最灵。其余动植之类,各得其气之偏者,其发为英华美实、气臭滋味、羽毛鳞介、文采刚柔,亦皆得其一气之盛。至其为变怪非常,失其本性,则推以事类吉凶影响,其说尤为委曲繁密。
盖王者之有天下也,顺天地以治人,而取材于万物以足用。若政得其道,而取不过度,则天地顺成,万物茂盛,而民以安乐,谓之至治。若政失其道,用物伤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则天地之气沴,三光错行,阴阳寒暑失节,以为水旱、蝗螟、风雹、雷火、山崩、水溢、泉竭、雪霜不时、雨非其物,或发为氛雾、虹蜺、光怪之类,此天地灾异之大者,皆生于乱政。而考其所发,验以人事,往往近其所失,而以类至。然时有推之不能合者,岂非天地之大,固有不可知者邪?若其诸物种类,不可胜数,下至细微家人里巷之占,有考于人事而合者,有漠然而无所应者,皆不足道。语曰;“迅雷风烈必变。”盖君子之畏天也,见物有反常而为变者,失其本性,则思其有以致而为之戒惧,虽微不敢忽而已。至为灾异之学者不然,莫不指事以为应。及其难合,则旁引曲取而迁就其说。
盖自汉儒董仲舒、刘向与其子歆之徒,皆以《春秋》、《洪范》为学,而失圣人之本意。至其不通也,父子之言自相戾。可胜叹哉!昔者箕子为周武王陈禹所有《洪范》之书,条其事为九类,别其说为九章,谓之“九畴”。考其说初不相附属,而向为《五行传》,乃取其五事、皇极、庶证附于五行、以为八事皆属五行欤,则至于八政、五纪、三德、稽疑、福、极之类,又不能附,至俾《洪范》之书失其伦理,有以见所谓旁引曲取而迁就其说也。然自汉以来,未有非之者。又其祥眚祸痾之说,自其数术之学,故略存之,庶几深识博闻之士有以考而择焉。
夫所谓灾者,被于物而可知者也,水旱、螟蝗之类是已。异者,不可知其所以然者也,日食、星孛、五石、六鹢之类是已。孔子于《春秋》,记灾异而不著其事应,盖慎之也。以谓天道远,非谆谆以谕人,而君子见其变,则知天之所以谴告,恐惧脩省而已。若推其事应,则有合有不合,有同有不同。至于不合不同,则将使君子怠焉。以为偶然而不惧。此其深意也。盖圣人慎而不言如此,而后世犹为曲说以妄意天,此其不可以传也。故考次武德以来,略依《洪范五行传》,著其灾异,而削其事应云。
《五行传》曰;“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谓生不畅茂,多折槁,及为变怪而失其性也。又曰:“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痾,时则有青眚青祥、鼠妖,惟金沴木。”
木不曲直。
武德四年,亳州老子祠枯树复生枝叶。老子,唐祖也。占曰:“枯木复生,权臣执政。”眭孟以为有受命者。九年三月,顺天门楼东柱已倾毁而自起。占曰:“木仆而自起,国之灾。”
永微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冻,封树木,数日不解。刘向以为木少阳,贵臣象。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亦谓之树介,介,兵象也。
显庆四年八月,有毛桃树生李。李,国姓也。占曰:“木生异实,国主殃。”
麟德元年十二月癸酉,氛雾终日不解。甲戌,雨木冰。
仪凤三年十一月乙未,昏雾四塞,连夜不解。丙申,雨木冰。
垂拱四年三月,雨桂子于台州,旬余乃止。占曰:“天雨草木,人多死。”
长寿二年十月,万象神宫侧柽杉皆变为柏。柏贯四时,不改柯易叶,有士君子之操;柽杉柔脆,小人性也。象小人居君子之位。
延载元年十月癸酉,白雾,木冰。
景龙四年三月庚申,雨木冰。
景云二年,高祖故第有柿树,自天授中枯死,至是复生。
开元二十一年,蓬州枯杨生李枝,有实,与显庆中毛桃生李同。二十九年,亳州老子祠,枯树复荣。是年十一月己巳,寒甚,雨木冰,数日不解。
永泰元年三月庚子,夜霜,木有冰。
大历二年十一月,纷雾如雪,草木冰。九年,晋州神山县庆唐观枯桧复生。
兴元元年春,亳州真源县有李树,植已十四年,其长尺有八寸,至是枝忽上耸,高六尺,周回如盖九尺余。李,国姓也。占曰:“木生枝耸,国有寇盗。”是岁,中书省枯柳复荣。
贞元元年十二月,雨木冰。四年正月,雨木于陈留,十里许,大如指,长寸余,中空,所下者立如植。木生于下,而自上陨者,上下易位之象;碎而中空者,小人象;如植者,自立之象。二十年冬,雨木冰。
元和十五年九月己酉,大雨
树无风而摧者十五六,近木自拔也。占曰:“木自拔,国将乱。”
长庆三年十一月丁丑,雨木冰;成都栗树结实,食之如李。
宝历元年十一月丙申,雨木冰。
大和三年,成都李树生木瓜,空中不实。七年十二月丙戌,夜雾,木冰。
开成四年九月辛丑,雨雪,木冰。十月己巳,亦如之。
会昌元年十二月丁丑,雨木冰。四年正月己酉,雨木冰。庚戌,亦如之。
咸通十四年四月,成都李实变为木瓜。时人以为:李,国姓也;变者,国夺于人之象。
广明二年春,眉州在檀树已枯倒,一夕复生。
○常雨
武德六年秋,关中久雨。少阳曰昜,少阴曰雨,阳德衰则阴气胜,故常雨。
贞观十五年春,霖雨。
永徽六年八月,京城大雨。
显庆元年八月,霖雨,更九旬乃止。
开元二年五月壬子,久雨,崇京城门。十六年九月,关中久雨。害稼。
天宝五载秋,大雨,十二载八月,久雨。十三载秋,大霖雨,害稼,六旬不止。九月,闭坊市北门,盖井,禁妇人入街市,祭玄冥太社,崇明德门,坏京城垣屋殆尽,人亦乏食。
至德二载三月癸亥,大雨,至甲戌乃止。
上元元年四月,雨,讫闰月乃止。二年秋,霖雨连月,渠窦生鱼。
永泰元年九月丙午,大雨,至于丙寅。
大历四年四月,雨,至于九月,闭坊市北门,置土台,台上置坛,立黄幡以祈晴。六年八月,连雨,害秋稼。
贞元二年正月乙未,大雨雪,至于庚子,平地数尺,雪上黄黑如尘。五月乙巳,雨,至于丙申,时大饥,至是麦将登,复大雨霖,众心恐惧。十年春,雨,至闰四月,间止不过一二日。十一年秋,大雨。十九年八月己未,大霖雨。
元和四年四月,册皇太子宁,以雨沾服,罢。十月,再择日册,又以雨沾服罢。近常雨也。六年七月,霖雨害稼。十二年五月,连雨。八月壬申,雨,至于九月戊子。十五年二月癸未,大雨。八月,久雨,闭坊市北门。宋、沧、景等州大雨,自六月癸酉至于丁亥,庐舍漂没殆尽。
宝历元年六月,雨,至于八月。
大和四年夏,郓、曹、濮等州雨,坏城郭庐舍殆尽。五年正月庚子朔,京城阴雪,弥旬。
开成五年七月,霖雨,葬文宗,龙輴陷,不能进。
大中十年四月,雨,至于九月。
咸通九年六月,久雨、崇明德门。
乾符五年秋,大霖雨,汾、浍及河溢流害稼。
广明元年秋八月,大霖雨。
天复元年八月,久雨。
服妖。
唐初,宫人乘马者,依周旧仪,著冪釭,全身障蔽,永徽后,乃用帷帽,施裙,及颈,颇为浅露,至神龙末,冪釭始绝,皆妇人预事之象。
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氈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近服妖也。
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皁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武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近服妖也。
武后时,嬖臣张易之为母臧作七宝帐,有鱼龙鸾凤之形,仍为象床、犀簟。
安乐公主使尚方合百鸟毛织二裙,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以其一献韦后。公主又以百兽毛为廌面,韦后则集鸟毛为之,皆具其鸟兽状,工费巨万。公主初出降,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觜甲皆备,嘹视者方见之。皆服妖也。自作毛裙,贵臣富家多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
韦后妹尝为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
景龙三年十一月,郊祀,韦后为亚献,以妇人为斋娘,以祭祀之服执事。近服妖也。
中宗赐宰臣宗楚客等巾子样,其制高而踣,即帝在籓邸时冠也,故时人号“英王踣”。踣,颠仆也。
开元二十五年正月,道士尹愔为谏议大夫,衣道干服视事,亦服妖也。
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硃粉,惟以乌膏注脣,状似悲啼者。圆鬟者,上不自树也;悲啼者,忧恤象也。
文宗时,吴、越间织高头草履,纤如经绫谷,前代所无。履,下物也,织草为之,又非正服,而被以文饰,盖阴斜阘茸泰侈之象。
乾符五年,雒阳人为帽,皆冠军士所冠者。又内臣有刻木象头以里幞头,百官效之,工门如市,度木斫之曰:“此斫尚书头,此斫将军头,此斫军容头。”近服妖也。
僖宗时,内人束发极急,及在成都,蜀妇人效之,时谓为“囚髻”。
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为钗钏。近服妖也。抛家、流离,皆播迁之兆云。
昭宗时,十六宅诸王华侈相尚,巾帻各自为制度,都人效之,则曰:“为我作某王头。”识者以为不祥。
○龟孽
大足初,虔州获龟,六眼,一夕而失。
肃宗上元二年,有鼍聚于扬州城门上,节度使邓景山以问族弟珽,对曰:“鼍,介物,兵象也。”
贞元三年,润州鱼鳖蔽江而下,皆无首。
大和三年,魏博管内有虫,状如龟,其
鸣昼夜不绝。近龟孽也。
秦宗权在蔡州,州中地忽裂,有石出,高五六尺,广袤丈余,正如大龟。
鸡祸。
垂拱三年七月,冀州雌鸡化为雄。
永昌元年正月,明州雌鸡化为雄。八月,松州雌鸡化为雄。
景龙二年春,滑州匡城县民家鸡有三足。京房《易妖占》曰:“君用妇言,则 鸡生妖。”
玄宗好斗鸡,贵臣、外戚皆尚之,贫者或弄木鸡,识者以为:鸡,酉属,帝生 之岁也;斗者,兵象。近鸡祸也。
大中八年九月,考城县民家雄鸡化为雌,伏子而雄鸣。化为雌,王室将卑之象, 反雌伏也。汉宣帝时,雌鸡化为雄,至元帝而王氏始萌,盖驯致其祸也。
咸通六年七月,徐州彭城民家鸡生角。角,兵象,鸡,小畜,犹贱类也。
下体生上之痾。
咸通十四年七月,宋州襄邑有猎者得雉,五足,三足出背上。足出于背者,下 干上之象;五足者,众也。
青眚青祥。
贞观十七年四月,立晋王为太子,有青气绕东宫殿。始册命而有祲,不祥。十 八年六月壬戌,有青黑气广六尺,贯于辰戌,其长亘天。
大和九年,郑注箧中药化为蝇数万飞去。注始以药术进,化为蝇者,败死之象。 近青眚也。干元三年六月,昏,西北有青气三。
○鼠妖
武德元年秋,李密、王世充隔洛水相拒,密营中鼠,一夕渡水尽去。占曰: “鼠无故皆夜去,邑有兵。”
贞观十三年,建州鼠害稼。二十一年,渝州鼠害稼。
显庆三年,长孙元忌第有大鼠见于庭,月余出入无常,后忽然死。
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 司盗者废职容奸。
弘道初,梁州仓有大鼠,长二尺余,为猫所啮,数百鼠反啮猫。少选,聚万余 鼠,州遣人捕击杀之,余皆去。
景云中,有蛇鼠斗于右威卫营东街槐树,蛇为鼠所伤。斗者,兵象。
景龙元年,基州鼠害稼。
开元二年,韶州鼠害稼,千万为群。
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大历十三年六月,陇右节度使硃泚于兵家得猫鼠同乳以献。
大和三年,成都猫鼠相乳。
开成四年,江西鼠害稼。
咸通十二年正月,汾州孝义县民家鼠多衔蒿刍巢树上。鼠穴居,去穴登木,贱 人将贵之象。
乾符三年秋,河东诸州多鼠,穴屋、坏衣,三月止。鼠,盗也,天戒若曰: “将有盗矣。”
乾宁末,陕州有蛇鼠斗于南门之内,蛇死而鼠亡去。
○金沴木
武德元年八月戊戌,突厥始毕可汗衙帐无故自坏。
中宗即位,金鸡竿折。树鸡竿所以肆赦,始发大号而鸡竿折,不祥。
神龙中,有群狐入御史大夫李承嘉第,其堂无故坏;又秉笔而管直裂,易之又 裂。
开元五年正月癸卯,太庙四室坏。
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哥舒翰帅师守潼关,前军启行,牙门旗至坊门,触落枪刃, 众以为不祥。
永秦二年三月辛酉,中书敕库坏。
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德宗御含元殿受朝贺,质明,殿阶及栏槛三十余间自坏, 卫士死者十余人。含元路寝,大朝会之所御也;正月朔,一岁之元。王者之事,天 所以儆者重矣。
大和九年,郑注为凤翔节度使,将之镇,出开远门,旗竿折。
光启初,扬州府署门屋自坏,故隋之行台门也,制度甚宏丽云。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 失其性而为灾也。京房《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盛火数起,燔宫室。”盖 火主礼云。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有草 妖,时则有羽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痾,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火不炎上
贞观四年正月癸巳,武德殿北院火。十三年三月壬寅,云阳石燃,方丈,昼则 如灰,夜则有光,投草木则焚,历年乃止。火失其性而沴金也。二十三年三月,甲 弩库火。
永徽五年十二月乙巳,尚书司勋库火。
显庆元年九月戊辰,恩州、吉州火,焚仓廪、甲仗、民居二百余家。十一月己 巳,饶州火。
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明堂火,武太后欲避正殿,彻乐。宰相姚以为火因人, 非天灾也,不宜贬损。后乃御端门观酺,引建章故事,复作明堂以厌之。是岁,内 库灾,燔二百余区。
万岁登封元年三月壬寅,抚州火。
久视元年八月壬子,平州火,燔千余家。
景龙四年二月,东都凌空观灾。
开元五年十一月乙卯,定陵寝殿火。是岁,洪州、潭州灾,延烧州署,州人见 有物赤而暾暾飞来,旋即火发。十五年七月甲戌,兴教门楼柱灾。是年,衡州灾, 延烧三百余家,州人见有物大如甕,赤如烛笼,所至火即发。十八年二月丙寅,大 雨雪,俄而雷震,左飞龙厩灾。占曰:“天火烧厩,兵大起。”十月乙丑,东都宫 佛光寺火。
天宝二年六月,东都应天门观灾,延烧左、右延福门,经日不灭。京房《易传》 曰:“君不思道,天火燔其宫室。”九载三月,华岳庙灾,时帝将封西岳,以庙灾 乃止。十载八月丙辰,武库灾,燔兵器四十余万。武库,甲兵之本也。
宝应元年十二月己酉,太府左藏库火。
广德元年十二月辛卯夜,鄂州大风,火发江中,焚舟三千艘,延及岸
上民居二 千余家,死者数千人。
大历十年二月,庄严寺浮图灾。初有疾风震电,俄而火从浮图中出。
贞元元年,江陵度支院火,焚江东租赋百余万。十三年正月,东都尚书省火。 十九年四月,家令寺火。
二年七月,洪州火,燔民舍万七千家。元和七年六月,镇州甲仗库灾,主吏坐 死者百余人。八年,江陵大火。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元陵火。李师道起宫室于郓州, 将谋乱,既成而火。
大和二年十一月甲辰,禁中昭德寺火,延至宣政东垣及门下省,宫人死者数百 人。三年十月癸丑,仗内火。四年三月,陈州、许州火,烧万余家。十月,浙西火。 十一月,扬州海陵火。八年三月,扬州火。皆燔民舍千区。五月己巳,飞龙神驹中 厩火。十月,扬州市火,燔民舍数千区。十二月,禁中昭成寺火。
开成二年六月,徐州火,延烧民居三百余家。四年十二月乙卯,乾陵火。丁丑 晦,扬州市火,燔民舍数千家。
会昌元年五月,潞州市火。三年六月,西内神龙寺火;万年县东市火,焚庐舍 甚众。六年八月,葬武宗,辛未,灵驾次三原县,夜大风,行宫幔城火。
乾符四年十月,东都圣善寺火。
大顺二年六月乙酉,幽州市楼灾,延及数百步。七月癸丑甲夜,汴州相国寺佛 阁灾。是日暮,微雨震电,或见有赤塊转门谯藤网中,周而火作。顷之,赤塊北飞, 转佛阁藤网中,亦周而火作。既而大雨暴至,平地水深数尺,火益甚,延及民居, 三日不灭。
○常燠
天宝元年冬,无冰。先儒以为阴失节也。又曰:“知罪不诛,其罚燠,夏则暑 杀人,冬则物华实。”盖当寒反燠,象宜刑而赏之也。
贞元十四年夏,大燠。
元和九年六月,大燠。
长庆二年冬,少雪,水不冰冻,草木萌荑如正月。
广明元年十一月,暖如仲春。
○草妖
武德四年,益州献芝草如人状。占曰:’王德将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 状。”草,亦木类也。
景龙二年,岐州郿县民王上宾家,有苦荬菜高三尺余,上广尺余,厚二分。近 草妖也。三年,内出蒜条,上重生蒜。蒜,恶草也;重生者,其类众也。四年,京 畿蓝田山竹实如麦。占曰:“大饥。”
开元二年,终南山竹有华,实如麦,岭南亦然,竹并枯死,是岁大饥,民采食 之。占曰:“国中竹、柏枯,不出三年有丧。”十七年,睦州竹实。
天宝初,临川郡人李嘉胤屋柱生芝草,状如天尊像。
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座上生白芝,一茎三花。白,丧象也。
大和九年冬,郑注之金带有菌生。近草妖也。
开成四年六月,襄州山竹有实成米,民采食之。
光启元年七月,河中解、永乐生草,叶自相樛结,如旌旗之状,时人以为“旗 子草”。一年七月,凤翔麟游草生如旗状。占曰:“其野有兵。”
○羽虫之孽
武德初,隋将尧君素守蒲州,有鹊巢其砲机。
贞观十七年春,齐王祐为齐州刺史,好畜鸭,有猪啮鸭,头断者四十余。是岁 四月丙戌,立晋王为太子,雌雉集太极殿前,雄雉集东宫显德殿前。太极,三朝所 会也。
永徽四年,宋州人蔡道基舍傍有兽高丈余,头类羊,一角,鹿形,马蹄,牛尾, 五色,有翅。占曰:“鸟如畜形者,有大兵。”五年七月辛巳。万年宫有小鸟如雀, 生子大如鳲鸠。
调露元年,鸣叕群飞入塞,相继蔽野,至二年正月,还复北飞,至灵夏北, 悉堕地而死,视之皆无首。
文明后,天下屡奏雌雉化为雄,或半化者。
景龙四年六月辛巳朔,乌集太极殿梁,驱之不去。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戊子,雄雉驯飞泰山斋宫内。封禅,所以告成功,祀事无重 于此者,而野鸟驯飞,不忌禁卫,不祥。二十五年四月,濮州两乌、两鹊、两瞿 鹆同巢。陇州鹊哺慈乌。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慈乌巢宣政殿栱。辛巳,又巢宣政殿 栱。
天宝十三载,叶县有鹊巢于车辙中。不巢木而巢地,失其所也。
至德二载三月,安禄山将武令珣围南阳,有鹊巢于城中砲机者三,雏成乃去。
大历八年九月,武功获大鸟,肉翅狐首,四足有爪,长四尺余,毛赤如蝙蝠, 群鸟随而噪之。近羽虫孽也。十三年五月,左羽林军有瞿鹆乳鹊二。
贞元四年三月,中书省梧桐树有鹊以泥为巢。鹊巢知岁次,于羽虫为有知,今 以泥露巢,遇风雨坏矣。是岁夏,郑、汴境内乌皆群飞,集魏博田绪、淄青李纳境 内,衔木为城,高二三尺,方十里,绪、纳恶而焚之,信宿又然,乌口皆流血。九 年春,许州鹊哺乌雏。十年四月,有大鸟飞集宫中,食杂骨数日,获之,不食死。 六月辛未晦,水鸟集左藏库。十三年十月,怀州鵊巢内有黄雀往来哺食。十四年 秋,有异鸟,色青,类鸠、鹊,见于宋州郊外,所止之处,群鸟翼卫,朝夕嗛稻粱 以哺之,睢阳人适野聚观者旬日。十八年六月乌集徐州之滕县,兼柴为城,中有 白乌一,碧乌一。
元和元年,常州鹳巢于平地。四年十二月,群乌夜集于太行山上。十三年春, 淄青府署及城中乌、鹊互取其雏,各以哺子,更相搏击,不能禁。
宝历元年十一月丙申,群乌夜鸣。
开成元年闰五月丙戌,乌集唐安寺,逾月散。雀集玄法寺,燕集萧望之冢。二 年三月
真兴门外鹊巢于古冢。鹊巢知避岁,而古占又以高下卜水旱,今不巢于木 而穴于冢,不祥。
秋,突厥鸟自塞北群飞入塞。
五年六月,有秃鹙群飞集禁苑。鹙, 水鸟也。
会昌元年,潞州长子有白颈乌与鹊斗。
大中十年三月,舒州吴塘堰有众禽成巢,阔七尺,高一尺。水禽山鸟,无不驯 狎。中有如人面、绿毛,绀爪觜者,其声曰“甘”,人谓之“甘虫”。占曰:“有 鸟非常,来宿于邑中,国有兵,人相食。”
咸通七年,泾州灵台百里戍有雀生燕,至大俱飞去。京房《易传》曰:“贼臣 在国,厥妖燕生雀。”雀生燕同说。
十一年夏,雉集河内县署。
咸通中,吴、越有 异鸟极大,四目三足,鸣山林,其声曰“罗平”。占曰:“国有兵,人相食。”
乾符四年春,庐江县北鹊巢于地。
六年夏,鸱、雉集于偃师南楼及县署。刘向 说:“野鸟入处,宫室将空。”
广明元年春,绛州翼城县有鸺鹠鸟群飞集县署,众鸟逐而噪之。
光启元年、二 年,复如之,鸺鹠,一名训狐。
中和元年三月,陈留有乌变为鹊。
二年,有鹊变为乌。古者以乌卜军之胜负。 乌变为鹊,民从贼之象;鹊复变为乌,贼复为民之象。
三年,新安县吏家捕得雉养 之,与鸡驯,月余相与斗死。
四年,临淮涟水民家鹰化为鹅,而弗能游。鹰以鸷而 击,武臣象也;鹅虽毛羽清洁,而飞不能远,无搏击之用,充庖厨而已。
光启元年十二月,陕州平陆集津山有雉二首向背而连颈者,栖集津仓庑后,数 月,群雉数百来斗杀之。
二年正月,閺乡、湖城野雉及鸢夜鸣。
七月,中条山鹊焚 其巢。
三年七月,鹊复焚巢。京房《易传》曰:“人君暴虐,鸟焚其舍。”
三年十 月,慈州仵城枭与鸱斗相杀。
光化二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屠贝州去,夜有鸺鹠鸟十数飞入帐中,逐去复来。
昭宗时,有秃鹙鸟巢寝殿隅,帝亲射杀之。
天复二年,帝在凤翔,十一月丁巳,日南至,夜骤风,有乌数千,迄明飞噪, 数日不止。自车驾在岐,常有乌数万栖殿前诸树,岐人谓之神鸦。
三年,宣州有鸟 如雉而大,尾有火光如散星,集于戟门,明日大火,曹局皆尽,惟兵械存。
○羊祸
义宁二年三月丙辰,麟游县有羔生而无尾。是月乙丑,太原献羖羊,无头而不 死。
开元二年正月,原州献肉角羊。二年三月,富平县有肉角羊。
会昌二年春,代州崞县羊生二首连头,两尾。占曰:“二首,上不一也。”
咸通三年夏,平陶民家羊生羔如犊。
乾符二年,洛阳建春门外因暴雨,有物堕地如羖羊,不食,顷之入地中,其迹 月余不灭,或以为雨土也。占曰:“当旱。”
○赤眚赤祥
武德七年,河间王孝恭征辅公袥,宴群帅于舟中,孝恭以金碗酌江水,将饮之, 则化为血。孝恭曰:“碗中之血,公袥授首之祥。”
武德初,突厥国中雨血三日。
光宅初,宗室岐州刺史崇真之子横、杭等夜宴,忽有气如血腥。
武后时,来俊臣家井水变赤如血,井中夜有吁嗟叹惋声,俊臣以木栈之,木忽 自投十步外。长安中,并州晋祠水赤如血。
中宗时,成王千里家有血点地,及奁箱上有血淋沥,腥闻数步。又中郎将东夷 人毛婆罗炊饭,一夕化为血。
景龙二年七月癸巳,赤气际天,光烛地,三日乃止。赤气,血祥也。
天宝六载,少陵原杨慎矜父墓封域内,草人皆流血,慎矜令浮屠史敬思禳之, 退朝裸而桎梏于丛棘间,如是数旬而流血不止。十二载,李林甫第东北隅每夜火光 起,或有如小儿持火出入者。近赤祥也。
宝应元年八月庚午夜,有赤光亘天,贯紫微,渐移东北,弥漫半天。
大历十三年二月,太仆寺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滴下,以纸承之,血也。
贞元二年十一月壬午,日没,有赤气五,出于黑云中,亘天。十二年九月癸卯, 夜有赤气如火,见北方,上至北斗。十七年,福州剑池水赤如血。二十一年正月甲 戌,雨赤雪于京师。
元和十四年二月,郓州从事院门前地有血,方尺余,色甚鲜赤,不知所从来, 人以为自空而堕也。
长庆元年七月戊午,河水赤,三日止。
宝历元年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雾起,须臾遍天,雾止,有赤气,或浅或深, 久而乃散。
大和元年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气,中有数白气间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气。 八月癸卯,京师见赤气满天。二年闰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气如血。
咸通七年,郑州永福湖水赤如凝血者三日。
乾符六年,中书政事堂忽旦有死人,血污满地,不知主名。又御井水色赤而腥, 渫之,得一死女子腐烂,近赤祥也。
中和二年七月丙午夜,西北方赤气如绛,际天。
光启元年正月,润州江水赤,凡数日。
○水沴火
幽州坊谷地常有火,长庆三年夏,遂积水为池。近水沴火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二十四-译文
五行一
万物充满于天地之间,其中最大且数量最多的有五类: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这些物质对人类来说,没有这五类物质就无法生存,缺少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行,因此圣明的君王非常重视它们。
这五类物质,在天上表现为五星,在地上分布为五方,在四季中运行表现为五德,在人类中表现为五常,在音律中表现为五声,在文章中表现为五色,而统称它们精气的运用则称为五行。
自从夏、商、周三代之后,数术之士兴起,研究灾异的学者极力推演他们的学说,以至于将天地间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归类于这五类物质,称之为五行的附属。他们认为人类禀受五行的全气而生,因此在万物中最为灵性。其他动植物则各自禀受五行中的偏气,它们所表现出的英华美实、气味滋味、羽毛鳞甲、文采刚柔,也都是因为得到了其中一种气的盛发。至于它们出现异常变化,失去本性,则用事类吉凶影响来解释,这种学说尤其曲折繁密。
君王拥有天下,顺应天地之道来治理人民,并从万物中取材以满足需求。如果政治得当,取用不过度,那么天地顺遂,万物茂盛,人民安乐,这被称为至治。如果政治失道,滥用资源,伤害生命,人民受害而愁苦,那么天地之气紊乱,日月星辰运行错乱,阴阳寒暑失调,导致水旱、蝗虫、风雹、雷火、山崩、水溢、泉竭、雪霜不按时节、雨水不合时宜,或者出现雾气、彩虹、光怪等现象,这些都是天地间的大灾异,都源于乱政。考察这些灾异的起因,验证人事,往往与政治失误相近,并且以类相至。然而有时推演并不完全吻合,难道不是因为天地之大,本有不可知的因素吗?至于各种事物的种类,不可胜数,甚至细微到家庭和里巷的占卜,有的与人事相符,有的则毫无关联,都不值得深究。俗话说:“迅雷风烈必变。”君子敬畏天意,看到事物反常变化,失去本性,就会思考其原因并加以警惕,即使微小也不敢忽视。而那些研究灾异的学者则不然,他们总是将事物与灾异对应起来。当难以对应时,就旁征博引,曲解其说。
自汉儒董仲舒、刘向及其子刘歆等人,都以《春秋》、《洪范》为学,却失去了圣人的本意。到了他们无法自圆其说时,父子之间的言论自相矛盾。真是令人叹息!从前箕子为周武王陈述禹所著的《洪范》一书,将其内容分为九类,分别论述为九章,称为“九畴”。考察其内容,最初并不相互附属,而刘向作《五行传》,却将五事、皇极、庶证附于五行,认为八事皆属五行,然而到了八政、五纪、三德、稽疑、福、极等内容,又无法附会,以至于《洪范》一书失去了其原有的条理,可见其旁征博引、曲解其说的做法。然而自汉以来,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此外,他们的祥眚祸痾之说,源于数术之学,因此略作保留,以供博学多识之士参考和选择。
所谓灾,是指能够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如水旱、蝗虫等。异,则是指无法知其所以然的,如日食、星孛、五石、六鹢等。孔子在《春秋》中记载灾异,却不说明其对应的事件,这是出于谨慎。他认为天道深远,不会谆谆告诫人类,而君子看到天象变化,就知道这是天在谴告,应当恐惧修省。如果推究其对应的事件,则有合有不合,有同有不同。如果遇到不合不同之处,君子就会懈怠,认为这是偶然现象而不加警惕。这是孔子的深意。圣人如此谨慎不言,而后世却曲解其说,妄自揣测天意,这是不可取的。因此,考察武德以来的灾异,略依《洪范五行传》,记载其灾异,而删去其对应的事件。
《五行传》说:“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意思是说,树木生长不畅茂,多折断枯槁,甚至出现异常变化而失去本性。又说:“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常雨,厥极凶。时则有服妖,时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痾,时则有青眚青祥、鼠妖,惟金沴木。”
木不曲直。
武德四年,亳州老子祠的枯树重新长出枝叶。老子是唐朝的祖先。占卜说:“枯木复生,权臣执政。”眭孟认为这是有受命者的征兆。九年三月,顺天门楼东柱已经倾毁却自行立起。占卜说:“木仆而自起,国之灾。”
永微二年十一月甲申,阴雾凝结成冰,封住了树木,数日不解。刘向认为木属少阳,象征贵臣。此人将有害,则阴气胁木先寒,因此得雨而冰。这也称为树介,介是兵象。
显庆四年八月,有毛桃树长出李子。李是国姓。占卜说:“木生异实,国主殃。”
麟德元年十二月癸酉,雾气终日不解。甲戌,下雨时树木结冰。
仪凤三年十一月乙未,昏雾四塞,连夜不解。丙申,下雨时树木结冰。
垂拱四年三月,台州下桂子,十余天才停止。占卜说:“天雨草木,人多死。”
长寿二年十月,万象神宫旁的柽杉都变成了柏树。柏树四季常青,不改枝叶,象征士君子的操守;柽杉柔脆,象征小人的品性。这象征小人居于君子之位。
延载元年十月癸酉,白雾,树木结冰。
景龙四年三月庚申,下雨时树木结冰。
景云二年,高祖故居的柿树,自天授年间枯死,此时重新生长。
开元二十一年,蓬州的枯杨树长出李枝,并结出果实,与显庆年间毛桃树长出李子相同。二十九年,亳州老子祠的枯树重新繁茂。同年十一月己巳,天气极寒,下雨时树木结冰,数日不解。
永泰元年三月庚子,夜霜,树木结冰。
大历二年十一月,纷雾如雪,草木结冰。九年,晋州神山县庆唐观的枯桧树重新生长。
兴元元年春,亳州真源县有一棵李树,种植已有十四年,树高一尺八寸,此时树枝突然上耸,高达六尺,周围如盖九尺余。李是国姓。占卜说:“木生枝耸,国有寇盗。”这一年,中书省的枯柳重新繁茂。
贞元元年十二月,下雨时树木结冰。四年正月,陈留下雨时树木结冰,十里范围内,冰大如指,长寸余,中空,落下的冰直立如植。木生于下,而自上陨落,象征上下易位;冰碎而中空,象征小人;直立如植,象征自立。二十年冬,下雨时树木结冰。
元和十五年九月己酉,大雨
树木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己折断的,十有五六,这是树木自己拔起的现象。占卜说:“树木自己拔起,国家将乱。”
长庆三年十一月丁丑日,下雨时树木结冰;成都的栗树结出果实,吃起来像李子。
宝历元年十一月丙申日,下雨时树木结冰。
大和三年,成都的李树结出木瓜,但果实不实。七年十二月丙戌日,夜晚有雾,树木结冰。
开成四年九月辛丑日,下雨雪,树木结冰。十月己巳日,同样如此。
会昌元年十二月丁丑日,下雨时树木结冰。四年正月己酉日,下雨时树木结冰。庚戌日,同样如此。
咸通十四年四月,成都的李实变成了木瓜。当时的人认为:李是国姓;变化是国家被人夺走的象征。
广明二年春天,眉州的檀树已经枯倒,一夜之间又复活了。
○常雨
武德六年秋天,关中地区长时间下雨。少阳称为昜,少阴称为雨,阳德衰败则阴气胜,所以经常下雨。
贞观十五年春天,长时间下雨。
永徽六年八月,京城下大雨。
显庆元年八月,长时间下雨,持续了九十天才停止。
开元二年五月壬子日,长时间下雨,崇京城门。十六年九月,关中地区长时间下雨,损害庄稼。
天宝五年秋天,下大雨,十二年八月,长时间下雨。十三年秋天,长时间下雨,损害庄稼,持续了六十天不止。九月,关闭坊市北门,盖井,禁止妇女进入街市,祭祀玄冥太社,崇明德门,京城的房屋几乎全部损坏,人们也缺乏食物。
至德二年三月癸亥日,下大雨,到甲戌日才停止。
上元元年四月,下雨,直到闰月才停止。二年秋天,长时间下雨,水渠中生出鱼来。
永泰元年九月丙午日,下大雨,直到丙寅日。
大历四年四月,下雨,直到九月,关闭坊市北门,设置土台,台上设坛,立黄幡以祈求晴天。六年八月,连续下雨,损害秋庄稼。
贞元二年正月乙未日,下大雪,直到庚子日,平地积雪数尺,雪上黄黑如尘土。五月乙巳日,下雨,直到丙申日,当时大饥荒,麦子即将成熟,又下大雨,众人心中恐惧。十年春天,下雨,直到闰四月,中间停止不过一两天。十一年秋天,下大雨。十九年八月己未日,长时间下雨。
元和四年四月,册封皇太子宁,因下雨沾湿衣服,取消。十月,再次选择日子册封,又因下雨沾湿衣服取消。这是经常下雨的现象。六年七月,长时间下雨损害庄稼。十二年五月,连续下雨。八月壬申日,下雨,直到九月戊子日。十五年二月癸未日,下大雨。八月,长时间下雨,关闭坊市北门。宋、沧、景等州下大雨,从六月癸酉日直到丁亥日,房屋几乎全部被冲毁。
宝历元年六月,下雨,直到八月。
大和四年夏天,郓、曹、濮等州下雨,城郭房屋几乎全部损坏。五年正月庚子日,京城阴雪,持续了十天。
开成五年七月,长时间下雨,埋葬文宗时,龙輴陷入泥中,无法前进。
大中十年四月,下雨,直到九月。
咸通九年六月,长时间下雨,崇明德门。
乾符五年秋天,长时间下雨,汾、浍及河水泛滥,损害庄稼。
广明元年秋天八月,长时间下雨。
天复元年八月,长时间下雨。
服妖。
唐朝初年,宫中女子骑马时,依照周朝的旧礼仪,戴着冪釭,全身遮蔽,永徽年后,改用帷帽,施裙,只遮到颈部,颇为暴露,到神龙末年,冪釭才绝迹,这都是妇女参与政事的象征。
太尉长孙无忌用乌羊毛制作浑脱氈帽,很多人效仿,称之为“赵公浑脱”。这是近期的服妖现象。
高宗曾在内宴上,太平公主穿着紫衫、玉带、皁罗折上巾,带着纷砺七事,在皇帝面前歌舞。皇帝与武后笑着说:“女子不能做武官,为何穿这样的装束?”这是近期的服妖现象。
武后时期,宠臣张易之为母亲臧制作七宝帐,上面有鱼龙鸾凤的图案,还制作了象床、犀簟。
安乐公主让尚方用百鸟毛织成两条裙子,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侧面看是一种颜色,阳光下是一种颜色,阴影中是一种颜色,百鸟的形状都能看到,其中一条献给了韦后。公主又用百兽毛制作廌面,韦后则用鸟毛制作,都呈现出鸟兽的形状,花费巨大。公主初出嫁时,益州献上单丝碧罗笼裙,用金线绣出花鸟,细如发丝,大如黍米,眼鼻嘴甲都具备,仔细看才能看到。这些都是服妖现象。自制的毛裙,贵臣富家纷纷效仿,江、岭的奇禽异兽的毛羽几乎被采尽。
韦后的妹妹曾制作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这也是服妖现象。
景龙三年十一月,郊祀时,韦后作为亚献,以妇女为斋娘,穿着祭祀的服装执事。这是近期的服妖现象。
中宗赐给宰臣宗楚客等人巾子样,其制高而踣,是皇帝在藩邸时戴的帽子,所以当时人称之为“英王踣”。踣,意为颠仆。
开元二十五年正月,道士尹愔担任谏议大夫,穿着道干服处理事务,这也是服妖现象。
天宝初年,贵族和士民喜欢穿胡服戴胡帽,妇女则戴步摇钗,衣襟袖子窄小。杨贵妃常以假鬓为首饰,喜欢穿黄裙。这是近期的服妖现象。当时的人说:“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元和末年,妇女梳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硃粉,只用乌膏涂唇,状似悲啼。圆鬟者,上不自树也;悲啼者,忧恤象也。
文宗时期,吴、越地区织造高头草履,纤细如经绫谷,前代所无。履,是下物,用草织成,又不是正服,却加以文饰,这是阴斜阘茸泰侈的象征。
乾符五年,雒阳人制作帽子,都是冠军士所戴的样式。又有内臣刻木象头以里幞头,百官效仿,工门如市,度木斫之曰:“此斫尚书头,此斫将军头,此斫军容头。”这是近期的服妖现象。
僖宗时期,内人束发极急,到了成都,蜀地妇女效仿,当时称之为“囚髻”。
唐朝末年,京都妇女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当时称之为“抛家髻”。又世俗流行用琉璃制作钗钏。这是近期的服妖现象。抛家、流离,都是播迁的征兆。
昭宗时期,十六宅的诸王华侈相尚,巾帻各自为制度,都人效仿,则说:“为我作某王头。”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龟孽
大足初年,虔州捕获一只龟,有六只眼睛,一夜之间消失。
肃宗上元二年,有鼍聚集在扬州城门上,节度使邓景山问族弟珽,回答说:“鼍,是介物,兵象也。”
贞元三年,润州的鱼鳖遮蔽江面而下,都没有头。
大和三年,魏博管内有虫,形状像龟,其
鸣叫声昼夜不停,这是接近龟的灾祸。
秦宗权在蔡州时,州中地面突然裂开,有一块石头出现,高五六尺,宽一丈多,形状像一只大龟。
鸡的灾祸。
垂拱三年七月,冀州的母鸡变成了公鸡。
永昌元年正月,明州的母鸡变成了公鸡。八月,松州的母鸡变成了公鸡。
景龙二年春天,滑州匡城县一户人家的鸡有三只脚。京房《易妖占》说:“君主听信妇人的话,鸡就会出现妖异。”
唐玄宗喜欢斗鸡,贵族大臣和外戚都崇尚斗鸡,穷人甚至用木鸡来玩耍,有识之士认为:鸡属于酉,是皇帝出生的年份;斗鸡是战争的象征。这是接近鸡的灾祸。
大中八年九月,考城县一户人家的公鸡变成了母鸡,孵蛋时还发出公鸡的叫声。公鸡变成母鸡,是王室将要衰落的象征,母鸡反而孵蛋。汉宣帝时,母鸡变成公鸡,到元帝时王氏开始兴起,这是逐渐导致灾祸的征兆。
咸通六年七月,徐州彭城县一户人家的鸡长出了角。角是战争的象征,鸡是小的牲畜,属于低贱的动物。
下体生出上体的疾病。
咸通十四年七月,宋州襄邑有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雉,有五只脚,其中三只脚长在背上。脚长在背上,是下体侵犯上体的象征;五只脚,是众多的象征。
青色的灾祸和祥瑞。
贞观十七年四月,立晋王为太子时,有青色的气体环绕东宫殿。刚册封就有不祥的征兆。十八年六月壬戌,有青黑色的气体宽六尺,贯穿辰戌,长度横贯天空。
大和九年,郑注的箱子里的药变成了数万只苍蝇飞走了。郑注最初以药术进身,药变成苍蝇,是败亡的象征。这是接近青色的灾祸。干元三年六月,黄昏时,西北方出现了三道青气。
○鼠的妖异
武德元年秋天,李密和王世充隔着洛水对峙,李密营中的老鼠一夜之间全部渡水离开。占卜说:“老鼠无故在夜间离开,城邑将有战争。”
贞观十三年,建州的老鼠损害庄稼。二十一年,渝州的老鼠损害庄稼。
显庆三年,长孙无忌的府邸中有一只大老鼠出现在庭院里,一个多月来出入无常,后来突然死了。
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的猫和老鼠同处一室。老鼠象征盗窃,猫的职责是捕捉老鼠,反而与老鼠同处,象征负责抓捕盗贼的人失职纵容奸邪。
弘道初年,梁州的仓库里有一只大老鼠,长二尺多,被猫咬伤,数百只老鼠反过来咬猫。不久,聚集了上万只老鼠,州里派人捕杀,其余的鼠都逃走了。
景云年间,有蛇和老鼠在右威卫营东街的槐树下争斗,蛇被老鼠咬伤。争斗是战争的象征。
景龙元年,基州的老鼠损害庄稼。
开元二年,韶州的老鼠损害庄稼,成千上万成群结队。
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的猫和老鼠一起哺乳。一起哺乳比同处一室更严重。
大历十三年六月,陇右节度使硃泚从兵家得到猫和老鼠一起哺乳的奇事,献给了朝廷。
大和三年,成都的猫和老鼠一起哺乳。
开成四年,江西的老鼠损害庄稼。
咸通十二年正月,汾州孝义县一户人家的老鼠大多衔着蒿草在树上筑巢。老鼠本应穴居,离开洞穴爬上树木,是低贱的人将要显贵的象征。
乾符三年秋天,河东各州老鼠很多,咬坏房屋和衣物,持续了三个月才停止。老鼠象征盗窃,天戒说:“将有盗贼出现。”
乾宁末年,陕州有蛇和老鼠在南门内争斗,蛇死了,老鼠逃走了。
○金克木
武德元年八月戊戌,突厥始毕可汗的衙帐无故自行倒塌。
中宗即位时,金鸡竿折断。金鸡竿是用来宣布大赦的,刚宣布大赦金鸡竿就折断,是不祥之兆。
神龙年间,有一群狐狸进入御史大夫李承嘉的府邸,他的堂屋无故倒塌;又拿起笔时笔管直接裂开,换了笔又裂开。
开元五年正月癸卯,太庙的四室倒塌。
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哥舒翰率军守卫潼关,前军出发时,牙门旗到坊门时,枪刃掉落,众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永泰二年三月辛酉,中书省的敕库倒塌。
贞元四年正月庚戌朔,德宗在含元殿接受朝贺,天亮时,殿阶和栏槛三十多间自行倒塌,卫士死了十多人。含元殿是举行大朝会的地方;正月朔是一年的开始。王者的事情,天所警示的非常重要。
大和九年,郑注担任凤翔节度使,即将赴任时,出开远门,旗竿折断。
光启初年,扬州府署的门屋自行倒塌,这是隋朝的行台门,建筑非常宏伟壮丽。
《五行传》说:“抛弃法律,驱逐功臣,杀害太子,以妾为妻,火就不会向上燃烧。”这是说火失去了它的本性而成为灾祸。京房《易传》说:“君主不节俭,臣下不节制,大火频繁发生,焚烧宫室。”火主礼。又说:“看不清楚,就是不聪明。它的过失是舒缓,它的惩罚是常热,它的极端是疾病。有时会有草妖,有时会有羽虫的灾祸,有时会有羊祸,有时会有眼病,有时会有赤色的灾祸和祥瑞,只有水克火。”
○火不向上燃烧
贞观四年正月癸巳,武德殿北院发生火灾。十三年三月壬寅,云阳的石头燃烧,方丈大小,白天像灰,夜晚有光,投掷草木就会燃烧,持续多年才停止。火失去了它的本性而克金。二十三年三月,甲弩库发生火灾。
永徽五年十二月乙巳,尚书司勋库发生火灾。
显庆元年九月戊辰,恩州、吉州发生火灾,烧毁了仓库、兵器、民居二百多家。十一月己巳,饶州发生火灾。
证圣元年正月丙申夜,明堂发生火灾,武太后想要避开正殿,停止音乐。宰相姚认为火灾是人为的,不是天灾,不应该贬损。太后于是到端门观看酺宴,引用建章的故事,重新建造明堂来镇压火灾。这一年,内库发生火灾,烧毁了二百多区。
万岁登封元年三月壬寅,抚州发生火灾。
久视元年八月壬子,平州发生火灾,烧毁了一千多家。
景龙四年二月,东都凌空观发生火灾。
开元五年十一月乙卯,定陵寝殿发生火灾。这一年,洪州、潭州发生火灾,烧毁了州署,州人看到有红色的东西飞来,随即起火。十五年七月甲戌,兴教门楼柱发生火灾。这一年,衡州发生火灾,烧毁了三百多家,州人看到有像甕一样大的东西,红色像烛笼,所到之处立即起火。十八年二月丙寅,下大雪,不久雷声大作,左飞龙厩发生火灾。占卜说:“天火烧厩,兵大起。”十月乙丑,东都宫佛光寺发生火灾。
天宝二年六月,东都应天门观发生火灾,烧毁了左、右延福门,持续多日不灭。京房《易传》说:“君主不思考正道,天火焚烧他的宫室。”九载三月,华岳庙发生火灾,当时皇帝将要封西岳,因为庙灾而停止。十载八月丙辰,武库发生火灾,烧毁了四十多万件兵器。武库是甲兵的根本。
宝应元年十二月己酉,太府左藏库发生火灾。
广德元年十二月辛卯夜,鄂州刮大风,江中起火,烧毁了三千艘船,火势蔓延到岸边。
上民居住了两千多户人家,死亡人数达到数千人。
大历十年二月,庄严寺的佛塔发生火灾。起初有狂风和雷电,不久火从佛塔中冒出。
贞元元年,江陵度支院发生火灾,烧毁了江东地区的租赋百余万。十三年正月,东都尚书省发生火灾。十九年四月,家令寺发生火灾。
二年七月,洪州发生火灾,烧毁了一万七千户民宅。元和七年六月,镇州甲仗库发生火灾,主吏因此被处死的有百余人。八年,江陵发生大火。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元陵发生火灾。李师道在郓州建造宫室,意图谋反,建成后却发生了火灾。
大和二年十一月甲辰,禁中的昭德寺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到宣政东垣和门下省,宫中有数百人死亡。三年十月癸丑,仗内发生火灾。四年三月,陈州、许州发生火灾,烧毁了一万多户人家。十月,浙西发生火灾。十一月,扬州海陵发生火灾。八年三月,扬州发生火灾,烧毁了一千多户民宅。五月己巳,飞龙神驹中的马厩发生火灾。十月,扬州市发生火灾,烧毁了几千户民宅。十二月,禁中的昭成寺发生火灾。
开成二年六月,徐州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三百多户民宅。四年十二月乙卯,乾陵发生火灾。丁丑晦,扬州市发生火灾,烧毁了几千户民宅。
会昌元年五月,潞州市发生火灾。三年六月,西内神龙寺发生火灾;万年县东市发生火灾,烧毁了很多房屋。六年八月,武宗下葬,辛未,灵驾到达三原县,夜间大风,行宫的幔城发生火灾。
乾符四年十月,东都圣善寺发生火灾。
大顺二年六月乙酉,幽州市楼发生火灾,火势蔓延了数百步。七月癸丑甲夜,汴州相国寺的佛阁发生火灾。当天傍晚,微雨和雷电,有人看到有红色块状物在门谯藤网中旋转,随后火起。不久,红色块状物向北飞去,转到佛阁的藤网中,火再次燃起。接着大雨倾盆,平地水深数尺,火势更加猛烈,蔓延到民居,三天不灭。
○常燠
天宝元年冬天,没有结冰。先儒认为这是阴气失调。又说:“知道罪行却不惩罚,其惩罚就是炎热,夏天则酷热杀人,冬天则万物繁茂。”大概是因为本该寒冷却反而温暖,象征着应该刑罚却反而赏赐。
贞元十四年夏天,非常炎热。
元和九年六月,非常炎热。
长庆二年冬天,雪很少,水不结冰,草木像正月一样发芽。
广明元年十一月,温暖如仲春。
○草妖
武德四年,益州献上了一株形状像人的芝草。占卜说:“王德将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状。”草,也是木类。
景龙二年,岐州郿县民王上宾家,有一株苦荬菜高三尺多,上部宽一尺多,厚二分。这近乎草妖。三年,宫中出现了蒜条,上面又长出了蒜。蒜,是恶草;重生者,其类众多。四年,京畿蓝田山的竹子结出了像麦子一样的果实。占卜说:“大饥荒。”
开元二年,终南山的竹子开花,结出了像麦子一样的果实,岭南也是如此,竹子都枯死了,这一年发生了大饥荒,百姓采摘食用。占卜说:“国中竹、柏枯,不出三年有丧事。”十七年,睦州的竹子结出了果实。
天宝初年,临川郡人李嘉胤的屋柱上长出了芝草,形状像天尊像。
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的御座上长出了白芝,一茎三花。白色,是丧事的象征。
大和九年冬天,郑注的金带上长出了菌类。这近乎草妖。
开成四年六月,襄州山上的竹子结出了像米一样的果实,百姓采摘食用。
光启元年七月,河中解、永乐地区长出了草,叶子相互缠绕,像旌旗的形状,当时的人称之为“旗子草”。一年七月,凤翔麟游的草长得像旗帜。占卜说:“其野有兵。”
○羽虫之孽
武德初年,隋将尧君素守卫蒲州,有鹊在他的砲机上筑巢。
贞观十七年春天,齐王祐担任齐州刺史,喜欢养鸭,有猪咬断了四十多只鸭的头。这一年四月丙戌,立晋王为太子,雌雉聚集在太极殿前,雄雉聚集在东宫显德殿前。太极殿,是三朝会聚的地方。
永徽四年,宋州人蔡道基的屋旁有一只兽,高一丈多,头像羊,有一只角,鹿的形状,马蹄,牛尾,五色,有翅膀。占卜说:“鸟如畜形者,有大兵。”五年七月辛巳。万年宫有小鸟像雀,生下的幼鸟大如鳲鸠。
调露元年,鸣叕群飞入塞,相继遮蔽了田野,到二年正月,又向北飞,到灵夏北,全部坠地而死,看它们都没有头。
文明后,天下屡次奏报雌雉化为雄雉,或者半化者。
景龙四年六月辛巳朔,乌聚集在太极殿的梁上,驱赶不走。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戊子,雄雉驯服地飞入泰山斋宫内。封禅,是用来告成功的,祭祀之事没有比这更重要的,而野鸟驯服地飞入,不忌惮禁卫,不祥。二十五年四月,濮州有两只乌、两只鹊、两只瞿鹆同巢。陇州的鹊哺育慈乌。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慈乌在宣政殿的栱上筑巢。辛巳,又在宣政殿的栱上筑巢。
天宝十三载,叶县有鹊在车辙中筑巢。不筑巢在树上而筑巢在地上,失去了它的居所。
至德二载三月,安禄山的将领武令珣围攻南阳,有鹊在城中的砲机上筑巢三次,幼鸟长成后才离开。
大历八年九月,武功捕获了一只大鸟,肉翅狐首,四足有爪,长四尺多,毛色红如蝙蝠,群鸟跟随并噪叫。这近乎羽虫之孽。十三年五月,左羽林军有两只瞿鹆哺育鹊。
贞元四年三月,中书省的梧桐树上有鹊用泥筑巢。鹊巢知道岁次,在羽虫中是有智慧的,现在用泥露巢,遇到风雨就会坏掉。这一年夏天,郑、汴境内的乌都群飞,聚集在魏博田绪、淄青李纳的境内,衔木为城,高二三尺,方十里,绪、纳厌恶而焚烧,信宿又如此,乌口都流血。九年春天,许州的鹊哺育乌雏。十年四月,有一只大鸟飞入宫中,吃了几天杂骨,捕获后,不吃而死。六月辛未晦,水鸟聚集在左藏库。十三年十月,怀州的鵊巢内有黄雀往来哺食。十四年秋天,有一只异鸟,色青,像鸠、鹊,出现在宋州郊外,所到之处,群鸟护卫,早晚衔稻粱来哺育它,睢阳人到野外聚集观看持续了十天。十八年六月,乌聚集在徐州的滕县,兼柴为城,其中有一只白乌,一只碧乌。
元和元年,常州的鹳在平地上筑巢。四年十二月,群乌夜间聚集在太行山上。十三年春天,淄青府署及城中的乌、鹊互相取对方的幼鸟,各自哺育,互相搏击,无法禁止。
宝历元年十一月丙申,群乌夜间鸣叫。
开成元年闰五月丙戌,乌聚集在唐安寺,一个月后散去。雀聚集在玄法寺,燕聚集在萧望之的墓冢。二年三月
真兴门外有喜鹊在古墓上筑巢。喜鹊筑巢本应避开不吉利的年份,而古代占卜也根据巢的高低来预测水旱灾害,现在喜鹊不在树上筑巢而选择在古墓上筑巢,这是不祥之兆。
秋天,突厥的鸟群从塞北飞入塞内。
五年六月,有一群秃鹙飞入皇家园林。秃鹙是一种水鸟。
会昌元年,潞州长子县有白颈乌鸦与喜鹊争斗。
大中十年三月,舒州吴塘堰有众多鸟类筑巢,巢宽七尺,高一尺。水鸟和山鸟都变得非常温顺。其中有一种鸟,面部像人,羽毛绿色,爪子呈深蓝色,叫声像“甘”,人们称之为“甘虫”。占卜说:“有异常的鸟来到城中栖息,国家将有战乱,人们会互相残杀。”
咸通七年,泾州灵台百里戍有麻雀生出燕子,长大后一起飞走。京房《易传》说:“国内有奸臣,妖异现象是燕子生出麻雀。”麻雀生出燕子的说法与此相同。
十一年夏天,雉鸟聚集在河内县衙。
咸通年间,吴越地区出现一种巨大的异鸟,有四只眼睛和三只脚,在山林中鸣叫,叫声像“罗平”。占卜说:“国家将有战乱,人们会互相残杀。”
乾符四年春天,庐江县北部的喜鹊在地上筑巢。
六年夏天,鸱鸟和雉鸟聚集在偃师南楼和县衙。刘向说:“野鸟进入人居之处,宫室将空。”
广明元年春天,绛州翼城县有鸺鹠鸟群飞入县衙,其他鸟追逐并喧闹。
光启元年和二年,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鸺鹠又叫训狐。
中和元年三月,陈留县有乌鸦变成喜鹊。
二年,有喜鹊变成乌鸦。古人用乌鸦占卜战争的胜负。乌鸦变成喜鹊,象征百姓跟随叛贼;喜鹊又变成乌鸦,象征叛贼重新变成百姓。
三年,新安县吏家捕捉到一只雉鸟并饲养,与家鸡相处融洽,一个月后互相争斗而死。
四年,临淮涟水民家的鹰变成鹅,但不会游泳。鹰以凶猛著称,象征武臣;鹅虽然羽毛洁白,但飞不远,没有搏击的能力,只能作为食物。
光启元年十二月,陕州平陆集津山有两只雉鸟背对背连在一起,栖息在集津仓的屋檐后,几个月后,数百只雉鸟来争斗并杀死它们。
二年正月,閺乡、湖城的野雉和鸢鸟在夜晚鸣叫。
七月,中条山的喜鹊烧毁了自己的巢。
三年七月,喜鹊再次烧毁巢穴。京房《易传》说:“君主暴虐,鸟会烧毁自己的巢。”
三年十月,慈州仵城的枭鸟与鸱鸟争斗并互相残杀。
光化二年,幽州节度使刘仁恭屠杀了贝州后离开,夜晚有十几只鸺鹠鸟飞入他的帐篷,赶走后又飞回来。
昭宗时,有秃鹙鸟在寝殿角落筑巢,皇帝亲自射杀了它。
天复二年,皇帝在凤翔,十一月丁巳日,冬至,夜晚突然刮起大风,数千只乌鸦飞来喧闹,几天不停。自从皇帝在岐州,常有数万只乌鸦栖息在殿前的树上,岐州人称它们为神鸦。
三年,宣州有一种鸟像雉鸟但更大,尾巴有火光像散落的星星,聚集在戟门,第二天发生大火,官府全部烧毁,只有兵器幸存。
○羊祸
义宁二年三月丙辰日,麟游县有羔羊出生但没有尾巴。同月乙丑日,太原献上一只无头但未死的羖羊。
开元二年正月,原州献上一只长有肉角的羊。二年三月,富平县有长肉角的羊。
会昌二年春天,代州崞县有羊生出两个头连在一起,两条尾巴。占卜说:“两个头,象征上层不团结。”
咸通三年夏天,平陶民家的羊生出像小牛一样大的羔羊。
乾符二年,洛阳建春门外因暴雨,有东西像羖羊一样掉在地上,不吃东西,不久后钻入地下,痕迹一个多月不消失,有人认为这是雨土。占卜说:“将会有旱灾。”
○赤眚赤祥
武德七年,河间王孝恭征讨辅公袥,在船上宴请众将,孝恭用金碗舀江水准备喝时,水变成了血。孝恭说:“碗中的血,是辅公袥将被斩首的征兆。”
武德初年,突厥国内下了三天血雨。
光宅初年,宗室岐州刺史崇真的儿子横、杭等人在夜晚宴饮时,突然有血腥的气味。
武后时期,来俊臣家的井水变成血红色,井中夜晚有叹息声,俊臣用木棍堵住井口,木棍突然自己飞到十步外。长安年间,并州晋祠的水变成血红色。
中宗时期,成王千里家地上有血点,箱子上也有血迹,腥味传得很远。还有中郎将东夷人毛婆罗煮饭,一夜之间饭变成了血。
景龙二年七月癸巳日,赤气弥漫天际,照亮大地,三天后才消失。赤气是血的征兆。
天宝六年,少陵原杨慎矜父亲的墓地上,草人都流血,慎矜让僧人史敬思做法事,退朝后裸体被绑在荆棘丛中,几十天后流血不止。十二年,李林甫府邸东北角每晚有火光,有时像小孩拿着火出入。这是赤祥的征兆。
宝应元年八月庚午日夜晚,有赤光横贯天际,穿过紫微星,逐渐向东北移动,弥漫半边天。
大历十三年二月,太仆寺的泥像左臂上有黑汗滴下,用纸接住,发现是血。
贞元二年十一月壬午日,太阳落山时,有五道赤气从黑云中升起,横贯天际。十二年九月癸卯日,夜晚有赤气像火一样出现在北方,延伸到北斗星。十七年,福州剑池的水变成血红色。二十一年正月甲戌日,京师下起了红色的雪。
元和十四年二月,郓州从事院门前的地上有血,面积约一尺见方,颜色鲜红,不知从何而来,人们认为是从天而降。
长庆元年七月戊午日,河水变成红色,三天后恢复正常。
宝历元年十二月乙酉日夜晚,西北方起雾,很快弥漫整个天空,雾散后出现赤气,颜色深浅不一,很久才散去。
大和元年四月庚戌日,北方有赤气,中间夹杂着几道白气。六月乙卯日夜晚,西北方有赤气。八月癸卯日,京师出现满天赤气。二年闰三月乙卯日,北方有赤气像血一样。
咸通七年,郑州永福湖的水变成凝血般的红色,持续了三天。
乾符六年,中书政事堂突然出现一具死尸,血污满地,不知死者是谁。还有御井的水变成红色并带有腥味,清理后发现一具腐烂的女尸,这是赤祥的征兆。
中和二年七月丙午日夜晚,西北方有赤气像绛色一样,横贯天际。
光启元年正月,润州的江水变成红色,持续了几天。
○水沴火
幽州坊谷地常有火灾,长庆三年夏天,积水成池。这是水克火的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二十四-注解
五行: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认为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变化。
五星:古代天文学中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与五行相对应。
五方: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与五行相对应。
五德:古代哲学中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与五行相对应。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种常道,与五行相对应。
五声:古代音乐中指宫、商、角、徵、羽五个基本音阶,与五行相对应。
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与五行相对应。
灾异:指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古代认为这些现象与政治、社会状况有关。
九畴:《洪范》中的九种治国原则,包括五行、五事、皇极、庶征等。
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家学者,提出“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
刘向:西汉学者,著有《五行传》,将《洪范》中的内容与五行学说结合。
箕子:商朝末年贤臣,曾向周武王陈述《洪范》九畴。
《春秋》: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鲁国历史,孔子曾修订此书。
《洪范》:《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治国原则。
木不曲直:五行学说中,木的属性是生长、伸展,若木不曲直,则象征政治或自然界的异常。
木冰:指树木上结冰的现象,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发生动乱。
服妖:指服饰上的怪异现象,古人认为这些现象是政治或社会变动的预兆。
龟孽:古代认为龟是灵物,龟出现异常现象被视为不祥之兆,称为龟孽。
雨木冰:指雨水中夹杂着冰粒,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发生动乱。
常雨:指长时间的降雨,古人认为这是阴阳失调的表现,预示着社会将出现动荡。
少阳:指阳气较弱的状态,古人认为阳气衰弱会导致阴气过盛,从而引发自然灾害。
少阴:指阴气较弱的状态,古人认为阴气过盛会导致阳气衰弱,从而引发自然灾害。
玄冥: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古人认为祭祀玄冥可以祈求雨水停止。
太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古人认为祭祀太社可以祈求风调雨顺。
冪釭:古代妇女骑马时用来遮蔽全身的帷帽,唐代后期逐渐被帷帽取代。
帷帽:唐代妇女骑马时用来遮蔽颈部的帽子,较冪釭更为浅露。
浑脱氈帽:唐代太尉长孙无忌所戴的一种帽子,因其用乌羊毛制成,故称“浑脱”。
七宝帐:唐代嬖臣张易之为其母制作的华丽帐幕,上有鱼龙鸾凤等图案。
百鸟毛织裙:唐代安乐公主用百鸟羽毛织成的裙子,不同角度观看会呈现不同颜色。
豹头枕:唐代韦后妹制作的枕头,上有豹头图案,用于辟邪。
白泽枕:唐代韦后妹制作的枕头,上有白泽图案,用于辟魅。
伏熊枕:唐代韦后妹制作的枕头,上有伏熊图案,用于祈求生子。
斋娘:唐代祭祀时由妇女担任的执事人员,穿着祭祀服装。
英王踣:唐代中宗赐给宰臣宗楚客等人的巾子样式,因形制高而容易倾倒,故称“英王踣”。
胡服:唐代贵族和士民喜欢穿着的异族服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和多元文化。
义髻:唐代妇女使用的假发髻,杨贵妃常以此为首饰。
圆鬟椎髻:唐代妇女的一种发型,不设鬓饰,不施硃粉,状似悲啼。
高头草履:唐代吴越地区织造的一种草鞋,纤如经绫谷,前代所无。
囚髻:唐代僖宗时期妇女的一种发型,束发极急,状如囚犯。
抛家髻:唐代末期京都妇女的一种发型,两鬓抱面,状如椎髻。
琉璃钗钏:唐代末期妇女使用的首饰,以琉璃制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靡风气。
六眼龟:唐代大足初年在虔州捕获的一种龟,有六只眼睛,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鼍: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生动物,古人认为其出现是兵灾的预兆。
鱼鳖蔽江:指鱼鳖大量聚集在江中,古人认为这是天灾或人祸的预兆。
鸡祸:鸡在古代被视为报晓之物,鸡出现异常现象被视为不祥之兆,称为鸡祸。
青眚青祥:青眚指青色灾异,青祥指青色祥瑞,古代认为青色与木相关,青色异常现象被视为与木相关的灾异或祥瑞。
鼠妖:鼠在古代被视为盗贼的象征,鼠出现异常现象被视为不祥之兆,称为鼠妖。
金沴木:金沴木指金克木的五行相克现象,古代认为金克木会导致木相关的灾异。
火不炎上:火不炎上指火失去其本性,不能向上燃烧,古代认为火不炎上会导致火灾等灾异。
浮图:佛教用语,指佛塔,是佛教建筑的一种,用于供奉佛舍利或佛像。
度支院:古代官署名,负责财政收支的管理。
甲仗库:古代存放兵器和盔甲的仓库。
昭德寺:唐代长安城内的著名佛寺,位于皇宫附近。
宣政东垣:唐代皇宫的一部分,位于宣政殿的东侧。
门下省:唐代中央官署之一,负责审议政令。
昭成寺:唐代长安城内的佛寺,位于皇宫附近。
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位于今陕西省乾县。
潞州:唐代州名,今山西省长治市一带。
西内神龙寺:唐代长安城内的佛寺,位于皇宫西侧。
万年县:唐代长安城的一个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圣善寺:唐代洛阳城内的著名佛寺。
相国寺:唐代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的著名佛寺。
常燠:指气候异常温暖,冬季不冷。
草妖:古代对植物异常现象的称呼,认为是不祥之兆。
羽虫之孽:古代对鸟类异常现象的称呼,认为是不祥之兆。
太极殿:唐代皇宫的主要大殿之一,位于长安城内。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大仪式,通常在泰山举行。
慈乌:乌鸦的一种,古代认为慈乌是孝鸟。
鹊巢:喜鹊的巢,古代认为鹊巢的出现与吉凶有关。
鹊巢于古冢:鹊鸟在古墓上筑巢,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预示着社会动荡或自然灾害。
突厥鸟:指来自北方草原的鸟类,古人常将其与北方游牧民族联系起来,视为异象。
秃鹙:一种水鸟,古人认为其出现与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有关。
甘虫:一种奇异的鸟类,古人认为其出现预示着战争或饥荒。
雀生燕:雀鸟生出燕子,古人认为这是国家内部有奸臣的征兆。
鸺鹠:一种猫头鹰类的鸟,古人认为其出现预示着灾难或社会动荡。
乌变为鹊:乌鸦变为喜鹊,古人认为这是民众从贼的象征。
鹊变为乌:喜鹊变为乌鸦,古人认为这是贼寇重新变为民众的象征。
鹰化为鹅:鹰变为鹅,古人认为这是武臣失去战斗力的象征。
赤眚赤祥:赤眚指红色的灾异现象,赤祥指红色的吉祥现象,古人常将其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雨血:天上下血雨,古人认为这是大凶之兆,预示着战争或灾难。
赤气:红色的云气,古人认为这是血祥,预示着战争或灾难。
水沴火:水火相克的现象,古人认为这是自然灾害的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新唐书-志-卷二十四-评注
本文以五行学说为核心,探讨了五行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天文、地理、音乐、道德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文章首先指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强调了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接着,文章通过将五行与五星、五方、五德、五常、五声、五色等概念相联系,展现了五行学说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五行学说在政治治理中的应用。作者认为,王者治理天下应当顺应天地规律,合理利用万物资源。若政治得当,天地和谐,万物茂盛,人民安乐;反之,若政治失道,滥用资源,则会导致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这种将自然现象与政治状况相联系的思想,反映了古代“天人感应”的观念,即天象变化与人事密切相关。文章还批评了后世学者对五行学说的曲解,尤其是汉儒董仲舒、刘向等人将《洪范》中的内容与五行学说强行结合,导致《洪范》的本意被歪曲。
在历史记载部分,文章列举了大量与五行相关的灾异现象,如枯树复生、雨木冰等,并通过占卜解释这些现象的政治寓意。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古代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也体现了五行学说在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中的广泛应用。然而,作者也指出,这些解释往往牵强附会,难以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表明五行学说在解释复杂现象时存在局限性。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五行学说的阐述,展现了古代中国哲学对于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五行学说不仅是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通过对五行学说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与局限,为我们理解古代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一些自然现象和服饰变化,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古人认为自然现象如树木结冰、长时间降雨、龟类异常等,都是天灾或人祸的预兆。这些现象被记录在史书中,作为国家兴衰的象征。
在服饰方面,唐代的服饰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开放和多元文化。从冪釭到帷帽的转变,显示了妇女地位的提升和社会风气的开放。胡服的流行则反映了唐代与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而,古人认为这些服饰上的怪异现象是政治或社会变动的预兆,称之为“服妖”。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服饰和饰品,如七宝帐、百鸟毛织裙、豹头枕等,这些物品的制作工艺精湛,反映了唐代贵族生活的奢靡。然而,古人认为这些奢靡的服饰和饰品是“服妖”,预示着社会的动荡和国家的衰败。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的自然现象和服饰变化,还反映了古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和态度。古人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试图预测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变动,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敬畏。
这段文本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的一些异常现象及其解释,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方式。这些异常现象包括动物异常、天象异常、火灾等,古人通过五行学说和占卜来解释这些现象,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间事务的警示或预示。
文本中提到的龟孽、鸡祸、鼠妖等,都是古代对动物异常现象的称呼。古人认为这些异常现象是上天对人间事务的警示,可能与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的事件有关。例如,鸡化为雄、鸡生三足等现象被视为鸡祸,可能与君主的决策或国家的命运有关。
青眚青祥、金沴木、火不炎上等则是古代对天象异常和五行相克现象的解释。古人认为青色与木相关,青色异常现象可能与木相关的灾异或祥瑞有关。金沴木指金克木的五行相克现象,可能导致木相关的灾异。火不炎上则指火失去其本性,不能向上燃烧,可能导致火灾等灾异。
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方式,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解释人间事务,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成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秦宗权在蔡州、玄宗好斗鸡等,这些事件与异常现象的解释相结合,反映了古人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方式。古人认为历史事件与自然现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预测或解释历史事件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是对古代异常现象的记载,也是对古代思想文化的反映。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现象及其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唐代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包括火灾、气候异常、植物和动物的异常现象等。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尤其是对异常现象的迷信和恐惧。
首先,文中多次提到火灾的发生,尤其是寺庙和官署的火灾。这些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火灾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尤其是发生在寺庙和官署的火灾,往往被认为是天谴或神灵的不满。
其次,文中提到了一些气候异常的现象,如冬季无冰、夏季异常炎热等。古人认为气候异常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可能与政治或社会的动荡有关。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事之间关系的理解,认为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吉凶祸福密切相关。
再次,文中记载了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异常现象,如草妖、羽虫之孽等。这些现象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预示着社会的动荡或灾难。例如,草妖中的芝草如人状、竹实如麦等现象,都被认为是国家将面临饥荒或丧事的预兆。而羽虫之孽中的鸟类异常行为,如鹊巢于车辙中、乌集太极殿等,也被视为不祥之兆。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的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还反映了古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和态度。古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试图理解自然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现象与社会的吉凶祸福联系起来。这种观念虽然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外,这段古文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些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如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环境、社会心态等。例如,寺庙火灾的频繁发生可能反映了唐代佛教的兴盛,同时也可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气候异常和动植物异常现象的记载,则为我们研究唐代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这段古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为我们理解古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通过对这些记载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这段古文记载了唐代一系列的自然异象和灾异现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方式。古人常将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认为这些异象是上天对人间事务的警示或预示。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根深蒂固,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文中提到的鸟类异象,如鹊巢于古冢、突厥鸟入塞、秃鹙群飞等,都被视为不祥之兆。古人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来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这种占卜方式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鸟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行为变化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赤眚赤祥的记载则进一步展示了古人对颜色象征意义的重视。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双重含义,既象征着吉祥和喜庆,也象征着血光和灾难。文中提到的雨血、赤气等现象,都被视为国家动荡或战争的预兆。这种对颜色的敏感和象征意义的解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想象力。
水沴火的记载则体现了古人对水火相克现象的关注。水火作为自然界的两大元素,其相互关系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古人认为水火相克是自然灾害的征兆,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唐代的自然异象,还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解读方式。通过观察和解释这些异象,古人试图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的吉凶祸福。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