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表-卷八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表-卷八-原文

◎宰相年表二

(表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表-卷八-译文

◎宰相年表二

(表格省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表-卷八-注解

宰相:在中国古代,宰相是朝廷中最高行政官员的统称,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宰相的职位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如丞相、尚书令等。

年表:年表是一种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历史记录,通常用于记录重要事件、人物生平等。在历史研究中,年表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表-卷八-评注

《宰相年表二》是一份记录中国古代宰相职位变迁的历史文献。宰相作为朝廷中最高行政官员,其任免和更迭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行政效率。这份年表通过按年代顺序排列宰相的任职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官员选拔机制以及历史事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文化内涵来看,宰相年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皇权与相权的互动。宰相作为皇帝的辅佐,既要忠诚于皇帝,又要具备卓越的治国才能。这种双重角色使得宰相在历史上常常成为权力斗争的焦点。年表中记录的每一位宰相,其任职和离职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历史变迁。

从艺术特色来看,年表的编纂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年表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形式,要求编者具备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学术态度。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形式,年表将复杂的历史信息条理化,便于后人查阅和研究。这种编纂方法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从历史价值来看,宰相年表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通过年表,我们可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宰相的选拔标准、职责范围以及他们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这些信息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宰相年表二》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不仅记录了宰相职位的变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对这份年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文化传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表-卷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74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