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符图部-卷一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符图部-卷一-原文

◎五岳真形图序 ──东方朔

《五岳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盘曲回转,陵阜形势,高下参差,长短卷舒。波流似于旧笔,锋芒暢乎岭崿。云林玄黄,有书字之状。是以天真道君下观规矩,拟纵趣向,因如字之韵,而随形而名山焉。

子有《东岳真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长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岳真形》,五瘟不加,辟除火光,谋恶我者,反还自伤;子有《中岳真形》,所向唯利,致财巨亿,愿愿克合,不劳身力;子有《西岳真形》,消辟五兵,入阵刀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伺迎;子有《北岳真形》,入水却灾,百毒灭伏,役使蛟龙,长享福禄;子尽有《五岳真形》,横天纵地,弥纶四方,见我欢悦,人神攸同。

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之,诸侯咸宗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从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遂獯鬻,登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有常处。

察四岳,并有佐命之山,而南岳独孤峙无辅,乃章词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潜山为储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写形像,连五图之后。又命拜青城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皆以次相续,此道始于黄帝耳。

东岳太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世俗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诸得佩《五岳真形》,入经山林及太山,诸山百川神皆出境迎拜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平之印,乘青龙,从群官来迎子。

南岳衡山君,领仙七万七百人,诸入南岳所部山,山神皆出迎。南岳君服硃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从群官来迎子。

中岳嵩高君,领仙官玉女三万人,道士入其中岳所部,名灵皆来迎拜。中岳君服黄素之袍,戴黄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从群官而来迎子。中岳五土之主,子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西岳华山君,领仙官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并来迎。华山君服白素之袍,戴太初九流之冠,佩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而来迎子。

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皆来迎。北岳君服玄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而来迎子。

青城丈人,黄帝所命也,主地仙人,是五岳之上司,以总群官也。丈人领仙官万人。道士入山者,见丈人服硃光之袍,戴盖天之冠,佩三庭之印,乘科车,从众灵而来迎子。

庐山使者,黄帝所命,秩比御史,主总仙官之位,盖五岳之监司。道士入其山者,使者服硃绯之袍,戴平华之冠,佩三天真形之印,而来迎子,亦乘科车。

霍山南岳储君,黄帝所命,衡岳之副主也,领灵官三万人。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险之府,而诸灵之所顺也。道士入其境,储君服青锦之袍,戴启明之冠,佩道君之玉策而来迎子,或乘科车,或驾龙虎。

潜山储君,黄帝所命,为衡岳储贰,时参政事,今职似辅佐者也。道士入其山者,潜山君服紫光绣衣,戴参灵之冠,佩硃宫之印,乘赤龙之车而来迎子。

诸佐命山君,并辅弼岳君,预于位政。道士入其山,佐命服硃袍,戴仙华之冠,佩太上真形之章而来迎子,所乘无常。

东方朔言:古书《五岳真形》首目者,乃是神农,前世太上八会群方飞天之书,法始于鸟迹之先代也。自不得仙人译注显出,终不可知也。凡道士欲佩图,进取山象及书古文卷毕,以此题外面。

◎五岳真形神仙图记《神仙图》曰:一切感到,妙应备週。或天或人,或山或水,或飞或沉,或文或质,皆是真精之信,有字总号为符。符验证感,皆由善功。功无妄应,其路莫因。因悟立功,其符必现。现而未得,兼者由功。行未充,方应修戒,积精存神,常想真形,受符佩服。妙气入身,智慧通达。达士通人,勤密遵崇。消灾厌恶,精则有征。征则神降,所愿必谐。是以三五,传用至今。但后人善少,得之偏颇。或时遇值,旨诀不明。明之者希,希故为贵。贵不可妄得,得不可妄行。臣择君而奏,君卜臣而传。传奏非人,两受灾害。下未达者,上行之宜。奏未通者,下修之宜。潜密则各保元吉,诸和则俱享利贞。君臣父子,男女师朋,更相晓喻,疑则勿行。了然无惑,正信同心,上下和睦,必通神明。玉帛钟鼓,礼乐外形。三牲百味,嗜欲之事。日损之教,止杀之科,明者惊悟,不复曲言。今录古迹记时,不因风移俗易,三牲可停。观妙之徒,勿拘文以翳理。缘本取悟,必守源以究流,源一生二,二为父母,不可忘常,当存念。

《老君中经》曰:东王父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治东方,下在蓬莱山,姓无为,字君解。人亦有之在头顶,精气为日,在左目中,名伏戏,字偃昌。西王母者,太阴之气也。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仑之金城,九重云气五色,万丈之巅。上直北斗华盖紫房北辰之下。人亦有之在右目中,姓太阴,名玄光,字偃玉。人须得王父母两目中护之,乃能行步,视瞻聪明,别知好丑,下流诸神。如母念子,子亦念母,精明相得,万世常存。人之两乳,万神精气,阴阳之凑液,左乳下有日,

右乳下有月,王父母之宅,上治目中,游戏头上,止于乳下,宿于绛宫,此阴阳之气。

人欲长生神仙,务和阴阳之气。

气中有神,神验有符。

符次于神,神为符本。

本是谁乎?太一父母也。

太一祖宗,源本之主,父为东帝,母为西君。

应感赴救,随念而来。

来无所从而来,去无所至而去。

众生大感,都应有方。

寓昆莱,并立宫殿大会,集乎大岳,位居五岳之端。

符信之始,始于此方。

元气週回,北斗分下,天地交泰,父母转居。

人能得者,混合玄黄,驱使六甲,正定五行。

常以岁暮,三元之朝,诸王之辰,拜讯父母。

练符建德,上乘玄元,制化一切,赏罚分明。

始气荡涤,正之以符。

常起王初,受符施行。

应当拜者,皆回向日晷。

《五岳真形》、《神仙图记》,并出太玄真人。

汉初,有司马季主师事太玄仙女太玄仙女,号西灵子都,居委羽石室大有宫中,有诸妙法,《五岳》备焉。

咨受《五岳》,以奏孝文帝。

帝不能勤行,又教贾谊。

谊未练习,粗谙本源。

文帝受厘,坐于宣室。

未央殿前正室也,祠还至福祚曰厘。

因问鬼神事,谊具道之。

帝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虽有此言,犹斥远谊。

谊既失志,法遂不行。

后孝武好道,少君荐之,王母感降图文,宣明不能专修,俄复散逸。

季主同学,道士季守及西门君惠,图谶兼精,知刘季当为天子,光武中兴,诣上此科,帝务未遑,信用疏略。

建武七年此年日蚀,积两为灾,阴阳变怪,四方多垒,寇逆纵横。

及至八年,上自西征。

颖川盗贼、河东叛逆,京师验动,求福神明。

方士道术,颇被信用。

乃征道士郭宪,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委以祭事,遍醮五岳,行戒立功,后不能从,兹法又绝。

至桓帝时,仲甫卖算辽刀城市上,以供酒脯,为百姓祈福。

外人斋礼,即皆设之,远近歌恩,昏朝所忌。

李公嘉遁,左生微行。

葛孝先为孙权修之,多诸效验。

李方回为晋武修之,亦有休征。

世尘难荡,善始少终。

元帝过江,鲍太玄频奏,王丞相雅重之。

鲍为广州长史,南海太守,化行丹天,传授葛洪。

洪传滕叔,叔传乐玄真,条流稍广,约在至诚,修行唯密也。

◎王母授汉武帝真形图

西王母既降汉宫,武帝见王母巾器中有一卷书,盛以紫锦之囊。

帝问:此书是仙灵方也。不审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

昨青城诸仙就吾请求,今当过以付之,乃三天太上所出。

文秘禁重,岂汝秽质所宜佩乎?

今且与汝《灵光生经》,可以通神劝志也。

帝叩头,请求不已,王母曰:上皇清虚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海河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名立天柱,安于地理。

植五岳而拟诸镇辅,贵昆陵以舍灵仙,尊蓬丘以馆真人,安水神乎极阴之源,栖大帝乎扶桑之墟。

于是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各为洲名。

并在沧流大海玄津之中。

水则碧黑俱流,波则震荡群精。

诸仙玉女,聚乎沧溟,其名难测,其实分明。

乃因山源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週旋逶迤,形似书字。

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画形秘于玄台,而出为灵真之信。

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迎。

汝虽不正,然数诣山泽,扣求之志,不忘于道,欣子有心,今以相与。

当深奉慎,如事君父,泄失凡人,必致祸考也。

夫人语帝曰:阿母今以琼笈妙韫,发紫台之文,赐汝八会之书,《五岳真形》,可谓至珍且贵,上帝之玄观矣。

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矣。

今虽得其真形,睹其妙理,而无《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太阴六丁通真遂灵玉女之录》、《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左一混洞东蒙之文》、《右庚素昭摄杀之律》、《壬癸六遁隐地八术》、《丙丁入火九赤斑符》、《六辛入金致黄水月华之法》、《六已石精金光藏影化形子午卯酉八禀十决六灵威仪》、《丑辰未戍地直曲素诀辞长生紫书三五顺行》、《寅已申亥紫度炎光内现中方》。

凡关此十二事者,当何以召山灵、朝地神、摄万精、驱百鬼、来虎豹、役蛟龙乎?

子所谓适知其一,未见其他。

帝下席叩头,曰:彻,下土浊民,不诚清真,今日闻道,是生命遇会。

圣母今当赐与真形,修以度世。

夫人方今告彻,应须六甲六丁六戊致灵之术。

既蒙启发,弘益无量,唯愿告诲,济臣饥渴。

使已枯之本,蒙灵阳之润。

焦火之草,幸甘雨之溉。

不敢多陈,帝启陈不已。

王母又告夫人曰:适《真形》宝文,灵官所贵。

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亏科禁,将以与之。

然五帝六甲通真招神,此术眇邈,必须精洁至诚,逮非流浊所宜施行。

吾今既赐彻以《真形》,夫人当爱之矣。

吾当亿与夫人共登玄陇羽野及曜真之山视童子,王子就吾所请《太上隐书》。

吾以三九秘言,不可传泄于中仙。

夫人时亦有言见守,助子童之至矣。

吾既难违来意,不独执惜。

至于今日之事,有以相似。

后来硃陵食灵瓜味甚好,忆此久而已七千岁矣。

夫人既已告彻篇目十二事,毕,当匠而成之,何缘令主人稽首谢某乙流血邪?

夫人曰:环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此是太虚群文,真人赤童所出。

传之既自有男女之别耳,又且宣得道者。

恐彻下才,未应用此耳!

王母色不平,乃曰

天禁漏泄,犯违明科,传必其人,授必知真者,夫人何向下才而说灵飞之篇目乎?妄说则泄,说而不传,是为衒天道,此禁乃重于传耶!别敕三官司,直推夫人之轻泄也。

吾《五岳真形文》,乃太上天皇所出。其文宝妙,而为天仙之信,岂复下授于刘彻也!直以彻孜孜之心,数请川岳,勤修斋戒,以求仙之应,志在度世,不遭明师,故吾等有下眄之耳。

至于教仙之术,不复限惜而传。夫人但有致灵之方,能独执之乎?吾今所以授彻《真形文》者,非谓其必能得道,欲使其精神有验,求仙之不惑,可以诱进向化之徒。

又欲令悠悠者,知天地间有此灵真之事,足以却不信之狂夫耳!吾意在此也。

子性气淫暴,眼时不红,何能得成真仙,浮空参差乎?勤而行之,适可庶于不死乎!

明科云:非长生难也,闻道难;非闻道难也,行之难;非行之难也,终之难。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必何足隐之耶?

夫人曰:谨受命矣!但环蒙倒景君,无常先生,二君传灵文,约以四千年一传,女授女,男授男,太上科禁,以表于昭生之符矣。

环以来并贤大女郎,抱简凡六十八女子,固不可授男也。

顷见浮广山青真小童受《六甲灵飞》于太微中元君,凡十二事,与环所授者同。青真是环入火弟子,所受《六甲》,未闻别受于人,彼,男官也。

今正敕取之,将以授彻也。

先所以告其篇目者,亦是愍其有心,将欲坚其专气,令且广求,他日与之,亦欲与男,授男承科而行,使勤而方获,令知天真之珍贵耳!非徒苟执,衒泄天道矣。愿不罪焉!

阿母《真形》之贵,愍于勤志,亦以授之,可谓大不宜矣!

王母笑曰:亦可恕乎!

夫人即命侍女纪离容但到浮广山,敕青真小童出。若《左右六甲灵飞》致神之方十二事,当以授刘彻也。

须臾,侍女还,捧八色玉笈凤文之韫,以出《六甲之文》,曰:弟子柯昌言,向奉使绛河,摄南真七源君,检校群龙猛兽事毕,过门授教,承阿母相邀,诣刘彻家。

不意天灵至尊,下降于浊臭。不审起居,此来何如?

侍女纪离容至,云:尊欲得金书秘字,《六甲灵飞左右策精》之文十二事,欲授刘彻,封一通付信。

且彻虽有心,实非仙才,讵宜以此传泄于行尸乎?

昌近在帝处,见有上言之者甚众,云:山鬼哭于艹聚林,孤魂号于绝域,兴师而族有功,妄兵劳而纵白骨,淫酷自恣,罪已彰于太上,怨已见于天气,嚣言玄闻,必不得度世也。

值尊见敕,不敢有违耳。

王母笑曰:言此子者诚多然,帝亦不必推也。

夫好道慕仙者,精神志念,斋戒思愆,辄除过一百。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辄除过一千。

彻念道累年,齐亦勤矣。累祷名山,愿求度脱,校计功过,殆已相掩。

但自今已去。勤修志诚,奉上元夫人之言,不宜复奢淫暴虐,使万兆劳残,急魂穷鬼破掘之诉,流血之尸忘功赏之辞耳!

夫人乃下席起立,手执八色玉笈凤文之韫,仰天向帝而咒曰:

天九浩洞,太上耀灵,神照玄微,清虚朗明。清虚者妙,守气者生,至念道臻,寂感真神。役神形辱,安精年荣。授彻《灵飞》,及此《六丁》,《左右招神》,《天光荣精》。可以步虚,可以隐形,长生久视,还白留青。

我传有四万之寿,彻传在四十之龄,违犯泄漏,祸必族倾,反是天真,必沉幽冥,示其福祸,敢告刘彻。

师主是青真小童,太上中黄道君之司直,元始十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囗名陵阳,字庇华,形有婴孩之貌,仙宫以青真小童为号。

其为器也,玉朗洞照,圣同万变,玄镜幽览,才为真俊。游于浮广,推此始运,馆于玄圃,治仙职分。子在师君,尔从所愿。不存所授,命必倾沦。

言毕,夫人一一手指所愿用节文,以示帝焉。

凡十二事都毕,又告帝曰:夫五帝者,五方之真精,六甲者,六位之通灵。佩而尊之,可致长生。此书上帝封于玄景之台,子其宝秘焉。

王母曰:此三天太上之所撰,藏于紫陵之台,隐以灵坛之房,封以华琳之函,韫以兰简之帛,约之以紫罗之索,印之以太帝之玺,受之者,四十年传一人,如无其人,八十年可顿受二人。

得道者四百年一传,得仙者四千年一传,得真者四万年一传,得升太上者四十万年一传。传非其人,谓之泄天道;得人不传,是为蔽天宝;非限妄传,是谓轻天老;受而不敬,是谓慢天藻。

泄蔽轻慢四者,取死之刀斧,延祸之车乘也。泄者,身死于道路,受土形而骸裂;蔽者,盲聋于来世,命雕枉而卒殁;轻则祸终于父母,诣玄都而受罚;慢则曝终而堕恶,生弃疾于后世。皆道之科禁,故以相戒,不可不慎也。

王母因授以《王岳真形图》,帝拜受之。

◎五岳真形图法并序

弟子葛洪曰:夫至道无形,机妙难论,神仙之事,诚非小丑所宜缘寻。然世人不睹其门,皆谓之无。既见真验,复肯以语人。是以清浊乖体,香臭绝伦。

若道士得秘圣之书,皆当吐于一人口者,则灵真之文,将坠于独见,何缘得存流于百代乎?洪谓传授当必得其人,岂可都蔽邪?

自江东都无有此书,若郑君复秘而不出,则斯文永翳也。

昔曾以此白郑君曰:道书人皆有之,始《三皇天文大字》,及灵书至妙,修勤求慕时,忽闻见《五岳真形》在目录之首,吴越之人,无有得传,将斯文之不出,文贵而不授乎?不审先生有此书与不傥,令鱼目之珠,映于九阳之光;洿丘丸石

暂眄南和之肆。

若遂仰瞻天真,则洪心坚愈深。

郑君曰:此书吾似有之,传授禁重,不可妄泄,传非其人,罪咎必至。

凡道士辈虽心希清正,而行多不备。

不备则有虑祸诣,急令致祸之书而为刀锯乎?

是以先流得之者,又不敢轻以授人,便自都绝,正如此耳。

卿极有心,必能通玄暢昧,是故相告,且勿宣之。

吾先此书受于青牛先生,自吾受《图》以来,未传一人。

依仙科,当传一人,乃得绝身弃迹耳。

世上波波,不可复停,行当以此文与卿。

后复是一年许,七月闲夜见呼,告曰:吾方当去,可具素写《图》。

洪乃斋戒祭受,公施用节度,皆出于郑君也。

郑君说:青牛先生,仙人封君达,本陇西人也。

初服黄连五十余年,入鸟鼠山中,服炼水银百余年,还乡里,年如三十者。

常乘青牛,故号青牛道士。

行闻有疾殆死者,识与不识,便以腰间竹管中药与服之,或为下针,应手皆愈。

世多得其验效,都不以姓字语人,人通识乘青牛为名耳。

人间复二百余年,入玄丘山中,不知所在。

青牛先生言:人家有《五岳真形》,一岳各遣五神来卫护图书。

所居山川近者,山泽神又常遣侍官防身,凶逆欲见伤害,皆反受其殃,辟除五兵五瘟,可带履锋刃。

又司人之奸秽,言人之不正。

不正者祸身,奸秽者祸门,是以宜深忌慎。

人有带此文及执持以履山林者,其山地源灵主皆出境拜迎。

尊贵图信,鬼神犹执卑降之礼,何况几凡人而可慢堕哉!

郑君言:在家一岁辄一祭《图》,令人居家富昌,宦身升隆,行来诣合,凶祸远逆,求欲得愿,长生延年。

若山林独处,可亏祭也。

所以然者,山林幽寂,栖心无邪,又非酒灸所出,唯当恭而已矣。

家居混杂,有妇女、鸡犬、尘秽生于部界,堕慢出自言语,或污浊神炁,产乳堂宇。

是故斋祭灵图,为谢灾属。

以月建斋三日,又须夜半之时,出庭中,或密室中,西向,勿令人见。

祭用白米粿脯二十五斤,清酒一斛,以十杯酒者一案上,无案,新布巾上亦可。

燔两炉香,大例祭,余酒以别■盛座左,随杯奠粿花脯,余脯著盘盛座右。

取可食菜覆祭上,令花脯在菜下,有果尤良,安施既毕,主人立而不拜,因以硃书章纸著案上,《图》著案后。

席上若别有所道,当令声载出口,祭食,须讫也。

祭毕,即于祭所室中烧章文,烟尽,取灰,以杂水汤中,令举家各取少多,喷澡面目手足,令人目明无患,辟兵,却鬼,去尸,安神。

若家富财丰,而歇尽珍宝,欲置腆于神明,益善也。

亦如祠山川,务厚耳。

古人祭多用大牢或少牢,饭粿之物,殆崇厚者也。

其传授,祭用粿花脯五斤,酒二斗。

凡祭胙唯得与同志人,若大祭馔多,得分一家饮食之耳。

食胙者,除灾辟祸,禳诸恶气。

《祭五岳文》,以好纸硃书之。

◎请五岳储佐等君郑君所出

年月岁在某日,子男生州郡县乡里某甲,年若干岁,谨依道明科告斋,请五岳君、霍、潜储君、青城丈人、庐山使者、诸佐命八山神君:

东岳泰山君,罗浮括苍佐命。

南岳衡山君,黄帝所命霍山、潜山储君。

中岳嵩高山君,少室武当佐命。

西岳华山君,地肺女几佐命。

北岳恒山君,河逢抱犊佐命。

太岳众官君,千山百川诸墟陵真仙,地主源泽丘阜大神、有泰清三天玄录飞精称下土者,皆登游降于某郡县乡里村中斋盛处,某昔以某年月日受先师真像如千年,按《九都千明之科》,九炁丈人昭生之符,五岳君共遣二十五神,千山百源,皆遣侍官,营卫图书,防捍某身。

某身生长浊世,动多违离。

才非通真,识浅术薄。

未得远避风尘,游适林岫。

抱持灵图,汙染秽气,文禁深重,惧以抵触。

谨告虔斋祠,诚照至心。

当令某长生久视,所向无前。

凶害藏匿,金石为开。

精光神炁,常在身中。

愿欲如意,昌盛隆丰。

谋议者反死,毁谤者反伤。

令此二十五神、千灵侍官,长守某身,拥护灵文。

日月代序,当复以闻。

某居在郡县乡里中,因九光使者,威明大夫谨请祭文。

如此细书,如道家章状。

其所书山神郡县乡村,上叙年月姓字,当如常法。

自从后应所道,斟酌出入随意耳。

此是岁祭仪。

若祭酒祭者,兼建道家之治位。

郑君云:神飨下是太上道君致神符,仙人秘鲁女生所出,以付封先生者。

昔黄帝游观六合,后造神灵,见东、中、西、北四岳并有佐命之山,唯衡山峙立无辅。

乃与昌宇、力牧、方明等章词,三天太上使霍山、潜山为南岳储君,拜青城山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令总衡岳,以鼎镇举德真而为主。

储君者,衡山之副君也。

吴越人或谓霍山为岳,其实非正也。

◎授图祭文

某以胎生肉人,白骨子孙。

耽酒嚣恶,流浊世务。

运遇有幸,得奉大化。

涤荡秽俗,许以更始。

修心慎违,希企灵真。

夙夜驰竞,不敢宁舍。

昔以某年月日岁在某处,受先师甲乙《真形》,按《九都干明之科》,许得传授。

谨按道法,当付良密。

今有同志道士,某郡县乡里男生某甲,年如干岁,小心勤翼,必能宣启灵化,敷正神炁。

即以今年月誓书,授其真图,委缯告盟,禁以不泄。

天亲同心,常相爱护,不得弃元崇末,要荣希利。

其五八大约,祸福所期,量己审人,任之处焉。

谨斋祭以符,唯即一列上。

◎受图祭文

某胎生肉人,枯骨子孙。

生长浊世,染乱罪考。

宿行积咎,祸高丘陵。

天启其衷,得闻圣化。

心开改迹,好生乐道

仰慕灵感,思求真应。庶蒙清荡,以延性命。常舍秽率善,愿为种民。钻求遐年,当须天启。登山履川,亦赖灵助。注心道门,不敢携贰。并仰贡方,物自辅信。诚以今即日,受《五岳真形》,藏戢一已,与之终始。五八有期,永无中泄。传授相亲,爱护同炁。蠲齐荣辱,天科所祐。不敢慢惰,抵犯禁纲。遵受法诀,付之于心。谨清斋告祭,以为其始,唯即一列上,三天章奏太上。除某三尸,登书生录。刻题玉札,缄之绛府。五方灵岳,各遣五神。千百山川,时差侍官。营守图,永防护。某身使长生永存,寿延亿千。

◎晋鲍靓施用法

靓按《黄帝九龠玉匮内真玄文》,此书是三天太上撰次所出。曾闻之于先达也,言西王母紫兰宫室,通画此象,在诸宫墉玉女仙人服衣,皆以此形画之。昔遣中黄太一,以此图下授名山隐逸有仙录者,结约五八之年而传也。自无运命之遇,莫见其篇目矣。如鲁女生山中,受之皆此也。仙人玄道士佩此类文,入山林川泽,所经诸灵神,皆出郊境奉迎焉。然五岳各有所部,东方之山则属东岳,其西岳、南岳、北岳亦同。唯平地、江河、淮水及中央之山陵,皆统之中岳之部也。诸入山采八石、石象、石脑、流丹珠、飞节、黄子,石髓、桂英、芝草诸神药,自无《五岳》佩之,此仙物终不可得也。欲佩之法,以青为缯,或用白为缯,或盛以紫囊,或带之头上,或带之心前,或肘后。山无大小,皆有灵神。神来见形,自称某山某甲来迎拜也。是太上真人以为竹使策文,五岳卫此图书,如今世人二监司之章节状,所以丘山之神而来拜谒也。受付之法,限之四十年一传,歃血委誓而约。人有此文在家者,五岳君各遣五神来奉卫图文,所居山川源泽诸灵各遣侍人营护子耳。他人憎嫉,谋议口舌、凶逆贼害、及官系子者,五岳所卫二十五神,及山川侍官,即白所居之部岳君,岳君即使鬼物反害彼人自中也。奉之者,不可不净身清神,若行邪乱慢,不尊所受,忽贱灵信,轻侮宗末者,祸至灭家,不可不慎。入山无其《真形》,则众精坏人;采药不得《真形》,则群灵蔽之;为道士不得《真形》,则魂炁不定,三尸乱干;术士不得此文,皆不成。但就有此文以佩身,乃是弥纶众神,横行天地。在家则神人奉卫,入山则群灵奉迎,采药服芝草则真仙营护,结疫沙害则妖灾自灭尔。乃虚往实来,真验祸福,将有道者,其秘而尊焉!汉元封元年西王母授孝武皇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符图部-卷一-译文

◎五岳真形图序 ──东方朔

《五岳真形》是描绘山水的图像。山势盘曲回转,丘陵起伏,高低错落,长短舒展。水流如同旧笔勾勒,山岭的锋芒在峰峦间畅快展现。云林中的玄黄色彩,仿佛有书写的字形。因此,天真道君下凡观察天地规律,模仿自然的走向,如同字形的韵律,随山形而命名山岳。

如果你拥有《东岳真形》,能使你心神安宁,寿命延长,身体长久健康,入山涉水时,百种灵芝自然聚集;如果你拥有《南岳真形》,五瘟不会侵扰,能辟除火光,谋害你的人反而会自伤;如果你拥有《中岳真形》,所向之处皆有利,能获得巨亿财富,愿望都能实现,且不费体力;如果你拥有《西岳真形》,能消除兵器之灾,入阵时刀刃不伤,山川神灵都会尊奉你;如果你拥有《北岳真形》,入水能避灾,百毒皆灭,能役使蛟龙,长久享受福禄;如果你拥有《五岳真形》,便能横跨天地,覆盖四方,见到你的人都会欢悦,人与神都会与你和谐相处。

黄帝征召诸侯,与蚩尤在涿鹿之野交战,最终擒获蚩尤,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成为黄帝。天下有不顺从的,黄帝便征讨他们,破山开路,从未安宁。他东至大海,登上太山和岱宗;西至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至长江,登上熊湘山;北至獯鬻,登上符釜山,并在涿鹿之阿建立都城,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所。

黄帝观察四岳,发现它们都有辅佐的山岳,唯独南岳孤立无辅,于是向三天太上道君上奏,命霍山、潜山为储君。道君批准后,黄帝亲自造山,亲手描绘山形,连接五岳真形图。他又命青城山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形,依次相续,这种道法始于黄帝。

东岳太山君,统领五千九百位神灵,主管生死,是百鬼的主帅,也是血食庙祀的宗主。世俗所供奉的鬼祠邪精之神,死后都会归到泰山受审。凡是佩戴《五岳真形》的人,进入山林或泰山,山川神灵都会出迎拜见。泰山君身穿青袍,头戴苍碧七称之冠,佩戴通阳太平之印,乘青龙,带领群官来迎接你。

南岳衡山君,统领七万七百位仙人,凡是进入南岳所辖的山岳,山神都会出迎。南岳君身穿硃光之袍,头戴九丹日精之冠,佩戴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带领群官来迎接你。

中岳嵩高君,统领三万仙官玉女,道士进入中岳所辖的山岳,神灵都会来迎接。中岳君身穿黄素之袍,头戴黄玉太乙之冠,佩戴神宗阳和之印,乘黄龙,带领群官来迎接你。中岳是五土之主,你应当恭敬对待。太上常用有德望的三天真人来居住此地。

西岳华山君,统领四千一百位仙官玉女,道士进入华山所辖的山川,神灵都会来迎接。华山君身穿白素之袍,头戴太初九流之冠,佩戴开天通真之印,乘白龙来迎接你。

北岳恒山君,统领七千位仙人玉女,道士进入北岳所辖的山川,神灵都会来迎接。北岳君身穿玄流之袍,头戴太真冥灵之冠,佩戴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来迎接你。

青城丈人,是黄帝所命,主管地仙人,是五岳的上司,统领群官。丈人统领一万仙官。道士进入山中,见到丈人身穿硃光之袍,头戴盖天之冠,佩戴三庭之印,乘科车,带领众灵来迎接你。

庐山使者,是黄帝所命,职位相当于御史,主管总仙官之位,是五岳的监司。道士进入庐山,使者身穿硃绯之袍,头戴平华之冠,佩戴三天真形之印,乘科车来迎接你。

霍山南岳储君,是黄帝所命,是衡岳的副主,统领三万灵官。他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校众仙,制命水神,是峻险之府,诸灵都顺从他。道士进入其境,储君身穿青锦之袍,头戴启明之冠,佩戴道君之玉策来迎接你,或乘科车,或驾龙虎。

潜山储君,是黄帝所命,是衡岳的储贰,时常参政,职位类似辅佐。道士进入潜山,潜山君身穿紫光绣衣,头戴参灵之冠,佩戴硃宫之印,乘赤龙之车来迎接你。

诸佐命山君,都是辅佐岳君的,参与政事。道士进入其山,佐命身穿硃袍,头戴仙华之冠,佩戴太上真形之章来迎接你,所乘的交通工具不固定。

东方朔说:古书《五岳真形》的首目,是神农所创,前世太上八会群方飞天之书,道法始于鸟迹之前的时代。如果没有仙人译注显现,终究无法知晓。凡是道士想要佩戴此图,需先取得山象及古文卷,完成后在外题写。

◎五岳真形神仙图记《神仙图》说:一切感应,妙应周全。无论是天、人、山、水,飞、沉、文、质,都是真精的信物,有字总称为符。符的验证感应,皆由善功而来。功不会无端应验,其路不可强求。因悟而建功,符必显现。显现而未得,是因为功行未充。应当修戒,积精存神,常想真形,受符佩服。妙气入身,智慧通达。达士通人,勤密遵崇。消灾厌恶,精则有征。征则神降,所愿必谐。因此,三五之道,传用至今。但后人善行少,得之偏颇。有时遇到,旨诀不明。明白的人稀少,因此珍贵。珍贵不可妄得,得不可妄行。臣择君而奏,君卜臣而传。传奏非人,两受灾害。下未达者,上行之宜。奏未通者,下修之宜。潜密则各保元吉,诸和则俱享利贞。君臣父子,男女师朋,更相晓喻,疑则勿行。了然无惑,正信同心,上下和睦,必通神明。玉帛钟鼓,礼乐外形。三牲百味,嗜欲之事。日损之教,止杀之科,明者惊悟,不复曲言。今录古迹记时,不因风移俗易,三牲可停。观妙之徒,勿拘文以翳理。缘本取悟,必守源以究流,源一生二,二为父母,不可忘常,当存念。

《老君中经》说:东王父是清阳之气,万神之先。治理东方,下在蓬莱山,姓无为,字君解。人也有此气在头顶,精气为日,在左目中,名伏戏,字偃昌。西王母是太阴之气。姓自然,字君思。下治昆仑之金城,九重云气五色,万丈之巅。上直北斗华盖紫房北辰之下。人也有此气在右目中,姓太阴,名玄光,字偃玉。人须得王父母两目中护之,才能行步,视瞻聪明,辨别好丑,下流诸神。如母念子,子亦念母,精明相得,万世常存。人的两乳,是万神精气,阴阳之凑液,左乳下有日,

右乳下有月亮,是王父母的住所,上面治理眼睛,游戏在头上,停止在乳下,宿在绛宫,这是阴阳之气。

人想要长生不老成为神仙,必须调和阴阳之气。

气中有神,神有符验。

符次于神,神是符的根本。

根本是谁呢?是太一父母。

太一是祖宗,是源本之主,父亲是东帝,母亲是西君。

应感赴救,随念而来。

来无所从而来,去无所至而去。

众生大感,都应有方。

寓居在昆莱,并立宫殿大会,聚集在大岳,位居五岳之端。

符信的开始,始于此方。

元气週回,北斗分下,天地交泰,父母转居。

人能得到者,混合玄黄,驱使六甲,正定五行。

常在岁暮,三元之朝,诸王之辰,拜讯父母。

练符建德,上乘玄元,制化一切,赏罚分明。

始气荡涤,正之以符。

常起王初,受符施行。

应当拜者,皆回向日晷。

《五岳真形》、《神仙图记》,都出自太玄真人。

汉初,有司马季主师事太玄仙女太玄仙女,号西灵子都,住在委羽石室大有宫中,有诸多妙法,《五岳》都具备。

咨询接受《五岳》,以奏孝文帝。

帝不能勤行,又教贾谊。

谊未练习,粗谙本源。

文帝受厘,坐在宣室。

未央殿前正室也,祠还至福祚曰厘。

因问鬼神事,谊具道之。

帝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虽有此言,犹斥远谊。

谊既失志,法遂不行。

后孝武好道,少君荐之,王母感降图文,宣明不能专修,俄复散逸。

季主同学,道士季守及西门君惠,图谶兼精,知刘季当为天子,光武中兴,诣上此科,帝务未遑,信用疏略。

建武七年此年日蚀,积两为灾,阴阳变怪,四方多垒,寇逆纵横。

及至八年,上自西征。

颖川盗贼、河东叛逆,京师验动,求福神明。

方士道术,颇被信用。

乃征道士郭宪,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委以祭事,遍醮五岳,行戒立功,后不能从,兹法又绝。

至桓帝时,仲甫卖算辽刀城市上,以供酒脯,为百姓祈福。

外人斋礼,即皆设之,远近歌恩,昏朝所忌。

李公嘉遁,左生微行。

葛孝先为孙权修之,多诸效验。

李方回为晋武修之,亦有休征。

世尘难荡,善始少终。

元帝过江,鲍太玄频奏,王丞相雅重之。

鲍为广州长史,南海太守,化行丹天,传授葛洪。

洪传滕叔,叔传乐玄真,条流稍广,约在至诚,修行唯密也。

◎王母授汉武帝真形图

西王母既降汉宫,武帝见王母巾器中有一卷书,盛以紫锦之囊。

帝问:此书是仙灵方也。不知其目可得瞻盼否?

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

昨青城诸仙就吾请求,今当过以付之,乃三天太上所出。

文秘禁重,岂汝秽质所宜佩乎?

今且与汝《灵光生经》,可以通神劝志也。

帝叩头,请求不已,王母曰:上皇清虚元年,三天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海河之长短,察丘山之高卑,名立天柱,安于地理。

植五岳而拟诸镇辅,贵昆陵以舍灵仙,尊蓬丘以馆真人,安水神乎极阴之源,栖大帝乎扶桑之墟。

于是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祖瀛玄炎,长元流生,凤麟聚窟,各为洲名。

并在沧流大海玄津之中。

水则碧黑俱流,波则震荡群精。

诸仙玉女,聚乎沧溟,其名难测,其实分明。

乃因山源之规矩,睹河岳之盘曲,陵回阜转,山高陇长,週旋逶迤,形似书字。

是故因象制名,定实之号,画形秘于玄台,而出为灵真之信。

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迎。

汝虽不正,然数诣山泽,扣求之志,不忘于道,欣子有心,今以相与。

当深奉慎,如事君父,泄失凡人,必致祸考也。

夫人语帝曰:阿母今以琼笈妙韫,发紫台之文,赐汝八会之书,《五岳真形》,可谓至珍且贵,上帝之玄观矣。

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矣。

今虽得其真形,睹其妙理,而无《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太阴六丁通真遂灵玉女之录》、《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左一混洞东蒙之文》、《右庚素昭摄杀之律》、《壬癸六遁隐地八术》、《丙丁入火九赤斑符》、《六辛入金致黄水月华之法》、《六已石精金光藏影化形子午卯酉八禀十决六灵威仪》、《丑辰未戍地直曲素诀辞长生紫书三五顺行》、《寅已申亥紫度炎光内现中方》。

凡关此十二事者,当何以召山灵、朝地神、摄万精、驱百鬼、来虎豹、役蛟龙乎?

子所谓适知其一,未见其他。

帝下席叩头,曰:彻,下土浊民,不诚清真,今日闻道,是生命遇会。

圣母今当赐与真形,修以度世。

夫人方今告彻,应须六甲六丁六戊致灵之术。

既蒙启发,弘益无量,唯愿告诲,济臣饥渴。

使已枯之本,蒙灵阳之润。

焦火之草,幸甘雨之溉。

不敢多陈,帝启陈不已。

王母又告夫人曰:适《真形》宝文,灵官所贵。

此子守求不已,誓以必得,故亏科禁,将以与之。

然五帝六甲通真招神,此术眇邈,必须精洁至诚,逮非流浊所宜施行。

吾今既赐彻以《真形》,夫人当爱之矣。

吾当亿与夫人共登玄陇羽野及曜真之山视童子,王子就吾所请《太上隐书》。

吾以三九秘言,不可传泄于中仙。

夫人时亦有言见守,助子童之至矣。

吾既难违来意,不独执惜。

至于今日之事,有以相似。

后来硃陵食灵瓜味甚好,忆此久而已七千岁矣。

夫人既已告彻篇目十二事,毕,当匠而成之,何缘令主人稽首谢某乙流血邪?

夫人曰:环不苟惜,向不持来耳。

此是太虚群文,真人赤童所出。

传之既自有男女之别耳,又且宣得道者。

恐彻下才,未应用此耳!

王母色不平,乃曰

天机不可泄露,违反明确的戒律,传授必须选择合适的人,授予必须知道真相的人,夫人为何要向才能低下的人透露灵飞的篇目呢?妄言泄露,说而不传,这是炫耀天道,这种禁忌比传授更重要!特别命令三官司,直接追究夫人轻率泄露的责任。

我的《五岳真形文》,是太上天皇所出。其文珍贵玄妙,是天仙的信物,怎么可能再下传给刘彻呢!只是因为刘彻孜孜不倦的心,多次请求山川,勤修斋戒,以求仙的应验,志在度世,没有遇到明师,所以我们才有下视的举动。

至于教仙之术,不再限制而传授。夫人只有致灵的方法,能独自掌握吗?我现在之所以传授刘彻《真形文》,并不是说他一定能得道,而是想让他的精神有所验证,求仙不迷惑,可以引导向化之徒。

又想让世人知道天地间有这种灵真之事,足以打消不信的狂夫!我的意思在此。

你性情暴躁,眼睛不时发红,怎么可能成为真仙,浮空参差呢?勤而行之,或许可以接近不死!

明科说:不是长生难,而是闻道难;不是闻道难,而是行之难;不是行之难,而是终之难。良匠能给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何必隐藏呢?

夫人说:谨受命!但环蒙倒景君,无常先生,两位传授灵文,约定四千年一传,女传女,男传男,太上科禁,以表明昭生的符命。

环以来并贤大女郎,抱简共六十八女子,本来不可传授给男子。

最近看到浮广山青真小童从太微中元君那里接受《六甲灵飞》,共十二事,与环所传授的相同。青真是环的入火弟子,所受的《六甲》,没有听说再传授给别人,他是男官。

现在正命令取来,准备传授给刘彻。

之所以先告诉他篇目,也是怜悯他有心,想坚定他的专气,让他广泛寻求,日后再传授给他,也想传授给男子,男子承科而行,勤而方获,让他知道天真的珍贵!不是随便炫耀泄露天道。希望不要怪罪!

阿母《真形》的珍贵,怜悯他的勤志,也传授给他,可以说非常不合适!

王母笑着说:也可以原谅!

夫人立即命令侍女纪离容到浮广山,命令青真小童出来。如果《左右六甲灵飞》致神的方术十二事,应当传授给刘彻。

不久,侍女回来,捧着八色玉笈凤文的韫,拿出《六甲之文》,说:弟子柯昌言,刚才奉命出使绛河,摄南真七源君,检校群龙猛兽事毕,过门授教,承阿母相邀,到刘彻家。

没想到天灵至尊,下降到浊臭之地。不知起居,此来如何?

侍女纪离容到,说:尊上想得到金书秘字,《六甲灵飞左右策精》的十二事,想传授给刘彻,封一通付信。

而且刘彻虽然有心,但实在不是仙才,怎么能以此传授给行尸呢?

昌最近在帝处,听到很多人说:山鬼在艹聚林哭泣,孤魂在绝域号叫,兴师而族有功,妄兵劳而纵白骨,淫酷自恣,罪已显于太上,怨已见于天气,嚣言玄闻,必不得度世。

值尊上命令,不敢违抗。

王母笑着说:说这些话的人确实很多,但帝也不必推辞。

好道慕仙的人,精神志念,斋戒思过,就能消除一百个过错。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就能消除一千个过错。

刘彻念道多年,齐也很勤勉。多次祈祷名山,愿求度脱,校计功过,几乎已经相抵。

但从今以后,勤修志诚,奉上元夫人之言,不宜再奢淫暴虐,使万兆劳残,急魂穷鬼破掘之诉,流血之尸忘功赏之辞!

夫人于是下席起立,手执八色玉笈凤文的韫,仰天向帝咒曰:

天九浩洞,太上耀灵,神照玄微,清虚朗明。清虚者妙,守气者生,至念道臻,寂感真神。役神形辱,安精年荣。授彻《灵飞》,及此《六丁》,《左右招神》,《天光荣精》。可以步虚,可以隐形,长生久视,还白留青。

我传有四万之寿,彻传在四十之龄,违犯泄漏,祸必族倾,反是天真,必沉幽冥,示其福祸,敢告刘彻。

师主是青真小童,太上中黄道君之司直,元始十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囗名陵阳,字庇华,形有婴孩之貌,仙宫以青真小童为号。

其为器也,玉朗洞照,圣同万变,玄镜幽览,才为真俊。游于浮广,推此始运,馆于玄圃,治仙职分。子在师君,尔从所愿。不存所授,命必倾沦。

言毕,夫人一一手指所愿用节文,以示帝焉。

凡十二事都毕,又告帝曰:夫五帝者,五方之真精,六甲者,六位之通灵。佩而尊之,可致长生。此书上帝封于玄景之台,子其宝秘焉。

王母曰:此三天太上之所撰,藏于紫陵之台,隐以灵坛之房,封以华琳之函,韫以兰简之帛,约之以紫罗之索,印之以太帝之玺,受之者,四十年传一人,如无其人,八十年可顿受二人。

得道者四百年一传,得仙者四千年一传,得真者四万年一传,得升太上者四十万年一传。传非其人,谓之泄天道;得人不传,是为蔽天宝;非限妄传,是谓轻天老;受而不敬,是谓慢天藻。

泄蔽轻慢四者,取死之刀斧,延祸之车乘也。泄者,身死于道路,受土形而骸裂;蔽者,盲聋于来世,命雕枉而卒殁;轻则祸终于父母,诣玄都而受罚;慢则曝终而堕恶,生弃疾于后世。皆道之科禁,故以相戒,不可不慎也。

王母因授以《王岳真形图》,帝拜受之。

◎五岳真形图法并序

弟子葛洪曰:夫至道无形,机妙难论,神仙之事,诚非小丑所宜缘寻。然世人不睹其门,皆谓之无。既见真验,复肯以语人。是以清浊乖体,香臭绝伦。

若道士得秘圣之书,皆当吐于一人口者,则灵真之文,将坠于独见,何缘得存流于百代乎?洪谓传授当必得其人,岂可都蔽邪?

自江东都无有此书,若郑君复秘而不出,则斯文永翳也。

昔曾以此白郑君曰:道书人皆有之,始《三皇天文大字》,及灵书至妙,修勤求慕时,忽闻见《五岳真形》在目录之首,吴越之人,无有得传,将斯文之不出,文贵而不授乎?不审先生有此书与不傥,令鱼目之珠,映于九阳之光;洿丘丸石

暂时在南和的市场中停留。

如果能仰望天真的境界,那么洪水的决心会更加坚定。

郑君说:这本书我似乎有,传授非常严格,不能随便泄露,传给不合适的人,必定会招致罪责。

道士们虽然内心追求清正,但行为往往不够完备。

不够完备就会担心灾祸降临,急急忙忙地使用致祸的书,岂不是自取灭亡?

所以先得到这本书的人,也不敢轻易传授给别人,就这样断绝了传承。

你非常有决心,一定能理解玄妙的道理,所以告诉你,但不要宣扬。

我最初从青牛先生那里得到这本书,自从我接受《图》以来,从未传给任何人。

按照仙人的规矩,应该传给一个人,然后才能彻底放弃世俗。

世上的纷扰,不能再停留,我将把这本书给你。

大约一年后,七月的某个夜晚,有人叫我,告诉我说:我即将离开,你可以准备素写《图》。

洪于是斋戒祭祀,公施用节度,都是郑君的安排。

郑君说:青牛先生,仙人封君达,原本是陇西人。

最初服用黄连五十多年,进入鸟鼠山中,服用炼水银一百多年,回到家乡,看起来像三十岁的人。

经常骑青牛,所以被称为青牛道士。

听说有病人或濒死的人,无论认识与否,就用腰间竹管中的药给他们服用,或者下针,立刻就能痊愈。

世人大多得到他的验证,但他从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人们只知道他骑青牛。

在人间又过了二百多年,进入玄丘山中,不知去向。

青牛先生说:人家有《五岳真形》,每一岳都会派遣五位神来保护图书。

居住在附近的山川,山泽神也会派遣侍官保护,凶恶的人想要伤害,反而会自己遭殃,可以辟除五兵五瘟,甚至可以带着它走过锋利的刀刃。

它还负责监督人的奸邪和污秽,指出人的不正。

不正的人会祸及自身,奸邪的人会祸及家门,所以应该非常谨慎。

如果有人带着这本书或拿着它走进山林,山地的神灵都会出来迎接。

尊贵的图信,鬼神都会恭敬地行礼,何况凡人怎能怠慢呢!

郑君说:在家一年就要祭祀一次《图》,可以让家中富裕昌盛,官职升迁,出行顺利,远离凶祸,愿望实现,长生延年。

如果在山林中独处,可以减少祭祀。

因为山林幽静,心境无邪,也不是酒肉之地,只需恭敬即可。

家中环境复杂,有妇女、鸡犬、尘秽,言语中可能有不敬,或者污浊了神气,产乳在堂宇中。

所以要斋戒祭祀灵图,以消除灾祸。

在每月的第三天斋戒,半夜时分,在庭院中或密室中,面向西方,不要让人看见。

祭祀用白米粿脯二十五斤,清酒一斛,十杯酒放在案上,如果没有案,新布巾上也可以。

点燃两炉香,按照大例祭祀,剩下的酒用别的容器盛放在左边,随杯奠粿花脯,剩下的脯放在盘子里放在右边。

取可食用的菜覆盖在祭品上,让花脯在菜下,有水果更好,安排完毕后,主人站着不拜,用红笔在纸上写章文放在案上,《图》放在案后。

席上如果有其他要说的话,应该大声说出来,祭祀食物,必须完成。

祭祀结束后,在祭祀的房间里烧掉章文,烟尽后取灰,混入水中,让全家人都取一些,喷在脸上和手脚上,可以让人眼睛明亮无病,辟除兵灾,驱赶鬼怪,去除尸体,安神。

如果家中富裕,可以献上珍宝,对神明更加恭敬。

就像祭祀山川一样,务必要丰厚。

古人祭祀多用大牢或少牢,饭粿之物,都是非常丰厚的。

传授时,祭祀用粿花脯五斤,酒二斗。

祭祀的胙肉只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如果祭祀的食物很多,可以分给一家人吃。

吃胙肉的人,可以消除灾祸,驱赶恶气。

《祭五岳文》,用好的纸红笔书写。

◎请五岳储佐等君郑君所出

某年某月某日,子男生于某州郡县乡里,年龄若干岁,谨依道明科告斋,请五岳君、霍、潜储君、青城丈人、庐山使者、诸佐命八山神君:

东岳泰山君,罗浮括苍佐命。

南岳衡山君,黄帝所命霍山、潜山储君。

中岳嵩高山君,少室武当佐命。

西岳华山君,地肺女几佐命。

北岳恒山君,河逢抱犊佐命。

太岳众官君,千山百川诸墟陵真仙,地主源泽丘阜大神、有泰清三天玄录飞精称下土者,皆登游降于某郡县乡里村中斋盛处,某昔以某年月日受先师真像如千年,按《九都千明之科》,九炁丈人昭生之符,五岳君共遣二十五神,千山百源,皆遣侍官,营卫图书,防捍某身。

某身生长在浊世,行为多有违离。

才能不够通真,见识浅薄,术法不足。

未能远离风尘,游历山林。

抱着灵图,沾染了污秽之气,文禁深重,担心触犯。

谨告虔斋祠,诚心照至。

愿某长生久视,所向无前。

凶害藏匿,金石为开。

精光神气,常在身中。

愿愿望如意,昌盛隆丰。

谋议者反死,毁谤者反伤。

愿这二十五神、千灵侍官,长守某身,拥护灵文。

日月更替,当再次听闻。

某居住在郡县乡里中,因九光使者,威明大夫谨请祭文。

如此细书,如道家章状。

所书山神郡县乡村,上叙年月姓字,当如常法。

自从后应所道,斟酌出入随意耳。

这是岁祭的仪式。

如果是祭酒祭祀,兼建道家的治位。

郑君说:神飨下是太上道君致神符,仙人秘鲁女生所出,以付封先生者。

昔黄帝游观六合,后造神灵,见东、中、西、北四岳并有佐命之山,唯衡山峙立无辅。

乃与昌宇、力牧、方明等章词,三天太上使霍山、潜山为南岳储君,拜青城山为丈人,署庐山为使者,令总衡岳,以鼎镇举德真而为主。

储君者,衡山之副君也。

吴越人或谓霍山为岳,其实非正也。

◎授图祭文

某以胎生肉人,白骨子孙。

沉迷酒色,流连于浊世事务。

运气有幸,得以奉行大化。

涤荡污秽的习俗,允许重新开始。

修心谨慎,希望企及灵真。

日夜努力,不敢懈怠。

昔以某年月日岁在某处,受先师甲乙《真形》,按《九都干明之科》,许得传授。

谨按道法,当付良密。

今有同志道士,某郡县乡里男生某甲,年如干岁,小心勤翼,必能宣启灵化,敷正神气。

即以今年月誓书,授其真图,委缯告盟,禁以不泄。

天亲同心,常相爱护,不得弃元崇末,要荣希利。

其五八大约,祸福所期,量己审人,任之处焉。

谨斋祭以符,唯即一列上。

◎受图祭文

某胎生肉人,枯骨子孙。

生长在浊世,沾染了罪考。

宿行积咎,祸高如山。

天启其衷,得闻圣化。

心开改迹,好生乐道

我仰慕神灵的感应,渴望得到真实的回应。希望得到清净的洗涤,以延长生命。我常常舍弃污秽,追求善良,愿意成为有德行的人。我追求长寿,需要上天的启示。登山涉水,也依赖神灵的帮助。我专心于道门,不敢有二心。并且我敬献方物,以辅助我的信仰。今天,我真诚地接受《五岳真形》,将其珍藏,与之共存亡。五八之年有期限,永远不会泄露。传授时要相亲相爱,共同珍惜。摒弃荣辱,得到天科的保佑。我不敢怠慢,触犯禁令。我遵循传授的法诀,牢记于心。我谨慎地进行清斋告祭,作为开始,只向上天奏章,请求太上除去我的三尸,登上生录。刻写在玉札上,封存在绛府。五方灵岳各自派遣五位神灵。千百山川,时常派遣侍官。守护图册,永远保护。使我长生不老,寿命延长亿万年。

◎晋鲍靓施用法

鲍靓根据《黄帝九龠玉匮内真玄文》,这本书是三天太上撰写的。曾经听先贤说过,西王母的紫兰宫室中,到处画着这种图像,宫中的玉女和仙人的衣服上,也都画着这种形状。过去派遣中黄太一,将这种图传授给名山中的隐逸者和有仙录的人,约定五八之年再传授。如果没有命运的相遇,就无法见到这本书的内容。比如鲁女生在山中,接受的也是这种图。仙人和道士佩戴这种文符,进入山林川泽,所经过的灵神都会出郊迎接。然而五岳各有其管辖范围,东方的山属于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也是如此。只有平地、江河、淮水及中央的山陵,都归中岳管辖。进入山中采集八石、石象、石脑、流丹珠、飞节、黄子,石髓、桂英、芝草等神药,如果没有《五岳》佩戴,这些仙物终究无法得到。佩戴的方法,可以用青色的缯布,或者用白色的缯布,或者装在紫色的囊中,或者戴在头上,或者戴在胸前,或者戴在肘后。山无论大小,都有灵神。灵神会显现身形,自称某山某甲来迎接。这是太上真人用竹使策文,五岳守护这种图书,就像现在世人的二监司的章节状,所以丘山的神灵会来拜谒。传授的方法,限定四十年一传,歃血发誓约定。有这种文符在家的人,五岳君各自派遣五位神灵来守护图文,所居住的山川源泽的灵神各自派遣侍人保护。如果有人憎恨嫉妒,谋议口舌、凶逆贼害、以及官府拘系,五岳所卫的二十五位神灵,以及山川的侍官,会报告所居住的岳君,岳君会派遣鬼物反害那些人。奉行的人,必须净身清神,如果行为邪乱怠慢,不尊重所受的,轻视灵信,轻侮宗末,祸患会降临到灭家,不可不谨慎。进入山中没有《真形》,众精会伤害人;采药没有《真形》,群灵会遮蔽;道士没有《真形》,魂炁会不定,三尸会乱干;术士没有这种文符,都不会成功。只要有这种文符佩戴在身上,就能统御众神,横行天地。在家则有神人奉卫,入山则有群灵奉迎,采药服芝草则有真仙营护,结疫沙害则有妖灾自灭。这是虚往实来,真实验证祸福,有道之人,要秘密而尊重!汉元封元年西王母授给孝武皇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符图部-卷一-注解

五岳真形图:道教经典之一,描绘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秘图形,象征天地阴阳之气,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

天真道君: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负责观察和制定天地的规则。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与道教有深厚的联系。

东岳太山君:道教中掌管东岳泰山的神灵,负责管理生死和百鬼。

南岳衡山君:道教中掌管南岳衡山的神灵,领有大量仙官,负责迎接和保护进入其领域的道士。

中岳嵩高君:道教中掌管中岳嵩山的神灵,领有仙官玉女,负责迎接和保护进入其领域的道士。

西岳华山君:道教中掌管西岳华山的神灵,领有仙官玉女,负责迎接和保护进入其领域的道士。

北岳恒山君:道教中掌管北岳恒山的神灵,领有仙人玉女,负责迎接和保护进入其领域的道士。

青城丈人:青城山的守护神,由黄帝拜为丈人,负责总衡岳。

庐山使者:庐山的守护神,由黄帝署为使者,负责鼎镇举德真。

霍山南岳储君:道教中的神灵,由黄帝任命,作为南岳衡山的副主,负责调和气和拯救黎民。

潜山储君:道教中的神灵,由黄帝任命,作为南岳衡山的副主,负责参政和辅佐。

太一父母:道教中的至高神祇,太一为宇宙的本源,父母象征阴阳二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源。

绛宫:道教术语,指心脏,象征生命的中心和精神的核心。

六甲:道教中的六种神将,分别代表天干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

三元:道教中的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分别掌管天、地、水三界,是道教祭祀的重要对象。

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药,象征女性的神秘力量和生命的永恒。

汉武帝:西汉皇帝,对道教有浓厚兴趣,曾多次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五帝六甲:道教中的五帝指五方天帝,六甲指六种神将,合称五帝六甲,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

青牛先生:仙人封君达,本陇西人,因常乘青牛而得名。他初服黄连五十余年,后入鸟鼠山中服炼水银百余年,还乡里时年如三十。他以医术闻名,常以腰间竹管中药救治病人,或施针治疗,效果显著。

五岳真形:指五岳的神秘图形或符号,古人认为这些图形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保护佩戴者,助其长生不老。

斋戒祭受:指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斋戒和祭祀仪式,以接受神灵的庇佑和指引。

硃书章纸:用红色书写的符咒或文书,常用于道教仪式中,以祈求神灵的保佑。

九都千明之科:道教经典之一,记载了九炁丈人昭生之符等神秘符咒和仪式。

霍山、潜山储君:南岳衡山的副君,由黄帝所命,负责辅佐衡山君。

种民:指有资格接受道教秘传的人,通常是有德行、有修行的人。

三尸:道教概念,指人体内的三种恶神,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常引诱人做恶事,阻碍修行。

玉札:指刻有神秘符文的玉片,常用于道教仪式中,具有祈福、驱邪的作用。

绛府:道教术语,指心脏,古人认为心脏是灵魂的居所。

五方灵岳:指东、西、南、北、中五岳,古人认为五岳各有神灵守护。

八石:指道教炼丹术中常用的八种矿物,如丹砂、雄黄等,用于炼制丹药。

歃血委誓:古代的一种盟誓仪式,参与者割破手指,滴血为誓,表示忠诚和信守承诺。

竹使策文:指用竹简书写的道教符咒或经文,具有驱邪、祈福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符图部-卷一-评注

《五岳真形图序》是东方朔所著的一篇道教文献,详细描述了五岳的神秘图形及其神灵的职责和形象。这篇文献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也反映了道教中对于宇宙秩序和人类命运的理解。

文本中提到的五岳真形图,是道教中极为重要的符号,被认为能够带来长寿、财富、保护和消除灾难。这些图形的描绘和神灵的描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信仰。

文献中还详细描述了五岳神灵的形象和职责,如东岳太山君负责管理生死和百鬼,南岳衡山君负责迎接和保护道士等。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道教的神话体系,也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神灵世界的想象和构建。

此外,文本中还提到了黄帝的传说,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与道教有着深厚的联系。黄帝的传说不仅丰富了道教的历史背景,也增强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五岳真形图序》不仅是一篇重要的道教文献,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篇文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岳真形图》是道教经典之一,描绘了五岳的神秘图形,象征天地阴阳之气,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文本中提到的太一父母是道教中的至高神祇,太一为宇宙的本源,父母象征阴阳二气,是万物生成的根源。绛宫则是道教术语,指心脏,象征生命的中心和精神的核心。六甲是道教中的六种神将,分别代表天干中的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分别掌管天、地、水三界,是道教祭祀的重要对象。

文本中提到的西王母是道教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药,象征女性的神秘力量和生命的永恒。汉武帝是西汉皇帝,对道教有浓厚兴趣,曾多次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五帝六甲是道教中的五帝指五方天帝,六甲指六种神将,合称五帝六甲,具有驱邪避凶的功能。

从文化内涵来看,文本体现了道教对宇宙本源、生命永恒和神秘力量的追求。通过描绘五岳真形图和太一父母,文本传达了道教对天地阴阳之气的理解和崇拜。西王母和汉武帝的对话则展示了道教对长生不老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从艺术特色来看,文本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如绛宫象征心脏,六甲象征驱邪避凶的力量。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神秘感,也深化了其文化内涵。

从历史价值来看,文本反映了汉代道教的发展和传播。汉武帝对道教的兴趣和追求,以及西王母的降临和赐予《五岳真形图》,都体现了道教在汉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文本还提到了道教经典《五岳真形图》的传承和传播,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总的来说,文本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示了道教对宇宙本源、生命永恒和神秘力量的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道教中的一些神秘仪式和信仰,特别是关于《五岳真形》的祭祀和传授。文中提到的青牛先生是一位仙人,他的医术和神秘力量使他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道教对于长生不老、医术和神秘力量的追求。

文中详细描述了祭祀《五岳真形》的仪式,包括斋戒、祭品、祭文等。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于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希望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远离灾祸,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九都千明之科》和《真形》等道教经典,这些经典不仅是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通过这些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道教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以及他们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展示了古代道教的信仰和仪式,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和追求。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它们对于现代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这段文本出自晋代鲍靓的《黄帝九龠玉匮内真玄文》,内容涉及道教的修炼、符咒、神灵信仰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倾向。文本中提到的《五岳真形》是道教中极为重要的符咒之一,古人认为佩戴此符可以驱邪避灾、延年益寿,甚至能够与神灵沟通。这种信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文本中提到的‘三尸’是道教中的重要概念,古人认为人体内有三种恶神,常引诱人做恶事,阻碍修行。通过佩戴《五岳真形》等符咒,可以驱除三尸,净化身心,达到修行的目的。这种思想体现了道教对身心净化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人对道德修行的深刻理解。

文本中还提到‘五方灵岳’和‘山川侍官’,这些神灵被认为是守护山川、河流的自然神祇。古人认为,只有佩戴《五岳真形》等符咒,才能得到这些神灵的庇佑,顺利采药、修行。这种信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神灵的依赖。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歃血委誓’仪式,体现了古人对盟誓的重视。通过这种仪式,参与者表达了对道教信仰的忠诚和对修行的坚定决心。这种仪式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古代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这段文本不仅展示了道教的神秘主义和修炼方法,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神灵、道德的深刻理解。通过佩戴符咒、驱除三尸、与神灵沟通,古人试图达到长生不老、身心净化的目的。这种信仰和修行方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自然、道德的深刻思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符图部-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