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

作者: 相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是解释《易经》的著作。它是儒家经典“十翼”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易传》共10篇,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等,是对《易经》卦象、卦辞和爻辞的哲学阐释。书中提出了“阴阳”“太极”“变通”等概念,系统阐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对后世易学、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研究《易经》的重要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译文

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微,乾坤的位置就这样确定了。

高低排列,贵贱的地位也就确定了。

动静有规律,刚柔的性质也就分明了。

事物按照类别聚集,群体按照性质区分,吉凶就产生了。

在天上形成天象,在地上形成地形,变化就显现出来了。

因此,刚柔相互摩擦,八卦相互激荡,雷霆鼓动,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

乾道形成男性,坤道形成女性。

乾道知道大的开始,坤道完成事物的形成。

乾道以简单的方式让人知道,坤道以简单的方式让人能够做到;简单就容易知道,简单就容易跟随;容易知道就会有亲近,容易跟随就会有功绩;有亲近就可以长久,有功绩就可以壮大;长久就是贤人的品德,壮大就是贤人的事业。

简单而天下的道理就得到了。

天下的道理得到了,就能在其中确立地位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注解

天尊地卑:天在上,地在下,形容天地的高低尊卑。

乾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是《易经》中的两个基本卦象,象征宇宙的基本构成。

刚柔:刚指坚硬、坚强,柔指柔软、温和,是《易经》中描述事物性质的基本概念。

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是宇宙万物的象征。

雷霆:雷和电,象征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

风雨:风和雨,象征自然界的滋润和变化。

日月:太阳和月亮,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规律。

寒暑:寒冷和炎热,象征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循环。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道象征男性,坤道象征女性,是《易经》中描述阴阳两性的基本概念。

易知:易于理解,指事物的道理简单明了。

简能:简单而有效,指事物的运作方式简洁高效。

贤人之德:贤人的品德,指贤人具备的持久不变的道德品质。

贤人之业:贤人的事业,指贤人能够成就的伟大事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易经·系辞上》,是《易经》中关于宇宙生成和运行规律的重要论述。文章通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等概念,阐述了宇宙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律。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说明了天地的高低尊卑和宇宙的基本构成。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进一步说明了宇宙中事物的高低贵贱和位置关系。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描述了事物的动静变化和刚柔性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说明了事物的分类和吉凶的产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描述了天地万物的形成和变化。

文章接着通过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等描述,进一步阐述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说明了阴阳两性的生成和作用。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描述了天地生成万物的过程。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说明了宇宙的简单明了和贤人的品德事业。

这段文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文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宇宙的生成和运行规律,体现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价值。文章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天地、乾坤、刚柔、八卦等概念的描述,文章展现了《易经》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这段文字不仅是《易经》中的重要论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易传-系辞传上-第一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646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