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原文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正议闵王,斮之檀街,百姓不附。

齐孙室子陈举直言,杀之东闾,宗族离心。

司马穰苴为政者也,杀之,大臣不亲。

以故燕举兵,使昌国君将而击之。

齐使向子将而应之。

齐军破,向子以舆一乘亡。

达子收余卒,复振,与燕战,求所以偿者,闵王不肯与,军破走。

王奔莒,淖齿数之曰:“夫千剩、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

王曰:“不知。”

“嬴、博之间,地坼至泉,王知之乎?”

王曰:“不知。”

“人有当阙而哭者,求之则不得,去之则闻其声,王知之乎?”

王曰:“不知。”

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至泉者,地以告也;人有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以告矣,而王不知戒焉,何得无诛乎?”

于是杀闵王于鼓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译文

齐国有一个名叫孤狐咺的百姓,他公开批评闵王,结果在檀街被处死,百姓因此不再支持闵王。

齐国的孙室子陈举直言进谏,结果在东闾被杀,宗族因此离心。

司马穰苴是执政者,也被杀,大臣们因此不再亲近闵王。

因此,燕国发兵,派昌国君率军攻打齐国。

齐国派向子率军应战。

齐军战败,向子乘一辆车逃亡。

达子收编残余士兵,重新振作,与燕军交战,请求闵王给予补偿,但闵王不肯,军队再次战败溃逃。

闵王逃到莒地,淖齿责备他说:“在千剩、博昌之间,方圆数百里,天上下血雨沾湿了衣服,大王知道吗?”

闵王回答:“不知道。”

“在嬴、博之间,地裂到泉水,大王知道吗?”

闵王回答:“不知道。”

“有人在宫门前哭泣,寻找却找不到,离开后又听到哭声,大王知道吗?”

闵王回答:“不知道。”

淖齿说:“天上下血雨沾湿衣服,这是天在警告;地裂到泉水,这是地在警告;有人在宫门前哭泣,这是人在警告。天地人都在警告,而大王却不知警惕,怎能不受到惩罚呢?”

于是,淖齿在鼓里杀死了闵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注解

孤狐咺:孤狐咺是齐国的一位平民,因直言进谏而被齐闵王处死。

闵王:齐闵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因其暴政和昏庸导致国家衰败。

檀街:古代齐国的一条街道,常用于处决犯人。

陈举:齐国的宗室子弟,因直言进谏而被杀。

东闾:古代齐国的一个地名,常用于处决犯人。

司马穰苴:齐国的政治家,因政治斗争被杀。

昌国君:燕国的将领,率军攻打齐国。

向子:齐国的将领,率军抵抗燕国,但最终失败。

达子:齐国的将领,收拢残兵继续抵抗燕国。

莒:古代齐国的一个地名,齐闵王逃亡至此。

淖齿:齐国的将领,最终杀死了齐闵王。

鼓里:古代齐国的一个地名,齐闵王在此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在齐闵王统治下的衰败过程。齐闵王因暴政和昏庸,导致国内政治腐败,百姓离心,最终被燕国击败,自己也死于非命。

文中通过几个关键事件展现了齐国的内忧外患。首先,孤狐咺和陈举因直言进谏而被杀,反映了齐闵王对忠言的排斥和对异己的残酷镇压。其次,司马穰苴被杀,导致大臣们不再亲近君主,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燕国的进攻和齐国的失败,揭示了齐闵王在军事上的无能和对国家安危的漠视。向子和达子的抵抗虽然英勇,但因齐闵王的不支持而最终失败。

最后,淖齿对齐闵王的指责和处决,象征了天地人三才对齐闵王暴政的警示和惩罚。淖齿的言辞充满了对天命的敬畏和对君主失德的谴责,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命和道德的重视。

这段古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揭示了暴政和昏庸对国家命运的毁灭性影响,强调了忠言逆耳和君主德行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天地人三才的引用,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观念,以及对天命和道德的敬畏。

在艺术特色上,这段古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动荡和衰败。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充满了戏剧性,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物的命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6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