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三-段产谓新城君-原文
段产谓新城君曰:
“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
今臣处郎中,能无议君于王,而不能令人毋议臣于君。
愿君察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三-段产谓新城君-译文
段产对新城君说:
“在夜间行走的人能够不做坏事,但不能让狗不对自己吠叫。
现在我担任郎中的职位,能够不在君王面前议论您,但不能让别人不在您面前议论我。
希望您能明察这一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三-段产谓新城君-注解
段产:战国时期的人物,具体事迹不详,但从文中可推测为一位有智慧、善于言辞的臣子。
新城君:战国时期的一位封君,具体身份不详,但从文中可推测为一位有权势的贵族。
宵行:夜间行走,常指行为隐秘或有不轨之图。
郎中: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为君王的近臣,负责传达命令、参与政事等。
议:议论、评论,此处指对他人行为或品行的评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韩三-段产谓新城君-评注
这段文字出自战国时期的文献,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和人际关系。段产以‘宵行者’和‘狗吠’为喻,形象地揭示了在权力中心生存的困境。宵行者虽然行为隐秘,但无法阻止狗对其吠叫,正如段产虽然尽力避免在君王面前议论新城君,却无法阻止他人对自己的议论。这种比喻不仅生动贴切,还深刻揭示了古代官场中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时期‘权谋’与‘智辩’的盛行。段产的言辞既表现了他的智慧,也反映了他对新城君的忠诚与谨慎。他通过巧妙的比喻,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又提醒新城君注意周围的环境,避免因他人的议论而陷入困境。这种以比喻说理的方式,是战国时期辩士常用的修辞手法,既含蓄又富有说服力。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宵行者’与‘狗吠’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暗示了在权力斗争中,即使个人行为再谨慎,也难以完全避免他人的非议。这种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战国时期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揭示了当时臣子与君主、臣子与臣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如何运用智慧与言辞来保护自己。这种历史背景下的智慧与策略,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这段文字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智者的风范与战国时期独特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