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作者不详,相传为西汉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整理编订。刘向是汉代著名学者,曾校勘整理大量古籍。
年代: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西汉时期整理成书。
内容简要:《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策士言行的历史散文集,共33篇。书中主要记载了各国策士的游说、谋略和外交活动,展现了战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智慧谋略。其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是研究战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谓穰侯-原文
谓穰侯曰:
“为君虑封,若于除宋罪,重齐怒;
须残伐乱宋,德强齐,定身封。
此亦百世之时也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谓穰侯-译文
对穰侯说:
“为了您的封地考虑,如果能够消除宋国的罪过,加重齐国的愤怒;
必须彻底讨伐混乱的宋国,使齐国强大,稳固您的封地。
这也是百世难逢的时机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谓穰侯-注解
穰侯:战国时期魏国的贵族,名魏冉,因其封地在穰(今河南邓州),故称穰侯。他是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曾多次担任相国,对魏国的政治和军事有重要影响。
宋罪:指宋国的罪行或过失。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常有战争和外交纷争,宋国可能因某些行为被认为有罪或有过失。
重齐怒:指齐国对某国或某事的强烈愤怒。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力强盛,其愤怒可能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残伐乱宋:指对宋国进行残酷的讨伐,使其陷入混乱。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扩张势力,常常对其他小国进行军事打击。
德强齐:指通过某种方式使齐国变得更加强大。这里的“德”可能指通过道德或政治手段来增强齐国的实力。
定身封:指穰侯通过某种方式巩固自己的封地和地位。战国时期,贵族的封地和地位常常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维护和巩固。
百世之时:指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刻,可能影响后世百代。这里强调穰侯所面临的决策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战国策-秦三-谓穰侯-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战国策》,是战国时期魏国穰侯魏冉的一段对话。穰侯是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决策对魏国的命运有着重要影响。这段对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各国之间的权力斗争。
首先,穰侯被建议通过消除宋国的罪行来平息齐国的愤怒。这表明宋国可能因某些行为触怒了齐国,而齐国作为强国,其愤怒对魏国构成了威胁。穰侯需要通过外交手段来缓解这种紧张局势。
其次,穰侯被建议通过残酷讨伐宋国来使齐国变得更加强大。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为了自身利益,常常通过军事手段来削弱或消灭其他国家。穰侯的决策不仅关系到魏国的安全,也关系到齐国的实力变化。
最后,穰侯被建议通过巩固自己的封地和地位来确保自己的政治安全。战国时期,贵族的封地和地位常常需要通过政治手段来维护和巩固。穰侯的决策不仅关系到魏国的命运,也关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
这段对话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也揭示了当时贵族在政治决策中的权衡和考量。穰侯的决策不仅关系到魏国的命运,也关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这段对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和外交提供了宝贵的资料。