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九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九-原文

◎顺帝二

二年春正月壬戌,太阴犯右执法。

甲子,太阴犯角宿。

乙丑,宿松县地震,山裂。

丁卯,太阴犯房宿。

是月,置都水庸田使司于平江。

二月戊寅朔,祭社稷。

辛巳,太阴犯昴宿。

甲申,太白经天。

戊子,诏以世祖所赐王积翁田八十顷还其子都中。初,积翁赍诏谕日本,死于王事,尝受赐,后收入官,故复赐之。

己丑,立穆陵关巡检司。

壬辰,日赤如赭,乙未、丙申,复如之。

丁酉,追尊帝生母迈来迪为贞裕徽圣皇后。

庚子,分衡州路衡阳县,立新城县。

进封宣靖王买奴为益王。

甲辰,宗王也可札鲁忽赤添孙薨,赐钞一百锭以葬。

乙巳,诏赏劳广海征徭将卒,有官者升散阶,殁于王事者优加褒赠,金山甘肃兵士在逃者,听复业,免其罪。

三月戊申,以阿里海牙家藏书画赐伯颜。

甲寅,以按灰为大宗正府也可札鲁忽赤,总掌天下奸盗诈伪。

丁巳,以累朝御服朱衣、七宝项牌赐伯颜。

庚申,日赤如赭,壬戌,复如之。

赐征东元帅府军士冬衣及甲。

诸军讨广西徭,久无功,敕行省、行台、廉访司官共督之。

顺州民饥,以钞四千锭赈之。

夜,太阴犯星宿。

癸亥,日赤如赭。

甲子,太阴犯箕宿。

乙丑,太阴犯南斗。

赐宗王火儿灰母答里钞一千锭。

以撒敦上都居第赐太保定住,仍敕有司籍撒敦家财。

甲戌,复四川盐井之禁。

以按答木儿家人田宅赐太保定住。

以汪家奴为宣政院使,加金紫光禄大夫。

造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玉册、玉宝。

是月,陕西暴风,旱,无麦。

夏四月丁丑朔,日赤如赭。

禁民间私造格例。

戊寅,封驸马孛罗帖木儿为毓德王。

丙戌,太阴犯角宿。

丁亥,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

庚寅,以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华为中书平章政事,撒迪为御史大夫。

甲午,遣使以香、币赐武当、龙虎二山。

诏以太平路为郯王彻彻秃食邑;以集庆、庐州、饶州秃秃哈民户赐伯颜,仍于句容县设长官所领之。

戊戌,车驾时巡上都。

拜中书左丞耿焕为侍御史,王懋德为中书左丞。

赐宗室灰里王金一锭、钞一千锭,毓德王孛罗帖木儿钞三千锭,公主八八钞二千锭。

五月丙午朔,黄河复于故道。

庚戌,太阴犯灵台。

乙卯,南阳、邓州大霖雨,自是日至于六月甲申,湍河、白河大溢,水为灾。

丙辰,太白昼见,丁巳,亦如之。

壬申,秦州山崩。

是月,婺州不雨,至于六月。

六月丁丑,禁诸王、驸马从卫服只孙衣,系绦环。

赠宗王忽都答儿为云安王,谥忠武;罗罗歹为保宁王,谥昭勇。

庚辰,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知经筵事。

戊子,以铁木儿补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

太白犯井宿。

辛卯,以汴梁、大名诸路脱别台地土赐伯颜。

礼部侍郎忽里台请复科举取士之制,不听。

庚子,泾水溢。

辛丑,以钞五千锭赐吴王搠失江。

秋七月丙午,诏以公主奴伦引者思之地五千顷赐伯颜。

以卫辉路赐卫王宽彻哥为食邑。

己酉,太白犯鬼宿。

庚戌,以定住、锁南参议中书省事。

壬子,发阿鲁哈、不兰奚骆驼一百一十上供太皇太后乘舆之用。

乙卯,太白犯荧惑。

庚申,禁隔越中书口传敕旨,冒支钱粮。

甲子,命有司以所籍撒敦宝器分赐伯颜及太保定住。

乙丑,中书平章政事孛罗徙宅,赐金二锭、银十锭。

庚午,敕赐上都孔子庙碑,载累朝尊崇之意。

省诸王、公主、驸马从卫粮赐之数。

癸酉,命宗王不兰奚,驸马月鲁不花、帖古思、教化镇薛连可、怯鲁连之地,各赐钞六百锭及银牌遣之。

是月,黄州蝗,督民捕之,人日五斗。

以钞二千锭赈新收阿速军扈从车驾者,每户钞二锭,死者人一锭。

八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高邮大雨雹。

诏:“云南、广海、八番及甘肃、四川边远官死而不能归葬者,有司给粮食舟车护送还乡。去乡远者,加钞二十锭;无亲属者,官为瘗之。”

命威顺王宽彻不花还镇湖广。

先是,伯颜矫制召之至京,至是帝遣归藩。

戊寅,祭社稷。

大都至通州霖雨,大水,敕军人修道。

己卯,太阴犯心宿。

辛巳,太阴犯箕宿。

辛卯,以徽政院、中政院财赋府田租六万三千三百石补本年海运未敷之数,令有司归其直。

壬辰,立屯卫于马札罕之地。

庚子,诏:“强盗皆死,盗牛马者劓,盗驴骡者黥额,再犯劓,盗羊豕者墨项,再犯黥,三犯劓;劓后再犯者死。盗诸物者,照其数估价。省、院、台、五府官三年一次审决。著为令。”

辛丑,减马湖路泥溪、平夷、蛮夷、夷都、沐川、雷坡六长官司,并为三。

九月庚戌,荧惑犯太微垣。

癸亥,弛巩昌总帅府汉人军器之禁。

戊辰,车驾还自上都。

海运粮至京,遣官致祭天妃。

是月,台州路饥,发义仓、募富人出粟赈之。

沅州路卢阳县饥,赈粜米六千石。

冬十月丙子,荧惑犯左执法。

己卯,享于太庙。

丙申,命参知政事纳麟监绘明宗皇帝御容。

丁酉,太阴犯昴宿。

己亥,诏:“每日,右丞相伯颜,太保定住,中书平章政事孛罗、阿吉剌聚议于内廷。平章政事塔失海牙,右丞巩卜班,参知政事纳麟、许有壬等聚议于中书。”

太阴犯进贤。

是月,抚州、袁州、瑞州诸路饥,发米六万石赈粜之。

十一月己酉,太阴犯垒壁阵。

壬子,以那海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讨广西叛徭。

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升祔入庙,命官致祭。

丁巳,遣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玥珞普华于西番为僧。

己未,太阴犯

垒壁阵。辛酉,赐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市宅钱四千锭,诏帖木儿不花王府官属,朝贺班次列于有司之右。

壬戌,命同知枢密院事者燕不花兼宫相都总管府达鲁花赤,领隆镇卫、左阿速卫诸军。

癸亥,安置宗王不兰奚于梧州。

丁卯,太阴犯房宿。

辛未,禁弹弓、弩箭、袖箭。

壬申,国公买住卒,赐钞三百锭。

印造至元三年钞本一百五十万锭。

是月,松江府上海县饥,发义仓粮及募富人出粟赈之。

安丰路饥,赈粜麦四万二千四百石。

十二月甲戌,日赤如赭。

丙子,命兴元府凤州留坝镇及晋宁路辽山县十八盘各立巡检司。

宗王也孙帖木儿进西马三匹。

赐文济王蛮子金印、驿券及从卫者衣并粮五千石。

诏省、院、台、翰林、集贤、奎章阁、太常礼仪院、礼部官定议宁宗皇帝尊谥、庙号。

是月,江州诸县饥,总管王大中贷富人粟以赈贫民,而免富人杂徭以为息,约年丰还之,民不病饥。

庆元慈溪县饥,遣官赈之。

是岁,诏整治驿传。

以甘肃行省白城子屯田之地赐宗王喃忽里。

以燕铁木儿居第赐灌顶国师曩哥星吉,号大觉海寺,塑千佛于其内。

江浙旱,自春至于八月不雨,民大饥。

三年春正月癸卯,广州增城县民朱光卿反,其党石昆山、钟大明率众从之,伪称大金国,改元赤符。

命指挥狗札里、江西行省左丞沙的讨之。

戊申,大都南北两城设赈粜米铺二十处。

辛亥,升祔懿璘只班皇帝于庙,谥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豫王阿剌忒纳失里买池州铜陵产银地一所,请用私财煅炼,输纳官课,从之。

癸丑,立宣镇侍卫屯田万户府于宁夏。

丙辰,月食。

丁巳,日有交晕,左右珥上有白虹贯之。

戊午,帝猎于柳林,凡三十五日。

监察御史丑的、宋绍明进谏,帝嘉纳之,赐金、币。

丑的等固辞,帝曰:“昔魏征进谏,唐太宗未尝不赏,汝其受之。”

是月,临江路新淦州、新喻州,瑞州民饥,赈粜米二万石。

封晋郭璞为灵应侯。

二月壬申朔,日有食之。

棒胡反于汝宁信阳州。

棒胡本陈州人,名闰儿,以烧香惑众,妄造妖言作乱,破归德府鹿邑,焚陈州,屯营于杏冈,命河南行省左丞庆童领兵讨之。

绍兴路大水。

丙子,立船户提举司十处,提领二十处。

定船户科差,船一千料之上者,岁纳钞六锭,以下递减。

壬午,以上太皇太后玉册、玉宝,恭谢太庙。

甲申,定服色、器皿、舆马之制。

己丑,汝宁献所获棒胡弥勒佛、小旗、伪宣敕并紫金印、量天尺。

辛卯,发钞四十万锭,赈江浙等处饥民四十万户,开所在山场、河泊之禁,听民樵采。

广西徭贼复反,命湖广行省平章那海、江西行省平章秃儿迷失海牙总兵捕之。

丙申,太保定住薨,给赐殡葬诸物。

庚子,中书参知政事纳麟等请立采珠提举司。

先是,常立提举司,泰定间以其烦扰罢去,至是纳麟请复立之,且以采珠户四万赐伯颜。

是月,发义仓米赈蕲州及绍兴饥民。

三月辛亥,太阴犯灵台。

发钞一万锭,赈大都宝坻饥民。

戊午,以玉宝、玉册立弘吉剌氏伯颜忽都为皇后,因雨辍贺。

诏以完者帖木儿苏州之田二百顷赐郯王彻彻秃。

己未,大都饥,命于南北两城赈粜糙米。

癸亥,加封晋周处为英义武惠正应王。

己丑,命宗王燕帖木儿为大宗正府札鲁忽赤。

是月,天雨线。

发义仓粮赈溧阳州饥民六万九千二百人。

夏四月壬申,遣使降香于龙虎、三茅、阁皂诸山。

癸酉,禁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军器,凡有马者拘入官。

甲戌,有星孛于王良,至七月壬寅没于贯索。

皇后以受玉册、玉宝,恭谢太庙。

命伯颜领宣镇侍卫军,赐钞三千锭,建宣镇侍卫府。

以太皇太后受册、宝诏天下。

己卯,车驾时巡上都。

壬午,高丽王阿剌忒纳失里朝贺还国,赐金一锭、钞二千锭,从官赐与有差。

辛卯,合州大足县民韩法师反,自称南朝赵王。

太阴犯垒壁阵。

丁酉,谥唐杜甫为文贞。

己亥,惠州归善县民聂秀卿、谭景山等造军器,拜戴甲为定光佛,与朱光卿相结为乱,命江西行省左丞沙的捕之。

庚子,太白昼见。

是月,诏:“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并用蒙古、色目人。禁汉人、南人不得习学蒙古、色目文字。”

以米八千石、钞二千八百锭赈哈剌奴儿饥民。

龙兴路南昌、新建县饥,太皇太后发徽政院粮三万六千七百七十石赈粜之。

五月辛丑,民间讹言朝廷拘刷童男、童女,一时嫁娶殆尽。

壬寅,太白犯鬼宿。

癸卯,给平伐、都云定云二处安抚司达鲁花赤暗都剌等虎符。

乙巳,以兴州、松州民饥,禁上都、兴和造酒。

太阴犯轩辕。

戊申,诏:“汝宁棒胡,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等,皆系汉人。汉人有官于省、台、院及翰林、集贤者,可讲求诛捕之法以闻。”

太白昼见。

壬子,太阴犯心宿。

甲寅,诏哈八儿秃及秃坚帖木儿为太尉,各设僚属幕官。

西番贼起,杀镇西王子党兀班,立行宣政院,以也先帖木儿为院使,往讨之。

戊午,太白昼见。

己未,太阴犯垒壁阵。

辛酉,太白昼见。

壬戌,命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举理等捕反贼韩法师。

丁卯,彗星见于东北,大如天船星,色白,约长尺余,彗指西南,至八月庚午始灭。

六月庚午,太白经天,辛未、甲戌,复如之。

乙亥,太白犯灵台。

戊寅,赠丞相安童推忠佐运开国元勋、东平忠宪王,于所封城内建立祠庙,官为致祭。

己卯,太白经天。

夜,太白犯太微垣。

辛巳,大霖雨,自是日至癸巳

不止。京师、河南、北水溢,御河、黄河、沁河、浑河水溢,没人畜、庐舍甚众。

壬午,太白昼见,太阴犯斗宿。

癸未,设醮长春宫。

丁亥,太白犯太微垣。

戊子,加封文始尹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徐甲为垂玄感圣慈化应御真君,庚桑子洞灵感化超蹈混然真君,文子通玄光畅升元敏秀真君,列子冲虚至德遁世游乐真君,庄子南华至极雄文弘道真君。

己丑,太白昼见,庚寅,复如之,至七月辛酉方息。

壬辰,彰德大水,深一丈。

立高密县濰川乡景芝社巡检司。

秋七月己亥,漳河泛溢至广平城下。

赐巩卜班西平王印。

癸卯,车驾出猎。

太白经天。

乙巳,复如之。

丙午,车驾幸失剌斡耳朵。

太白复经天。

丁未,车驾幸龙冈,洒马乳以祭。

戊申,召朵儿只国王入朝。

庚戌,太白昼见。

河南武陟县禾将熟,有蝗自东来,县尹张宽仰天祝曰:“宁杀县尹,毋伤百姓。”俄有鱼鹰群飞啄食之。

壬子,车驾幸乾元寺。

甲寅,太白经天。

乙卯,怀庆水。

庚申,诏:“除人命重事之外,凡盗贼诸罪,不须候五府官审录,有司依例决之。”

辛酉,太白昼见。

壬戌,赐宗王桑哥八剌七宝系腰。

太白经天。

癸亥、甲子,复如之。

是月,狗札里、沙的擒朱光卿,寻追擒石昆山、钟大明。

八月戊辰,祭社稷。

遣使赈济南饥民九万户。

庚午,彗星不见,自五月丁卯始见,至是凡六十三日,自昴至房,凡历一十五宿而灭。

甲戌,太阴犯心宿。

辛巳,京畿盗起。

壬午,京师地大震,太庙梁柱裂,各室墙壁皆坏,压损仪物,文宗神主及御床尽碎;西湖寺神御殿壁仆,压损祭器。

自是累震,至丁亥方止,所损人民甚众。

癸未,日有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

河南地震。

弛高丽执持军器之禁,仍令乘马。

戊子,汉人镇遏生番处,亦开军器之禁。

修理文宗神主并庙中诸物。

是月,车驾至自上都。

九月己亥,荧惑犯斗宿。

甲辰,太阴犯斗宿。

丁未,太阴犯垒壁阵。

己酉,立皮货所于宁夏,设提领使、副主之。

立四川、湖广江西、江浙行枢密院。

文宗新主、玉册及一切神御之物皆成,诏依典礼祭告。

太阴犯垒壁阵。

辛亥,太阴犯轩辕。

丙寅,大都南北两城添设赈粜米铺五所。

冬十月庚午,太白昼见。

癸酉,日赤如赭。

乙亥,命江浙行省丞相搠思监提调海运。

丙子,太阴犯垒壁阵。

壬午,太阴犯昴宿。

丁亥,太白昼见,太阴犯鬼宿。

庚寅,太白昼见,辛卯,亦如之,丙申,复如之。

十一月丁酉,太白经天。

戊戌,太白犯亢宿。

己亥,太白经天。

壬寅,太阴犯荧惑。

癸卯,太阴犯垒壁阵。

丙午,立屯田于雄州。

丁未,填星犯键闭。

辛亥,太阴犯五车。

甲寅,太阴犯鬼宿。

丙辰,太阴犯轩辕。

丁巳,太白经天,太阴犯太微垣。

诏脱脱木儿袭脱火赤荆王位,仍命其妃忽剌灰同治兀鲁思事。

戊午,太白经天。

癸亥,发钞万五千锭,赈宣德等处地震死伤者。

太白经天。

甲子、乙丑,复如之。

十二月己巳,享于太庙。

岁星退犯天樽,填星犯罚星。

甲戌,荧惑犯垒壁阵,太白犯东咸。

乙亥,吏部仍设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

庚辰,命阿鲁图袭广平王爵。

壬午,集贤大学士羊归等言:“太上皇、唐妃影堂在真定玉华宫,每年宜于正月二十日致祭。”从之。

丙戌,命阿速卫探马赤军屯田。

是月,以马札儿台为太保,分枢密院镇北边。

是岁,诏赐孝子靳昺碑。

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征西域僧伽剌麻至京师,号灌顶国师,赐玉印。

四年春正月丙申,以地震,赦天下。

诏:“内外廉能官,父母年七十无侍丁者,附近铨注,以便侍养。”

以宣政院使不兰奚年七十致仕,授大司徒,给全俸终身。

癸卯,太白犯建星,甲辰,复如之。

丙午,太阴犯五车。

辛亥,太阴犯轩辕。

己未,填星犯东咸。

江浙海运粮数不足,拨江西、河南五十万石补之。

庚申,太阴入南斗,太白犯牛宿。

辛酉,分命宗王乃马歹为知行枢密院事。

癸亥,印造钞本百二十万锭。

是月,诏修曲阜孔子庙。

二月丁卯,罢河南、江浙、湖广江西、四川等处行枢密院。

戊辰,祭社稷。

庚午,车驾猎于柳林。

戊寅,太阴犯轩辕。

己卯,太阴犯灵台。

乙酉,奉圣州地震。

是月,赈京师、河南、北被水灾者。

龙兴路南昌州饥,以江西海运粮赈粜之。

三月戊申,填星退犯东咸。

辛酉,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监修《至正条格》。

告祭南郊。

以国王朵儿只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宗王玉里不花为知枢密院事,赐钞一千锭、金一锭、银十锭。

夏四月辛未,京师天雨红沙,昼晦。

以探马赤、只儿瓦歹为中书平章政事。

癸酉,以脱脱为御史大夫。

乙亥,命阿吉剌为奎章大学士兼知经筵事。

己卯,车驾时巡上都。

河南执棒胡至京师,诛之。

癸巳,车驾薄暮至八里塘,雨雹,大如拳,其状有小儿、环玦、狮、象、龟、卵之形。

五月乙未,立五台山等处巡检司。

庚戌,升两淮屯田打捕总管府为正三品。

甲寅,赠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燕赤推诚翊戴安边制胜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永平王,谥忠襄。

辛酉,诏:“土番宣慰司军士,许令乘马,执兵器。”

湖广行省元领新化洞、古州、潭溪、龙里、洪州诸洞三百余处,洞民六万余户,分隶靖州,立叙南、横江巡检司。

是月,命佛家闾为考功郎中,乔林为考功员外郎,魏宗道为考功主事,考较

天下郡县官属功过。

命阿剌吉复为中书平章政事。

彰德献瑞麦,一茎三穗。

临沂、费县水,发米三万石赈粜之。

六月庚午,广东廉访司佥事恩莫绰言:“处决重囚,宜命五府官斟酌地里远近,预选官分行各道,比到秋分时毕事。”从之。

辛巳,袁州民周子旺反,僣称周王,伪改年号,寻擒获,伏诛。

填星退犯键闭。

壬午,立重庆路垫江县。

己丑,邵武路大雨,水入城郭,平地二丈。

是月,信州路灵山裂。

漳州路南胜县民李志甫反,围漳城,守将搠思监与战,失利。

诏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总浙闽、江西、广东军讨之。

秋七月壬寅,诏以伯颜有功,立生祠于涿州、汴梁。

己酉,奉圣州地大震,损坏人民庐舍。

丙辰,巩昌府山崩,压死人民。

戊午,为伯颜立打捕鹰房诸色人户总管府。

八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戊辰,祭社稷。

己巳,申取高丽女子及阉人之禁。

赠伯颜察儿守诚佐治安惠世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奉元王,谥忠宣。

辛未,宣德府地大震。

癸酉,山东盐运司于济南历城立滨洛盐仓东西二场。

丙子,京师地震,日二三次,至乙酉乃止。

丁酉,白虹贯天。

癸未,改宣德府为顺宁府,奉圣州为保安州。

赠太保曲出推忠翊运保宁一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广阳王,谥忠惠。

赠平章伯帖木儿宣忠济美协诚正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文安王,谥忠宪。

甲申,云南老告土官八那遣侄那赛赍象马来朝,为立老告军民总管府。

是月,车驾还自上都。

闰八月戊戌,日赤如赭,己亥,复如之。

填星犯罚星,太阴犯斗宿。

壬寅,日赤如赭。

庚戌,太阴犯斗宿。

乙卯,太阴犯鬼宿。

九月丙寅,太阴犯斗宿。

戊辰,太白犯东咸。

癸酉,奔星如杯大,色白,起自右旗之下,西南行,没于近浊。

甲申,太阴犯轩辕。

乙酉,太阴犯灵台。

庚寅,日赤如赭,太白犯斗宿。

冬十月辛卯,享于太庙。

辛亥,太阴犯酒旗。

十一月丙寅,改英宗殿名昭融。

丁卯,立绍熙府军民宣抚都总使司,命御史大夫脱脱兼都总使,治书侍御史吉当普为副都总使,世袭其职。

本府元领六州、二十县、一百五十二镇,国初,以其地荒而废之;至是居民二十余万,故立府治之。

乙巳,命平章政事孛罗领太常礼仪院使。

荧惑犯氐宿。

丁丑,太阴犯鬼宿。

戊寅,太白犯垒壁阵。

壬午,四川散毛洞蛮反,遣使赈被寇人民。

十二月甲午,大都南城等处设米铺二十,每铺日粜米五十石,以济贫民,俟秋成乃罢。

戊戌,立邦牙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并总管府。

先是,世祖既定缅地,以其处云南极边,就立其酋长为帅,令三年一入贡,至是来贡,故立官府。

庚子,荧惑犯房宿。

壬寅,以宣徽使别儿怯不花为御史大夫。

癸卯,太白经天,己酉,复如之。

庚戌,加荆王脱脱木儿元德上辅广中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之号。

太白经天。

辛亥,复如之。

壬子,荧惑犯东咸。

乙卯,太白犯外屏,太阴犯斗宿。

丙辰,太白经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九-译文

◎顺帝二年

二年的春天,正月壬戌日,月亮侵犯了右执法星。

甲子日,月亮侵犯了角宿。

乙丑日,宿松县发生地震,山体裂开。

丁卯日,月亮侵犯了房宿。

这个月,在平江设立了都水庸田使司。

二月戊寅日初一,祭祀社稷。

辛巳日,月亮侵犯了昴宿。

甲申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戊子日,皇帝下诏将世祖赐给王积翁的八十顷田地归还给他的儿子都中。当初,王积翁带着诏书去日本,因公殉职,曾经受到赏赐,后来被官府收回,所以现在重新赐给他的儿子。

己丑日,设立了穆陵关巡检司。

壬辰日,太阳呈现赤红色,乙未日、丙申日,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丁酉日,追尊皇帝的生母迈来迪为贞裕徽圣皇后。

庚子日,将衡州路的衡阳县分出一部分,设立了新城县。

进封宣靖王买奴为益王。

甲辰日,宗王也可札鲁忽赤添孙去世,赐予一百锭钞用于安葬。

乙巳日,皇帝下诏赏赐和慰劳广海征讨徭族的将士,有官职的升迁散阶,因公殉职的给予优厚的褒奖和追赠,金山甘肃的逃兵可以重新归队,免除他们的罪责。

三月戊申日,将阿里海牙家藏的书画赐给伯颜。

甲寅日,任命按灰为大宗正府也可札鲁忽赤,总管天下的奸盗诈伪案件。

丁巳日,将历代皇帝的御用朱衣和七宝项牌赐给伯颜。

庚申日,太阳呈现赤红色,壬戌日,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赐予征东元帅府的军士冬衣和铠甲。

各路军队讨伐广西的徭族,长期没有取得战果,皇帝命令行省、行台、廉访司的官员共同监督。

顺州的百姓饥荒,用四千锭钞赈济他们。

夜晚,月亮侵犯了星宿。

癸亥日,太阳呈现赤红色。

甲子日,月亮侵犯了箕宿。

乙丑日,月亮侵犯了南斗。

赐予宗王火儿灰的母亲答里一千锭钞。

将撒敦在上都的住宅赐给太保定住,并命令有关部门登记撒敦的家财。

甲戌日,恢复了四川盐井的禁令。

将按答木儿家的田宅赐给太保定住。

任命汪家奴为宣政院使,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制作了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的玉册和玉宝。

这个月,陕西遭遇暴风,干旱,没有麦子。

夏季四月丁丑日初一,太阳呈现赤红色。

禁止民间私自制定格例。

戊寅日,封驸马孛罗帖木儿为毓德王。

丙戌日,月亮侵犯了角宿。

丁亥日,禁止穿着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饰。

庚寅日,任命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华为中书平章政事,撒迪为御史大夫。

甲午日,派遣使者带着香和币赐给武当山和龙虎山。

皇帝下诏将太平路作为郯王彻彻秃的食邑;将集庆、庐州、饶州的秃秃哈民户赐给伯颜,并在句容县设立长官所管理。

戊戌日,皇帝巡幸上都。

任命中书左丞耿焕为侍御史,王懋德为中书左丞。

赐予宗室灰里王一锭金和一千锭钞,毓德王孛罗帖木儿三千锭钞,公主八八二千锭钞。

五月丙午日初一,黄河恢复了故道。

庚戌日,月亮侵犯了灵台。

乙卯日,南阳、邓州下起了大雨,从这一天一直到六月甲申日,湍河、白河泛滥成灾。

丙辰日,太白星白天出现,丁巳日,再次出现。

壬申日,秦州发生山崩。

这个月,婺州没有下雨,一直持续到六月。

六月丁丑日,禁止诸王、驸马从卫穿着只孙衣,系绦环。

追赠宗王忽都答儿为云安王,谥号忠武;罗罗歹为保宁王,谥号昭勇。

庚辰日,任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为知经筵事。

戊子日,任命铁木儿补化为江浙行省左丞相。

太白星侵犯了井宿。

辛卯日,将汴梁、大名诸路的脱别台地土赐给伯颜。

礼部侍郎忽里台请求恢复科举取士的制度,皇帝没有采纳。

庚子日,泾水泛滥。

辛丑日,赐予吴王搠失江五千锭钞。

秋季七月丙午日,皇帝下诏将公主奴伦引者思的五千顷土地赐给伯颜。

将卫辉路赐给卫王宽彻哥作为食邑。

己酉日,太白星侵犯了鬼宿。

庚戌日,任命定住、锁南为参议中书省事。

壬子日,调拨阿鲁哈、不兰奚的一百一十头骆驼供太皇太后乘舆使用。

乙卯日,太白星侵犯了荧惑星。

庚申日,禁止越过中书省口传敕旨,冒领钱粮。

甲子日,命令有关部门将登记在册的撒敦的宝器分赐给伯颜和太保定住。

乙丑日,中书平章政事孛罗搬家,赐予他二锭金和十锭银。

庚午日,皇帝下令赐予上都孔子庙碑,记载历代皇帝尊崇孔子的心意。

减少了诸王、公主、驸马从卫的粮赐数量。

癸酉日,命令宗王不兰奚,驸马月鲁不花、帖古思、教化镇薛连可、怯鲁连等地,各赐予六百锭钞和银牌,派遣他们前往。

这个月,黄州发生蝗灾,督促百姓捕捉,每人每天五斗。

用二千锭钞赈济新收的阿速军扈从车驾的人,每户二锭钞,死者每人一锭。

八月甲戌日初一,发生日食。

高邮下起了大雨和冰雹。

皇帝下诏:“云南、广海、八番及甘肃、四川边远地区的官员去世后不能归葬的,有关部门提供粮食和舟车护送他们回乡。离乡远的,加赐二十锭钞;没有亲属的,官府负责安葬。”

命令威顺王宽彻不花返回湖广镇守。

之前,伯颜假传圣旨将他召到京城,现在皇帝让他回到藩地。

戊寅日,祭祀社稷。

大都到通州下起了大雨,大水泛滥,皇帝命令军人修路。

己卯日,月亮侵犯了心宿。

辛巳日,月亮侵犯了箕宿。

辛卯日,用徽政院、中政院财赋府的田租六万三千三百石补充本年海运不足的部分,命令有关部门归还其价值。

壬辰日,在马札罕之地设立屯卫。

庚子日,皇帝下诏:“强盗一律处死,盗牛马的割鼻,盗驴骡的刺额,再犯割鼻,盗羊猪的刺项,再犯刺额,三犯割鼻;割鼻后再犯的处死。盗其他物品的,按照其数量估价。省、院、台、五府官员每三年一次审决。定为法令。”

辛丑日,将马湖路的泥溪、平夷、蛮夷、夷都、沐川、雷坡六个长官司合并为三个。

九月庚戌日,荧惑星侵犯了太微垣。

癸亥日,解除了巩昌总帅府对汉人军器的禁令。

戊辰日,皇帝从上都返回。

海运的粮食到达京城,派遣官员祭祀天妃。

这个月,台州路发生饥荒,发放义仓的粮食,招募富人出粟赈济。

沅州路卢阳县发生饥荒,赈济了六千石米。

冬季十月丙子日,荧惑星侵犯了左执法星。

己卯日,皇帝在太庙祭祀。

丙申日,命令参知政事纳麟监绘明宗皇帝的御容。

丁酉日,月亮侵犯了昴宿。

己亥日,皇帝下诏:“每天,右丞相伯颜,太保定住,中书平章政事孛罗、阿吉剌在内廷议事。平章政事塔失海牙,右丞巩卜班,参知政事纳麟、许有壬等在中书省议事。”

月亮侵犯了进贤星。

这个月,抚州、袁州、瑞州诸路发生饥荒,发放了六万石米赈济。

十一月己酉日,月亮侵犯了垒壁阵。

壬子日,任命那海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讨伐广西叛乱的徭族。

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升祔入庙,命令官员祭祀。

丁巳日,派遣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玥珞普华到西番出家为僧。

己未日,月亮侵犯了

垒壁阵。辛酉日,赐给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市宅钱四千锭,诏令帖木儿不花王府的官员,朝贺时班次排在官府官员的右边。

壬戌日,任命同知枢密院事者燕不花兼任宫相都总管府达鲁花赤,统领隆镇卫、左阿速卫等军队。

癸亥日,将宗王不兰奚安置在梧州。

丁卯日,月亮侵犯房宿。

辛未日,禁止使用弹弓、弩箭、袖箭。

壬申日,国公买住去世,赐给钞三百锭。

印造至元三年的钞本一百五十万锭。

这个月,松江府上海县发生饥荒,发放义仓的粮食并招募富人出粟赈济灾民。

安丰路发生饥荒,赈济卖出麦子四万二千四百石。

十二月甲戌日,太阳赤红如赭石。

丙子日,命令兴元府凤州留坝镇及晋宁路辽山县十八盘各设立巡检司。

宗王也孙帖木儿进献西马三匹。

赐给文济王蛮子金印、驿券及随从护卫的衣服和粮食五千石。

诏令省、院、台、翰林、集贤、奎章阁、太常礼仪院、礼部官员商议宁宗皇帝的尊谥、庙号。

这个月,江州各县发生饥荒,总管王大中向富人借粟赈济贫民,并免除富人的杂徭作为利息,约定丰收年再还,百姓不再受饥荒之苦。

庆元慈溪县发生饥荒,派遣官员赈济。

这一年,诏令整治驿传。

将甘肃行省白城子的屯田之地赐给宗王喃忽里。

将燕铁木儿的住宅赐给灌顶国师曩哥星吉,命名为大觉海寺,并在寺内塑千佛。

江浙地区干旱,从春天到八月没有下雨,百姓大饥。

三年春正月癸卯日,广州增城县民朱光卿造反,其党羽石昆山、钟大明率众跟随,伪称大金国,改元赤符。

命令指挥狗札里、江西行省左丞沙的讨伐他们。

戊申日,大都南北两城设立赈粜米铺二十处。

辛亥日,将懿璘只班皇帝升祔于庙,谥号为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豫王阿剌忒纳失里购买池州铜陵产银地一所,请求用私财煅炼,输纳官课,皇帝同意了。

癸丑日,在宁夏设立宣镇侍卫屯田万户府。

丙辰日,发生月食。

丁巳日,太阳出现交晕,左右珥上有白虹贯穿。

戊午日,皇帝在柳林狩猎,共三十五天。

监察御史丑的、宋绍明进谏,皇帝嘉奖并采纳,赐给金、币。

丑的等人坚决推辞,皇帝说:“从前魏征进谏,唐太宗未尝不赏赐,你们就接受吧。”

这个月,临江路新淦州、新喻州,瑞州百姓饥荒,赈济卖出米二万石。

封晋郭璞为灵应侯。

二月壬申日初一,发生日食。

棒胡在汝宁信阳州造反。

棒胡本是陈州人,名叫闰儿,以烧香迷惑众人,妄造妖言作乱,攻破归德府鹿邑,焚烧陈州,屯营于杏冈,命令河南行省左丞庆童领兵讨伐。

绍兴路发生大水。

丙子日,设立船户提举司十处,提领二十处。

规定船户的科差,船一千料以上的,每年纳钞六锭,以下递减。

壬午日,以上太皇太后的玉册、玉宝,恭谢太庙。

甲申日,规定服色、器皿、舆马的制度。

己丑日,汝宁献上所获棒胡的弥勒佛、小旗、伪宣敕并紫金印、量天尺。

辛卯日,发放钞四十万锭,赈济江浙等处的饥民四十万户,开放所在山场、河泊的禁令,允许百姓樵采。

广西徭贼再次造反,命令湖广行省平章那海、江西行省平章秃儿迷失海牙总兵捕之。

丙申日,太保定住去世,赐给殡葬诸物。

庚子日,中书参知政事纳麟等请求设立采珠提举司。

之前,曾设立提举司,泰定年间因其烦扰而罢去,现在纳麟请求重新设立,并将采珠户四万赐给伯颜。

这个月,发放义仓米赈济蕲州及绍兴的饥民。

三月辛亥日,月亮侵犯灵台。

发放钞一万锭,赈济大都宝坻的饥民。

戊午日,以玉宝、玉册立弘吉剌氏伯颜忽都为皇后,因雨停止祝贺。

诏令将完者帖木儿苏州的田二百顷赐给郯王彻彻秃。

己未日,大都发生饥荒,命令在南北两城赈济卖出糙米。

癸亥日,加封晋周处为英义武惠正应王。

己丑日,任命宗王燕帖木儿为大宗正府札鲁忽赤。

这个月,天上下线雨。

发放义仓粮赈济溧阳州饥民六万九千二百人。

夏四月壬申日,派遣使者到龙虎、三茅、阁皂诸山降香。

癸酉日,禁止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军器,凡有马者拘入官府。

甲戌日,有彗星出现在王良,至七月壬寅日消失于贯索。

皇后因受玉册、玉宝,恭谢太庙。

命令伯颜统领宣镇侍卫军,赐给钞三千锭,建立宣镇侍卫府。

以太皇太后受册、宝诏天下。

己卯日,皇帝时巡上都。

壬午日,高丽王阿剌忒纳失里朝贺后回国,赐给金一锭、钞二千锭,随从官员赐与有差。

辛卯日,合州大足县民韩法师造反,自称南朝赵王。

月亮侵犯垒壁阵。

丁酉日,谥唐杜甫为文贞。

己亥日,惠州归善县民聂秀卿、谭景山等制造军器,拜戴甲为定光佛,与朱光卿勾结作乱,命令江西行省左丞沙的捕之。

庚子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这个月,诏令:“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都用蒙古、色目人。禁止汉人、南人不得学习蒙古、色目文字。”

用米八千石、钞二千八百锭赈济哈剌奴儿的饥民。

龙兴路南昌、新建县发生饥荒,太皇太后发放徽政院粮三万六千七百七十石赈济卖出。

五月辛丑日,民间传言朝廷拘刷童男、童女,一时间嫁娶殆尽。

壬寅日,太白星侵犯鬼宿。

癸卯日,赐给平伐、都云定云二处安抚司达鲁花赤暗都剌等虎符。

乙巳日,因兴州、松州百姓饥荒,禁止上都、兴和造酒。

月亮侵犯轩辕。

戊申日,诏令:“汝宁棒胡,广东朱光卿、聂秀卿等,都是汉人。汉人有在省、台、院及翰林、集贤任职的,可以讲求诛捕之法上报。”

太白星白天出现。

壬子日,月亮侵犯心宿。

甲寅日,诏令哈八儿秃及秃坚帖木儿为太尉,各设僚属幕官。

西番贼起,杀死镇西王子党兀班,设立行宣政院,以也先帖木儿为院使,前往讨伐。

戊午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己未日,月亮侵犯垒壁阵。

辛酉日,太白星白天出现。

壬戌日,命令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举理等捕反贼韩法师。

丁卯日,彗星出现在东北,大小如天船星,颜色白,长约尺余,彗尾指向西南,至八月庚午日才消失。

六月庚午日,太白星经过天空,辛未、甲戌日,再次出现。

乙亥日,太白星侵犯灵台。

戊寅日,赠丞相安童推忠佐运开国元勋、东平忠宪王,在所封城内建立祠庙,官府致祭。

己卯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夜晚,太白星侵犯太微垣。

辛巳日,大霖雨,从这天到癸巳日

不止。京师、河南、北水泛滥,御河、黄河、沁河、浑河都泛滥,淹没了很多人畜和房屋。

壬午日,白天看到太白星,月亮侵犯斗宿。

癸未日,在长春宫设醮。

丁亥日,太白星侵犯太微垣。

戊子日,加封文始尹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徐甲为垂玄感圣慈化应御真君,庚桑子为洞灵感化超蹈混然真君,文子为通玄光畅升元敏秀真君,列子为冲虚至德遁世游乐真君,庄子为南华至极雄文弘道真君。

己丑日,白天看到太白星,庚寅日,再次出现,直到七月辛酉日才停止。

壬辰日,彰德发生大水,水深一丈。

设立高密县濰川乡景芝社巡检司。

秋七月己亥日,漳河泛滥到广平城下。

赐给巩卜班西平王印。

癸卯日,皇帝出猎。

太白星经过天空。

乙巳日,再次出现。

丙午日,皇帝到失剌斡耳朵。

太白星再次经过天空。

丁未日,皇帝到龙冈,洒马乳以祭祀。

戊申日,召朵儿只国王入朝。

庚戌日,白天看到太白星。

河南武陟县的庄稼即将成熟,有蝗虫从东方飞来,县尹张宽仰天祈祷说:“宁愿杀我,也不要伤害百姓。”不久有鱼鹰群飞来啄食蝗虫。

壬子日,皇帝到乾元寺。

甲寅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乙卯日,怀庆发生水灾。

庚申日,下诏:“除了人命重案之外,凡是盗贼等罪,不需要等待五府官审录,有关部门依照惯例判决。”

辛酉日,白天看到太白星。

壬戌日,赐给宗王桑哥八剌七宝腰带。

太白星经过天空。

癸亥日、甲子日,再次出现。

这个月,狗札里、沙的擒获朱光卿,随后追捕擒获石昆山、钟大明。

八月戊辰日,祭祀社稷。

派遣使者赈济济南饥民九万户。

庚午日,彗星消失,自五月丁卯日开始出现,至此共六十三天,从昴宿到房宿,经过十五个星宿后消失。

甲戌日,月亮侵犯心宿。

辛巳日,京畿地区盗贼兴起。

壬午日,京师发生大地震,太庙的梁柱裂开,各室的墙壁都损坏,压坏了仪物,文宗的神主和御床都碎了;西湖寺的神御殿墙壁倒塌,压坏了祭器。

从此地震不断,直到丁亥日才停止,损害了很多人民。

癸未日,太阳有交晕,左右有白虹贯穿。

河南发生地震。

解除高丽执持军器的禁令,仍然允许骑马。

戊子日,汉人镇守生番的地方,也解除军器的禁令。

修理文宗的神主和庙中的各种物品。

这个月,皇帝从上都回来。

九月己亥日,火星侵犯斗宿。

甲辰日,月亮侵犯斗宿。

丁未日,月亮侵犯垒壁阵。

己酉日,在宁夏设立皮货所,设提领使、副主之。

设立四川、湖广江西、江浙行枢密院。

文宗的新主、玉册及一切神御之物都完成,下诏依照典礼祭告。

月亮侵犯垒壁阵。

辛亥日,月亮侵犯轩辕。

丙寅日,大都南北两城增设赈粜米铺五所。

冬十月庚午日,白天看到太白星。

癸酉日,太阳红如赭色。

乙亥日,命令江浙行省丞相搠思监提调海运。

丙子日,月亮侵犯垒壁阵。

壬午日,月亮侵犯昴宿。

丁亥日,白天看到太白星,月亮侵犯鬼宿。

庚寅日,白天看到太白星,辛卯日,再次出现,丙申日,再次出现。

十一月丁酉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戊戌日,太白星侵犯亢宿。

己亥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壬寅日,月亮侵犯火星。

癸卯日,月亮侵犯垒壁阵。

丙午日,在雄州设立屯田。

丁未日,土星侵犯键闭。

辛亥日,月亮侵犯五车。

甲寅日,月亮侵犯鬼宿。

丙辰日,月亮侵犯轩辕。

丁巳日,太白星经过天空,月亮侵犯太微垣。

下诏脱脱木儿继承脱火赤荆王位,仍然命令其妃忽剌灰共同治理兀鲁思事务。

戊午日,太白星经过天空。

癸亥日,发放一万五千锭钞,赈济宣德等地地震死伤者。

太白星经过天空。

甲子日、乙丑日,再次出现。

十二月己巳日,祭祀太庙。

木星退行侵犯天樽,土星侵犯罚星。

甲戌日,火星侵犯垒壁阵,太白星侵犯东咸。

乙亥日,吏部仍然设立考功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员。

庚辰日,命令阿鲁图继承广平王爵位。

壬午日,集贤大学士羊归等人说:“太上皇、唐妃的影堂在真定玉华宫,每年应在正月二十日祭祀。”皇帝同意了。

丙戌日,命令阿速卫探马赤军屯田。

这个月,任命马札儿台为太保,分枢密院镇守北边。

这一年,下诏赐给孝子靳昺碑。

伯颜请求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皇帝不同意。

征召西域僧伽剌麻到京师,封为灌顶国师,赐给玉印。

四年春正月丙申日,因为地震,大赦天下。

下诏:“内外廉洁能干的官员,父母年满七十没有侍丁的,就近铨注,以便侍养。”

任命宣政院使不兰奚年满七十退休,授予大司徒,终身给予全俸。

癸卯日,太白星侵犯建星,甲辰日,再次出现。

丙午日,月亮侵犯五车。

辛亥日,月亮侵犯轩辕。

己未日,土星侵犯东咸。

江浙海运粮食不足,拨江西、河南五十万石补充。

庚申日,月亮进入南斗,太白星侵犯牛宿。

辛酉日,分别任命宗王乃马歹为知行枢密院事。

癸亥日,印造钞本一百二十万锭。

这个月,下诏修建曲阜孔子庙。

二月丁卯日,撤销河南、江浙、湖广江西、四川等处行枢密院。

戊辰日,祭祀社稷。

庚午日,皇帝在柳林打猎。

戊寅日,月亮侵犯轩辕。

己卯日,月亮侵犯灵台。

乙酉日,奉圣州发生地震。

这个月,赈济京师、河南、北被水灾的人。

龙兴路南昌州饥荒,用江西海运粮食赈济。

三月戊申日,土星退行侵犯东咸。

辛酉日,命令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监修《至正条格》。

告祭南郊。

任命国王朵儿只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宗王玉里不花为知枢密院事,赐给钞一千锭、金一锭、银十锭。

夏四月辛未日,京师下红沙,白天昏暗。

任命探马赤、只儿瓦歹为中书平章政事。

癸酉日,任命脱脱为御史大夫。

乙亥日,命令阿吉剌为奎章大学士兼知经筵事。

己卯日,皇帝巡视上都。

河南抓获棒胡到京师,处死。

癸巳日,皇帝傍晚到八里塘,下冰雹,大如拳头,形状有小儿、环玦、狮、象、龟、卵等形状。

五月乙未日,设立五台山等处巡检司。

庚戌日,升两淮屯田打捕总管府为正三品。

甲寅日,追赠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燕赤为推诚翊戴安边制胜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永平王,谥号忠襄。

辛酉日,下诏:“土番宣慰司的军士,允许骑马,执兵器。”

湖广行省原领新化洞、古州、潭溪、龙里、洪州诸洞三百余处,洞民六万余户,分隶靖州,设立叙南、横江巡检司。

这个月,任命佛家闾为考功郎中,乔林为考功员外郎,魏宗道为考功主事,考核

全国各郡县的官员功过评定。

任命阿剌吉再次担任中书平章政事。

彰德地区献上祥瑞的麦子,一株麦秆上结了三穗。

临沂、费县发生水灾,发放三万石米赈济灾民。

六月庚午日,广东廉访司佥事恩莫绰建议:“处决重犯时,应命令五府官员根据地理远近,预先选派官员分赴各地,务必在秋分前完成。”皇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辛巳日,袁州百姓周子旺造反,自称周王,擅自改年号,不久被擒获并处死。

土星退行冲犯键闭星。

壬午日,设立重庆路垫江县。

己丑日,邵武路下大雨,洪水涌入城郭,平地水深二丈。

这个月,信州路灵山发生山崩。

漳州路南胜县百姓李志甫造反,围攻漳州城,守将搠思监与之交战,失利。

皇帝下诏,命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统领浙江、福建、江西、广东的军队讨伐李志甫。

秋七月壬寅日,皇帝下诏,因伯颜有功,在涿州、汴梁为他建立生祠。

己酉日,奉圣州发生大地震,毁坏百姓房屋。

丙辰日,巩昌府发生山崩,压死百姓。

戊午日,为伯颜设立打捕鹰房诸色人户总管府。

八月癸亥日,发生日食。

戊辰日,祭祀社稷。

己巳日,重申禁止选取高丽女子和阉人。

追赠伯颜察儿为守诚佐治安惠世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奉元王,谥号忠宣。

辛未日,宣德府发生大地震。

癸酉日,山东盐运司在济南历城设立滨洛盐仓东西二场。

丙子日,京师发生地震,一天两三次,直到乙酉日才停止。

丁酉日,白虹贯穿天空。

癸未日,改宣德府为顺宁府,奉圣州为保安州。

追赠太保曲出为推忠翊运保宁一德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广阳王,谥号忠惠。

追赠平章伯帖木儿为宣忠济美协诚正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文安王,谥号忠宪。

甲申日,云南老告土官八那派侄子那赛带着大象和马匹来朝贡,朝廷为此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

这个月,皇帝从上都返回。

闰八月戊戌日,太阳红得像赭石,己亥日,再次如此。

土星冲犯罚星,月亮冲犯斗宿。

壬寅日,太阳红得像赭石。

庚戌日,月亮冲犯斗宿。

乙卯日,月亮冲犯鬼宿。

九月丙寅日,月亮冲犯斗宿。

戊辰日,金星冲犯东咸星。

癸酉日,一颗流星像杯子一样大,颜色发白,从右旗星下方升起,向西南方向飞行,消失在近浊星附近。

甲申日,月亮冲犯轩辕星。

乙酉日,月亮冲犯灵台星。

庚寅日,太阳红得像赭石,金星冲犯斗宿。

冬十月辛卯日,在太庙举行祭祀。

辛亥日,月亮冲犯酒旗星。

十一月丙寅日,改英宗殿名为昭融殿。

丁卯日,设立绍熙府军民宣抚都总使司,任命御史大夫脱脱兼任都总使,治书侍御史吉当普为副都总使,世袭其职。

该府原本管辖六州、二十县、一百五十二镇,建国初期因该地荒废而撤销;如今居民已达二十余万,因此重新设立府治。

乙巳日,任命平章政事孛罗兼任太常礼仪院使。

火星冲犯氐宿。

丁丑日,月亮冲犯鬼宿。

戊寅日,金星冲犯垒壁阵。

壬午日,四川散毛洞蛮人造反,朝廷派使者赈济受灾百姓。

十二月甲午日,在大都南城等地设立二十个米铺,每个米铺每天出售五十石米,以救济贫民,等到秋收后再停止。

戊戌日,设立邦牙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并总管府。

此前,世祖平定缅地后,因该地位于云南极边,便任命当地酋长为元帅,命令其每三年进贡一次,如今他们来进贡,因此设立官府。

庚子日,火星冲犯房宿。

壬寅日,任命宣徽使别儿怯不花为御史大夫。

癸卯日,金星经过天空,己酉日,再次如此。

庚戌日,加封荆王脱脱木儿为元德上辅广中宣义正节振武佐运功臣。

金星经过天空。

辛亥日,再次如此。

壬子日,火星冲犯东咸星。

乙卯日,金星冲犯外屏星,月亮冲犯斗宿。

丙辰日,金星经过天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九-注解

太阴犯右执法:太阴指月亮,右执法是星宿名,月亮运行至右执法星附近,古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角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的第一宿。

房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都水庸田使司:元代设立的官署,负责水利和农田事务。

社稷: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社稷合称代表国家。

昴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

太白经天:太白经天指金星在天空中运行,古代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穆陵关巡检司:元代设立的边防机构,负责巡查边境。

日赤如赭: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太阳呈现红色,赭为红褐色。

贞裕徽圣皇后:顺帝生母的追尊封号。

益王:元代宗室封号,表示尊贵地位。

也可札鲁忽赤:元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宗室事务。

广海征徭:指征讨广西地区的徭民叛乱。

散阶:元代官员的虚衔,表示荣誉。

金山甘肃兵士:指驻守金山和甘肃的士兵。

伯颜:元代著名将领,伯颜为其名字。

大宗正府:元代管理宗室事务的机构。

七宝项牌:元代皇帝赐予重臣的贵重饰品。

征东元帅府:元代负责征讨东方的军事机构。

顺州:元代地名,今北京顺义区。

星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

箕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的第七宿。

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六宿。

撒敦:元代权臣,曾任中书平章政事。

宣政院使:元代宣政院的长官,负责宗教事务。

金紫光禄大夫:元代高级文官散阶。

玉册、玉宝:元代皇帝册封皇后时使用的玉制文书和印章。

毓德王:元代宗室封号,表示尊贵地位。

中书平章政事:元代中书省的高级官员,相当于副宰相。

御史大夫:元代御史台的长官,负责监察事务。

武当、龙虎二山:道教名山,武当山在湖北,龙虎山在江西。

郯王彻彻秃:元代宗王,彻彻秃为其名字,郯王是其封号。

集庆、庐州、饶州:元代地名,分别在今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上饶。

句容县:元代地名,今江苏句容市。

黄河复于故道:黄河重新流回旧河道,古人认为这是吉兆。

灵台: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太白昼见:太白即金星,昼见指金星在白天可见,古代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只孙衣:元代贵族服饰,表示尊贵地位。

云安王:元代宗室封号,表示尊贵地位。

保宁王:元代宗室封号,表示尊贵地位。

经筵事:元代皇帝与大臣讨论经史的会议。

江浙行省左丞相:元代江浙行省的高级官员,相当于副宰相。

井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一宿。

科举取士: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泾水溢:泾河泛滥,古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卫辉路:元代地名,今河南卫辉市。

鬼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荧惑:古代天文学中的火星,古人认为其运行与吉凶有关。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或曾祖母。

孔子庙碑:元代皇帝为孔子庙立的碑文,表示尊崇儒学。

黄州蝗:黄州地区发生蝗灾,古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阿速军:元代的一支精锐部队。

日有食之:日食,古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高邮大雨雹:高邮地区下大冰雹,古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威顺王宽彻不花:元代宗室封号,表示尊贵地位。

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属于东方青龙七宿的第五宿。

徽政院、中政院:元代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

屯卫:元代设立的边防驻军。

强盗皆死:元代法律规定,强盗罪一律处死。

马湖路:元代地名,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

荧惑犯太微垣:火星运行至太微垣附近,古人认为这是不吉之兆。

巩昌总帅府:元代设立的军事机构,负责西北边防。

天妃:海神,元代海运时常祭祀以求平安。

台州路:元代地名,今浙江台州市。

沅州路卢阳县:元代地名,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

明宗皇帝御容:元代明宗皇帝的画像。

进贤:星宿名,属于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

抚州、袁州、瑞州:元代地名,分别在今江西抚州、宜春、高安。

垒壁阵: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元代湖广行省的高级官员,相当于副宰相。

西番:元代对西藏地区的称呼。

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元代宗王,帖木儿不花是其名字,宣让王是其封号。

达鲁花赤:元代官职,意为“镇守者”,主要负责地方军政事务。

隆镇卫:元代军事机构,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卫。

左阿速卫:元代军事机构,阿速卫是蒙古语,意为“护卫”,左阿速卫是其分支。

梧州:今广西梧州,元代为重要行政中心。

太阴犯房宿:古代天文学术语,指月亮运行至房宿附近,形成特定的天文现象。

弹弓、弩箭、袖箭:古代武器,弹弓为弹射武器,弩箭为弩发射的箭,袖箭为藏于袖中的暗器。

国公买住:元代贵族,买住为其名字,国公是其封号。

至元三年钞本:元代货币,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钞本指纸币。

松江府上海县:元代行政区划,松江府为今上海地区,上海县为其下属县。

义仓粮:古代为备荒而设立的粮仓,义仓粮指储备的粮食。

安丰路:元代行政区划,今安徽寿县一带。

兴元府凤州留坝镇:元代行政区划,兴元府为今陕西汉中,凤州为其下属州,留坝镇为其下属镇。

晋宁路辽山县:元代行政区划,晋宁路为今山西一带,辽山县为其下属县。

巡检司:古代地方治安机构,负责巡查、缉捕等事务。

文济王蛮子:元代宗王,蛮子为其名字,文济王是其封号。

驿券:古代官方发放的通行凭证,用于驿站通行。

宁宗皇帝:元代皇帝,宁宗为其庙号。

江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江西九江一带。

庆元慈溪县:元代行政区划,庆元为今浙江宁波,慈溪县为其下属县。

甘肃行省白城子:元代行政区划,甘肃行省为今甘肃一带,白城子为其下属地区。

灌顶国师曩哥星吉:元代佛教高僧,曩哥星吉为其名字,灌顶国师是其封号。

大觉海寺:元代佛教寺庙,位于今北京。

江浙旱:指江浙地区发生旱灾,江浙为今江苏、浙江一带。

广州增城县:元代行政区划,广州为今广东广州,增城县为其下属县。

朱光卿:元代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大金国皇帝。

指挥狗札里:元代军事将领,狗札里为其名字,指挥是其官职。

江西行省左丞沙的:元代官员,沙的为其名字,江西行省左丞是其官职。

大都南北两城:元代首都大都(今北京)的南北两部分。

懿璘只班皇帝:元代皇帝,懿璘只班为其名字,庙号宁宗。

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元代宗王,阿剌忒纳失里为其名字,豫王是其封号。

池州铜陵:元代行政区划,池州为今安徽池州,铜陵为其下属县。

宣镇侍卫屯田万户府:元代军事机构,负责屯田和防卫事务。

宁夏:元代行政区划,今宁夏一带。

月食:古代天文学术语,指月亮进入地球影子,形成月食现象。

日有交晕: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太阳周围出现光环,交晕为光环现象。

柳林:元代皇家猎场,位于今北京附近。

监察御史丑的:元代官员,丑的为其名字,监察御史是其官职。

魏征:唐代著名谏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唐太宗:唐代皇帝,李世民,庙号太宗。

临江路新淦州:元代行政区划,临江路为今江西一带,新淦州为其下属州。

新喻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江西新余一带。

瑞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江西高安一带。

晋郭璞:晋代著名文学家、风水学家,郭璞为其名字。

灵应侯:古代封号,灵应为神灵感应之意,侯为爵位。

棒胡:元代农民起义领袖,棒胡为其绰号,本名闰儿。

汝宁信阳州:元代行政区划,汝宁为今河南汝南,信阳州为其下属州。

归德府鹿邑:元代行政区划,归德府为今河南商丘,鹿邑为其下属县。

陈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河南淮阳一带。

杏冈:元代地名,今河南一带。

河南行省左丞庆童:元代官员,庆童为其名字,河南行省左丞是其官职。

绍兴路:元代行政区划,今浙江绍兴一带。

船户提举司:元代管理船户的机构,提举司为其下属机构。

太皇太后玉册、玉宝:古代皇室礼仪用品,玉册为册封文书,玉宝为印章。

服色、器皿、舆马之制:古代礼仪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服饰、器皿、车马等。

弥勒佛:佛教中的未来佛,弥勒为其名字。

量天尺:古代测量工具,用于测量天文现象。

江浙:元代行政区划,今江苏、浙江一带。

广西徭贼:元代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起义军,徭为瑶族的古称。

湖广行省平章那海:元代官员,那海为其名字,湖广行省平章是其官职。

江西行省平章秃儿迷失海牙:元代官员,秃儿迷失海牙为其名字,江西行省平章是其官职。

太保定住:元代官员,定住为其名字,太保是其官职。

中书参知政事纳麟:元代官员,纳麟为其名字,中书参知政事是其官职。

采珠提举司:元代管理采珠业的机构,提举司为其下属机构。

蕲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湖北蕲春一带。

太阴犯灵台:古代天文学术语,指月亮运行至灵台附近,形成特定的天文现象。

大都宝坻:元代行政区划,大都为今北京,宝坻为其下属县。

弘吉剌氏伯颜忽都:元代皇后,伯颜忽都为其名字,弘吉剌氏为其族姓。

完者帖木儿:元代宗王,完者帖木儿为其名字。

苏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江苏苏州一带。

晋周处:晋代著名将领,周处为其名字。

英义武惠正应王:古代封号,英义武惠正应为赞誉之词,王为爵位。

宗王燕帖木儿:元代宗王,燕帖木儿为其名字。

大宗正府札鲁忽赤:元代官职,札鲁忽赤为其名字,大宗正府是其机构。

溧阳州:元代行政区划,今江苏溧阳一带。

龙虎、三茅、阁皂诸山:古代道教名山,龙虎山位于江西,三茅山位于江苏,阁皂山位于江西。

汉人、南人、高丽人:元代对不同民族的称呼,汉人指中原汉族,南人指南方汉族,高丽人指朝鲜族。

王良:古代星宿名,王良为星宿之一。

贯索:古代星宿名,贯索为星宿之一。

上都:元代陪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

高丽王阿剌忒纳失里:高丽国王,阿剌忒纳失里为其名字。

合州大足县:元代行政区划,合州为今重庆合川,大足县为其下属县。

韩法师:元代农民起义领袖,自称南朝赵王。

唐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为其名字。

文贞:古代谥号,文为文采,贞为正直。

惠州归善县:元代行政区划,惠州为今广东惠州,归善县为其下属县。

聂秀卿、谭景山:元代农民起义领袖,聂秀卿、谭景山为其名字。

戴甲:元代农民起义领袖,戴甲为其名字。

定光佛:佛教中的佛名,定光为其名字。

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元代各级行政机构,省为行省,院为枢密院,台为御史台,部为六部,宣慰司为地方行政机构,廉访司为监察机构。

蒙古、色目人:元代对不同民族的称呼,蒙古人指蒙古族,色目人指西域各族。

哈剌奴儿:元代地名,今内蒙古一带。

龙兴路南昌、新建县:元代行政区划,龙兴路为今江西南昌,南昌、新建县为其下属县。

徽政院:元代皇室管理机构,负责皇室事务。

民间讹言:民间流传的谣言。

太白犯鬼宿:古代天文学术语,指金星运行至鬼宿附近,形成特定的天文现象。

平伐、都云定云:元代地名,平伐为今贵州平坝,都云定云为今贵州都匀。

安抚司达鲁花赤暗都剌:元代官员,暗都剌为其名字,安抚司达鲁花赤是其官职。

兴州、松州:元代行政区划,兴州为今河北承德,松州为今四川松潘。

上都、兴和:元代地名,上都为今内蒙古正蓝旗,兴和为今河北张家口。

太阴犯轩辕:古代天文学术语,指月亮运行至轩辕附近,形成特定的天文现象。

汝宁棒胡:元代农民起义领袖,棒胡为其绰号,汝宁为其活动地区。

广东朱光卿、聂秀卿:元代农民起义领袖,朱光卿、聂秀卿为其名字,广东为其活动地区。

哈八儿秃及秃坚帖木儿:元代官员,哈八儿秃、秃坚帖木儿为其名字。

太尉:古代高级武官,太尉为其官职。

西番贼:元代对西部少数民族起义军的称呼,西番指西部各族。

镇西王子党兀班:元代宗王,党兀班为其名字,镇西王是其封号。

行宣政院:元代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行宣政院为其下属机构。

也先帖木儿:元代官员,也先帖木儿为其名字。

四川行省参知政事举理:元代官员,举理为其名字,四川行省参知政事是其官职。

彗星:古代天文学术语,指彗星出现。

天船星:古代星宿名,天船为星宿之一。

丞相安童:元代官员,安童为其名字,丞相是其官职。

推忠佐运开国元勋:古代封号,推忠佐运为赞誉之词,开国元勋为功勋之臣。

东平忠宪王:古代封号,东平为地名,忠宪为赞誉之词,王为爵位。

大霖雨:古代气象术语,指大雨连绵。

太阴犯斗宿:太阴即月亮,犯斗宿指月亮运行至斗宿附近,古代星象学认为这是不吉利的征兆。

设醮长春宫:设醮是道教的一种祭祀仪式,长春宫是道教的重要宫观,设醮长春宫意味着进行道教祭祀活动。

太白犯太微垣:太微垣是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区之一,太白犯太微垣指金星运行至太微垣附近,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加封文始尹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这是对道教神仙的封号,文始尹真人是道教中的神仙,加封为真君意味着对其地位的提升。

彰德大水:彰德是古代地名,大水指洪水泛滥,造成灾害。

车驾出猎:车驾指皇帝的车队,出猎即皇帝外出打猎。

洒马乳以祭:洒马乳是一种祭祀仪式,用马乳洒地以祭祀神灵。

赐宗王桑哥八剌七宝系腰:七宝系腰是一种贵重的腰带,赐予宗王桑哥八剌表示对其的赏赐和尊崇。

彗星不见:彗星是古代星象学中的不祥之兆,彗星不见意味着不祥之兆消失。

太庙梁柱裂: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梁柱裂意味着建筑损坏,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日有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交晕和珥白虹是古代星象学中的不祥之兆,预示着灾祸。

荧惑犯斗宿:荧惑即火星,犯斗宿指火星运行至斗宿附近,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太白犯亢宿:亢宿是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宿之一,太白犯亢宿指金星运行至亢宿附近,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填星犯键闭:填星即土星,键闭是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宿之一,填星犯键闭指土星运行至键闭附近,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岁星退犯天樽:岁星即木星,天樽是古代星象学中的星宿之一,岁星退犯天樽指木星逆行至天樽附近,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太上皇、唐妃影堂:影堂是供奉祖先画像的场所,太上皇和唐妃的影堂意味着供奉他们的画像。

灌顶国师:灌顶是佛教中的一种仪式,国师是皇帝赐予高僧的尊号,灌顶国师意味着皇帝赐予高僧尊号并进行灌顶仪式。

曲阜孔子庙: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庙是供奉孔子的场所,修曲阜孔子庙意味着对孔子的尊崇。

阿剌吉:元代官员,曾任中书平章政事,是元代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

瑞麦:古代认为麦子一茎多穗是吉祥的象征,常被视为祥瑞之兆。

赈粜:指政府通过发放粮食来救济灾民,粜即出售粮食。

五府官:元代设立的五个重要官府,包括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大宗正府。

僣称:指擅自称王或改年号,通常被视为叛逆行为。

填星:古代天文学中的土星,古人认为其运行与吉凶有关。

键闭: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生祠:为在世的人建立的祠堂,通常是为了纪念其功绩。

阉人:指被阉割的男子,古代常用于宫廷中担任宦官。

谥:古代对已故人物追加的称号,用以概括其一生的事迹和品德。

太阴:古代天文学中的月亮,古人认为其运行与吉凶有关。

太白:古代天文学中的金星,古人认为其运行与吉凶有关。

斗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轩辕: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酒旗: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氐宿: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东咸: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外屏: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属于二十八宿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九-评注

这段文字记载了元代顺帝二年(1334年)的重大事件,涵盖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宗教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天文学角度来看,文中多次提到太阴(月亮)、太白(金星)、荧惑(火星)等天体的异常运行,如‘太阴犯右执法’、‘太白经天’、‘荧惑犯太微垣’等。这些天文现象在古人眼中往往被视为不吉之兆,反映了元代社会对天象的重视和迷信。

从地理角度来看,文中记载了多处地震、山崩、洪水、蝗灾等自然灾害,如‘宿松县地震,山裂’、‘秦州山崩’、‘泾水溢’等。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苦难,也反映了元代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无力。

从政治角度来看,文中记载了多次官员的任命、封赏和追赠,如‘进封宣靖王买奴为益王’、‘追尊帝生母迈来迪为贞裕徽圣皇后’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元代政治体系的复杂性和宗室、权臣之间的权力斗争。

从军事角度来看,文中记载了多次征讨叛乱的行动,如‘诸军讨广西徭,久无功’、‘以那海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讨广西叛徭’等。这些军事行动反映了元代政府在边疆地区的统治困境。

从宗教角度来看,文中记载了多次祭祀和赐封,如‘祭社稷’、‘遣使以香、币赐武当、龙虎二山’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元代政府对宗教的重视和利用。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元代顺帝二年的重大事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元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

这段文本是元代历史文献的一部分,记录了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的政治、军事、天文、灾害等多方面的事件。文本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当时的重大事件,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政治角度来看,文本中多次提到宗王、官员的封赏、任命和调动,如赐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市宅钱、命同知枢密院事者燕不花兼宫相都总管府达鲁花赤等,显示了元代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权力分配和官员任免机制。同时,文本中也提到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如朱光卿、棒胡等人的起义,反映了元代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底层民众的反抗。

从军事角度来看,文本中多次提到军队的调动和征讨,如命指挥狗札里、江西行省左丞沙的讨朱光卿,命河南行省左丞庆童讨棒胡等,显示了元代政府对内乱的镇压和对边疆的防卫。同时,文本中也提到了禁弹弓、弩箭、袖箭等武器的禁令,反映了元代政府对民间武装的严格控制。

从天文学角度来看,文本中多次提到天文现象,如太阴犯房宿、日赤如赭、月食、彗星等,显示了元代对天象的重视和记录。这些天文现象不仅是自然现象的记录,也可能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反映了元代社会的迷信思想和对天命的信仰。

从灾害角度来看,文本中多次提到饥荒和赈灾,如松江府上海县饥、安丰路饥、江州诸县饥等,显示了元代社会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同时,文本中也提到了政府的赈灾措施,如发义仓粮、募富人出粟赈之等,反映了元代政府对灾民的救助和对社会稳定的维护。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不仅是对元代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元代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灾害等多方面的反映。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元代政府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应对策略。

这段古文记载了元代至正年间的一系列天文现象、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文中频繁出现的太白昼见、太阴犯斗宿等天文现象,古代星象学认为这些现象预示着灾祸和国家的动荡。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天象的重视,也揭示了古代星象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文中提到的设醮长春宫、加封文始尹真人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等道教活动,反映了元代道教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元代道教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等的频繁发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文中提到的彰德大水、京师地大震等灾害,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元代自然灾害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政治事件如赐宗王桑哥八剌七宝系腰、赐巩卜班西平王印等,反映了元代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赏赐制度。这些记载不仅揭示了元代宫廷政治的复杂性,也为我们研究元代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文中还提到了一些文化活动和宗教仪式,如修曲阜孔子庙、征西域僧伽剌麻至京师等,反映了元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宗教的宽容态度。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元代的文化和宗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天文现象、自然灾害、政治事件和文化活动,全面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些记载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研究元代的政治、文化、宗教和自然灾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这些记载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段文本记载了元代一系列的政治、自然灾害和天文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首先,文本提到了阿剌吉复任中书平章政事,这表明元代政治体系中官员的任免频繁,政治局势不稳定。同时,彰德献瑞麦的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祥瑞的重视,认为自然现象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

文本中还提到了多处自然灾害,如临沂、费县的水灾,邵武路的大雨,信州路的灵山裂等,这些灾害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政府通过赈粜等方式来救济灾民,显示了当时政府对民生的关注。然而,自然灾害频发也暴露了元代社会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不足。

此外,文本中多次提到天文现象,如填星退犯键闭、太阴犯斗宿、太白犯东咸等,这些天文现象在古代被视为吉凶的预兆,反映了古人对天象的重视和迷信。天文现象与政治事件、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元代社会复杂的历史背景。

文本中还记载了多处地方的反叛事件,如袁州民周子旺反、漳州路南胜县民李志甫反等,这些反叛事件反映了元代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地方治理的困难。政府通过军事手段镇压反叛,显示了元代政府对地方控制的重视。

最后,文本中提到了多处官员的追封和谥号的授予,如伯颜察儿、曲出、伯帖木儿等,这些追封和谥号的授予反映了元代政府对功臣的表彰和纪念,同时也显示了元代政治体系中等级制度的严密性。

总体而言,这段文本通过记载政治事件、自然灾害、天文现象和地方反叛等,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三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63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