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一

作者: 由明代宋濂(1310年—1381年)等人主持编撰。宋濂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

年代:编撰于明代洪武年间(14世纪末)。

内容简要:《元史》是“二十四史”之一,共210卷,记载了元朝(1271年—1368年)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志、列传三部分,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由于编撰时间仓促,书中存在一些疏漏,但它仍是研究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一-原文

◎太祖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

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儿,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

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

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儿也。

孛端义儿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痴,独阿兰语人曰:“此儿非痴,后世子孙必有大贵者。”

阿兰没,诸兄分家赀,不及之。

孛端义儿曰:“贫贱富贵,命也,赀财何足道!”

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

食饮无所得,适有苍鹰搏野兽而食,孛端义儿以缗设机取之,鹰即驯狎,乃臂鹰,猎兔禽以为膳,或阙即继,似有天相之。

居月,有民数十家自统急里忽鲁之野逐水草来迁。

孛端义儿结茅与之居,出入相资,自此生理稍足。

一日,仲兄忽思之,曰:“孛端义儿独出而无赍,近者得无冻馁乎?”

即自来访,邀与俱归。

孛端义儿中路谓其兄曰:“统急里忽鲁之民无所属附,若临之以兵,可服也。”

兄以为然,至家,即选壮士,令孛端义儿帅之前行,果尽降之。

孛端义儿殁,子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嗣,生子曰咩撚笃敦。

咩撚笃敦妻曰莫拿伦,生七子而寡。

莫拿伦性刚急。

时押剌伊而部有群小儿掘田间草根以为食,莫拿伦乘车出,适见之,怒曰:“此田乃我子驰马之所,群儿辄敢坏之邪?”

驱车径出,辗伤诸儿,有至死者。

押剌伊而忿怨,尽驱莫拿伦马群以去。

莫拿伦诸子闻之,不及被甲,往追之。

莫拿伦私忧曰:“吾儿不甲以往,恐不能胜敌。”

令子妇载甲赴之,已无及矣。

既而果为所败,六子皆死。

押剌伊而乘胜杀莫拿伦,灭其家。

唯一长孙海都尚幼,乳母匿诸积木中,得免。

先是莫拿伦第七子纳真,于八剌忽民家为赘婿,故不及难。

闻其家被祸,来视之,见病妪十数与海都尚在,其计无所出,幸驱马时,兄之黄马三次掣套竿逸归,纳真至是得乘之。

乃伪为牧马者,诣押剌伊而。

路逢父子二骑先后行,臂鹰而猎。

纳真识其鹰,曰:“此吾兄所擎者也。”

趋前绐其少者曰:“有赤马引群马而东,汝见之乎?”

曰:“否。”

少者乃问曰:“尔所经过有凫雁乎?”

曰:“有。”

曰:“汝可为吾前导乎?”

曰:“可。”

遂同行。

转一河隈,度后骑相去稍远,刺杀之。

絷马与鹰,趋迎后骑,绐之如初。

后骑问曰:“前射凫雁者,吾子也,何为久卧不起耶?”

纳真以鼻衄对。

骑者方怒,纳真乘隙刺杀之。

复前行,至一山下,有马数百,牧者唯童子数人,方击髀石为戏。

纳真熟视之,亦兄家物也。

绐问童子,亦如之。

于是登山四顾,悄无来人,尽杀童子,驱马臂鹰而还,取海都并病妪,归八剌忽之地止焉。

海都稍长,纳真率八剌忽怯谷诸民,共立为君。

海都既立,以兵攻押剌伊而,臣属之,形势浸大,列营帐于八剌合黑河上,跨河为梁,以便往来。

由是四傍部族归之者渐众。

海都殁,子拜姓忽儿嗣。

拜姓忽儿殁,子敦必乃嗣。

敦必乃殁,子葛不律寒嗣。

葛不律寒殁,子八哩丹嗣。

八哩丹殁,子也速该嗣,并吞诸部落,势愈盛大。

也速该崩,至元三年十月,追谥烈祖神元皇帝。

初,烈祖征塔塔儿部,获其部长铁木真。

宣懿太后月伦适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

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

族人泰赤乌部旧与烈祖相善,后因塔儿不台用事,遂生嫌隙,绝不与通。

及烈祖崩,帝方幼冲,部众多归泰赤乌。

近侍有脱端火儿真者,亦将叛,帝自泣留之。

脱端曰:“深池已干矣,坚石已碎矣,留复何为!”

竟帅众驰去。

宣懿太后怒其弱己也,麾旗将兵,躬自追叛者,驱其太半而还。

时帝麾下搠只别居萨里河。

札木合部人秃台察儿居玉律哥泉,时欲相侵凌,掠萨里河牧马以去。

搠只麾左右匿群马中,射杀之。

札木合以为怨,遂与泰赤乌诸部合谋,以众三万来战。

帝时驻军答兰版朱思之野,闻变,大集诸部兵,分十有三翼以俟。

已而札木合至,帝与大战,破走之。

当是时,诸部之中,唯泰赤乌地广民众,号为最强。

其族照烈部,与帝所居相近。

帝常出猎,偶与照烈猎骑相属。

帝谓之曰:“今夕可同宿乎?”

照烈曰:“同宿固所愿,但从者四百,因糗粮不具,已遣半还矣,今将奈何?”

帝固邀与宿,凡其留者,悉饮食之。

明日再合围,帝使左右驱兽向照烈,照烈得多获以归。

其众感之,私相语曰:“泰赤乌与我虽兄弟,常攘我车马,夺我饮食,无人君之度。

有人君之度者,其惟铁木真太子乎?”

照烈之长玉律,时为泰赤乌所虐,不能堪,遂与塔海答鲁领所部来归,将杀泰赤乌以自效。

帝曰:“我方熟寐,幸汝觉我,自今车辙人迹之途,当尽夺以与汝矣。”

已而二人不能践其言,复叛去。

塔海答鲁至中路,为泰赤乌部人所杀,照烈部遂亡。

时帝功德日盛,泰赤乌诸部多苦其主非法,见帝宽仁,时赐人以裘马,心悦之。

若赤老温、若哲别、若失力哥也不干诸人,若朵郎吉、若札剌儿、若忙兀诸部,皆慕义来降。

帝会诸族薛彻、大丑等,各以旄车载湩酪,宴于斡难河上。

帝与诸族及薛彻别吉之毋忽儿真之前,共置马湩一革囊;薛彻别吉次毋野别该之前,独置一革囊。

忽儿真怒曰:“今不尊我,而贵野别该乎?”

疑帝之主膳者失丘儿所为,遂笞之。

于是颇有隙

时皇弟别里古台掌帝乞列思事,(乞列思,华言禁外系马所也。)播里掌薛彻别吉乞列思事。播里从者因盗去马靷,别里古台执之。播里怒,斫别里古台,伤其背。左右欲斗,别里古台止之,曰:“汝等欲即复仇乎?我伤幸未甚,姑待之。”不听,各持马乳橦疾斗,夺忽儿真、火里真二哈敦以归。薛彻别吉遣使请和,因令二哈敦还。会塔塔儿部长蔑兀真笑里徒背金约,金主遣丞相完颜襄帅兵逐之北走。帝闻之,发近兵自斡难河迎击,仍谕薛彻别吉帅部人来助。候六日不至,帝自与战,杀蔑兀真笑里徒,尽虏其辎重。帝之麾下有为乃蛮部人所掠者,帝欲讨之,复遣六十人征兵于薛彻别吉。薛彻别吉以旧怨之故,杀其十人,去五十人衣而归之。帝怒曰:“薛彻别吉曩笞我失丘儿,斫伤我别里古台,今又敢乘敌势以陵我耶?”因帅兵逾沙碛攻之,杀虏其部众,唯薛彻、大丑仅以妻孥免。越数月,帝复伐薛彻、大丑,追至帖烈徒之隘,灭之。

克烈部札阿绀孛来归。札阿绀孛者,部长汪罕之弟也。汪罕名脱里,受金封爵为王,番言音重,故称王为汪罕。初,汪罕之父忽儿札胡思杯禄既卒,汪罕嗣位,多杀戮昆弟。其叔父菊儿罕帅兵与汪罕战,逼于哈剌温隘,败之,仅以百余骑脱走,奔于烈祖。烈祖亲将兵逐菊儿罕走西夏,复夺部众归汪罕。汪罕德之,遂相与盟,称为按答。(按答,华言交物之友也。)烈祖崩,汪罕之弟也力可哈剌,怨汪罕多杀之故,复叛归乃蛮部。乃蛮部长亦难赤为发兵伐汪罕,尽夺其部众与之。汪罕走河西、回鹘、回回三国,奔契丹。既而复叛归,中道粮绝,捋羊乳为饮,刺橐驼血为食,困乏之甚。帝以其与烈祖交好,遣近侍往招之。帝亲迎抚劳,安置军中振给之,遂会于土兀剌河上,尊汪罕为父。

未几,帝伐蔑里乞部,与其部长脱脱战于莫那察山,遂掠其资财、田禾,以遗汪罕。汪罕因此部众稍集。居亡何,汪罕自以其势足以有为,不告于帝,独率兵复攻蔑里乞部。部人败走,脱脱奔八儿忽真之隘。汪罕大掠而还,于帝一无所遗,帝不以屑意。

会乃蛮部长不欲鲁罕不服,帝复与汪罕征之。至黑辛八石之野,遇其前锋也的脱孛鲁者,领百骑来战,见军势渐逼,走据高山,其马鞍转坠,擒之。曾未几何,帝复与乃蛮骁将曲薛吾撒八剌二人遇,会日暮,各还营垒,约明日战。是夜,汪罕多燃火营中,示人不疑,潜移部众于别所。及旦,帝始知之,因颇疑其有异志,退师萨里河。既而汪罕亦还至土兀剌河,汪罕子亦剌合及札阿绀孛来会。曲薛吾等察知之,乘其不备,袭虏其部众于道。亦剌合奔告汪罕,汪罕命亦剌合与卜鲁忽共追之,且遣使来曰:“乃蛮不道,掠我人民,太子有四良将,能假我以雪耻乎?”帝顿释前憾,遂遣博尔术、木华黎、博罗浑、赤老温四人,帅师以往。师未至,亦剌合已追及曲薛吾,与之战,大败,卜鲁忽成擒,流矢中亦合马胯,几为所获。须臾,四将至,击乃蛮走,尽夺所掠归汪罕。已而与皇弟哈撒儿再伐乃蛮,拒斗于忽兰盏侧山,大败之,尽杀其诸将族众,积尸以为京观,乃蛮之势遂弱。

时泰赤乌犹强,帝会汪罕于萨里河,与泰赤乌部长沆忽等大战斡难河上,败走之,斩获无算。哈答斤部、散只兀部、朵鲁班部、塔塔儿部、弘吉剌部闻乃蛮、泰赤乌败,皆畏威不自安,会于阿雷泉,斩白马为誓,欲袭帝及汪罕。弘吉剌部长迭夷恐事不成,潜遣人告变。帝与汪罕自虎图泽逆战于杯亦烈川,又大败之。汪罕遂分兵,自由怯绿怜河而行。札阿绀孛谋于按敦阿述、燕火脱儿等曰:“我兄性行不常,既屠绝我昆弟,我辈又岂得独全乎?”按敦阿述泄其言,汪罕令执燕火脱儿等至帐下,解其缚,且谓燕火脱儿曰:“吾辈由西夏而来,道路饥困,其相誓之语,遽忘之乎?”因唾其面,坐上之人皆起而唾之。汪罕又屡责札阿绀孛,至于不能堪,札阿绀孛与燕火脱儿等俱奔乃蛮。

帝驻军于彻彻儿山,起兵伐塔塔儿部。部长阿剌兀都儿等来逆战,大败之。

时弘吉剌部欲来附,哈撒儿不知其意,往掠之。于是弘吉剌归札木合部,与朵鲁班、亦乞剌思、哈答斤、火鲁剌思、塔塔儿、散只兀诸部,会于犍河,共立札木合为局儿罕,盟于秃律别儿河岸,为誓曰:“凡我同盟,有泄此谋者,如岸之摧,如林之伐。”誓毕,共举足蹋岸,挥刀斫林,驱士卒来侵。塔海哈时在众中,与帝麾下抄吾儿连姻。抄吾儿偶往视之,具知其谋,即还至帝所,悉以其谋告之。帝即起兵,逆战于海剌儿、帖尼火鲁罕之地,破之,札木合脱走,弘吉剌部来降。

岁壬戌,帝发兵于兀鲁回失连真河,伐按赤塔塔儿、察罕塔塔儿二部。先誓师曰:“苟破敌逐北,见弃遗物,慎无获,俟军事毕散之。”既而果胜,族人按弹、火察儿、答力台三人背约,帝怒,尽夺其所获,分之军中。

初,脱脱败走八儿忽真隘,既而复出为患,帝帅兵讨走之。至是又会乃蛮部不欲鲁罕约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诸部来侵。帝遣骑乘高四望,知乃蛮兵渐至,帝与汪罕移军入塞。亦剌合自北边来据高山结营,乃蛮军冲之不动,遂还。亦剌合寻亦入塞。将战,帝迁辎重于他所,与汪罕倚阿兰塞为壁,大战于阙奕坛之野,乃蛮使神巫祭风雪,欲因其势进攻。既而反风,逆击其阵,乃蛮军

不能战,欲引还。雪满沟涧,帝勒兵乘之,乃蛮大败。

是时札木合部起兵援乃蛮,见其败,即还,道经诸部之立己者,大纵掠而去。

帝欲为长子术赤求昏于汪罕女抄儿伯姬,汪罕之孙秃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谐,自是颇有违言。

初,帝与汪罕合军攻乃蛮,约明日战,札木合言于汪罕曰:“我于君是白翎雀,他人是鸿雁耳。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鸿雁遇寒则南飞就暖耳。”意谓帝心不可保也。

汪罕闻之疑,遂移部众于别所。

及议昏不成,札木合复乘隙谓亦剌合曰:“太子虽言是汪罕之子,尝通信于乃蛮,将不利于君父子。君若能加兵,我当从傍助君也。”亦剌合信之。

会答力台、火察儿、按弹等叛归亦剌合,亦说之曰:“我等愿佐君讨宣懿太后诸子也。”亦剌合大喜,遣使言于汪罕。

汪罕曰:“札木合,巧言寡信人也,不足听。”亦剌合力言之,使者往返者数四。

汪罕曰:“吾身之存,实太子是赖。髭须已白,遗骸冀得安寝,汝乃喋喋不已耶?汝善自为之,毋贻吾忧可也。”札木合遂纵火焚帝牧地而去。

岁癸亥,汪罕父子谋欲害帝,乃遣使者来曰:“向者所议姻事,今当相从,请来饮布浑察儿。”(布浑察儿,华言许亲酒也。)帝以为然,率十骑赴之,至中道,心有所疑,命一骑往谢,帝遂还。

汪罕谋既不成,即议举兵来侵。圉人乞失力闻其事,密与弟把带告帝。帝即驰军阿兰塞,悉移辎重于他所,遣折里麦为前锋,俟汪罕至,即整兵出战。

先与朱力斤部遇,次与董哀部遇,又次与火力失烈门部遇,皆败之;最后与汪罕亲兵遇,又败之。亦剌合见势急,突来冲阵,射之中颊,即敛兵而退。怯里亦部人遂弃汪罕来降。

汪罕既败而归,帝亦将兵还,至董哥泽驻军,遣阿里海致责于汪罕曰:“君为叔父菊儿罕所逐,困迫来归,我父即攻菊儿罕,败之于河西,其土地人民尽收与君,此大有功于君一也。君为乃蛮所攻,西奔日没处。君弟札阿绀孛在金境,我亟遣人召还。比至,又为蔑里乞部人所逼,我请我兄薛彻别及及我弟大丑往杀之,此大有功于君二也。君困迫来归时,我过哈丁里,历掠诸部羊、马、资财,尽以奉君,不半月间,令君饥者饱,瘠者肥,此大有功于君三也。君不告我,往掠蔑里乞部,大获而还,未尝以毫发分我,我不以为意。及君为乃蛮所倾覆,我遣四将夺还尔民人,重立尔国家,此大有功于君四也。我征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弘吉剌五部,如海东鸷禽之于鹅雁,见无不获,获则必致于君,此大有功于君五也。是五者皆有明验,君不报我则已,今乃易恩为仇,而遽加兵于我哉?”

汪罕闻之,语亦剌合曰:“我向者之言何如?吾儿宜识之。”亦剌合曰:“事势至今日,必不可已,唯有竭力战斗。我胜则并彼,彼胜则并我耳。多言何为?”

时帝诸族按弹、火察儿皆在汪罕左右,帝因遣阿里海诮责汪罕,就令告之曰:“昔者吾国无主,以薛彻、太丑二人实我伯祖八剌哈之裔,欲立之。二人既已固辞,乃以汝火察儿为伯父聂坤之子,又欲立之,汝又固辞。然事不可中辍,复以汝按弹为我祖忽都剌之子,又欲立之,汝又固辞。于是汝等推戴吾为之主,初岂我之本心哉,不自意相迫至于如此也。三河,祖宗肇基之地,毋为他人所有。汝善事汪罕,汪罕性无常,遇我尚如此,况汝辈乎?我今去矣,我今去矣!”按弹等无一言。

帝既遣使于汪罕,遂进兵虏弘吉剌别部溺儿斤以行。至班朱尼河,河水方浑,帝饮之以誓众。有亦乞烈部人孛徒者,为火鲁剌部所败,因遇帝,与之同盟。哈撒儿别居哈剌浑山,妻子为汪罕所虏,挟幼子脱虎走,粮绝,探鸟卵为食,来会于河上。时汪罕形势盛强,帝微弱,胜败未可知,众颇危惧。凡与饮河水者,谓之饮浑水,言其曾同艰难也。

汪罕兵至,帝与战于哈阑真沙陀之地,汪罕大败,其臣按弹、火察儿、札木合等谋弑汪罕,弗克,往奔乃蛮。答力台、把怜等部稽颡来降。帝移军斡难河源,谋攻汪罕,复遣二使往汪罕,伪为哈撒儿之言曰:“我兄太子今既不知所在,我之妻孥又在王所,纵我欲往,将安所之耶?王傥弃我前愆,念我旧好,即束手来归矣。”汪罕信之,因遣人随二使来,以皮囊盛血与之盟。及至,即以二使为向导,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出其不意,袭汪罕,败之,尽降克烈部众,汪罕与亦剌合挺身遁去。汪罕叹曰:“我为吾儿所误,今日之祸,悔将何及!”汪罕出走,路逢乃蛮部将,遂为其所杀。亦剌哈走西夏,日剽掠以自资。既而亦为西夏所攻走,至龟兹国,龟兹国主以兵讨杀之。帝既灭汪罕,大猎于帖麦该川,宣布号令,振凯而归。

时乃蛮部长太阳罕心忌帝能,遣使谋于白达达部主阿剌忽思曰:“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王耶?君能益吾右翼,吾将夺其弧矢也。”阿剌忽思即以是谋报帝,居无何,举部来归。

岁甲子,帝大会于帖麦该川,议伐乃蛮。群臣以方春马瘦,宜俟秋高为言。皇弟斡赤斤曰:“事所当为,断之在早,何可以马瘦为辞?”别里古台亦曰:“乃蛮欲夺我弧矢,是小我也,我辈义当同死。彼恃其国大而言夸,苟乘其不备而攻之,功当可成也。”帝悦,曰:“以此众战,何忧不胜。”遂进兵伐乃蛮,驻兵于建忒该山,先遣虎必来、哲别二人为前

锋。太阳罕至自按台,营于沆海山,与蔑里乞部长脱脱、克烈部长阿怜太石、猥剌部长忽都花别吉,暨秃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诸部合,兵势颇盛。

时我队中羸马有惊入乃蛮营中者,太阳罕见之,与众谋曰:“蒙古之马瘦弱如此,今当诱其深入,然后战而擒之。”

其将火力速八赤对曰:“先王战伐,勇进不回,马尾人背不使敌人见之。今为此迁延之计,得非心中有所惧乎?苟惧之,何不令后妃来统军也。”

太阳罕怒,即跃马索战。帝以哈撒儿主中军。

时札木合从太阳罕来,见帝军容整肃,谓左右曰:“乃蛮初举兵,视蒙古军若甗珝羔儿,意谓蹄皮亦不留。今吾观其气势,殆非往时矣。”遂引所部兵遁去。

是日,帝与乃蛮军大战至晡,禽杀太阳罕。诸部军一时皆溃,夜走绝险,坠崖死者不可胜计。明日,余众悉降。

于是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四部亦来降。

已而复征蔑里乞部,其长脱脱奔太阳罕之兄卜欲鲁罕,其属带儿兀孙献女迎降,俄复叛去。

帝至泰寒寨,遣孛罗欢、沈白二人领右军往平之。

岁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

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是岁实金泰和之六年也。

帝既即位,遂发兵复征乃蛮。时卜欲鲁罕猎于兀鲁塔山,擒之以归。太阳罕子屈出律罕与脱脱奔也儿的石河上。

帝始议伐金。初,金杀帝宗亲咸补海罕,帝欲复仇。会金降俘等具言金主璟肆行暴虐,帝乃定议致讨,然未敢轻动也。

二年丁卯秋,再征西夏,克斡罗孩城。是岁,遣按弹、不兀剌二人使乞力吉思。既而野牒亦纳里部、阿里替也儿部,皆通使来献名鹰。

三年戊辰春,帝至自西夏。夏,避暑龙庭。冬,再征脱脱及屈出律罕。时斡亦剌部等遇我前锋,不战而降,因用为向导。至也儿的石河,讨蔑里乞部,灭之,脱脱中流矢死,屈出律奔契丹。

四年己巳春,畏吾儿国来归。帝入河西,夏主李安全遣其世子率师来战,败之,获其副元帅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遣太傅讹答入中兴,招谕夏主,夏主纳女请和。

五年庚午春,金谋来伐,筑乌沙堡。帝命遮别袭杀其众,遂略地而东。初,帝贡岁币于金,金主使卫王允济受贡于净州。帝见允济不为礼。允济归,欲请兵攻之。会金主璟殂,允济嗣位,有诏至国,传言当拜受。帝问金使曰:“新君为谁?”金使曰:“卫王也。”帝遽南面唾曰:“我谓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为之耶?何以拜为!”即乘马北去。金使还言,允济益怒,欲俟帝再入贡,就进场害之。帝知之,遂与金绝,益严兵为备。

六年辛未春,帝居怯绿连河。西域哈剌鲁部主阿昔兰罕来降,畏吾儿国主亦都护来觐。二月,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取大水泺、丰利等县。金复筑乌沙堡。秋七月,命遮别攻乌沙堡及乌月营,拔之。八月,帝及金师战于宣平之会河川,败之。九月,拔德兴府,居庸关守将遁去。遮别遂入关,抵中都。

冬月,袭金群牧监,驱其马而还。耶律阿海降,入见帝于行在所。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徇云内、东胜、武、朔等州,下之。是冬,驻跸金之北境。刘伯林、夹谷长哥等来降。

七年壬申春正月,耶律留哥聚众于隆安,自为都元帅,遣使来附。帝破昌、桓、抚等州。金将纥石烈九斤等率兵三十万来援,帝与战于獾儿觜,大败之。秋,围西京。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率师来援,帝遣兵诱至密谷口,逆击之,尽殪。复攻西京,帝中流矢,遂撤围。九月,察罕克奉圣州。冬十二月甲申,遮别攻东京不拔,即引去,夜驰还,袭克之。

八年癸酉春,耶律留哥自立为辽王,改元元统。秋七月,克宣德府,遂攻德兴府。皇子拖雷、驸马赤驹先登,拔之。帝进至怀来,及金行省完颜纲、元帅高琪战,败之,追至北口。金兵保居庸。诏可忒、薄刹守之,遂趋涿鹿。金西京留守忽沙虎遁去。帝出紫荆关,败金师于五回岭,拔涿、易二州。契丹讹鲁不儿等献北口,遮别遂取居庸,与可忒、薄刹会。八月,金忽沙虎弑其主允济,迎丰王珣立之。是秋,分兵三道:命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循太行而南,取保、遂、安肃、安、定、邢、洺、磁、相、卫、辉、怀、孟,掠泽、潞、辽、沁、平阳、太原、吉、隰,拔汾、石、岚、忻、代、武等州而还;皇弟哈撒儿及斡陈那颜、拙赤、薄刹为左军,遵海而东,取蓟州、平、滦、辽西诸郡而还;帝与皇子拖雷为中军,取雄、霸、莫、安、河间、沧、景、献、深、祁、蠡、冀、恩、濮、开、滑、博、济、泰安、济南、滨、棣、益都、淄、濰、登、莱、沂等郡。复命木华黎攻密州,屠之。史天倪、萧勃迭率众来降,木华黎承制并以为万户。帝至中都,三道兵还,合屯大口。是岁,河北郡县尽拔,唯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

九年甲戌春三月,驻跸中都北郊。诸将请乘胜破燕,帝不从,乃遣使谕金主曰:“汝山东、河北郡县悉为我有,汝所守惟燕京耳。天既弱汝,我复迫汝于险,天其谓我何?我今还军,汝不能犒师以

弭我诸将之怒耶?

金主遂遣使求和,奉卫绍王女岐国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马三千以献,仍遣其丞相完颜福兴送帝出居庸。

夏五月,金主迁汴,以完颜福兴及参政抹撚尽忠辅其太子守忠,留守中都。

六月,金糺军斫答等杀其主帅,率众来降。

诏三摸合、石抹明安与斫答等围中都。

帝避暑鱼儿泺。

秋七月,金太子守忠走汴。

冬十月,木华黎征辽东,高州卢琮、金朴等降。

锦州张鲸杀其节度使,自立为临海王,遣使来降。

十年乙亥春正月,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降,以七斤为元帅。

二月,木华黎攻北京,金元帅寅答虎、乌古伦以城降,以寅答虎为留守,吾也而权兵马都元帅镇之。

兴中府元帅石天应来降,以天应为兴中府尹。

三月,金御史中丞李英等率师援中都,战于霸州,败之。

夏四月,克清、顺二州。

诏张鲸总北京十提控兵从南征,鲸谋叛,伏诛。

鲸弟致遂据锦州,僣号汉兴皇帝,改元兴龙。

五月庚申,金中都留守完颜福兴仰药死,抹撚尽忠弃城走,明安入守之。

是月,避暑桓州凉泾,遣忽都忽等籍中都帑藏。

秋七月,红罗山寨主杜秀降,以秀为锦州节度使。

遣乙职里往谕金主以河北、山东未下诸城来献,及去帝号为河南王,当为罢兵,不从。

诏史天倪南征,授右副都元帅,赐金虎符。

八月,天倪取平州,金经略使乞住降。

木华黎遣史进道等攻广宁府,降之。

是秋,取城邑凡八百六十有二。

冬月,金宣抚蒲鲜万奴据辽东,僣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元天泰。

十一月,耶律留哥来朝,以其子斜阇入侍。

史天祥讨兴州,擒其节度使赵守玉。

十一年丙子春,还庐朐河行宫。

张致陷兴中府,木华黎讨平之。

秋,撒里知兀三摸合拔都鲁率师由西夏趋关中,遂越潼关,获金西安军节度使尼庞古薄鲁虎,拔汝州等郡,抵汴京而还。

冬十月,薄鲜万奴降,以其子帖哥入侍。

既而复叛,僣称东夏。

十二年丁丑夏,盗祁和尚据武平,史天祥讨平之,遂擒金将巢元帅以献。

察罕破金监军夹谷于霸州,金求和,察罕乃还。

秋八月,以木华黎为太师,封国王,将蒙古、糺、汉诸军南征,拔遂城、蠡州。

冬,克大名府,遂东定益都、淄、登、莱、濰、密等州。

是岁,秃满部民叛,命钵鲁完、朵鲁伯讨平之。

十三年戊寅秋八月,兵出紫荆口,获金行元帅事张柔,命还其旧职。

木华黎自西京入河东,克太原、平阳及忻、代、泽、潞、汾、霍等州。

金将武仙攻满城,张柔击败之。

是年,伐西夏,围其王城,夏主李遵顼出走西凉。

契丹六哥据高丽江东城,命哈真、札剌率师平之;高丽王皞遂降,请岁贡方物。

十四年己卯春,张柔败武仙,降祁阳、曲阳、中山等城。

夏六月,西域杀使者,帝率师亲征,取讹答剌城,擒其酋哈只儿只兰秃。

秋,木华黎克岢岚、吉、隰等州,进攻绛州,拔其城,屠之。

十五年庚辰春三月,帝克蒲华城。

夏五月,克寻思干城,驻跸也儿的石河。

秋,攻斡脱罗儿城,克之。

木华黎徇地至真定,武仙出降。

以史天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仙副之。

东平严实籍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浚等州户三十万来归,木华黎承制授实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

冬,金邢州节度使武贵降。

木华黎攻东平,不克,留严实守之,撤围趋洺州,分兵徇河北诸郡。

是岁,授董俊龙虎卫上将军、右副都元帅。

十六年辛巳春,帝攻卜哈儿、薛迷思干等城,皇子术赤攻养吉干、八儿真等城,并下之。

夏四月,驻跸铁门关,金主遣乌古孙仲端奉国书请和,称帝为兄,不允。

金东平行省事忙古弃城遁,严实入守之。

宋遣苟梦玉来请和。

夏六月,宋涟水忠义统辖石珪率众来降,以珪为济、兖、单三州总管。

秋,帝攻班勒纥等城,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攻玉龙杰赤等城,下之。

冬十月,皇子拖雷克马鲁察叶可、马鲁、昔剌思等城。

木华黎出河西,克葭、绥德、保安、鄜、坊、丹等州,进攻延安,不下。

十一月,宋京东安抚使张琳以京东诸郡来降,以琳为沧、景、滨、棣等州行都元帅。

是岁诏谕德顺州。

十七年壬午春,皇子拖雷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还经木剌夷国,大掠之,渡搠搠阑河,克也里等城。

遂与帝会,合兵攻塔里寒寨,拔之。

木华黎军克乾、泾、邠、原等州,攻凤翔,不下。

夏,避暑塔里寒寨。

西域主札阑丁出奔,与灭里可汗合,忽都忽与战不利。

帝自将击之,擒灭里可汗。

札阑丁遁去,遣八剌追之,不获。

秋,金复遣乌古孙仲端来请和,见帝于回鹘国。

帝谓曰:“我向欲汝主授我河朔地,令汝主为河南王,彼此罢兵,汝主不从。今木华黎已尽取之,乃始来请耶?”

仲端乞哀,帝曰:“念汝远来,河朔既为我有,关西数城未下者,其割付我,令汝主为河南王,勿复违也。”

仲端乃归。

金平阳公胡天祚以青龙堡降。

冬十月,金河中府来附,以石天应为兵马都元帅守之。

十八年癸未春三月,太师国王木华黎薨。

夏,避暑八鲁弯川。

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及八剌之兵来会,遂定西域诸城,置达鲁花赤监治之。

冬十月,金主珣殂,子守绪立。

是岁,宋复遣苟梦玉来。

十九年甲申夏,宋大名总管彭义斌侵河北,史天倪与战于恩州,败之。

是岁,帝至东印度国,角端见,班师。

二十年乙酉春正月,还行宫。

二月,武仙以真定叛,杀史天倪。

董俊

判官李全亦以中山叛。

三月,史天泽击仙走之,复真定。

夏六月,彭义斌以兵应仙,天泽御于赞皇,擒斩之。

二十一年丙戌春正月,帝以西夏纳仇人实勒噶克繖昆及不遣质子,自将伐之。

二月,取黑水等城。

夏,避暑于浑垂山。

取甘、肃等州。

秋,取西凉府搠罗、河罗等县,遂逾沙陀,至黄河九渡,取应里等县。

九月,李全执张琳,郡王带孙进兵围全于益都。

冬十一月庚申,帝攻灵州,夏遣嵬名令公来援。

丙寅,帝渡河击夏师,败之。

丁丑,五星聚见于西南。

驻跸盐州川。

十二月,李全降。

授张柔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

是岁,皇子窝阔台及察罕之师围金南京,遣唐庆责岁币于金。

二十二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

二月,破临洮府。

三月,破洮、河、西宁二州。

遣斡陈那颜攻信都府,拔之。

夏四月,帝次龙德,拔德顺等州,德顺节度使爱申、进士马肩龙死焉。

五月,遣唐庆等使金。

闰月,避暑六盘山。

六月,金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来请和。

帝谓群臣曰:“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

是月,夏主李晛降。

帝次清水县西江。

秋七月壬午,不豫。

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

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

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

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在位二十二年。

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

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

戊子年。是岁,皇子拖雷监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一-译文

◎太祖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名叫铁木真,姓奇渥温,是蒙古部的人。

太祖的十世祖名叫孛端义儿,母亲叫阿兰果火,嫁给脱奔咩哩犍,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博寒葛答黑,次子叫博合睹撒里直。

后来丈夫去世,阿兰寡居,夜里在帐篷中睡觉,梦见一道白光从天窗中进入,化作一个金色的神人,来到她的床前。

阿兰惊醒后,便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孛端义儿。

孛端义儿相貌奇特,沉默寡言,家人认为他痴傻,只有阿兰对别人说:“这孩子并不痴傻,他的后代子孙中必定会有大贵之人。”

阿兰去世后,兄弟们分家产,没有分给孛端义儿。

孛端义儿说:“贫贱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钱财有什么值得计较的!”

他独自骑着一匹青白色的马,来到八里屯阿懒的地方居住。

没有食物和饮水,正好有一只苍鹰捕捉野兽来吃,孛端义儿用绳子设下机关捕捉了它,鹰很快就驯服了,于是他带着鹰,猎取兔子和禽鸟作为食物,有时食物不够,鹰也会继续捕猎,仿佛有上天的帮助。

住了几个月后,有几十户人家从统急里忽鲁的草原逐水草迁徙而来。

孛端义儿与他们一起搭建茅屋居住,互相帮助,从此生活逐渐宽裕。

一天,他的二哥忽然想起他,说:“孛端义儿独自外出,没有带任何财物,最近会不会挨饿受冻呢?”

于是亲自前来拜访,邀请他一起回家。

孛端义儿在路上对哥哥说:“统急里忽鲁的百姓没有归属,如果用武力去征服他们,可以让他们臣服。”

哥哥认为他说得对,回到家后,立即挑选壮士,命令孛端义儿带领他们前去,果然成功降服了那些人。

孛端义儿去世后,他的儿子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继承了他的位置,生了一个儿子叫咩撚笃敦。

咩撚笃敦的妻子叫莫拿伦,生了七个儿子后寡居。

莫拿伦性格刚烈急躁。

当时押剌伊而部有一群小孩在田间挖草根吃,莫拿伦乘车外出,正好看到,愤怒地说:“这片田地是我儿子骑马的地方,这些小孩竟敢破坏它?”

她驱车径直冲过去,碾压伤了许多小孩,有的甚至死亡。

押剌伊而部的人非常愤怒,把莫拿伦的马群全部赶走了。

莫拿伦的儿子们听说后,来不及穿上盔甲,就去追赶。

莫拿伦私下担忧地说:“我的儿子们没有穿盔甲就去追赶,恐怕无法战胜敌人。”

她命令儿媳们带着盔甲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结果果然被打败,六个儿子都战死了。

押剌伊而部乘胜杀死了莫拿伦,灭了她全家。

只有她的长孙海都还年幼,乳母把他藏在木堆中,得以幸免。

之前莫拿伦的第七个儿子纳真,在八剌忽民家做赘婿,因此没有遭遇这场灾难。

他听说家中遭遇不幸,前来查看,发现十几个病弱的妇人和海都还在,他一时不知所措,幸好在他驱赶马群时,哥哥的黄马三次挣脱缰绳逃回,纳真得以骑上它。

于是他假装成牧马人,前往押剌伊而部。

路上遇到一对父子骑马先后而行,带着鹰打猎。

纳真认出了那只鹰,说:“这是我哥哥的鹰。”

他上前欺骗那个年轻人说:“有一匹红马带着一群马向东去了,你看到了吗?”

年轻人回答:“没有。”

年轻人接着问:“你经过的地方有野鸭和大雁吗?”

纳真回答:“有。”

年轻人又问:“你能为我带路吗?”

纳真回答:“可以。”

于是他们一起同行。

转过一个河湾,等到后面的骑手离得稍远时,纳真刺杀了那个年轻人。

他绑住马和鹰,迎上前去,像之前一样欺骗后面的骑手。

后面的骑手问:“前面射野鸭和大雁的是我的儿子,为什么他躺在地上不起来?”

纳真回答说他在流鼻血。

骑手正要发怒,纳真趁机刺死了他。

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山下,那里有几百匹马,只有几个牧童在玩击髀石的游戏。

纳真仔细一看,那些马也是他哥哥家的。

他欺骗那些牧童,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

于是他登上山顶四处张望,发现没有人来,便杀死了所有的牧童,带着马和鹰返回,接走了海都和那些病弱的妇人,回到八剌忽的地方定居。

海都长大后,纳真带领八剌忽怯谷的百姓,共同拥立他为君主。

海都即位后,率兵攻打押剌伊而部,使其臣服,势力逐渐壮大,在八剌合黑河上列营帐,跨河建桥,方便往来。

从此,周围的部族逐渐归附。

海都去世后,他的儿子拜姓忽儿继位。

拜姓忽儿去世后,他的儿子敦必乃继位。

敦必乃去世后,他的儿子葛不律寒继位。

葛不律寒去世后,他的儿子八哩丹继位。

八哩丹去世后,他的儿子也速该继位,吞并了各个部落,势力更加壮大。

也速该去世后,至元三年十月,追谥为烈祖神元皇帝。

当初,烈祖征讨塔塔儿部,俘虏了他们的首领铁木真。

宣懿太后月伦正好生下皇帝,手中握着凝血,像红色的石头。

烈祖感到奇异,于是用俘虏的名字铁木真来命名他,以纪念他的武功。

族人泰赤乌部原本与烈祖关系很好,后来因为塔儿不台掌权,双方产生了嫌隙,断绝了往来。

烈祖去世后,皇帝年幼,部众大多归附了泰赤乌部。

近侍中有个叫脱端火儿真的人,也准备叛变,皇帝哭着挽留他。

脱端说:“深池已经干涸,坚石已经碎裂,留下来还有什么用!”

最终带领部众离去。

宣懿太后对他的软弱感到愤怒,亲自率领军队追击叛徒,驱赶了大部分叛徒回来。

当时皇帝麾下的搠只驻扎在萨里河。

札木合部的秃台察儿驻扎在玉律哥泉,时常想要侵犯,掠夺萨里河的牧马。

搠只命令部下藏在马群中,射杀了秃台察儿。

札木合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与泰赤乌各部联合,率领三万大军前来攻打。

皇帝当时驻扎在答兰版朱思的草原,听说变故后,迅速召集各部军队,分成十三翼等待敌人。

不久札木合到来,皇帝与他大战,击败并赶走了他。

当时,各部之中,只有泰赤乌部地广人多,号称最强。

他们的照烈部,与皇帝居住的地方相近。

皇帝经常外出打猎,偶然与照烈部的猎骑相遇。

皇帝对他们说:“今晚可以一起过夜吗?”

照烈部的人回答:“一起过夜当然愿意,但我们的随从有四百人,因为干粮不够,已经让一半人回去了,现在该怎么办?”

皇帝坚持邀请他们过夜,所有留下来的人,都得到了食物和饮水。

第二天再次合围打猎,皇帝命令部下驱赶野兽向照烈部的人靠近,照烈部的人因此捕获了很多猎物。

他们的部众感到感激,私下议论说:“泰赤乌部虽然和我们像兄弟一样,但经常抢夺我们的车马和食物,没有君主的度量。

有君主度量的人,恐怕只有铁木真太子吧?”

照烈部的首领玉律,当时被泰赤乌部虐待,无法忍受,于是与塔海答鲁带领部众前来归附,准备杀死泰赤乌部以表忠心。

皇帝说:“我正在熟睡,幸好你们叫醒了我,从今以后,车辙和人迹的道路,都将归你们所有。”

但后来两人没有兑现诺言,再次叛变离去。

塔海答鲁在中途被泰赤乌部的人杀死,照烈部因此灭亡。

当时皇帝的功德日益显赫,泰赤乌各部大多因为他们的首领不守法度而受苦,看到皇帝宽厚仁爱,时常赏赐他们裘皮和马匹,心中非常高兴。

像赤老温、哲别、失力哥也不干等人,像朵郎吉、札剌儿、忙兀各部,都因为仰慕皇帝的仁义前来归降。

皇帝召集各族薛彻、大丑等人,各自用旄车载着奶酪,在斡难河上举行宴会。

皇帝与各族及薛彻别吉的母亲忽儿真面前,共同放置了一革囊的马奶;薛彻别吉的母亲野别该面前,单独放置了一革囊。

忽儿真愤怒地说:“现在不尊重我,反而看重野别该吗?”

怀疑是皇帝的主膳官失丘儿所为,于是鞭打了他。

因此双方产生了嫌隙。

当时,皇帝的弟弟别里古台掌管皇帝的乞列思事务(乞列思,汉语意思是禁止外人系马的地方),播里掌管薛彻别吉的乞列思事务。播里的随从因为偷走了马缰绳,被别里古台抓住了。播里非常生气,砍伤了别里古台的背部。别里古台的随从们想要反击,但别里古台阻止了他们,说:“你们想现在就报仇吗?我的伤还不算严重,先等等吧。”但随从们不听,各自拿着马奶桶激烈战斗,夺回了忽儿真和火里真两位哈敦(贵族妇女)。薛彻别吉派使者来求和,于是让两位哈敦回去了。这时,塔塔儿部的首领蔑兀真笑里徒违背了与金朝的约定,金朝皇帝派丞相完颜襄率兵追击他,迫使他向北逃跑。皇帝得知后,亲自率领近卫军从斡难河迎击,并命令薛彻别吉率领部众前来支援。等了六天,薛彻别吉没有来,皇帝亲自与蔑兀真笑里徒交战,杀死了他,并俘虏了他的所有辎重。皇帝的部下中有被乃蛮部人掳走的,皇帝想要讨伐乃蛮部,于是又派了六十人去薛彻别吉那里征兵。薛彻别吉因为旧怨,杀了其中十人,剥去了另外五十人的衣服,把他们赶了回去。皇帝非常生气,说:“薛彻别吉以前鞭打我的失丘儿,砍伤我的别里古台,现在又敢趁敌人之势来欺负我吗?”于是率领军队越过沙漠攻打薛彻别吉,杀死了他的部众,只有薛彻和大丑带着妻子儿女逃脱了。几个月后,皇帝再次讨伐薛彻和大丑,追到帖烈徒的险要之地,彻底消灭了他们。

克烈部的札阿绀孛前来归顺。札阿绀孛是克烈部首领汪罕的弟弟。汪罕名叫脱里,被金朝封为王,因为番语的发音较重,所以被称为汪罕。起初,汪罕的父亲忽儿札胡思杯禄去世后,汪罕继承了首领之位,杀死了很多兄弟。他的叔父菊儿罕率领军队与汪罕交战,在哈剌温隘口被逼退,只带着一百多名骑兵逃脱,投奔了烈祖。烈祖亲自率领军队追击菊儿罕,迫使他逃往西夏,并夺回了部众,归还给汪罕。汪罕感激烈祖,于是与他结盟,称为按答(按答,汉语意思是交换物品的朋友)。烈祖去世后,汪罕的弟弟也力可哈剌因为怨恨汪罕杀死了很多兄弟,再次背叛,投奔了乃蛮部。乃蛮部的首领亦难赤派兵讨伐汪罕,夺走了他的所有部众。汪罕逃到了河西、回鹘、回回三国,最后投奔了契丹。不久后,他又背叛了契丹,途中粮食断绝,只能挤羊奶喝,刺骆驼血充饥,处境非常艰难。皇帝因为汪罕与烈祖关系友好,派近侍去招降他。皇帝亲自迎接并安抚他,将他安置在军中,给予他物资支持,最终在土兀剌河上会面,尊汪罕为父亲。

不久后,皇帝讨伐蔑里乞部,与他们的首领脱脱在莫那察山交战,掠夺了他们的财物和庄稼,送给了汪罕。汪罕因此逐渐聚集了一些部众。不久后,汪罕自认为实力足够强大,没有告诉皇帝,独自率领军队再次攻打蔑里乞部。蔑里乞部的人败退,脱脱逃到了八儿忽真的险要之地。汪罕大肆掠夺后返回,没有给皇帝留下任何东西,但皇帝并不在意。

这时,乃蛮部的首领不欲鲁罕不服,皇帝再次与汪罕一起征讨他。到了黑辛八石的荒野,遇到了乃蛮部的前锋也的脱孛鲁,他率领一百名骑兵前来交战,看到皇帝的军队逼近,便逃到高山上,结果马鞍掉了下来,被擒获。不久后,皇帝又与乃蛮部的骁将曲薛吾撒八剌相遇,天色已晚,双方各自回营,约定第二天再战。当晚,汪罕在营中点燃了很多火把,假装没有异常,实际上却悄悄将部众转移到了别处。天亮后,皇帝才发现,开始怀疑汪罕有异心,于是退兵到萨里河。不久后,汪罕也回到了土兀剌河,汪罕的儿子亦剌合和札阿绀孛前来会合。曲薛吾等人察觉到了这一情况,趁他们不备,在路上袭击并俘虏了他们的部众。亦剌合逃回去告诉汪罕,汪罕命令亦剌合和卜鲁忽一起追击,并派使者来说:“乃蛮部不讲道义,掳走了我的人民,太子有四位良将,能否借给我来雪耻呢?”皇帝放下了之前的嫌隙,派博尔术、木华黎、博罗浑、赤老温四人率领军队前去支援。军队还没到,亦剌合已经追上了曲薛吾,与他交战,结果大败,卜鲁忽被擒,流箭射中了亦合的马胯,几乎被俘。不久后,四位将军赶到,击退了乃蛮部,夺回了所有被掳走的人和财物,归还给汪罕。之后,皇帝与弟弟哈撒儿再次讨伐乃蛮部,在忽兰盏侧山交战,大败乃蛮部,杀死了他们的将领和族人,堆积尸体作为京观(古代战争中用来炫耀胜利的尸堆),乃蛮部的势力因此大大削弱。

当时,泰赤乌部仍然强大,皇帝与汪罕在萨里河会合,与泰赤乌部的首领沆忽等人在斡难河上大战,击败了他们,斩杀和俘虏了无数敌人。哈答斤部、散只兀部、朵鲁班部、塔塔儿部、弘吉剌部听说乃蛮部和泰赤乌部战败,都感到畏惧,不安于现状,于是在阿雷泉会合,斩杀白马为誓,想要袭击皇帝和汪罕。弘吉剌部的首领迭夷担心事情不成,暗中派人告密。皇帝与汪罕从虎图泽出发,在杯亦烈川迎战,再次大败他们。汪罕于是分兵,自由地沿着怯绿怜河行进。札阿绀孛与按敦阿述、燕火脱儿等人商量说:“我哥哥性情反复无常,已经屠杀了我的兄弟们,我们这些人又怎么能独善其身呢?”按敦阿述泄露了这些话,汪罕命令将燕火脱儿等人抓到帐下,解开他们的绑绳,并对燕火脱儿说:“我们从西夏而来,一路上饥寒交迫,难道你们这么快就忘记了我们曾经的誓言吗?”于是唾了他的脸,在座的人都站起来唾他。汪罕又多次责备札阿绀孛,最终札阿绀孛无法忍受,与燕火脱儿等人一起投奔了乃蛮部。

皇帝在彻彻儿山驻扎军队,起兵讨伐塔塔儿部。塔塔儿部的首领阿剌兀都儿等人前来迎战,结果大败。

当时,弘吉剌部想要归附皇帝,但哈撒儿不知道他们的意图,前去掠夺他们。于是,弘吉剌部投奔了札木合部,与朵鲁班、亦乞剌思、哈答斤、火鲁剌思、塔塔儿、散只兀等部在犍河会合,共同推举札木合为局儿罕(首领),在秃律别儿河岸结盟,发誓说:“凡是我们同盟的人,如果有人泄露这个计划,就像河岸崩塌,树林被砍伐一样。”宣誓完毕后,大家一起用脚踩踏河岸,挥刀砍伐树林,驱赶士兵前来进攻。塔海哈当时在人群中,与皇帝麾下的抄吾儿有姻亲关系。抄吾儿偶然前去探望他,得知了这个计划,立即回到皇帝那里,将整个计划告诉了皇帝。皇帝立即起兵,在海剌儿和帖尼火鲁罕之地迎战,击败了他们,札木合逃脱,弘吉剌部前来投降。

壬戌年,皇帝在兀鲁回失连真河发兵,讨伐按赤塔塔儿和察罕塔塔儿两部。出征前,皇帝宣誓说:“如果击败敌人并追击他们,看到他们丢弃的物品,千万不要拿取,等战争结束后再分配。”结果果然胜利了,但族人按弹、火察儿、答力台三人违背了誓言,皇帝非常生气,夺走了他们所有的战利品,分给了军队。

起初,脱脱败退到八儿忽真的险要之地,后来又出来作乱,皇帝率领军队讨伐他,迫使他逃跑。这时,乃蛮部的不欲鲁罕联合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等部前来侵犯。皇帝派骑兵登上高处瞭望,发现乃蛮军队逐渐逼近,于是与汪罕一起将军队移入塞内。亦剌合从北边赶来,占据高山扎营,乃蛮军队冲击不动,于是撤退。亦剌合随后也进入塞内。即将开战时,皇帝将辎重转移到别处,与汪罕依靠阿兰塞作为屏障,在阙奕坛的荒野上与乃蛮军大战。乃蛮部派神巫祭祀风雪,想要借助风势进攻。结果风向逆转,反而吹向了乃蛮军的阵地,乃蛮军

无法继续战斗,想要撤退。雪填满了沟涧,皇帝率领军队乘机进攻,乃蛮大败。

这时札木合部起兵支援乃蛮,看到乃蛮失败,立即撤退,经过那些支持自己的部落,大肆掠夺后离开。

皇帝想为长子术赤向汪罕的女儿抄儿伯姬求婚,汪罕的孙子秃撒合也想娶皇帝的女儿火阿真伯姬,都没有成功,从此双方有了不少矛盾。

最初,皇帝与汪罕联合军队攻打乃蛮,约定第二天战斗,札木合对汪罕说:“我对您来说是白翎雀,其他人是鸿雁。白翎雀无论寒暑都常在北方,鸿雁遇到寒冷就南飞寻找温暖。”意思是说皇帝的心思不可靠。

汪罕听了后产生怀疑,于是将部众转移到别处。

等到求婚不成,札木合又趁机对亦剌合说:“太子虽然说是汪罕的儿子,但他曾与乃蛮通信,可能会对您父子不利。如果您能出兵,我会在旁边帮助您。”亦剌合相信了他。

正好答力台、火察儿、按弹等人叛变投靠亦剌合,也对他说:“我们愿意帮助您讨伐宣懿太后的儿子们。”亦剌合非常高兴,派使者告诉汪罕。

汪罕说:“札木合是个花言巧语、不守信用的人,不值得听信。”亦剌合极力劝说,使者来回多次。

汪罕说:“我的生存,全靠太子。我的胡须已经白了,希望死后能安息,你却喋喋不休?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让我担心。”札木合于是放火烧了皇帝的牧场后离开。

癸亥年,汪罕父子密谋要害皇帝,派使者来说:“之前商议的婚事,现在可以答应了,请来喝布浑察儿。”(布浑察儿,汉语是许亲酒的意思。)皇帝认为可行,率领十名骑兵前往,走到半路,心中生疑,派一名骑兵去辞谢,皇帝于是返回。

汪罕的阴谋没有得逞,便商议出兵进攻。圉人乞失力得知此事,秘密与弟弟把带告诉皇帝。皇帝立即率军赶往阿兰塞,将所有辎重转移到别处,派折里麦为前锋,等汪罕到来,便整兵出战。

先与朱力斤部遭遇,接着与董哀部遭遇,再与火力失烈门部遭遇,都击败了他们;最后与汪罕的亲兵遭遇,又击败了他们。亦剌合见形势危急,突然冲阵,被射中脸颊,立即收兵撤退。怯里亦部的人于是抛弃汪罕来投降。

汪罕战败后返回,皇帝也率军返回,驻扎在董哥泽,派阿里海责备汪罕说:“您被叔父菊儿罕驱逐,走投无路来投靠我,我父亲立即攻打菊儿罕,在河西击败了他,将土地和人民全部交给您,这是对您的第一大功。您被乃蛮攻打,向西逃到日落之处。您的弟弟札阿绀孛在金境,我立即派人召他回来。等他回来,又被蔑里乞部人逼迫,我请我哥哥薛彻别及我弟弟大丑去杀他们,这是对您的第二大功。您走投无路来投靠时,我经过哈丁里,掠夺各部羊、马、财物,全部献给您,不到半个月,让饥饿的您吃饱,瘦弱的您强壮,这是对您的第三大功。您不告诉我,去掠夺蔑里乞部,大获而归,却没有分给我一丝一毫,我并不在意。等到您被乃蛮颠覆,我派四将夺回您的百姓,重新建立您的国家,这是对您的第四大功。我征讨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弘吉剌五部,像海东猛禽对付鹅雁一样,见无不获,获得后必定献给您,这是对您的第五大功。这五件事都有明证,您不报答我也就罢了,现在却恩将仇报,突然出兵攻打我?”

汪罕听了,对亦剌合说:“我之前的话怎么样?我儿子应该记住。”亦剌合说:“事到如今,已经无法挽回,只能全力战斗。我胜了就吞并他,他胜了就吞并我。多说无益。”

当时皇帝的族人按弹、火察儿都在汪罕身边,皇帝于是派阿里海责备汪罕,并让他们转告说:“以前我国没有君主,想立薛彻、太丑二人,他们是我的伯祖八剌哈的后裔。二人坚决推辞,于是想立你火察儿为伯父聂坤的儿子,你又坚决推辞。事情不能中断,又想立你按弹为我祖忽都剌的儿子,你又坚决推辞。于是你们推举我为君主,这哪里是我的本意?没想到被逼到这一步。三河是祖宗开创基业的地方,不要让它落入他人之手。你们好好侍奉汪罕,汪罕性情无常,对我尚且如此,何况你们?我现在要走了,我现在要走了!”按弹等人一言不发。

皇帝派使者去汪罕后,便出兵俘虏了弘吉剌别部溺儿斤。到了班朱尼河,河水浑浊,皇帝喝下河水向众人发誓。有个亦乞烈部人孛徒,被火鲁剌部打败,遇到皇帝,与他结盟。哈撒儿住在哈剌浑山,妻子被汪罕俘虏,带着幼子脱虎逃走,粮食断绝,靠捡鸟蛋为食,来到河边与皇帝会合。当时汪罕势力强大,皇帝势力微弱,胜败未卜,众人非常担忧。凡是喝过河水的人,称为饮浑水,表示曾共患难。

汪罕的军队到来,皇帝与他们在哈阑真沙陀交战,汪罕大败,他的臣子按弹、火察儿、札木合等人密谋刺杀汪罕,没有成功,逃往乃蛮。答力台、把怜等部纷纷投降。皇帝移军到斡难河源头,计划攻打汪罕,又派两名使者去汪罕,假借哈撒儿的口信说:“我哥哥太子现在不知去向,我的妻儿又在您那里,即使我想去,又能去哪里呢?如果您能原谅我过去的过错,念及旧情,我就束手归顺了。”汪罕相信了,派人跟随两名使者来,用皮囊盛血与他们结盟。到了之后,便以两名使者为向导,命令士兵衔枚夜行,出其不意地袭击汪罕,击败了他,全部降服了克烈部众,汪罕与亦剌合只身逃走。汪罕叹息道:“我被儿子所误,今天的祸患,后悔也来不及了!”汪罕逃走,路上遇到乃蛮部将,被其杀死。亦剌哈逃到西夏,靠抢劫为生。后来也被西夏攻打,逃到龟兹国,被龟兹国主派兵杀死。皇帝灭掉汪罕后,在帖麦该川举行大规模狩猎,宣布号令,凯旋而归。

当时乃蛮部长太阳罕嫉妒皇帝的能力,派使者与白达达部主阿剌忽思商议说:“我听说东方有人称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您如果能增强我的右翼,我将夺取他的弓箭。”阿剌忽思立即将这个阴谋报告给皇帝,不久后,率部归顺。

甲子年,皇帝在帖麦该川召开大会,商议讨伐乃蛮。群臣认为春天马瘦,应该等到秋天马肥时再行动。皇弟斡赤斤说:“该做的事,应该尽早决断,怎么能以马瘦为借口?”别里古台也说:“乃蛮想夺取我们的弓箭,这是小看我们,我们义当同生共死。他们仗着国家大而夸口,如果趁其不备进攻,一定能成功。”皇帝高兴地说:“有这样的军队,还担心不能胜利吗?”于是出兵讨伐乃蛮,驻扎在建忒该山,先派虎必来、哲别二人为前锋。

太阳罕从按台来到沆海山扎营,与蔑里乞部的首领脱脱、克烈部的首领阿怜太石、猥剌部的首领忽都花别吉,以及秃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等部落联合,兵力非常强大。

当时我们队伍中有一匹瘦弱的马受惊跑进了乃蛮的营地,太阳罕看到后,与众人商议说:“蒙古的马如此瘦弱,现在应该引诱他们深入,然后再战并擒获他们。”

他的将领火力速八赤回答说:“先王作战时,勇往直前,从不退缩,马尾和人背都不让敌人看到。现在采取这种拖延的计策,难道不是心中有所畏惧吗?如果畏惧,为什么不让后妃来统领军队呢?”

太阳罕大怒,立即骑马出战。皇帝让哈撒儿统领中军。

当时札木合跟随太阳罕前来,看到皇帝的军队整齐严肃,对左右的人说:“乃蛮初次出兵时,视蒙古军队如同羔羊,认为连蹄皮都不会留下。现在我观察他们的气势,已经不像从前了。”于是带领自己的部队逃走了。

当天,皇帝与乃蛮军队大战到傍晚,擒杀了太阳罕。各部军队一时溃散,夜间逃往险要之地,坠崖而死的人不计其数。第二天,剩余的部队全部投降。

于是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四部也来投降。

之后又征讨蔑里乞部,他们的首领脱脱逃往太阳罕的哥哥卜欲鲁罕那里,他的部下带儿兀孙献上女儿迎接投降,不久又叛逃。

皇帝到达泰寒寨,派遣孛罗欢、沈白二人率领右军前往平定。

乙丑年,皇帝征讨西夏,攻占力吉里寨,经过落思城,大肆掠夺人民和他们的骆驼后返回。

丙寅年,皇帝召集诸王和群臣,建立九斿白旗,在斡难河的源头即皇帝位,诸王和群臣共同上尊号为成吉思皇帝。这一年实际上是金泰和六年。

皇帝即位后,立即发兵再次征讨乃蛮。当时卜欲鲁罕在兀鲁塔山打猎,被擒获带回。太阳罕的儿子屈出律罕与脱脱逃往也儿的石河。

皇帝开始商议讨伐金国。起初,金国杀害了皇帝的宗亲咸补海罕,皇帝想要复仇。恰逢金国的降俘等人详细讲述了金主璟的暴虐行为,皇帝于是决定讨伐,但不敢轻举妄动。

丁卯年秋天,再次征讨西夏,攻占斡罗孩城。这一年,派遣按弹、不兀剌二人出使乞力吉思。不久,野牒亦纳里部、阿里替也儿部都派使者前来献上名鹰。

戊辰年春天,皇帝从西夏返回。夏天,在龙庭避暑。冬天,再次征讨脱脱和屈出律罕。当时斡亦剌部等遇到我们的前锋,不战而降,于是用他们作为向导。到达也儿的石河,讨伐蔑里乞部,将其消灭,脱脱中箭而死,屈出律逃往契丹。

己巳年春天,畏吾儿国前来归附。皇帝进入河西,夏主李安全派遣他的世子率军前来迎战,被击败,俘虏了他们的副元帅高令公。攻占兀剌海城,俘虏了他们的太傅西壁氏。进军到克夷门,再次击败夏军,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嵬名令公。逼近中兴府,引河水灌城,堤坝决口,水向外溃散,于是撤围返回。派遣太傅讹答进入中兴府,招降夏主,夏主献上女儿请求和谈。

庚午年春天,金国谋划前来讨伐,修筑乌沙堡。皇帝命令遮别袭击并杀死他们的部队,于是向东扩张领土。起初,皇帝每年向金国进贡,金主派卫王允济在净州接受贡品。皇帝见到允济时没有行礼。允济回国后,想要请求出兵攻打皇帝。恰逢金主璟去世,允济继位,有诏书到达我国,传言应当拜受。皇帝问金国使者:“新君是谁?”金国使者回答:“是卫王。”皇帝立即向南面吐口水说:“我以为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的,这种平庸懦弱的人也能做皇帝吗?为什么要拜他!”随即骑马北去。金国使者回去报告,允济更加愤怒,想要等皇帝再次进贡时,趁机加害。皇帝得知后,于是与金国断绝关系,加强兵力防备。

辛未年春天,皇帝居住在怯绿连河。西域哈剌鲁部的首领阿昔兰罕前来投降,畏吾儿国的首领亦都护前来朝见。二月,皇帝亲自率军南征,在野狐岭击败金将定薛,攻占大水泺、丰利等县。金国再次修筑乌沙堡。秋天七月,命令遮别攻打乌沙堡和乌月营,攻占它们。八月,皇帝与金军在宣平的会河川交战,击败他们。九月,攻占德兴府,居庸关的守将逃走。遮别于是进入关内,抵达中都。

冬天,袭击金国的群牧监,驱赶他们的马匹返回。耶律阿海投降,在行在所拜见皇帝。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别攻占云内、东胜、武、朔等州。这个冬天,皇帝驻扎在金国的北部边境。刘伯林、夹谷长哥等人前来投降。

壬申年春天正月,耶律留哥在隆安聚集众人,自封为都元帅,派遣使者前来归附。皇帝攻破昌、桓、抚等州。金将纥石烈九斤等人率领三十万军队前来增援,皇帝与他们在獾儿觜交战,大败他们。秋天,包围西京。金元帅左都监奥屯襄率军前来增援,皇帝派兵引诱他们到密谷口,迎击并全歼他们。再次攻打西京,皇帝中箭,于是撤围。九月,察罕攻占奉圣州。冬天十二月甲申,遮别攻打东京未能攻下,随即撤退,夜间疾驰返回,袭击并攻占它。

癸酉年春天,耶律留哥自立为辽王,改年号为元统。秋天七月,攻占宣德府,随即攻打德兴府。皇子拖雷、驸马赤驹率先登城,攻占它。皇帝进军到怀来,与金行省完颜纲、元帅高琪交战,击败他们,追至北口。金兵坚守居庸关。皇帝命令可忒、薄刹守卫,于是前往涿鹿。金西京留守忽沙虎逃走。皇帝出紫荆关,在五回岭击败金军,攻占涿、易二州。契丹讹鲁不儿等人献上北口,遮别于是攻占居庸关,与可忒、薄刹会合。八月,金忽沙虎弑杀其主允济,迎立丰王珣。这个秋天,分兵三路:命令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沿太行山向南,攻占保、遂、安肃、安、定、邢、洺、磁、相、卫、辉、怀、孟,掠夺泽、潞、辽、沁、平阳、太原、吉、隰,攻占汾、石、岚、忻、代、武等州后返回;皇弟哈撒儿及斡陈那颜、拙赤、薄刹为左军,沿海向东,攻占蓟州、平、滦、辽西诸郡后返回;皇帝与皇子拖雷为中军,攻占雄、霸、莫、安、河间、沧、景、献、深、祁、蠡、冀、恩、濮、开、滑、博、济、泰安、济南、滨、棣、益都、淄、濰、登、莱、沂等郡。再次命令木华黎攻打密州,屠杀它。史天倪、萧勃迭率众前来投降,木华黎按照制度将他们封为万户。皇帝到达中都,三路军队返回,合兵驻扎在大口。这一年,河北的郡县全部被攻占,只有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未被攻下。

甲戌年春天三月,皇帝驻扎在中都北郊。诸将请求乘胜攻破燕京,皇帝不同意,于是派遣使者告诉金主:“你的山东、河北郡县都已归我所有,你所守的只有燕京。天已经削弱了你,我又将你逼入险境,天会怎么看待我?我现在撤军,你不能犒劳军队以

平息我诸将的愤怒吗?

金国君主于是派遣使者求和,献上卫绍王的女儿岐国公主以及金银布帛、童男童女五百人、马三千匹,并派遣丞相完颜福兴护送皇帝出居庸关。

夏季五月,金国君主迁都汴京,任命完颜福兴和参政抹撚尽忠辅佐太子守忠,留守中都。

六月,金国的糺军斫答等人杀死他们的主帅,率领部众前来投降。

皇帝命令三摸合、石抹明安与斫答等人包围中都。

皇帝在鱼儿泺避暑。

秋季七月,金国太子守忠逃往汴京。

冬季十月,木华黎征讨辽东,高州的卢琮、金朴等人投降。

锦州的张鲸杀死节度使,自立为临海王,派遣使者前来投降。

十年乙亥年春季正月,金国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投降,任命七斤为元帅。

二月,木华黎攻打北京,金国元帅寅答虎、乌古伦献城投降,任命寅答虎为留守,吾也而代理兵马都元帅镇守。

兴中府元帅石天应前来投降,任命天应为兴中府尹。

三月,金国御史中丞李英等人率军支援中都,在霸州交战,被击败。

夏季四月,攻克清、顺二州。

皇帝命令张鲸统领北京十提控兵随从南征,张鲸谋反,被处死。

张鲸的弟弟张致占据锦州,僭号称汉兴皇帝,改年号为兴龙。

五月庚申日,金国中都留守完颜福兴服毒自杀,抹撚尽忠弃城逃走,明安入城守卫。

这个月,皇帝在桓州凉泾避暑,派遣忽都忽等人清点中都的库藏。

秋季七月,红罗山寨主杜秀投降,任命杜秀为锦州节度使。

派遣乙职里前往金国君主处,要求献出河北、山东未攻下的城池,并去掉帝号,称河南王,应当停止战争,金国君主不从。

皇帝命令史天倪南征,任命他为右副都元帅,赐予金虎符。

八月,史天倪攻取平州,金国经略使乞住投降。

木华黎派遣史进道等人攻打广宁府,使其投降。

这个秋季,共攻取城池八百六十二座。

冬季,金国宣抚蒲鲜万奴占据辽东,僭称天王,国号大真,改年号为天泰。

十一月,耶律留哥前来朝见,让他的儿子斜阇入侍。

史天祥讨伐兴州,擒获节度使赵守玉。

十一年丙子年春季,皇帝回到庐朐河行宫。

张致攻陷兴中府,木华黎讨伐平定。

秋季,撒里知兀三摸合拔都鲁率军从西夏进军关中,越过潼关,擒获金国西安军节度使尼庞古薄鲁虎,攻取汝州等郡,抵达汴京后返回。

冬季十月,蒲鲜万奴投降,让他的儿子帖哥入侍。

不久后又反叛,僭称东夏。

十二年丁丑年夏季,盗贼祁和尚占据武平,史天祥讨伐平定,擒获金国将领巢元帅献上。

察罕在霸州击败金国监军夹谷,金国求和,察罕于是撤军。

秋季八月,任命木华黎为太师,封为国王,率领蒙古、糺、汉诸军南征,攻取遂城、蠡州。

冬季,攻克大名府,随后东定益都、淄、登、莱、濰、密等州。

这一年,秃满部民反叛,命令钵鲁完、朵鲁伯讨伐平定。

十三年戊寅年秋季八月,军队从紫荆口出发,擒获金国行元帅事张柔,命令他恢复旧职。

木华黎从西京进入河东,攻克太原、平阳及忻、代、泽、潞、汾、霍等州。

金国将领武仙攻打满城,张柔将其击败。

这一年,征讨西夏,包围其王城,西夏君主李遵顼逃往西凉。

契丹六哥占据高丽江东城,命令哈真、札剌率军平定;高丽王皞投降,请求每年进贡方物。

十四年己卯年春季,张柔击败武仙,降服祁阳、曲阳、中山等城。

夏季六月,西域杀害使者,皇帝率军亲征,攻取讹答剌城,擒获其酋长哈只儿只兰秃。

秋季,木华黎攻克岢岚、吉、隰等州,进攻绛州,攻破城池,屠城。

十五年庚辰年春季三月,皇帝攻克蒲华城。

夏季五月,攻克寻思干城,驻扎在也儿的石河。

秋季,攻打斡脱罗儿城,攻克。

木华黎进军至真定,武仙出城投降。

任命史天倪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府事,武仙为副。

东平的严实登记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滑、浚等州三十万户归附,木华黎按照制度授予严实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

冬季,金国邢州节度使武贵投降。

木华黎攻打东平,未能攻克,留下严实守卫,撤围进军洺州,分兵攻取河北各郡。

这一年,授予董俊龙虎卫上将军、右副都元帅。

十六年辛巳年春季,皇帝攻打卜哈儿、薛迷思干等城,皇子术赤攻打养吉干、八儿真等城,全部攻克。

夏季四月,驻扎在铁门关,金国君主派遣乌古孙仲端奉国书求和,称皇帝为兄,皇帝不允。

金国东平行省事忙古弃城逃走,严实入城守卫。

宋朝派遣苟梦玉前来求和。

夏季六月,宋朝涟水忠义统辖石珪率众投降,任命石珪为济、兖、单三州总管。

秋季,皇帝攻打班勒纥等城,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分别攻打玉龙杰赤等城,全部攻克。

冬季十月,皇子拖雷攻克马鲁察叶可、马鲁、昔剌思等城。

木华黎从河西出发,攻克葭、绥德、保安、鄜、坊、丹等州,进攻延安,未能攻克。

十一月,宋朝京东安抚使张琳以京东各郡投降,任命张琳为沧、景、滨、棣等州行都元帅。

这一年,皇帝下诏谕德顺州。

十七年壬午年春季,皇子拖雷攻克徒思、匿察兀儿等城,返回时经过木剌夷国,大肆掠夺,渡过搠搠阑河,攻克也里等城。

随后与皇帝会合,合兵攻打塔里寒寨,攻克。

木华黎的军队攻克乾、泾、邠、原等州,进攻凤翔,未能攻克。

夏季,皇帝在塔里寒寨避暑。

西域君主札阑丁出逃,与灭里可汗会合,忽都忽与之交战不利。

皇帝亲自率军攻击,擒获灭里可汗。

札阑丁逃走,派遣八剌追击,未能擒获。

秋季,金国再次派遣乌古孙仲端前来求和,在回鹘国见到皇帝。

皇帝对他说:“我先前希望你的君主将河朔地区交给我,让你的君主称河南王,彼此停战,你的君主不从。如今木华黎已经全部攻取了河朔,现在才来求和吗?”

仲端乞求怜悯,皇帝说:“念在你远道而来,河朔既然已经归我所有,关西几座未攻下的城池,割让给我,让你的君主称河南王,不要再违抗了。”

仲端于是返回。

金国平阳公胡天祚以青龙堡投降。

冬季十月,金国河中府归附,任命石天应为兵马都元帅守卫。

十八年癸未年春季三月,太师国王木华黎去世。

夏季,皇帝在八鲁弯川避暑。

皇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及八剌的军队前来会合,随后平定西域各城,设置达鲁花赤监督治理。

冬季十月,金国君主珣去世,儿子守绪继位。

这一年,宋朝再次派遣苟梦玉前来。

十九年甲申年夏季,宋朝大名总管彭义斌入侵河北,史天倪在恩州与之交战,击败他。

这一年,皇帝到达东印度国,角端出现,于是班师回朝。

二十年乙酉年春季正月,皇帝回到行宫。

二月,武仙在真定反叛,杀死史天倪。

董俊

判官李全也在中山叛变。

三月,史天泽击败了仙,收复了真定。

夏六月,彭义斌带兵支援仙,史天泽在赞皇抵御,擒获并斩杀了彭义斌。

二十一年丙戌春正月,皇帝因为西夏接纳了仇人实勒噶克繖昆并且没有派遣质子,亲自率军讨伐西夏。

二月,攻取了黑水等城。

夏天,皇帝在浑垂山避暑。

攻取了甘州、肃州等地。

秋天,攻取了西凉府的搠罗、河罗等县,随后越过沙陀,到达黄河九渡,攻取了应里等县。

九月,李全抓住了张琳,郡王带孙带兵包围了李全在益都。

冬十一月庚申,皇帝攻打灵州,西夏派遣嵬名令公前来支援。

丙寅,皇帝渡过黄河击败了西夏军队。

丁丑,五星在西南方向聚集。

皇帝驻扎在盐州川。

十二月,李全投降。

皇帝任命张柔为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

这一年,皇子窝阔台和察罕的军队包围了金国的南京,派遣唐庆向金国索要岁币。

二十二年丁亥春,皇帝留下部分军队攻打西夏王城,自己率军渡过黄河攻打积石州。

二月,攻破了临洮府。

三月,攻破了洮州、河州、西宁二州。

派遣斡陈那颜攻打信都府,攻下了它。

夏四月,皇帝驻扎在龙德,攻下了德顺等州,德顺节度使爱申、进士马肩龙战死。

五月,派遣唐庆等人出使金国。

闰月,皇帝在六盘山避暑。

六月,金国派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前来求和。

皇帝对群臣说:“朕自从去年冬天五星聚集时,已经答应不杀掠,怎么忘了下诏呢?现在可以布告中外,让那些使者也知道朕的意思。”

这个月,西夏主李晛投降。

皇帝驻扎在清水县西江。

秋七月壬午,皇帝身体不适。

己丑,皇帝在萨里川哈老徒的行宫去世。

临终前对左右说:“金国的精兵在潼关,南面靠着连山,北面有大河阻挡,难以迅速攻破。如果向宋国借道,宋国和金国是世仇,一定会答应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唐州、邓州出兵,直捣大梁。金国急了,一定会从潼关调兵。然而数万大军,千里迢迢赶来支援,人马疲惫,即使到了也无法作战,我们一定能击败他们。”

说完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葬在起辇谷。

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为圣武皇帝。

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谥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在位二十二年。

皇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因此能够灭掉四十个国家,最终平定了西夏。

他的奇勋伟迹很多,可惜当时史官不齐全,很多事迹都没有记录下来。

戊子年。这一年,皇子拖雷监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一-注解

太祖: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庙号。

孛端义儿:成吉思汗的十世祖,传说中因其母阿兰果火梦白光入怀而生,被认为是蒙古贵族的始祖。

阿兰果火:孛端义儿的母亲,传说中因梦白光入怀而生孛端义儿,被视为神圣的母亲。

八里屯阿懒:地名,孛端义儿独自居住的地方,象征着他的独立和坚韧。

统急里忽鲁:地名,孛端义儿与民结茅而居的地方,象征着他的领导力和智慧。

押剌伊而:部落名,与莫拿伦家族发生冲突的部落,象征着蒙古部落间的争斗。

海都:莫拿伦的长孙,后成为部落的领袖,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复兴。

纳真:莫拿伦的第七子,通过智谋和勇气为家族复仇,象征着智慧和勇气。

泰赤乌:蒙古高原上的一个部落,曾与成吉思汗和汪罕联军交战。

斡难河:蒙古帝国的发源地,成吉思汗在此称帝。

乞列思:华言禁外系马所也,指古代蒙古部落中专门用于系马的场所。

薛彻别吉:蒙古部落中的一个首领,与成吉思汗有多次冲突。

蔑兀真笑里徒:塔塔儿部的首领,曾背叛金朝,后被成吉思汗击败。

汪罕:汪罕是克烈部的首领,克烈部是蒙古高原上的一个重要部落。汪罕与成吉思汗有过合作,但因权力和领土的争夺最终成为敌人。

按答:华言交物之友也,指结盟的盟友。

札阿绀孛:汪罕的弟弟,曾与汪罕发生冲突,后投奔乃蛮部。

乃蛮部: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强大部落,与成吉思汗多次交战。

札木合:成吉思汗的早期盟友,后成为其对手。

乃蛮:乃蛮是蒙古高原西部的一个强大部落,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族有过多次冲突。乃蛮部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术赤:术赤是成吉思汗的长子,后来成为金帐汗国的创始人。他在成吉思汗的征服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火阿真伯姬:火阿真伯姬是汪罕的孙女,成吉思汗曾试图通过联姻来巩固与克烈部的关系,但最终失败。

布浑察儿:布浑察儿是蒙古语中的“许亲酒”,指在婚姻谈判中用来表示同意的酒宴。

哈阑真沙陀:哈阑真沙陀是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地名,成吉思汗与汪罕的军队曾在此地进行过重要战役。

帖麦该川:帖麦该川是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地名,成吉思汗曾在此地举行大会,宣布重要决策。

太阳罕:乃蛮部的首领,乃蛮是蒙古高原西部的一个强大部落联盟。

沆海山:位于蒙古高原西部,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乃蛮部的活动区域。

蔑里乞部:蒙古高原上的一个部落,曾与成吉思汗为敌。

克烈部:蒙古高原上的一个重要部落,曾与成吉思汗结盟。

猥剌部:蒙古高原上的一个部落,具体历史不详。

秃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均为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曾与成吉思汗为敌。

火力速八赤:太阳罕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哈撒儿:成吉思汗的弟弟,蒙古帝国的重要将领。

成吉思皇帝:成吉思汗的尊号,意为“海洋般的大汗”。

金泰和:金朝的年号,成吉思汗称帝时正值金泰和六年。

卜欲鲁罕:太阳罕的兄弟,乃蛮部的另一首领。

屈出律罕:太阳罕的儿子,后逃亡至契丹。

西夏:古代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政权,主要活动在今宁夏、甘肃一带。

斡罗孩城:西夏的重要城市,被成吉思汗攻占。

乞力吉思:中亚的一个部落,与蒙古帝国有交往。

畏吾儿国:即高昌回鹘,位于今新疆地区,后归附蒙古帝国。

李安全:西夏的君主,曾与成吉思汗交战。

乌沙堡:金朝的重要军事据点,被蒙古帝国攻占。

耶律留哥:契丹族的领袖,投降蒙古。

木华黎:蒙古帝国的著名将领,成吉思汗的重要军事指挥官。

中都:金朝的首都,今北京地区。

金主:指金朝的皇帝,这里具体指的是金宣宗完颜珣。

卫绍王女岐国公主:卫绍王是金朝的一个封号,岐国公主是他的女儿,被用作和亲的工具。

完颜福兴:金朝的丞相,负责护送皇帝出居庸关。

高州卢琮、金朴:高州的地方官员,投降蒙古。

张鲸:锦州的地方势力,自立为临海王。

蒲察七斤:金朝的右副元帅,投降蒙古。

史天倪:蒙古将领,被封为右副都元帅。

蒲鲜万奴:金朝的宣抚使,后来在辽东自立为天王。

察罕:蒙古将领,参与多次对金朝的战役。

张柔:金朝的行元帅,被蒙古俘虏后复职。

武仙:金朝的将领,多次与蒙古军交战。

董俊:蒙古将领,被封为龙虎卫上将军。

判官: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审理案件,处理司法事务。

中山: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一带。

真定: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正定县。

赞皇:古代地名,今河北省赞皇县。

黑水: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张掖市一带。

浑垂山: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甘、肃等州:古代地名,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肃州今甘肃省酒泉市。

西凉府: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

沙陀:古代民族名,主要活动在今内蒙古、山西一带。

黄河九渡:古代地名,指黄河的九个渡口,具体位置不详。

灵州:古代地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嵬名令公:西夏的官员,具体事迹不详。

五星聚:古代天文学术语,指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天空的某一区域。

盐州川:古代地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一带。

益都:古代地名,今山东省青州市。

保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保定市。

南京: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积石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

临洮府: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洮、河、西宁二州:古代地名,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县,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宁州今青海省西宁市。

信都府:古代地名,今河北省邢台市。

龙德: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德顺: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六盘山:古代地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带。

清水县: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萨里川哈老徒: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潼关:古代地名,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

唐、邓:古代地名,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

大梁:古代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起辇谷: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圣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的谥号。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加谥。

拖雷: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后为元太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一-评注

这段文本详细描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起源和早期历史,展现了蒙古部落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通过孛端义儿、莫拿伦、纳真等人物的事迹,文本揭示了蒙古贵族的起源、家族间的争斗与联盟,以及成吉思汗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逐步统一蒙古部落。

文本中的神话元素,如阿兰果火梦白光入怀而生孛端义儿,赋予了成吉思汗家族神圣的起源,增强了其统治的合法性。这种神话与历史的结合,反映了古代蒙古社会对天命和神圣血统的信仰。

莫拿伦的故事展示了蒙古部落间的残酷争斗和家族复仇的重要性。纳真通过智谋和勇气为家族复仇,不仅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蒙古社会对家族荣誉和复仇的重视。

成吉思汗的早期经历,如与泰赤乌部落的复杂关系,展示了他如何通过宽仁和智慧赢得其他部落的支持。这种领导风格不仅帮助他统一蒙古部落,也为后来的蒙古帝国奠定了基础。

文本中的地名和部落名,如八里屯阿懒、统急里忽鲁、押剌伊而、斡难河等,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历史背景,也象征着蒙古社会的多样性和动态性。这些地名的频繁出现,增强了文本的历史真实感和文化深度。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记录了成吉思汗家族的早期历史,也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蒙古部落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通过对神话、历史、家族荣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描写,文本深刻揭示了蒙古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高原过程中与各部落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与克烈部、乃蛮部、塔塔儿部等部落的冲突与联盟。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成吉思汗在政治、军事上的高超手腕,以及他在处理部落间矛盾时的灵活策略。

首先,成吉思汗在处理与薛彻别吉的冲突时,表现出极大的忍耐与克制。尽管薛彻别吉多次挑衅,甚至伤害了他的弟弟别里古台,成吉思汗并没有立即采取报复行动,而是等待时机,最终在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击,彻底消灭了薛彻别吉的势力。这种策略不仅避免了过早的消耗,还为后续的统一战争积累了力量。

其次,成吉思汗在处理与克烈部汪罕的关系时,展现了其外交手腕。尽管汪罕曾多次背叛成吉思汗,甚至在关键时刻不告而别,成吉思汗仍然选择宽容,并在汪罕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这种宽容不仅赢得了汪罕的信任,也为成吉思汗赢得了更多的盟友和支持者。

此外,成吉思汗在与乃蛮部、泰赤乌等强大部落的交战中,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善于利用地形、天气等自然条件,灵活调整战术,最终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特别是在与乃蛮部的战斗中,成吉思汗巧妙地利用了风向的变化,逆转了战局,展现了其作为军事统帅的非凡智慧。

最后,这段文字还反映了蒙古高原上各部落之间的复杂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与背叛、权力斗争与利益交换,构成了蒙古统一战争的历史背景。成吉思汗通过不断的战争与外交手段,逐步削弱了各部落的力量,最终实现了蒙古高原的统一。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历史进程,也展现了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卓越才能。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蒙古帝国建立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这段文字记载了蒙古帝国初期成吉思汗与克烈部首领汪罕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与乃蛮部的冲突。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蒙古高原上各部落之间的权力斗争,还反映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过程中的战略智慧和政治手腕。

首先,成吉思汗与汪罕的关系从盟友逐渐演变为敌人,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蒙古高原上部落联盟的脆弱性。札木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挑拨离间和不可靠的性格使得汪罕对成吉思汗产生了怀疑,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这种背叛和猜忌在当时的部落社会中非常常见,成吉思汗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最终击败了汪罕,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其次,成吉思汗在处理与汪罕的婚姻谈判时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他试图通过联姻来巩固与克烈部的关系,但汪罕的反复无常和札木合的挑拨使得这一计划失败。尽管如此,成吉思汗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通过军事手段彻底击败了汪罕,展示了他作为领袖的果断和决断力。

最后,这段文字还反映了成吉思汗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他在与汪罕和乃蛮部的战斗中,多次以少胜多,展示了他对战场形势的敏锐判断和灵活应变的能力。特别是在哈阑真沙陀之战中,成吉思汗通过出其不意的战术击败了汪罕,奠定了他在蒙古高原上的霸主地位。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蒙古帝国初期的历史事件,还展示了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蒙古帝国的崛起过程,以及成吉思汗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这段文字记载了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高原和对外扩张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和政治事件。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蒙古帝国初期的军事扩张和政治整合过程。成吉思汗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步击败了乃蛮部、蔑里乞部、克烈部等敌对势力,最终统一了蒙古高原,并在斡难河源头称帝,建立了蒙古帝国。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生动地描绘了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例如,太阳罕的轻敌和札木合的观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成吉思汗军队的纪律严明和战斗力强大。此外,文中对战役的描写也极具画面感,如“夜走绝险,坠崖死者不可胜计”,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蒙古军队的勇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是研究蒙古帝国早期历史的重要史料。它不仅记录了成吉思汗的军事征服过程,还反映了当时蒙古高原各部落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札木合的背叛和乃蛮部的溃败,揭示了蒙古帝国建立过程中部落联盟的脆弱性和成吉思汗的政治智慧。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蒙古帝国与金朝、西夏等政权的互动,为研究13世纪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述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形象。它为我们理解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文字详细记录了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领导下对金朝的军事行动和外交策略。从金主遣使求和,到木华黎等蒙古将领的征战,再到各地官员和将领的投降与反叛,展现了蒙古帝国扩张的复杂过程。

文本中提到的多次和谈与战争交替进行,反映了当时东亚地区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复杂性。金朝在面对蒙古的强大军事压力下,试图通过和亲、割地等方式维持政权,但最终未能阻止蒙古的扩张。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段历史记录不仅是对战争的描述,也反映了当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例如,金朝的岐国公主作为和亲的工具,体现了当时政治婚姻在外交策略中的重要性。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各地官员和将领的投降与反叛,揭示了在强大的外来压力下,地方势力的动摇和选择。这些历史事件对于理解后来的元朝统一中国及其对各地区的治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是研究13世纪东亚历史、特别是蒙古帝国扩张史的重要资料,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对西夏的征伐以及与其他政权的军事冲突。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成功平定了西夏,并在对其他政权的战争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的形象。他不仅能够灵活运用兵力,还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例如,在攻打西夏时,他能够根据天象(五星聚)来调整自己的政策,显示出他对天文学的重视和对天命的信仰。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通过具体的地名和事件,生动地描绘了成吉思汗的征战历程。例如,文中提到的“五星聚见于西南”不仅是一个天文现象的描述,也象征着成吉思汗的统治得到了上天的认可。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研究元朝初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记录了成吉思汗的军事行动,还反映了当时各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成吉思汗在临终前提出的“假道于宋”的战略,显示了他对宋金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战争的预见。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不仅是对成吉思汗生平事迹的记录,也是对元朝初期历史的重要见证。它通过具体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成吉思汗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形象,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元史-本纪-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56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