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考古部-析类(1)-原文
禹陵
大禹东巡,崩于会稽。现存陵寝,岂有差讹?且史载夏启封其少子无余于会稽,号曰“于越”,以奉禹祀,则又确确可据。今杨升庵争禹穴在四川,则荒诞极矣。升庵言石泉县之石纽村,石穴深杳,人迹不到,得石碑有“禹穴”二字,乃李白所书,取以为证。盖大禹生于四川,所言禹穴者,生禹之穴,非葬禹之穴也。此言可辨千古之疑。
“甘罗十二为丞相”
古今大误。《史记》云:甘罗事吕不韦。秦欲使张唐使燕,唐不肯行。罗说而行之,乃使罗于赵。赵王郊迎,割五城以事秦。罗还报秦,封为上卿,不曾为丞相。相秦者是甘罗之祖甘茂。封罗后,遂以茂之田宅赐之。
共和
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见《姓氏考》
子产字子美(见《左传》注)
东坡放鱼诗:“不怕校人欺子美。”注者疑是杜少陵,则误矣。
蒙正住破窑
吕蒙正父龟图与母不合,并蒙正逐之。贫甚,投迹龙门寺僧,凿山岩为龛以居。今传奇谓同妻住破窑,殊为可笑。
日落九乌
乌最难射。一日而落九乌,言羿之善射也。后以为羿射落九日,非是。
汉寿
在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汉封关公为汉寿亭侯。汉寿,邑名。亭侯,爵名。后人称寿亭侯者,误。
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风雨暴至,避于松树之下,封其树为“五大夫”。五大夫,秦官第九爵。今人有误为五株松者,非也。
(贞去两点改夂)国
扬州漕河东岸有墓表,题曰“(贞去两点改夂)国公墓道。”(贞去两点改夂)音虔,与夏字相类,少一发笔,下作“又”。行人遂误为夏国公。盖明顾公玉之封号,赐地葬此也。
饭后钟
王播,字明扬。少孤贫,客游扬之木兰院,寄食僧斋。僧颇厌薄,乃斋罢而后击钟。播怒题诗于壁。今以为吕蒙正事,则非也。
马前覆水
太公望妻马氏,弃夫而去,后见太公富贵求归。命收覆水。今指为朱买臣,非。
女儿乡
吴败越,句践与夫人入吴,至此产女而名。今误传范蠡进西施于吴,与之通而生女,殊为可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考古部-析类(1)-译文
禹陵
大禹东巡时,在会稽去世。现存的陵墓,怎么会有错误呢?而且史书记载夏启封他的小儿子无余在会稽,称为“于越”,以供奉大禹的祭祀,这又是确凿的证据。现在杨升庵争论禹穴在四川,这太荒谬了。杨升庵说石泉县的石纽村,石洞深幽,人迹罕至,发现了一块石碑上有“禹穴”二字,是李白所写,以此作为证据。其实大禹出生在四川,所说的禹穴,是指大禹出生的洞穴,而不是埋葬大禹的洞穴。这个说法可以澄清千古的疑问。
“甘罗十二为丞相”
这是古今的大误会。《史记》记载:甘罗侍奉吕不韦。秦国想派张唐出使燕国,张唐不愿意去。甘罗说服了他,于是派甘罗去赵国。赵王在郊外迎接,割让五座城池来侍奉秦国。甘罗回到秦国报告,被封为上卿,并没有担任丞相。担任秦国丞相的是甘罗的祖父甘茂。封甘罗后,就把甘茂的田宅赐给了他。
共和
周幽王去世后,有共伯和的人代理天子的事务,并不是两位宰相共同执政。见《姓氏考》。
子产字子美(见《左传》注)
苏东坡的放鱼诗:“不怕校人欺子美。”注释者怀疑是杜甫,这是错误的。
蒙正住破窑
吕蒙正的父亲龟图与母亲不和,把吕蒙正也赶出了家门。吕蒙正非常贫穷,投奔龙门寺的僧人,凿山岩为龛居住。现在传说他与妻子住在破窑里,真是可笑。
日落九乌
乌鸦最难射。一天射下九只乌鸦,是说后羿善于射箭。后来有人认为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这是不对的。
汉寿
在四川保宁府广元县。汉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位名。后人称寿亭侯,是错误的。
五大夫松
秦始皇登泰山时,风雨突然来临,他躲在一棵松树下,封这棵树为“五大夫”。五大夫是秦朝官位的第九爵。现在有人误认为是五株松树,这是不对的。
(贞去两点改夂)国
扬州漕河东岸有一块墓表,上面写着“(贞去两点改夂)国公墓道。”(贞去两点改夂)读音为虔,与“夏”字相似,少了一笔,下面写“又”。行人误以为是夏国公。其实是明朝顾玉的封号,赐地葬在这里。
饭后钟
王播,字明扬。年少时孤苦贫穷,客居扬州的木兰院,寄食于僧人的斋饭。僧人很讨厌他,于是斋饭后才敲钟。王播愤怒地在墙上题诗。现在认为是吕蒙正的事,这是不对的。
马前覆水
太公望的妻子马氏,抛弃丈夫离去,后来看到太公富贵了,想回来。太公命令收回倒掉的水。现在认为是朱买臣的事,这是不对的。
女儿乡
吴国打败越国,句践与夫人进入吴国,到这里生了一个女儿而得名。现在误传范蠡进献西施给吴国,与她私通生女,真是可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考古部-析类(1)-注解
禹陵:大禹的陵墓,位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夏朝的奠基者。
甘罗:战国时期秦国的少年才俊,因说服赵国割让五城给秦国而被封为上卿。
共和:西周时期,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后,共伯和摄政,史称“共和行政”。
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字子美,以贤能著称。
吕蒙正:北宋时期的宰相,年轻时因家贫曾寄居寺庙。
日落九乌:古代传说中羿射落九日的故事,实际上是指羿射落九只乌鸦,象征其射箭技艺高超。
汉寿:地名,位于今四川广元县,关羽曾被封为汉寿亭侯。
五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时避雨的松树,被封为“五大夫”,象征其尊贵地位。
(贞去两点改夂)国:明代顾玉的封号,因字形相似被误认为“夏国公”。
饭后钟:王播在木兰院寄食时,僧人故意在饭后敲钟,以示轻慢。
马前覆水:太公望的妻子马氏弃夫而去,后见太公富贵而求归,太公命人将泼出去的水收回,象征覆水难收。
女儿乡:吴越战争后,越王勾践与夫人在此产女,后误传为范蠡与西施的故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考古部-析类(1)-评注
《禹陵》一文通过对大禹陵墓的考证,展现了古代历史记载的严谨性。作者通过对比史书记载与杨升庵的争议,明确指出禹穴应为大禹的出生地而非葬地,体现了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甘罗十二为丞相》一文纠正了关于甘罗的误传,指出甘罗并未担任丞相,而是被封为上卿。这一考证揭示了历史记载中的细节差异,强调了史实的重要性。
《共和》一文通过对“共和”一词的考证,揭示了西周时期共伯和摄政的历史背景,澄清了“共和”并非指两位宰相共同执政的误解。
《子产字子美》一文通过对子产字号的考证,纠正了东坡诗中“子美”被误认为杜甫的错误,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细节的重视。
《吕蒙正住破窑》一文通过对吕蒙正早年生活的描述,揭示了其贫寒出身与后来的显赫地位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
《日落九乌》一文通过对羿射九日传说的考证,指出羿射落的实为九只乌鸦,而非九日,体现了对神话传说的理性分析。
《汉寿》一文通过对关羽封号的考证,澄清了“寿亭侯”与“汉寿亭侯”的区别,展现了历史地名的复杂性。
《五大夫松》一文通过对秦始皇封松树为“五大夫”的考证,揭示了古代封爵制度的细节,纠正了将“五大夫”误认为五株松树的错误。
《(贞去两点改夂)国》一文通过对顾玉封号的考证,揭示了字形相似导致的误读,展现了历史文献中的文字学问题。
《饭后钟》一文通过对王播寄食木兰院的故事,揭示了古代社会对贫寒士子的态度,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坚韧与自尊。
《马前覆水》一文通过对太公望与马氏的故事,揭示了古代婚姻关系中的复杂情感,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命运起伏。
《女儿乡》一文通过对吴越战争后勾践与夫人产女的考证,纠正了范蠡与西施的误传,展现了历史记载中的细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