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1)

作者: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清代文学家、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以博学多才著称,是清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年代:成书于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内容简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共24卷。书中收录了大量神怪、奇闻、异事,内容涉及民间传说、官场轶事、因果报应等。纪昀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借鬼神之事讽喻社会现实,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是清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1)-原文

王征君载扬言,尝宿友人蔬圃中,闻窗外人语曰:风雪寒甚,可暂避入空屋。

又闻一人语曰:后垣半圮,偷儿闯入,将奈何?食人之食,不可不事人之事。

意谓僮仆之守夜者。

天晓启户,地无人迹,惟二犬偃卧墙缺下,雪没腹矣。

嘉祥曾映华曰:此载扬寓言,以愧僮仆之负心者也。

余谓犬之为物,不烦驱策,而警夜不失职,宁忍寒饿,而恋主不他往,天下为僮仆者,实万万不能及。

其足使人愧,正不在能语不能语耳。

从孙翰清言,南皮赵氏子,为狐所媚,附于其身,恒在襟袂间与人语。

偶悬钟馗小像于壁,夜闻室中跳踯声,谓驱之去矣,次日语如故。

诘以曾睹钟馗否,曰:钟馗甚可怖,幸其躯干仅尺余,其剑仅数寸,彼上床 则我下床 ,彼下床 则我上床 ,终不能击及我耳。

然则画像果有灵欤?画像之灵,果躯干皆如所画欤?设画为径寸之像,亦执针锋之剑,蠕蠕然而斩邪欤?是真不可解矣。

乾隆戊午夏,献县修城役夫数百拆故堞。

破砖掷城下;城下役夫数百,运以荆筐。

炊熟,则鸣柝聚食。

方聚食间,役夫辛五告人曰:顷运砖时,忽闻耳畔大声,曰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汝知之乎?回顾无所睹,殊可怪也。

俄而众手合作,砖落如雹,一砖适中辛五,脑裂死,惊呼扰攘,竟不得击者主名,官司莫能诘断。

令役夫之长出钱十千,棺敛而已。

乃知辛五夙生负击者命,役夫长夙生负辛五钱。

因果牵缠,终相填补,微鬼神先告,几何不以为偶然耶。

诸桐屿言,其乡旧家有书楼,恒鐍钥,每启视,必见凝尘之上有女子足迹,微削仅二寸有余,知为鬼魅,然数十年寂无形声,不知何怪也。

里人刘生,性轻脱,妄冀有王轩之遇,祈于主人,独宿楼上,具茗果酒肴,焚香切祝,明烛就寝,屏息以伺,亦无所见闻。

惟渐觉陰森之气,砭入肌骨,目能视,耳能听,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

久而寒沁肺腑,如卧层冰积雪,苦不可忍,至天晓乃能出语,犹若冻僵,至是无敢复下榻者。

此怪形踪,可云隐秀。即其料理刘生,不动声色,亦有雅人深致也矣。

顾非熊再生事,见段成式西陽杂俎,又见孙光宪北梦琐言。

其父顾况集中,亦载是诗,当非诬造。

近沈云椒少宰撰其母陆太夫人志,称太夫人于归,甫匝岁,赠公即卒。

遗腹生子,恒周三岁亦殇。

太夫人哭之恸,曰:吾之为未亡人也,以有汝在,今已矣,吾不忍吾家之宗祀自此而绝也。

于其敛,以朱志其臂,祝曰:天不绝吾家,若再生以此为验,时雍正己酉十二月也。

是月族人有比邻而居者,生一子,臂朱灼然,太夫人遂抚之,以为后即少宰也。

余官礼部尚书时,与少宰同事,少宰为余口述尤详。

盖释氏书中,诞妄者原有,其徒张皇罪福,诱人施舍,诈伪者尤多。

惟轮回之说,则凿然有证,司命者每因一人一事,偶示端倪,彰人道之教。

少宰此事,即借转生之验,以昭苦节之感者也。

儒者甚言无鬼,又乌乎知之。

伶人方俊官,幼以色艺擅场,为士大夫所赏,老而贩鬻古器,时来往京师,尝览镜自叹曰:方俊官乃作此状,谁信曾舞衫歌扇,倾倒一时耶?

倪余疆感旧诗曰:落拓江湖鬓有丝,红牙按曲记当时,庄生蝴蝶归何处,惆怅残花剩一枝。即为俊官作也。

俊官自言本儒家子,年十三四时,在乡塾读书,忽梦为笙歌花烛,拥入闺闼,自顾则绣裙锦帔,珠翠满头,俯视双足,亦纤纤作弓弯样,俨然一新妇矣。

惊疑错愕,莫知所为,然为众手挟持,不能自主,竟被扶入帏中,与男子并肩坐,且骇且愧,悸汗而寤。

后为狂且所诱,竟失身 歌舞之场,乃悟事皆前定也。

余疆曰:卫洗马问乐令梦,乐云是想,汝殆积有是想,乃有是梦;既有是想,是梦乃有是堕落,果自因生,因由心造,安可委诸夙命耶?

余谓此辈沉沦 贱秽,当亦前身业报,受在今生,未可谓全无冥数,余疆所言,特正本清源之论耳。

后苏杏村闻之曰:晓岚以三生论因果,惕以未来;余疆以一念论因果,戒以现在。虽各明一义,吾终以余疆之论,可使人不放其心。

族祖黄图公言,尝访友至北峰,夏夜散步村外,不觉稍远,闻秫田中有呻吟声,寻声往视,乃一童子裸体卧,询其所苦,言薄暮过此,遇垂髫妇女,招与语,悦其韶秀,就与调谑,女言父母皆外出,邀到家小坐,引至秫叶深处,有屋三楹,阒无一人,女阖其户,出瓜果共食,笑言既洽,弛衣登榻,比拥之就枕,则女忽变形为男子,状貌狰狞,横施暴虐。

怖不敢拒,竟受其污,蹂躏 毒楚,至于晕绝。

久而渐苏,则身卧荒烟蔓草间,并室庐失所在矣。

盖魅悦此童之色,幻女形以诱之也。

见利而趋,反为利饵,其自及也宜矣。

先师赵横山先生,少年读书于西湖,以寺楼幽静,设榻其上,夜闻室中淅淅声,似有人行,叱问是鬼是狐,何故扰我,徐闻嗫嚅而对曰:我亦鬼亦狐。

又问鬼则鬼,狐则狐耳,何亦鬼亦狐也?

良久复对曰:我本数百岁狐,内丹已成,不幸为同类所扼杀,盗我丹去,幽魂沉滞,今为狐之鬼。

问何不诉诸地下,曰:凡丹由吐纳导引而成者,如血气附形,融合为一,不自外来,人勿能盗也;其由采补而成者,如劫夺之财,本非己物,故人可杀而吸取之,吾媚人取精,所伤害多矣,杀人者死,死当其罪,虽诉神,神不理也。

故宁郁郁居此耳。

问汝居此楼作何究竟,曰:本匿影韬声,修太陰链

形之法,以公陽光薰铄,陰魄不宁,故出而乞哀,求幽明各适。

言讫,惟闻搏颡声,问之不复再答。先生次日即移出。

尝举以告门人曰:取非所有者,终不能有,且适以自杀也,可畏哉。

从兄万周言,交 河有农家妇,每归宁辄骑一骡往。骡甚健而驯,不待人控引,即知路。

或其夫无暇,即自骑以行,未尝有失。

一日归稍晚,天陰月黑,不辨东西,骡忽横逸,载妇径入秫田中,密叶深丛,迷不得返。

半夜,乃抵一破寺,惟二丐者栖庑下,进退无计,不得已留与共宿。

次日丐者送之还,其夫愧焉,将鬻骡于屠肆。

夜梦人语曰:此骡前世盗汝钱,汝捕之急,逃而免,汝嘱捕役系其妇,羁留一夜 。

今为骡者盗钱报,载汝妇入破寺者,系妇报也,汝何必反结来世冤耶?

惕然而寤,痛自忏悔,骡是夕忽自毙。

奴子任玉病革时,守视者夜闻窗外牛吼声,玉骇然而殁。

次日共话其异,其妇泣曰:是少年尝盗杀数牛,人不知也。

余某者老于幕府,司刑名四十余年,后卧病濒危,灯月下恍惚似有鬼为厉者,余某慨然曰:吾存心忠厚,誓不敢妄杀一人,此鬼胡 为乎来耶?

夜梦数人浴血泣曰:君知刻酷之积怨,不知忠厚亦能积怨也。

夫茕茕孱弱,惨被人戕,就死之时,楚毒万状,孤魂饮泣,衔恨九泉,惟望强暴就诛,一申积愤,而君但见生者之可悯,不见死者之可悲,刀笔舞文,曲相开脱,遂使凶残漏网,白骨沉冤。

君试设身处地,如君无罪无辜,受人屠割,魂魄有知,旁观谳是狱者,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使君切齿之仇,从容脱械,仍纵横于人世,君感乎,怨乎?

不是之思,而诩诩以纵恶为陰功,被枉死者,不仇君而仇谁乎?

余某惶怖而寤,以所梦备告其子,回手自挝曰:吾所见左矣,吾所见左矣。

就枕未安而殁。

沧洲刘太史果实,襟怀夷旷,有晋人风,与饴山老人、莲洋山人皆善友,而意趋各殊。

晚岁家居,以授徒自给,然必孤贫之士,乃容执贽,修脯皆无几,盽`瓢屡空,晏如也。

尝买米斗余,贮罂中,月余不尽,意甚怪之。

忽闻檐间语曰:仆是天狐,慕公雅操,日日私益之耳,勿讶也。

刘诘曰:君意诚善,然君必不能耕,此粟何来,吾不能饮盗泉也,后勿复尔。

狐叹息而去。

亡侄汝备,字理含,尝梦人对之诵诗,醒而记其一联曰:草草莺花春似梦,沉沉风雨夜如年。

以告余。

余讶其非佳谶,果以戊辰闰七月夭逝,后其妻武强张氏,抚弟之子为嗣,苦节终身,凡三十余年,未尝一夕解衣睡。

至今婢媪能言之。

乃悟二语为孀闺独宿之兆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1)-译文

王征君载扬说,曾经在朋友的菜园里过夜,听到窗外有人说:风雪太冷,可以暂时躲进空屋避寒。

又听到另一个人说:后墙半塌,小偷闯进来怎么办?吃了人家的饭,不能不替人家做事。

这应该是守夜的仆人。

天亮开门,地上没有人影,只有两只狗卧在墙缺口下,雪已经埋到了它们的肚子。

嘉祥的曾映华说:这是载扬编的寓言,用来讽刺那些不负责任的仆人。

我认为狗这种动物,不需要驱使,却能尽职守夜,宁愿忍受寒冷和饥饿,也不离开主人,天下的仆人远远比不上它们。

让人感到惭愧的,不在于它们能不能说话。

从孙翰清说,南皮赵家的儿子被狐狸迷惑,狐狸附在他身上,经常在他的衣襟间和人说话。

有一次在墙上挂了一幅钟馗的小像,晚上听到房间里有人跳来跳去的声音,以为狐狸被赶走了,结果第二天狐狸还是照常说话。

问他有没有见过钟馗,他说:钟馗很可怕,幸好他的身体只有一尺多高,剑也只有几寸长,他上床我就下床,他下床我就上床,始终打不到我。

那么画像真的有灵吗?画像的灵,身体真的和画上一样吗?如果画的是只有一寸高的像,拿着针尖大小的剑,也能慢慢斩妖吗?这真是无法理解。

乾隆戊午年夏天,献县修城的几百名工人拆旧城墙。

他们把破砖扔到城下;城下的几百名工人用荆筐运走。

饭做好了,就敲梆子召集大家吃饭。

正在吃饭的时候,工人辛五告诉别人说:刚才运砖的时候,突然听到耳边有人大声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知道吗?回头看却什么都没看到,真是奇怪。

不一会儿,大家合力扔砖,砖像冰雹一样落下,一块砖正好砸中辛五,脑袋裂开死了,大家惊呼混乱,却找不到是谁扔的砖,官府也无法查清。

只好让工头出十千钱,给辛五买棺材安葬。

这才知道辛五前世欠了扔砖人的命,工头前世欠了辛五的钱。

因果纠缠,最终互相偿还,如果不是鬼神事先提醒,大家还以为这是偶然事件。

诸桐屿说,他家乡有个旧书楼,常年锁着,每次打开看,都会发现灰尘上有女子的脚印,脚印很细,只有两寸多长,知道是鬼魅,但几十年来没有声音和形迹,不知道是什么怪。

村里有个刘生,性格轻浮,妄想有王轩那样的奇遇,请求主人让他独自住在楼上,准备了茶果酒菜,焚香祈祷,点着蜡烛睡觉,屏住呼吸等待,却什么都没看到听到。

只是渐渐感到阴森的气息,刺入肌骨,眼睛能看,耳朵能听,嘴巴不能说,四肢不能动。

时间久了,寒气渗入肺腑,像躺在冰雪中一样,痛苦难忍,直到天亮才能说话,身体像冻僵了一样,从此没人敢再睡在楼上。

这个怪物的行踪,可以说是隐秘而优雅。它处理刘生的方式,不动声色,也有雅人的风度。

顾非熊再生的故事,见于段成式的《西阳杂俎》,也见于孙光宪的《北梦琐言》。

他的父亲顾况的诗集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应该不是编造的。

最近沈云椒少宰为他母亲陆太夫人写的传记中提到,太夫人刚嫁过来一年,丈夫就去世了。

她怀了遗腹子,孩子三岁时也夭折了。

太夫人哭得很伤心,说:我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有你在,现在你也不在了,我不忍心让家族的香火从此断绝。

在给孩子下葬时,她用朱砂在孩子的胳膊上做了记号,祈祷说:如果老天不绝我家的香火,就让他再生,以此为证。这是雍正己酉年十二月的事。

这个月,族中有人生了一个孩子,胳膊上有明显的朱砂记号,太夫人就收养了他,作为继承人,这就是少宰。

我担任礼部尚书时,和少宰共事,少宰详细地给我讲述了这件事。

佛教的书籍中,本来就有很多荒诞的内容,信徒们夸大罪福,诱人施舍,欺诈的行为尤其多。

但轮回的说法,确实有证据,掌管命运的人常常通过一个人或一件事,偶尔展示一些迹象,彰显人道的教化。

少宰这件事,就是借助转生的验证,来彰显苦节的意义。

儒家常说没有鬼神,又怎么能理解这些呢?

伶人方俊官,年轻时以美貌和才艺闻名,受到士大夫的赏识,年老后贩卖古器,经常来往于京师,曾经照镜子自叹说:方俊官现在这副模样,谁还相信他曾是舞衫歌扇、倾倒一时的人呢?

倪余疆写了一首感旧诗:落拓江湖鬓有丝,红牙按曲记当时,庄生蝴蝶归何处,惆怅残花剩一枝。这首诗就是为俊官写的。

俊官自己说,他本是儒家子弟,十三四岁时在乡塾读书,忽然梦见自己被笙歌花烛簇拥着进入闺房,自己穿着绣裙锦帔,满头珠翠,低头看双脚,也变成了纤纤弓足,俨然是个新娘子。

他惊疑错愕,不知所措,但被众人挟持,无法自主,最终被扶入帐中,与一个男子并肩而坐,又惊又愧,冷汗直流,醒了过来。

后来他被狂徒引诱,最终沦落到了歌舞场中,这才明白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余疆说:卫洗马问乐令梦,乐令说是想,你大概积攒了这种想法,才有了这个梦;既然有了这种想法,这个梦才导致了你的堕落,果由因生,因由心造,怎么能全怪命运呢?

我认为这些人沉沦于卑贱污秽之中,也是前世的业报,今生受报,不能说完全没有冥冥中的定数,余疆的话,只是正本清源的说法。

后来苏杏村听说这件事后说:晓岚用三生论因果,警示未来;余疆用一念论因果,告诫现在。虽然各自阐明了一个道理,但我始终认为余疆的说法,可以让人不放纵自己的心。

族祖黄图公说,曾经去北峰拜访朋友,夏夜在村外散步,不知不觉走远了,听到高粱田里有呻吟声,循声找去,发现一个童子赤身裸体地躺着,问他怎么了,他说傍晚经过这里时,遇到一个垂髫的少女,招呼他说话,他喜欢她的美貌,就和她调笑,少女说父母都外出了,邀请他到家中小坐,带他到了高粱叶深处,有三间屋子,空无一人,少女关上门,拿出瓜果一起吃,谈笑间,少女脱衣上床,等到他拥抱她时,少女忽然变成了一个男子,相貌狰狞,对他施暴。

他害怕不敢反抗,最终被玷污,遭受蹂躏和毒打,直到晕过去。

过了很久才渐渐苏醒,发现自己躺在荒烟蔓草间,屋子也不见了。

原来是妖怪喜欢这个童子的美貌,变成少女来引诱他。

见利而趋,反而被利所害,这是自食其果。

先师赵横山先生,年轻时在西湖读书,因为寺楼幽静,就在那里设了床铺,晚上听到房间里有淅淅的声音,像是有人走动,他大声问是鬼还是狐,为什么打扰他,慢慢听到一个声音嗫嚅着回答:我既是鬼也是狐。

他又问:鬼就是鬼,狐就是狐,为什么既是鬼又是狐?

过了很久,那个声音才回答:我本来是几百岁的狐狸,内丹已经炼成,不幸被同类杀害,偷走了我的内丹,我的魂魄滞留在这里,现在成了狐鬼。

他问:为什么不向地府申诉?回答说:凡是靠吐纳导引炼成的内丹,就像血气依附于身体,融合为一体,不是外来的,别人无法偷走;但靠采补炼成的内丹,就像劫夺来的财物,本来就不是自己的东西,所以别人可以杀了你吸取内丹,我靠迷惑人吸取精气,伤害了很多人,杀人者该死,死得其所,即使向神申诉,神也不会理睬。

所以我宁愿郁郁寡欢地待在这里。

他问:你住在这楼里到底想干什么?回答说:本来是想隐匿行踪,修炼太阴链

形体的法则,因为阳气的照耀和阴魂的不安,所以出来乞求怜悯,希望阴阳两界各自安适。

说完后,只听到拍打额头的声音,再问就不再回答了。先生第二天就搬走了。

曾经告诉门人说: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不能拥有,而且会因此自取灭亡,真是可怕啊。

从兄万周说,交河有个农家妇女,每次回娘家都骑一头骡子去。骡子很健壮且温顺,不需要人牵引,自己就知道路。

有时她丈夫没空,她就自己骑骡子去,从未出过差错。

一天她回来得稍晚,天色阴暗,月亮被云遮住,分不清方向,骡子突然狂奔,载着她冲进了高粱地里,茂密的叶子和高高的草丛,使她迷了路,无法返回。

半夜,她到了一座破庙,只有两个乞丐住在廊下,进退两难,只好留下来和他们一起过夜。

第二天乞丐送她回家,她丈夫感到惭愧,打算把骡子卖给屠宰场。

晚上他梦见有人对他说:这骡子前世偷了你的钱,你追捕得很急,它逃走了,你让捕快抓了它的妻子,关了一夜。

现在它变成骡子来报偷钱的仇,载你妻子进破庙是报关押它妻子的仇,你何必再结来世的冤仇呢?

他惊醒后,深感悔恨,骡子当晚突然死了。

奴仆任玉病重时,守夜的人听到窗外有牛吼声,任玉惊恐而死。

第二天大家谈论这件怪事,他的妻子哭着说:他年轻时曾偷杀了几头牛,没人知道。

余某在幕府工作了四十多年,后来病重垂危,灯下恍惚间似乎有鬼魂作祟,余某感慨地说:我一向心存忠厚,发誓不敢妄杀一人,这鬼魂为何而来?

晚上他梦见几个人满身是血,哭着说:你知道刻薄会积怨,却不知道忠厚也会积怨。

那些孤苦无依的弱者,惨遭杀害,临死时痛苦万分,孤魂哭泣,含恨九泉,只希望凶手伏法,以泄积愤,而你只看到生者的可怜,看不到死者的可悲,用文字舞弄法律,曲意开脱,使凶残之徒逃脱法网,白骨沉冤。

你试想一下,如果你无罪无辜,被人屠杀,魂魄有知,看到审理此案的人,把重伤改为轻伤,把多伤改为少伤,把理亏改为理直,把有意改为无意,让你切齿的仇人,从容逃脱,继续在世间横行,你是感激还是怨恨?

你不这样想,反而洋洋得意地把纵容恶人当作阴德,那些枉死的人,不恨你恨谁呢?

余某惊恐地醒来,把梦中的事详细告诉儿子,回手打自己说:我错了,我错了。

还没躺安稳就去世了。

沧洲的刘太史果实,胸怀宽广,有晋人的风度,与饴山老人、莲洋山人都很友好,但志向不同。

晚年在家,以教书为生,但只收孤贫的学生,学费很少,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但他很坦然。

有一次他买了一斗多米,放在罐子里,一个多月还没吃完,觉得很奇怪。

忽然听到屋檐上有声音说:我是天狐,仰慕你的高洁,每天偷偷给你加米,不要惊讶。

刘太史问:你的心意很好,但你不会种地,这米从哪来的?我不能喝盗泉的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狐狸叹息着离开了。

已故的侄子汝备,字理含,曾梦见有人对他念诗,醒来记得其中一联:草草莺花春似梦,沉沉风雨夜如年。

他告诉了我。

我惊讶这不是好兆头,果然他在戊辰年闰七月夭折了,后来他的妻子武强张氏,抚养弟弟的儿子为继子,守节终身,三十多年,从未一夜脱衣睡觉。

至今婢女和老妇还能讲述这些事。

这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寡妇独宿的预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1)-注解

王征君载扬:王征君,古代对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载扬,可能是指记载和传播。这里指的是一个名叫王征君的人,他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蔬圃:种植蔬菜的园地。

僮仆:古代对家仆的称呼。

嘉祥曾映华:嘉祥,地名;曾映华,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学者或文人。

南皮赵氏子:南皮,地名;赵氏子,赵家的儿子。

狐所媚:被狐狸精所迷惑。

钟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捉鬼大神。

乾隆戊午:清朝乾隆年间的某一年,具体年份需要根据历史资料确定。

献县: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因果牵缠:佛教术语,指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诸桐屿: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学者。

顾非熊再生事:顾非熊,人名;再生事,指转世再生的故事。

段成式西陽杂俎:段成式,唐代文学家;西陽杂俎,其著作名。

孙光宪北梦琐言:孙光宪,宋代文学家;北梦琐言,其著作名。

沈云椒少宰:沈云椒,人名;少宰,古代官职名。

伶人方俊官:伶人,古代对演员的称呼;方俊官,人名。

倪余疆:人名,可能是当时的文人或学者。

族祖黄图公:族祖,家族中的长辈;黄图公,人名。

先师赵横山先生:先师,对已故老师的尊称;赵横山,人名。

形之法:指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形态来推测其内在本质的方法。

公陽光薰铄:公阳指太阳,光薰铄指阳光强烈照射。这里形容阳光强烈,使得阴魄不安。

陰魄:指阴间的魂魄,即死者的灵魂。

幽明:指阴间和阳间,即死者和生者的世界。

搏颡:指叩头,表示极度哀求和悔过。

门人:指学生或弟子。

秫田:指高粱田。

破寺:指破旧的寺庙。

丐者:指乞丐。

鬻:指出售。

屠肆:指屠宰场。

惕然:指警觉、醒悟的样子。

寤:指醒来。

忏悔:指悔过自新。

病革:指病情危急。

牛吼声:指牛的叫声,这里象征死亡或不祥之兆。

幕府:指古代官员的办公场所。

司刑名:指负责刑法的官员。

灯月下:指在灯光和月光下。

鬼为厉:指鬼魂作祟。

刻酷:指严酷、苛刻。

茕茕孱弱:指孤独无助、身体虚弱的人。

楚毒:指极度的痛苦。

衔恨九泉:指在九泉之下仍然怀恨。

刀笔舞文:指玩弄法律条文,曲解法律。

曲相开脱:指故意为罪犯开脱罪责。

白骨沉冤:指冤死的尸骨无法昭雪。

谳是狱者:指审理案件的人。

切齿之仇:指深仇大恨。

从容脱械:指轻松逃脱法律的制裁。

纵横于人世:指在世间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诩诩:指自夸、自满。

陰功:指暗中积累的功德。

被枉死者:指被冤枉而死的人。

襟怀夷旷:指心胸开阔,豁达大度。

晋人风:指晋代文人的风范。

饴山老人:指清代文人饴山老人。

莲洋山人:指清代文人莲洋山人。

孤贫之士:指家境贫寒的学子。

执贽:指带着礼物来拜师。

修脯:指学费。

盽`瓢屡空:指生活贫困,经常没有食物。

晏如:指安然自得。

天狐:指传说中的狐仙。

盗泉:指不义之财。

草草莺花春似梦:形容春天的景象如梦般短暂而美好。

沉沉风雨夜如年:形容夜晚的风雨让人感觉时间漫长如年。

孀闺独宿:指寡妇独自守寡的生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1)-评注

这段文本通过多个小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训和文化内涵。例如,王征君载扬的故事通过犬的忠诚来讽刺那些不忠的僮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忠诚和责任的重视。南皮赵氏子的故事则通过狐媚和钟馗的传说,探讨了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关系,以及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好奇。

献县修城役夫的故事则揭示了因果报应的观念,强调了行为的后果和责任。诸桐屿的故事通过书楼中的鬼魅,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顾非熊再生事和伶人方俊官的故事则通过转世和梦境,探讨了命运和自由意志的关系,以及个人选择对未来的影响。

族祖黄图公的故事通过童子的遭遇,警示人们不要被外表所迷惑,要警惕潜在的危机。先师赵横山先生的故事则通过鬼狐的对话,探讨了道德和罪恶的界限,以及个人行为对自身命运的影响。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人们对道德、命运、超自然现象等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生活、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洞察。

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展现了因果报应、善恶有报的主题。首先,通过‘形之法’的故事,揭示了阳光强烈照射下,阴魄不安的现象,暗示了阴阳两界的互动与影响。接着,农家妇与骡的故事,通过骡的前世因果,说明了今生的行为与前世的关系,强调了因果报应的不可逃避。奴子任玉的故事则通过牛吼声象征死亡,揭示了隐藏的罪恶终将暴露,强调了善恶有报的道理。

余某的故事则通过梦境中的鬼魂对话,揭示了法律审判中的不公与冤屈,强调了忠厚之人也可能因疏忽而积怨,进一步深化了因果报应的主题。最后,刘太史与天狐的故事,通过天狐的善意与刘太史的拒绝,展现了道德操守的重要性,强调了清白自持的价值。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通过多个故事,层层递进,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每个故事都通过具体的情节,展现了善恶有报的道理,强调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同时,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阳光、骡、牛吼声等,增强了故事的寓意与深度。通过这些故事,作者不仅传达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还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强调了道德与正义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1)》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96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