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原文

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

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

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

数年,威王薨,宣王立。

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

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

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

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

靖郭君不能止。

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

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

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

齐貌辨对曰:“敬诺。”

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

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

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译文

靖郭君对齐貌辨很好。齐貌辨这个人有很多缺点,门客们都不喜欢他。

士尉向靖郭君进言,靖郭君不听,士尉就辞职离开了。

孟尝君也私下劝谏,靖郭君大怒说:“你们这些人,是要毁了我的家。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什么都愿意做。”

于是让齐貌辨住在上等房间,让长子驾车,早晚送饭。

几年后,威王去世,宣王即位。

靖郭君与宣王的关系不好,就辞官去了薛地,和齐貌辨一起留在那里。

不久,齐貌辨辞别靖郭君,请求去见宣王。

靖郭君说:“宣王非常不喜欢我,你去了一定会死的。”

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求活命,请一定要去。”

靖郭君无法阻止。

齐貌辨到了齐国,宣王听说后,隐藏怒气等待他。

齐貌辨见到宣王,宣王说:“你是靖郭君所信任和喜爱的人。”

齐貌辨说:“喜爱是有的,信任则没有。大王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靖郭君说:‘太子面相不仁,眼睛像猪一样,这样的人一定会反叛。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靖郭君哭着说:‘不行,我不忍心。’如果当时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祸患了。这是第一件事。到了薛地,昭阳请求用几倍的土地交换薛地,我又说:‘一定要答应。’靖郭君说:‘薛地是先王赐给我的,即使后王不喜欢,我又怎么能对不起先王呢!而且先王的宗庙在薛地,我怎么能把先王的宗庙给楚国呢!’又不肯听我的话。这是第二件事。”

宣王长叹一声,脸色变了,说:“靖郭君对我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我年轻,完全不知道这些。你愿意为我请靖郭君回来吗?”

齐貌辨回答说:“遵命。”

靖郭君穿上威王的衣服,戴着威王的帽子,舞着剑,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看到他后哭了。

靖郭君到了,宣王请求他做宰相。靖郭君推辞,但不得已接受了。七天后,他称病坚决辞去。靖郭君推辞不掉,三天后答应了。

这个时候,靖郭君可以说是能够了解人了!能够了解人,所以别人非议他也不会沮丧。这就是齐貌辨之所以能够在外生存、乐于面对困难的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注解

靖郭君: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要政治人物,名田婴,靖郭君是其封号。

齐貌辨:靖郭君的门客,以其直言敢谏而著称。

士尉: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和治安。

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田文的封号,以好客和智慧闻名。

威王:齐国的君主,靖郭君的父亲。

宣王:威王的儿子,继位为齐国的君主。

薛:古代地名,今山东薛城一带,曾是齐国的封地。

昭阳:楚国的重要政治人物。

郊师: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郊祀等宗教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讲述了靖郭君与齐貌辨之间的故事,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关系和人物性格。

首先,文本通过靖郭君对齐貌辨的信任和支持,反映了靖郭君的宽厚和识人之明。尽管齐貌辨为人多有瑕疵,门人不满,士尉和孟尝君都曾劝谏靖郭君远离齐貌辨,但靖郭君坚持自己的判断,甚至不惜与门人决裂,显示出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朋友的忠诚。

其次,齐貌辨的形象也十分鲜明。他敢于直言,不畏强权,即使在面对宣王的愤怒时,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陈述事实,最终感动了宣王,使得靖郭君得以重返齐国政坛。这种不畏艰险、坚持真理的精神,是战国时期士人风骨的体现。

再次,文本通过靖郭君与宣王的关系变化,揭示了战国时期政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靖郭君在威王时期受到重用,但在宣王即位后却遭到冷落,甚至被迫离开齐国。然而,通过齐貌辨的努力,靖郭君最终得以重返政坛,这种政治上的起伏,反映了当时权力斗争的激烈和变幻莫测。

最后,文本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叙事简洁而富有张力。通过对话和行动,人物性格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例如,靖郭君对齐貌辨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这句话,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齐貌辨在面对宣王时的坚定和勇敢,也通过“固不求生也,请必行”这句话,展现得十分生动。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政治现实和人物风貌,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简洁的叙事和生动的对话,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齐一-靖郭君善齐貌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59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