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

作者: 欧阳询(557年—64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他是初唐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年代:编撰于唐代初年(7世纪初)。

内容简要:《艺文类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共100卷,分为46部,727子目。书中按主题分类辑录了先秦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它是研究唐代以前文化的重要工具书,对后世类书的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原文

农 田 园 圃 蚕 织 针 市

◇农

《管子》曰:先王者,为民兴利除害,故天下之民归之,所谓兴利者,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者也,《尸子》曰:有虞氏身有南亩,妻有桑田,神农并耕而王,所以劝耕也。

《韩子》曰:历山农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让畔。

《史记》曰:弃为儿时,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耕稼穑之,民皆法则之。

《汉书》曰: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穀,可食之物。

又曰:杨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间避仇,后溯江上,处岷山之阳,曰郫,有田一壥,有宅一区,世世以农桑为业。

《东观汉记》曰:樊重世善农稼,好货殖。

【赋】晋束晳劝农赋曰:惟百里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专一里之权,擅百家之势,及至青幡,禁乎游惰,田赋度乎顷亩,与夺在己,良薄决口,受饶在於肥脯,得力在於美酒,若场功毕,租输至,录社长,召闾师,条牒所领,注列名讳,则豚鸡争下,壶榼横至,遂乃定一以为十,拘五以为二,盖由热啖纡其腹,而杜康咥其胃。

◇田《家语》曰: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质焉,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朝,则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侪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以其所争为间田。

《汉书》曰:陈平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有田三十亩,与伯居,伯常耕,纵平使游学。

又曰:贡禹上书曰:臣禹年老贫,家资不满万钱,妻子糠豆不赡,短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徵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又曰:张禹为人谨厚,内殖货财,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

又曰: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江[《太平御览》八百二十一作泾。]渭中,溉四千五百馀顷,因名白渠,民歌之曰: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插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华峤《后汉书》曰: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非身所耕渔不食。

《晋中兴书》曰:郭翻少有志操,居贫无业,起往古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将熟,有认之者,翻悉推与之。

萧广济《孝子传》曰:原平墓下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农月,耕者恒裸,原平不欲使慢其坟墓,乃归卖家资,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

【诗】宋陶潜杂诗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梁刘孝绰报王永兴观田诗曰:重门寂已暮,案牍罢嚣尘,轻凉生笋席,微风起扇轮,浮瓜聊可贵,溢酒亦成珍,复有寒泉井,兼以莹心神,睠彼忘言客,闲居伊洛滨,顾已惭困地,徒知姜桂辛,但原崇明德,无谓德无邻。

【议】晋陆机大田议曰:臣闻隆名之主,不改法而下治,陵夷之世,不易术而民怠,夫商人逸而利厚,农人劳而报薄,导农以利则耕夫勤,节商以法则游子归。

【论】魏王粲务本论曰:古者之理国也,以本为务,八政之於民也,以食为首,是以黎民时雍,降福孔皆也,故仰司星辰,以审其时,俯耕籍田,以率其力,封祀农稷,以神其事,祈穀报年,以宠其功,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都不得有伏民,室不得有悬秬,野积逾冬,夺者无罪,场功过限,窃者不刑,所以竞之於闭藏也,先王藉田以力,任力以夫,议其老幼,度其远近,种有常时,耘有常节,收有常期,此赏罚之本,种不当时,耘不及节,收不应期者,必加其罚,苗实逾等,必加其赏也,农益地辟,则吏受大赏也,农损地狭,则吏受重罚,天火之焚人也,甚於怠农,慎火之力也,轻於秬秐,通邑大都,有严令则火稀,无严令则烧者数,非赏罚不能齐也。

◇园

《易》曰:贲于丘园。

《诗》曰:乐彼之园。

又曰:园有桃。

又曰:无逾我园。

又曰:游于北园。

子建诗曰:清夜游西园。

古诗曰:郁郁园中柳。

《说文》曰:树果曰园,树菜曰圃。

《庄子》曰:汉阴丈人灌园,凿隧而入井。

《韩子》曰:昔弥子瑕有宠於卫,与君游於果园,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

《史记》曰:公仪休相鲁,拔园葵,去织妇。

又曰:董仲舒下帷讲诵,三年不观於舍园。

《汉书》曰:和帝诏有司,自京师果园,悉假与贫人。

《国语》曰:赵简子田于蝼,蝼园名。

《三秦记》曰:汉武有名园曰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名含消。

《汉书》[案本条,本书九十八,《初学记》二,《太平御览》十二,八七二引作魏明帝与东阿王植诏,疑汉当作魏。]曰:明帝诏,先帝时灵芝生芳林园中,自吾建成承露已来,甘露复降芳林园。

《淮南子》曰:夫临江之乡,其人汲水以溉其园,江水弗减也。

又曰: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藜藿为之不采。

谢承《后汉书》曰:法真隐居大泽,讲论术艺,历年不问园圃。

又曰:吴祐迁胶东侯相,时济北戴宏父为县丞,宏年十六,从在丞舍,祐每行园,常闻讽读之音

汉王公之宅,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臈,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见闲居之乐,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坏,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犹得欹侧八九丈,从斜数十步,榆柳三两行,梨桃百馀树,拨蒙密兮见窗,行欹斜兮得路,蝉有蓊兮不鸣,雉无罗兮何惧,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匮覆,水有堂坳,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坐帐无鹤,支床有龟,鸟多闲暇,花随四时,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离披落格之藤,烂熳无丛之菊,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诚偃息於茂林,乃久羡於抽簪,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树搔搔而风急,天惨惨而云低,聚空仓而雀噪,惊嬾妇而蝉啼,昔早滥於吹嘘,藉文言而庆馀,门有通德,家藏赐书,遂山崩川竭,水碎瓦裂,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百龄兮倏忽,菁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羁,先念房陵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曝骨兮龙门,终低头兮马阪。

【颂】晋潘尼后园颂曰:芒芒在昔,悠悠结绳,大朴未散,玄化霑凝,羲皇继踵,三代相承,五德更王,文质迭兴,天命匪谌,祐谦辅信,乃眷我皇,光有大晋,应期纳祚,天人是顺,和气四充,惠泽旁润,神祇告祥,四灵效质,游龙升云,仪凤翳日,甘露晨流,醴泉涌溢,华夏既宁,八荒静谧,人亦有言,吾何以休,乃延卿士,从皇以游,长筵远布,广幕四周,嘉肴惟芳,旨酒思柔,岩岩峻岳,汤汤玄流,翔鸟鼓翼,游鱼载浮,明明天子,肃肃庶官,文士济济,武夫桓桓,讲艺华林,肆射后园,威仪既具,弓矢斯闲,恂恂谦德,穆穆圣颜,赐以宴饮,诏以话言,黍稷既登,货财既丰,仁风潜运,皇化弥隆,征夫释甲,战士罢戎,遐夷慕义,绝域望风,无或慢易,在始虑终,无或安逸,在盈思冲。

【引】谢庄怀园引曰:鸿飞从万里,飞飞河岱起,辛勤越霜雾,联翩溯江汜,去旧国,违旧乡,旧海悠且长,回首瞻东路,延翮向秋方,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风肃幌兮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青,朱光霭霭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鸣,菊有秀兮松有蕤,忧来年去容发衰,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试讬意兮向芳荪,心绵绵兮属荒樊,想绿蘋兮既冒沼,念幽兰兮已盈园,夭桃晨暮发,春湋旦夕喧,青苔芜石路,宿草尘蓬门。

【咏】晋湛方生游园咏曰:谅兹境之可怀,究川阜之奇势,水穷清以澈鉴,山邻天而无际,乘初霁之新景,登北馆以悠瞩,对荆门之孤阜,傍渔阳之秀岳,乘夕阳而含咏,杖轻策以行游,袭秋兰之流芬,幕长猗之森脩,任缓步以升降,历丘墟而四周,智无涯而难恬,性有方而易適,差一豪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羁马思其华林,笼雉想其皋泽,矧流客之归思,岂可忘於畴昔。

【启】梁张缵谢东宫赉园启曰:性爱山泉,颇乐闲旷,虽复伏膺尧门,情存魏阙,至於一丘一壑,自谓出处无辨,常原卜居幽僻,屏避喧尘,傍山临流,面郊负郭,依林结宇,憩桃李之夏阴,对径开轩,采橘柚之秋实,而王畿陆海,亩号一金,泾渭土膏,豪杰所竞,徙居好畤,必待使越之装,别馆河阳,亦资牧荆之富,此园左带平湖,修陂千顷,右临长薄,清潭百仞,前逼逸陌,朝夕爽垲,后望锺阜,表里烟霞,每賸春迎夏,华卉竞发,背秋向冬,云物澄霁,窥瞰户牖,不异登临,升降阶墀,已穷历览,舟楫所届,累日不能究其源,鱼鸟之丰,山泽不能逾其美。

◇圃

《毛诗》曰:折柳樊圃。

又曰九月筑场圃。

传曰:晋侯取蒍氏之圃以为囿。

《论语》曰: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列子》曰:三亩之圃不能耘。

《楚辞》曰:忽死兰圃,楚有蕙圃。

《山海经》曰: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即悬圃也。]

《淮南子》曰:昆仑山有曾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悬圃凉风在昆仑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满足潢水。

《穆天子传》曰: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先王之所谓悬圃。

【诗】梁庾肩吾从皇太子出玄圃诗曰:春光起丽谯,屣履步山椒,阁影临飞盖,湋鸣入洞箫,水还登故渚,树长荫前桥,绿荷生倚叶,丹藤上细苗,顾循惭振藻,何用拟琼瑶。

【铭】隋江总玄圃石室铭曰:仙山石〈口呙〉,仙宇石墙,地云正域,道示修羊,紫烟碧露,绛雪玄霜,广成不践,王烈未翔,移华甲观,徙构震方,远跨飞梁,俯临倒景,琼蕊珠树,金阶玉井,映日分晖,摇风共影,岫浓翠合,林虚桂静,朔去偷桃,董来货杏,檐非刻削,户恣登临,迎春花近,避暑凉深,秋云卷闇,冬霰停阴,桐栖凤采,竹化龙吟,轻飞乱色,激溜成音,天纵储睿,生知作两,弦诵馀隙,仁智为赏,河曲停游,洛滨息往,祥梨吐秀,瑞燕流响,一物或镌,万国斯仰。

◇蚕

《礼记》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

又曰:季春

之月,后妃齐戒亲桑,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以供郊庙之服。

《东观汉记》曰:明德马后,置织室,蚕於濯龙中,数往来观视,内以为娱乐,外以先女功。

《续汉书》曰:贵人助蚕,玳瑁钗,加簪珥。

又曰:光武建武二年,野蚕成茧,野民收其絮。

《玄中记》曰:大月氏有牛,名曰日及,割取肉一二斤,明日疮愈,汉人入国,示之以为珍异,汉人曰:吾国有虫,大如小指,名曰蚕,食桑叶,为人吐丝,外国复不信有之。

《古今注》曰:元帝永元四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为茧,茧生蛾,蛾生卵,卵著石,收得万馀石,民以为蚕絮。

【赋】晋杨泉蚕赋曰:惟阴阳之产物,气陶化而播流,物受气而含生皆缠绵而自周,伊夫蚕之为物,功巨大而弘优,成天子之衮冕,著皇后之盛服,昭五色之玄黄,作四时之单複,是以王者贵此功焉,使皇后命三宫之夫人。又世妇之吉者,亲桑于北宫,二月初吉,遂布令於天下,百辟兆民,使咸务焉,是以仲春之月,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惟蚕之祖,编使童男,作以童女,温室既调,蚕母入处,陈布说种,柔和得所,晞用清明,浴用穀雨,爰求柔桑,切若细缕,起止得时,燥湿是候,逍遥偃仰,进止自如,仰似龙腾,伏似虎趺,员身方腹,列足双俱,昏明相推,日时不居,粤召役夫,筑室于房,于房伊何,在庭之东,东受日景,西望馀阳,既酌以酒。又挹以浆,壶餐在侧,敷修在旁,我邻我党,我助我康,於是乎蚕事毕矣,大务时成,阁纡卷薄,洒扫宫庭,蚕母须饰,从容自宁,至于再宿三日,乃开阖启房,是瞻是观,方者四张,员者纡盘,纵者相属,横者交连,分薪柴而解著,茧系互而相攀,竞以挐攫,再笑再言,惰者悦而忘解,劣者勉以增勤,是月也,天子以太牢之礼,献茧于寝庙,皇后亲繰三盆,然后辨于夫人世妇,至于百辟卿士,下及兆民,咸趋繰事,尔乃丝如凝膏,其白伊雪,以为衣裳,冠冕服饰,礼神纳宾,各有分职,以给百礼,罔不斯服,夫功也起於绵,绵成於翼,翼颂之难,周论之罔极,殷斯勤斯,如何勿忆。

◇织

《毛诗》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魏志》曰:中山恭王裒,徙封濮阳,太和二年就国,尚俭约,敕妃妾纺绩织纴,习为家人之事。

《博物志》曰:近世有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查来,此人乃立於查上,忽忽不觉昼,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此何处,答曰:君可诣蜀,问严君平。

《搜神记》曰: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

【诗】古诗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

梁简文帝咏中妇织流黄诗曰:翻花满阶砌,愁人独上机,浮云西北起,孔雀东南飞,调丝时绕腕,易蹑乍牵衣,鸣梭逐动钏,红妆映落晖。

梁刘孝威在郄县遇见人织寄妇诗曰:妖姬含怨情,织纬起秋声,度梭环玉动,踏蹑珮珠明,经稀疑杼涩,纬断恨丝轻,蒲萄始欲罢,鸳鸯犹未成,云栋共徘徊,纱窗相向开,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昽昽隔浅沙,的的见妆华,镂玉同心藕,杂宝连枝花,红巾向后结,金篸临鬓斜,机顶挂流苏,机傍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艳采裙边出,芳脂口上渝,百城交问遗,五马共踟蹰,直为闺中人,守故不要新,梦啼渍花枕,觉泪湿罗巾,独眠真自难,重衾犹觉寒,玄忆凝脂缓,弥想横尘欢,行驱金络骑,归就城南端,南端稍有期,想子亦劳思,罗襦久应罢,花钗堪更治,新妆不点黛,余还自画眉。

陈徐陵咏织妇诗曰:纤纤运玉指,脉脉正蛾眉,振蹑开交缕,停梭续断丝,檐前初月照,洞户未垂帷,弄机行掩泪,弥令织素迟。

陈萧诠赋婀娜当轩织诗曰:东南初日照秦楼,西北织妇正娇羞,绮窗犹垂翡翠幌,珠帘半上珊瑚钩,新妆入机映春牖,弄杼鸣梭挑纤手,何曾织素让新人,不掩流苏推中妇,三日五匹未言迟,衫长腕弱绕轻丝,绫中转蹑成离鹄,锦上回文作别诗,不惜纨素同霜雪,更伤秋扇箧中辞。

【赋】后汉王逸机赋曰:帝轩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於是取衡山之孤桐,南岳之洪樟,结灵根於盘石,讬九层於岩傍,性条畅以端直,贯云表而剀仓,仪凤晨鸣翔其上,怪兽群萃而陆梁,於是乃命匠人,潜江奋骧,逾五岭,越九冈,斩伐剖析,拟度短长,胜复回转,剋像乾形,大匡淡泊,拟短则川平,光为日月,盖取昭明,三轴列布,上法台星,两骥齐首,俨若将征,方圆绮错,微妙穷奇,虫禽品兽,物有其宜,兔耳跧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鹿卢并起,纤缴俱垂,一往一来,匪劳匪疲,於是暮春代谢,朱明达时,蚕人告讫,舍罢献丝,或黄或白,蜜〈虫葛〉凝脂,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珮,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览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晋杨泉织机赋曰:伊百工之为伎,莫机巧之最长,似人君之列位,象百官之设张,立匡郭之制度,如城隔之员方,应万机以布错,实变态之有章,是以孟秋之月,首杀庶物,工民呈材,取彼椅梓,桢幹脩枝,名匠骋工,美乎利器,心畅体通,肤合理同,规

矩尽法,因事作容,好无不媚,事无不供,於是乎女工就,素丝轻,贯综纪,简奸清,织女扬翚,美乎如芒,丽姿妍雅,动有令光,足闲蹈蹑,手习槛匡,节奏相应,五声激扬,浊者含宫,清者应商,和声成柔,慷慨成刚,屈申舒缩,沉浮抑扬,开以厌间,阖以高梁,进以悬鱼,退以侠彊,气变相应,阴感乎阳,黾勉不及,进却颉颃,事物之宜,法天之常,既合利用,得道之方。

◇针

《吴书》曰:虞翻年十二,有客诣翻兄,不遇之,翻乃与客书曰:磁石不受曲针。

【赋】楚荀况针赋曰:有物於此,生於山阜,处於室堂,无知无功,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已能合从。又善连横,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汉曹大家针缕赋曰:镕秋金之刚精,形微妙而直端,性通远而渐进,博庶物而一贯,惟针缕之列迹,信广博而无原,退逶迤以补过,似素丝之羔羊,何斗筲之足筭,咸勒石而升堂。

◇市

《列子》曰: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问之,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鲁连子曰:孟尝君逐於齐,谭子曰:富贵则就,贫贱则去,此物之必至,而理固然也,原君忽怨,请以市论,市朝则盈,夕则虚,非朝爱而夕则憎之也,势使然。

《汉书》曰:楚王戊与吴通,申公白公二人谏,不听,衣之赭衣,使杵臼椎舂於市。

又曰: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

又曰:司隶校尉解光,奏王根曰:纵横恣意,大治室第,中立土山,而立两市,殿上赤墀,户下青璅。

《东观汉记》曰:樊重治家产业,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闭门成市。

华峤《后汉书》曰:宋登为汝阴令,为政明能,号称神父,出为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

《汉名臣奏》曰:太尉属应劭等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无君长帅,庐落之居。又其天性,贪而无信,故自汉兴于兹,数犯障塞,且无宁岁,吏民创禁,不与交关,唯至胡市,乃成靡服,非畏威怀德,实玩中国珍异之故耳。

戴延之《西征记》曰:洛阳旧有二市,一曰金市,在宫西大城内。

【诗】梁庾肩吾看放市诗曰:旗亭出御道,游目暂回车,既非随舞鹄,聊自入看书,悬龟识季主,榜酒见相如,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

陈张正见赋得日中市朝满诗曰:云阁绮霞生,旗亭丽日明,尘飞三市路,盖入九重城,竹叶当炉满,桃花带绶轻,唯见争名利,安知大隐情。

【教】梁简文帝移市教曰:临淮作守,白鹿随而忘反,萧令解绶,黄雀从而不归,况复卫卒遮车,追民拥榜,瞻言前古,眇愧弘多,吾旅泊冬川,阻兹涸水,日中总会,交贸迁移,虽樊无外取,晏得所求,而旗亭旧体,自有常处,不容近违孔奋,远逐曹参,正恐旧肆盈虚,或成彫废。

周庾信答移市教曰:昔张楷硕儒,尚移弘农之市,宜官[原讹宫,据冯校本改。]妙篆,犹致酒垆之客,况复德总郇周,声高梁楚,希风慕义之士,举袂成帷,卧辙反车之流,磨肩相接,遂使王充阅市之处,远出荒郊,石苞贩铁之所,翻临涯岸,圣德谦虚,未忘喧湫,欲令吹箫舞鹤,还反旧鄽,卖卜屠羊,请辞新阓,而交贸之党好留,豳岐之众难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译文

农 田 园 圃 蚕 织 针 市

◇农

《管子》说:先王为人民兴利除害,所以天下的百姓都归附他。所谓兴利,就是有利于农业;所谓除害,就是禁止危害农业的行为。《尸子》说:有虞氏亲自耕种南亩,妻子种植桑田,神农氏亲自耕种并称王,以此来鼓励耕作。

《韩子》说:历山的农民侵占田界,舜去耕种,一年后让出了田界。

《史记》说:弃小时候喜欢种麻和豆子,麻和豆子长得很好,长大后,他喜欢耕作,根据土地的适宜性种植谷物,百姓都效仿他。

《汉书》说:洪范八政,第一是食,第二是货,食指的是种植谷物,可以食用的东西。

又说:杨季,官至庐江太守,汉元鼎年间避仇,后来溯江而上,住在岷山的南面,叫郫,有一块田,有一处住宅,世世代代以农桑为业。

《东观汉记》说:樊重世代擅长农业,喜欢经商。

【赋】晋束晳的《劝农赋》说:百里之内设置官吏,各自区别不同的职责,考察治理百姓的低级职位,没有比劝农更美的了,专一里的权力,掌握百家的势力,到了青幡时节,禁止游手好闲,田赋按亩计算,决定权在自己,好坏由自己决定,受饶在于肥肉,得力在于美酒,如果场功完成,租税送到,记录社长,召集闾师,条牒所领,注列名讳,猪鸡争相下来,酒壶横着送来,于是定一为十,拘五为二,大概是因为热食填饱了肚子,而杜康酒满足了胃。

◇田《家语》说:虞芮两国争田而诉讼,连年不决,于是相互说:西伯是仁人,何不去问他,进入他的境内,看到耕者让出田界,行者让路,进入他的朝廷,看到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虞芮的国君说:嘻,我们这些小人,不能进入君子的朝廷,于是把所争的田作为间田。

《汉书》说:陈平年轻时家贫,喜欢读书,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有三十亩田,与伯居住,伯常耕种,让陈平去游学。

又说:贡禹上书说:臣禹年老贫穷,家产不满万钱,妻子连糠豆都吃不饱,短褐不完,有一百三十亩田,陛下过意征召臣,臣卖了一百亩田,以供车马。

又说:张禹为人谨慎厚道,内殖货财,富贵后,多买田,达到四百顷,都用泾渭水灌溉,极其肥沃。

又说: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奏请开渠,引泾水,从谷口开始,到栎阳江[《太平御览》八百二十一作泾。]渭中,灌溉四千五百余顷,因此叫白渠,百姓歌颂说:田在哪里,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在后,举插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既灌溉又施肥,使我的禾黍长得茂盛。

华峤《后汉书》说:周燮专心研究礼易,不读非圣之书,不修贺问之好,有先人的草庐,结在冈畔,下面有陂田,常常勤劳自给,不是自己耕种和捕鱼的食物不吃。

《晋中兴书》说:郭翻年轻时有志操,家贫无业,去开垦古荒田,先立表题,经过一年无主,然后才耕作,快要成熟时,有人认领,郭翻全部推让给他。

萧广济《孝子传》说:原平墓下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到农月,耕者常常裸体,原平不想让他们慢待坟墓,于是卖掉家产,买下这块田,每到农月,就束带垂泣,亲自耕种。

【诗】宋陶潜的《杂诗》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早晨起来清理荒秽,带着月亮扛着锄头回家。

梁刘孝绰的《报王永兴观田诗》说:重门寂静已暮,案牍停止喧嚣,轻凉生在笋席,微风起于扇轮,浮瓜聊可贵,溢酒亦成珍,还有寒泉井,兼以莹心神,眷恋那忘言的客人,闲居在伊洛滨,顾自己惭愧困地,只知道姜桂辛,但愿崇明德,不要说德无邻。

【议】晋陆机的《大田议》说:臣听说隆名之主,不改法而下治,陵夷之世,不易术而民怠,商人安逸而利厚,农人劳苦而报薄,引导农民以利则耕夫勤,节制商人以法则游子归。

【论】魏王粲的《务本论》说:古代治理国家,以本为务,八政对于百姓,以食为首,所以黎民时雍,降福孔皆,所以仰观星辰,以审其时,俯耕籍田,以率其力,封祀农稷,以神其事,祈穀报年,以宠其功,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都不得有伏民,室不得有悬秬,野积逾冬,夺者无罪,场功过限,窃者不刑,所以竞之于闭藏,先王藉田以力,任力以夫,议其老幼,度其远近,种有常时,耘有常节,收有常期,此赏罚之本,种不当时,耘不及节,收不应期者,必加其罚,苗实逾等,必加其赏,农益地辟,则吏受大赏,农损地狭,则吏受重罚,天火之焚人,甚于怠农,慎火之力,轻于秬秐,通邑大都,有严令则火稀,无严令则烧者数,非赏罚不能齐也。

◇园

《易》说:贲于丘园。

《诗》说:乐彼之园。

又说:园有桃。

又说:无逾我园。

又说:游于北园。

子建诗说:清夜游西园。

古诗说:郁郁园中柳。

《说文》说:种果树的叫园,种菜的叫圃。

《庄子》说:汉阴丈人灌园,凿隧道进入井。

《韩子》说:从前弥子瑕受宠于卫,与君游于果园,吃桃觉得甜,把一半给君吃,君说:爱我啊。

《史记》说:公仪休相鲁,拔园葵,去织妇。

又说:董仲舒下帷讲诵,三年不看舍园。

《汉书》说:和帝诏有司,自京师果园,全部借给贫人。

《国语》说:赵简子田于蝼,蝼是园名。

《三秦记》说:汉武有名园叫樊川,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名叫含消。

《汉书》[案本条,本书九十八,《初学记》二,《太平御览》十二,八七二引作魏明帝与东阿王植诏,疑汉当作魏。]说:明帝诏,先帝时灵芝生芳林园中,自吾建成承露已来,甘露复降芳林园。

《淮南子》说:临江之乡,人们汲水灌溉园子,江水不减。

又说:山有猛兽,林木不被砍伐,园有螫虫,藜藿不被采摘。

谢承《后汉书》说:法真隐居大泽,讲论术艺,历年不问园圃。

又说:吴祐迁胶东侯相,时济北戴宏父为县丞,宏年十六,从在丞舍,祐每行园,常听到讽读的声音。

汉朝王公的宅邸,我有几亩破旧的房屋,远离人群,用来模拟隐居生活,用来躲避风霜,虽然像晏婴那样靠近市场,但不追求短期的利益,像潘岳那样面对城市,却能享受闲居的乐趣,于是在洞穴般的房间里徘徊,就像凿坏墙壁一样,琴名叫珠柱,书名是玉杯,有棠梨但没有馆舍,有酸枣但没有台榭,还能倾斜八九丈,斜行数十步,榆树柳树两三行,梨树桃树百余棵,拨开茂密的枝叶才能看到窗户,斜行才能找到路,蝉有茂密的树叶而不鸣叫,雉鸡没有罗网而不害怕,草木混杂,枝干交错,山像柜子一样覆盖,水有池塘,崎岖的狭窄房间,茅草屋顶漏风,屋檐直直地倚着妨碍帽子,门平行地挡着眉毛,坐帐没有鹤,支床有龟,鸟儿多闲暇,花儿随四季变化,心像历陵的枯木,头发像睢阳的乱丝,一寸两寸的鱼,三竿两竿的竹,散落的藤蔓,烂熳的菊花,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的家,称为愚公的谷,确实在茂林中休息,长久羡慕抽簪的生活,虽然有门但长期关闭,实际上没有水却总是沉没,草没有忘忧的意思,花没有长乐的心,鸟儿为何追逐酒,鱼儿为何听琴,傍晚闲居,老幼相携,蓬头的王霸之子,椎髻的梁鸿之妻,树摇风急,天阴沉云低,空仓中雀鸟喧闹,惊动懒妇蝉鸣,过去早被吹嘘,借助文言而庆祝余庆,门有通德,家藏赐书,于是山崩川竭,水碎瓦裂,关山风月凄怆,陇水肝肠断绝,百岁匆匆,精华已晚,不雪雁门的羁绊,先念房陵的遥远,不是淮海可以改变,不是金丹可以转化,不曝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阪。

【颂】晋朝潘尼的后园颂说:茫茫的过去,悠悠的结绳,大朴未散,玄化凝结,羲皇继踵,三代相承,五德更替,文质交替兴起,天命不诚,保佑谦逊辅助诚信,于是眷顾我皇,光耀大晋,应期纳祚,天人是顺,和气四充,惠泽旁润,神祇告祥,四灵效质,游龙升云,仪凤遮日,甘露晨流,醴泉涌溢,华夏安宁,八荒静谧,人也有言,我何以休息,于是延请卿士,随皇游玩,长筵远布,广幕四周,嘉肴芬芳,美酒柔和,巍峨的山岳,浩荡的玄流,翔鸟鼓翼,游鱼载浮,明明天子,肃肃百官,文士济济,武夫桓桓,讲艺华林,肆射后园,威仪具备,弓矢闲适,谦逊的德行,庄严的圣颜,赐以宴饮,诏以话言,黍稷丰收,货财丰盈,仁风潜运,皇化弥隆,征夫释甲,战士罢戎,遐夷慕义,绝域望风,不要轻慢,始终考虑,不要安逸,在盈满时思考谦逊。

【引】谢庄的怀园引说:鸿雁从万里飞来,飞飞河岱起,辛勤越过霜雾,联翩溯江汜,离开旧国,违背旧乡,旧海悠长,回首瞻望东路,展翅向秋方,登上楚都,进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岁月流逝冰未消,春天到来雁不还,风肃幌露濡庭,汉水初绿柳叶青,朱光霭霭云英英,离禽喈喈又晨鸣,菊有秀松有蕤,忧来年去容发衰,流阴逝景不可追,临堂危坐怅欲悲,试讬意向芳荪,心绵绵属荒樊,想绿蘋既冒沼,念幽兰已盈园,夭桃晨暮发,春湋旦夕喧,青苔芜石路,宿草尘蓬门。

【咏】晋朝湛方生的游园咏说:相信这境地的可怀念,探究山川的奇势,水穷清澈以澈鉴,山邻天而无际,乘初霁的新景,登北馆以悠瞩,对荆门的孤阜,傍渔阳的秀岳,乘夕阳而含咏,杖轻策以行游,袭秋兰的流芬,幕长猗的森脩,任缓步以升降,历丘墟而四周,智无涯而难恬,性有方而易適,差一豪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羁马思其华林,笼雉想其皋泽,何况流客的归思,岂可忘于畴昔。

【启】梁朝张缵的谢东宫赉园启说:性爱山泉,颇乐闲旷,虽然伏膺尧门,情存魏阙,至于一丘一壑,自谓出处无辨,常愿卜居幽僻,屏避喧尘,傍山临流,面郊负郭,依林结宇,憩桃李的夏阴,对径开轩,采橘柚的秋实,而王畿陆海,亩号一金,泾渭土膏,豪杰所竞,徙居好畤,必待使越之装,别馆河阳,亦资牧荆之富,此园左带平湖,修陂千顷,右临长薄,清潭百仞,前逼逸陌,朝夕爽垲,后望锺阜,表里烟霞,每賸春迎夏,华卉竞发,背秋向冬,云物澄霁,窥瞰户牖,不异登临,升降阶墀,已穷历览,舟楫所届,累日不能究其源,鱼鸟之丰,山泽不能逾其美。

◇圃

《毛诗》说:折柳樊圃。

又说九月筑场圃。

传曰:晋侯取蒍氏的圃以为囿。

《论语》说:樊迟请学为圃,孔子说:我不如老圃。

《列子》说:三亩的圃不能耘。

《楚辞》说:忽死兰圃,楚有蕙圃。

《山海经》说:槐江之山,实为帝的平圃,[即悬圃也。]

《淮南子》说:昆仑山有曾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悬圃凉风在昆仑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满足潢水。

《穆天子传》说:舂山之泽,清水出泉,温和无风,飞鸟百兽之所饮,先王之所谓悬圃。

【诗】梁朝庾肩吾的从皇太子出玄圃诗说:春光起丽谯,屣履步山椒,阁影临飞盖,湋鸣入洞箫,水还登故渚,树长荫前桥,绿荷生倚叶,丹藤上细苗,顾循惭振藻,何用拟琼瑶。

【铭】隋朝江总的玄圃石室铭说:仙山石〈口呙〉,仙宇石墙,地云正域,道示修羊,紫烟碧露,绛雪玄霜,广成不践,王烈未翔,移华甲观,徙构震方,远跨飞梁,俯临倒景,琼蕊珠树,金阶玉井,映日分晖,摇风共影,岫浓翠合,林虚桂静,朔去偷桃,董来货杏,檐非刻削,户恣登临,迎春花近,避暑凉深,秋云卷闇,冬霰停阴,桐栖凤采,竹化龙吟,轻飞乱色,激溜成音,天纵储睿,生知作两,弦诵馀隙,仁智为赏,河曲停游,洛滨息往,祥梨吐秀,瑞燕流响,一物或镌,万国斯仰。

◇蚕

《礼记》说:古时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卜三宫的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

又说:季春

在这个月,后妃们斋戒并亲自采桑,以鼓励蚕事。蚕事完成后,分茧称丝,用来制作郊庙的服装。

《东观汉记》记载:明德马皇后设立了织室,在濯龙中养蚕,多次前往观看,既作为娱乐,也为了提倡女工。

《续汉书》记载:贵人协助养蚕,佩戴玳瑁钗,加簪珥。

又记载:光武帝建武二年,野蚕成茧,野民收集其絮。

《玄中记》记载:大月氏有一种牛,名叫日及,割取一两斤肉,第二天伤口就愈合了。汉人进入该国,展示这种牛作为珍异之物。汉人说:我国有一种虫,大小如小指,名叫蚕,吃桑叶,为人吐丝。外国人却不敢相信有这种东西。

《古今注》记载:元帝永元四年,东莱郡东牟山有野蚕结茧,茧生蛾,蛾生卵,卵附着在石头上,收集到一万多石,民众用来制作蚕絮。

【赋】晋杨泉的《蚕赋》说:阴阳产生万物,气陶化而播流,万物受气而含生,皆缠绵而自周。蚕这种生物,功绩巨大而弘优,制成天子的衮冕,皇后的盛服,昭示五色的玄黄,制作四时的单複。因此王者重视这种功绩,让皇后命令三宫的夫人。世妇中的吉者,在北宫亲桑,二月初吉,布令于天下,百辟兆民,使大家都从事蚕事。仲春之月,吉日庚午,既差我马,惟蚕之祖,编使童男,作以童女,温室既调,蚕母入处,陈布说种,柔和得所,晞用清明,浴用穀雨,爰求柔桑,切若细缕,起止得时,燥湿是候,逍遥偃仰,进止自如,仰似龙腾,伏似虎趺,员身方腹,列足双俱,昏明相推,日时不居,粤召役夫,筑室于房,于房伊何,在庭之东,东受日景,西望馀阳,既酌以酒。又挹以浆,壶餐在侧,敷修在旁,我邻我党,我助我康,於是乎蚕事毕矣,大务时成,阁纡卷薄,洒扫宫庭,蚕母须饰,从容自宁,至于再宿三日,乃开阖启房,是瞻是观,方者四张,员者纡盘,纵者相属,横者交连,分薪柴而解著,茧系互而相攀,竞以挐攫,再笑再言,惰者悦而忘解,劣者勉以增勤,是月也,天子以太牢之礼,献茧于寝庙,皇后亲繰三盆,然后辨于夫人世妇,至于百辟卿士,下及兆民,咸趋繰事,尔乃丝如凝膏,其白伊雪,以为衣裳,冠冕服饰,礼神纳宾,各有分职,以给百礼,罔不斯服,夫功也起於绵,绵成於翼,翼颂之难,周论之罔极,殷斯勤斯,如何勿忆。

◇织

《毛诗》说: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魏志》记载:中山恭王裒,徙封濮阳,太和二年就国,崇尚俭约,敕令妃妾纺绩织纴,习为家人之事。

《博物志》记载:近世有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查来,此人乃立於查上,忽忽不觉昼,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望室中多见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惊问此何处,答曰:君可诣蜀,问严君平。

《搜神记》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

【诗】古诗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濯素手,札札弄机杼。

梁简文帝的《咏中妇织流黄诗》说:翻花满阶砌,愁人独上机,浮云西北起,孔雀东南飞,调丝时绕腕,易蹑乍牵衣,鸣梭逐动钏,红妆映落晖。

梁刘孝威的《在郄县遇见人织寄妇诗》说:妖姬含怨情,织纬起秋声,度梭环玉动,踏蹑珮珠明,经稀疑杼涩,纬断恨丝轻,蒲萄始欲罢,鸳鸯犹未成,云栋共徘徊,纱窗相向开,窗疏眉语度,纱轻眼笑来,昽昽隔浅沙,的的见妆华,镂玉同心藕,杂宝连枝花,红巾向后结,金篸临鬓斜,机顶挂流苏,机傍垂结珠,青丝引伏兔,黄金绕鹿卢,艳采裙边出,芳脂口上渝,百城交问遗,五马共踟蹰,直为闺中人,守故不要新,梦啼渍花枕,觉泪湿罗巾,独眠真自难,重衾犹觉寒,玄忆凝脂缓,弥想横尘欢,行驱金络骑,归就城南端,南端稍有期,想子亦劳思,罗襦久应罢,花钗堪更治,新妆不点黛,余还自画眉。

陈徐陵的《咏织妇诗》说:纤纤运玉指,脉脉正蛾眉,振蹑开交缕,停梭续断丝,檐前初月照,洞户未垂帷,弄机行掩泪,弥令织素迟。

陈萧诠的《赋婀娜当轩织诗》说:东南初日照秦楼,西北织妇正娇羞,绮窗犹垂翡翠幌,珠帘半上珊瑚钩,新妆入机映春牖,弄杼鸣梭挑纤手,何曾织素让新人,不掩流苏推中妇,三日五匹未言迟,衫长腕弱绕轻丝,绫中转蹑成离鹄,锦上回文作别诗,不惜纨素同霜雪,更伤秋扇箧中辞。

【赋】后汉王逸的《机赋》说:帝轩龙跃,庶业是昌,俯覃圣恩,仰览三光,爰制布帛,始垂衣裳,於是取衡山之孤桐,南岳之洪樟,结灵根於盘石,讬九层於岩傍,性条畅以端直,贯云表而剀仓,仪凤晨鸣翔其上,怪兽群萃而陆梁,於是乃命匠人,潜江奋骧,逾五岭,越九冈,斩伐剖析,拟度短长,胜复回转,剋像乾形,大匡淡泊,拟短则川平,光为日月,盖取昭明,三轴列布,上法台星,两骥齐首,俨若将征,方圆绮错,微妙穷奇,虫禽品兽,物有其宜,兔耳跧伏,若安若危,猛犬相守,窜身匿蹄,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鹿卢并起,纤缴俱垂,一往一来,匪劳匪疲,於是暮春代谢,朱明达时,蚕人告讫,舍罢献丝,或黄或白,蜜〈虫葛〉凝脂,纤纤静女,经之络之,尔乃窈窕淑媛,美色贞怡,解鸣珮,释罗衣,披华幕,登神机,乘轻杼,览床帷,动摇多容,俯仰生姿。

晋杨泉的《织机赋》说:伊百工之为伎,莫机巧之最长,似人君之列位,象百官之设张,立匡郭之制度,如城隔之员方,应万机以布错,实变态之有章,是以孟秋之月,首杀庶物,工民呈材,取彼椅梓,桢幹脩枝,名匠骋工,美乎利器,心畅体通,肤合理同,规

按照规矩行事,根据情况调整态度,没有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不完成的任务,于是女工们完成了工作,素丝轻盈,贯穿整理,简化了繁琐,清除了奸邪,织女们展示着美丽的羽毛,美丽如光芒,姿态优雅,动作有光彩,脚步轻盈,手熟练地操作,节奏和谐,五音激扬,低音包含宫音,高音应和商音,和谐的声音柔和,慷慨的声音刚强,屈伸自如,沉浮抑扬,开启时如厌间,闭合时如高梁,前进时如悬鱼,后退时如侠彊,气息变化相应,阴气感应阳气,努力也赶不上,进退相争,事物的适宜,遵循天的常规,既符合利用,又得到了道的方法。

◇针

《吴书》说:虞翻十二岁时,有客人拜访他的哥哥,没有遇到,虞翻就给客人写信说:磁石不接受弯曲的针。

【赋】楚荀况的针赋说:有一种东西在这里,生长在山阜,处在室堂,没有知觉没有功劳,善于制作衣裳,不偷不窃,穿过墙壁而行,日夜合离,以形成文章,已经能够合纵。又善于连横,下覆盖百姓,上装饰帝王。

汉曹大家的针缕赋说:熔炼秋天的金属的刚精,形状微妙而直端,性格通达而渐进,博识万物而一贯,只有针缕的痕迹,确实广博而无源,退步曲折以补过,像素丝的小羊,何斗筲的足筭,都刻石而升堂。

◇市

《列子》说:从前齐国有个想要金子的人,清晨穿戴整齐去市场,到了卖金子的地方,于是抢了金子就跑,官吏抓住他问,他回答说:拿金子的时候,没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鲁连子说:孟尝君被齐国驱逐,谭子说:富贵就靠近,贫贱就离开,这是事物的必然,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希望您不要怨恨,请用市场来比喻,市场早上满,晚上空,不是早上爱晚上恨,是形势使然。

《汉书》说:楚王戊与吴国通好,申公白公两人劝谏,不听,让他们穿上赭衣,在市上杵臼椎舂。

又说: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是说末业是贫者的资本。

又说:司隶校尉解光,上奏王根说:纵横恣意,大肆修建住宅,中间立土山,而设立两市,殿上赤墀,户下青璅。

《东观汉记》说:樊重治理家业,建造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闭门成市。

华峤《后汉书》说:宋登任汝阴令,为政明能,号称神父,出任颍川太守,市无二价,道不拾遗。

《汉名臣奏》说:太尉属应劭等议论,认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没有君长统帅,庐落的居所。又其天性,贪而无信,所以自汉兴以来,多次侵犯障塞,且无宁岁,吏民创禁,不与交关,只有到胡市,才成靡服,不是畏威怀德,实在是玩中国珍异的缘故。

戴延之《西征记》说:洛阳旧有二市,一曰金市,在宫西大城内。

【诗】梁庾肩吾的看放市诗说:旗亭出御道,游目暂回车,既非随舞鹄,聊自入看书,悬龟识季主,榜酒见相如,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

陈张正见的赋得日中市朝满诗说:云阁绮霞生,旗亭丽日明,尘飞三市路,盖入九重城,竹叶当炉满,桃花带绶轻,唯见争名利,安知大隐情。

【教】梁简文帝的移市教说:临淮作守,白鹿随而忘反,萧令解绶,黄雀从而不归,况复卫卒遮车,追民拥榜,瞻言前古,眇愧弘多,吾旅泊冬川,阻兹涸水,日中总会,交贸迁移,虽樊无外取,晏得所求,而旗亭旧体,自有常处,不容近违孔奋,远逐曹参,正恐旧肆盈虚,或成彫废。

周庾信的答移市教说:昔张楷硕儒,尚移弘农之市,宜官[原讹宫,据冯校本改。]妙篆,犹致酒垆之客,况复德总郇周,声高梁楚,希风慕义之士,举袂成帷,卧辙反车之流,磨肩相接,遂使王充阅市之处,远出荒郊,石苞贩铁之所,翻临涯岸,圣德谦虚,未忘喧湫,欲令吹箫舞鹤,还反旧鄽,卖卜屠羊,请辞新阓,而交贸之党好留,豳岐之众难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注解

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国家的根本,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代文献中常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如《管子》中提到‘兴利除害’,其中‘兴利’主要指促进农业的发展。

田: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指代农田或耕地。如《家语》中提到的‘争田而讼’,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重视。

园:园在古代主要指种植果树或蔬菜的地方,如《说文》中解释‘树果曰园,树菜曰圃’。园也是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古诗中提到的‘清夜游西园’。

圃:圃与园类似,但更侧重于种植蔬菜。在古代文献中,圃常与园并提,如《说文》中的解释‘树果曰园,树菜曰圃’。

蚕: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昆虫,象征着勤劳和奉献。

织:织指纺织,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纺织业的发展对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如《史记》中提到的‘去织妇’。

针:针在古代主要用于缝纫和医疗。针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如《韩子》中提到的‘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

市:古代指市场或集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儒宗:指儒家学派的宗师或领袖,这里指宏在儒学上的成就和地位。

东夏:古代指中国东部地区,这里指宏在东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河间相:河间是古代地名,相是官职,这里指宏曾担任河间地区的相职。

灌园蔬:指种植蔬菜的园子,这里描述宏归隐后的生活状态。

经书教授:指教授儒家经典,这里描述宏归隐后的学术活动。

华阳国志:古代地理书籍,记载了华阳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等。

桂阳先贤记:记载桂阳地区先贤事迹的书籍。

魏志:指《三国志》中的魏书部分,记载了魏国的历史。

晋宫阙名:记载晋朝宫殿和园林名称的书籍。

世说:指《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晋时期的名士轶事。

法显记:指法显的《佛国记》,记载了法显西行求法的经历。

诗:指诗歌,这里列举了几位诗人的作品。

赋:指赋体文学,这里列举了几位赋家的作品。

伏臈:古代的一种避暑方式,指在夏季炎热时,人们会寻找阴凉处避暑。

晏婴近市: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以节俭著称。’近市’指他居住的地方靠近市场,但他并不追求市场中的利益。

潘岳面城:潘岳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面城’指他居住的地方面向城市,但他享受的是闲居的乐趣。

窟室:指地下或半地下的房间,常用于避暑或隐居。

凿坏:指简陋的居所,类似于凿石而成的洞穴。

珠柱:指琴上的装饰,象征高雅的艺术。

玉杯:指珍贵的书籍或文献。

棠梨: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简朴的环境。

酸枣: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荒凉的环境。

欹侧:指房屋或建筑倾斜、不整齐的样子。

榆柳:榆树和柳树,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

梨桃:梨树和桃树,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

蒙密:指茂密的草木。

蓊: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雉:野鸡,常用来象征自然界的自由。

罗:捕鸟的网,象征束缚。

匮覆:指山势陡峭,像盖子一样覆盖。

堂坳:指水流的低洼处。

茅茨:指用茅草覆盖的屋顶,象征简陋的居所。

坐帐无鹤:指没有高雅的装饰或伴侣。

支床有龟:指床下有龟,象征长寿或隐居。

历陵枯木:指心境如同枯木,象征内心的孤寂。

睢阳乱丝:指头发如同乱丝,象征岁月的流逝。

离披:指藤蔓散乱的样子。

烂熳:指花朵盛开的样子。

野人之家:指隐居者的居所。

愚公之谷:指隐居者的居所,源自愚公移山的故事。

抽簪:指辞官隐居。

蓬头王霸之子:指不修边幅的隐士。

椎髻梁鸿之妻:梁鸿是东汉时期的隐士,’椎髻’指他的妻子孟光梳的发髻,象征简朴的生活。

惨惨:指天色阴沉。

雀噪:指鸟雀的喧闹声。

嬾妇:指懒散的妇人。

吹嘘:指夸大其词,自我吹捧。

通德:指道德高尚。

赐书:指皇帝赐予的书籍,象征荣誉。

山崩川竭:指自然界的巨大变化,象征时代的变迁。

风月凄怆:指风景凄凉,象征内心的悲伤。

肝肠断绝:指极度的悲伤。

倏忽:指时间飞逝。

菁华:指青春或精华。

雁门之羁:指北方的边塞,象征远方的羁绊。

房陵之远:指遥远的房陵,象征思乡之情。

淮海:指淮河和东海,象征广阔的地域。

金丹:指道家修炼的长生不老药。

龙门:指黄河的龙门,象征艰难的环境。

马阪:指险峻的山路,象征困境。

齐戒: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虔诚。

亲桑:亲自参与桑蚕的养殖,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郊庙之服:用于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礼服,象征着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

织室:古代专门用于织造丝绸的房间,体现了对丝绸生产的重视。

濯龙:古代传说中的神龙,象征着皇权和神圣。

贵人助蚕:贵族妇女参与蚕桑活动,体现了社会上层对农业生产的支持。

玳瑁钗:用玳瑁制成的发钗,象征着高贵和美丽。

野蚕成茧:野蚕自然结茧,象征着自然的神奇和丰饶。

大月氏: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象征着异域文化和珍奇异宝。

日及:传说中的神牛,象征着神奇和治愈。

野蚕为茧:野蚕自然结茧,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和丰饶。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象征着宇宙的平衡和和谐。

衮冕:古代帝王的礼服,象征着皇权和尊严。

五色:古代象征五行和五方的颜色,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和谐。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象征着时间的循环和自然的变化。

温室:专门用于养蚕的温暖房间,象征着对蚕桑生产的精心照料。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复苏。

穀雨:二十四节气之一,象征着雨水的丰沛和农作物的生长。

太牢之礼:古代祭祀时使用的最高规格的祭品,象征着对神灵的极度尊敬。

寝庙:古代帝王的宗庙,象征着对祖先的崇拜和祭祀。

织女:古代神话中织造云锦的仙女,也指擅长纺织的女性。

纺绩织纴:纺织和织布的活动,象征着女性的勤劳和家庭的和谐。

鲛人:传说中的水族生物,象征着神秘和异域文化。

牵牛星:传说中的牛郎星,象征着爱情和分离。

河汉女:传说中的织女星,象征着爱情和分离。

机杼:织布机的部件,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流黄:一种黄色的丝绸,象征着高贵和美丽。

织纬:织布时的纬线,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梭:织布时用来引线的工具,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杼:织布时用来固定经线的工具,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流苏:装饰用的丝线,象征着美丽和精致。

机顶:织布机的顶部,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鹿卢:织布机的部件,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纤缴:细小的丝线,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窈窕淑媛:形容女子美丽端庄,象征着女性的美德和优雅。

神机:织布机的别称,象征着纺织技艺和女性的勤劳。

床帷:床上的帷幕,象征着家庭的温馨和女性的勤劳。

百工:各种工匠,象征着社会的分工和技艺的传承。

机巧:机械的巧妙,象征着技艺的高超和智慧的结晶。

城隔:城墙的隔断,象征着防御和秩序。

万机:各种机械,象征着社会的复杂和技艺的多样。

变态:变化的状态,象征着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孟秋:农历七月,象征着秋天的开始和收获的季节。

首杀:首次收割,象征着收获的开始和农业的丰收。

椅梓:一种树木,象征着自然的恩赐和工匠的材料。

桢幹:树木的主干,象征着坚固和支撑。

名匠:著名的工匠,象征着技艺的高超和智慧的结晶。

利器:锋利的工具,象征着技艺的高超和效率的提升。

肤合:皮肤的结合,象征着和谐和统一。

规:规则和标准,象征着秩序和规范。

矩尽法:指遵循规矩和法律,严格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因事作容: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女工:古代指从事纺织、缝纫等工作的女性。

素丝:未经染色的丝线,象征纯洁和质朴。

贯综纪:指整理和归纳事物的条理和规律。

简奸清:简化和清除奸诈和不正之风。

扬翚:指纺织时丝线飞扬的样子。

五声: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浊者含宫,清者应商:指音乐中低音部分包含宫音,高音部分对应商音。

磁石不受曲针:比喻正直的人不会屈服于不正当的手段。

针缕:指针和线,象征细致和耐心。

旗亭:古代市场中的标志性建筑,通常用于悬挂旗帜。

交贸:指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评注

本文通过对‘农、田、园、圃、蚕、织、针、市’八个关键词的详细阐述,展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全貌。每个关键词都不仅仅是字面的解释,而是深入到了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

农业作为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中引用了《管子》、《尸子》、《韩子》等多部古代文献,强调了农业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这些文献不仅提供了农业技术的信息,更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和管理策略。

田、园、圃的讨论,不仅涉及农业生产的具体形式,还涉及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重视,以及土地在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蚕、织、针的讨论,则转向了手工业和家庭经济。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还反映了性别角色在经济活动中的分布,如‘去织妇’这一表述,暗示了女性在纺织业中的重要角色。

市的讨论,揭示了古代商品经济的面貌。市场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活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文中提到的‘洪范八政’,将食与货并列,显示了古代对物质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同等重视。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八个关键词的深入探讨,不仅展示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理念。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历史文献的摘录,展现了古代中国文人、官员、僧侣等不同身份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从宏的归隐生活到何随的宽容大度,从苏纟冗的孝道到傅玄的智慧,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体现了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的影响。

文本中的园林描写,如华林园、琼圃园等,不仅是古代园林艺术的体现,也是文人雅士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精神寄托。园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园林不仅是观赏的对象,也是文人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场所。

此外,文本中的诗歌和赋体文学作品,如陶潜的《杂诗》、谢灵运的《还旧园诗》等,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它不仅是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记录,也是对古代思想和艺术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价值。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居者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状态。文中提到的’伏臈’、’窟室’、’茅茨’等词语,都象征着隐居者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文中还通过对比晏婴和潘岳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晏婴虽然住在市场附近,但并不追求利益;潘岳虽然面向城市,却享受着闲居的乐趣。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意象,如’榆柳’、’梨桃’、’蝉’、’雉’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文本的画面感,还象征着隐居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特别是’蝉有蓊兮不鸣,雉无罗兮何惧’,表达了隐居者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文中还通过’历陵枯木’、’睢阳乱丝’等意象,表达了隐居者内心的孤寂和岁月的流逝。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进一步加深了文本的哲理性。

最后,作者通过对’野人之家’、’愚公之谷’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这种生活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自由和宁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隐居者生活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文本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哲理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段古文通过对蚕桑、织造等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农业和手工业的重视。蚕桑活动不仅是经济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礼仪和文化象征的体现。文中提到的‘齐戒’、‘亲桑’等仪式,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灵和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依赖。

文中提到的‘织室’、‘濯龙’等词汇,象征着皇权和神圣,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丝绸生产的高度重视。丝绸不仅是贵族的服饰材料,也是祭祀和礼仪的重要物品,象征着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通过对‘贵人助蚕’、‘野蚕成茧’等场景的描述,文中展现了社会上层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以及自然的神奇和丰饶。这些场景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

文中提到的‘阴阳’、‘五色’、‘四时’等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这些概念不仅是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元素,象征着宇宙的平衡和和谐。

通过对‘温室’、‘清明’、‘穀雨’等词汇的描述,文中展现了古代社会对蚕桑生产的精心照料,以及对自然节气的重视。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文中提到的‘太牢之礼’、‘寝庙’等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祭祀和祖先的崇拜。这些仪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也是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织女’、‘纺绩织纴’等词汇的描述,文中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勤劳和技艺的赞美。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女性的社会角色,也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文中提到的‘鲛人’、‘牵牛星’、‘河汉女’等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神话和传说的热爱。这些词汇不仅是文化艺术的源泉,也是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想象和理解。

通过对‘机杼’、‘流黄’、‘织纬’等词汇的描述,文中展现了古代社会对纺织技艺的重视。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手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女性的勤劳和智慧。

文中提到的‘窈窕淑媛’、‘神机’、‘床帷’等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德和优雅的赞美。这些词汇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题材,也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通过对‘百工’、‘机巧’、‘城隔’等词汇的描述,文中展现了古代社会对手工业和技艺的重视。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分工和技艺的传承,也体现了人们对智慧和效率的追求。

文中提到的‘孟秋’、‘首杀’、‘椅梓’等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和自然的依赖。这些词汇不仅是农业生产的象征,也是人们对自然节气和资源的理解和利用。

通过对‘名匠’、‘利器’、‘肤合’等词汇的描述,文中展现了古代社会对技艺和工具的重视。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手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人们对效率和质量的追求。

文中提到的‘规’字,象征着秩序和规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规则和标准的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元素。

这段古文通过描绘古代纺织女工的工作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文中提到的‘矩尽法,因事作容’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规矩和法律的重视,以及人们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对的智慧。‘女工就,素丝轻,贯综纪,简奸清’则描绘了纺织女工的辛勤劳动和她们对纯洁质朴的追求。

文中还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描写,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魅力。‘五声激扬,浊者含宫,清者应商’不仅是对音乐理论的描述,也象征着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处。‘屈申舒缩,沉浮抑扬’则通过舞蹈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古代舞蹈的韵律美和动态美。

此外,文中还引用了《吴书》、《列子》、《汉书》等经典文献中的典故,如‘磁石不受曲针’、‘市朝则盈,夕则虚’等,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纺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描写,以及对经典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文化艺术和道德观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艺文类聚-卷六十五-产业部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9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