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原文

周冣入齐,秦王怒,令姚贾让魏王。

魏王为之谓秦王曰:“魏之所以为王通天下者,以周冣也。

今周冣遁寡人入齐,齐无通于天下矣。

敝邑之事王,亦无齐累矣。

大国欲急兵,则趣赵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译文

周冣逃到齐国,秦王非常生气,命令姚贾去责备魏王。

魏王因此对秦王说:“魏国之所以能够为大王您与天下各国沟通,是因为有周冣在。

现在周冣逃离我而去了齐国,齐国就无法与天下各国沟通了。

我们小国的事情对大王您来说,也不会再受到齐国的牵累了。

如果大国想要迅速用兵,那就只能去赵国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注解

周冣:周冣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为魏国效力。他的名字在古文中常被提及,因其在各国间的外交活动而闻名。

秦王:指秦国的君主,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成为七雄之一。秦王在此文中表现出对周冣行为的愤怒。

姚贾:姚贾是秦国的一位重要官员,负责外交事务。在此文中,秦王命令姚贾去责备魏王。

魏王:魏国的君主,战国时期魏国是七雄之一。魏王在此文中为周冣的行为辩护,试图平息秦王的怒火。

齐:齐国,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山东一带。齐国在战国时期以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著称。

赵:赵国,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位于今天的河北一带。赵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闻名,常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外交关系和权力斗争。周冣作为魏国的外交家,其行为直接影响到魏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秦王对周冣的愤怒,体现了秦国对魏国的不满和对齐国的不信任。

魏王为周冣辩护的言辞,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在外交上的智慧和策略。魏王通过强调周冣对魏国的重要性,试图减轻秦国的压力,并暗示秦国如果急于用兵,应该将矛头指向赵国,而不是魏国。这种外交辞令不仅体现了魏王的机智,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相互制衡和利益博弈。

从文化内涵上看,这段文字揭示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外交策略。各国君主和外交家通过言辞和行动,试图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本国的利益。这种外交智慧和策略,成为战国时期各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艺术特色上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语言精炼,通过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各国之间的外交斗争。魏王的言辞既委婉又坚定,既表达了对秦国的尊重,又巧妙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这种语言艺术在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十分常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言辞和策略的重视。

从历史价值上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外交关系和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窥见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和外交家的智慧和策略,以及他们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生存之道。这段文字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也为我们今天的外交和国际关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魏四-周冣入齐》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5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