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非人人可学论

作者: 徐大椿(1693年—1771年),字灵胎,清代著名医学家,精通医理,著有多种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18世纪)。

内容简要:《医学源流论》是一部探讨医学理论和历史的著作,共2卷。书中系统梳理了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并提出了自己的医学见解。徐大椿强调“医者意也”,主张灵活运用医理,反对拘泥于古方。它是研究中医学术史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非人人可学论-原文

今之学医者,皆无聊之甚,习此业以为及食计耳。

孰知医之为道,乃古圣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夺造化之权,以救人之死。

其理精妙入神,非聪明敏哲之人不可学也。

黄帝、神农、越人、仲景之书,文词古奥,披罗广远,非渊博通达之人不可学也;

凡病情之传变,在于顷刻,真伪一时难辨,一或执滞,生死立判,非虚怀灵变之人不可学也;

病名以千计,病证以万计,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之书,数年不能竟其说,非勤读善记之人不可学也。

又《内经》以后,支分派别,人自为师,不无偏驳;更有怪僻之论,鄙俚之说,纷陈错立,淆惑百端,一或误信,终身不返,非精鉴确识之人不可学也。

故为此道者,必具过人之资,通人之识;又能屏去俗事,专心数年,更得师之传授,方能与古圣人之心,潜通默契。

若今之学医者,与前数端,事事相反。

以通儒毕世不能工之事,乃以无文理之人,欲顷刻而能之。

宜道之所以日丧,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非人人可学论-译文

现在学习医学的人,大多非常无聊,学习这个行业只是为了谋生而已。

谁知道医学这门学问,是古代圣人用来揭示天地的奥秘,掌握造化的权力,以拯救人的生命。

它的理论精妙入神,不是聪明智慧的人是无法学习的。

黄帝、神农、越人、仲景的书籍,文辞古老深奥,内容广泛深远,不是学识渊博、通达事理的人是无法学习的;

病情的转变,往往在瞬息之间,真假一时难以辨别,一旦固执己见,生死立刻决定,不是心胸开阔、灵活应变的人是无法学习的;

病名有上千种,病症有上万种,脏腑经络,内服外治,方药的书籍,几年都无法完全掌握,不是勤奋读书、善于记忆的人是无法学习的。

另外,《内经》之后,医学分成了许多派别,每个人都自成一派,不免有偏颇;还有怪异的理论,粗俗的说法,纷繁复杂,混淆视听,一旦误信,终身难以回头,不是有精辟见解、确切认识的人是无法学习的。

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必须具备过人的天赋,广博的见识;还要能够摒弃世俗事务,专心致志数年,再加上得到老师的传授,才能与古代圣人的思想,潜通默契。

而现在学习医学的人,与上述几点,事事相反。

把通儒一生都无法精通的事情,交给没有文理基础的人,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

难怪医学之道日渐衰落,而枉死的人遍布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非人人可学论-注解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相传著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始祖,相传尝百草,著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越人:指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被尊为医圣,著有《难经》等医学著作。

仲景:张仲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对后世中医学影响深远。

内经:即《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支分派别:指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学派和流派,各派有不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虚怀灵变:指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应具备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能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精鉴确识:指医生应具备精确的鉴别能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能够辨别病情的真伪和轻重缓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非人人可学论-评注

这段古文通过对医学学习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圣的学问,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学术要求。作者首先指出,医学并非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古圣人揭示天地奥秘、掌握自然规律以拯救生命的神圣事业。这种对医学的崇高定位,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医学的尊重和重视。

文中提到的黄帝、神农、越人、仲景等古代医学大家,以及他们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是中医学的基石。这些经典不仅文词古奥,内容广博,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通达的智慧。

作者进一步强调,医学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极高的智慧和灵活性。病情的瞬息万变、病证的复杂多样,要求医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医学知识的广博和深奥,要求学习者必须勤奋读书、善于记忆,才能在浩瀚的医学典籍中汲取精华。

此外,文中还提到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支分派别,以及各种偏驳、怪僻、鄙俚的学说,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医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指出,学习者必须具备精鉴确识的能力,才能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学说中辨别真伪,避免误入歧途。

最后,作者对当时学医者的现状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缺乏必要的资质和学识,急于求成,导致医学的衰落和患者的枉死。这种批评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医学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他对医学教育和实践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医学学习的全面剖析,揭示了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圣的学问,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学术要求。它不仅是对医学学习者的警示,也是对医学教育和实践的深刻反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医学源流论-卷下-古今-医非人人可学论》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73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