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六

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六-原文

◎三一九宫法

夫三一者,乃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是以胃池体方以受物,脑宫员虚而适真。万毛植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太玄,故名曰泥丸。泥丸者,形躯之上,神所居也。兆唯知吞炁咽津,鸣齿纳液,不知此所因者,乃泥丸之末流,脑家之边枝尔。

今将告子三一之诀,上真之妙法也,闭口奉修,慎勿宣传,负违盟誓,身没鬼宫,考延七祖,长闭河源。两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丹田直上辟方一寸,为玄丹脑精泥丸魂宫也。

明堂宫左有明童真君,右有明女真官,中有明镜神君。明童真君,讳玄阳,字少青;明女真官,讳微阴,字少元;明镜神君,讳招精,字四明。此三君共治明堂宫,并著绿锦衣,腰锦裙,带四玉铃,口衔玉镜,镜铃并如赤玉也,头如婴兒形,亦如之对坐俱向外面,或相向也。此明堂之道也。若道士恐畏,存三神使鸣玉铃,声闻太极,使口吐玉镜,赤光令万丈。存之俱毕,因三呼三君名字,叩齿九通,则千妖伏息,万鬼灭形也。若道士饥渴,亦存三君,并口吐赤炁使灌己口中,因吸而咽之,须臾而饱也。若道士夜行,暗不见路,又存三君,使口出火光照前,须臾路自朗明也。若行凶处,厄难之中,有刀兵之地,急存三君,使鸣玉铃,精而想之,敌人自然心骇意慑,不复生害心也。若道士欲求延年不死,及疾病临困求救而生者,当正心安寝,存明堂三君,并向外长跪,口吐赤炁,使光贯我身,令匝我口傍,咽赤炁无数,当闭目微咽之也。须臾,赤炁绕身,都变成火,火因烧身,与火共作一体,内外洞光,良久乃止,名曰日月炼形,死而更生者也。又暮卧常当为之,则必长生不死也。又数存咽赤炁,使人颜色返少,色如童女,此不死之道,明堂之要诀,毕也。旦起皆咽唾三十过,以手拭面摩目以为常,存唾色作赤津液。

洞房中有三真,左为无英公子,右为白元君,中为黄老君,三人共治洞房中,此为飞真之道,别自有经,事在《金华经》中。

丹田宫有上元真一帝君、帝君之卿合三人,共治丹田宫,守三元真一之道是也。此真地之要路,控乘龙车之经也。天真多官位,乐欲为地真人,地真人隐遁于官位,不劳损于朝宴,故从容任适,随时而游,坐七舆以造步四炁也。至于天真,虽差阶小异,俱一真矣。地真人亦各安其所之,不愿为云中官也。

流珠宫有泥丸太一真人,在丹田后却入一寸为流珠宫,流珠真神自别有经,司命之所行也,其道妙大,发誓用珠帛结盟,乃能付之。此经三百年一传,满五授止,不得复出。此太极公卿司命之道也。

玄丹宫在丹田之上,正方一寸,紫房绿室,硃烟满内,其中有泥丸太一真君,治玄丹之宫。太一真君,貌如婴兒始生之状,坐在金床玉帐之中;著紫绣锦衣,腰带流火之铃,流火之铃者,无质而赤光,动之声闻十万里,盖上清中太一真人之宝铃也;左手把北斗七星之柄;右手把北辰之纲,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谓之为辰纲也;正坐玄丹宫向外,左右无侍者,所以名之为太一真君也。旦夕守诸三一,讫,独后乃末存之,末存之者,先造其轻,后行其重也。

夫头有九宫,请先说之。两眉间上,其重衣有黄阙紫户、绛台青房,共构立守寸之中,左右耳守寸。左面有绛台,右面有黄阙。其九宫真人出入,皆从黄阙、绛台中间为道,故以道之左右置台阙者,以伺非常之炁,伺迎真人往来也。紫户大神,名平静,字法王;青房大神,名正心,字初方,形并如婴孩,各服衣如其方。房户之神,手执流金火铃。守寸者,却入三分,名为守寸也。暮卧及旦存思之时,先存二大神,仿佛存见,仍呼其神名字。毕,微咒曰:

紫户青房,有二大神,手把流铃,身生风云,侠卫真道,不听外前,使我思感,达利灵关,出入利贞,上登九门,即见九真,太上之尊。祝毕,乃可存思三一洞房,九真诸要道也。守寸二大神,唯听九宫中真官,在九宫内者。出入耳目上帝信命及玉童灵真,往来诸帝轩,二大神听以进,其余非真,此二大神皆不听进也。此中黄太一法度也。于是赤子帝君,乃命两耳神娇女、云仪使引进之,故人觉耳鸣者,外使入也。云仪时扣磬钟,以闻九宫,使知外人来入,令警备也。磬钟者,是今耳鸣之声音也。其闻之者,错手掩耳而祝曰:

赤子在宫,九真在房,请听神命,永察不祥,太一流铃,以灭万殃。祝毕,以手拍耳门二七遍,毕,当觉面热,即佳候也。若觉头项颈间索索寒者,恶气入也。当急卧,临目,内存玄丹宫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铃,焕而掷之,恶气即出身外,火光亦随之在后,炯炯然以照己一身。良久,平复也。其明堂、洞房、丹田、流珠四宫之经,皆神仙为真人之道传于世。其玄丹宫经,亦真仙司命之要言,四宫之领宗矣。此一经,须太极帝君告可与乃与之也,亦时出授耳。

凡合五宫之道,行乎世上,有真名者,遭值之矣,自非骨相挺命,不闻此言也。又有玉帝宫,王清神母居之;又有天庭宫,上清真女居之;又有极真宫,太极帝妃居之;又有太皇宫,太上君后居之。此四宫;皆雌真一也,道高于雄真一也。并有宝经,以传己成真人者,未得成真,非所闻也,雌真一之要,亦自不授之矣。太上所以出极八景,

入骖琼轩,玉女三千,侍真扶辕,灵犯侠唱,神后执巾者,实守雌一之道,用以高会玄晨也。

此太上之宗根,虚皇之所传也。

此四宫,人皆有之,但不修此道者,宫中空耳。

夫不尽修于九宫,九宫者宫中亦空尔,非但雌家而已。

至于丹田宫中,常有帝君,守寸常有大神,不复问之,须修乃见在宫中尔。

修之者神仙,不修者以寿死矣。

雌雄一神者,男女并可兼修之,无不在也,唯决精苦之至,乃获益矣。

守玄丹太一真君之道,暮夕静寝,去诸思念,卧坐任意。

先存北极辰星,紫炁来入己玄丹宫中,须臾满宫,溢出耳外,使匝身通洞内外,与紫■合体。

毕,又存日来,入玄丹宫中,日满宫内,在紫炁中央,望视如暗中视火珠之状。

毕,乃存上清中黄太一真君,从北极紫炁中来,下入玄丹宫日中坐,君讳规英,字化玄,衣貌色服如上。

又存己一身,忽然升上入玄丹宫日中,在太一真君前对坐,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

稽首膝前,问道求神仙长生,随意言之。

因存乃吞紫炁三十过,次咽液三十过。

毕,又存北斗七星,内有一赤炁大如弦,径下直入玄丹宫中,于是太一真君,及己俱乘日入行赤炁道中,直上诣北斗魁中,寝息良久,自因此寝也,亦即有真应。

十四年行之,则与太一同游,俱到七元纲也;十八年诣上清宫,受书佩符,役使玉童、玉女各十八人。

一夕一存之,唯数而已,勿令脱夕。

亦可专修此道,不必须守三一也,兼之益精,致感速尔。

月一日、三日、七日、十一日、十五日夜半之时,存玄丹宫太一真君,正坐向外,口吐青炁,下入我口中,我随咽之,凡五十过。

毕,乃咽液五十过。

毕,微祝曰:

太一真皇,中皇紫君,厥讳规英,字曰化玄。

金床玉帐,绣帔锦裙,腰带火铃,斩邪灭奸,手把星精,项生日真,正坐吐炁,使我咽吞,与我共语,同宴玄丹,炼灌七魄,和柔三魂,神灵奉卫,使我飞仙,五脏自生,还白童颜,受书上清,司命帝君,所愿所欲,百福唯新。

又存己上入宫中,在太一前寝息,因以取眠,亦当梦感妙应矣。

日为此而数精至,即相见之阶渐也。

◎四宫雌一内神宝名玉诀

凡学上真之道,而不知雌真之一内名,亦万不得仙也。

学者受师口诀,然后奉行,每以正旦月朔,太岁本生之日,入室东向思存:

玉清神母,姓廉名衔,字荒彦。长九寸九分,著玄黄素灵之绶,头戴七称珠玉之髻,冠无极进贤之冠,居无上之上,太极珠宫,七宝府,五灵乡,玄元里,下治兆身玉帝宫中。

上清真女,姓厥名迥,字粥类。长六寸六分,著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头戴玉宝飞云之髻,冠玄黄进贤之冠,居无上之上,昆仑太幽中宫,明堂府、九光乡、大化里,下治兆身天庭宫中。

太极帝妃,姓玄名虚生,字伯无。长七寸七分,著玄罗流光五色凤文之绶,头戴七宝玄云之髻,冠无极进贤之冠,居元景之上,太清极玄宫中,玉房府,三丹乡,丹元里,下治兆身极真宫中。

太上君后,姓迁名含孩,字合延生。长三寸三分,著七宝飞精玄光云锦霜罗九色之绶,头戴九玄玉精颓云之髻,冠玄黄无极三宝玉冠,居太清九玄之洞,无极真宫,丹精府,云光乡,玄玄里,下治兆身太皇宫中。

行玄丹之道,守三一之诀,当常存四宫雌真一之神,衣服、形影、名讳、乡居所在,此宝经之上篇以传见成真人者。

始学不得参问其要,素灵所秘,不行于世。

凡受上真之法,《三宝神经》虽通灵究幽,不知雌真一之法,亦万无成矣。

故太上标其重禁,格于轻泄,不载于纸墨。

有者宜审实内心,然后受焉。

每以正旦月朔,及太岁本生日,沐浴清斋烧香,入室东向,存思四宫雌真一之神,乡居、姓名、服色、长短,如上法。

毕,当叩齿十六通,祝曰:

太阴真神,号曰女灵,含景九玄,乘真隐冥,日吉天朗,告斋上清,心念目瞩,洞鉴神形。

还守宫宅,玉华芳盈,五色变化,流黄紫青,运致飞霞,上造帝庭。

毕,咽气三十六过,止。

如此,则九年面生玉华,金真映光,神见躯形,与兆共言。

子既见神,心知而已,慎勿妄传也。

此四宫雌真一之神,是天元始生之阴官,受号帝妃也。

始其元气未立,五政未开,光景未通,气极虚无,无上无下,无外无内,无左无右,无前无后,太上之元精,玄始之妙真,虚极之先,结气而凝,混化万物,天地得存,皆由于四真也。

能有至心存思者,千龄不知老,九天之中,万神同寿也。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诀

涓子受之东海青童君。

太上曰:真人所以贵一为真者,上一而已。

一之所契,太无感化;一之变通,天地冥合。

是以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王,并监统身中二十四炁。

炁以受生,生立一身,上应太微二十四真,真炁徊和,品汇成形,玄神混分,紫房杳冥。

夫气者,结虚烟而成神也;神者,托三一以自生也。

变化者,三一之所造,得化者,皆由神之自隐,混黄相成,得玄之极,故三一元君,各有真炁。

真炁结成,自为千乘万骑,云车羽盖,常以内入紫宫,以登玉清,列录元图,化胞保胎,三一养身,得为真人,飞行九霄,受事高上。

所以,一之所济者,乃生乎天地,非但行飞蠕、动小事而已。

子若能守之弥固,则精应感暢,精应感暢则三元可见,三元可见则白气郁变,白气郁变则混分自生,混分自生

则千乘万骑,忽然至矣。

于是羽盖可御,云车可乘,白日升天,上造太微,实三一之玄功,精感之所会也。

太微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炁变化,有时忽尔而分,觉然而生也。

化炁中有二十四真人,结虚生成,不由胞胎,皆三一帝皇之神炁,所以致分道变化,托玄立景矣。

既能守身中三一,则天上太微中三一帝皇之真君,而降见于外,与子面言矣。

身中复有二十四真人,亦身精光爽炁,所分化而变万,化若云车来迎。

合炁晨景,以登太微,二十四真人俱与身中神明,合宴于混黄之中,共景于紫房之内,托形炁于千涂,回老艾以返婴,改死籍于北酆,寿长存乎帝乡,出入玉清,寝止太微。

又兼行帝一、太一、五神,及三五七九之事,兼行之者,一神之感易致也。

紫房须守一为根本,守一须守紫房为华盖。

故三一、三素相须也;而紫房、六合相待也。

虽其居不同,而致一之用俱济也。

子善思而存之,则三一之事毕矣。

若单得受一道者,则三元不备。

但注心于一,亦可长生不死,得入太清而已,不得游宴太极,北登上清之宫也。

上一,真帝之极也;中一,真皇之至也;下一,真王之妙也。

天皇得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故上成众妙之君。

三皇体真以守一,故一无藏形;仙人寻真以求一,故三一俱明,一无藏形,其真极也。

三一俱明,得一而明已。

其真既极,三一既明,得一而生也。

夫真守一者,当令心寂神凝,体专求感,所以百念不寻,精意不散,但三月内视,注心一神,则灵光化生,缠绵五脏。

若其注念不散,专炁致和,由朴之至也,得一之速也。

若华伪僣起,竞心乱生,故一不卒见,神不即应,非不卒见,即应由存之者,不专思之者,不审是故,积年之功,罔有仿佛也。

若能心济远感,纵心无劳,亦必三月之精思,与一混合者也。

太上告曰: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胎根之所生,六合之所存。

故正一大道,以出真帝,正道玄真,以生大神,离合五化,万化忽成,三元解变,则一之所生也。

故变气布结,神得以灵,众真归一而玄功成焉。

此正道之宗祖,元气之根始也。

散之于无,则白气杳合;养之于形,则长生永久。

夫三一之法,观道备于三元。

其道奇妙,总括灵篇,天人仙皇,握宝神经。

第一之诀《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第二之诀《雌一合变大有妙经》,第三之诀《洞真玄经》,三五七九,号太上素灵。

是故上一帝君宝《洞真经》,中一丹皇宝《雌一大有妙经》,下元一王宝《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此之三文,真道之至精,一神之玉章,并是天真之禁诀也,高上之秘篇。

兆守三一,得吾三经,即能乘云,上升太清,洞观无穷,游宴紫庭,微哉深矣!难可文宣。

守一所生,三一见矣。

既见三一,可求此经,当必授守三一之法,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真书之首篇,众真之妙诀。

子而守一,一亦守子,子而见一,一亦见子。

一须身而立,身须一而生,子身进退,千端万事,常当念一。

饮食念一、喜乐念一、哀戚念一、疾病念一、危难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车马念一、有急念一、人之念一、举止瞩目念亦多矣。

思念必专,不专无冀矣。

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坚志,志不能苦。

思念无极,多有訏心,不能常守,故三一去则正气离失,失正气者故气前,故气前死日近也。

俗人学道,多寻浮华,不信真一为贵,初有其志,后必变败。

由用志不一,邪气来入故也。

守一之戒,戒于不专,专复不久,久不能精,精不能固,固而不常,则三一去矣,为空宅尔,空宅无主,其身安久矣。

太上告曰: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化为婴兒,婴兒上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一真之旨也。

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亦为三精,是用长生;人有三宝,三丹田也,亦为三真,是用永存。

《灵宝经》曰:“天精、地真,六宝常存,此之谓也。

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泥丸宫。

却入者,却就项后之背向也。

丹田泥丸宫,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气冲天,外映照九万里,北斗七星以魁为盖,以杓柄前指,外向也,变化大小,飞形恍惚,在意存之。

上元赤子居中,在斗盖之下,赤子讳凝天,字元先,位为泥丸天帝君,其右有帝卿一人,坐相对,是齿舌脑之精神化而生也。

上入为帝卿君,讳肇精,字玄生,此二人共治泥丸中,并著赤绣华衣,貌如婴孩始生之形。

天帝君执上清神虎符,帝卿执《大洞真经》,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以镇守泥丸、面目、齿舌、两耳、鼻、发之境,外以振威六天万鬼凶恶魔也。

三魂七魄五日一来,朝而受事焉。

心为中丹田,号为绛宫,镇心之中央,正四方,面各一寸,硃烟参天,外映照三万里,变化恍惚,在意存之。

中元真人居其中,讳神珠,字子丹,位为绛宫丹皇君,其右辅皇卿一人,是五脏精神之结化也。

入绛宫为辅卿,讳光坚,字四灵,此二人共治绛宫中,并著硃锦衣,貌如婴兒始生之形。

丹皇君左手把《太清经》,辅卿君执《大有妙经八景章》,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则镇守筋骨、五脏、血肉之境,外以震折万邪之不祥,养炁安神,长生久视,飞仙太霄。

三魂七魄三日一来,朝而受事焉。

脐下三寸,号命门丹田宫,下元婴兒居其宫,四方各一

寸,白气冲天,外映照七万里,变化大小,飞形恍惚,在意存之。

下元婴兒,讳胎精,字元阳,位为黄庭元王,其右有宝镇弼卿一人,是津气津液之神,结烟升化也,入在丹田宫。

弼卿讳归明,字谷玄,此二人共治丹田下元宫,并著黄绣罗衣,貌如婴孩始生之状。

黄庭元王左手把太白星,右手执《玉晨金真经》,弼卿执《太上素灵经》、九庭生景符,坐俱向外或相向也。

内以镇守四胎、津血、肠胃、膀胱之府,外以消灾散祸、辟却万邪。

三魂七魄一日三来,朝而受拭于王矣。

守一之法,立春之日夜半之时,正坐东向,服气九过,咽液三十五过,毕,乃存北斗七星冉冉来下我顶上,却向天以杓柄正向,前指东也。

存阴精,真人二星,亲泊头顶上,阳明、玄冥、二星,却在上也;阳明、阴精二星,在后面;玄冥、真人在前面。

于是仿佛存念位定。

又思三一之尊君,忽见变生,共出在斗魁之中;须臾,三卿君复坐如三尊,须臾,见六人俱登玄冥,纲行东去,达天关而止,俱向我口。

又存见上元手扶上卿;中元手扶中卿,下元手扶下卿也。

我乃咽气一通,良久,上元二人从气中来,入我口,上升还泥丸宫。

次咽气一通,良久,中元二人从气中来,入我口中,归绛宫;次咽气一通,良久,下元二人从气中来,入我口中,归绛宫。

次咽气一通,良久,下元二人从气中来,入我口中,咽入下丹田中。

存天关星,令去口七尺,星在口前,三元入我三宫中。

都毕,乃精念真一,各安所在,坐卧思之在心,心有所愿,事事心启之。所求者,亦心启求之。

存思唯令静寂,若寝室内,昼日亦可存思。

立春存三一,东向,如立冬精思;

立夏存三一,南向,如立春精思;

立秋存三一,西向,如立夏精思;

立冬存三一,北向,如立秋精思。

存思三一,各安其宫。毕,乃微祝曰:

五方命斗,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灵,六神徘徊,三宫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黄宁,天真保卫,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烟三清,四体坚炼,五脏自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六-译文

◎三一九宫法

所谓三一,是指人体内的灵宗、百神的命根、津液的山源、魂精的玉室。胃池体方以容纳食物,脑宫圆虚以适合真灵。万毛植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太玄,因此称为泥丸。泥丸位于形躯之上,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人们只知道吞气咽津、鸣齿纳液,却不知道这些行为的根源,其实是泥丸的末流,脑家的边枝。

现在我将告诉你三一的诀窍,这是上真的妙法,闭口修炼,切勿外传,违背盟誓,身陷鬼宫,考延七祖,长闭河源。两眉间向内一寸,是明堂宫;向内两寸,是洞房;向内三寸,是丹田;丹田直上辟方一寸,是玄丹脑精泥丸魂宫。

明堂宫左边有明童真君,右边有明女真官,中间有明镜神君。明童真君,名玄阳,字少青;明女真官,名微阴,字少元;明镜神君,名招精,字四明。这三位神君共同治理明堂宫,都穿着绿锦衣,腰系锦裙,佩戴四玉铃,口衔玉镜,镜铃都像赤玉,头如婴儿形状,也像婴儿一样对坐,面向外面,或相互对视。这是明堂之道。如果道士感到恐惧,存想这三位神君使玉铃鸣响,声音传到太极,使口吐玉镜,赤光万丈。存想完毕后,三次呼唤三位神君的名字,叩齿九次,那么千妖伏息,万鬼灭形。如果道士感到饥渴,也存想这三位神君,并口吐赤气灌入自己口中,吸入咽下,片刻就会感到饱足。如果道士夜行,看不见路,也存想这三位神君,使口出火光照亮前方,片刻路就会明亮。如果行至凶险之处,遇到厄难,有刀兵之地,急存想这三位神君,使玉铃鸣响,精诚存想,敌人自然会心生恐惧,不再有加害之心。如果道士想求延年不死,或疾病临困求救而生,应当正心安寝,存想明堂三君,并向外长跪,口吐赤气,使光贯穿身体,环绕口旁,咽下无数赤气,闭目微咽。片刻,赤气绕身,都变成火,火因烧身,与火共作一体,内外洞光,良久才停止,称为日月炼形,死而复生。每晚睡觉前都应这样做,必定长生不死。多次存想咽赤气,使人容颜返老还童,色如童女,这是不死之道,明堂的要诀。早晨起床时,咽唾三十次,用手拭面摩目,存想唾液变成赤色津液。

洞房中有三位真神,左边是无英公子,右边是白元君,中间是黄老君,三人共同治理洞房,这是飞真之道,另有经典,记载在《金华经》中。

丹田宫有上元真一帝君、帝君之卿共三人,共同治理丹田宫,守护三元真一之道。这是真地的要路,控乘龙车的经典。天真多官位,乐欲为地真人,地真人隐遁于官位,不劳损于朝宴,因此从容任适,随时而游,坐七舆以造步四气。至于天真,虽阶位小异,俱为一真。地真人也各安其所,不愿为云中官。

流珠宫有泥丸太一真人,位于丹田后向内一寸,是流珠宫,流珠真神另有经典,是司命之所行,其道妙大,发誓用珠帛结盟,才能传授。此经三百年一传,满五授止,不得复出。这是太极公卿司命之道。

玄丹宫位于丹田之上,正方一寸,紫房绿室,朱烟满内,其中有泥丸太一真君,治理玄丹宫。太一真君,貌如婴儿初生之状,坐在金床玉帐之中;穿着紫绣锦衣,腰带流火之铃,流火之铃无质而赤光,动之声闻十万里,是上清中太一真人的宝铃;左手握着北斗七星的柄;右手握着北辰的纲,北辰是北极不动之星,称为辰纲;正坐玄丹宫向外,左右无侍者,因此称为太一真君。早晚守护三一,完毕后,最后才存想,存想时先轻后重。

头有九宫,请先说之。两眉间上,有黄阙紫户、绛台青房,共同构立在守寸之中,左右耳守寸。左面有绛台,右面有黄阙。九宫真人出入,都从黄阙、绛台中间为道,因此在道的左右设置台阙,以伺非常之气,迎接真人往来。紫户大神,名平静,字法王;青房大神,名正心,字初方,形如婴儿,各穿衣服如其所方。房户之神,手执流金火铃。守寸者,向内三分,名为守寸。晚上睡觉及早晨存思时,先存想这二位大神,仿佛见到,然后呼唤其神名字。完毕后,微咒曰:

紫户青房,有二大神,手把流铃,身生风云,侠卫真道,不听外前,使我思感,达利灵关,出入利贞,上登九门,即见九真,太上之尊。祝毕,乃可存思三一洞房,九真诸要道。守寸二大神,只听九宫中真官,在九宫内者。出入耳目上帝信命及玉童灵真,往来诸帝轩,二大神听以进,其余非真,这二大神皆不听进。这是中黄太一法度。于是赤子帝君,乃命两耳神娇女、云仪使引进之,因此人觉耳鸣者,是外使入也。云仪时扣磬钟,以闻九宫,使知外人来入,令警备也。磬钟者,是今耳鸣之声音也。其闻之者,错手掩耳而祝曰:

赤子在宫,九真在房,请听神命,永察不祥,太一流铃,以灭万殃。祝毕,以手拍耳门二七遍,毕,当觉面热,即佳候也。若觉头项颈间索索寒者,恶气入也。当急卧,临目,内存玄丹宫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铃,焕而掷之,恶气即出身外,火光亦随之在后,炯炯然以照己一身。良久,平复也。其明堂、洞房、丹田、流珠四宫之经,皆神仙为真人之道传于世。其玄丹宫经,亦真仙司命之要言,四宫之领宗矣。此一经,须太极帝君告可与乃与之也,亦时出授耳。

凡合五宫之道,行乎世上,有真名者,遭值之矣,自非骨相挺命,不闻此言也。又有玉帝宫,王清神母居之;又有天庭宫,上清真女居之;又有极真宫,太极帝妃居之;又有太皇宫,太上君后居之。此四宫;皆雌真一也,道高于雄真一也。并有宝经,以传己成真人者,未得成真,非所闻也,雌真一之要,亦自不授之矣。太上所以出极八景,

进入骖琼轩,有三千玉女,侍奉真神扶辕,灵犯侠唱,神后执巾者,实际上是守护雌一之道,用来高会玄晨。

这是太上的宗根,虚皇所传的。

这四宫,人人都有,但不修此道的人,宫中是空的。

如果不完全修习九宫,九宫中的宫也是空的,不仅仅是雌家而已。

至于丹田宫中,常有帝君,守寸常有大神,不再问之,必须修习才能见到在宫中。

修习的人可以成为神仙,不修习的人只能以寿命结束。

雌雄一神,男女都可以兼修,无处不在,只有决心精苦到极致,才能获益。

守玄丹太一真君之道,晚上静寝,去除各种思念,卧坐任意。

先存想北极辰星,紫炁进入自己的玄丹宫中,片刻满宫,溢出耳外,使全身通洞内外,与紫炁合体。

完成后,又存想太阳进入玄丹宫中,太阳满宫内,在紫炁中央,望视如暗中视火珠之状。

完成后,存想上清中黄太一真君,从北极紫炁中来,下入玄丹宫日中坐,君讳规英,字化玄,衣貌色服如上。

又存想自己一身,忽然升上入玄丹宫日中,在太一真君前对坐,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

稽首膝前,问道求神仙长生,随意言之。

因存想而吞紫炁三十次,次咽液三十次。

完成后,又存想北斗七星,内有一赤炁大如弦,径下直入玄丹宫中,于是太一真君,及自己俱乘日入行赤炁道中,直上诣北斗魁中,寝息良久,自因此寝也,亦即有真应。

十四年行之,则与太一同游,俱到七元纲也;十八年诣上清宫,受书佩符,役使玉童、玉女各十八人。

一夕一存之,唯数而已,勿令脱夕。

也可以专修此道,不必须守三一也,兼之益精,致感速尔。

月一日、三日、七日、十一日、十五日夜半之时,存玄丹宫太一真君,正坐向外,口吐青炁,下入我口中,我随咽之,凡五十次。

完成后,乃咽液五十次。

完成后,微祝曰:

太一真皇,中皇紫君,厥讳规英,字曰化玄。

金床玉帐,绣帔锦裙,腰带火铃,斩邪灭奸,手把星精,项生日真,正坐吐炁,使我咽吞,与我共语,同宴玄丹,炼灌七魄,和柔三魂,神灵奉卫,使我飞仙,五脏自生,还白童颜,受书上清,司命帝君,所愿所欲,百福唯新。

又存想自己上入宫中,在太一前寝息,因以取眠,亦当梦感妙应矣。

日为此而数精至,即相见之阶渐也。

◎四宫雌一内神宝名玉诀

凡学上真之道,而不知雌真之一内名,亦万不得仙也。

学者受师口诀,然后奉行,每以正旦月朔,太岁本生之日,入室东向思存:

玉清神母,姓廉名衔,字荒彦。长九寸九分,著玄黄素灵之绶,头戴七称珠玉之髻,冠无极进贤之冠,居无上之上,太极珠宫,七宝府,五灵乡,玄元里,下治兆身玉帝宫中。

上清真女,姓厥名迥,字粥类。长六寸六分,著青宝神光锦绣霜罗九色之绶,头戴玉宝飞云之髻,冠玄黄进贤之冠,居无上之上,昆仑太幽中宫,明堂府、九光乡、大化里,下治兆身天庭宫中。

太极帝妃,姓玄名虚生,字伯无。长七寸七分,著玄罗流光五色凤文之绶,头戴七宝玄云之髻,冠无极进贤之冠,居元景之上,太清极玄宫中,玉房府,三丹乡,丹元里,下治兆身极真宫中。

太上君后,姓迁名含孩,字合延生。长三寸三分,著七宝飞精玄光云锦霜罗九色之绶,头戴九玄玉精颓云之髻,冠玄黄无极三宝玉冠,居太清九玄之洞,无极真宫,丹精府,云光乡,玄玄里,下治兆身太皇宫中。

行玄丹之道,守三一之诀,当常存四宫雌真一之神,衣服、形影、名讳、乡居所在,此宝经之上篇以传见成真人者。

始学不得参问其要,素灵所秘,不行于世。

凡受上真之法,《三宝神经》虽通灵究幽,不知雌真一之法,亦万无成矣。

故太上标其重禁,格于轻泄,不载于纸墨。

有者宜审实内心,然后受焉。

每以正旦月朔,及太岁本生日,沐浴清斋烧香,入室东向,存思四宫雌真一之神,乡居、姓名、服色、长短,如上法。

完成后,当叩齿十六通,祝曰:

太阴真神,号曰女灵,含景九玄,乘真隐冥,日吉天朗,告斋上清,心念目瞩,洞鉴神形。

还守宫宅,玉华芳盈,五色变化,流黄紫青,运致飞霞,上造帝庭。

完成后,咽气三十六次,止。

如此,则九年面生玉华,金真映光,神见躯形,与兆共言。

子既见神,心知而已,慎勿妄传也。

此四宫雌真一之神,是天元始生之阴官,受号帝妃也。

始其元气未立,五政未开,光景未通,气极虚无,无上无下,无外无内,无左无右,无前无后,太上之元精,玄始之妙真,虚极之先,结气而凝,混化万物,天地得存,皆由于四真也。

能有至心存思者,千龄不知老,九天之中,万神同寿也。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诀

涓子受之东海青童君。

太上曰:真人所以贵一为真者,上一而已。

一之所契,太无感化;一之变通,天地冥合。

是以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皇;下一为黄庭之元王,并监统身中二十四炁。

炁以受生,生立一身,上应太微二十四真,真炁徊和,品汇成形,玄神混分,紫房杳冥。

夫气者,结虚烟而成神也;神者,托三一以自生也。

变化者,三一之所造,得化者,皆由神之自隐,混黄相成,得玄之极,故三一元君,各有真炁。

真炁结成,自为千乘万骑,云车羽盖,常以内入紫宫,以登玉清,列录元图,化胞保胎,三一养身,得为真人,飞行九霄,受事高上。

所以,一之所济者,乃生乎天地,非但行飞蠕、动小事而已。

子若能守之弥固,则精应感暢,精应感暢则三元可见,三元可见则白气郁变,白气郁变则混分自生,混分自生

于是,千乘万骑突然到来。

这时,羽盖可以驾驭,云车可以乘坐,白日升天,上达太微,这是三一的玄妙之功,是精感所汇聚的结果。

太微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炁变化,有时忽然分开,觉然而生。

化炁中有二十四真人,结虚生成,不由胞胎,都是三一帝皇的神炁,所以能够分道变化,托玄立景。

如果能够守住身中的三一,那么天上的太微中的三一帝皇的真君,就会降现于外,与你面对面交谈。

身中还有二十四真人,也是身中的精光爽炁,所分化而变万,化若云车来迎。

合炁晨景,以登太微,二十四真人与身中的神明,合宴于混黄之中,共景于紫房之内,托形炁于千涂,回老艾以返婴,改死籍于北酆,寿长存于帝乡,出入玉清,寝止太微。

又兼行帝一、太一、五神,及三五七九之事,兼行之者,一神之感易致也。

紫房须守一为根本,守一须守紫房为华盖。

所以三一、三素相须也;而紫房、六合相待也。

虽然它们的居所不同,但致一的作用都是相辅相成的。

你善于思考并保存它,那么三一的事情就完成了。

如果只得到一道,那么三元就不完备。

但只要专心于一,也可以长生不死,得入太清而已,不能游宴太极,北登上清之宫。

上一,是真帝的极致;中一,是真皇的至境;下一,是真王的妙处。

天皇得极,所以上成皇极;地皇得至,所以上成正一;人皇得妙,所以上成众妙之君。

三皇体真以守一,所以一无藏形;仙人寻真以求一,所以三一俱明,一无藏形,其真极也。

三一俱明,得一而明已。

其真既极,三一既明,得一而生也。

真正守一的人,应当让心寂神凝,体专求感,所以百念不寻,精意不散,只要三月内视,注心一神,则灵光化生,缠绵五脏。

如果注念不散,专炁致和,由朴之至也,得一之速也。

如果华伪僣起,竞心乱生,所以一不卒见,神不即应,不是不卒见,即应由存之者,不专思之者,不审是故,积年之功,罔有仿佛也。

如果能心济远感,纵心无劳,也必三月之精思,与一混合者也。

太上告曰:三元者,九天之玉真,太上之正道也,胎根之所生,六合之所存。

所以正一大道,以出真帝,正道玄真,以生大神,离合五化,万化忽成,三元解变,则一之所生也。

所以变气布结,神得以灵,众真归一而玄功成焉。

这是正道的宗祖,元气的根始也。

散之于无,则白气杳合;养之于形,则长生永久。

三一之法,观道备于三元。

其道奇妙,总括灵篇,天人仙皇,握宝神经。

第一之诀《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第二之诀《雌一合变大有妙经》,第三之诀《洞真玄经》,三五七九,号太上素灵。

所以上一帝君宝《洞真经》,中一丹皇宝《雌一大有妙经》,下元一王宝《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经》,这三文,是真道的至精,一神的玉章,并是天真之禁诀也,高上之秘篇。

兆守三一,得吾三经,即能乘云,上升太清,洞观无穷,游宴紫庭,微哉深矣!难可文宣。

守一所生,三一见矣。

既见三一,可求此经,当必授守三一之法,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真书之首篇,众真之妙诀。

你守一,一也守你,你见一,一也见你。

一须身而立,身须一而生,你身进退,千端万事,常当念一。

饮食念一、喜乐念一、哀戚念一、疾病念一、危难念一、履水火念一、乘车马念一、有急念一、人之念一、举止瞩目念亦多矣。

思念必专,不专无冀矣。

患人有志不固,固不能久;知一名字而不能守,守不能坚志,志不能苦。

思念无极,多有訏心,不能常守,所以三一去则正气离失,失正气者故气前,故气前死日近也。

俗人学道,多寻浮华,不信真一为贵,初有其志,后必变败。

由用志不一,邪气来入故也。

守一之戒,戒于不专,专复不久,久不能精,精不能固,固而不常,则三一去矣,为空宅尔,空宅无主,其身安久矣。

太上告曰: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化为婴兒,婴兒上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一真之旨也。

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亦为三精,是用长生;人有三宝,三丹田也,亦为三真,是用永存。

《灵宝经》曰:“天精、地真,六宝常存,此之谓也。

两眉间上,却入一寸为明堂、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泥丸宫。

却入者,却就项后之背向也。

丹田泥丸宫,正四方,面各一寸,紫气冲天,外映照九万里,北斗七星以魁为盖,以杓柄前指,外向也,变化大小,飞形恍惚,在意存之。

上元赤子居中,在斗盖之下,赤子讳凝天,字元先,位为泥丸天帝君,其右有帝卿一人,坐相对,是齿舌脑之精神化而生也。

上入为帝卿君,讳肇精,字玄生,此二人共治泥丸中,并著赤绣华衣,貌如婴孩始生之形。

天帝君执上清神虎符,帝卿执《大洞真经》,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以镇守泥丸、面目、齿舌、两耳、鼻、发之境,外以振威六天万鬼凶恶魔也。

三魂七魄五日一来,朝而受事焉。

心为中丹田,号为绛宫,镇心之中央,正四方,面各一寸,硃烟参天,外映照三万里,变化恍惚,在意存之。

中元真人居其中,讳神珠,字子丹,位为绛宫丹皇君,其右辅皇卿一人,是五脏精神之结化也。

入绛宫为辅卿,讳光坚,字四灵,此二人共治绛宫中,并著硃锦衣,貌如婴兒始生之形。

丹皇君左手把《太清经》,辅卿君执《大有妙经八景章》,坐俱外向或相向也。

内则镇守筋骨、五脏、血肉之境,外以震折万邪之不祥,养炁安神,长生久视,飞仙太霄。

三魂七魄三日一来,朝而受事焉。

脐下三寸,号命门丹田宫,下元婴兒居其宫,四方各一

一寸大小的白气冲天而起,外面映照七万里,变化大小,飞行的形态模糊不清,只要在心中存想即可。

下元有一个婴儿,名叫胎精,字元阳,职位是黄庭元王,他的右边有一位宝镇弼卿,是津气和津液的神,通过结烟升化,进入丹田宫。

弼卿名叫归明,字谷玄,这两个人共同治理丹田下元宫,都穿着黄色的绣罗衣,外貌像刚出生的婴儿。

黄庭元王左手握着太白星,右手拿着《玉晨金真经》,弼卿拿着《太上素灵经》和九庭生景符,坐在一起,有时向外,有时相对。

他们在内部镇守四胎、津血、肠胃、膀胱等脏腑,在外部则消灾散祸、驱除万邪。

三魂七魄一天来三次,早晨来接受黄庭元王的洗礼。

守一的方法是在立春那天的夜半时分,正坐面向东方,服气九次,咽液三十五次,完成后,存想北斗七星缓缓降下到我头顶,然后转向天,以杓柄正对前方,指向东方。

存想阴精和真人两颗星,紧贴在我的头顶上,阳明和玄冥两颗星在上面;阳明和阴精两颗星在后面;玄冥和真人在前面。

这样仿佛存想位置就确定了。

再想三一之尊君,忽然看到变化发生,他们一起出现在斗魁之中;片刻后,三位卿君又坐回原位,像三位尊者一样;片刻后,看到六个人一起登上玄冥,向东行进,到达天关后停下,都面向我的口。

再存想上元手扶着上卿;中元手扶着中卿,下元手扶着下卿。

我于是咽气一次,片刻后,上元两个人从气中出来,进入我的口中,上升到泥丸宫。

接着咽气一次,片刻后,中元两个人从气中出来,进入我的口中,回到绛宫;接着咽气一次,片刻后,下元两个人从气中出来,进入我的口中,回到绛宫。

接着咽气一次,片刻后,下元两个人从气中出来,进入我的口中,咽入下丹田中。

存想天关星,让它离口七尺,星在口前,三元进入我的三宫中。

全部完成后,就精念真一,各自安放在自己的位置,坐卧时在心中思考,心有所愿,事事都用心去开启。所求的,也用心去求。

存想时要保持静寂,就像在寝室内一样,白天也可以存想。

立春时存想三一,面向东方,像立冬时精思一样;

立夏时存想三一,面向南方,像立春时精思一样;

立秋时存想三一,面向西方,像立夏时精思一样;

立冬时存想三一,面向北方,像立秋时精思一样。

存想三一,各自安放在自己的宫中。完成后,就轻声祝祷:

五方命斗,神致七星,三尊凝化,上招紫灵,六神徘徊,三宫丹城,玄通大帝,下洞黄宁,天真保卫,召引六丁,神仙同浮,乘烟三清,四体坚炼,五脏自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六-注解

三一:道教中的重要概念,指天、地、人三者的合一,也指精、气、神三者的合一。

泥丸:道教术语,指头部,特别是脑部,被认为是灵魂和精神的主要居所。

明堂宫:道教内丹学中的概念,位于两眉间入一寸处,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之一。

洞房:道教内丹学中的概念,位于两眉间入二寸处,与明堂宫相邻,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之一。

丹田: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象征着修炼的核心。

玄丹脑精泥丸魂宫:道教内丹学中的概念,指位于丹田直上辟方一寸的部位,是修炼内丹的高级阶段,与灵魂和精神密切相关。

明童真君:道教神祇,讳玄阳,字少青,与明女真官、明镜神君共治明堂宫。

明女真官:道教神祇,讳微阴,字少元,与明童真君、明镜神君共治明堂宫。

明镜神君:道教神祇,讳招精,字四明,与明童真君、明女真官共治明堂宫。

无英公子:道教神祇,位于洞房左,与白元君、黄老君共治洞房。

白元君:道教神祇,位于洞房右,与无英公子、黄老君共治洞房。

黄老君:道教神祇,位于洞房中,与无英公子、白元君共治洞房。

上元真一帝君:道教神祇,位于丹田宫,与帝君之卿共治丹田宫。

流珠宫:道教内丹学中的概念,位于丹田后却入一寸处,是修炼内丹的重要部位之一。

泥丸太一真人:道教神祇,位于流珠宫,是司命之所行的神祇。

玄丹宫: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象征着修炼的核心。

太一真君:道教神祇,位于玄丹宫,是上清中太一真人的化身。

九宫:指人体内的九个重要部位,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紫户大神:道教神祇,名平静,字法王,位于紫户,手执流金火铃。

青房大神:道教神祇,名正心,字初方,位于青房,手执流金火铃。

守寸:指修炼者保持内心的专注和清净。

赤子帝君:道教神祇,位于九宫之中,与两耳神娇女、云仪使共同引导修炼者。

玉帝宫:道教神祇居所,王清神母居之。

天庭宫:道教神祇居所,上清真女居之。

极真宫:道教神祇居所,太极帝妃居之。

太皇宫:道教神祇居所,太上君后居之。

骖琼轩:指神仙乘坐的华丽车驾,象征高贵的地位和超凡的境界。

玉女三千:指侍奉神仙的众多仙女,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神圣。

真扶辕:指神仙的侍从扶持车辕,象征着神仙的威严和尊贵。

灵犯侠唱:指神仙的侍从歌唱,象征着仙境的神秘和美妙。

神后执巾:指神仙的侍从执掌巾帕,象征着神仙的洁净和神圣。

守雌一之道:指修炼者保持柔弱、谦逊的态度,以顺应自然之道。

高会玄晨:指在清晨时分进行高深的修炼,象征着修炼的时机和境界。

太上之宗根:指道教的最高教义和根本原则。

虚皇之所传:指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灵所传授的教义。

帝君: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雌雄一神:指修炼者不分男女,均可修炼成神。

决精苦之至:指修炼者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坚持。

北极辰星:指北极星,象征着方向和指引。

紫炁:指紫色的气息,象征着神秘和神圣。

上清中黄太一真君: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北斗七星:北斗星座的七颗星,古代认为其主生死。

七元纲:指道教中的七个重要原则,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上清宫:指道教中的高级仙境,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玉童、玉女:指侍奉神仙的童男童女,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神圣。

太一真皇: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中皇紫君: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金床玉帐:指神仙的华丽床帐,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神圣。

绣帔锦裙:指神仙的华丽服饰,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神圣。

火铃:指神仙的法器,象征着神仙的威严和力量。

星精:指星辰的精华,象征着神秘和神圣。

日真:指太阳的精华,象征着光明和力量。

七魄:指人体内的七个重要魂魄,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三魂:指人体内的三个重要魂魄,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五脏:指人体内的五个重要器官,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童颜:指修炼者保持年轻的外貌,象征着修炼的效果和境界。

上清:指道教中的高级仙境,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司命帝君: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百福唯新:指修炼者获得无数的福报和新生。

四宫雌一内神:指道教中的四个重要神灵,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玉清神母: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上清真女: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太极帝妃: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太上君后: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三宝神经:指道教中的重要经典,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雌真一之法:指修炼者保持柔弱、谦逊的态度,以顺应自然之道。

太阴真神: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女灵: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九玄:指道教中的九个重要原则,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玉华:指修炼者获得的美好和神圣。

金真映光:指修炼者获得的光明和力量。

天元始生之阴官: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帝妃:指道教中的高级女神,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元气:指宇宙的根本能量,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五政:指宇宙的五个重要原则,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光景:指宇宙的光明和景象,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气极虚无:指宇宙的根本状态,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太上之元精:指道教中的根本能量,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玄始之妙真:指道教中的根本真理,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虚极之先:指宇宙的根本状态,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结气而凝:指宇宙的根本能量凝聚成形,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混化万物:指宇宙的根本能量化生万物,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天地得存:指宇宙的根本能量维持天地的存在,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四真:指道教中的四个重要神灵,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千龄不知老:指修炼者获得长生不老的效果。

九天之中:指道教中的高级仙境,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万神同寿:指修炼者与众多神灵同享长生。

金阙帝君: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三元真一:指道教中的三个重要原则,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涓子:指道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东海青童君:指道教中的一位重要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真人:指道教中的高级修炼者,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上一:指道教中的高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中一:指道教中的中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下一:指道教中的低级神灵,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绛宫: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位于心脏。

黄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象征着修炼的核心。

二十四炁:指人体内的二十四个重要气息,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太微二十四真:指道教中的二十四个重要神灵,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真炁徊和:指人体内的气息和谐,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品汇成形:指人体内的气息凝聚成形,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玄神混分:指人体内的神灵混合,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紫房杳冥: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穴位,象征着修炼的核心。

气者:指宇宙的根本能量,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神者:指人体内的神灵,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千乘万骑:指神仙的众多侍从,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神圣。

云车羽盖:指神仙的华丽车驾,象征着仙境的美好和神圣。

紫宫:指道教中的高级仙境,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玉清:指道教中的高级仙境,象征着修炼的目标和境界。

元图:指道教中的重要经典,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化胞保胎:指修炼者保护体内的神灵,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三一养身:指修炼者通过三个重要原则来养护身体,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飞行九霄:指修炼者获得飞行的能力,象征着修炼的效果和境界。

受事高上:指修炼者获得高级的神职,象征着修炼的效果和境界。

一之所济:指修炼者通过一个重要原则来获得成就,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行飞蠕、动小事:指修炼者通过微小的动作来获得成就,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守之弥固:指修炼者坚持一个重要原则,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精应感暢:指修炼者通过精诚的感应来获得成就,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三元可见:指修炼者通过三个重要原则来获得成就,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白气郁变:指修炼者通过白色的气息来获得成就,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混分自生:指修炼者通过混合的气息来获得成就,象征着修炼的关键所在。

太微:道教术语,指天界中的一处重要区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圣空间。

二十四真人:道教中的神灵,象征着宇宙中的二十四节气,代表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

紫房: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象征着修炼的核心区域。

帝一、太一、五神:道教中的神灵,分别代表不同的宇宙力量和修炼层次。

三元:道教术语,指天、地、人三者的本源,也指精、气、神三者的本源。

泥丸宫: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位于头顶。

命门丹田宫:道教术语,指人体脐下三寸的一个重要穴位,象征着修炼的核心区域。

寸: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3.33厘米。

白气冲天:形容气势非常盛大,直冲云霄。

七万里:古代对极远距离的夸张描述。

元婴兒:道教术语,指修炼到一定境界后,体内形成的婴儿形象,代表修炼者的元神。

黄庭元王:道教神祇,掌管黄庭,即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

宝镇弼卿:道教神祇,负责津气津液的管理。

丹田宫: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位于脐下三寸。

太白星:金星,古代认为其主杀伐。

玉晨金真经:道教经典,内容涉及修炼和长生不老。

太上素灵经:道教经典,内容涉及修炼和长生不老。

九庭生景符:道教符咒,用于修炼和祈福。

三魂七魄:道教术语,指人的灵魂和精气。

守一之法:道教修炼方法,指专注于一,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开始。

三一之尊君:道教神祇,指三位一体的尊神。

天关: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

下丹田:道教术语,指人体内的一个重要部位,位于脐下三寸。

五方命斗:道教术语,指五方神灵。

紫灵:道教术语,指紫色的灵气,象征高贵和神圣。

六丁:道教神祇,负责守护和驱邪。

三清:道教最高神祇,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天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六-评注

《三一九宫法》是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经典之一,详细描述了人体头部九宫的位置及其对应的神祇和修炼方法。文本通过具体的解剖学位置和神祇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修炼体系,旨在通过内丹修炼达到长生不死、返老还童的境界。

文本中的‘三一’概念,象征着宇宙的创造、维持和毁灭,体现了道教对宇宙本质的深刻理解。通过修炼‘三一’,修炼者可以与宇宙的至高力量相连接,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

泥丸、明堂宫、洞房、丹田等部位的描述,展示了道教内丹学对人体结构的独特理解。这些部位不仅是生理上的存在,更是精神能量的聚集地,通过修炼这些部位,可以激发内在的生命能量,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文本中提到的各种神祇,如明童真君、明女真官、明镜神君等,不仅是修炼者的守护神,也是修炼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通过与这些神祇的互动,修炼者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指引和力量,克服修炼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三一九宫法》不仅是一部修炼指南,更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文本将修炼者的精神世界与宇宙的神秘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道教对生命、宇宙和神灵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三一九宫法》是一部集哲学、宗教、医学和神话于一体的经典著作,不仅为道教内丹修炼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也为后人研究道教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深入研读和理解这部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和修炼观,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一条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路。

这段古文是道教修炼的重要经典之一,详细描述了修炼者如何通过存思、吞炁、咽液等方法,与神灵沟通,最终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文中提到的‘骖琼轩’、‘玉女三千’等词汇,描绘了一个华丽而神圣的仙境,象征着修炼者所追求的高贵和超凡的境界。

文中强调‘守雌一之道’,即修炼者应保持柔弱、谦逊的态度,以顺应自然之道。这种思想体现了道教的核心理念,即‘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修炼,修炼者可以逐渐接近神灵,最终达到与神灵同游的境界。

文中还详细描述了修炼的具体方法,如存思北极辰星、紫炁、日、上清中黄太一真君等,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通过这些方法,修炼者可以逐渐净化身心,达到与神灵合一的境界。

此外,文中提到的‘九宫’、‘丹田’等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这些概念不仅是修炼的关键所在,也是古代医学和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炼,修炼者可以调和体内的气息,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自然和人体的深刻理解。通过修炼,修炼者可以逐渐接近神灵,最终达到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境界。这种思想对后世的中国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古文出自道教经典,主要讲述了修炼者通过守一、守三一的方法,达到与天地合一、长生不死的境界。文本中充满了道教的神秘色彩和修炼的玄妙理念,展现了道教对于宇宙、自然和人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首先,文本通过描述太微、三一、二十四真人等道教术语,构建了一个神圣的宇宙图景。太微象征着天界的至高无上,三一则是天、地、人三者的合一,二十四真人则代表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这些概念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于宇宙的宏观理解,也反映了道教修炼者追求与宇宙合一的终极目标。

其次,文本详细描述了修炼者通过守一、守三一的方法,达到与天地合一、长生不死的境界。守一是指专注于一个目标,排除杂念,达到心寂神凝的状态;守三一则是通过精、气、神三者的合一,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这些修炼方法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于人体内在力量的重视,也反映了道教修炼者追求长生不死的终极目标。

此外,文本还通过描述紫房、泥丸宫、绛宫、命门丹田宫等人体重要穴位,展现了道教对于人体内在结构的深刻理解。这些穴位不仅是修炼的核心区域,也是人体与宇宙能量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些穴位的修炼,修炼者可以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实现长生不死的目标。

最后,文本通过描述帝一、太一、五神等道教神灵,展现了道教对于宇宙力量的深刻理解。这些神灵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宇宙力量,也象征着修炼者达到不同层次的修炼境界。通过这些神灵的修炼,修炼者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修炼层次,最终达到与宇宙合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道教术语和修炼方法,展现了道教对于宇宙、自然和人体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道教修炼者追求与宇宙合一、长生不死的终极目标。文本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道教思想和修炼方法的重要文献。

这段古文主要描述了道教修炼中的一些仪式和方法,涉及到了许多道教的神祇和经典。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道教修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

首先,文中提到的‘寸’、‘白气冲天’、‘七万里’等词语,都是对修炼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现象的夸张描述,体现了道教修炼者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向往。

其次,文中提到的‘元婴兒’、‘黄庭元王’、‘宝镇弼卿’等神祇,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分别掌管着人体内的不同部位和功能,体现了道教对人体内部结构的精细划分和重视。

再次,文中提到的‘守一之法’、‘立春’、‘北斗七星’等修炼方法和仪式,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和仪式,修炼者可以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从而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最后,文中提到的‘三一之尊君’、‘天关’、‘泥丸宫’等神祇和部位,都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通过这些概念,修炼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实现修炼的目标。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道教修炼中的神祇、经典、方法和仪式的描述,展现了古代道教修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为我们了解古代道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秘要诀法部-卷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83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