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地理部-泉石

作者: 张岱(1597年—1689年),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和小品文著称,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年代:成书于明末清初(17世纪)。

内容简要:《夜航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著作,共20卷,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书中以简洁生动的笔触记录了大量的知识和趣闻,既有趣味性又具知识性,被誉为“明末清初的百科全书”,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地理部-泉石-原文

八功德水

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噎、八除病。北京西山、南京灵谷,皆取此义。

斟溪

在连州。一日十溢十竭。

潮泉

在安宁州。一日三溢三竭。

漏勺

在贵阳城外。一日百盈百涸,应铜壶漏刻。

中泠泉

在扬子江心。李德裕为相,有奉使者至金陵,命置中泠水一壶。其人忘却。至石头城,及汲以献李。饮之,曰:“此颇似石头城下水。”其人谢过,不敢隐。

惠山泉

在无锡县锡山。旧名九龙山,有泉出石穴。陆羽品之,谓天下第二泉。

趵突泉

在济南。平地上水趵起数尺,看水者以水之高下,卜其休咎。

范公泉

在青州府。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溪侧忽涌醴泉,遂以范公名之。今医家汲水丸药,号青州白丸子。

妒女泉

在并州。妇女不得靓妆彩服,至其地必致风雨。

阿井水

在东阿县。以黑驴皮,取其水煎成膏,即名“阿胶”。

虎跑泉

在钱塘。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师栖禅其中,以无水欲去。有二虎跑山出泉甘冽,乃建虎跑寺。观泉者,僧为举梵呗,泉即觱沸而出。

六一泉

在孤山之南。宋元六年,东坡与会勤上人同哭欧阳公处也。勤上人讲堂初构,阙地得泉,东坡为作泉铭。以两人皆列欧公门下,此泉方出,适哭公讣,名以六一,犹见公也。

参寥泉在智果寺。

东坡泉在昌县。

醉翁亭侧,亦有六一泉。

夜合石

新昌东北洞山寺水口,有二石,高丈余,土人言:二石夜间常合为一。

热石

临武有热石,状如常石,而气如炽炭,置物其上立焦。

松化石

松树至五百年,一夜风雷化为石质,其树皮松节,毫忽不爽。唐道士马自然指延真观松,当化为石,一夕果化。

望夫石

武昌山有石,状如人。俗传贞妇之夫从役远征,妇携子送至此,立望其夫而死,尸化为石。

醒酒石

唐李文饶于平泉庄,聚天下珍木怪石,有醒酒石,尤所钟爱。其属子孙曰:“以平泉庄一木一石与人者,非吾子孙也。”后其孙延古守祖训,与张全义争此石,卒为所杀。

赤心石

武后时争献祥瑞。洛滨居民,有得石而剖之中赤者,献于后,曰:“是石有赤心。”李昭德曰:“此石有赤心,其余岂皆谋反也!”

十九泉

在严滩钓台下。陆羽品天下泉味,谓此泉当居第十九。

一指石

在桐庐县缀岩谷间,以指抵之则动,故名。

鱼石

涪州江心有石,上刻双鱼,每鱼三十六鳞,旁有石秤石斗,现则岁丰。

龙井

在汤阴。相传孙登尝寓此。岁旱,农夫祷于龙洞,得雨。登曰:“此病龙雨也,安能苏禾稼乎?”嗅之果腥秽。龙时背生疽,变一老翁,求登治,曰:“痊当有报。”不数日,大雨,见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即龙穿此以报也。

温泉

在汝州城西者,武后尝幸此。其侧又有冷泉。

顺天府汤山下有泉,四时常温,浴之愈疾。

遵化亦有汤泉。阜平有二泉,一温一冷。

云南安宁温泉,色如碧玉,可鉴毛发。

骊山西绣岭下有温泉。

玉泉

在玉泉山下。泉出石罅间,因凿石为螭头,泉从螭口出,鸣若杂佩,色若素练,味极甘美,潴而为池,广可三丈,流于西湖,遂为燕山八景之一。

神农井

在长子羊头山,即神农得佳谷处。

杜康泉

舜祠东庑下,康汲此以酿酒。或以中冷水及惠山泉称之,一升重二十四铢,是泉较轻一铢。

金鸡石

建德草堂寺之北,罗隐常过此,戏题曰:“金鸡不向五更啼。”石遂迸裂,有鸡飞鸣而去。

玉乳泉

丹阳刘伯刍,论此水为天下第四泉。

绿珠井

在博白双角山下,梁氏女绿珠生此。汲饮者产女必丽色。

容县有杨妃井,因妃生此而名。

郁林有司命井,甘淡半之,可给阖境。

龙焙泉

建宁凤凰山下,一名御泉。宋时取此水造茶入贡。

仁义石

建阳二石对立,左曰仁,右曰义。

一滴泉

在广信南岩。泉自石窦中出,四时不竭。宋朱熹诗有:“一窍有灵通地脉,平空无雨滴天浆。”

谷帘泉

南康府城西。泉水如帘,布岩而下者三十余派。陆羽品其味为天下第一。

玉女洞

洞有飞泉,甘且冽。苏轼过此,汲两瓶去。恐后复取为从者所绐,乃破竹作券,使寺僧藏之,以为往来之信,戏曰“调水符”。

画山石

宁州石上有文,灿然若战马状,无异画图。故名。

山鸡石

宝鸡陈仓山下有石,似山鸡状,晨鸣山巅,声闻三十里。

石泉

井陉有石泉,隋妙阳公主久疾,浴此遂愈。

瀑布泉

庐州开先寺。李白诗:“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醴泉

在新喻。黄庭坚尝饮此,叹曰:“惜陆鸿渐辈不及知也。”题曰“醴泉”。

卓锡泉

在大庾岭。唐僧卢能被众僧夺衣钵,追至大庾岭,渴甚。能以锡卓石,泉涌清甘,众骇而退。

愈痞泉

鹤庆符城东南,有温泉。每三月,郡人有痞疾者浴此即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地理部-泉石-译文

八功德水

这水有八种功德:一是清澈,二是清凉,三是芳香,四是柔和,五是甘甜,六是洁净,七是不噎人,八是能治病。北京西山和南京灵谷寺的水,都取这个意义。

斟溪

位于连州。一天之内会涨溢十次,干涸十次。

潮泉

位于安宁州。一天之内会涨溢三次,干涸三次。

漏勺

位于贵阳城外。一天之内会涨溢百次,干涸百次,与铜壶滴漏的时间相吻合。

中泠泉

位于扬子江心。李德裕做宰相时,有使者奉命到金陵,李德裕让他带一壶中泠水回来。使者忘记了,到了石头城才想起来,于是就在那里取水献给李德裕。李德裕喝后说:“这水很像石头城下的水。”使者连忙认错,不敢隐瞒。

惠山泉

位于无锡县锡山。旧名九龙山,有泉水从石穴中流出。陆羽品评此水,认为它是天下第二泉。

趵突泉

位于济南。泉水从平地上涌起数尺高,看水的人根据水的高低来占卜吉凶。

范公泉

位于青州府。范仲淹在青州做官时,有德政,溪边忽然涌出甘泉,于是用范公的名字命名。现在医家用这水制药丸,称为青州白丸子。

妒女泉

位于并州。妇女不能穿着华丽的衣服到这里,否则必定会招来风雨。

阿井水

位于东阿县。用黑驴皮和这水熬制成膏,就是著名的“阿胶”。

虎跑泉

位于钱塘。唐元和十四年,性空大师在这里修行,因为缺水想要离开。忽然有两只老虎跑上山,泉水涌出,甘甜清冽,于是建了虎跑寺。观泉时,僧人念诵佛经,泉水就会沸腾涌出。

六一泉

位于孤山之南。宋元祐六年,苏东坡和会勤上人在这里一起悼念欧阳修。会勤上人刚建好讲堂,挖地时发现了泉水,苏东坡为此写了泉铭。因为两人都是欧阳修的门生,泉水刚涌出时,正好赶上欧阳修去世的消息,于是命名为“六一泉”,以纪念欧阳修。

参寥泉在智果寺。

东坡泉在昌县。

醉翁亭旁边,也有一个六一泉。

夜合石

位于新昌东北的洞山寺水口,有两块石头,高约一丈多,当地人说这两块石头晚上常常合二为一。

热石

临武有一种热石,形状和普通石头一样,但温度像炽热的炭火,放东西在上面立刻就会烤焦。

松化石

松树长到五百年时,一夜之间经过风雷的洗礼会变成石头,树皮和松节都丝毫不差。唐朝道士马自然指着延真观的松树说,这棵树会变成石头,结果一夜之间果然变成了石头。

望夫石

武昌山有一块石头,形状像人。民间传说有一位贞妇的丈夫远征,她带着孩子送丈夫到这里,站在这里望着丈夫直到死去,尸体化成了石头。

醒酒石

唐朝的李文饶在平泉庄收集了天下的珍木怪石,其中有一块醒酒石,他特别钟爱。他对子孙说:“谁要是把平泉庄的一木一石送人,就不是我的子孙。”后来他的孙子延古遵守祖训,与张全义争夺这块石头,结果被张全义杀害。

赤心石

武则天时期,人们争相献上祥瑞之物。洛水边的居民得到一块石头,剖开后发现里面是红色的,献给武则天,说:“这块石头有赤心。”李昭德说:“这块石头有赤心,难道其他石头都想谋反吗?”

十九泉

位于严滩钓台下。陆羽品评天下泉水的味道,认为这泉水应该排在第十九位。

一指石

位于桐庐县的岩谷间,用手指一碰就会动,因此得名。

鱼石

涪州江心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两条鱼,每条鱼有三十六片鳞,旁边还有石秤和石斗,石头出现时预示着丰收。

龙井

位于汤阴。相传孙登曾经住在这里。有一年大旱,农夫们在龙洞祈祷,结果下了雨。孙登说:“这是病龙的雨,怎么能让庄稼复苏呢?”闻了闻,果然有腥臭味。龙背上长了一个疮,变成一个老翁,求孙登治疗,说:“治好了一定有报答。”没过几天,下了一场大雨,石头裂开,出现了一口井,水非常清澈,原来是龙为了报答而穿凿的。

温泉

位于汝州城西,武则天曾经来过这里。旁边还有一口冷泉。

顺天府汤山下有一口泉,四季常温,洗澡可以治病。

遵化也有温泉。阜平有两口泉,一口是温泉,一口是冷泉。

云南安宁的温泉,颜色像碧玉,可以照见毛发。

骊山西绣岭下也有温泉。

玉泉

位于玉泉山下。泉水从石缝中流出,人们凿石做成螭头,泉水从螭口流出,声音像玉佩碰撞,颜色像白练,味道非常甘美,汇聚成池,宽约三丈,流入西湖,成为燕山八景之一。

神农井

位于长子羊头山,是神农发现好谷种的地方。

杜康泉

位于舜祠东庑下,杜康用这泉水酿酒。有人认为中泠水和惠山泉更好,一升水重二十四铢,而这泉水轻一铢。

金鸡石

位于建德草堂寺的北边,罗隐曾经经过这里,开玩笑地题字:“金鸡不向五更啼。”结果石头裂开,有只鸡飞鸣而去。

玉乳泉

丹阳的刘伯刍认为这水是天下第四泉。

绿珠井

位于博白双角山下,梁氏女绿珠出生在这里。喝了这水的人生的女儿必定美丽。

容县有杨妃井,因为杨贵妃出生在这里而得名。

郁林有司命井,水味甘淡,可以供应全境。

龙焙泉

位于建宁凤凰山下,又名御泉。宋朝时用这水制茶进贡。

仁义石

位于建阳,两块石头相对而立,左边的叫“仁”,右边的叫“义”。

一滴泉

位于广信南岩。泉水从石洞中流出,四季不干。朱熹有诗:“一窍有灵通地脉,平空无雨滴天浆。”

谷帘泉

位于南康府城西。泉水像帘子一样从岩石上流下,有三十多条支流。陆羽品评其味道为天下第一。

玉女洞

洞中有飞泉,甘甜清冽。苏轼经过这里,带走了两瓶水。担心以后再来取水时被随从欺骗,于是破竹做成券,让寺僧保存,作为往来的凭证,戏称为“调水符”。

画山石

位于宁州,石头上有着像战马一样的纹路,栩栩如生,像画出来的一样。因此得名。

山鸡石

位于宝鸡陈仓山下,有一块石头形状像山鸡,早晨在山顶鸣叫,声音能传到三十里外。

石泉

位于井陉,隋朝的妙阳公主长期患病,在这里洗澡后痊愈。

瀑布泉

位于庐州开先寺。李白有诗:“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醴泉

位于新喻。黄庭坚曾经喝过这水,感叹道:“可惜陆鸿渐等人不知道这水。”并题字“醴泉”。

卓锡泉

位于大庾岭。唐僧卢能被众僧夺走衣钵,追到大庾岭时非常口渴。他用锡杖敲击石头,泉水涌出,清甜甘冽,众僧惊骇而退。

愈痞泉

位于鹤庆符城东南,有一口温泉。每年三月,郡里有痞疾的人在这里洗澡就会痊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地理部-泉石-注解

八功德水:佛教中的一种圣水,具有八种功德:清、冷、香、柔、甘、净、不噎、除病。

斟溪:位于连州的一条溪流,传说一日十次涨落。

潮泉:位于安宁州的一处泉水,一日三次涨落。

漏勺:位于贵阳城外的一处泉水,一日百次涨落,与铜壶漏刻相应。

中泠泉:位于扬子江心的一处泉水,唐代宰相李德裕曾命人取此水。

惠山泉:位于无锡县锡山的一处泉水,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的一处泉水,泉水从平地涌起数尺,人们以水的高低占卜吉凶。

范公泉:位于青州府的一处泉水,因范仲淹的惠政而得名,医家常用此水制药。

妒女泉:位于并州的一处泉水,传说妇女不得盛装至此,否则会引发风雨。

阿井水:位于东阿县的一处泉水,以黑驴皮煎水制成阿胶。

虎跑泉:位于钱塘的一处泉水,传说唐代性空大师因无水欲离去,二虎跑山出泉,遂建虎跑寺。

六一泉:位于孤山之南的一处泉水,宋代苏轼与会勤上人同哭欧阳修处,因两人皆列欧阳修门下,故名六一泉。

龙井:位于汤阴的一处泉水,传说孙登曾寓此,岁旱时农夫祷于龙洞得雨。

玉泉:位于玉泉山下的一处泉水,泉水从石罅间流出,色如素练,味极甘美。

神农井:位于长子羊头山的一处泉水,传说神农在此得佳谷。

杜康泉:位于舜祠东庑下的一处泉水,传说杜康曾汲此水酿酒。

金鸡石:位于建德草堂寺之北的一处石头,传说罗隐曾戏题此石,石遂迸裂,有鸡飞鸣而去。

玉乳泉:位于丹阳的一处泉水,刘伯刍评为天下第四泉。

绿珠井:位于博白双角山下的一处泉水,传说梁氏女绿珠生此,汲饮者产女必丽色。

龙焙泉:位于建宁凤凰山下的一处泉水,宋代取此水造茶入贡。

仁义石:位于建阳的两块石头,左曰仁,右曰义。

一滴泉:位于广信南岩的一处泉水,泉自石窦中出,四时不竭。

谷帘泉:位于南康府城西的一处泉水,泉水如帘布岩而下,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

玉女洞:位于一处山洞中的飞泉,苏轼曾汲两瓶去,戏称“调水符”。

画山石:位于宁州的一处石头,石上有文,灿然若战马状。

山鸡石:位于宝鸡陈仓山下的一处石头,形似山鸡,晨鸣山巅。

石泉:位于井陉的一处泉水,隋妙阳公主久疾,浴此遂愈。

瀑布泉:位于庐州开先寺的一处泉水,李白曾作诗赞美。

醴泉:位于新喻的一处泉水,黄庭坚曾饮此,叹陆羽不及知。

卓锡泉:位于大庾岭的一处泉水,传说唐僧卢能以锡卓石,泉涌清甘。

愈痞泉:位于鹤庆符城东南的一处温泉,每三月,郡人有痞疾者浴此即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地理部-泉石-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中国各地的名泉及其传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拜与赞美。每一处泉水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如八功德水象征佛教的圣洁与功德,中泠泉则与唐代宰相李德裕的传说相关,展现了泉水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的泉水不仅具有饮用价值,还常与神话、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紧密相连。例如,惠山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体现了泉水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趵突泉的水势变化被用来占卜吉凶,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此外,许多泉水还与名人的事迹相关,如范公泉因范仲淹的惠政而得名,六一泉则与苏轼、欧阳修等人的情感纽带紧密相连。这些泉水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文中的泉水传说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如虎跑泉的传说中,二虎跑山出泉,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龙井的传说则带有神话色彩,龙化身为老翁求医,最终以泉水报答,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对中国各地名泉的记录,更是对古代文化、历史、宗教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泉水这一自然景观,古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拜、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文化的传承。这些泉水不仅是地理上的标志,更是文化上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夜航船-地理部-泉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53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