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明代学者编撰,主要用于儿童启蒙教育。
年代:成书于明代(14世纪—17世纪)。
内容简要:《训蒙骈句》是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采用骈文体(对仗工整的句式)编写,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伦理、自然等方面。书中通过简洁优美的对句,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如“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它是古代蒙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兼具文学性和教育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三覃-原文
锄嫩笋,切香柑。
阳奇阴偶,朝四暮三。
冬冰铺冷沼,秋月浸寒潭。
雁逐夕阳投塞北,鸿拖秋色下江南。
海水将潮,花底黄蜂衙已罢;山云欲雨,阶前白蚁战方酣。
听蜀鸟,养吴蚕。
谢安高卧,王衍清谈。
春暖群芳丽,秋清万象涵。
庞德遗安来陇上,曹彬示病下江南。
风起寒江,密雪乱堆渔父笠;月斜古路,闲云深护老僧庵。
花侍女,草宜男。
龙车凤辇,鹤驾鸾骖。
风筛淇澳竹,霜熟洞庭柑。
苑上王孙游未返,花前公子醉方酣。
野店行人,霜高睡短鸡偏促;穷途过客,雪滑泥长马不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三覃-译文
锄去嫩笋,切开香柑。
阳为奇数,阴为偶数,早晨四点,晚上三点。
冬天的冰覆盖在寒冷的沼泽上,秋天的月光洒在寒冷的潭水中。
大雁追逐夕阳飞向塞北,鸿雁拖着秋色飞向江南。
海水即将涨潮,花下的黄蜂已经停止忙碌;山云即将下雨,台阶前的白蚁正在激烈战斗。
听蜀地的鸟鸣,养吴地的蚕。
谢安高枕而卧,王衍清谈无碍。
春天温暖,百花盛开;秋天清爽,万物包容。
庞德留下安宁来到陇上,曹彬因病南下江南。
寒风起于江面,密雪堆积在渔夫的斗笠上;月光斜照古路,闲云深深守护着老僧的庵堂。
花为侍女,草为男丁。
龙车凤辇,鹤驾鸾骖。
风吹过淇澳的竹林,霜降熟透了洞庭的柑桔。
苑中的王孙游玩未归,花前的公子醉意正浓。
野店中的行人,霜高睡眠短,鸡鸣催促;穷途中的过客,雪滑泥泞,马匹难以行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三覃-注解
锄嫩笋:指春天时锄去竹笋周围的杂草,以便竹笋更好地生长。嫩笋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新生。
切香柑:指切开的柑橘,香气四溢,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好。
阳奇阴偶:指阴阳五行的哲学概念,阳代表奇数,阴代表偶数,体现了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
朝四暮三:指古代的时间观念,早晨四时,傍晚三时,反映了古人对时间的划分和生活的节奏。
冬冰铺冷沼:形容冬天寒冷,冰覆盖了沼泽,象征着冬天的严寒和寂静。
秋月浸寒潭:形容秋天的月光洒在寒冷的潭水上,象征着秋天的清冷和宁静。
雁逐夕阳投塞北:形容大雁随着夕阳飞向北方,象征着秋天的迁徙和远行。
鸿拖秋色下江南:形容大雁带着秋天的景色飞向江南,象征着秋天的迁徙和美景。
海水将潮:形容海水即将涨潮,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花底黄蜂衙已罢:形容黄蜂在花下忙碌,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忙碌。
山云欲雨:形容山间的云层预示着即将下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和天气的转换。
阶前白蚁战方酣:形容白蚁在阶前激烈争斗,象征着自然界的竞争和生存。
听蜀鸟:指听蜀地的鸟鸣,象征着地域的特色和自然的声音。
养吴蚕:指养蚕,象征着江南地区的丝绸产业和农耕文化。
谢安高卧:指东晋名臣谢安隐居山林,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高尚的品格。
王衍清谈:指西晋名士王衍的清谈,象征着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和文化氛围。
春暖群芳丽:形容春天温暖,百花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秋清万象涵:形容秋天清爽,万物包容,象征着秋天的宁静和包容。
庞德遗安来陇上:指三国时期庞德在陇上留下安宁,象征着历史的传承和英雄的事迹。
曹彬示病下江南:指北宋名将曹彬因病南下,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风起寒江:形容寒江上起风,象征着冬天的寒冷和自然的力量。
密雪乱堆渔父笠:形容大雪纷飞,渔夫的斗笠上堆满了雪,象征着冬天的严寒和渔民的艰辛。
月斜古路:形容月光斜照在古老的路上,象征着历史的悠久和岁月的流逝。
闲云深护老僧庵:形容闲云围绕着老僧的庵堂,象征着隐逸的生活和宁静的心境。
花侍女:指花作为侍女的象征,象征着美丽和温柔。
草宜男:指草作为男性的象征,象征着坚韧和生命力。
龙车凤辇:指古代帝王的车驾,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鹤驾鸾骖:指仙人的车驾,象征着神仙的境界和超凡脱俗。
风筛淇澳竹:形容风吹过淇澳的竹林,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霜熟洞庭柑:形容霜降后洞庭湖的柑橘成熟,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美好。
苑上王孙游未返:形容王孙在苑中游玩未归,象征着贵族的生活和悠闲。
花前公子醉方酣:形容公子在花前醉酒,象征着贵族的生活和享乐。
野店行人:形容野店中的行人,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人生的漂泊。
霜高睡短鸡偏促:形容霜降后夜晚短暂,鸡鸣催促,象征着冬天的寒冷和生活的节奏。
穷途过客:形容穷途末路的过客,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无常。
雪滑泥长马不堪:形容雪地泥泞,马匹难以行走,象征着冬天的严寒和旅途的艰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训蒙骈句-下卷-十三覃-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四季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化。从春天的嫩笋、香柑,到冬天的寒江、密雪,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四季的特点和象征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阳奇阴偶’、‘朝四暮三’等,体现了古代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如谢安、王衍、庞德、曹彬的提及,展现了历史的传承和人物的命运。
此外,文中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风筛淇澳竹’、‘霜熟洞庭柑’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通过对贵族生活的描绘,如‘苑上王孙游未返’、‘花前公子醉方酣’等,展现了贵族的生活和享乐。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四季景象、历史人物、自然美景和贵族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