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君房(约10世纪—11世纪),北宋道士,曾任道官,主持编撰道教典籍。他以整理和传播道教文献闻名。
年代:编撰于北宋真宗年间(11世纪初)。
内容简要:《云笈七签》是道教经典丛书《道藏》的精华选编,共122卷。书中收录了道教修炼、符箓、斋醮、神仙传记等内容,系统总结了道教的教义、方术和经典文献。它是研究道教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献,被誉为“小道藏”,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深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庚申部-卷二-原文
日,朝阳去水,以淳酒二斗与茯苓合渍之,日暴令干,月食一斤。欲不食用,练松脂去苦臭,以火温之,内茯苓中治合。和以白蜜,三物合服之,月各一斤。百日身轻,二百日寒热去,三百日风头眴目去,四百日五劳七伤去,五百日腹中寒癖饮症气去,六百日颜色住,七百日面<黑干>除,八百日黑发生,九百日灸瘢灭千日两目明,二千日颜色易,三千日行无迹,四千日诸痕灭,五千日夜视有光,六千日肌肉易,七千日皮脉藏,八千日精神强,九千日童子薄,万日形自康,二万日神明通,三万日白日彰,四万日太一迎,五万日坐在立亡。日三食,慎勿忘。但过万日,仍自纵横,变名易姓,升天游岳,皆可耳。
◎神仙去三虫杀伏尸方凡二方
章陆根,味酸,有毒,主胸中邪气,涂臃肿,杀精物,炼五脏,散水气,根如人形者神。生故墟田间,三月八月采。章陆一名夜呼,一名荡根,一名当陆,一名苋陆,一名长根,一名商陆草,一名神陆,一名白华,一名逐邪,一名天草,一名逐阴之精,此神草也。去三虫,杀伏尸,去面飐黑,益智不忘,男女五劳七伤、妇人乳产余病、带下结赤白皆愈。
右用曲十斤,米三斗,加天门冬成末一斗,酿酒渍章陆六日。便斋服五日,食减,二十日谷绝肠肥,容气充茂,诸虫皆去,耳目聪明,瘢痕皆灭。以月宿与鬼日加丁时,取商陆服如枣,日三。道士常种此药草于静室之园,使人道神,令人不老长生,去三虫,治百病,毒不能伤矣。
○又方
取当陆根四十斤,削去粗皮细切之。以水八斗于东向灶煎之,令减半。去滓更煎之,令可丸。服如梧桐子大。丸蜜作之,勿令人见。又一方:章陆根三十斤,正月、二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采取,过此不中用。取章陆根净洗粗切,长二寸许。勿令中风也,绢囊尽盛,悬屋北六十日,阴燥为末,以方寸七水服,旦先食。服十日见鬼,六十日使鬼,取金银宝物,作屋舍,随意所欲,八十日见千里,百日身飞行,登风履云,肠化为筋,久服成仙矣。
◎除去三尸九虫法并药术
先生曰:夫三尸之鬼,变化无方,或见厉鬼,或假人形。虽千袄万怪,即黠而不神,不悟人言语,不能鉴其情。欲修法事,慎无发扬,心或默语,鬼闻人声。既闻人声,即为祸害,厌暴祟戾,其忧百端。审察灾源,急宜详解,逆为人之备,无令寝淫。故诀称:用建日修法,破日服符,及造药术,欲为消去,即其尸鬼亦常忌此日也。兼虑人用月晦庚日开执之日,故于此日能迷沦人意,俾耽眠睡,造作梦寐,颠倒非常。或缘人性之所畏恶,辄变此物,恐怖多端。或于眠中,唤人名字。或假吏卒,收录执缚。或托人父母兄弟,责詈于已。或梦妻子,困病死丧,使人慞惶,悲哀哭泣。或梦冢墓,狼籍尸骸。或若乘危,为其迫塞。或若犬来咋啮,或见牛马奔冲,往来号吠,仓卒抵踏。或鸟豕之形千状,或虫蛇之物万端。或颠倒其巾冠,或讦扬人过恶,比皆其所为也。可先期一二日间,收心敛意,以道自处,庶几行法而去之耳!《仙经》云:凡服仙药,先去三尸。其方如左:
附子七枚砲 芜荑二两炒 干漆二两炒令烟
右三物筛捣为散,常以空腹酒服一匕,日再服。七日而上尸去,九日中尸去,十二日下尸去。后当痢于盆中,即见三尸虫状。以绵裹之,葬东流水中,微哭之,咒曰:“汝死属地,我得升天。”别道而归,更勿反顾之。经三日后,或自于日中大哭,烦恼恍惚。勿自讶之,后当爽朗为道人耳。
◎刘根真人下三尸法此方与前方稍类,但别出耳
真人曰:欲求长生,先去三尸。三尸去,则志意定,志意定则嗜欲除。乃以神方五篇见授。云:伏尸常以月望晦朔日上天,白人罪过,故司命夺人算,使人不寿。欲去之法用此方。蜀狗脊,七枚。干枣二两。芜荑二两。
右药并皆依法事,持杵罗为散,以清水服一合,日再服。七日上尸去,九日中尸去,十二日下尸去。其形似人,以绵帛裹之,埋于东流水,咒曰:
子死属地,我当升天。易道而归,勿复回顾。三日之中当恍惚,后乃佳耳。
◎神仙古方传授所来二首
硃璜者,广阳人也。少病毒瘕,就睢山下事道士阮丘。丘怜之,言:卿除腹中三尸,真人之业可度教也。璜曰:病愈当为君作客,三十年不敢自违。丘因与璜七物药,日服九丸,百日病下如肝脾者数升乃愈。后数十日肥健,心意日更开朗。乃与《老君黄庭经》令读之,告曰:日三过,通之能思其意,当度世。丘遂与璜俱入浮阳山玉女祠,且八十年,复归故处,白发尽黑,须更长三尺余。过家食止,数年复去,至武帝末犹存焉。
沈文泰者,九嶷人也。得红线神丹,去土符还年益命之道,服之有效。往昆仑,留安息二十余年。以传李文渊,曰:土符不去,服药行道无益也。文渊遂受秘要,后亦升仙。今以竹根汁煮丹及黄白去三尸法,出此二人矣。
◎游稚川记
僧契虚姓李,其父开元中为御史。契虚幼好浮屠氏,年二十,髡发衣褐,居长安中佛舍。及明皇幸蜀,羯胡陷两京,契虚乃入太白山,食柏叶绝粒。遇道士乔君,清瘦高古,发鬓皎白,谓契虚曰:师神骨孤秀,后当寓游仙都。契虚谦谢之。乔君曰:异日师于商山,备食物于逆旅,有?夆子必犒而馈焉。或有问师所求,但言愿游稚川,当有?夆子导师去矣。
及禄山破,上皇还京,天下息兵。
契虚即于商山旅舍备食膳,遇?夆子而馈焉。
近数月,馈?夆子数百人,食毕辄去,无问者。
契虚怠,为乔君见欺,将归长安。
忽遇一?夆子,年甚少,问契虚所诣。
答曰:愿游稚川,积有年矣!
?夆子惊曰:稚川,仙府也,安得至乎?
契虚曰:幼而好道,曾遇至人,劝游稚川,但不知其路耳!
?夆子曰:与我偕行,可以到也。
于是与之俱至蓝田上,理行,俱登玉山,涉危险,逾岩巘,十八余里至洞穴,水自洞侧而出。
?夆子与契虚运石填水,三日而水绝。
俱至洞中,昏晦不可辨。
遥见一门在十数里外,望门而去。
既出洞外,风日恬炅,山水清丽。
凡行百余里,登一高山,攒峰回拨,石径危峻。
契虚眩惑,不敢前去。
?夆子曰:仙都近矣,无自退也。
挈其手而登,既至山顶,缅然平坦,下视山峰川源,杳不可辩。
又行百余里,入一洞中。
又数十里,及出洞,见积水无穷,中有危径,才横尺余,长亘百里。
?夆子引之,蹑石而去,颇加悚栗,不敢顾视。
即至一山,下有巨木,烟景繁茂,高数十寻。
?夆子遂登而长啸,久之风生林杪。
俄有巨索自山顶悬竹橐而下,?夆子与契虚入竹橐中,闭目危坐,势如腾飞,举巨絙引之,即及山顶,城邑宫阙,玑玉交映,在云物之外。
?夆子指而语曰:“此稚川也。”
与契虚俱诣其所,仙童百辈罗列。
有一大仙谓?夆子曰:此僧为何而来?
?夆子曰:此僧愿游稚川久矣,故挈而至。
一殿中,见冠冕大仙貌甚伟,据玉几而坐,侍卫环列,呵禁极严。
?夆子命契虚拜谒,且曰:此稚川真君也。
既拜,召升阶,问曰:尔绝三彭之仇乎?
契虚不能对。
真君曰:此未知道,不可留此。
即命?夆子引登翠华亭,见亘空丹槛云矗,内一人袒而寐,发长数十尺,凝腻黯黑洞莹人心目。
又命契虚拜曰:此杨外郎,因隋室奔乱,入山得道。
非其瞬目,乃彻视之。
彻视者,寓目人世耳。
拜请,忽寤而开目,光若日月之朗焉。
又见一人卧石壁之下,?夆子曰:此乙友君,名润,亦得道人也。
既而?夆子承真君之教,引契虚归人间,凡所涉历,皆是来时所经之路。
契虚问?夆子曰:真君问三彭之事,我所未了何?
答曰:三彭者,三尸之姓也。
常居人身中,伺人之过,欲令人死。
每以庚申日,条列人罪目,奏于上天。
学仙之士,不去三尸,无由得道,徒苦无益也。
既及平地,在泰川矣,亦不知?夆子所之。
契虚自此居太白山,未尝言稚川之事。
贞元中,徙居华山。
荥阳郑绅,吴兴沈聿自京出关,值契厘见契虚绝粒,不置庖爨。
郑异其不食,访其所遇,因话其事。
郑甚奇之,自关东却回,诣其舍,契虚已遁去,不知所之,郑君述《稚川记》耳。
◎梦三尸说
《道书》曰言:人身中有三尸虫,居三丹田,好惑人性,欲得早亡,每至庚申日,上谗于帝,请降灾祸于人,故人多夭枉祸厄。
修炼者,用术及药以去之,则年长不死。
有广羊人,宋彦华,家于濮上,好儒文及术伎,因于道者处受术及药百计,求去三尸。
忽一夕梦三人,古冠服而立堂閤之内。
彦华问曰:君何人乎?
答曰:吾即是君身中三彭也。
欲辞子,故来相告耳。
彦华梦中责之曰:吾受生于天,天赋有命,命有短长,必自悉矣。
闻君好居吾身中,谗贼幻惑恼乱吾神,使邪夭祸厄,则喜而去,吾何负于君辈哉!
今吾师道术以杀汝,汝不速去,必遭楚苦。
三尸曰:子能听我言,将以辨吾非罪,而以辞子,可欤。
彦华曰:何也?
答曰:吾之族,阴阳之精也。
上系太虚,自无入有。
凡人有生质,则上帝乃颁吾兄弟赋于人中,主其魂魄,护其性而保其中也。
盖人中及壮,则百绪之为,贪财食,溺邪淫,矫诈欺诬,奸狡佞妄,外示正直,内趋僻违,不孝友,不慈惠,抑民掠财,逞形恃势,潜窥阴计,自丰其家,喜利忌贤,轻贫叶富,昼夜役使,兄弟甚劳苦哉!
吾之疲倦,且录其尤以害之得速死,冀吾有暇耳。
不如是,何得适哉!
今子若好道,不必去吾兄弟。
子但修中正,抛荣去味,远世弃欲,息役沉光,涤清三宫,凝定九府,日月内烛,星斗高临。
则吾兄弟优游清闲,虽千万岁,与子週旋,宾护外物,吾无劳役,又何敢怠?
况谗贼乎!
今子且爱荣好奢,恋世情命,矫谋财色,既而返逐于我,我今去矣。
若上彭去,则子言语倒错,耳窒目暗,容貌滋味无复暢也;
中彭去,则子规谋失算,治官乖政,荣业壮图、文词术艺无复适也;
下彭去,则子风月荡绝,弛骋艰难,坐立无复强也。
子孙废灭,去魂飘沉,如此则子返为行尸,非人也。
夫人之处世,赖我兄弟以为精识思虑。
子不修中正,保元气,而诬我以罪,岂非戾乎!
言讫,揖彦华将去。
彦华梦中牵其袂而留之,曰:自古皆有死,民无财不活,今吾不能保其真矣。
子且为我留居,共子谋财,不复反覆矣。
三彭倏然跃入其鼻,恍而惊乃寤。
自后但以积财为业,不复更言道术。
溟洪先生曰:吾闻大道虚无,无一物可辩。
自无入有,盖赋形也。
人禀中正,不可自邪也。
中正则天地合,其神岂小虫能害乎?
三彭诚有灵者,岂能制天地乎?
亦信人自不端,阴役其内,则更有小于三彭者,固能致祸矣!
是其说可深信欤!
宋氏多金,能转货,尝余财。
所慕道艺,今尽掷矣。
与予话梦,故书以传之,笑其惑也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庚申部-卷二-译文
每天,朝阳升起时,用两斗纯酒与茯苓混合浸泡,晒干后,每月食用一斤。如果不食用,可以用松脂去除苦味和臭味,用火加热后,与茯苓混合。再加入白蜜,三种物质混合服用,每月各一斤。一百天后身体轻盈,两百天后寒热症状消失,三百天后头痛和眩晕消失,四百天后五劳七伤消失,五百天后腹中的寒气和饮症消失,六百天后肤色稳定,七百天后脸上的黑斑消失,八百天后黑发生长,九百天后灸痕消失,一千天后眼睛明亮,两千天后肤色变化,三千天后行走无痕迹,四千天后所有疤痕消失,五千天后夜晚视力增强,六千天后肌肉变化,七千天后皮肤和血脉隐藏,八千天后精神强健,九千天后童颜薄发,一万天后身体自然健康,两万天后神明通达,三万天后白日显现,四万天后太一迎接,五万天后可以随意坐立。每天三餐,切记不要忘记。但超过一万天后,可以自由纵横,改名换姓,升天游山,都可以。
◎神仙去三虫杀伏尸方共两方
章陆根,味道酸,有毒,主治胸中邪气,涂抹肿胀,杀死精怪,炼化五脏,散水气,根像人形的有神效。生长在旧墟田间,三月和八月采摘。章陆又名夜呼、荡根、当陆、苋陆、长根、商陆草、神陆、白华、逐邪、天草、逐阴之精,这是一种神草。可以去除三虫,杀死伏尸,去除脸上的黑斑,增强记忆力,男女五劳七伤、妇女产后疾病、带下结赤白都能治愈。
用十斤曲,三斗米,加一斗天门冬末,酿酒浸泡章陆六天。然后斋戒服用五天,食物减少,二十天后谷气断绝,肠道肥满,容气充沛,各种虫子都消失,耳目聪明,疤痕都消失。在月宿与鬼日加丁时,取商陆服用如枣大小,每天三次。道士常在静室的园子里种植这种药草,使人道神,让人不老长生,去除三虫,治疗百病,毒物不能伤害。
○又一方
取四十斤当陆根,削去粗皮,细切。用八斗水在东向的灶上煎煮,减少一半。去渣后再煎煮,直到可以制成丸。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用蜜制成丸,不要让人看见。又一方:取三十斤章陆根,在正月、二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摘,过了这些时间就不适用。取章陆根洗净粗切,长约二寸。不要让它中风,用绢囊装满,悬挂在屋北六十天,阴干后研成末,用方寸七水服用,早晨先吃。服用十天后能见鬼,六十天后能驱使鬼,取金银宝物,建造房屋,随心所欲,八十天后能见千里,一百天后身体能飞行,登风踏云,肠化为筋,长期服用可以成仙。
◎除去三尸九虫法并药术
先生说:三尸之鬼,变化无常,有时显现为厉鬼,有时假借人形。虽然千变万化,但狡猾而不神,不理解人的言语,不能洞察其情。想要修法事,切记不要张扬,心中默念,鬼能听到人的声音。一旦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带来祸害,厌暴祟戾,带来各种忧虑。审察灾源,急需详细解释,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让灾祸蔓延。所以诀称:在建日修法,破日服符,以及造药术,想要消除,三尸鬼也常忌惮这些日子。同时考虑到人在月晦庚日开执之日,这些日子能迷惑人心,使人沉迷睡眠,制造梦境,颠倒非常。或者根据人的畏惧和厌恶,变成这些事物,带来各种恐怖。或者在睡眠中,呼唤人的名字。或者假扮吏卒,抓捕捆绑。或者假托人的父母兄弟,责骂自己。或者梦见妻子,困病死丧,使人惊慌,悲哀哭泣。或者梦见坟墓,狼藉尸骸。或者像乘危,被逼迫堵塞。或者像狗来咬,或者见牛马奔冲,往来号吠,仓促抵踏。或者鸟豕的形状千变万化,或者虫蛇的形态万端。或者颠倒其巾冠,或者揭发人的过错,这些都是三尸鬼所为。可以提前一两天,收心敛意,以道自处,这样行法才能去除三尸鬼。《仙经》说:凡服用仙药,先去除三尸。其方如下:
附子七枚炮制 芜荑二两炒 干漆二两炒至冒烟
将这三样东西筛捣成散,常空腹用酒服一匕,每天两次。七天上尸去除,九天中尸去除,十二天下尸去除。之后会在盆中排出,即见三尸虫的形状。用绵包裹,葬于东流水中,轻声哭泣,咒语说:“你死属地,我得升天。”另道而归,不要再回头看。经过三天后,可能会在日中大哭,烦恼恍惚。不要惊讶,之后会变得爽朗成为道人。
◎刘根真人下三尸法此方与前方稍类,但别出耳
真人说:想要长生,先去除三尸。三尸去除,则意志坚定,意志坚定则嗜欲消除。于是传授神方五篇。说:伏尸常在月望晦朔日上天,告发人的罪过,所以司命夺人寿命,使人不长寿。想要去除的方法用此方。蜀狗脊,七枚。干枣二两。芜荑二两。
将这三样药依法事,持杵罗为散,用清水服一合,每天两次。七天上尸去除,九天中尸去除,十二天下尸去除。其形似人,用绵帛包裹,埋于东流水,咒语说:
你死属地,我当升天。易道而归,勿复回顾。三日之中当恍惚,之后会变得更好。
◎神仙古方传授所来二首
硃璜,广阳人。年少时患有病毒瘕,到睢山下侍奉道士阮丘。阮丘怜惜他,说:你除去腹中三尸,真人之业可以度教。硃璜说:病愈后愿为你作客,三十年不敢违背。阮丘于是给硃璜七物药,每天服用九丸,百天后病下如肝脾者数升才愈。后数十天变得肥健,心意日渐开朗。于是给硃璜《老君黄庭经》让他读,告诉他说:每天三次,通之能思其意,当度世。阮丘于是与硃璜一起进入浮阳山玉女祠,将近八十年,又回到故处,白发尽黑,胡须更长三尺余。回家吃饭,几年后又离去,到汉武帝末年还在。
沈文泰,九嶷人。得到红线神丹,去除土符还年益命之道,服用有效。前往昆仑,留在安息二十多年。传授给李文渊,说:土符不去,服药行道无益。李文渊于是接受秘要,后来也升仙。现在用竹根汁煮丹及黄白去三尸法,出自这两人。
◎游稚川记
僧契虚姓李,他的父亲在开元年间担任御史。契虚年幼时喜欢佛教,二十岁时剃发穿褐衣,住在长安的佛舍。等到明皇幸蜀,羯胡攻陷两京,契虚于是进入太白山,吃柏叶绝粒。遇到道士乔君,清瘦高古,发鬓皎白,对契虚说:你神骨孤秀,以后会游历仙都。契虚谦虚地感谢。乔君说:以后你在商山,准备食物在逆旅,有?夆子必犒而馈。如果有人问你所求,只说愿游稚川,会有?夆子导师带你去了。
等到安禄山被击败,太上皇回到京城,天下战事平息。
契虚在商山的旅舍准备食物,遇到了?夆子并给他食物。
近几个月来,契虚给数百名?夆子提供食物,他们吃完就走,没有人问起。
契虚感到疲惫,被乔君欺骗,准备返回长安。
突然遇到一个年轻的?夆子,问契虚要去哪里。
契虚回答说:我想去稚川,已经有很多年了!
?夆子惊讶地说:稚川是仙府,怎么能到达呢?
契虚说:我从小就喜欢修道,曾经遇到高人,劝我去稚川,只是不知道路怎么走!
?夆子说:跟我一起走,可以到达。
于是他们一起到了蓝田,整理行装,一起登上玉山,经过危险的地方,越过岩石,走了十八里多到达一个洞穴,水从洞侧流出。
?夆子和契虚用石头填水,三天后水断了。
他们一起进入洞中,洞内昏暗无法辨认。
远远看到一扇门在十几里外,他们向门走去。
出了洞外,风和日丽,山水清丽。
他们走了百余里,登上一座高山,山峰环绕,石径险峻。
契虚感到迷惑,不敢前进。
?夆子说:仙都近了,不要退缩。
他拉着契虚的手登上山顶,山顶平坦,俯瞰山峰和河流,景色模糊不清。
他们又走了百余里,进入一个洞中。
又走了数十里,出了洞,看到一片无边的积水,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只有一尺多宽,长达百里。
?夆子引导契虚,踩着石头前行,契虚感到非常害怕,不敢回头看。
他们来到一座山,山下有一棵巨大的树,烟雾缭绕,高达数十寻。
?夆子登上树并长啸,不久风从树梢吹来。
突然有一根巨大的绳索从山顶垂下,?夆子和契虚进入竹篮中,闭目危坐,感觉像飞一样,绳索被拉起,他们到达山顶,看到城邑和宫殿,珠宝和玉石交相辉映,在云层之外。
?夆子指着说:“这就是稚川。”
他们一起前往稚川,看到数百名仙童排列。
一位大仙问?夆子:这个僧人为什么来这里?
?夆子说:这个僧人一直想去稚川,所以我带他来了。
在一座大殿中,看到一位戴着冠冕的大仙,相貌雄伟,坐在玉几上,周围侍卫环绕,戒备森严。
?夆子让契虚拜见,并说:这是稚川真君。
契虚拜见后,真君召他上台阶,问道:你已经断绝了三彭的仇恨了吗?
契虚无法回答。
真君说:你还不懂道,不能留在这里。
于是命令?夆子带契虚登上翠华亭,看到一座高耸的红色栏杆,里面一个人袒露着睡觉,头发长达数十尺,皮肤细腻,黑得发亮,令人心旷神怡。
又让契虚拜见,说:这是杨外郎,因为隋朝动乱,入山得道。
他不是在眨眼,而是在彻视。
彻视是指能看透人世。
契虚拜请,那人突然醒来,睁开眼睛,光芒如日月般明亮。
又看到一个人躺在石壁下,?夆子说:这是乙友君,名叫润,也是得道之人。
后来?夆子按照真君的指示,带契虚回到人间,所经过的路都是来时的路。
契虚问?夆子:真君问的三彭之事,我不明白是什么?
?夆子回答说:三彭是三尸的姓氏。
它们常居人体内,窥视人的过错,想让人死。
每到庚申日,它们会列出人的罪状,向天帝报告。
学仙的人,如果不除去三尸,就无法得道,徒劳无益。
他们回到平地,到了泰川,也不知道?夆子去了哪里。
契虚从此住在太白山,从未提起稚川的事。
贞元年间,他搬到华山居住。
荥阳的郑绅和吴兴的沈聿从京城出关,遇到契虚,发现他不吃饭,也不做饭。
郑绅对他的不食感到奇怪,询问他的经历,契虚讲述了这件事。
郑绅非常惊奇,从关东返回,去拜访契虚,但契虚已经离开,不知所踪,郑绅写了《稚川记》。
◎梦三尸说
《道书》说:人体内有三尸虫,住在三丹田,喜欢迷惑人性,想让人早死,每到庚申日,它们会向天帝进谗言,请求降灾祸于人,所以人们多夭折或遭遇祸患。
修炼的人,用术和药物去除三尸,就能长寿不死。
有个广羊人,名叫宋彦华,住在濮上,喜欢儒家文学和术数,从道士那里学了很多术和药物,想去除三尸。
一天晚上,他梦见三个人,穿着古代的衣服站在堂阁内。
彦华问:你们是谁?
他们回答:我们就是你体内的三彭。
我们想离开你,所以来告诉你。
彦华在梦中责备他们说:我受命于天,天命有长短,我自己知道。
听说你们喜欢住在我体内,进谗言迷惑我,让我遭遇灾祸,然后高兴地离开,我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
现在我学道术要杀你们,你们不快点离开,一定会受苦。
三尸说:你能听我们的话,我们可以辩解我们的无罪,然后离开你,可以吗?
彦华说:为什么?
他们回答:我们是阴阳的精华。
我们来自太虚,从无到有。
凡人有生命,天帝就会派我们兄弟住在人体内,管理魂魄,保护性情。
人到壮年,就会做很多事,贪财贪食,沉迷邪淫,欺诈诬陷,奸诈妄为,外表正直,内心邪恶,不孝不慈,欺压百姓,掠夺财物,倚仗权势,暗中算计,自肥其家,喜利忌贤,轻贫重富,日夜操劳,我们兄弟非常辛苦!
我们累了,记录他们的过错,想让他们早死,这样我们才有空闲。
不这样,我们怎么能舒服呢!
现在你如果喜欢修道,不必赶走我们兄弟。
你只要修中正,抛弃荣华,远离世俗欲望,停止劳役,净化三宫,凝定九府,日月照耀,星斗高悬。
这样我们兄弟就能悠闲自在,即使千万年,也能与你相伴,保护外物,我们不会劳役,又怎么敢怠慢?
何况进谗言呢!
现在你喜欢荣华富贵,迷恋世俗,追求财色,反而要赶走我们,我们现在要离开了。
如果上彭离开,你的言语会颠倒,耳朵会堵塞,眼睛会昏暗,容貌和滋味都不再舒畅;
如果中彭离开,你的计划会失算,治理会混乱,事业和文词术艺都不再顺利;
如果下彭离开,你的风月会断绝,行动会困难,坐立都不再有力。
子孙会灭绝,灵魂会飘散,这样你就会变成行尸走肉,不再是人了。
人活在世上,依赖我们兄弟来思考。
你不修中正,保护元气,反而诬陷我们有罪,这不是很荒谬吗!
说完,他们向彦华行礼准备离开。
彦华在梦中拉住他们的袖子,说:自古以来人都会死,没有财富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已经无法保持本真了。
你们暂且留下,和我一起谋财,不再反复了。
三彭突然跳入他的鼻子,彦华惊醒。
从此以后,他只以积累财富为业,不再谈论道术。
溟洪先生说:我听说大道虚无,没有一物可以辨别。
从无到有,是赋予形体。
人禀承中正,不能自邪。
中正则天地合一,神岂是小虫能害的?
三彭如果有灵,又怎么能控制天地呢?
也相信人自己不端正,暗中役使内心,那么还有比三彭更小的东西,也能带来祸患!
这个说法可以深信吗?
宋氏有很多钱,能做生意,常常有余财。
他所追求的道艺,现在都放弃了。
他和我谈论这个梦,所以我写下来传给大家,笑他的迷惑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庚申部-卷二-注解
三尸:道教中指人体内的三种邪气或寄生虫,分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被认为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原因之一。
五尸:道教概念,指人体内的五种恶神,分别为青尸、赤尸、黄尸、白尸、黑尸,与三尸类似,常在人睡眠时离开身体,向天神报告人的过失,导致人减寿。
庚申日:道教认为每六十天一次的庚申日,三尸神会上天报告人的罪过。
甲子日:道教认为甲子日是除三尸的另一个重要时机,通过特定的仪式可以去除三尸。
醴泉:指甘美的泉水,道教认为饮用醴泉可以净化身体,去除三尸。
商陆根:一种中药材,道教认为其具有去除伏尸的功效。
白芷草:一种中药材,道教认为其具有去除尸虫的功效。
桃叶:道教认为桃叶具有去除尸虫的功效,常用于制作药物。
丹砂: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材料,被认为具有长生不老的功效。
茯苓: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脾虚泄泻等症状。
松脂:松树的树脂,经过加工后可入药,具有祛风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
白蜜:即蜂蜜,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药膳中。
三虫:古代道教和中医中指人体内的三种寄生虫,通常与疾病和衰老相关。
伏尸:道教中指潜伏在人体内的邪气或病邪,常与三虫并提,被认为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原因之一。
章陆根: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胸中邪气、痈肿等症状。
天门冬:一种中药材,具有滋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心烦失眠等症状。
商陆:即章陆根,别名众多,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附子: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寒湿痹痛、阳虚等症状。
芜荑:一种中药材,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食积等症状。
干漆:一种中药材,具有杀虫、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虫积腹痛、外伤出血等症状。
蜀狗脊: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状。
干枣:即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药膳中。
硃璜:古代道士,曾跟随道士阮丘学习道术,后成为真人。
阮丘:古代道士,曾教授硃璜道术,帮助其去除三尸。
沈文泰:古代道士,曾得红线神丹,传授李文渊去三尸之法。
李文渊:古代道士,曾跟随沈文泰学习道术,后升仙。
契虚: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僧人,渴望游历仙境稚川。
乔君:古代道士,曾指点契虚修道,预言其将游仙都。
禄山:安禄山,唐代叛将,发动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后退位为太上皇。
稚川:传说中的仙境,道教中的理想之地。
?夆子:故事中的神秘人物,引导契虚进入稚川。
三彭:道教中的三尸神,分别居于人体的上、中、下三丹田,记录人的善恶行为。
宋彦华:故事中的人物,尝试通过道术去除三尸神。
溟洪先生:故事中的评论者,对三彭的存在和作用提出质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云笈七签-庚申部-卷二-评注
《三尸篇》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主要讲述了如何通过特定的仪式和药物去除人体内的三尸和五尸,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三尸和五尸是道教对人体内恶神的概念化表达,它们被认为是导致人减寿的主要原因。通过斩除三尸,道教信徒可以避免被天神惩罚,从而延长寿命。
文本中提到的庚申日和甲子日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被认为是斩除三尸的最佳时机。庚申日的守夜仪式和甲子日的除三尸法,都是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咒语来驱除体内的恶神。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道教对时间的神秘化理解,也反映了道教对身体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文本中还提到了多种中药材和炼丹术中的材料,如商陆根、白芷草、桃叶、丹砂、茯苓、松脂等。这些材料在道教中被认为具有去除三尸、延年益寿的功效。通过这些材料的服用和使用,道教信徒可以达到净化身体、延长寿命的目的。这些材料的选用和使用方法,反映了道教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三尸篇》不仅是一篇关于长生不老的宗教文本,也是一篇关于身体与宇宙关系的哲学文本。通过对三尸和五尸的描述,道教表达了对人体内恶神的恐惧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通过对庚申日和甲子日的仪式描述,道教展示了其对时间的神秘化理解和对宇宙规律的把握。通过对中药材和炼丹术材料的描述,道教展示了其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总的来说,《三尸篇》是道教经典中的重要篇章,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具有哲学意义。它通过对三尸和五尸的描述,表达了对人体内恶神的恐惧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通过对庚申日和甲子日的仪式描述,展示了对时间的神秘化理解和对宇宙规律的把握;通过对中药材和炼丹术材料的描述,展示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利用。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道教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本文主要讲述了古代道教中的养生、修仙之术,尤其是通过服用药物和修炼法事来去除体内的三虫、伏尸和三尸,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多种药物的制作方法和服用效果,展现了古代道教对药物和修炼的重视。
从文化内涵来看,本文反映了古代道教对长生不老的追求。道教认为,人体内的三虫、伏尸和三尸是导致疾病和衰老的主要原因,通过服用特定的药物和修炼法事,可以去除这些邪气,达到长生不老的效果。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道教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永恒的追求。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叙述清晰,尤其是对药物制作和服用效果的描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文章通过列举具体的药物和服用方法,展现了古代道教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同时,文章还通过讲述硃璜、沈文泰、契虚等人的故事,增强了文本的叙事性和趣味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为我们研究古代道教的养生、修仙之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药物和修炼方法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古代道教对药物和修炼的认识和实践。同时,本文还反映了古代道教与中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研究古代医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道教的养生、修仙思想,以及古代医学的发展历程。
本文通过契虚和宋彦华的故事,深入探讨了道教中的三尸神信仰及其对人行为的影响。契虚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僧人追求道教仙境的旅程,反映了道教对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而宋彦华的故事则通过梦境的形式,展现了人与三尸神的对话,揭示了道教中关于人性、道德和修行的复杂观念。
故事中的三彭被描绘为人体内的神灵,他们记录人的善恶行为,并在庚申日向天报告。这一信仰体现了道教对个人行为的严格监控和道德要求。宋彦华尝试通过道术去除三彭,反映了人们对于摆脱内在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然而,溟洪先生的评论则对这种信仰提出了质疑,认为人的命运应由自身的行为决定,而非由小虫般的神灵控制。
本文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通过契虚的奇幻旅程和宋彦华的梦境对话,作者不仅展示了道教的神秘世界,还探讨了人性、道德和修行的深层次问题。故事中的仙境稚川、三彭的设定以及溟洪先生的评论,都体现了作者对于道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从历史价值来看,本文不仅反映了唐代道教信仰的盛行,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人道德和精神自由的关注。通过契虚和宋彦华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人们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行为和道德责任的深刻思考。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唐代道教文化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