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病家论-原文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固多,误于病家者尤多。
医家而,易良医可也;病家而误,其弊不可胜穷。
遥不问医之高下,即延以治病,其误一也;
有以耳为目,闻人誉某医即信为真,不考其实,其误二也;
有平日相熟之人,务取其便,又虑别延他人,觉情面有亏,而其人又叨任不辞,希图酬谢,古人所谓以性命当人情,其误三也;
有远方邪人假称名医,高谈阔论,欺骗愚人,遂不复详察,信其欺妄,其误四也;
有因至亲密友或势位之人,荐引一人,情分难却,勉强延请,其误五也;
更有病家戚友,偶阅医书,自以为医书颇通,每见立方,必妄生议论,私改药味,善则归己,过则归人,或各荐一医互相毁谤,遂成党援,甚者各立门户,如不人己,反幸灾乐祸,以期必胜,罔顾病者之死生,其误七也;
又或病势方转,未收全功,病者正疑见效太迟,忽而谗言蜂起,中道更改,又换他医,遂至危笃,反咎前人,其误八也;
又有病变不常,朝当桂附,暮当芩连;又有纯虚之体,其证反宜用硝、黄;大实之人,其证反宜用参、术。病家不知,以为怪僻,不从其说,反信庸医,其误九也;
又有吝惜钱财,惟贱是取,况名医皆自作主张,不肯从我,反不若某某等和易近人,柔顺受商,酬谢可略。扁鹊云∶轻身重财不治。其误十也。
此犹其大端耳。
其中更有用参、附则喜,用攻剂则惧;服参、附而死则委之命,服攻伐而死则咎在医,使医者不敢过症用药。
更有制药不如法,煎药不合度,服药非其时,更或饮食起居,寒暖劳逸,喜怒语言,不进不节,难以枚举。
小病无害,若大病则有一不合,皆足以伤生。
然则为病家者当何如?在谨择名医而信任之。
如人君之用宰相,择贤相而专任之,其理一也。
然则择贤之法若何?曰∶必择其人品端方,心术纯正,又询其学有根柢,术有渊源,历考所治,果能十全八九,而后延请施治。
然医各有所长,或今所患非其所长,则又有误。
必细听其所论,切中病情,和平正大;又用药必能命中,然后托之。
所谓命中者,其立方之时,先论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药之后如何效验;或云必得几剂而后有效,其言无一不验,此所谓命中也。
如此试医,思过半矣。
若其人本无足取,而其说又怪僻不经,或游移恍惚;用药之后,与其所言全不相应,则即当另觅名家,不得以性命轻试。
此则择医之法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病家论-译文
天下的疾病,因医生误诊的固然很多,但病人自己误事的更多。
医生误诊,换一个好医生就可以了;病人自己误事,其弊端就无穷无尽了。
不问医生的水平高低,就请来治病,这是第一种错误;
听别人称赞某位医生就信以为真,不考察实际情况,这是第二种错误;
有平时熟悉的人,为了图方便,又担心请别人会显得不给面子,而那人又毫不推辞地接受,希望得到酬谢,古人所说的用性命来做人情,这是第三种错误;
有远方来的骗子冒充名医,高谈阔论,欺骗愚昧的人,于是不再详细考察,相信他的谎言,这是第四种错误;
因为有至亲好友或有权势的人推荐,情面难却,勉强请来,这是第五种错误;
更有病人的亲友,偶然看了医书,自以为对医书很精通,每次见到开方子,必定妄加评论,私自改动药方,功劳归自己,过错归别人,或者各自推荐一位医生互相诋毁,形成派系,甚至各自立门户,如果不合自己的意,反而幸灾乐祸,希望自己推荐的人必胜,不顾病人的生死,这是第七种错误;
又或者病情刚有好转,还未完全康复,病人正怀疑见效太慢,忽然谗言四起,中途换医生,导致病情加重,反而责怪之前的医生,这是第八种错误;
又有病情变化无常,早上该用桂附,晚上该用芩连;又有体质纯虚的人,症状反而适合用硝、黄;体质实热的人,症状反而适合用参、术。病人不懂,觉得奇怪,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反而相信庸医,这是第九种错误;
又有吝惜钱财,只找便宜的医生,况且名医都自作主张,不肯听从病人的意见,反而不如某某等和蔼可亲,柔顺好商量,酬谢可以少一些。扁鹊说:轻视生命重视钱财的人不治。这是第十种错误。
这些还只是主要的错误。
其中更有用参、附就高兴,用攻剂就害怕;服参、附而死就归咎于命运,服攻伐而死就怪罪医生,使得医生不敢大胆用药。
更有制药方法不对,煎药不合标准,服药时间不对,还有饮食起居,冷暖劳逸,喜怒语言,不加节制,难以一一列举。
小病无碍,若是大病则有一点不合,都足以致命。
那么病人应该怎么做呢?在于谨慎选择名医并信任他。
就像君主选用宰相,选择贤相并专任他,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选择贤医的方法是什么呢?回答是:一定要选择人品端正,心术纯正,又询问他学问有根基,医术有渊源,考察他以往的治疗,果然能十全八九,然后才请他治疗。
然而医生各有专长,或者现在的病不是他的专长,那又会误事。
一定要仔细听他所说的,切中病情,平和正大;又用药一定要准确,然后才托付给他。
所谓准确,就是他在开方子的时候,先说明这个方子的原理,服药后会有什么效果;或者说一定要服几剂才会有效,他的话没有不应验的,这就是所谓的准确。
这样试医生,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如果这个人本来没什么可取之处,而他的说法又怪诞不经,或者游移不定;用药之后,和他所说的完全不符,那就应该另找名医,不能拿性命轻易尝试。
这就是选择医生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病家论-注解
扁鹊:古代著名医家,被誉为医圣,其医术高超,著有《扁鹊内经》等医书。
桂附:指桂枝和附子,是中药中常用的温阳药物。
芩连:指黄芩和黄连,是中药中常用的清热药物。
硝、黄:指硝石和大黄,是中药中常用的泻下药物。
参、术:指人参和白术,是中药中常用的补气药物。
攻剂:指具有攻下、泻下作用的中药方剂。
参、附:指人参和附子,是中药中常用的补气温阳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病家论-评注
本文深入探讨了医患关系中病家常见的误区,揭示了病家在求医过程中可能犯下的十种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反映了病家对医学知识的缺乏,也揭示了社会文化中对医者的误解和偏见。
首先,文章指出病家往往不问医者的资质和经验,盲目求医,这是对医学专业性的忽视。其次,病家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缺乏独立判断,这反映了社会舆论对个人决策的干扰。
文章还批评了病家因人情关系而选择医者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延误病情,还可能导致医者因人情压力而无法客观施治。此外,病家对医者的不信任和频繁更换医者,也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文中提到的病家对药物和治疗的误解,如对攻剂的恐惧和对补剂的盲目信任,反映了病家对中医药理的不了解。这种误解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也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
最后,文章强调了病家在求医时应谨慎选择医者,并提出了选择医者的标准,如医者的人品、学识、经验等。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医患关系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病家误区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现代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