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二侵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明代学者编撰,主要用于儿童启蒙教育。

年代:成书于明代(14世纪—17世纪)。

内容简要:《训蒙骈句》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骈文体(对仗工整的句式)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对句,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二侵-原文

青萍剑,绿绮琴。

书天木笔,刺水秧针。

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

墙内杏花红出色,门前桑柘绿成阴。

元亮归来,新竹旧松多逸趣;子期去后,高山流水少知音。

松郁郁,竹森森。

孤峰绝壑,远水遥岑。

桓伊三弄笛,虞舜五弦琴。

淑气渐催莺出谷,夕阳忙促鸟投林。

武将承恩,面带霜威辞凤阙;使臣奉诏,口传天语到鸡林。

回俗驾,涤尘襟。

鱼穿荷影,雉伏桑阴。

月寒花溅泪,风冽鸟惊心。

咏絮才姬挥妙笔,寄衣戍妇捣寒砧。

雍伯成婿,一函尽献圆中壁;秋胡戏妇,两袖轻携桑下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二侵-译文

青色的萍剑,绿色的绮琴。

书写天空的木笔,刺入水中的秧针。

卞和三次献上玉石,杨震四次知晓黄金。

墙内的杏花红得耀眼,门前的桑柘绿得成荫。

元亮归来,新竹和旧松都充满了逸趣;子期离去后,高山流水少了知音。

松树郁郁葱葱,竹子森森密密。

孤峰和绝壑,远水和遥岑。

桓伊三次吹笛,虞舜弹奏五弦琴。

温和的气息渐渐催促莺鸟出谷,夕阳匆忙促使鸟儿归林。

武将承受恩宠,面带霜威辞别凤阙;使臣奉诏,口传天语到鸡林。

回归世俗的驾车,洗涤尘世的衣襟。

鱼儿穿过荷花的影子,雉鸟伏在桑树的阴凉处。

月寒时花儿溅泪,风冽时鸟儿惊心。

咏絮的才女挥动妙笔,寄衣的戍妇捣打寒砧。

雍伯成为女婿,一封信尽献圆中的玉璧;秋胡戏弄妇人,两袖轻轻携带着桑下的黄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二侵-注解

青萍剑:古代名剑之一,象征高洁与锋利。

绿绮琴:古代名琴,象征高雅与和谐。

书天木笔:传说中的神笔,能书写天书。

刺水秧针:形容技艺高超,能在水中刺绣。

卞和三献玉:卞和三次献玉给楚王,象征忠诚与坚持。

杨震四知金:杨震以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绝贿赂,象征廉洁。

元亮归来:指陶渊明归隐田园,象征隐逸生活。

子期去后:指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绝弦,象征知音难寻。

桓伊三弄笛:桓伊三次吹笛,象征音乐才华。

虞舜五弦琴:虞舜弹奏五弦琴,象征仁德与和谐。

雍伯成婿:雍伯因献玉而成婚,象征机缘与美满。

秋胡戏妇:秋胡戏弄妻子,象征轻浮与不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二侵-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文中提到的青萍剑、绿绮琴等物品,不仅是实物的象征,更是文人品格和理想的体现。例如,青萍剑象征高洁与锋利,绿绮琴象征高雅与和谐,这些都是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文中还通过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等典故,强调了忠诚、廉洁等传统美德。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传递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推崇。

此外,文中还描绘了自然景色,如墙内杏花、门前桑柘等,这些景物的描写不仅增添了文本的艺术美感,也反映了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元亮归来、子期去后等句,则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和知音难寻的感慨。

最后,文中还通过桓伊三弄笛、虞舜五弦琴等音乐典故,展现了音乐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艺术特色,也传递了作者对和谐与仁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二侵》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80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