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且杀几瑟

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且杀几瑟-原文

公叔且杀几瑟也,

宋赫为谓公叔曰:

“几瑟之能为乱也,内得父兄,而外得秦、楚也。

今公杀之,太子无患,必轻公。

韩大夫知王之老而太子定,必阴事之。

秦、楚若无韩,必阴事伯婴。

伯婴亦几瑟也。

公不如勿杀。

伯婴恐,必保于公。

韩大夫不能必其不入也,必不敢辅伯婴以为乱。

秦、楚挟几瑟以塞伯婴,伯婴外无秦、楚之权,内无父兄之众,必不能为乱矣。

此便于公。”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且杀几瑟-译文

公叔将要杀死几瑟,

宋赫对公叔说:

“几瑟之所以能够作乱,是因为他在国内得到了父兄的支持,在国外得到了秦国和楚国的支持。

现在您杀了他,太子没有了后患,一定会轻视您。

韩国的大夫们知道国王年老而太子已经确定,一定会暗中依附太子。

秦国和楚国如果没有了韩国,一定会暗中依附伯婴。

伯婴也是几瑟一样的人。

您不如不要杀他。

伯婴害怕,一定会依靠您。

韩国的大夫们不能确定几瑟不会回来,一定不敢辅佐伯婴作乱。

秦国和楚国挟持几瑟来阻止伯婴,伯婴在国外没有秦国和楚国的支持,在国内没有父兄的势力,一定不能作乱。

这对您有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且杀几瑟-注解

公叔:指韩国的贵族公叔,可能是韩国的权臣或重要官员。

几瑟:韩国的一位公子,可能是韩王的儿子或近亲,有政治影响力。

宋赫:韩国的谋士或官员,为公叔提供建议。

太子:指韩国的太子,即王位的继承人。

韩大夫:韩国的官员或贵族阶层。

秦、楚:指战国时期的秦国和楚国,是韩国的邻国和强大对手。

伯婴:可能是韩国的另一位公子或政治人物,与几瑟有竞争关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且杀几瑟-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公叔作为韩国的权臣,面临是否杀死几瑟的抉择。几瑟作为韩国的公子,拥有内外的支持,可能对韩国的政治稳定构成威胁。宋赫作为谋士,提出了不杀几瑟的建议,认为杀死几瑟会导致太子轻视公叔,韩大夫们也会转而支持太子,进而削弱公叔的权力。

宋赫的分析体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对政治局势的敏锐洞察和权谋之术。他指出,几瑟的存在实际上可以牵制伯婴的势力,因为伯婴如果没有几瑟的支持,将无法获得秦国和楚国的外援,也无法在韩国国内获得足够的支持。因此,不杀几瑟反而有利于公叔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段文字还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秦国和楚国作为强大的邻国,对韩国的内政有着重要影响。几瑟和伯婴的竞争不仅仅是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还涉及到外部势力的干预。宋赫的建议实际上是在利用外部势力来平衡内部权力,避免韩国内部的动荡。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的智慧和权谋之术。他们不仅关注国内的政治局势,还善于利用外部势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权谋之术在战国时期非常普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智慧。宋赫的分析层层递进,既有对当前局势的深刻理解,也有对未来局势的准确预判,展现了战国时期谋士们的高超智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示了战国时期谋士们在复杂局势中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二-公叔且杀几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435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